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

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Douglas Jacobson(D. 雅各布森) 著,仰礼友 译
图书标签: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网络攻防
  • 渗透测试
  • 协议安全
  • TCP/IP
  • 防火墙
  • 入侵检测
  • 安全基础
  • 漏洞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53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558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
外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字数:480000
正文语种: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解决方案的角度阐述网络安全,把网络看成安全与不安全的源头。全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网络概念与威胁的入门知识,分别介绍了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互联网和网络漏洞的分类;第二部分讨论低层网络安全,包括物理网络层概述、网络层协议和传输层协议;第三部分讨论应用层安全,包括应用层概述、邮件、Web安全和远程访问安全;第四部分基于网络防范,介绍了常用的网络安全设备。

作者简介

Douglas Jacobson

美国爱荷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现任爱荷华大学信息确保中心主任,该中心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认可的在信息确保教育方面具有学术地位的特许中心。Jacobson博士讲授网络安全与信息战课程,同时从事地方执法,是爱荷华大学计算机取证分析师。曾两度获得计算机安全技术R&D; 100奖,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拥有两项专利。


目录

第一部分 网络概念与威胁入门
第1章 网络体系结构
1.1 网络的层次结构
1.2 协议概述
1.3 层次网络模型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2章 网络协议
2.1 协议规范
2.2 地址
2.3 头部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3章 互联网
3.1 寻址
3.1.1 地址欺骗
3.1.2 IP地址
3.1.3 主机名与IP地址的匹配
3.2 客户-服务器模式
3.3 路由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4章 网络漏洞的分类
4.1 网络安全威胁模型
4.2 分类
4.2.1 基于头部的漏洞和攻击
4.2.2 基于协议的漏洞和攻击
4.2.3 基于验证的漏洞和攻击
4.2.4 基于流量的漏洞和攻击
4.3 分类方法的应用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低层网络安全
第5章 物理网络层概述
5.1 常见的攻击方法
5.1.1 硬件地址欺骗
5.1.2 网络嗅探
5.1.3 物理攻击
5.2 有线网络协议
5.2.1 以太网协议
5.2.2 基于头部的攻击
5.2.3 基于协议的攻击
5.2.4 基于验证的攻击
5.2.5 基于流量的攻击
5.3 无线网络协议
5.3.1 基于头部的攻击
5.3.2 基于协议的攻击
5.3.3 基于验证的攻击
5.3.4 基于流量的攻击
5.4 常用对策
5.4.1 虚拟局域网(VLAN)
5.4.2 网络访问控制(NAC)
5.5 一般结论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6章 网络层协议
6.1 IPv4协议
6.1.1 IP寻址
6.1.2 路由
6.1.3 数据包格式
6.1.4 地址解析协议(ARP)
6.1.5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ICMP)
6.1.6 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6.1.7 基于头部的攻击
6.1.8 基于协议的攻击
6.1.9 基于认证的攻击
6.1.10基于流量的攻击
6.2 引导协议(BOOTP)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6.2.1 引导协议(BOOTP)
6.2.2 DHCP协议
6.2.3 基于头部的攻击
6.2.4 基于协议的攻击
6.2.5 基于验证的攻击
6.2.6 基于流量的攻击
6.3 IPv6协议
6.3.1 数据包格式
6.3.2 版本6的ICMP协议
6.4 常用的IP层对策
6.4.1 IP过滤
6.4.2 网络地址转换(NAT)
6.4.3 虚拟专用网(VPN)
6.4.4 IP安全(IPSEC)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7章 传输层协议
7.1 传输控制协议(TCP)
7.1.1 多路复用
7.1.2 连接管理
7.1.3 数据传输
7.1.4 特殊服务
7.1.5 错误报告
7.1.6 TCP协议
7.1.7 TCP数据包格式
7.1.8 基于头部的攻击
7.1.9 基于协议的攻击
7.1.10基于验证的攻击
7.1.11基于流量的攻击
7.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7.2.1 数据包格式
7.2.2 基于头部和协议的攻击
7.2.3 基于验证的攻击
7.2.4 基于流量的攻击
7.3 域名服务(DNS)
7.3.1 DNS协议
7.3.2 DNS数据包格式
7.3.3 基于头部的攻击
7.3.4 基于协议的攻击
7.3.5 基于验证的攻击
7.3.6 基于流量的攻击
7.4 常用对策
7.4.1 传输层安全(TLS)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应用层安全
第8章 应用层概述
8.1 套接字
8.2 常见攻击方法
8.2.1 基于头部的攻击
8.2.2 基于协议的攻击
8.2.3 基于验证的攻击
8.2.4 基于流量的攻击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9章 电子邮件
9.1 简单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
9.1.1 漏洞、攻击和对策
9.2 POP和IMAP
9.2.1 漏洞、攻击和对策
9.3 MIME
9.3.1 漏洞、攻击和对策
9.4 一般电子邮件对策
9.4.1 加密和验证
9.4.2 电子邮件过滤
9.4.3 内容过滤处理
9.4.4 电子邮件取证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10章 Web安全
10.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0.1.1 指令信息
10.1.2 回应消息
10.1.3 HTTP消息头部
10.1.4 漏洞、攻击和对策
10.2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10.2.1 漏洞、攻击和对策
10.3 服务器端安全
10.3.1 漏洞、攻击和对策
10.4 客户端安全
10.4.1 漏洞、攻击和对策
10.5 常用Web对策
10.5.1 URL过滤
10.5.2 内容过滤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11章 远程访问安全
11.1 基于终端的远程访问(TELNET,rlogin和X?Windows)
11.1.1 TELNET
11.1.2 rlogin
11.1.3 X?Windows
11.1.4 漏洞、攻击和对策
11.2 文件传输协议
11.2.1 文件传输协议(FTP)
11.2.2 轻量级文件传输协议
11.2.3 远程复制协议(RCP)
11.2.4 漏洞、攻击和对策
11.3 对等网络
11.3.1 集中式的对等网络
11.3.2 KaZaA
11.3.3 分布式对等网络
11.3.4 漏洞、攻击和对策
11.4 常用的对策
11.4.1 加密远程访问
11.4.2 安全外壳协议(SSH)
11.4.3 远程桌面
11.4.4 安全文件传输(SFTP、FTPS和HTTPS)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网 络 减 灾
第12章 常用网络安全设备
12.1 网络防火墙
12.2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和防护
12.3 基于网络的数据丢失保护
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附录A 密码学
附录B 实验室配置
附录C 课后作业答案

前言/序言

Douglas Jacobson

美国爱荷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现任爱荷华大学信息确保中心主任,该中心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认可的在信息确保教育方面具有学术地位的特许中心。Jacobson博士讲授网络安全与信息战课程,同时从事地方执法,是爱荷华大学计算机取证分析师。曾两度获得计算机安全技术R&D 100奖,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拥有两项专利。


传统的数据通信不同的是,今天的网络是由无数的设备组成的,并通过这些设备来处理由网络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而安全关注的是互联的计算机在不能由任何实体或机构控制的网络环境中使用时频繁发生的问题。本书探讨了不同的网络协议,重点在于网络漏洞、探测、攻击及减少攻击的方法。

■ 探讨所有网络层的协议、包括身份验证、安全电子邮件及Web应用层协议

■ 采用自底向上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在网络各层存在的漏洞

■ 采用阻止攻击方法学阐述相关协议的网络安全

■ 采用样本问题和实验室实验,以测试方案的有效性

■ 作者在网站http://www.dougj.net/textbook/提供了本书的一些补充资料

大多数同类著作关注的是采用计算机加密技术减少攻击,本书考虑到加密方法的局限性,试图探讨更广泛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即把重点放在网络安全实践、探讨实际协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网络漏洞、寻求适当对策。

再 版 序

网络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 交流、 工作与发展带来方式上的巨大变化, 同时也对国家与军队的信息安全和人们的个人隐私带来了不可否认的安全威胁与巨大挑战。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网络的普及和应用, 同时也涉及到国家、 军队的信息安全及社会的经济安全, 使人们对网络又爱又恨。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现任爱荷华州立大学信息确保中心主任, 该中心是国家安全局认可的在信息确保教育方面具有学术地位的特许中心。作者从网络和协议存在的固有漏洞的分析出发, 提出减少和解决这些安全漏洞的多种解决方案, 把网络看成不安全和安全的源头, 来考查不同的网络协议, 洞察网络的漏洞, 提出利用攻击和减少攻击的方法。

本书对于想全面了解网络漏洞产生的根源, 想深入探讨如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科研人员来说, 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本书结构清晰、 内容翔实且每章附有课后作业和实验作业及参考文献, 信息量大, 所以更是一部很好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教材。

仰礼友教授和赵红宇副教授组织翻译完成了Douglas Jacobson的这本侧重网络安全实践的教材。中译本在5年中已多次重印, 被许多网络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师采用作为教材。作者在网站http: //www.dougj.net/textbook/还提供了一些补充资料。这次出版, 两位译者对全书译文进行了修订勘误, 尽力以更好的内容质量面对读者。


前 言


写作思路

本书从网络漏洞、协议与安全解决方案出发, 重点论述网络安全, 而同类专著关注的是安全和安全方案, 他们把网络看成用于通信的目的, 而本书把网络看成不安全和安全的源头,从洞察网络的漏洞、探测、攻击和减少攻击的方法入手分析不同的网络协议。

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 网络作为通信系统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存在, 通信双方凭借的是信任。早期通信系统凭借通信双方可看得见的识别物来进行通信, 并且使用简单的方式来保护数据。例如, 借助双方都认识的信使, 并使用信件蜡封确保私密。随着技术的进步, 传输数据的方法也随之改进了, 盗窃与保护数据的方法也同样在改进。然而, 直到20世纪末, 双方数据的直接传输仍然不是通过今天意义上的网络, 双方是借助其他方法来识别数据的归属的。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比过去要复杂得多, 今天已经有了不受任何实体或组织控制的网络把计算机连接起来。与过去的数据通信不同, 今天的网络由无数的设备构成, 它们在数据从发送者传送到接收者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当初设计这些网络是为了方便通信, 只在小范围的可信任的团体和已经认识的个体中使用, 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安全性。

内容组织

本书第一部分简要讨论网络体系结构与典型网络的层次功能, 以及基于网络的漏洞和攻击的分类, 这个分类描述的是所涉及的每一协议层的漏洞和攻击的架构, 共分为四类:

● 基于头部的漏洞与攻击:修改了协议头部, 或使头部无效。

● 基于协议的漏洞与攻击:数据包是有效的, 但不能被直接使用。

● 基于验证的漏洞与攻击:修改了发送方与接收方的识别标志。

● 基于流量的漏洞与攻击:借助流量实施攻击。

第二部分从网络的不同层(物理层、网络层与传输层)审视每一层的安全, 采用自底向上的网络安全方法, 让读者理解网络每一层的漏洞与安全机理。例如, 通过理解物理层固有的漏洞及可能的安全防范, 进而理解网络层可能存在的漏洞, 以及为克服漏洞而采用的安全机制。

第三部分探讨几个普通的网络应用安全案例。在互联网上, 这些应用只是把网络底层看成数据准确无误地由一个应用传送到另一个应用的渠道。本书把漏洞看成网络底层提供的网络功能, 从而让读者深入理解安全就是要克服这些漏洞。

第四部分描述几个经常部署的并与上述分类相关的基于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本书采用“界定-攻击-防范”的方法来阐述网络安全。首先简要引入相关的协议, 接着详细描述熟知的漏洞, 然后介绍可能的攻击方法。本书重点在于描述攻击的方法, 而不是具体的攻击工具, 具体攻击工具一般作为课后作业或实验引入。读者一旦理解了对某个协议的各种威胁, 就能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每章的后面都根据每章的概念给出课后作业及实验室实验, 允许读者尝试某些攻击并审视破解攻击方案的有效性。

附录A为密码学概述。附录B讨论研发或部署一个低成本的实验室, 用于支持课堂教学或用来作为合作实验床。附录C为课后作业答案。

读者

本书面向两类读者:一是作为计算机科学或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本科高年级或硕士研究生第一年的网络安全课程教材, 二是作为网络安全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或网络专业的部分课程教材。当然, 本书也可以用于网络或网络安全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和其他著作的区别如下:

网络焦点。本书通过剖析网络协议及其弱点和对策来审视网络安全。有几本著作, 其主要焦点在几个应用层协议(Kerberos, Secure Email, SecureWeb等), 而不关心底层协议(物理层、网络层与传输层), 而许多麻烦的问题是由这些层的漏洞引起的。

网络安全视角。本书采用大多数著作中采用的方法, 即通过网络的层提供哪些服务与功能来审视网络安全, 并在这些层提供服务与功能时, 审视网络存在的漏洞与安全问题。根据这一视角, 本书既可作为网络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 也可作为网络安全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

实验室实验。本书包含实验室实验课所需的实验材料, 这些实验考察网络的攻击与防范, 而且本书还提供一个典型的低成本的实验室部署。

Web网站。本书提供了Web网站(http://www.dougj.net/textbook/)。网站包括授课讲义和关于UNIX、C及套接字编程的指导手册, 还有建设或维护实验室的详细信息。

网络安全实践视角。本书提供了网络安全实践视角, 我们考察实际协议, 给读者提供详细素材及理解漏洞与研发对策所需的信息。这些将通过实验进一步加以巩固。

攻防方法。本书从攻防视角来考察网络安全, 考察当前协议的漏洞及降低攻击的防范机制。本书焦点不在于攻击的工具, 而在于攻击的方法。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研究网络攻击的效果及安全系统的有效性。

术语定义。本书涉及很多网络与安全术语, 其中许多是专属本领域的术语。因此, 笔者认为在章节之后列举所涉及术语的简短定义是很重要的, 新术语在所在节中给出。在我们开始阐述正文之前, 有几个术语需要定义, 以使读者有一个通用的参照模式。


定 义

应用

指允许用户连接网络并执行某项任务的计算机程序。

攻击者

指利用网络攻击计算机系统、网络或其他连接在互联网中的设备的个人或群体。

黑客

即攻击者。

主机

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

互联网

互连众多网络设备的全球网络的集合。

网络

一组互连的设备并可以相互通信。


网络设备

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 泛指包括主机或计算机在内的所有设备, 这些设备使网络可以运行起来。

目标

黑客试图攻击的设备、主机、用户或目标。

用户

利用网络执行计算机程序的个人, 或一般的计算机用户。


致谢

感谢我的妻子Gwenna,感谢我的孩子们(Sarah, Jordan和Jessica), 感谢他们的支持与耐心。还要感谢Sharon Sparks在本书的编辑方面给予的帮助。



《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简介 在数字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已成为个人、企业乃至于国家安全的核心议题。无论是保护个人隐私、维护商业机密,还是保障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对网络安全的深刻理解和掌握都显得尤为重要。本书《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时代需求而精心编撰。它旨在为读者搭建起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清晰地认识网络世界的机遇与挑战,并具备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 本书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领域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几个方面:网络攻防、网络协议及其安全机制。从原理到实践,从理论到应用,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第一部分:网络攻防的视角 理解网络安全,首先需要理解攻击的本质。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走进网络攻防的世界,剖析各种常见的攻击手段和技术。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知己知彼”出发,详细介绍攻击者通常会采取的侦察、扫描、漏洞利用、权限提升等一系列流程。 侦察与信息收集: 了解攻击者如何通过公开信息、端口扫描、服务指纹识别等方式来收集目标系统的详细信息,为后续的攻击奠定基础。 漏洞利用: 深入探讨各种类型的安全漏洞,例如缓冲区溢出、SQL注入、跨站脚本(XSS)、跨站请求伪造(CSRF)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这些漏洞是如何被利用的,以及它们可能造成的危害。 恶意软件分析: 介绍病毒、蠕虫、木马、勒索软件等常见恶意软件的原理、传播方式和防御措施。读者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分析这些威胁,理解它们对系统造成的破坏。 社会工程学: 除了技术手段,人为因素往往是网络安全最薄弱的环节。本书也将介绍社会工程学攻击,包括钓鱼邮件、欺骗电话等,让读者了解如何防范这类基于心理操纵的攻击。 防御策略与技术: 在深入了解攻击手法之后,本书将转向防御。我们将详细介绍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杀毒软件、反间谍软件等基础安全防护技术的作用和部署。同时,也会探讨如何通过安全配置、补丁管理、访问控制等来加固系统,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第二部分:网络协议的本质与安全 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石,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对于保障网络安全至关重要。本书将深入剖析各种关键网络协议,并重点关注它们在安全方面的考量。 TCP/IP协议栈: 从最底层的IP协议,到传输层的TCP和UDP,再到应用层的HTTP、FTP、DNS等,我们将逐一解析它们的通信机制。在此过程中,会特别强调协议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IP欺骗、TCP会话劫持、DNS欺骗等。 HTTP协议及其安全: 作为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协议,HTTP协议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书将详细讲解HTTP的安全特性,如HTTPS(SSL/TLS)的工作原理,证书的作用,以及如何防止常见的Web攻击,如SQL注入和XSS攻击。 DNS协议的安全: DNS是互联网的“电话簿”,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用户访问资源的真实性。本书将探讨DNS劫持、DNS缓存投毒等攻击,并介绍DNSSEC等安全增强技术。 网络传输层安全: 深入探讨SSL/TLS等加密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读者将了解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数字签名等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构建安全的通信通道。 第三部分:多维度的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并非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本书将从更宏观的视角,探讨构建稳健网络安全体系的关键要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讲解不同的身份认证机制,如密码、多因素认证(MFA)、生物识别等,以及访问控制模型(如RBAC、ABAC)的重要性,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资源。 数据安全与加密: 深入介绍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泄露防护(DLP)等。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强调安全审计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收集、分析系统和网络日志,以便及时发现安全事件、追踪攻击来源,并进行事后取证。 安全策略与管理: 探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意识培训、事件响应计划等,构建主动防御的安全文化。 新兴安全威胁与趋势: 关注云计算安全、物联网安全、移动安全等新兴领域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本书特点 《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的编写遵循以下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辅以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概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 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内容安排由浅入深,从基础概念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安全机制,确保不同基础的读者都能轻松掌握。 全面覆盖,重点突出: 涵盖了网络安全领域最核心的知识点,并对网络攻防、协议安全等关键内容进行了重点阐述。 引导式学习: 鼓励读者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寻找答案,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所有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读者,包括但不限于: 网络工程师、系统管理员 IT初学者、技术爱好者 希望提升自身网络安全意识的个人用户 从事与信息安全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 深刻理解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手段。 掌握识别和防范常见网络威胁的方法。 理解关键网络协议的安全机制,并知道如何加固。 建立起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网络安全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安全是一个不断演进的领域,保持学习和警惕至关重要。本书将为您提供一把开启网络安全大门的钥匙,帮助您在这个日益互联的世界中,更安全、更自信地前行。

用户评价

评分

尚未开始阅读《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但单凭书名,便已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画面。网络安全,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而又至关重要的色彩。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智慧的博弈,是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石。我热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网络安全殿堂的大门,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网络攻防的各个层面,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攻击手法,到令人闻风丧胆的复杂渗透。同时,对于支撑起整个互联网运转的那些精密而又古老(在数字世界里)的网络协议,我也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我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又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哪些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导手册,更像是一位引路人,将带领我穿越迷雾,让我得以窥见网络安全领域的全貌,理解其深层逻辑,并培养起对这个领域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我期待它能够激发我对网络安全更深层次的兴趣,并为我今后的学习和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分

《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这本书,在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之前,就已经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网络安全,这个词汇本身就承载着一种保护、一种对抗、一种守护的意味。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理解网络攻防的艺术,不仅仅是那些电影里闪电般的敲击键盘,而是更深层的策略、技术和心理博弈。我想知道,攻击者是如何洞察系统的弱点,又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弱点;同时,防御者又是如何建立起层层关卡,并不断地预测和应对未知的威胁。更让我着迷的是“协议”这个概念。在我看来,这些协议是网络世界运转的规则,而规则的漏洞往往是攻击者最喜欢寻找的“出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协议背后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加固这些“接口”。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提供技术知识,更是塑造一种对数字世界安全风险的敏锐感知,以及培养一种积极主动的防范意识。我期待它能够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思考者和实践者,从而更好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中遨游。

评分

《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这个书名,在我看来,像是一张藏宝图,预示着一段探索数字世界深层奥秘的旅程。在我对网络安全这个领域还停留在模糊概念的阶段时,这个书名精准地指明了几个核心方向:攻防、协议、安全。我迫切地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理解网络攻击的各种形态,以及防御者是如何构建起一道道坚实的防线。我脑海中甚至已经描绘出了各种虚拟的场景:侦探般的攻击者如何寻找系统的漏洞,以及如同工程师般的安全专家如何修补这些漏洞,并不断升级防御体系。同时,那些构筑了我们数字世界的无形骨架——网络协议,也令我充满好奇。我希望能够了解它们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它们之间又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在安全性方面,它们存在哪些普遍性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各种安全机制来保障数据的传输和信息的完整性。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次思维的训练,它将帮助我建立起一种全局观,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我期待它能够为我点亮前行的道路,让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理解他人的行为,并或许在未来,能够为维护网络世界的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初次见到《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这本书,我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图景。网络,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形的宇宙,信息在其间高速流动,而安全,则是维系这个宇宙秩序的根本法则。我深切地感觉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隐私的保护,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行,都离不开坚实的安全保障。这本书的标题,精准地抓住了我最想深入了解的几个方面。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网络攻防的原理,理解攻击者是如何寻找系统的薄弱环节,以及防御者又是如何构筑坚固的防线。同时,对于那些支撑起整个互联网运作的网络协议,我也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能够了解它们的设计初衷,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数字世界生存指南”的启示录。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网络世界的风险与挑战,并掌握应对这些挑战的基本方法。它将是我理解现代社会运作方式,以及如何在信息时代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一块重要拼图。

评分

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翻开它的每一页,但仅仅是书名《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对这个神秘领域的无限好奇。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庞大而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无数的数据在其中穿梭,而网络安全,就像是守护这片数字疆域的坚实盾牌。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代码背后的攻防艺术,让我理解那些被无数次提及却又显得模糊不清的网络协议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战场上,有哪些不可忽视的安全壁垒。我想知道,那些黑客们是如何巧妙地绕过重重防御,又或者,那些安全专家们又是如何运用智慧和技术,将潜在的威胁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通往理解数字世界安全本质的大门,让我能够以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可能会因为某个精妙的攻防案例而拍案叫绝,或者因为某个复杂的协议原理而陷入沉思,然后在豁然开朗的那一刻,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巨大满足感。这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兴奋,一种渴望掌握力量的冲动,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满足我对这些的期待,并引领我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知识之旅。

评分

《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这本厚重的书名,在我心中掀起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波澜。网络安全,对我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它 omnipresent(无处不在),却又常常隐藏在技术的幕布之后。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理解那些令人闻之色变的“网络攻击”是如何发生的,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和手段,以及攻击者是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或技术的漏洞来达成目的。同样,我也对“网络防御”充满好奇,希望了解那些安全专家们是如何构建起一道道坚实的防护墙,如何预警和抵御不断变化的威胁。而“协议”,在我看来,就像是网络世界的“外交辞令”,它们规定了信息如何交换,如何被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协议在安全性方面的“潜台词”,它们有哪些潜在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更安全的协议设计和加密技术来确保通信的安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堆技术术语的堆砌,更是一次认知升级的机会,它将帮助我打破对网络安全的模糊印象,建立起一套清晰、系统、且具备实践意义的知识体系,从而让我能够在这个日益依赖网络的时代,更好地保护自己,并理解这个数字世界的运行逻辑。

评分

在我拿到这本《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之前,我对网络安全的概念,更像是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新闻报道和电影情节之中。那些关于数据泄露、病毒传播、网络诈骗的片段,总是让我对这个无形的网络世界产生一丝敬畏,甚至有些许恐惧。然而,我内心深处又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想要去理解这一切的背后逻辑。这本书的书名,恰好触动了我最想了解的几个核心点:攻防、协议、安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本书的篇幅里,它将如何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为我剖析网络攻击的各种手段,从最基础的社会工程学,到更为复杂的漏洞利用;又将如何阐述那些构建了我们互联网基石的网络协议,比如TCP/IP、HTTP等,它们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哪些潜在的弱点,以及如何通过加密、认证等机制来增强其安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晦涩的技术概念解释清楚,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够理解其中的奥秘。它不仅仅是关于“知道”网络安全,更是关于“理解”网络安全,并最终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保护自己和他人。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让我从一个网络安全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个对此有基本认知和理解的“爱好者”,甚至在未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实践者”。

评分

还未翻阅《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的内页,仅从书名,便已在我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宏伟的知识框架。网络安全,在我看来,是一个庞大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它如同数字世界的“物理定律”,决定着信息的流转和系统的稳定。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网络攻防的“游戏规则”,让我理解那些隐匿在代码深处的威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防御者又是如何构建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同时,我尤其对“协议”这个词汇感到好奇。在我看来,这些网络协议是信息传递的“语言”,而语言中的“语法错误”或者“词汇漏洞”,往往是攻击者最容易找到的切入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解释各种网络协议的原理,并重点阐述它们在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加密、认证等技术手段来弥补这些风险。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次思维的启迪,它将帮助我建立起对网络世界更深层次的认知,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数字环境,并具备在这个环境中更安全地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评分

翻开《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的扉页,一股求知欲便在我心中悄然燃起。在这个数字时代,网络安全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紧迫议题。从每一次在线支付的安全,到社交媒体上的隐私保护,再到企业的数据安全,无处不体现着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网络攻防的艺术,理解那些潜伏在网络阴影中的威胁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我们该如何去防范它们。同时,对于构建我们数字世界的基石——网络协议,我也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学习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它们在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以及如何通过更高级的安全措施来加以弥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那些看似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让我能够从中获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是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工具,更是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数字社会的重要途径。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拥有一双“慧眼”,洞察网络世界的潜在风险,并具备应对这些风险的智慧和能力。

评分

拿到《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防、协议与安全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通往数字世界核心的门票。在我看来,网络安全早已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支撑起整个现代社会运转的生命线。从个人隐私的保护,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都与网络安全息息相关。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将那些我时常听到却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黑客攻击”、“病毒”、“防火墙”等,用一种系统化、条理化的方式为我一一解读。我希望能够深入理解网络攻击的原理,掌握那些攻防的策略和技术,同时也能了解那些默默守护着网络世界的安全措施是如何运作的。尤其是“协议”这个词,在我看来,它代表着网络通信的语言和规则,而这些规则中的安全隐患,往往是攻击者突破防线的关键。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各种网络协议在安全方面的优劣,以及如何通过更安全的协议或加密技术来加强通信的安全性。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学习,更是关于一种“安全意识”的培养,它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数字时代,并具备在这个时代中更安全地生存的能力。

评分

很快的运输,书本质量一般。

评分

可以可以,性价比不错

评分

基本从入门开始,讲的很系统,适合自学

评分

确实很基础,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还是有难度,尽力去学吧。

评分

ok还没看

评分

这本书挺不错,是学网络安全基础的知识

评分

买了一大箱子书,真真要看一大段时间了,哈哈哈。基础

评分

确实很基础,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还是有难度,尽力去学吧。

评分

讲得比较基础,感觉条理还比较清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