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长篇历史小说经典书系

秦始皇/长篇历史小说经典书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高普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小说
  • 秦始皇
  • 历史人物
  • 长篇小说
  • 古代史
  • 历史传奇
  • 文化经典
  • 架空历史
  • 战争史
  • 经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689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219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6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个顶天立地、惊天动地的大英雄,一个亘古不衰、自强不息的大中国,秦始皇的生命是一首史诗,是非功过也任您评说。

内容简介

  公元前246年,赵政登基称王。六国联军伐秦、成蛟造反,锋芒直指他与吕不韦,但这些都被其平定。随后,他还欲擒故纵,巧布罗网,诛杀了嫪毐,平定了一场宫廷内乱,并且冷落了吕不韦。之后,他发兵灭韩,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国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本书再现了秦始皇波澜壮阔、功过参半的一生。故事大气磅礴,情节高潮迭起,结局一唱三叹,向读者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嬴政一代霸君的本色。作者还以人性化的笔触出色地演绎了一段绚烂的历史,成功地勾勒出了秦始皇不同凡响的情感世界。

作者简介

  胡高普,湖北省作协会员,曾任《中国故事》杂志社副总编。先后出版纪实文学《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豪》《渐行渐远的民国故事:国民党十大黄埔名将的最后结局》(合著)等多部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引 子 中原大地烽火急 秦国血战并天下…………………………001
第 一 章 异人险中归大秦 嬴政艰难继王位…………………………008
第 二 章 吕相邦朝中弄权 少秦王恋爱受屈…………………………026
第 三 章 亲兄弟因爱失和 诡赵高用计除间…………………………047
第 四 章 秦王政破城立威 吕不韦算计成蛟…………………………065
第 五 章 姜玉被擒做人质 嬴政发威肃内患…………………………081
第 六 章 庄园血战公孙卓 太后负气擢佞臣…………………………099
第 七 章 秦王雍城加冠冕 血战咸阳除孽子…………………………114
第 八 章 茅焦出使欲留秦 嬴政偷琴戏美人…………………………130
第 九 章 齐使诤谏母子和 群臣暗斗风云诡…………………………147
第 十 章 李斯上书谏逐客 太后泄愤图复仇…………………………167
第 十一 章 并天下尉缭献策 迎韩非秦王动兵…………………………182
第 十二 章 将相失职遭罢黜 三人设陷害韩非…………………………200
第 十三 章 太子丹亡归燕国 秦王政灭韩破赵…………………………215
第 十四 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不复还…………………………230
第 十五 章 灭诸侯一统天下 明法度自称始皇…………………………247
第 十六 章 扶苏大婚娶闺秀 始皇率性封泰山…………………………262
第 十七 章 博浪沙始皇遇刺 高渐离慷慨赴死…………………………278
第 十八 章 始皇求仙得谶语 蒙恬出征驱匈奴…………………………294
第 十九 章 扫北平南定天下 李斯上奏欲焚书…………………………310
第 二十 章 秦皇父子政见歧 赵高为祸害扶苏…………………………326
第二十一章 始皇受讥怒坑儒 祖龙归天大地分…………………………343

精彩书摘

  庄园血战公孙卓
  太后负气擢佞臣
  姜玉正专心致志地绣着一幅织锦,转眼她已被关在这里半年了。从最初的烦躁不安,日夜思谋着逃走,到已变得慢慢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只要她需要的东西,卓都会派人送来,或者让翠奴去取。她不明白这些人杀死了她爹,把她抓来这里,却为何又对她如此客气。
  她与翠奴的感情日深一日,可惜翠奴是一个奴仆,并不知道多少内情,解答不了她心中的疑问。翠奴还告诉她,如果她逃走了,她的家人都要被子傒处死,这也让姜玉不能下决心逃走。她只好耐心等候,等着成蛟救她出去。
  此刻,翠奴望着她似有话说:“姐姐……”
  “什么事?”姜玉望着欲言又止的翠奴道。
  “姐姐,你……你想长安君吗?”翠奴小心翼翼地问道。
  姜玉脸色一红,嗔道:“死丫头,你问这干吗?”在这半年里,她与翠奴无话不谈。她把自己的事都告诉给了翠奴,以为她又要拿自己开心。
  “姐姐,我知道长安君的一件事,不知该怎么对你说?”
  “什么事啊?是不是他出征回来了?”姜玉听到成蛟的消息,颇为兴奋。
  “我听说长安君在屯留谋反了。”翠奴把这个隐藏在心中几天的消息说了出来。
  姜玉不禁一哆嗦,一针刺到了自己手上。她有些不相信:“你说的是真的?”
  “是的,现在咸阳城中都在说这事。长安君还发了檄文讨伐相邦吕不韦,说他专权误国,说大王是吕不韦之子,不能继承秦国王位。大王很震怒,已调集大军前去镇压。”
  “不,不会的。长安君为何这么做?”
  “听说长安君后面有六国支持,他才敢这么做的。”
  不,这不是真的!姜玉脸色苍白,她不相信成蛟会这么做,她知道成蛟虽然有些恼恨嬴政,但还不至于做出如此谋逆之事。这里面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姜玉想逃出去阻止成蛟,不让他与嬴政兄弟相残。
  她放下手中的针线,急切地对翠奴道:“妹妹,如果你还认我这个姐姐,就帮我逃出去!我要阻止成蛟,他不能这么做!这会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啊!”
  翠奴十分为难,她早就想帮姜玉逃出这个地方,可一想到后果她就不寒而栗。她从小就侍候人,没有人看得起她。而姜玉却待她如同姐妹,和她说心里话,教她做各种事,不必像在子傒府中那样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见姜玉如此求自己,翠奴不禁急得脸发白,紧咬双唇不知如何是好:“姐姐,就算翠奴答应你逃走,可外面守卫那么严,我们怎么逃得出去?”
  就在犹疑不决之时,卓带了几个家奴匆匆进来了。他一进门就对翠奴道:“你赶快收拾东西,姜姑娘,你不是想见成蛟吗?我现在就带你去见他。”
  姜玉不明白卓为什么突然要带她去见成蛟,心中很奇怪,于是问道:“我为何要与你去见长安君?他现在已经起兵谋反,我去见他不是勾结叛逆吗?”
  卓听了一愣,狠狠地瞪了一眼身旁的翠奴,对姜玉道:“长安君不是谋反,而是起义兵讨伐逆臣贼子。等见了长安君,他会向你说明的。”他不想与姜玉纠缠,因为他担心嬴政很快就会找到这里来。
  果然过了没多久,一个家奴就进来禀告道:“主人,大王离这里只有十里了。”
  “他们来了多少人?”
  “只有二三百虎贲军。”
  “嬴政!你也太猖狂了,竟敢只带二三百人前来!好,我就让你尝尝厉害!”卓咬牙切齿道,“熊奴,你带领二十死士和三百庄丁,在庄外五十丈处结阵布防,正面阻击嬴政。豹奴,你带领一百死士和一百庄丁从后门出去,绕至嬴政背后,等他与熊奴交战之时再从后袭杀。虎奴,你带三百庄丁守在庄门附近,随时接应熊奴。其他人跟着我随时待命!”
  跟随卓进来的四个家奴有三个领命出去了。姜玉已明白卓原来与成蛟一样,谋反被嬴政发现,正被追剿。既然他们与成蛟是一起的,为什么会杀了爹,把我囚禁在这里?现在又要带我去见成蛟?难道这些事成蛟都参与了?难道他一直在瞒着我?姜玉想到这些,不禁心乱如麻。
  卓见姜玉磨磨蹭蹭,便不耐烦地对另一个家奴道:“你看好她们,收拾完了就带她们来见我。”说完便转身走了出去。
  嬴政带领三百虎贲军一路疾行,向城外子傒的田庄奔去。他们以为此行就像在子傒府中那样,不用费什么气力就可以救出姜玉。可他们都没有想到这田庄中有一千多人的卫队,因为平日里,子傒把这一切都掩饰得很好。
  这些庄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接受战阵搏杀的训练,以为是为保护自己的田庄,却从没想到主人会用他们去谋反。
  春秋战国时代,奴隶主经常为土地而相互争斗,这就是“邑斗”。商鞅变法后,严厉禁止“邑斗”,对违犯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目的是为了消除奴隶主的私人势力。
  至嬴政继位时,已没有什么“邑斗”,但一些庄园主仍保存了不少卫队,其规模虽然没有早期那么庞大,但也不可小视。而子傒则是别有用心,在庄园中私养了众多死士和庄丁。
  庄前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左方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右方是一片山坡,被开成一块块田地。嬴政率领虎贲军奔到近前,便看见一群庄丁结阵而待。看他们所结阵式,似乎受过训练,嬴政心中颇为吃惊。
  那些庄丁分成五个方阵,每阵后面有四个黑衣大汉,面目阴冷。他们骑着战马,手中提着长刀。庄丁们或蹲或立,前面的拿着强弓劲弩,后面的执矛秉钺,严阵以待。
  李信和赵高见卓早有准备,不禁暗自心惊。他俩分侍在嬴政两侧,戒备地警视前方。
  李信道:“大王,看来他们早有准备,从结阵的方式看,他们好像受过战阵训练。不过,臣有信心击破他们。”
  嬴政笑道:“虎贲军乃是寡人护驾之士,如果连此等草莽农夫都对付不了,寡人岂不是白养你们吗?寡人担心的是,他们是否还有埋伏。看这田庄如此广阔,决不止面前这些庄丁。严丁,你可知道这庄中有多少人?”
  严丁结巴道:“小人……小人也不……不清楚,不过绝不止这么些人。”
  嬴政想了想后问李信道:“你破眼前之敌需多少人?”
  李信看了看对面之敌,自信地答道:“七十骑足矣。”
  “那好,寡人在此结阵守护,你率骑前去破它。”
  “臣还是留在这里陪侍大王,让都尉秦敢去即可。”
  “也好,传秦敢来见!”
  一个手持长钺、全身铠甲的威武大汉骑马过来向嬴政行礼道:“臣秦敢叩见大王。”
  “寡人命你率七十骑去破眼前之敌!”
  “是!请大王静候佳音。”秦敢朗声答道。
  他一点齐人马,便向那些庄丁飞驰而去。
  嬴政一看秦敢的队形,就知道他颇懂用兵。七十骑分成三列,形似一把长剑,而他排在最前,就如同剑尖。如此队形减小了施射面积,而他们犹如一把锲子,直插敌阵。
  虎贲军是秦军中的精英,他们有最快的马,最利的剑,最好的盔甲,但却是秦军中征战最少的。今日有此机会,当然要好好在大王面前表现一下。
  对方的箭矢如雨一般射来,虎贲军早有准备,他们把长钺挂在马鞍上,一手持盾,一手持剑,抵挡着如雨般的箭矢,一边急速向前冲击,速度越来越快。
  那些庄丁开始见只有如此少的人前来冲杀,不禁暗自好笑。可现在见他们来势如此凶猛,且射去的箭矢没有损伤他们一马一卒,才知道眼前之敌非同一般。
  眨眼间,秦敢等人已飞驰到庄丁们的面前。那些庄丁虽受过训练,但从未经过真正的战阵,一下子被虎贲军的气势震慑住了,阵脚开始松动。特别是与虎贲军正面相对的庄丁,更是惊恐不安。
  虎贲军卒们迅速将手中的方盾换成长钺,只见秦敢手起钺落,已刺翻正面一个庄丁,同时左手长剑在空中划了一道弧光,劈死了另一个庄丁。他跨下坐骑毫不停顿,依然向前疾驰,后面的军卒随此缺口迅速锲入。
  秦敢如虎入羊群,很快冲至对方阵尾。对面迎来一骑,正是压阵的黑衣壮汉熊奴。他手持长刀,恶狠狠地扑来。秦敢扬起长钺,迎面就刺。熊奴格开刺来的长钺,长刀又顺势向秦敢面门砍去。
  秦敢心中大惊,没想到对方阵中竟然有如此人物。长钺收回已是不及,他忙举起左手长剑,架住对方的长刀。只听“锵”的一声脆响,秦敢被震得左手发麻。熊奴也颇为心惊,竟没有砍落对方的长剑。
  双方错马而过,熊奴却舍秦敢而去,杀向迎面而来的虎贲军卒,一连劈死两人。秦敢勒马回头,不由心中大怒。他正要再战,却有四名黑衣壮汉向他奔来,围住他厮杀。
  熊奴虽然勇武过人,但也很快被五名虎贲军卒围住死战。他左格右挡,有些手忙脚乱。其他黑衣骑士欲来相救,都被虎贲军截住。
  剩下的虎贲军在两名校尉的带领下在庄丁之中往来冲杀,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嬴政把交战的情况看得十分清楚,虎贲军虽然人数较少,但占尽了优势。除了那些骑马的黑衣死士能抵挡外,其余庄丁已四散逃开。但人怎及马快?虎贲军剑劈钺挑,把三百庄丁杀得七零八落,一些人见势不妙便向庄内跑去。
  嬴政正注意着战况,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喊杀之声。他回头一看,又有数百人冲杀过来。冲在前面的是一百多黑衣死士,他们个个手持长戈,骑着战马,他们后面跟着奔跑的庄丁。嬴政暗暗心惊,他没想到卓如此胆大,在咸阳城附近,他竟然不赶快逃跑却来伏击自己。
  “大王,臣率一百骑去击退他们。伍峻,你在这里守护大王,小心戒备!”李信见此情形,对嬴政道。之后他便长钺一摆,领着一百骑向身后的敌人冲去。
  这一百虎贲军呈扇形展开,向黑衣死士飞驰而去。两军刚一交战,马嘶声、惨叫声连连响起。李信勇不可挡,凡与之接战者无不落马。他在敌阵中往来冲杀,那些黑衣死士被他的煞气惊骇,不敢正面抵挡。
  虎贲军知道此战关系重大,如果不杀退眼前之敌,那大王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他们钺利甲厚,占了不少便宜,很快就遏止住黑衣死士的气势,占据了主动。
  李信盯住一个黑衣人很久了,那人似乎是众人之首,已杀死了三个虎贲军卒。此人正是豹奴,他觉察到了李信的目光,摆脱了与他纠缠的虎贲军卒。二人像争食的虎豹,一个持戈,一个持钺,遥指对方直冲过去。
  两人越来越近,各举手中兵器向对方刺去。在兵器正要相接之时,李信突然一矮身,伏身马侧,让过豹奴的长戈。
  豹奴见长戈刺空,立觉不妙,可已经来不及了。两马错镫之时,李信挺身而起,左手长剑向后猛挥,正砍中豹奴的脖子,一颗头颅随之飞了起来。虎贲军见此情景,士气更旺。黑衣死士心中惊惧,无心恋战,纷纷勒马回逃。庄丁们更是害怕,一个个都僵在了原地。李信让部下继续追击,自己则回到嬴政身边。
  嬴政见李信如此神勇,脱口赞道:“真乃虎将也!”
  李信这边战事顺利,秦敢那边却陷入险境。被虎贲军杀散的庄丁,后又被虎奴驱赶回来,他还率援军向秦敢扑来。
  本来秦敢已占尽了优势,正待围剿残敌,却被虎奴接住厮杀。他们合兵一处,气势汹汹,一时间双方胶着在一起。但庄丁人多势众,虎贲军锐气已过,死伤越来越多,秦敢只得且战且退。
  嬴政没想到对方还有强劲的后援,见秦敢处于劣势,便对李信道:“你带一百骑去接应秦敢。”
  李信道:“可大王您身边就没有多少护卫了。”
  “不要紧,寡人估计杀退他们就可以进庄了,你快去救秦敢吧!”那里人数越来越少,嬴政心中大急。李信见秦敢情势危急,也不再拖延,便带领一百骑前去营救。
  秦敢见李信杀到,信心大增。李信所率一百骑已经等待多时,他们见弟兄们往来冲杀,早已心痒难耐,又见自己弟兄死伤不少,更是怒火冲天。
  李信一冲进敌阵,便直奔熊奴而去。见李信冲来,熊奴不禁有些心慌,他虽然没有看见豹奴被斩杀的情形,但对方的强大气势使他感觉到不妙。
  李信的长钺快速向熊奴刺去,熊奴摆脱纠缠之人,挥刀向长钺格去,两人斗在一处。李信突然一晃,熊奴砍了个空,李信顺势一摆钺尾向熊奴扫去,熊奴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攻击之法,慌忙又举刀格开,可他与豹奴一样忽视了李信的长剑。
  李信手起剑落,砍在熊奴的手臂之上,他一声惨叫,长刀落地。紧跟来的一名虎贲军士一钺刺去,将他刺了个穿心透。
  这边激战正酣,嬴政那边又出现了变化。在右侧的树林中突然传出喊杀之声,只见不少庄丁手持锃亮的刀剑,随着一辆战车奔出,立在车上的正是公孙卓。在战车后面跟着两个女人,其中一人正是姜玉。
  卓在树林中埋伏多时,他一直等嬴政身边没有多少士卒,而李信又在那边难以分身之时才杀出来。
  他把姜玉押来,就是要让她亲眼看到嬴政是怎么死的。他对身后的黑衣死士叫道:“中间那个头戴通天冠,骑着黑马的就是嬴政。谁若捉住他,本公子就把这座庄园赏给他。谁若杀了他,本公子赏万金!”身后的黑衣死士一阵欢呼,一个个争先恐后向嬴政冲去。
  嬴政见卓还有如此多的兵卒,不禁心慌,后来见他们向自己冲来,反而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只有争取时间,让李信和秦敢杀回来相救。他对身边的虎贲军卒道:“你们留一半人在此阻击,另一半人跟寡人退向山顶。”
  留下的虎贲军虽骁勇无比,但黑衣死士人多势众,虎贲军卒很快被围上来的黑衣死士杀死。随后,他们又向嬴政追去。那边的李信和秦敢大急,他们舍去纠缠之敌,向这边策马狂奔。
  嬴政快至山头的时候,身后的虎贲军与黑衣死士已经接战。虎贲军个个拼命,与黑衣死士缠战不休。
  就在这时,山那边陡然响起战鼓声,接着是漫山遍野的喊杀之声。嬴政勒住马头,心想这下可完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想不到自己竟会命丧于此。但他却看见一杆大旗竖起,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秦”字。嬴政这才醒悟,原来漫山遍野杀来的是秦军。
  秦军迎向黑衣死士,把近在咫尺的追兵全部杀退。这时有一骑向他奔来,口中呼道:“大王受惊了,恕臣救驾来迟!”
  来人是吕不韦,嬴政平了平心绪对他道:“原来是仲父!幸亏您赶来相救,要不然寡人就遭到不测了!”
  “臣听中尉吕更说大王查抄了子傒府,又奔向子傒的田庄。臣怕大王有危险,所以请示了太后之后,就调了五千咸阳守军前来,想不到正好赶上。”
  嬴政有些奇怪——为何援军不从身后而来,而是从左方的山包之后杀出。但吕不韦没说,他也就装糊涂。他猜吕不韦一定早已到此,直等他危急之时才出来营救。
  虎贲军见援军来到,大王处境安全,便放心杀敌。而黑衣死士和庄丁见一下来了这么多秦军,一个个吓得抱头鼠窜。公孙卓见大势不妙,慌忙驱车向庄内奔去。
  嬴政见状,对赵高道:“把寡人的穿云金弩拿来!”他本想一箭射死公孙卓,但觉得这样太便宜了他,便射死了驾车之人。
  公孙卓的马车奔出数丈远就翻了,他狼狈地爬起来,看见四面八方都是嬴政的人马,便知道无力回天了。庄丁们被斩杀的斩杀,活捉的活捉,所剩无几。只有一些黑衣死士向公孙卓靠拢,仍然拼命抵挡。他们知道秦法严峻,就算现在缴械投降也难免一死。
  秦军接到嬴政的命令,并不急于上前攻杀,他们把卓和黑衣死士牢牢围在中间,弓弩手在外结阵站好。圈里面的秦军纷纷退出,几个黑衣死士欲随退出的秦军杀出来,人还未到跟前,就被射得有如刺猬一般。其余的黑衣死士再也不敢妄动,他们自知必死,但不知秦军为何还不动手。
  卓明白嬴政这是为什么,他从鹰奴身旁拉过面色苍白的姜玉,推到阵前喊道:“嬴政,你看见没有,这就是姜玉!你要我的命,我就让这个美人陪葬!你不想让她死就让开,放我们走!”他现在只有用姜玉来威胁嬴政,作最后一搏。
  嬴政见姜玉蓬头散发,神情木然,不由一阵心痛。他好久没有见到姜玉了,以为自己已将她淡忘。可当他一听到姜玉落入子傒手中时,就迫不及待前去相救。他告诉自己这是为了成蛟,为了江山社稷,但他依然锁不住自己对姜玉的一腔深情。
  决不能放过卓。嬴政在心中狠狠地想着。
  赵高似乎领会了嬴政的心意,回道:“大王有令,只要你放了姜姑娘,就只降罪你一人,不诛九族!”
  公孙卓狂笑道:“诛我九族?嬴政,别忘了你我同为嬴氏子孙。别再废话,若不答应,我马上杀了她!”说罢,卓便抽出佩剑架在姜玉脖子上。
  ……

前言/序言


帝国的开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服史 目录 第一章:北风卷起的烽烟 序曲:乱世之兆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侯割据,民不聊生。 列国纷争,强权崛起,兼并之势已不可挡。 秦国,一个位于西部边陲的诸侯国,正孕育着改变天下的力量。 描写战国时期混乱、分裂的社会景象,以及人们对统一的渴望。 少年嬴政:血与火的洗礼 13岁,秦王异人的丧钟敲响,年幼的嬴政被推上王位。 吕不韦的摄政,赵姬的私情,嫪毐的叛乱,宫廷的暗流涌动。 少年秦王的成长,在权力斗争中磨砺心志,洞察人心。 描写嬴政童年的艰难与危险,为他日后的铁腕统治埋下伏笔。 四海之内皆兄弟?:赵国故都的阴影 嬴政在赵国为质的经历,刻骨铭心的屈辱与仇恨。 母后赵姬与嫪毐的私情败露,一场惊天动地的叛乱。 少年秦王亲自平定内乱,展现其果断与残酷。 此段描写集中展现嬴政早年的经历,以及他对统一的决心如何形成。 第二章:横扫六合的铁骑 吕不韦的野心与功业 吕不韦的政治才能与经济头脑,如何辅佐秦国强盛。 “吕不韦列传”的编撰,对后世历史观的影响。 吕不韦与嬴政的权力博弈,最终的悲剧收场。 探讨吕不韦在秦国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他与嬴政之间复杂的关系。 “远交近攻”的智慧 李斯,法家巨擘,如何成为嬴政的智囊。 《韩非子》的思想对秦国统一战略的影响。 “远交近攻”的策略运用,分化瓦解六国。 描写秦国在统一战争中如何运用外交手段与军事力量,逐步蚕食六国。 东方六国的挽歌 韩国的魏国,水淹大梁,亡韩。 赵国的邯郸,长平之战的惨烈,以及赵国名将李牧的陨落。 燕国,荆轲刺秦的悲壮,却未能阻挡统一的洪流。 描写六国在秦国强大攻势下的衰败与灭亡,展现战乱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 对各国名将、君主的描写,以及他们面对历史洪流时的挣扎与无奈。 战无不胜的秦军 秦军的严明军纪与强大战斗力。 锐士、弩兵、战车的威力。 战场上的血腥与残酷,描绘士兵的英勇与牺牲。 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细节描写,展现秦军的强大和统一战争的残酷性。 第三章:千古一帝的铸就 统一中国的伟业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第一次大一统。 “王”的称号已不足以彰显功绩,自称“皇帝”。 秦始皇,一个划时代的称谓。 宣告统一的完成,并着重强调“皇帝”这一称号的意义。 巩固统治的措施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文字,书同文。 统一货币,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行同伦。 详细阐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修建宏伟的工程 修建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修建阿房宫,象征皇权至上的威严。 修建秦始皇陵,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准备。 描绘这些宏大工程的规模与意义,以及它们在历史和民间传说中的地位。 焚书坑儒的争议 统一思想,压制不同声音。 法家思想的独尊,对百家争鸣的扼杀。 焚毁儒家经典,坑杀部分儒生。 探讨焚书坑儒这一事件的背景、目的和深远影响,以及它在历史上的争议性。 求仙问道的执念 对死亡的恐惧,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派遣方士出海寻仙,耗费巨大。 炼制丹药,追求长生,却终究难逃一死。 描写秦始皇晚年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长生的不懈追求,揭示其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 第四章:帝国余晖下的阴影 暴政与民怨 严苛的法律,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 戍边和修建工程给百姓带来的巨大负担。 民不聊生,反抗的种子在暗中滋生。 描绘秦始皇统治下的严酷现实,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怨。 沙丘的权力交接 秦始皇驾崩,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 胡亥即位,成为暴虐的秦二世。 秦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与政治腐败。 重点描写秦始皇驾崩后的权力动荡,以及二世而亡的直接原因。 大泽乡的星火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点燃反秦的烽火。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各地反秦力量的崛起,汇聚成推翻秦朝的洪流。 描写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以及其对后世反抗精神的激励作用。 楚汉争霸的序曲 项羽、刘邦等各路英豪登场。 秦朝的迅速灭亡,给历史带来了新的格局。 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楚汉相争。 为后续的历史发展埋下伏笔,展现秦朝覆灭后的权力真空。 结语:帝国遗产的思考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历史的评价。 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一个短暂却注定不朽的帝国。 从秦始皇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帝国如何崛起,又如何走向灭亡,以及历史留下的深刻启示。 本书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为您呈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秦王嬴政的少年时代,到他统一六合,建立千古一帝伟业的辉煌,再到帝国走向衰亡的悲歌,本书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展现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壮丽图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赞歌,而是一曲关于权力、野心、战争、以及人性的复杂交织的史诗。 本书将带领您深入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悲欢离合,理解那些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决策。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对政治斗争的细致刻画,以及对人物内心的深入挖掘,本书将为您呈现一个立体、丰满的秦朝。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秦始皇的传记,更是一次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刻解读。它将帮助您理解: 一个分裂的国家如何走向统一,这背后需要怎样的智慧与决心。 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宏伟的工程建设,是如何体现一个时代的抱负与国力。 思想控制的手段,以及它对文化发展造成的阻碍。 权力腐败的根源,以及它如何加速一个王朝的灭亡。 本书将为您揭示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在位期间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与争议之举。您将看到他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作为改革家的雷厉风行,以及作为统治者的铁腕手段。同时,您也将感受到他作为凡人的脆弱与挣扎,他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他对长生的执念。 这是一部值得您细细品味的历史巨著,它将带您穿越时空的界限,亲历中国历史最辉煌的篇章之一,感受那个伟大的时代所孕育出的深刻智慧与震撼力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些曾经铸就辉煌的人物与事件,永远值得我们去铭记与反思。本书,正是您探索这段壮丽历史的最佳选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与追求。特别是对于社会结构、权力斗争的描写,既有宏观的视角,又不乏微观的细节,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书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精彩,即便是配角也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相连,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历史的必然与偶然。情节的推进跌宕起伏,每一次转折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极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读完之后,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对人性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史料考证工作无疑是极其扎实的,这让整个故事的基石无比坚固。然而,高明之处在于,作者没有让考据束缚住想象力的飞扬。他巧妙地在史实框架内填充了合理的、引人入胜的虚构情节,使得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缺点有光芒的复杂个体。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政治智慧和谋略的细致剖析,那些朝堂上的暗流涌动、外交上的尔虞我诈,都写得极其精妙,让人在紧张之余,不得不为作者的深思熟虑而拍案叫绝。对于文化习俗、生活细节的描摹,也展现出作者对那个年代深入骨髓的理解,仿佛能闻到古代市场上的喧嚣和宫廷里的脂粉香。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学魅力的作品。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我是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开始读的,但很快就被情节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节奏控制得近乎完美,每一章的结尾都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到下一页。叙事视角转换自如,时而从高处俯瞰全局,时而又深入到某个小人物的私密空间,这种多层次的观察角度,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维度。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统一”这一概念的探讨。作者没有简单地将其浪漫化,而是深刻揭示了统一背后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矛盾冲突,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一般通俗小说的思想深度。书中的人物对话也极其考究,既符合时代语境,又充满了哲理和机锋,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

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之旅。作者的叙事功力令人叹服,他似乎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能将冰冷的历史文献转化为鲜活的生命故事。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描写真是令人血脉贲张,那种气势磅礴的描写,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嘶鸣,感受到硝烟弥漫的紧迫感。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描写这些波澜壮阔的事件时,作者并没有忽略个体的情感世界。角色的内心挣扎、爱恨情仇,都处理得极其到位,使得这部历史小说不仅仅是史实的堆砌,更是一部饱含深情的人性史诗。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沉内敛,适应了不同情节的需求,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那个伟大时代充满好奇心的读者。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历史小说是照亮过去的镜子。而这部作品,正是这样一面棱镜,它折射出了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光影。作者的文笔是内敛而富有力量的,不像某些作品那样浮夸堆砌辞藻,而是用精准的词汇营造出史诗般的氛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人物内心矛盾的刻画,尤其是关于“雄心”与“孤独”的权衡。我们都知道那位历史人物的功业,但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巨大责任和压力时的脆弱与坚韧。这种对人性的深度挖掘,让这部作品拥有了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共鸣。阅读过程需要一定的专注力,因为它信息量很大,但所有的投入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心胸都被拓宽了许多。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挺好的,物流速度快隔了一天就领到了

评分

很快12小时左右就到了

评分

小说,有参考意义,内容简单了些

评分

很想深入了解这位建立奇功却颇为后世非议的皇帝,希望此书不要让我失望!

评分

包装完好,活动价格很实惠

评分

速度真快!

评分

对秦朝秦始皇那个年代的历史做一个非常详细的描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