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走过了90多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完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视学习等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不能丢掉的优良传统》一书穿越历史,以经典的案例、真实的背景、生动的细节、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这些优良传统的形成和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传承的脉络,充分证明了这些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的法宝,并进而论述了在当今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以启示和警醒,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从优良传统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李松,云南蒙自人, 2001年进入新华社工作,先后为内参编辑、新华网北京频道总监,现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尤以调查性深度报道见长。
在《瞭望》《半月谈》《人民日报》《环球》等刊物发表作品数百篇,多数被《文摘报》《作家文摘》《报刊文摘》《中国剪报》《联合早报》《国际时报》等海内外报刊转载,多篇入选中央党校培训教材。其作品多次获“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奖”,多篇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
已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隐性权力调查》《中国社会诚信危机调查》《中国社会病》《中国一定能:用核心价值观托起未来》《有权不可任性》《要为人民用好权》等。
目 录
序言 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 1
许耀桐 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开篇语 / 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中国化”的 / 4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12
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21
四、中央党校的著名校训—实事求是 / 27
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 32
六、“大跃进”中的浮夸风 / 36
七、真理标准讨论是实事求是的回归 / 41
八、“中国的事情须按中国实际来办” / 46
等。。。。。。。。。。。。。。。。。。。。。。。。
序言
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许耀桐 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如果要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从弱小变为强大,从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就不能不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洞察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程。
“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郑重的历史选择。”这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史书《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年—1949年)》中的一段话。
为什么中国人民会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全体党员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广大党员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这些无数的业绩,或大或小,或载入史册,或流逝于时光,都是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党员和普通群众同仇敌忾、相互扶持、血浓于水的生动记载。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走过了90多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完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传统,以及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视学习等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推进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并致力践行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后,经过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初期,已经是一个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考验逐步走向成熟的政党。
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史上的重要阶段。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整风,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作风的形成,这为搞好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扬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作风,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理论。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优良传统”这一概念具象化,并通过“六大法宝”的提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永葆先进性的框架。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这些“法宝”时,所引用的那些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这些故事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时代感,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传统是如何在实践中被传承和发扬的。比如,在讲述某个“法宝”时,书中穿插了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克服困难、坚持理想的感人片段,这些片段让我深刻体会到,所谓的“优良传统”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凝聚在共产党人血脉中的精神力量。这本书让我对“永葆先进”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不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具体行为和精神品质来体现的。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学术语言,而是以一种平实而富有力量的笔触,娓娓道来。作者在构建“六大法宝”的论述时,采用了多角度的切入方式,使得每个“法宝”的阐释都显得十分饱满和立体。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解释,都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出来,而且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这让我感觉阅读过程非常顺畅,能够轻松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特别是对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的挖掘,更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和严谨的态度。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即使是宏大的主题,也可以通过精心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变得引人入胜。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研究工具。作者在分析“六大法宝”时,巧妙地结合了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使得论述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每个“法宝”时,所呈现的逻辑严谨性。他能够从历史的纵深和现实的广度来探讨问题,并且能够清晰地解释这些“法宝”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党保持先进性的内在驱动力。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观点与我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进行对比和思考,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轨迹有了更深刻的洞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叙述,更是一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程。作者以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历百年风雨,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先进性,背后的深层原因。他并没有回避历史中的挑战和困难,反而通过对这些挑战的回应,更加凸显了党在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方面的能力。书中对“优良传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并非依靠某种神秘的力量,而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不断地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这种对“先进性”的持续追求,以及实现这种追求的具体路径,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它让我认识到,保持先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积极进取的动态过程。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次非常深入的学习体验,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晰、更系统的认识。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梳理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并最终发展壮大的过程。书中对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的解读,也让我反思了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剖析了党在决策过程中所考量的因素,以及这些决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关于治国理政的智慧宝典,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政党如何能够保持活力,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并始终引领国家前进的强大生命力。通过阅读,我更加理解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深刻含义,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评分好书,值得一看,推荐!
评分还不错了,党史类
评分很好,很实用!
评分内容可以,有可读性!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很实用!
评分购买了一批学习书籍,全体党员共同讨论共同学习。
评分该书在我们“提五力,促提升”活动中受到党员干部极大好评!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