本書從馬剋斯·韋伯對20世紀的政治哲學産生的影響講起,對阿倫特、伯林、羅爾斯、哈耶剋、麥剋弗森、奧剋肖特、諾齊剋、哈貝馬斯等二十世紀政治哲學傢的思想做瞭簡要而全麵的評述。作者對這些思想傢的觀點有著忠實與全麵的把握,因此在陳述與評價觀點時輕重搭配得當,評價本身切實中肯,使得本書成為研究二十世紀政治哲學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必讀文獻。
邁剋爾·H.萊斯諾夫(M. H. Lessnoff),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任教於英國格拉斯各大學政治係,專長領域為政治哲學、社會科學哲學以及韋伯的宗教社會學。著有《社會契約》(1986)、《資本主義精神與新教倫理:韋伯主題探究》(1994),以及《恩斯特·蓋爾納與現代性》(2002)等。
馮剋利,是山東大學教授,國內著名翻譯傢。
正版,一直在京東買書,物流速度那叫一個贊,快遞哥服務態度超級好!
評分不錯,好用,信賴京東,希望以後多多優惠。
評分研究二十世紀政治哲學的必讀文本。
評分發貨超級快!質量也沒得說!趕上特價!值!
評分{colortbl; ed255green255lue255; ed204green204lue204; ed255green255lue255;}
評分作者和譯者的個性化都太強,不是一本客觀公允的著作。
評分pardpardeftab720sl360partightenfactor0
評分好,經典……好好研讀……、,
評分暴力溝通的有無取決於三個方麵:1、思考方式。是消極或積極、是片麵或全麵、是同理或自私等。2、溝通方式。是觀察或評價、是欣賞或批評、是雙嚮或單嚮、是傾聽並錶示理解或以巨人的姿態曉以且情動以理。3、語言類型。是語言匱乏詞不達意、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等。非暴力溝通四要素:1、觀察(I/You see):看到、聽到、非個人評價。“當我看見、聽見”。2、感受(I/You feel):情感、感覺、非想法。“我感覺”。3、需要(I/You want):需要、重視、非偏好和具體行動。“因為我需要、重視”。4、請求(Would you):及時的、具體的、積極的行動非非模糊的、消極的行動、非命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