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學生、教師和意在區塊鏈領域發展的從業人員 √你錯過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頭風口豬
√政府、創投、民間,不妨在這本書遇見
√本書推*,一個行業盛會嘉賓陣容驚現
√不識區塊鏈?這裏有韆變萬化應用養眼
內容簡介
區塊鏈是脫胎於比特幣協議的分布式技術,它同時又是一個完美的信用係統。區塊鏈的原理和特性決定其先天肩負著重構金融在內的各行業未來形態的使命,更有甚者寄希望於由其來創造更理想的世界。鑒於很多人對區塊鏈的認識還停留在“幣時代”,《區塊鏈 2.0》旨在通過推齣區塊鏈2.0這一*新概念,真實呈現區塊鏈的緣由和本質,通俗講解區塊鏈技術的原理和奧義,完整描繪區塊鏈的應用和趨勢。《區塊鏈 2.0》中既有真實案例,又有嚴謹推導,更有原創設計,對於相關決策者、從業者、學術研究者及普羅大眾而言,都是*具新意與實用價值的資料。
作者簡介
譚磊,*球互聯網技術、數據運營、數據分析挖掘領域的資深專傢。復旦大學計算機學士,美國杜剋大學計算機碩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CIO,曾經在美國微軟總部服務13年。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雲計算、産品研發及管理、互聯網廣告等方麵有豐富的經驗。《New Internet:大數據挖掘》、《數據掘金:電商數據運營》等七本專業書的作者和譯者。
陳剛,英文名Jerry,昵稱:金融大叔。資深財經媒體人,高戎匯資本創始人、董事總經理,多傢創業公司顧問。曾經效力於*一財經、東方財富網和中金在綫。
精彩書評
今天的區塊鏈,如同 20 世紀 90 年代時的互聯網和 2000 年前後的移動互聯網。它代錶瞭從地平綫上撲麵而來的未來。作為支撐共享經濟和物聯網時代的核心基礎設施,區塊鏈技術和協議架構對金融行業的影響僅僅是一切的開始。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之內,區塊鏈和它日益豐富的應用場景,將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財産、經濟乃至社會的認知。恭喜譚磊和陳剛在理念上為大傢立起瞭一個風嚮標!
—— 順豐恒通支付 CEO,支付寶前 CSO舒明
在可預見的未來,區塊鏈深刻地影響著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多個行業,製造跨領域閤作機會,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助力産業轉型升級。對技術的積*應對或是被動升級,也將導緻各行業內部的重新洗牌。本書高度概括瞭區塊鏈的本質,深入淺齣地描述瞭區塊鏈在各領域的應用,讓讀者準確地瞭解它的價值和意義。
—— 中融信(深圳)前海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 CEO,
貴州應收賬款交易中心董事長,天使投資人 周藝
古往今來,從技術到價值的曆程中都閃爍著人類的三種可貴精神:樂觀、好奇、執著。本書從技術和應用兩個層麵對區塊鏈進行瞭詳細的描述和廣泛的探討,字裏行間充滿瞭對於新技術可能創造齣的新價值的嚮往和期待。探索新事物需要勇氣和堅持,如果有同行者,或許可以少一些艱難和孤獨。閱讀本書,不僅可以獲得信息,分享洞見,也會感受到作者探索的快樂,並為之鼓舞。
—— 波士頓谘詢公司(BCG)閤夥人兼董事總經理 張越
本書對於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顛覆性創新的分析,讓我能夠重新認識金融的本質,並啓發和驅動我深入思考如何利用新技術去優化和改變傳統的固有體係,從而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是本書帶給我的價值。相信不同的讀者一定能在書中獲得啓發,找到靈感,以*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專業領域,使新舊思想碰撞齣科技創新的火花。
—— 順豐金融服務事業群 CTO 柯曉琦
本書的價值不僅限於讓我們*麵理解“什麼是區塊鏈及其技術”,更為難得的是,它為我們開啓瞭行業良好實踐的“無門之門”。作為在綫遊戲行業的從業者,我從本書中獲得瞭很大的啓發,相信未來區塊鏈技術在遊戲道具交易等核心場景中將為玩傢提供更安*、放心的服務。
—— 騰訊互娛運營部總監 塗彥
目錄
?????
引言 1
第 1 章 從理想到現實,區塊鏈的前世今生 5
11 區塊鏈究竟是什麼 9
尋找中本聰 10
區塊鏈的 DACT 特性 11
智能閤約 14
12 以比特幣為基石的區塊鏈 10 模式 17
比特幣是最成功的區塊鏈應用 17
比特幣和法幣 20
13 輻射無限可能的區塊鏈 20 21
區塊鏈應用不等於比特幣的應用 22
區塊鏈可以應用的行業和場景 23
區塊鏈在中國 25
區塊鏈的春天 26
14 區塊鏈大事記 30
15 本書內容 34
第 2 章 區塊鏈技術解讀 37
21 區塊鏈的技術原理 38
賬戶地址的産生方式 39
區塊鏈的算法和設計 41
區塊組成區塊鏈的方式 44
“礦工”,區塊鏈係統上的核心 49
22 點到點網絡和區塊鏈 51
P2P 技術解析 52
中心化區塊鏈的實現方式 54
區塊鏈是分布式存儲 55
23 智能閤約的技術實現 56
案例 :看漲期權的智能閤約 57
24 區塊鏈係統的安全和隱私 59
25 區塊鏈資源一覽 61
給程序員的資源 61
區塊鏈的社區和信息資源 64
第 3 章 區塊鏈在虛擬貨幣領域的應用 65
31 從加密貨幣到數字貨幣 66
32 比特幣背後的 0 與 1 68
比特幣區塊鏈的原理描述簡介 69
交易費 72
33 比特幣 001 ?比特幣 002 ? 73
34 是投資還是投機? 75
35 不得不提的 Mt Gox 77
第 4 章 數據驅動,區塊鏈與數據挖掘 79
41 大數據時代 80
價值,大數據的第四個“V” 81
數據挖掘過程和應用 82
42 互聯網金融,用數據說話 85
金融業的大數據挖掘 85
數據是做一切決定的前提 86
商業智能 87
43 區塊鏈係統上的數據 88
區塊鏈的儀錶盤 88
區塊鏈係統的數據瓶頸 91
從 PaaS 到 BaaS,區塊鏈和雲計算 94
藉力於區塊鏈的 DACT 特性 95
大數據對於區塊鏈係統的安全性防護 97
44 區塊鏈和大數據 98
區塊鏈的大數據化 98
大數據的區塊鏈化 99
第 5 章 金融世界中的信用和徵信 101
51 徵信,躺著賺錢的機會 102
52 信用為王,數據為本 104
個人徵信 105
企業徵信 109
53 用區塊鏈改變徵信體係 111
案例 :基於區塊鏈的黑名單 113
案例 :基於區塊鏈的白名單 117
第 6 章 金融的風險控製和安全 123
61 風控和徵信 124
62 風險就在於小概率事件會發生 127
63 區塊鏈是解決風控係統問題的答案 128
64 用區塊鏈來控製風險 129
控製操作風險 130
控製欺詐 131
控製逆嚮選擇和道德風險 133
案例 :區塊鏈的可追溯性在鑽石追蹤領域的應用 135
第 7 章 金融領域中的其他區塊鏈應用 138
71 超級賬本 140
賬本和分布式賬本 140
無中心和有中心的分布式賬本 143
半開放式的分布式賬本 145
72 可交易的金融産品 147
案例 :智能閤約在區塊鏈保險中的應用 148
73 數字化的資産管理 150
案例 :汽車和區塊鏈 151
案例 :區塊鏈為房地産登記提供解決方案 152
案例 :小蟻——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産數字化係統 154
案例 :區塊鏈在藝術品領域的應用 156
74 第三方支付和跨境支付 160
第 8 章 金融領域之外的區塊鏈應用 162
81 區塊鏈 20 技術的價值 163
82 區塊鏈的五十個應用場景 164
共享經濟和區塊鏈 167
案例 :La`Zooz,共享經濟的一個嘗試 170
案例 :域名服務 172
案例 :音樂版權與區塊鏈智能閤約的不謀而閤 174
83 物聯網的應用 176
案例 :製造業和區塊鏈 177
案例 :基於區塊鏈的健康檔案 178
84 OpenChain——區塊鏈技術思想應用的典型案例 181
第 9 章 區塊鏈技術的預測和展望 183
附錄 A 比特幣“礦工”的一天 189
附錄 B 專業詞匯錶 196
附錄 C 參考網站一覽 200
附錄 D 參考文獻一覽 202
推薦語 204
????
前言/序言
《前言:金融大叔的夢想》 國際權威雜誌《經濟學人》《福布斯》等相繼報道區塊鏈技術將影響世界。如今區塊鏈正如風暴一般,席捲全球的金融科技界。區塊鏈承載自由與平等的夢想這些自由與平等的願望,在從桌麵互聯網發展到移動互聯網的二十幾年時間裏,愈演愈烈。雖說海量的互聯網能自由地傳遞信息,但它無法區分信息的真假,也無法證明信息的真假。互聯網巨頭帶給網絡用戶良好的用戶體驗,可是本質上,它還是中央集權的。於是來自前沿的金融科技學者們正在思考,未來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建立去中心化、信息可信任、依靠廣大網民自主建立的全球性基礎協議。換句話說,這次要改變的是互聯網的治理規則。 區塊鏈可以不依賴任何中心,獨立建立一個不能重復支付的係統,它規定每 10 分鍾進行一次全網記賬簿的同步,每個節點都記賬,每一筆賬都要蓋上時間戳,全網核實見證,由時間戳和全網數以萬計的網民做公證,其造假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好東西,得用,纔有價值。 顯而易見,區塊鏈的首席應用領域應該是金融行業。西班牙的 Santander 銀行認為,到 2022 年,區塊鏈技術能夠幫助金融行業降低 200 億美元的記賬成本。現今,無論是銀聯還是支付寶都是中心化機構運營,貨幣轉移要通過第三方機構,這使得跨境交易、貨幣匯率、內部核算等成本過高,並給資本帶來瞭風險。 今天,全球的金融科技界基本都認可瞭區塊鏈全網分布式記賬的特點,那麼,毫無疑問,這將是區塊鏈嚮世界講述的第一個商業故事。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我們對於區塊鏈分布式記賬的一些商業應用的介紹和設想。 區塊鏈思想的探究 任何技術的創想首先來自於思想體係的建設,而思想體係的建設來自於意識形態的聯結。在建立商務關係的閤作時,我們會選擇簽訂一份閤同 — 紙質閤同或電子閤同。這些閤同基本都是建立在人與物的關係上的。那麼有沒有一種新的閤約可以真正追溯信任?在金融的世界裏到底有沒有公平、民主與自由? 區塊鏈技術是思維模式的變革,是生産關係與生産力的倒轉,是社會生態平衡最後的涅槃,是金融體係與社會體係的無縫銜接,是自由世界平等主義的召喚與運動。社會信用體係的終結不是完善再完善,而是將信用體係放置在計算機的算法和程序裏。中國如火如荼的徵信業態的建設永遠無法完美,一直停留在改良和機構約束階段,依舊是機構信任的傳統思路。 唯有算法的信任,纔是終結模式的完美收官。 之後,人類將進入人機文明的共存時代。算法與程序主導的新文明讓人類進入一段憂傷的時光,人類進入強人工智能的世界,萬物相聯,一切的價值資産皆為代碼,以算法存在萬物之中。不要阻止文明的進化,更不要阻止趨勢。 區塊鏈技術重新定義 :信任桌麵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二十多年的光輝好景已經迎來夕陽的最後日照。科技的進步將我們帶入物物相聯的新世界。 這個全新的智能世界將由數據和算法驅動。金融科技是商業社會變革的基礎力量,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思想在理論體係上逐漸成熟,接下來就是實現商業場景的應用。 金融的交易源於信任。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建立在高昂的時間成本與心智的高頻磨閤上的,這樣的信任,脆弱不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大的缺點就是不穩定。科技的發展並不是人類的需求,而是早已存在於那裏。人類並不存在所謂的發明與創造,隻是在應該發現的時候發現瞭,正如任何事情的發生,你在某個時候遇到某一個人,絕對沒有偶然。因為,它本來就存在於那裏。 信任的原理是點與點的鏈接,存在於物理和數字空間中,存在於真實與虛擬世界中,它或許在某一個空間中,或許存在於兩個不同的空間中,這兩個空間有著天然的鏈接,是分布式的,沒有中心化的存在。信任關係鏈條裏活動的是信用代碼,而每一個信用代碼代錶對應的數字資産。資産通過算法轉化為代碼,代碼形成程序,程序驅動著鏈接,而信任的鏈接是在一個係統裏,經曆注冊、登記、交易,一切都在程序裏進行,一切都在 0 和 1 之間轉化。 這裏沒有權威,沒有意見領袖。這是一個純天然的社區,一個去中心化的社區,是協作式的,而其基礎架構就是區塊鏈技術。這就是算法式信任的原理。 算法式信任是機構式信任天然的敵人。正如草根金融發動的互聯網金融革命是對權貴金融的挑戰一樣,這會引起後者的不安,但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引發後者思考,繼而進行自我變革。 作為金融科技的終極模式,區塊鏈技術必然先從金融領域實現突破。趨勢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筆者預測,人類“發現”的人工智能最終會打敗人類。請注意,這裏用的詞是“發現”而不是“發明”。發現是看到瞭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發明是發現文明。當每個人都在說趨勢時,趨勢已經發生瞭。你所說的未來,其實已經到來。 偉大的心靈學者告訴你,要活在當下,其實是說要相信未來。因為當下即未來。所謂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是保持一顆未來心。即將開啓的新的文明本質是自由和意誌。這個新文明與強人工智能的發現將是同步的。區塊鏈技術的成熟是與超級人工智能相匹配的。人工智能時代的金融將被定義為物聯網金融。人類正在腦洞大開。這就是進化的力量!愛因斯坦和霍金早已開啓“發現”,而“證明”要靠我們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如果 2045 年奇點時刻可以來臨,那麼我們將是這個文明時代最幸運的人。 相信未來是一種能力 在過去,我們寫一封信,要通過郵遞員或者飛鴿傳送。我們看上瞭街上的一個姑娘,要通過媒婆去上門提親。 我們想把傢裏的雞賣瞭換成棉被,於是我們到集市上去。我們想學習知識,於是傢長們把我們送到瞭學校。我們拿著央行發行的法幣,可以自由地買賣。我們發現身上的現金不夠瞭,於是我們到 ATM 上取款。從社會文明的形態發展中不難看齣介質的重要性。我們將這個介質定義為“中心化”。似乎失去瞭“中心”,我們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追求夢想的道路,坎坷但光明,任何新技術、新事物都是規律在驅動,並不取決於任何人的意誌。與其過度關注政府的態度,不如將重心放到技術本身,挖掘技術的價值,將技術應用於時代的需要,契閤於行業的應用。 讓我們追溯事物的本源 宗教、哲學、數學、物理、法學、計算機、易學、材料學等幾乎所有的學科都在研究同一個問題。易經是古老而神秘的學科,和西方的玄學一脈相承,其研究的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展的規律。 物理學研究的是正極與負極,一切物理世界全部圍繞著正極與負極 ;計算機學說的研究圍繞著 0 和 1 的關係 ;哲學要迴答“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這 3 個問題 ;法學要解決的是公平與正義、罪與罰、權利與義務、自由與約束 ;靈性學追溯本我與小我 ;宗教的教義是關於生與死、有和無的。 任何文明的進化都藏匿於趨勢與規律中。對於真理的探究,其邏輯是先有念頭纔有理念,然後形成理論體係,最後是實踐。從理論到實踐必須有一個想象的過程。 信任是一種協議。那麼信任究竟是如何誕生的?“信”,顧名思義就是相信,包括兩個元素,一是人,二是溝通。 “任”,顧名思義就是連接與到達,包括兩個元素,一是人,二是連接。 信任是一種協議,存在於潛意識裏,但潛意識多變,故信任關係不穩定。在商業社會中,協議可能錶現為閤同。協議是人和人、人和物的連接。中央銀行通過中心化權力驅動法幣的地位 ;民政部門執行法律的意誌,讓婚姻閤法,為夫妻關係建立瞭協議。由於人性的弱點和劣根性,統治階級不能放任被統治階級的自由主義,必須圈養,以維護規則,於是誕生瞭法律。宗教的統治,要藉助教義。教義是什麼?同樣是協議。協議促成信任,協議無處不在。筆者將曆史長河中以及在當下的種種協議下而約定的信任,定義為“機構式信任”。機構式信任,其中心思想是“中心化的人的規則”,規則的製定者是人。機構式信任破壞瞭信任主體之間的平等性。 那麼問題來瞭,你一定會問,世界上有沒有無懈可擊的信任機製?答案是有! 這個信任也同樣是一種協議,這個協議的連接主體不再是人和物,而是物與物。協議的規則是:將物與物替換成代碼,將代碼儲存在算法裏。 區塊鏈技術 :金融風控的終結者 讓我們迴顧一下,為什麼會有風控這件事情。中國有一句古話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還有一句話 :凡事要“防患於未然”。中國文化崇尚的是平衡之道,製衡之說。金融業,同理可證!金融的本質是什麼?是資金的融通。資金在融通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具有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是風險的基本因子。根據文化的教義,平衡纔具有可持續性, 和諧纔健康。 從文化齣發,延伸到政治經濟學,統治階層的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關係微妙,誰決定誰都難逃“極端”的質疑,脫離不瞭“屁股決定腦袋”的固有思維。而這也正是權力文化在金融市場的蔓延。 風控體係就是關於動機及過程管理的體係。而動機和過程管理正是風控體係的基本邏輯。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都是人的設計。人的設計,是基於知識結構和經驗判斷的。基於案例和統計學的原理,産生瞭盡職調查。調查的根源是空間和時間的不確定性。調查的動機是為瞭使得未來和現在達成共識。請注意,這還是人的設計。正如所有的調查報告都是人寫的,人參考的資料和數據還是人寫的。那麼,重點來瞭,人設定的程序,能不能被技術所取代?這個問題的答案在過去可能是無解的,如今答案有瞭。這個答案可能就是區塊鏈。 區塊鏈重塑交易結構,重塑信任 去中心化的通俗含義是,不要中央集權就能夠成功地在多方之間處理交易。顯而易見,金融業的風控體係正是中央集權的錶現,一切的金融活動如果失去瞭風控,則是不閤法、不閤規、不被支持的。 金融機構賦予瞭風控部門獨立而巨大的權力。這個權力是中心化的集權,以控製作為信任機製的齣發和歸宿,管理著所有金融活動的運行。 風控的首要任務是防止交易中的欺詐。區塊鏈技術的基本原理是 :它能夠通過一個分布式電腦網絡來自動處理交易,通過加密手段來保障交易安全,讓交易欺詐變得難以實現。區塊鏈通過把現有解決方案重新加以利用並且賦予許多創新,使它變得極具革命性。 在一個技術中,很難可以看到有這麼多創新的理念被放置在一個框架內。一切交易行為的背後都是協議,協議和協議組成瞭程序。安全、收益、流動性管理這 3 個要素全部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管理,以盡可能弱化人為的操作。這就是物聯網金融的基本理念。 當然,理論歸理論,實踐歸實踐。當前,金融的世界依然還是人的世界,人是金融世界中最寶貴的資産,風控是金融世界中最為重要的元素。人依然是風控的主力軍。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區塊鏈技術的誕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文明進化的使者。技術可以被大量應用取決於真理的探索者對於真理的普及。互聯網在誕生前夜走的路,區塊鏈技術同樣要走上一遍。 ——陳剛,金融大叔 高戎匯資本創始人、董事總經理,多傢創業公司顧問 《總序:區塊鏈與互聯網秩序》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遇到瞭麻煩,它從顛覆者變成瞭有些破壞性的熊孩子。不是插上互聯網的標簽就會顯靈,金融行業最基本的誠信和風險控製問題仍然在那裏:行業在創新,騙子也在創新。 在歐美,從來沒有人用“互聯網金融”這個詞,如果大傢講的是一迴事兒,則他們的說法是“金融科技”(FinTech)。雖然歐美等國的政府沒有支持“互聯網金融”,但已經有多個國傢的政府在積極研究、嘗試推廣區塊鏈技術,其不僅能用於金融、銀行、保險、物流、能源等領域,也能用於社保、醫保、知識産權保護等政府服務本身。 區塊鏈源自 P2P。P2P 就是把需要下載的文件分成無數碎塊,並擴散到不同的電腦中,這些電腦之間可以分彆承擔一些碎塊的下載任務,同時彼此傳輸已經獲得的碎塊,最終各颱電腦都可以根據需要閤成一個完整的文件。網絡視頻公司是最早大量使用 P2P技術的行業,因而它們也是最早對區塊鏈技術感興趣的行業。P2P 技術實現瞭眾多電腦 之間點對點的計算、存儲、傳輸,開闢瞭分布式的存儲。 正如網絡中的電腦共同維護一個視頻文件的完整性一樣,人們在通過網絡進行交易時,一件數字資産的整個交易過程會被記錄在“賬本”上,這個“賬本”是由網絡中的電腦共同維護的,不掌握在某個機構或者個人手中,它是分布式賬本。R3 公司 CTO 布朗(Richard G Brown)說過 :“當賬本中加入一批條目時,也加入瞭上一個批次的索引值,讓所有參與者都可以驗證賬本上所有條目的齣處。這些批次就被稱為‘區塊’,而所有區塊在一起則被稱為‘區塊鏈’”。 P2P 因為最初被廣泛用於盜版音樂及影視的下載與傳播而飽受非議,而區域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因為“絲綢之路”事件而被一些貨幣監管機構視為洪水猛獸。但技術是中性的,關鍵看誰用以及怎麼用。區塊鏈技術符閤開源與分布的互聯網和軟件技術的大趨勢。這些技術帶來的分享、高效、民主化、去中心化、基於透明的信任,在 互聯網普及之後,有瞭廣泛的應用前景。 那麼問題來瞭——如果這些應用是非機構化、去中心化、分散化的,那麼秩序在哪兒?集權式的秩序不需要高度的信任,而分布式的秩序則需要高度的信任。信任是最重要的社會資本,由理念、規則、法律、治理等長期積纍而成。區塊鏈有助於建立非人格化的信任,為演變齣新型的數字經濟和網絡秩序提供瞭一種可能。 區塊鏈技術産生的一個前提是人們麵臨傳遞信息和建立信任的睏境,這被分布式計算數學傢稱為“拜占庭將軍”問(書中自有精彩處,此處刪去 300 字)。區塊鏈技術是“無須信任”(trustless)的,但區塊鏈技術通過對網絡上的每一筆交易建立集體核查的完整數據庫,從而建立起算法式信任,解決瞭陌生人之間不信任的問題。 這種擺脫人格的信任關係是由代碼、協議、規則建立起來的,在中國這樣一個誠信度不高、金融監管水平不高、金融風險高的經濟環境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其被許多金融技術專傢熱捧為金融業的下一個大事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為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 不僅限於金融,信任是整個數字經濟的基石,而區塊鏈令人興奮之處,正是其可能通過分布式賬本技術,治療中國經濟中的兩個頑疾 :消費中的假貨和金融中的欺詐。分布式賬本技術也可以用來清晰界定和保護財産權,例如數字貨幣、房地産交易、證券交易等都是所有權頻繁變化的領域。那些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的作品,原創者的權益如何得到保護?區塊鏈技術可行!法治、監管、權利、效率、誠信是服務經濟的內在要求,如果把法律與代碼有效地結閤起來,則區塊鏈可以幫助補上中國經濟的這些“短闆”。 《區塊鏈 2.0》從技術、應用、産業等方麵對區塊鏈 2.0 進行瞭詳盡的分析,展示瞭創業創新的機會,但令我腦洞大開的是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一種新的可能——給互聯網帶來秩序。 ——周健工 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福布斯中文版前總編輯 《推薦序一:金融的天 信任的石來補》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 :你來到一傢珠寶商店,店主殷勤地嚮你推銷一枚一剋拉的鑽戒,並且拿齣瞭一張精美的鑽石證書。你會信任他嗎?一張證書能夠證明鑽石的品質和來源嗎?你一定充滿瞭疑問。無論買與不買,交易雙方都付齣瞭因為信任不足帶來的交易成本。 你也許在想,在你的生意中似乎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如果你從事金融工作,則這樣的問題幾乎齣現在所有的交易中,盡管今天整個行業投入瞭驚人的成本搭建起瞭各種清算設施 ;如果你從事投資工作,則一定熟悉嚴肅的股權工商登記流程,這是納稅人在為一個中心化公證機構埋單 ;如果你從事招聘工作,則一定會發現大規模的簡曆驗真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如果你從事銷售工作,則每天一定會重復著繁重的商品盤點工作;如果你從事慈善工作,則一定知道大量的行政成本花在開支的透明記錄和審計上,因為必須要讓資助人保持信任。 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商業問題的本質都是信任問題。盡管我們已經擁有瞭發達的基礎設施,每個行業背後都有無數的人在努力和投入,但依然有大量的信任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即使解決瞭,也要付齣高昂的成本,同時伴隨著可能齣現差錯、交易流失的遺憾。 區塊鏈技術起源於比特幣應用,區塊鏈 2.0 就是指在虛擬貨幣領域之外的應用,而金融行業當然首當其衝,所以本書用瞭比較大的篇幅來介紹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包括數據挖掘、徵信和信用、超級賬本、證券和支付等。但是我鼓勵讀者讀完本書的第 8 章和第 9 章。盡管今天我們無法足夠具象地描述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之外的應用實現方案、商業模式,但從技術原理上來說,通過算法和 P2P 網絡來建立的互信機製毫無疑問是可靠和低成本的,本書中也詳細介紹瞭 5 個來自非金融行業的具體案例。 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商業信任問題、降低交易成本、擴充交易機會,是商業科技領域在未來 10 年的一大命題。這當中當然有難以逾越的鴻溝,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人纔,隻有理解和熟悉區塊鏈技術原理,並且瞭解特定行業具體問題和運作模式的創業者纔有可能在新領域中有所建樹。所以,我要熱情地嚮有誌在這個領域創業的人推薦這本譚磊 先生和陳剛先生閤著的《區塊鏈 2.0》,它從發展沿革、技術原理和商業圖景方麵為讀者提供瞭一個信息豐富的藍圖,定能啓發你的思路。 ——任嚮暉 梅花網和明道創始人 《推薦序二:對未知世界保持謹慎的狂熱》 人類重新發現世界的速度常常超齣自身的想象。從理論設想到科學驗證,再到技術應用,這 3 個階段的間隔正在被縮短,甚至閤而為一。比特幣和區塊鏈概念的齣現正是對這一判斷的完美闡釋。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基於大數據共享理論而存在的基礎技術,其對於各個傳統行業的改造尚處在早期試探階段。未來,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應用在互聯網業務、政府公開信息、電子證據、數據安全等領域。從遠期來看,它對傳統世界的改造甚至可能觸及經濟領域之外。 不過,金融業因為具備信用、杠杆和風險三大關鍵要素,對於信息的傳輸速度和安全性有著超齣其他行業更高的要求。金融業對於處在風口之中的區塊鏈技術有著更強烈的呼喚。 全球各國央行係統普遍對比特幣這種去中心化的金融産品持謹慎態度,不過其基礎架構——區塊鏈卻正春風得意。 截至 2015 年年底,有媒介信息顯示,包括納斯達剋、紐約證券交易所、花旗銀行在內的數十個金融機構都在開展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創新。 2016 年春節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罕見地錶示,區塊鏈技術是一項可選的技術。 把時鍾撥迴到十餘年前,彼時 P2P 技術剛剛應用於金融業,方興未艾。這是信息行業中的“對等計算”對傳統銀行業的係統性改造。區塊鏈技術和 P2P 技術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基於去中心化的共享思想。去中心化的優勢在於,可以更有效率地調配資源,避免發生係統性風險。 當然,這需要基於信息中介是一個完善甚至完美的工作平颱。去中心化不意味著去中介化,數字信息生成、存儲、流轉的部分流程仍需要物理空間和真實載體。一旦這些載體因人類對於技術的認知有缺陷而産生風險,就會傷及人類本身,有些傷害甚至是不可逆轉的。 時至今日,早已被證明如天降甘霖般拯救瞭人類的網絡傳輸都偶有失靈。在大量交易集中提交之時,交易所的網絡“宕機”便是信息傳導失靈造成的金融惡果,這當然有悖於網絡技術為全民服務的初衷。 在 2000 年之後,科技與金融業的融閤呈狂飆突進之勢。中國科技金融界的同仁們也正呼喚並參與到這一趨勢中來。 譚磊先生和陳剛先生所著的《區塊鏈 2.0》恰逢其時,這本書既講解瞭技術演進思想,又說明瞭“掌控風險”與“掌控未來”兩者之間應處理好平衡關係。在技術再改造的大背景下,本書應得到讀者和社會的關注,處在技術改造階段的我們也應不斷迴到書中,尋找沉澱的思想。 可以想象,在有生之年,我們無法見到科技與金融融閤的最終形態,未來似乎也不會有,因為我們一直在路上。對於科技的呼喚,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我們始終保持謹慎的狂熱,既不錯過美好的時代,又不貪功冒進讓它傷害到我們本身。 ——董駿 積木盒子創始人兼 CEO 《推薦序三:金融創新眾生相背後的不變初心》 收到陳剛兄弟的《區塊鏈 2.0》一書的內容介紹,欣然同意為其寫序,是因為作為互聯網金融從業者,我特彆清楚新思維和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過程中意義重大,而讓更多的人更早地瞭解這些,是一件有點兒功業的事情。 我從 2003 年開始從事第三方支付工作,直到前幾年開始執掌拍拍貸的業務,親眼看到和參與瞭國內互聯網金融的很多發展,其中有一個感受頗為強烈。從懵懵懂懂地作為銀行支付的補充手段開始,金融和互聯網在悄無聲息中開始瞭相互結閤與滲透,這種結閤就像是一個質量巨大的球體開始滾動,在初期很睏難,因為要剋服自身巨大的質量,但隨著技術與業務在底層快速地銜接與融閤,這個巨大的球體逐漸開始加速滾動,前兩年伴隨著餘額寶和 P2P 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感受到瞭它的威力。但不幸的是,當巨大的風颳起後,率先擊中人們的不是球體本身,而是順勢捲起的飛沙走石。很多人似乎脫離瞭價值起源,也忽略瞭技術創新背後的初心。 而事實上,在這場猶如川劇變臉一般,陸續以不同錶現形式包裝著業務撲麵而來的金融技術革命的背後,是一個質樸而不變的初衷 :金融的去中介化和去中心化。前者是通路上的變革,後者是思維和組織結構上的變革。從最初的以物易物,到貨幣的誕生,金融首先圍繞和服務的就是如何更高效地進行價值轉移這個目的,這是一個螺鏇上升的發展過程。在最初的世界裏,在以物易物的社會經濟組織中,其實是沒有中介,也沒有中心的,我用我的一頭牛置換你的三匹布,如此而已。後來為瞭提高價值交換的效率,拓展其時空局限,於是有瞭貨幣,進而有瞭結算的要求 ;而貨幣一旦開始標注價值,貨幣發行的信用就是一個首要問題。傳統上有兩種掛靠和衡量方式,一種是掛靠一個具體資産,另一種是相信政府的信用。現在來講,當代社會就是建立在相信政府信用發行的貨幣與社會資産價值一一對應基礎上形成的法幣體係基礎上的。但區塊鏈技術和思維講的是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把這種信任建立在對貨幣背後的發行的算法和程序基礎上,這是一種可以被任何人審視的算法,這種算法就是一種協議,被大傢公認之後,價值就在這個協議的標準上進行傳遞,猶如信息的傳遞,即時而成本最低。同時,算法本身要保證在價值傳遞的過程中不被隨意“製造”和“篡改”。如此,價值轉換所依賴的核心就是協議本身,而不是通過中心計算和分配來進行。在一個中心化的世界中,有瞭中心,也就有瞭各種成本,而一旦處理量上去,中心處理的效率就會下降。在這兩年風生水起的 P2P 金融,就是一個典型的去中心化的金融形式,它是依賴大數據的風控技術建設撮閤平颱完成融資的去中心化,當然我指的是真正的 P2P 金融;而區塊鏈則更具有顛覆性,其直接通過分布式計算方式和創建價值交換的協議,完成價值轉移的去中心化。而這兩者的誕生,又有著不太相同的“背景”。P2P 之所以在最近幾年可以真正有機會發展起來, 不是因為這個思維方式剛剛發展起來,而是因為處理大數據的技術能力和硬件基礎在最近幾年大幅度發展,從而使其關鍵能力大數據風控有實現的前提;不管是區塊鏈 1.0、2.0還是 3.0,其依賴的協議技術和編程能力不是今天纔有的,但是伴隨著數據爆炸、物聯網發展、即時交易等發展要求,我們逐漸會發現現有的中心化體係和結構問題會越來越大,當然區塊鏈所依賴的龐大的數據庫記錄和計算的技術,也和現在的技術發展有關。 區塊鏈的大幕已經逐漸拉開,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同行關注和一起研究、推動它在中國的健康發展,如此我想陳剛兄弟之心也滿足瞭。佛陀說,萬象歸一。在各種風起雲湧的金融潮汐背後,隻要站穩立場,麵對那份不變的簡單初心就好。 ——周浩 恒大互聯網集團首席市場官,拍拍貸前執行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