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套装上中下册)

本草纲目(套装上中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李时珍 著,吴少祯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795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790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本草纲目传承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278
套装数量:3
字数:27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518~1593年)著。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袭用本经以来“大病主治”、“诸病通用药”例,举诸风等113种病证,分列主治药物,便于临证查考。卷五至卷五十二为药物各论,均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十六部,部之下分若干类,凡六十类。每药标注首载文献出处,若有变更以“校正”说明,下设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加以解说。“释名”列举别名,并释得名之由来,“集解”集录诸家所述之产地、品种、形态、采收等,“正误”则辨正历代本草有疑误者,“修治”述炮制保存方法,“气味”阐述药物性味、归经及有毒无毒,“主治”列各家所载药物之功效主治,“发明”阐发药性药理,指示临证用药要点,广引诸家并参以己见,“附方”录该药之效验方剂,并依主治病证以类相从。《本草纲目(套装上中下册)》是在北宋·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增删考订,整理汇编,不仅考核订正了既往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综合集成了大量文献资料,统之以严谨的药物分类方法,荟萃了丰富的民间医药经验,并将作者本人及家族的实践经验与学术发明也溶入其间,成为一部对后世影响力巨大的本草巨著。为挖掘中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全书原文进行校勘、标点、注释、按语诸方面的工作,以便于今人阅读和应用。同时,为了能让读者在查阅和应用时能准确甄别各种药物,编者精选了常见、实用的药物500种,用写实的风格进行了全彩手绘,很大地强化了校本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特点。

作者简介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所著《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目录

《本草纲目·上》
序例第一卷 序例·上
序例第二卷 序例·下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上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下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水之二
火部第六卷 火之一
土部第七卷 土之一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金石之二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石部第十一卷 石之五
草部第十二卷 草之一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草部第十四卷 草之三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本草纲目·中》
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草部第十七卷 草之六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草部第十九卷 草之八
草部第二十卷 草之九
……

《本草纲目·下》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非常专业的一本书,简单易懂,又赶上活动,价格也很实惠,超值

评分

书是不错的,挺好的,老公说唯一缺点就是,它做的不利于家庭查询,适合中医查询

评分

 《三三医书》,又名《秘本医学丛书》《九九医学丛书》,此书的编纂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保存了大量的中医孤本秘籍。本书搜求海内外孤本、珍本、抄本,如《医经秘旨》《温热逢源》《医学妙谛》《伤科方书》《重楼玉钥续编》《行军方便便方》等;另外,旁及日本,收有《医余》、《药征》等,保存了大量濒临散佚的医学珍籍。其次,注重实用,简验方便。裘先生所选多为家传秘本,疗效独特,简练实用。再次,普及推广中医学术。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案起之时,中医学术低迷衰微,此书的出版无疑是其救亡中医的一大举措。同样,也为振兴中医,推动中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评分

很值得买的一套书~完全是我需要滴~就是书面有点折了~

评分

本书买的值。方子多而实用,介绍还算详细。希望增加对方子药物组成,病理病症进行分析。方便我们初学者。谢谢!

评分

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 教育思想 孔子讲学[2]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

评分

还以为写着诵读版那三个字。会有注音在里边的。拿来诵读的。哪知道也就是一般的书,没有什么注音。书本还行。

评分

书很好,是原版,装订精美结实,印刷很清晰,适合阅读收藏,很满意。

评分

书不错!比书店便宜!一次买了两本,可惜没有我想要的东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