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廷才,刘娇月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基础
  • 电路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实验
  • 技能
  • 教材
  • 电子工程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3726
版次:2
商品编码:1192944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0年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气电力类)》的第2版。编者根据教学实践,并综合全国各职业院校对第1版书反馈的建议,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两篇:模拟电子技术篇包括二极管及其应用、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常用放大器、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电源、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篇包括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数模和模数转换。
  本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内容力求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为方便教学,本书配套有电子教案、助教课件、教学视频、仿真软件操作屏录文件及题库等教学资源,同时提供二维码操作视频在线观看。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通过扫一扫观看或来电索取。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气电力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等工种的岗位培训教材。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上篇模拟电子技术
第1章二极管及其应用3
1.1认识二极管3
1.1.1二极管的基本特征4
1.1.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7
1.1.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7
1.1.4给二极管体检8
1.1.5合理选用二极管8
1.2二极管的应用9
1.2.1整流电路9
1.2.2限幅电路17
1.2.3保护电路17
1.3滤波电路17
1.3.1电容滤波电路18
1.3.2电感滤波电路21
1.3.3复式滤波电路21
1.4特殊二极管22
1.4.1稳压二极管23
1.4.2光敏二极管24
1.4.3发光二极管24
1.4.4变容二极管25
1.5技能实训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
安装与测试25
小结28
习题28
第2章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31
2.1晶体管31
2.1.1晶体管的结构与类型32
2.1.2晶体管的放大原理32
2.1.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35
2.1.4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35
2.1.5晶体管的主要参数36
2.1.6给晶体管体检36
2.1.7合理选用晶体管37
2.2基本放大电路37
2.2.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37
2.2.2放大电路主要元器件的作用38
2.3放大电路的分析38
2.3.1放大器的直流通路和静态
工作点38
2.3.2交流通路和放大原理40
2.3.3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40
2.4静态工作点的稳定42
2.4.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42
2.4.2分压式偏置电路42
2.5仿真实验晶体管分压式偏置电路44
2.6技能实训分压式偏置放大器的
安装与调试45
*2.7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50
2.7.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50
2.7.2共基极放大电路51
2.7.3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特性比较51
2.8多级放大电路52
2.8.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52
2.8.2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53
*2.9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简介54
2.9.1场效应晶体管的外形、结构与
符号54
2.9.2工作原理55
2.9.3主要参数56
2.9.4各种场效应晶体管比较56
2.9.5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57
小结58
习题58
第3章常用放大器61
3.1负反馈放大电路61
3.1.1反馈的基本概念61
3.1.2反馈的分类62
3.1.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4种组态62
3.2集成运算放大器63
3.2.1集成运放电路的组成63
3.2.2集成运放的性能指标64
3.2.3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65
3.3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66
3.3.1比例运算电路67
3.3.2减法运算电路69
3.3.3加法运算电路70
3.4功率放大电路71
3.4.1对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72
3.4.2功率放大器的分类72
3.4.3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73
3.4.4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75
3.5技能实训音频功放电路的安装与
调试76
小结77
习题77
*第4章正弦波振荡电路79
*4.1振荡电路概述79
4.1.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与分类80
4.1.2自激振荡的条件80
*4.2常见正弦波振荡电路及应用81
4.2.1RC振荡电路81
4.2.2LC振荡电路84
4.2.3石英晶体振荡电路87
*4.3技能实训制作正弦波振荡电路88
小结91
习题91
第5章直流电源94
5.1集成稳压电源94
5.1.1直流电源的组成95
5.1.2三端集成稳压器95
5.1.3直流稳压电路性能指标97
5.2开关型稳压电源98
5.2.1开关型稳压电路原理98
5.2.2开关型集成稳压器99
5.3技能实训三端集成可调稳压器构成
的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100
小结102
习题102
*第6章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104
6.1晶闸管104
6.1.1晶闸管的结构与外形105
6.1.2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106
6.1.3晶闸管的主要参数107
6.1.4给晶闸管做体检107
6.1.5晶闸管的触发电路107
6.2可控整流电路109
6.2.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109
6.2.2单相全控桥整流电路110
6.2.3三相可控整流电路简介111
6.3双向晶闸管及交流调压112
6.3.1双向晶闸管113
6.3.2交流调压114
6.4其他电力电子器件简介114
6.4.1门极关断晶闸管115
6.4.2电力晶体管115
6.4.3电力MOS场效应晶体管116
6.4.4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7
6.5技能实训制作家用调光台灯117
小结120
习题120下篇数字电子技术
第7章数字电路基础125
7.1数字电路概述125
7.1.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25
7.1.2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126
7.2数制和码制126
7.2.1数制127
7.2.2码制128
7.3逻辑代数129
7.3.1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129
7.3.2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129
7.3.3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
公式134
7.3.4逻辑函数化简135
7.4集成逻辑门介绍135
7.4.1TTL集成逻辑门136
7.4.2CMOS集成逻辑门136
7.5技能实训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137
小结141
习题141
第8章组合逻辑电路144
8.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44
8.1.1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与特点144
8.1.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145
8.1.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146
8.2组合逻辑部件147
8.2.1编码器147
8.2.2译码器149
8.3技能实训制作三人表决器153
小结155
习题155
第9章触发器157
9.1RS触发器157
9.1.1基本RS触发器的构成和逻辑
功能157
9.1.2同步RS触发器160
9.2JK触发器和D触发器162
9.2.1主从JK触发器162
9.2.2D触发器163
9.3集成触发器165
9.3.1集成JK触发器芯片165
9.3.2集成D触发器芯片167
9.4技能实训制作四人智力竞赛
抢答器168
小结171
习题171
第10章时序逻辑电路174
10.1时序逻辑电路概述174
10.1.1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特征174
10.1.2时序逻辑电路的种类175
10.2寄存器175
10.2.1数码寄存器176
10.2.2移位寄存器178
10.3计数器181
10.3.1异步二进制计数器181
10.3.2同步二进制计数器184
10.3.3如何利用74LS163构成任意
进制计数器185
10.3.4十进制计数器186
10.4技能实训制作秒计数器187
小结190
习题191
第11章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193
11.1脉冲信号波形及其参数193
11.1.1常见的几种脉冲信号波形193
11.1.2脉冲波形参数193
11.2555时基电路194
11.2.1电路组成195
11.2.2555集成定时器的功能及
特点195
11.3单稳态电路196
11.3.1单稳态电路的组成197
11.3.2工作原理197
11.3.3输出脉冲宽度tw197
11.3.4单稳态电路的应用198
11.4多谐振荡器198
11.4.1电路组成198
11.4.2工作原理198
11.5施密特触发器201
11.5.1电路组成201
11.5.2工作原理201
11.5.3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202
11.6技能实训555时基电路及应用203
小结205
习题205
*第12章数.模和模.数转换208
*12.1数.模转换器(D.A转换器)208
12.1.1D.A转换器的基本原理209
12.1.2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209
12.1.3典型D.A转换器DAC0830系列210
*12.2模.数转换器(A.D)211
12.2.1抽样保持211
12.2.2量化编码212
12.2.3A.D转换电路212
12.2.4集成A.D转换电路ADC0809213
12.3技能实训数.模转换器及其应用214
小结216
习题217
附录218
附录A电子电路虚拟仿真软件Multisim
简介218
附录B国产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221
附录C国产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222
附录D常用逻辑符号新旧对照表223
参考文献224

前言/序言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只有紧跟电子技术的新技术新应用,才能满足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对中职教育的要求。近年来,大规模集成电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普遍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中职教学应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上应当体现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编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综合全国各职业院校反馈的建议,对第1版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突出了以下特色。
  1.将电子技术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与计算机操作结合起来。本书添加了利用计算机或手机,在互联网上查阅各种电子器件参数、基本性能和主要应用的方法;还介绍了利用软件Multisim对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实验的方法,课堂教学可用该软件进行演示,课后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自行操作,进行电路分析,观察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波形,从而强化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本次修订以“精简”和“适用”为原则,从实际应用角度组织教材内容。例如,运算放大器和计数器等集成电路不再介绍内部结构原理,只介绍芯片外部引脚功能及使用方法。
  3.本书各章结合实际应用安排了实训练习,且这些实训练习均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了基础。
  4.本书配套有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满足学校教学需求,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效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支持。
  5.本书所有二维码视频资源均免费提供,建议在Wifi环境下访问。本书附带视频文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擅自使用。由于二维码技术首次在该类教材中使用,不成熟的地方请您谅解。欢迎对本书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书将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融为一体,考虑到各学校电子技术实训设备存在差异,本书的教学时数为106~126学时,书中打*号的部分为选学内容,供多学时教学使用。参考学时分配建议见下表。
  章节教学内容必修学时数选修学时数第1章二极管及其应用10第2章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104第3章常用放大器16第4章正弦波振荡电路6第5章直流电源8第6章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84(续)章节教学内容必修学时数选修学时数第7章数字电路基础10第8章组合逻辑电路12第9章触发器10第10章时序逻辑电路12第11章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10第12章数模和模数转换6总计10620本书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廷才和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刘娇月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及分工如下: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刘娇月编写第1章和第3章,任燕编写第2章,刘斌编写第4章和第12章,倪江楠编写第5章和第6章,陆剑编写第7章和第8章,赵丹丹编写第9章,王明绪编写第10章,王廷才编写第11章及其余内容,全书由王廷才统稿。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各参编所在学校的热情支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张继涛教授和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侯进旺教授在百忙中认真地审阅了全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编者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保证教学资源基本质量”的要求,确保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文化基础课等必修课程和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教材进行了统一规划并组织编写。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之一,是根据教育部于2009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同时参考无线电装接工、电子设备装配工和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标准编写的。
  本书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电子元器件及常用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简单印制电路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掌握安全操作规范。本书在内容处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
  1.本书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基础,以“精简”和“适用”为原则,摈弃繁杂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从实际应用角度组织教材内容。例如,运算放大器和计数器等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复杂,则不再介绍内部结构,只介绍它的整体功能和使用方法。数字电子技术部分以介绍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分析方法为主,侧重介绍中、小规模数字电路的应用。
  2.本书内容的选取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与探索,教材引入简单易学的虚拟仿真软件Multisim,老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都可以在计算机上方便地进行电路分析,观察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各章节结合实际应用安排有实训练习,教材内容和实践操作练习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3.本书将大纲中规定的三种能力目标贯穿始终,按“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依据过程性与结果性、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强调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4.本书配套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以满足学校教学需求,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效果。如技能操作的视频演示、仿真软件的操作屏录文件、助教课件、电子教案、题库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支持。
  本书将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融为一体,考虑到各学校电子技术实训设备存在差异,本书的学时数为102~124,书中打号的内容为选学部分,供多学时教学使用。各章参考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次学时章次学时第1章10第7章10第2章10第8章12第3章20第9章10第4章6第10章12第5章8第11章10第6章10第12章6总计102~124本书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廷才任主编,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茵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及分工如下: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胡雪梅编写第2章、第3章,马茵编写第4章、第5章、第7章,郑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王玉峰编写第8章、第11章和第12章,湖南有色金属工业技工学校李响初编写第9章和第10章,沈阳铁路机械学校詹贵印编写第6章,王廷才编写第1章,全书由王廷才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各参编作者所在学校的热情支持,并参阅了多位专家学者的编著资料。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本书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于淑萍、周明主审,参与审稿的还有教育部评审专家、审稿专家,他们在评审及审稿过程中对本书内容及体系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电磁波的奥秘:从理论到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索电磁波这一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深邃理论,并阐述其在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并非简单罗列电磁波的各种表现形式,而是力求从源头开始,构建一个清晰、严谨且富有洞察力的认知框架。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解。 第一部分:电磁波的理论基石——从静电到动态场的跃迁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回到电磁学的起源,追溯从静电学和静磁学的发展历程,直至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横空出世,这是理解电磁波产生的理论根基。 静电学的奠基: 我们将从库仑定律出发,介绍电荷的性质、电场线的概念,以及电势和电势能的定义。通过对高斯定律的深入分析,理解电场在不同电荷分布下的行为规律。我们将探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场中的表现,以及电容的概念及其在储存电荷方面的作用。 静磁学的探索: 欧姆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将是本部分的重点。我们将详细介绍电流的磁效应,洛伦兹力,以及磁场在不同电流分布下的分布规律。磁场能的储存和电感的作用也将被详细阐述。 法拉第感应定律与电磁的联动: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理解变化的磁场如何产生电场,以及变化的电场如何产生磁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关键,我们将通过楞次定律来阐释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部分将为我们揭示电场和磁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一体两面”。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统一: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我们将逐一解析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四个基本方程,阐释它们在描述电磁场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位移电流的概念,它完美地弥补了安培定律在非稳恒态下的不足,并为电磁波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上的必然性。通过对这些方程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够从根本上把握电磁波的产生机制。 第二部分:电磁波的本质属性——传播、衰减与极化 在理论基石之上,本部分将聚焦于电磁波本身的特性,理解它们是如何在空间中传播,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电磁波的产生与形成: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我们将深入分析加速运动的电荷如何产生电磁波。电磁波的纵横性质,以及其能量的传递形式将被详细阐述。我们将直观地展示电场和磁场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相互激发、协同前进的过程。 电磁波的传播介质: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电磁特性息息相关。我们将讨论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速c),以及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固体材料)中传播时的变化。介电常数、磁导率和电导率在传播速度、衰减和反射/折射中的作用将被深入剖析。 电磁波的衰减现象: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电磁波的能量会逐渐减弱。本部分将探讨导致衰减的多种因素,包括介质的吸收损耗、几何扩散损耗等,并介绍描述衰减的常用指标,如衰减系数、功率密度下降等。 电磁波的极化: 电磁波的电场矢量振动方向具有特定的规律,这便是极化。我们将介绍线极化、圆极化、椭圆极化等多种极化形式,并阐述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判断方法。极化在无线通信、光学器件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被提及。 第三部分:电磁波谱的广阔天地——从低频到高频的频谱之旅 电磁波并非单一形态,而是覆盖了极其宽广的频率范围,形成了我们所知的电磁波谱。本部分将带领读者逐一“拜访”电磁波谱上的各个成员,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 低频电磁波: 从极低频(ELF)到甚低频(VLF),这些电磁波具有穿透性强的特点。我们将介绍它们在军事通信、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应用。 无线电波: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电磁波。我们将详细介绍短波、中波、长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广播、电视、短距离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无线电波的频谱划分和管理也将被简要介绍。 微波: 微波具有方向性好、传输容量大等优点。我们将重点介绍微波在雷达、卫星通信、无线网络(Wi-Fi)、微波炉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探讨其传播特性。 红外线: 红外线以热辐射的形式存在,我们将介绍其在热成像、遥感、夜视、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红外光谱的分析原理。 可见光: 这是我们视觉的来源,也是色彩的载体。我们将简要回顾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探讨可见光在照明、显示技术、光学仪器等方面的重要性。 紫外线: 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我们将介绍其在消毒、医学治疗、材料老化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及紫外线的防护知识。 X射线与伽马射线: 这两种高能电磁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我们将重点关注它们在医学成像(X光片)、工业探伤、核能利用、天文学研究等领域的关键作用,同时也会强调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和防护措施。 第四部分:电磁波的载体与互动——天线、波导与电磁兼容 电磁波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离不开特定的器件和系统。本部分将深入探讨与电磁波息息相关的关键技术。 天线的设计与原理: 天线是电磁波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偶极子天线、环形天线、抛物面天线等。天线的方向性、增益、阻抗匹配等重要参数也将被详细讲解。 波导与传输线: 在某些应用中,电磁波需要在特定的结构中传输,以减少能量损失和控制传播方向。我们将介绍金属波导和传输线的基本结构、工作模式以及在微波电路中的应用。 电磁场的耦合与辐射: 任何电流或变化的电场都可能向外辐射电磁波。我们将探讨不同系统之间电磁场的耦合方式,以及不必要的电磁辐射(电磁干扰,EMI)的产生机制。 电磁兼容(EMC): 随着电子设备的增多,电磁兼容性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将介绍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性(EMS),以及提高设备电磁兼容性的设计原则和测试方法。 第五部分:电磁波的应用前沿与未来展望 电磁波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本部分将聚焦于电磁波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的革命: 从早期的无线电广播到如今高速的5G、6G通信,电磁波在信息传输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我们将回顾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并探讨其在智能手机、物联网、卫星通信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遥感与监测技术: 利用不同频段的电磁波,我们可以“看见”地球的表面、监测大气变化、探测资源。我们将介绍雷达遥感、光学遥感、红外遥感等技术在环境监测、气象预报、地理测绘等方面的应用。 医学影像与治疗: X射线、核磁共振(MRI,基于射频脉冲)、超声波(虽然是机械波,但在某些成像和治疗上也与电磁波有交叉),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我们将深入介绍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 能源与工业应用: 微波加热、感应加热、激光切割等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探讨电磁波在加热、加工、焊接等方面的应用。 前沿探索与未来展望: 量子通信、太赫兹技术、更高效的能量收集与传输等,都代表着电磁波研究的未来方向。我们将简要介绍这些新兴领域,并探讨它们可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例,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电磁波科学的完整认知。我们希望通过对电磁波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其广泛应用的细致描绘,激发读者对物理世界的探索热情,并理解电磁波技术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本书不包含任何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的章节内容,而是专注于电磁波这一特定领域的深度剖析。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嵌入式开发领域的新手,我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技术书籍感到有些无从下手。我尝试了几本介绍单片机原理的教材,但总觉得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抽象的概念,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从最基础的电子元件讲起,逐步引导我理解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能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的硬件项目结合起来的书籍。理想中的书籍应该包含丰富的实例,最好能提供代码示例,让我能够亲手搭建电路,编写程序,并观察实验结果。此外,对于一些常用的开发工具,如示波器、万用表等的使用方法,也希望能有所介绍,让我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硬件调试。我对信号的传输、放大、滤波等概念也充满好奇,希望能够在一个清晰的框架下理解它们。

评分

近期我一直在关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硬件开发中的应用,特别是与嵌入式系统结合的部分。我读过一些关于深度学习算法的书,但它们大多停留在软件层面,对于如何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上高效地部署和运行这些模型感到困惑。我非常渴望找到一本能够填补这一鸿沟的书籍,它应该能够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架构,进行模型压缩和量化,以及如何利用特定的硬件加速器(如FPGA或专用AI芯片)来优化模型的推理速度和功耗。书中最好能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比如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或自动驾驶等领域,如何利用嵌入式AI技术实现目标检测、异常诊断或路径规划等功能。对神经网络的底层原理,以及不同训练框架(如TensorFlow Lite, PyTorch Mobile)在嵌入式环境下的部署流程,我也希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评分

我是一名业余爱好者,对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基础比较薄弱。我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机器人动力学、运动学和控制理论的书籍,但它们往往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从最基础的电机控制、传感器读取入手,逐步引导我理解机器人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书籍。这本书应该能够介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轮式机器人、机械臂)的机械结构和驱动方式,并讲解如何利用编码器、陀螺仪、加速度计等传感器来感知机器人的状态。在控制方面,我希望能学习到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基本控制算法,并了解它们在机器人路径规划、避障等方面的应用。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机器人项目案例,比如DIY一个简单的避障小车或机械臂,并附带详细的硬件搭建和软件编程指南,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的书籍,并且希望它能包含足够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虽然我阅读了一些关于傅里叶变换、Z变换等基础理论的书籍,但总感觉难以将其与实际的音频处理、图像识别等应用联系起来。我期望的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采样定理、量化误差、滤波器设计(如FIR和IIR滤波器)等核心概念,并提供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实现方法。例如,在音频领域,我希望能了解如何利用DSP技术实现降噪、回声消除、语音识别等功能;在图像处理方面,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进行边缘检测、特征提取、图像压缩等。如果书中能够提供相关的算法代码(最好是C或Python),并且介绍如何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这些算法,那就更完美了。我对算法的复杂度、实时性等方面的考量也希望能有所提及。

评分

作为一名有多年硬件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我对各种传感器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它们在物联网(IoT)设备中的应用非常感兴趣。我阅读了许多关于特定传感器(如IMU、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书籍,但它们往往侧重于单个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来整合和处理多源传感器数据。我期望的书籍应该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技术特性、工作机制、精度和可靠性,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利用传感器融合技术,通过算法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整合,以获得更准确、更鲁棒的环境感知和状态监测能力。书中应包含传感器校准、噪声抑制、数据预处理等关键技术,并能提供一些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和通信协议(如MQTT, CoAP)的实践指导,以及在云平台上的数据存储和分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