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 |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3-10-01 |
| 作者:陈潮,陈洪玲主编 | 译者: | 开本: 大16开 |
| 定价: 148.00 | 页数:373页 | 印次: 1 |
| ISBN号:7503131845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是一本介绍新中国50年行政区划变迁及现状为专题的地图集。反映19491999年期间国家县、地、省3级行政区划历年的变迁,包括行政建制的设置和撤消、地名更改、区划调整、行政级别升降、机构驻地迁移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由序图、总图、省图、统计表、地名索引五部分组成。
序
前言
编辑说明
目次
图例
序图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2002)
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1949.9)
全国解放区分布(1949)
总图组
(含旧省区图)
全国行政区划(1949~1951)
平原省(1949~1951)
察哈尔省(1949~1951)
苏北、苏南行署区(1949~1951)
皖北、皖南行署区(1949~1951)
川东、川南、川西、JII:IL行署区
(1950~1951)
直辖市(一) (1949~1953)
沈阳市抚顺市鞍山市本溪市
旅大市长春市哈尔滨市
直辖市(二) (1949~1953)
武汉市南京市西安市广州市
全国行政区划(1952——1953)
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
六大行政区(1949~1953)
东北行政区(1949~1953)
辽东省、辽西省(1949~1953)
松江省(1949~1953)
绥远省(1949~1953)
全国行政区划(1954)
热河省(1949~1954)
西康省(1949)
西康省(1950);(1951~1954)
昌都地区(1950-1954)
全国行政区划(1955——1958)
全国行政区划(1959——1965)
全国行政区划(1966——1968)
全国行政区划(1969——1978)
全国行政区划(1979——1988)
全国行政区划(1989~1999)
全国建制市的发展(一) (1949~1965)
全国建制市的发展(二) (1966~1976)
全国建制市的发展(三) (1977~1987)
全国建制市的发展(四)(1988~1992)
全国建制市的发展(五) (1993~1994)
全国建制市的发展(六) (1995~1999)
全国建制市分布(截至1999年底)
全国地级市管县级市分布(截~_1999年底)
全国直辖市、地级市管县分布(截至1999年底)
全国地市合并分布(截至1999年底)
全国县改县级市、市辖区分布(截至1999年底)
全国自治区、自治州分布(截~1999年底)
全国自治县、自治旗分布(截至1999年底)
省图组
北京市(1949~1951)
北京市(1952-1955); (1956-1957)
北京市(1958~1980)
北京市(1981~1999)
天津市(1949);(1950~1953)
天津市(1954~1957); (1967~1973)
天津市(1974~1999)
河北省(1949~1951)
河北省(1952~1953); (1954~1957)
河北省(1958~1960);(1961~1964)
河北省(1965~1973);(1974~1993)
河北省(1994~1999)
山西省(1949~1951);(1952~1958)
山西省(1959~1964); (1965~1988)
山西省(1989~1999)
内蒙古自治区(1947~1949);(1950~1953)
内蒙古自治区(1954-1955);(1956~1968)
内蒙古自治区(1969~1978)
内蒙古自治区(1979~1999)
辽宁省(1954)
辽宁省(1955~1957);(1958~1968)
辽宁省(1969~1978); (1979~1983)
辽宁省(1984~1999)
吉林省(1949~1953);(1954)
吉林省(1955~1964);(1965~1968)
吉林省(1969~1978);(1979~1993)
吉林省(1994~1999)
黑龙江省(1949~1953);(1954-1961)
黑龙江省(1962~1968);(1969~1978)
黑龙江省(1979~1999)
上海市(1949~1955);(1956-1957)
上海市(1958~1959)
上海市(1960~1987)
上海市(1988~1999)
江苏省(1952~1954)
江苏省(1955~1957)
江苏省(1958~1971)
江苏省(1972~1982)
江苏省(1983~1999)
浙江省(1949);(1950~1958)
浙江省(1959~1962);(1963~1976)
浙江省(1977~1999)
安徽省(1952~1954)
安徽省(1955~1976)
安徽省(1977~1999)
福建省(1949~1958);(1959~1969)
福建省(1970~1983); (1984~1993)
福建省(1994~1999)
江西省(1949~1950); (195l~1956)
江西省(1957~1968); (1969~1976)
江西省(1977~1999)
山东省(1949)
山东省(1950~1952);(1953~1960)
山东省(1961~1964)
山东省(1965~1972);(1973~1989)
山东省(1990~1999)
河南省(1949~1951);(1952~1960)
河南省(1961~1964);(1965~1976)
河南省(1977~1999)
湖北省(1949~1953)
湖北省(1954~1960);(1961~1976)
湖北省(1977~1999)
湖南省(1949~1958)
湖南省(1959~1965); (1966~1976)
湖南省(1977~1999)
广东省(1949~1951);(1952~1954)
广东省(1955~1959)
广东省(1960~1976)
广东省(1977~1987);(1988~1992)
广东省(1993~1999)
广西省(1949~1951);(1952~1956)
广西僮族自治区(1957~1964);
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1982)
广西壮族自治区(1983~1999)
海南省(1988~1989)
海南省(1990~1999)
重庆市(1949~1951);(1952~1953)
重庆市(1997~1999)
四川省(1949)
四川省(1952~1953); (1954~1955:
四川省(1956~1961)
四川省(1962~1976)
四川省(1977~1983)
四川省(1984~1996)
四川省(1997~1999)
贵卅省(1949~1955); (1956~1958)
贵州省(1959~1976); (1977~1990)
贵州省(1991~1999)
云南省(1949~1955); (1956~1961)
云南省(1962~1976); (1977~1990)
云南省(199l~1999)
西藏地方(1949~1954)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1955~1959)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1960~1964)
西藏自治区(1965~1999)
陕西省(1949);(1950~1953)
陕西省(1954~1960); (1961~1976)
陕西省(1977~1999)
甘肃省(1949); (1950~1953)
甘肃省(1954~1956); (1957~1960)
甘肃省(1961~1968); (1969~1978)
甘肃省(1979~1999)
青海省(1949~1954); (1955~1960)
青海省(1961~1976); (1977~1985)
青海省(1986~1999)
宁夏省(1949~1953);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7~1968)
宁夏回族自治区(1969~1978);
(1979~1999)
新疆省(1949~1952); (1953~195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959);
(1960~197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77~1999)
香港地区(1949~1997.6);
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7~1999)
澳门地区(1949~1965);(1966~1999.11)
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12)
台湾省(1949);(1950~1981)
统计表格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分类统计表
全国行政单位统计表(1949~1999)
分省行政单位统计表(1949~1999)
旧省级行政单位统计表(1949~1954)
全国省级行政单位沿革表(1949~1999)
全国省级行政中心沿革表(1949~1999)
全国地级行政单位沿革表(1949~1999)
全国建制市沿革表(1949~1999)
全国市辖区沿革表(1949~1999)
全国县以上民族区域自治单位沿革表(1949~1999)
全国县以上行政单位旧今名称对照表(1949~1999)
附录:2000~2002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动表
地名索引组
我一直对地方历史和文化非常着迷,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恰好满足了我探索中国地方变迁的愿望。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政治地理上的划分,更是文化地理和人文历史的缩影。我惊叹于古代中国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是如何构建起如此复杂而又精妙的行政体系,又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区域名称和边界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化。书中对于一些古老地名、州郡名称的溯源,以及它们如何演变成今天的省份、城市,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细致描绘感到惊喜,那些曾经存在于历史文献中的地名,如今在地图上有了清晰的坐标,让我能够更加具体地想象当时的社会图景。书中的信息量巨大,但编者通过精心的排版和设计,使得内容易于理解和查阅。我常常会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历史纪录片时,翻开这本书来对照,顿时会让故事情节和历史事件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更激发了我对中国基层历史的探究热情。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开始接触中国历史和地理的学生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简直就是一位耐心而渊博的老师。我一直觉得中国的行政区划很复杂,但这本书用最直观的方式,将这一切梳理得清清楚楚。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通过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地图,带领我穿越时空。我能够看到,曾经的“燕云十六州”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的走向,而今天的“东北三省”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书中使用的语言非常平实易懂,即使是复杂的历史概念,也能通过地图和简短的说明来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地名由来和地方特色的介绍,这让我在学习行政区划的同时,也了解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每当我遇到历史事件中提到的地名时,都会习惯性地翻开这本书查阅,它总能帮助我快速定位,理解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中国地理和历史学习的兴趣,让我觉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地理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国行政区划变迁的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的出现,简直就是我苦苦寻觅的宝藏。这本书的编纂工作量之庞大,可见一斑。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地图,而是通过详尽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从古至今,中国大地行政区划的点点滴滴。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节点,如秦统一六国、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唐宋的道州划分、元朝的行省制度,乃至近现代的解放战争后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区域调整,都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展示。每张地图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疆域的拓展与收缩,政区的增减与合并。文字部分的论述也极为精炼,没有空泛的辞藻,而是直接切入核心,解释了每一次行政区划调整背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动因。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的特别介绍,这对于理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的国土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深刻含义。
评分拿到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的瞬间,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瞬间将我带入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一直对中国的历史演变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构成国家基础的行政区划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每个名字背后都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又承载了多少民族迁徙、朝代更迭的印记。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去理解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地图的设计精美绝伦,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既能清晰地展现不同时期的疆域范围,又不失艺术的美感。文字部分的介绍也十分详实,每一处变动都配有清晰的解释和背景信息,让我能够深入了解行政区划调整的原因和影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争议地区或历史遗留问题的梳理,它以一种客观、严谨的态度呈现了不同时期的史实,为我解开了许多长期以来的疑惑。这不仅仅是一本地图集,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历史画卷,让我对祖国的认识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政治体制演变感兴趣的研究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参照系。行政区划的演变,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改变,更是国家治理体系、权力分配、民族融合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这本书以一种历史性的宏观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对行政区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而进行的区域划分,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设立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地图的清晰度和细节的丰富性,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字部分对每一项重要调整的背景、目的和影响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决策背后的深层逻辑。这本书填补了我对于中国现代行政区划形成过程的认识空白,为我提供了大量亟待挖掘的研究素材。
评分中国地图出版社权威工具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中国地图出版社权威工具书
评分很不错,值得收藏。
评分不错的东西,值得再次购买
评分物流非常快!给一百个赞!东西也很好……推荐
评分物流非常快!给一百个赞!东西也很好……推荐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商品很好的,用好之后再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