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3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518~1593年)著。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袭用本经以来“大病主治”、“诸病通用药”例,举诸风等113种病证,分列主治药物,便于临证查考。卷五至卷五十二为药物各论,均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十六部,部之下分若干类,凡六十类。每药标注首载文献出处,若有变更以“校正”说明,下设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加以解说。“释名”列举别名,并释得名之由来,“集解”集录诸家所述之产地、品种、形态、采收等,“正误”则辨正历代本草有疑误者,“修治”述炮制保存方法,“气味”阐述药物性味、归经及有毒无毒,“主治”列各家所载药物之功效主治,“发明”阐发药性药理,指示临证用药要点,广引诸家并参以己见,“附方”录该药之效验方剂,并依主治病证以类相从。本书是在北宋?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增删考订,整理汇编,不仅考核订正了既往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综合集成了大量文献资料,统之以更为严谨的药物分类方法,荟萃了丰富的民间医药经验,并将作者本人及家族的实践经验与学术发明也溶入其间,成为一部对后世影响力巨大的本草巨著。为挖掘中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全书原文进行校勘、标点、注释、按语诸方面的工作,以便于今人阅读和应用。同时,为了能让读者在查阅和应用时能准确甄别各种药物,编者精选了常见、实用的药物500种,用写实的风格进行了全彩手绘,极大地强化了校本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特点。
本草纲目:图文珍藏本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本草纲目:图文珍藏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本书买的值。方子多而实用,介绍还算详细。希望增加对方子药物组成,病理病症进行分析。方便我们初学者。谢谢!
评分这套书纸张非常好,印刷也非常清晰。翻开书,感觉非常精美:高质量,高品位。很长时间以来都不想看中医书了,看见这套书,又有了继续坚持的热情。有时我都不敢翻开看,担心弄别形了。这套书和珍本医书,处于绝美状态。。。除此之外,内容也非常好。非常感谢京东的优惠活动
评分本人是业余的,偶尔看看,有空的时候山上带点草药回来,书中提到中华田园犬还有药用价值,
评分经典是正版的,中医就要在经典上做功夫,加油,真正传承往圣之绝学!
评分很多人以为,艾热是渗进被灸者体内的。我在帮人施灸和自灸的过程中,很明显地体会到,人体对艾热的吸收是主动获取的,甚至是表现出来一口一口在吸的样子,就像孩子在吃奶。
评分养生保健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块富矿,其中有许多珍贵经验。本书以防病、防衰、防老和健康长寿为主要内容,不同于中医治疗学。全书共分六篇,第一篇介绍中医保健学的含义、内容、源流、发展、特点与方法等。第二篇主要介绍中医保健学的传统理论与保健原则。第三篇主要介绍中医保健学的具体方法。包括运动保健、针灸保健、推拿保健、气功保健及保健药物。第四篇主要介绍人体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和保健常规。包括老年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中青年保健等。第五篇简要介绍内、外、妇、儿、皮肤、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的保健。附篇包括中国古代长寿秘诀选注、100种养生著作内容提要、本书参考书目及期刊。本书为当代比较全面的中医保健学专著。敬爱的聂荣臻元帅以他88岁高龄亲自为本书题笺,使本书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
评分本人是业余的,偶尔看看,有空的时候山上带点草药回来,书中提到中华田园犬还有药用价值,
评分《三三医书》,又名《秘本医学丛书》《九九医学丛书》,此书的编纂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保存了大量的中医孤本秘籍。本书搜求海内外孤本、珍本、抄本,如《医经秘旨》《温热逢源》《医学妙谛》《伤科方书》《重楼玉钥续编》《行军方便便方》等;另外,旁及日本,收有《医余》、《药征》等,保存了大量濒临散佚的医学珍籍。其次,注重实用,简验方便。裘先生所选多为家传秘本,疗效独特,简练实用。再次,普及推广中医学术。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案起之时,中医学术低迷衰微,此书的出版无疑是其救亡中医的一大举措。同样,也为振兴中医,推动中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评分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 教育思想 孔子讲学[2]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
本草纲目:图文珍藏本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