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通释(套装上下册)

春秋左传通释(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春秋] 孔子,左丘明 著,贾太宏 编,贾太宏 译
图书标签:
  • 春秋左传
  • 左传
  • 史学
  • 经典
  • 国学
  • 历史
  • 文化
  • 注释本
  • 古代文献
  • 诸子百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
ISBN:97875151055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537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足本原著无障碍阅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91
套装数量:2
字数:9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春秋左传》内容分为“经”和“传”。西汉末年刘歆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他就拿传文去解经,使之互相说明,晋代杜预在刘歆、贾逵等前人解释的基础上,把“经”(《春秋》)与“传”(《左传》)按纪年合并到一起成为一部书。《春秋左传通释(套装上下册)》以白话文来诠释《春秋左传》,以现代人的理解习惯来解读《春秋左传》,使读者能畅读这部经典古。

目录

上册
卷一 隐公
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隐公二年(公元前721年)
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
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
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
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
隐公七年(公元前716年)
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
隐公九年(公元前714年)
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
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
卷二 桓公
桓公元年(公元前711年)
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
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
桓公四年(公元前708年)
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
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
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
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
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
桓公十年(公元前702年)
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
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
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
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98年)
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
桓公十六年(公元前696年)
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
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
卷三 庄公
庄公元年(公元前693年)
庄公二年(公元前692年)
庄公三年(公元前691年)
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
庄公五年(公元前689年)
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
庄公七年(公元前687年)
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
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
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庄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
庄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
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
庄公十四年(公元前680年)
庄公十五年(公元前679年)
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
庄公十七年(公元前677年)
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76年)
……
卷四 闵公
卷五 僖公
卷六 文公
卷七 宣公
卷八 成公
卷九 襄公

下册
《春秋左传通释》: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史学巨著,一部解读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与思想的钥匙。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中,《春秋左传》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学魅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解读春秋时期历史的关键文献,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变迁、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策略的宝贵资料。而《春秋左传通释》(套装上下册)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深入而精辟的解读,它如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中国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们能够更清晰、更全面地理解这部不朽的经典。 穿越千年,窥见春秋风云变幻 《春秋左传》以其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结构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了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军事博弈和外交较量。 《左传》的价值,首先在于其详实的史料。它不仅记载了各国的政治事件、战争经过,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究了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对《左传》的阅读,我们能够了解到诸侯国之间的结盟与对抗,国君与卿大夫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兴衰起落。这些记载,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春秋时代图景。 然而,《左传》的文本本身,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并非易于理解。古语的晦涩、事件的繁复、人物的众多,都可能成为阅读的障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春秋左传通释》(套装上下册)应运而生。这部著作的出现,并非简单地复述原著,而是站在现代学术的立场上,结合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研究方法,对《左传》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梳理与阐释。 “通释”,不止于释文,更在于“通” “通释”二字,道出了这部著作的核心价值。它不仅仅是对《左传》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它力图打通原文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使读者能够真正“通”达《左传》的精髓。 首先,在释文层面,《春秋左传通释》在字词考证、句读划分上,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作者不仅参考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结合了自身的理解,对一些疑难字词、古语用法进行辨析,纠正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偏差。每一个注释都力求准确、清晰,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原文的含义一目了然。 但《春秋左传通释》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的“通”,体现在对历史背景的深入挖掘。春秋时期,各国林立,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令人眼花缭乱。作者通过考证史料,详细梳理了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政治体制、社会风俗,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在描述一场战争时,它不会仅仅停留在战争本身,而是会深入分析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包括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政治联盟等。这种宏观的视角,有助于读者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而不是将其简单地视为偶然。 其次,“通”体现在对政治与外交策略的精细解读。春秋时期是政治智慧的摇篮。《左传》中充斥着大量的政治博弈、外交辞令以及军事谋略。作者在解读这些内容时,深入分析了当时政治家的思维方式、决策逻辑以及所处的权力格局。例如,在解释“唇亡齿寒”的典故时,它会详细分析晋、虞两国地缘关系,以及当时晋国战略上的考量,从而使读者深刻理解这一外交策略的精妙之处。它还会解析诸如“纵横”、“合纵”、“连横”等外交手段的运用,以及它们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再者,“通”也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揭示。春秋时期,不仅仅是政治家的舞台,也是社会变革的时期。《左传》中也记录了许多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如祭祀、婚丧嫁娶、农业生产等。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解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道德观念以及伦理关系。《左传》中所体现的“君子”的道德标准,“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的萌芽,以及不同学派的思想碰撞,都在《春秋左传通释》中得到了生动的阐释。 《春秋左传通释》的阅读体验 《春秋左传通释》(套装上下册)的编排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上册和下册在内容上进行了合理的划分,既保证了内容的连贯性,又便于读者查阅。精美的装帧设计,更增添了其收藏价值。 阅读《春秋左传通释》,仿佛开启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的史料,而是能够与古人进行思想的交流。作者的解读,宛如一位博学多才的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中,辨识关键的节点,理解深层的含义。 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人文读物 《春秋左传通释》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对于每一个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而言,它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 对于历史爱好者: 它提供了理解春秋历史最权威、最深入的视角。读者可以通过它,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历史梗概,而是能够深入到事件的细节,理解历史人物的动机,感受历史的复杂与厚重。 对于文学爱好者: 《左传》本身就是一部文学杰作,其叙事生动,语言精炼。通过《春秋左传通释》的解读,读者更能体会到《左传》的文学魅力,理解其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的铺陈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于思想文化研究者: 《左传》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信息,涉及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军事思想等多个方面。这部通释著作,为研究者提供了扎实的文本依据和深刻的解读,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思想的源头。 对于有志于提升国学素养的读者: 学习《左传》,是提升国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春秋左传通释》提供了一个相对容易的入门途径,让读者在系统学习《左传》的同时,也能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语 《春秋左传通释》(套装上下册)是一部集学术严谨性、思想深刻性与阅读易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以其深厚的学养,精辟的论述,为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春秋左传》这部经典著作,提供了宝贵的财富。阅读它,我们不仅是在学习历史,更是在学习如何思考,如何理解复杂的世界,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味的传世佳作,是每一个热爱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人,案头必备的经典之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进行一个关于古代礼仪的研究项目,需要大量翻阅古代文献,《左传》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之前读《左传》原著,虽然能够勉强理解大意,但很多关于祭祀、朝聘、婚丧嫁娶等细节的描绘,都让我感到模棱两可,无法深入挖掘。而《春秋左传通释》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在注释中对这些礼仪细节的解释非常到位,甚至会对照其他相关文献进行比对,让我能够清晰地掌握当时的制度和风俗。每次读到关于某个国家如何进行隆重的祭祀,或者两个诸侯之间如何进行政治性的会盟,我都能够从通释中找到详尽的解释,这对于我理解当时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非常有帮助。这套书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极高,我非常庆幸能够拥有它,它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启迪。

评分

拿到《春秋左传通释》这套书,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最近工作忙得团团转,但又一直对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春秋战国那段风云变幻的时期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左传》是了解那个时代的最佳窗口,但苦于文言文晦涩难懂,读起来总是断断续续,很多地方只能靠意会,实在不过瘾。朋友推荐了这套《春秋左传通释》,说释文和注疏都写得非常详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拿到手后,翻开第一卷,果然名不虚传。那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语句,在通释的帮助下,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些诸侯争霸、士大夫辩论的场景。书的排版也很舒适,字体大小适中,纸张质感也不错,阅读体验非常好。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套书的陪伴下,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真正读懂《左传》的精髓。这套书的出现,可以说解决了我在阅读《左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去探索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我曾阅读过多个版本的《左传》,但总觉得欠缺些什么,总是在细节处感到困惑。直到我发现了《春秋左传通释》,才真正体会到“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精准的译文,更重要的是其背后严谨的学术考证和深刻的见解。它能够将一些看似零散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揭示出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它也避免了脸谱化的处理,而是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对于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风貌至关重要。我喜欢它在注释中所引用的其他史料,这让我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也让我对《左传》的权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套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深入探究春秋历史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丰富的解读视角。

评分

购买《春秋左传通释》这套书,完全是因为朋友的强烈推荐,他们都说这套书的质量非常高,能把《左传》读透。拿到书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每一本都分量十足,翻开来看,里面的内容确实非常详尽。我一直认为,《左传》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著作。而这套通释,恰恰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深奥的道理。它在解释原文的时候,不仅仅是简单的字面翻译,还会深入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文本含义的影响。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人物心理的揣摩和对事件因果的剖析,这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古人的思考方式和情感世界。这套书的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让我对《左传》这本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感情。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对《左传》抱有敬畏之心,觉得它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但由于自身古文功底有限,很多时候只是“望书兴叹”。这次偶然发现了《春秋左传通释》这套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刚拿到书时,就被其厚重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一看就是用心之作。试着翻了几页,里面的注解和译文确实做到了“通俗易懂”四个字。它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还对一些历史背景、人物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甚至对原文中一些比较隐晦的含义也给出了合理的解读。这让我这个“小白”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段话的意思,不再因为晦涩的文言文而产生畏难情绪。我尤其喜欢它在关键事件的处理上,会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让读者能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这套书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领我一步步走进《左传》的世界。

评分

礼记,大礼仪也,知礼而后进取,方能知处事哲理!

评分

排版蛮好的,右边的翻译很直观;通俗易懂

评分

经典,增进知识,提升文化修养传统

评分

又来了一堆书,留着慢慢看吧。推荐这本书,人生必读

评分

在《世说新语》的3卷36门中,上卷4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9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另有下卷23门——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

评分

618满减力度好大,好嗨森,平日不舍得的一下买了好多,四五年的食粮。

评分

你值感谢京东很高兴的一次购物

评分

书看着一般,买来复习的,久了都不知道自己族人何在。

评分

买的书,商家发货很快,收到货后,看了哈,也值得拥有,值得给好评!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