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3
叢書特點
叢書是“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由著名教育傢硃永新任總主編,各分捲主編都是國內教育學界的資深專傢和知名學者,其研究成果代錶瞭該領域的*新進展與*高水平。
二、公益性
叢書是國傢齣版基金資助項目,總結瞭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經驗,匯集瞭專傢學者對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探索,叢書的齣版將有助於推動和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
三、原創性
叢書都是作者聚焦、跟蹤、研究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的原創之作,體現瞭教育學界對這一重大課題的深度思考與集體智慧。對廣大教育理論研究者和一綫教師來說,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對教育的決策者來說也有一定的藉鑒作用。
“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國傢齣版基金資助項目湖北省學術著作齣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中國教育改革大係》全麵展示瞭我國教育改革30多年來的曆史進程和重要成就,係統總結瞭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廣泛匯集瞭專傢學者對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探索,將有助於推動和促進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叢書分為十捲:《學前教育捲》《中小學教育捲》《職業教育捲》《高等教育捲》《終身教育捲》《學科教學捲》《教育實驗捲》《德育捲》《教育體製與教育財政捲》《教育改革理論捲》
本書對我國教育體製改革和教育財政改革進行瞭梳理和評價。教育體製改革部分著重介紹與討論瞭辦學體製、教育管理體製和教師體製的改革,教育財政改革部分全麵分析瞭教育籌資體製、政府間教育財政分擔體製、教育經費分配與使用管理製度和學生資助製度改革。本書對於瞭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體製和教育財政改革的進程、成就和問題,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硃永新,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等兼職教授。國傢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實驗發起人,多次被評選為中國十大教育英纔、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為瞭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他發起的新教育實驗,對當今中國教育産生瞭深遠影響。
袁連生,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教育經濟與財政研究,在教育成本計量、教育財政體製改革、教育政策的經濟分析等領域有較大影響。
29日,《中國教育改革大係》首發暨齣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相關部門和教育界、齣版界專傢進行瞭探討。
《中國教育改革大係》是“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國傢齣版基金資助項目,由湖北教育齣版社齣版,叢書共10捲,由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硃永新任總主編。叢書全景式地展示瞭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曆史進程和重要成就,總結經驗、積極反思,匯集瞭專傢學者對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探索,提齣瞭要重建教育改革哲學、釋放全社會的教育活力等建議。
作者:鞏育華
(原標題:《中國教育改革大係》首發)
《中國教育改革大係》選題重要,立意高深,體係完整,布局閤理,項目各位主編都是我國教育學術界有影響的專傢學者,在相關研究領域造詣較高,業績突齣。該項目的齣版對加深我國教育改革理論研究,總結我國教育改革經驗教訓,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價值。
——楊東平(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導,國傢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國傢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育改革大係》從不同視角探究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既具有**性、文獻性、史料性之類工具書的實用價值,也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
——徐 輝(民盟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國傢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
總序 / 1
上編 教育體製
第一部分 總論 / 3
第一章 教育體製改革概述 / 5
第一節 教育體製改革的曆程 / 5
第二節 教育體製改革的特徵、得失與展望 / 2 8
第二部分 分論 / 4 1
第二章 辦學體製改革 / 4 3
第一節 農村辦學體製改革 / 4 3
第二節 城市公辦學校辦學體製改革 / 5 7
第三節 民辦教育的恢復與發展 / 7 5
第四節 中外閤作辦學的發展 / 8 2
第五節 辦學體製改革的成效與問題 / 9 0
………………
第四章 教師培養、 聘用與薪酬體製改革 / 1 3 1
第一節 教師培養體製改革 / 1 3 1
第二節 教師聘用體製改革 / 1 4 1
第三節 教師薪酬製度改革 / 1 5 2
第四節 教師體製改革的成效與問題 / 1 6 2
第三部分 教育體製改革重要文件摘編 / 1 7 1
第四部分 附錄 / 2 3 1
教育體製改革大事記 / 2 3 3
主要參考文獻 / 2 3 8
綜閤索引 / 2 4 4
下編 教育財政
第一部分 總論 / 2 4 9
第一章 教育財政體製改革概述 / 2 5 1
……………………
第五章 學生資助製度改革 / 3 9 8
……………………
綜閤索引 / 5 1 6
後記 / 5 1 8
總序
硃永新
一、中國當代教育改革的曆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教育事業獲得瞭重大發展,書寫瞭世界曆史上窮國辦大教育的奇跡。無論是基礎教育的發展,還是高等教育的成長;無論是職業教育的進步,還是民辦教育的進展;無論是規模的擴大,還是質量的提升,都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與此同時,窮國辦大教育的客觀條件,以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文化觀念、人纔觀念和教育觀念相對陳舊,教育體製及其相關體製改革相對滯後,導緻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在新的形勢下,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凸顯。這些都是中國從教育大國嚮教育強國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溫故可知新。對於任何改革而言,迴顧曆程,梳理經驗,總結教訓,都是改革發展的必經之路。中國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巨變,教育既為這場巨變儲備著人力,又為這場巨變營造著環境。迴顧中國教育改革的曆程,梳理中國教育改革的經驗教訓,對今後中國教育的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恢復高考,拉開中國教育改革大幕
197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元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啓瞭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史進程。
從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到1978年底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兩年時間裏,中國發生瞭許多重大曆史事件,為確定改革開放的發展戰略奠定瞭堅實基礎。在教育領域,有兩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一件是恢復高考製度,另一件是撥亂反正,推翻“兩個估計”。
1977年8月8日,鄧小平在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發錶重要講話,明確提齣恢復高考招生製度,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再搞群眾推薦上大學的辦法。這一年年底,全國有570萬人走進考場,27��3萬人被錄取。1978年夏天,610萬人報考,40��2萬人被錄取。恢復高考製度意味著正常的教育秩序得到瞭恢復,為眾多的青年人打開瞭走嚮成功的大門,更恢復瞭知識和教育的尊嚴,全社會齣現瞭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風氣。全民族被壓抑已久的學習熱情、教育熱情迸發齣來,中國教育事業迎來瞭發展的春天。
恢復高考製度,不但標誌著中國教育製度改革拉開瞭大幕,也為改革開放提供瞭巨大支持。一大批有誌青年通過高考改變瞭命運,很快就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動力量,現在他們更成為領導和推動改革開放的中堅力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一些當代曆史學傢認為,恢復高考製度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
幾乎在恢復高考製度的同時,教育領域也啓動瞭撥亂反正,主要是推翻“兩個估計”。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全國的教育秩序陷入混亂之中。1971年,中共中央召開瞭為期108天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隨後通過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對1949—1966年的教育發展進行瞭定性,提齣瞭所謂“兩個估計”,即:新中國成立後十七年“毛主席的無産階級教育路綫基本上沒有得到貫徹執行”“資産階級專瞭無産階級的政”;大多數教師和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大批學生的“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産階級的”。從這“兩個估計”齣發,會議確定和重申瞭一整套政策,包括工宣隊長期領導學校;讓大多數知識分子到工農兵中接受再教育;選拔工農兵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縮短大學學製,將多數高等院校交由地方領導,等等。“兩個估計”和隨之提齣的許多極“左”的政策,使教育體製更加扭麯和紊亂,成為教育發展的桎梏。
1977年9月,也就是在明確提齣恢復高考招生製度一個月後,鄧小平在同教育部負責人談話時說,“‘兩個估計’是不符閤實際的”,“對這個紀要要進行批判,劃清是非界限”。
當時教育界普遍認為,“文化大革命”前的教育體製是相當好的,教育上要撥“文化大革命”之“亂”,重歸“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之“正”。1977年11月,中央批示決定從大、中、小學校撤齣工宣隊。1978年,在中小學撤銷“紅衛兵”“紅小兵”組織,恢復中國少年先鋒隊。中小學學製由“文化大革命”中的10年恢復為12年。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規模縮減農村普通高中,提高職業教育的比例。新建校捨,清退“文化大革命”中被占用的校捨,恢復和增建瞭一批高校和中專。教育重新對外開放,嚮西方國傢派遣研究生,等等。
1979年初,由鄧小平提名,20世紀60年代的高教部部長、原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齣任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務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主管教育工作。蔣南翔按照“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中國教育的模式建設新時期的教育,重新頒發在20世紀60年代的條例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全日製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全日製小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和《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並在中小學重新建立重點學校。經過治理整頓,基本上恢復瞭“文化大革命”前實行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教育行政管理體製,強調中央教育行政的權威。
20世紀80年代教育的恢復重建,形成瞭延續至今的中國教育的基本格局、基本價值、基本模式,它們大緻是“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的翻版。
恢復高考製度以後,確保瞭高校招生的質量,為“早齣人纔、快齣人纔、齣好人纔”提供瞭重要的保證。但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不發達,普通中學畢業生“韆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現象開始齣現。對於學校來說,由於教育評價體係尚未形成,也沒有相應的製約措施與配套政策,直觀的升學率成為簡單易行的衡量標準。在全社會都在熱議改革的時候,教育界的突齣問題就是片麵追求升學率、學校嚮社會輸送的人纔結構很不閤理。與此同時,隨著中小學重點學校的恢復,義務教育被納入升學教育的軌道,緻使升學競爭層層下壓,“應試教育”得到強化,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上升為社會問題。大傢首先感到的是教育結構的不閤理,繼而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陳舊落後。所以,教育結構改革和教學方法改革自然就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
但是,僅僅靠改革教育結構和教學方法是否就真的能解決片麵追求升學率的問題呢?是否就真的能實現多齣人纔、快齣人纔、齣好人纔的目標呢?事實證明是難以解決和實現的,這激發瞭人們對“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的反思與批評。
大緻從1982年開始,教育理論界開始醞釀教育體製的改革問題。人們意識到,缺少活力是中國教育體製存在的突齣問題。一個擁有幾十個民族、十多億人口的大國,各地情況迥異,基礎各不相同,發展很不平衡,但統統實行同一種辦學模式:清一色的全日製,正規化,統一招生,統一考試,統一教材,統一標準,統一學製……大學無論是部辦、省辦、市辦,一概統招統分統配,其結果是,學校吃政府的大鍋飯,學生吃學校的大鍋飯,學生隻要考進大學,就像進瞭保險箱。學校的教材幾十年不變,從課程設置、教材內容到教學方法,都是沿襲從前,嚴重脫離瞭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新形勢下必須進行教育體製改革,逐漸成為教育界的共識。
(二)體製改革,啓動中國教育改革進程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瞭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份經濟體製改革方案《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文件第九條指齣,“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纔”,“科學技術和教育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體製的改革,科技體製和教育體製的改革越來越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戰略性任務”。
時隔僅僅一個星期,中央書記處就開會討論決定,將教育改革提上日程,並成立領導小組。當年領導小組成員鬍啓立的一篇迴憶文章說,總書記鬍耀邦提齣,“這次教育改革要寫齣一個綱領性文件,要抓住教育上的主要問題,主要矛盾,旗幟鮮明地做齣迴答”,“要下大力氣,認真調查研究,堅持群眾路綫,集中全國教育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寫齣一個好文件,指導推動教育體製改革”。
為此,鬍啓立率領教育部、中央辦公廳有關人員和文件起草班子進行瞭半個多月的調研,輾轉四個省,先後到過幾十所學校,開瞭大大小小近百次座談會,與逾韆人交流、討論。各地、各部門、各方麵都積極提齣改革建議和意見,其中書麵意見有300多份。文件起草過程中還專程赴美國徵求美籍華人專傢、學者對教育改革的意見和建議。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瞭《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據粗略統計,先後參加討論這份文件的,約有一萬人次以上。《決定》的齣颱過程,反映瞭開放、民主的決策過程。
《決定》認識到:中國教育事業的落後和教育體製的弊端已不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特彆是麵對著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體製改革全麵展開的形勢,麵對著世界範圍的新技術革命正在興起的形勢,教育事業的落後和教育體製的弊端就更加突齣瞭。這主要錶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在教育事業管理權限的劃分上,政府有關部門對學校主要是對高等學校統得過死,使學校缺乏應有的活力;二是在教育結構上,基礎教育薄弱,學校數量不足,教育質量不高,閤格的師資和必要的設備嚴重缺乏,經濟建設急需的職業和技術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高等教育內部的科係、層次比例失調;三是在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存在缺陷。
中國教育改革大係 教育體製與教育財政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中國教育改革大係 教育體製與教育財政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教育改革大係 教育體製與教育財政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中國教育改革大係 教育體製與教育財政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