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生于无锡,后居上海,现住巴黎。自由撰稿人。主要作品有《朝丝暮雪》《再见帕里斯》《瞧,科比这个人》《无非求碗热汤喝》及《代表作和被代表作》《莫奈和他的眼睛》《伦勃朗1642》《永不退场:蒂姆·邓肯传》《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等。
事过境迁
将烟草点燃,可以多漫长
吃茶,喝茶
船长的故事
从翡冷翠到莫三鼻给
大多数食物,都是不得已
冬天如何取暖
法国人吃什么
古代的男风
喝水
画画,必先利其器
画家们的收入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城市
上帝说,要有光
烧烤
洗澡
喜不喜欢甜味,是个政治问题
许多鸟是关不住的
物换星移
背带裤
春药的传说
瓷器
火鸡
家具的贴面
镜子
咖啡馆
面包传奇
欧洲人体画小记
梳
头上的毛
威士忌
文房四宝
洗手间小历史
香水的传说
牙齿
胭脂
颜色
眼镜
前述的茶圣千利休先生,最有名的创举之一,就 是怀石料理。如今你去日本点菜,怀石料理是正经十 四道程序的流水大菜。诸如京都的辻留、大阪的吉兆 这种“不管实际上是否好吃而且价码牌看得吓死你, 但去吃就对了”的店,去吃时不免战战兢兢,端个盘 子上来,可能都是北大路鲁山人这样的大宗匠手制的 文物级宝贝。但在千利休所处的16世纪,怀石料理就 是茶会上果腹之用。怀石者,僧侣饿了,抱着石头暖 腹的意思,清净简素,本不华丽。千宗易时代的怀石 料理,是所谓一汁三菜。汁是大酱汤,三菜是凉拌野 菜、炖菜和烤鱼,一小点儿米饭。
传统怀石料理,是在茶会中间吃的,吃完之后, 客人去休息一下——所谓“中立”——之后,就是“ 后座”,得喝浓茶和薄茶,可能还就和果子。所以怀 石料理说白了,就是让你喝茶之前,胃里垫个底,怕 浓茶伤胃。到后来,江户开府,怀石料理的格式也确 定成了刺身、烩煮和烤菜,讲究得多了,但也不奢靡 ,还是三菜一汤。其实说来传统日本料理,精华也就 在此:刺身考验刀工和鱼的新鲜度;烩煮(煮物)除 了时令蔬菜的选择,就得看鲣节、酱油、酒这些调味 品的质地;这些东西一综合,就是考验你“如何以极 简单的,以鱼及蔬菜为主的食材及鲣节、酱油为主的 调味料里,做出好东西来”的本事,所谓极简的纯粹 就是了。
可是时日迁延,仪式化日益严重,怀石料理也就 越发庞杂,甚至单纯为茶食而定的“茶怀石”,都从 “一汁三菜”变成了起码六至八道菜,什么菜名贵摆 什么菜。于是怀石料理本来是配茶的,如今却成了贵 族沙龙、宰客专用。千利休如果复生,一定皱眉头: 老夫好歹是一代茶圣,当年又不是没钱,吃不起料理 ;好容易把茶室精简到四张半榻榻米,把个奢华的茶 会搞成了清净素雅的套路,好容易琢磨出一汁三菜这 个丰简得宜,既饿不死你们又不让你们吃腻了的菜谱 ,你们倒好,又全部返回去啦! 中国人的茶食,就没那么多琐碎规矩。一来古代 小说里,常把喝茶写作“吃茶”,真是吃的。《金瓶 梅》里,王婆和西门庆制造中国史上最著名奸情案, 为了哄住潘金莲,就先“浓浓地点道茶,撒上些出白 松子、胡桃肉”,是路边茶铺的喝法。孟玉楼要跟西 门庆谈亲事,请喝的就是橘子泡茶,清雅得多。《西 游记》里蜘蛛精的师兄多目怪,为了给唐僧师徒下毒 ,就在茶里下了几颗枣子。《梦粱录》里,宋朝人四 时卖“奇茶异汤”,花生、杏仁、芝麻、核桃都敢往 茶里放,看着方子都很香。至今吴地方言里,“喝水 ”二字还被读为“吃茶”。扬州人认为“上午皮包水 ,下午水包皮”,上午茶馆下午澡堂,是人生至乐。
实际上一上午若真是光喝茶,人都喝成仙了,一下池 子都化没了,所以在茶馆里主要还是吃。干丝、五香 牛肉、烧麦,皆可佐茶。旧时候扬州、南京人有“吃 讲茶”之俗,比如要谈事,就不吃饭而吃茶,来笼点 心,两碗茶,事情就能谈下来。淮扬点心名动天下, 一大半倒是吃茶吃下去的,比如扬州有名的干丝。老 年代扬州,徒弟学手艺,先学切千丝。练习步骤开始 是切姜丝,切得熟极而用刀如神了,再切干丝。按扬 州老例,千丝切得了,分大煮或拌。拌也就是烫,干 丝用水略一烫,加三合油,宜茶宜粥。大煮干丝算一 道菜,须下火腿、干贝、皮蛋等熬汤,众家亲贵王公 ,捧出一道小家碧玉的干丝来。扬州人以前上茶馆, 彼此客气。“请你煮个干丝吧?”“拌就好,拌就好 。”而且千丝非只刀工利落,豆腐干本身亦不寻常。
广东茶餐厅的吃茶是最夸张的,比起后面堆山填海、 旗驾显赫的云吞面、虾饺、河粉、白云猪手、豉汁凤 爪们,茶真的只是山间白云、湖上浮萍,纯是点缀, 但最后这一系列行为,还是“饮茶”——说也奇怪, 边吃边聊消磨掉如山积的时间和饮食,只要冠以“饮 茶”二字,忽然就云淡风轻了。
这本书简直是心灵的“清醒剂”!它没有那种让你昏昏欲睡的学术理论,也没有那些空洞无物的励志口号,而是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和你聊那些隐藏在生活里的、却又鲜为人知的大道理。我特别喜欢它对那些“误解”的纠正,以及对一些常识的重新解读。比如,书中有一段关于“幸存者偏差”的讲解,用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为什么我们常常只看到了成功者的故事,而忽略了那些失败者的经验,以及这种偏差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这让我对很多励志故事和成功学有了更辩证的看法。还有,书中对一些看似平常的日常用品,比如我们每天都用的牙刷、毛巾,其背后蕴含的设计理念和历史演变,也写得极为有趣,让我重新审视了这些“熟悉”的朋友。它让你意识到,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逻辑和故事。这本书就像一个睿智的长者,用一种温和而有力的语言,引导你拨开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开阔,对世界的看法也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它不枯燥,不乏味,而且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终于有了一个让我可以放飞思绪、沉浸其中的好去处!这本书,就像一个拥有无尽宝藏的潘多拉盒子,每一次翻开,都充满了惊喜和探索的乐趣。它没有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腔调,也不是那种陈词滥调的说教,而是以一种极为亲切、生动的方式,将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或者只是惊鸿一瞥便匆匆而过的事物,一一呈现在眼前。我特别喜欢它对那些微小却又奇妙现象的捕捉,比如,你知道为什么猫咪在打呼噜的时候,有时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咯咯”声吗?书中就用了相当有趣的篇幅去解读,原来这背后隐藏着猫咪与生俱来的沟通机制,甚至是它们在表示一种满足和放松。又比如,关于为什么人类会对某些特定的声音产生莫名的恐惧,书中也从进化的角度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些尖锐刺耳的声音,可能在远古时期就与危险信号紧密联系,从而在我们潜意识里留下了印记。更妙的是,书中还会穿插一些历史的碎片,将看似无关的事件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你在惊叹“原来如此”的同时,也对世界的运行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拿起身边的物品,或是回忆起某个曾经的经历,然后带着书中提供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有趣的事”,更是在引导我们学会“发现有趣”的能力,让我们变得更加敏锐,更加善于观察这个充满奇迹的世界。
评分要说有什么书能让我彻底放松,又在不经意间收获满满,那这本书绝对名列前茅!它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神秘感,就是用一种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分享那些生活中值得玩味的点点滴滴。我尤其欣赏它对那些“为什么”的追问,以及那些简单却又蕴含深意的解答。比如,书中有一段关于“沉默的螺旋”的论述,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表达某些观点时会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以及这种现象对社会舆论可能产生的影响。这让我回想起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顿时觉得豁然开朗。还有,书中对一些日常用品的设计背后故事的挖掘,也让我大开眼界。你可能从未想过,我们每天使用的开瓶器、拉链,甚至是一些简单的餐具,都蕴含着工程师们无数次的尝试和精妙的设计。它用一种极其幽默的方式,讲述了这些“平凡”背后的不平凡。这本书还有一个很棒的地方,就是它会鼓励你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然后用书中提供的视角去解读,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有趣得多。每次读完,我都觉得自己对周围的世界多了一份好奇,少了一份麻木。它就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我浮躁的心灵,让我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和感知能力。
评分我只能说,这本书简直是一个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它没有一本正经的教科书的架子,也没有那些故作高深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你可能永远都不会主动去了解,但一旦了解了就会让你拍案叫绝的知识,一一呈现。书中关于“群体思维”的解读,就让我印象深刻。它列举了许多历史事件和现代社会现象,生动地展示了当人们陷入一种集体认同的思维模式时,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决策,有时甚至会走向极端。这让我对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书中对一些动物行为的奇特解读,也让我捧腹大笑,比如,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鸟类会模仿人类的声音吗?书中会告诉你,这可能是一种为了生存而演化出的策略。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被作者挖掘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智慧和趣味。它让我明白,我们看似习以为常的世界,其实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奥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大脑被彻底激活了,充满了各种新奇的想法和疑问,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更多。它不是让你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引导你主动去思考,去发掘,去享受这个探索的过程。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能够刷新你认知边界的书!它就像一位博学而又风趣的朋友,时不时地抛出一些让你大跌眼镜的知识点,又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它们讲得明明白白。我最爱它的一个特点是,它总能将那些宏大、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生活化的例子来展现。比如,书中关于“蝴蝶效应”的阐述,就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讲述了几个真实发生过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最终却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后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可能在整个系统中激起涟漪。而且,这本书在解读人性方面也极其到位,它剖析了那些隐藏在日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比如,为什么人们在拥挤的环境中更容易变得烦躁?书中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挤压感会增加我们的压力荷尔蒙,从而影响情绪。还有,关于那些看似荒谬的社会习俗,书中也会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让你理解它们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简单地一笑置之。读这本书,我常常会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正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探险家,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又在书中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它不提供标准化的答案,而是鼓励你去思考,去探索,去构建自己的理解体系。这种开放式的叙事,让我觉得非常过瘾,也激发了我持续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好
评分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只要你有发现它的眼镜哪里不有趣呢?
评分商品很好,送货速度和态度也很不错
评分一本你可以读懂的书
评分不错
评分特别没意思,白期待了,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你却写不出一件→_→
评分买了还没看~~
评分好像有错别字
评分很好很好,还没看完,挺不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