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8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属区域旅游地理学范畴,它侧重研究中国旅游地理环境特征、各类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状况、各旅游区布局等问题。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对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帮助,而且有利于旅游地理知识的普及与旅游者欣赏水平的提高。本教材注重基础、体系完整、关注前沿、便于学习。在知识取舍上,放眼中国乃至世界旅游业,大量采用新的数据资料和旅游研究成果,使教材紧跟现代旅游发展,开阔学生视野;在体系安排上,每章均设置了学习目标、关键词、案例导入、专栏知识及大量经典案例,后还包括本章小结、习题及案例分析,力求使学生能够把握重点,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内容表述上,借助大量与内容契合度极高的图片及图表,使内容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书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为总论部分,包括绪论、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和中国旅游交通;下篇为分论部分,包括中国旅游地理区划、京津冀旅游区、东北旅游区、黄河中下游旅游区、西北旅游区、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东南旅游区、西南旅游区、青藏旅游区和港澳台旅游区。
本书内容注重层次性和完整性,尽量选取资料,注重实用性。书中还插入了大量图片、经典案例和专栏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校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或旅游爱好者的参考资料。
上 篇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旅游地理概述 5
一、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5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6
三、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 6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7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7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9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10
本章小结 14
习题 14
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17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8
一、自然地理概况 19
二、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21
三、行政区划 24
第二节 山地旅游资源 24
一、山地旅游资源的类型 25
二、我国的名山代表 28
第三节 水体旅游资源 33
一、水体资源与旅游 33
二、江河旅游资源 34
三、湖泊旅游资源 36
四、泉水旅游资源 38
五、瀑布旅游资源 39
六、海滨旅游资源 41
第四节 气象旅游资源 42
一、我国的气候特征 43
二、我国的气象旅游资源 45
第五节 生物旅游资源 48
一、我国的植物旅游资源 49
二、我国的动物旅游资源 53
三、我国的自然保护区 55
本章小结 56
习题 57
第三章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59
第一节 万里长城 61
一、长城概况 61
二、修筑历史 61
三、形制体系 63
四、长城旅游 64
第二节 古代建筑 67
一、宫殿建筑--故宫 67
二、礼制建筑--天坛 69
三、亭台楼阁--三楼四亭 70
四、交通桥梁--四大古桥 74
第三节 古代水利工程 77
一、京杭大运河 77
二、都江堰 79
三、灵渠 82
四、坎儿井 84
第四节 古代帝王陵墓 85
一、中国古代墓葬的演变 85
二、帝王陵墓封土形制 86
三、陵园的布局 87
四、著名的帝王陵墓 88
第五节 中国四大宗教景观 93
一、佛教 93
二、道教 100
三、基督教 103
四、伊斯兰教 104
第六节 中国古典园林 106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07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征 107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08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109
五、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 111
第七节 我国的民俗旅游资源 114
一、传统节日 114
二、民族服饰 117
三、特色民居 119
四、烹饪技艺 122
本章小结 125
习题 126
第四章 中国旅游交通 129
第一节 中国旅游交通概述 130
一、旅游交通的概念 130
二、旅游交通的作用 131
三、主要的旅游交通运输方式 132
第二节 旅游线路设计 136
一、旅游线路的概念 136
二、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136
本章小结 138
习题 139
下 篇
第五章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143
第一节 旅游地理区划 144
一、旅游地理区划的意义 144
二、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 145
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146
本章小结 147
习题 147
第六章 京津冀旅游区 149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及旅游资源
特征 150
一、自然地理环境 150
二、人文地理环境 152
三、旅游资源特征 153
第二节 北京市 153
一、概况 153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55
三、风物特产 157
第三节 天津市 158
一、概况 158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59
三、风物特产 159
第四节 河北省 160
一、概况 160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61
三、风物特产 162
本章小结 163
习题 164
第七章 东北旅游区 167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及旅游资源
特征 168
一、自然地理环境 168
二、人文地理环境 170
三、旅游资源特征 170
第二节 黑龙江省 171
一、概况 171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72
三、风物特产 174
第三节 吉林省 175
一、概况 175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76
三、风物特产 177
第四节 辽宁省 178
一、概况 178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79
三、风物特产 180
本章小结 181
习题 181
第八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185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及旅游资源
特征 186
一、自然地理环境 186
二、人文地理环境 188
三、旅游资源特征 189
第二节 陕西省 190
一、概况 190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91
三、风物特产 192
第三节 山西省 194
一、概况 194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94
三、风物特产 196
第四节 河南省 197
一、概况 197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98
三、风物特产 199
第五节 山东省 200
一、概况 200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
三、风物特产 203
本章小结 204
习题 204
第九章 西北旅游区 207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及旅游资源
特征 208
一、自然地理环境 209
二、人文地理环境 210
三、旅游资源特征 211
第二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3
一、概况 213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14
三、风物特产 216
第三节 甘肃省 217
一、概况 217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18
三、风物特产 220
第四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 221
一、概况 221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22
三、风物特产 224
第五节 内蒙古自治区 225
一、概况 225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26
三、风物特产 227
本章小结 228
习题 229
第十章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231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及旅游资源
特征 232
一、自然地理环境 233
二、人文地理环境 234
三、旅游资源特征 235
第二节 上海市 236
一、概况 236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37
三、风物特产 239
第三节 江苏省 240
一、概况 240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40
三、风物特产 242
第四节 浙江省 244
一、概况 244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44
三、风物特产 246
第五节 安徽省 247
一、概况 247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48
三、风物特产 249
第六节 江西省 251
一、概况 251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51
三、风物特产 253
第七节 湖南省 254
一、概况 254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54
三、风物特产 256
第八节 湖北省 257
一、概况 257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58
三、风物特产 259
本章小结 260
习题 260
第十一章 东南旅游区 263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及旅游资源
特征 264
一、自然地理环境 265
二、人文地理环境 266
三、旅游资源特征 267
第二节 福建省 267
一、概况 267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68
三、风物特产 269
第三节 广东省 271
一、概况 271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72
三、风物特产 275
第四节 海南省 276
一、概况 276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76
三、风物特产 278
本章小结 279
习题 280
第十二章 西南旅游区 283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及旅游资源
特征 284
一、自然地理环境 285
二、人文地理环境 286
三、旅游资源特征 286
第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 287
一、概况 287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88
三、风物特产 290
第三节 云南省 291
一、概况 291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92
三、风物特产 294
第四节 贵州省 295
一、概况 295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96
三、风物特产 297
第五节 四川省 298
一、概况 298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99
三、风物特产 300
第六节 重庆市 301
一、概况 301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01
三、风物特产 303
本章小结 304
习题 304
第十三章 青藏旅游区 307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及旅游资源
特征 308
一、自然地理环境 308
二、人文地理环境 309
三、旅游资源特征 311
第二节 西藏自治区 312
一、概况 312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13
三、风物特产 313
第三节 青海省 315
一、概况 315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15
三、风物特产 317
本章小结 318
习题 318
第十四章 港澳台旅游区 321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及旅游资源
特征 322
一、自然地理环境 323
二、人文地理环境 324
三、旅游资源特征 325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 326
一、概况 326
二、主要旅游资源 326
三、风物特产 327
第三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 328
一、概况 328
二、主要旅游资源 329
三、风物特产 330
第四节 台湾省 330
一、概况 330
二、主要旅游资源 331
三、风物特产 332
本章小结 333
习题 333
附录一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35
附录二 中国的世界遗产 339
参考文献 341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理解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关系及其研究内容;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开发原则、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关键词】
旅游地理学 中国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案例导入
中国地理学会成功申办2016年第三十三届国际地理大会
2008年8月12~15日,第三十一届国际地理大会在突尼斯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地理工作者参加了大会的学术交流。经中国科技协会批准,中国地理学会组织了包括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在内的由60多位大陆地理工作者组成的中国地理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大会。
大会期间,国际地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IGU)召开了第二十二次全体代表大会,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及列席代表8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不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2016年第三十三届国际地理学大会的主办国。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申办工作组和出席突尼斯大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北京以30∶10的绝对优势战胜俄罗斯莫斯科,取得了2016年第三十三届国际地理学大会的举办权。
为了成功申办国际地理学大会,中国地理学会已经做了多年的努力。此次申办成功,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陆大道理事长为组长的申办工作组做了大量的申办组织工作;二是上届IGU副主席刘昌明院士耐心细致的工作;三是精彩的申办陈述;四是多年的工作基础;五是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
国际地理学大会是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办的四年一届的国际地理学盛会。早在1871年,以欧洲为主的地理学家们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发起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举办10届大会之后,到了1922年,为了规范国际地理大会的组织领导,各国代表又发起成立了国际地理联合会(IGU)。
(资料来源:中国地理学会网站http://www.gsc.org.cn/h1313394/h/330232/59350.html,2008-09-03)
我国地理学工作者始终活跃在国际地理学术交流的舞台上,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十三届国际地理大会定于2016年8月21~25日在北京举办。本次申办的成功是对中国在地理学领域取得成绩的一个肯定,这和我国众多地理学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分不开。
第一节 旅游地理概述
一、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曾被称为科学之母。古代地理学逐步产生于远古至18世纪末,主要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在早期,以中国和古希腊的成果最显著。中国的《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水经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较早的地理学史料。到了后期,欧洲地理大发现涌现出了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探险家,他们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旅游与地理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的旅游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空间中进行的。我国历史悠久,旅游活动很早就开始出现。治水的大禹、骑牛传道的老子、周游列国的孔子、出使西域的张骞、印度取经的玄奘、七下西洋的郑和、志在四方的徐霞客等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旅行家。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可以看出,旅游和地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旅游取决于一系列的地理、气候、地形和居民等因素,"旅游几乎没有哪个方面与地理无关,地理也几乎没有哪个部门无助于研究旅游现象。"古代人们的地理知识即来源于旅游,而地理知识的丰富又有指导旅游的意义。旅游与地理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由此产生了新的学科--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学科。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地理学家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世界地理学界公认为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詹姆斯、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等方面对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学是从经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则把旅游地理学当作一门应用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鲁彼特等结合联邦德国实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做了分析研究。197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十三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第一次把旅游地理列为一个专业组,从此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被确立下来。
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来,旅游地理学研究和教学队伍不断壮大,先后发表了一批关于旅游地理学、中国旅游地理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章,并出版了一些普及性读物。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理学会在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下设旅游地理组,说明旅游地理学研究已在我国地理科学领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而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旅游地理环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与经济地理、历史地理、政治地理等并列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旅游业对区内环境的影响等。
三、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
随着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深入,旅游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三个分支领域,即普通旅游地理学、区域旅游地理学和应用旅游地理学,使旅游地理学科结构日益完善,知识内容日趋完整。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区域旅游地理学范畴,它是运用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在中国范围内人们的旅游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侧重研究中国旅游地理环境特征、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状况、中国各旅游区布局等问题。
由于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其指导下的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目前并无严格统一的规范。根据中国旅游 中国旅游地理(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旅游地理(修订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旅游地理(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内容全面
评分高速
评分内容全面
评分内容全面
评分高速
评分挺好哒
评分挺好哒
评分高速
评分挺好哒
中国旅游地理(修订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