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875年建立美国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著有《心理学原理》(1890)、《对教师讲心理学和对学生讲生活理想》(1899)、《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
这是宗教心理学领域中著名的一本书,也是20世纪宗教论著中有影响力的一本书。
——沃尔特·克拉克(Walter H.Clark)《今日心理学》
我对杜威的实用主义,乃至整个美国实用主义不感兴趣,实用主义中并没有真正的洞见。但威廉·詹姆斯总有一些出色的洞见,尤其是关于宗教经验。
——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
本世纪有关宗教题材的著作,就最初轰动和持续影响而言,没有哪一部能与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经验之种种》相媲美。
——美国宗教哲学家约翰·史密斯(John E. Smith)
前 言 /
第一讲 宗教与神经学 /
这些宗教天才也常常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比起其他天才,宗教的领导者也许更容易罹患病态的心理疾病。他们常常是天生善感的人,往往过着不协调的内在生活,在他们生涯的某个阶段还活在忧郁之中。他们不知节度,容易有强迫观念与僵固的想法;而且他们常常陷入出神状态,有幻听、幻视,表现出所有通常被称为病态的特殊行为。而且,这些在他们生涯中出现的病态表现,往往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宗教权威与影响力。
第二讲 主题界说 /
这世界因为魔鬼的存在而显得更丰富,只要我们把它的颈项踩在我们的脚底。在宗教意识中,这正是魔鬼法则,或者说是负性法则与悲剧法则所被赋予的位置;也正因为如此,从情绪的观点来看,宗教意识显得十分精彩。
第三讲 不可见的实在 /
原初真理永远是建立于出自冲动的信仰;可以用言语道出的哲学,只是把它转化为华丽的公式而已。那非理性而直接的确信是我们内心较为深刻的部分,可以用理性来辩驳的部分只是一种表面的展示。
第四讲、第五讲 健全心态的宗教经验 /
我可以说,所有的成长都是朝向自私心态的消泯。我指的不只是那些较粗糙、比较属于感官的自私形式,而是更幽微、更难以察觉的形态,例如表现为难过、悲叹、后悔、嫉妒等形式的自私。成长的方向在于实际地、有效地实现神的内在性,以及人内在自我真实的神圣性。
第六讲、第七讲 病态的灵魂 /
疯人对于可怕事物的幻象完全由日常事实取材。我们的文明建立于屠宰场上,而每个人都是在无助的痛苦、孤单的抽搐中离开这个世界。朋友,如果你反对这个说法,等你自己到了那个时刻再说。
第八讲 自我分裂与统合 /
宗教只是达到合一的许多方式之一。弥补内心的不完全并减少内在的不和谐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过程,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心理材料中发生,不一定要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古老的医学曾经提到疾病的恢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逐渐痊愈,一种是快速痊愈。在精神的领域中,内存的合一也有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另一种是突然。
第九讲 皈依 /
要达到某种心智结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觉、有意的;另一种是不知不觉、无意的。在皈依的历史上,这两种方式都可能发生。因此,可以说有两种皈依历程,斯塔巴克分别称为立意型与自我交付型。
第十讲 皈依(结论)/
皈依的效果为皈依者带来一种“人生态度的改变,虽然情感起起伏伏,这种改变是相当恒定而持久的……换言之,经过皈依的人,曾经采取宗教生活之立场的人,无论他们宗教的热情消减多少,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倾向于认同这个宗教”。
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十三讲 圣徒性的特质 /
宗教在性格上成熟的结果可以总称为圣徒性。圣徒性以宗教情绪为个人力量的恒常核心,具有普遍而特定的构成形态,对所有的宗教都相同,我们很容易勾勒它的特征
第十四讲、第十五讲 圣徒性的价值 /
就其效果而言,圣徒的这些素质对于世界的福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伟大的圣徒得到立即的成功;比较一般的圣徒至少是先驱与前行者,而且他们也可能是促进俗世变得更好的酵母
第十六讲、第十七讲 神秘主义 /
固然,神秘状态并不能单纯地由于是神秘状态,就获得任何权威。但较高层次的神秘状态指出了甚至是非神秘者都会倾向的宗教情怀。它们诉说至高的理想、诉说广大、诉说合一、诉说安全也诉说平静
第十八讲 宗教哲学 /
宗教学也要以个人经验的事实为原始材料,它整个批判的重建过
程也都要与个人的经验相合。它永远无法从具体的生活离开,也
不能在概念的真空中运作。它永远必须承认,就像每一种科学都
承认的,自然的微妙之处总是飞在它的前头,它的公式只是一个
近似值
第十九讲 宗教经验的其他特征 /
在宗教里,我们有一部分的人类本性与意识之外或是阈下意识的领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直觉、假设、幻想、迷信、信仰、信念以及所有一般非理性的作用,都由它而来。它是我们梦的来源,而且很明显,梦也会回到它的区域。这个区域也是培养宗教生活的多数泉源
第二十讲 结论 /
我们所经验的世界总是包含两个部分,客观部分与主观部分。客观部分也许比主观部分宽广无数倍,但主观部分却是永远不能被抹杀或是压抑的。客观部分是我们任何时刻所思考的总和,主观部分是这个思考发生时的内在“状态”。我以客观的方式看到的人类经验的全貌,都以无敌的力量逼迫我超越这种狭隘的“科学”限制。真实世界无疑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是比物质世界更复杂的构作
后 记 /
译名对照表 /
这本书的文字功力着实令人咋舌,简直是一场语言的盛宴。我很少见到有作者能将如此复杂的哲学思辨包裹在如此简洁甚至略带口语化的叙述之下,却丝毫没有削弱其思想的锋利度。更妙的是,作者似乎精通如何利用“留白”来构建张力。很多关键性的冲突或情感爆发点,作者并未直接描摹,而是留给读者自行填补,这种互动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性。我在阅读某几个段落时,甚至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股强大的情感洪流,仿佛作者在极力克制,但那种克制本身就比直接宣泄更具震撼力。特别是关于记忆的章节,那些关于“遗忘是如何构建我们自身”的探讨,让我深思了很久。它不是在提供答案,而是在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引导你直面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脑力体操,酣畅淋漓,同时又带有一丝被全然理解的满足感。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结构性的。我以前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可能都是基于一种相对线性的、清晰的逻辑框架,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框架被某种程度上的重塑了。作者似乎在不断地挑战“叙事完整性”的必然性,他乐于展示那些不连贯、那些断裂的瞬间,并证明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了更接近真实世界的图景。书中的一些意象——比如反复出现的“一座不存在的桥梁”,或是“被时间遗忘的钟声”——它们在不同的章节里反复出现,每一次都携带着不同的情感重量,像是一个复杂的音乐主题在变奏。这让我想起某些先锋派电影,它不给你明确的提示,而是用氛围、色彩和声音(在这里是文字的音韵和节奏)来构建意义。它不是一本用来“消磨时间”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投入时间去“建立联系”的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一点,是它对于“观察者”这一角色的处理。作者似乎总是在一个极其疏离的、近乎科学家的角度审视人类情感的运作机制,但讽刺的是,正是这种疏离感,反而捕捉到了最深刻的共情。你会感觉自己像是在透过显微镜观察自己的灵魂,一切都被清晰地放大了,包括那些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细微的自私、恐惧和渴望。这种“去魅”的过程非但没有让人感到冰冷,反而带来一种奇怪的慰藉——原来所有的混乱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描述“瞬间的永恒”时所使用的句式,那种长短句的交替和排比的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成功地拉伸了那个转瞬即逝的体验,让它在纸面上获得了永恒的驻留。总而言之,这是一次令人敬畏的阅读体验,它拓宽了我对文学表现力的理解边界。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真让人回味无穷。我得说,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就像在描绘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的内心挣扎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特别是对那种无声的、潜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精神暗流的捕捉,简直是大师级的。我个人尤其喜欢作者处理时间线的方式,它并非线性推进,而是像记忆的回溯与闪现交织,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被拉回或推向不同的时空节点,每次重读都有新的发现。这种叙事结构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但带来的收获是巨大的,它迫使你慢下来,去品味那些看似偶然却又处处伏笔的细节。那种关于存在本质的追问,那种在巨大宇宙背景下个体渺小的无力感,都通过极其日常化的语言渗透出来,不煽情,却后劲十足。读完之后,我合上书页,望向窗外,感觉整个世界的色彩都变得更深沉、更有层次感了。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通俗读物,更像是一次漫长的、需要沉淀的内在旅程。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偏向“内在探索”的作品持保留态度,因为它们很容易流于空泛和自说自话,但这部作品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找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近乎于物理学的精确度来描述极其抽象的精神状态。作者构建了一套独特的词汇系统来指代那些难以名状的感受,这些词语初看陌生,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它们逐渐获得了坚实的意义,仿佛作者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进入全新感官领域的通道。我特别欣赏它对“破碎感”的描绘,那种不是突然的崩塌,而是缓慢的、结构性的瓦解,非常真实。而且,不同于许多严肃文学常常有的沉闷感,这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急促如奔流,时而又凝滞如琥珀,这种韵律感让阅读过程本身成为了一种享受。它要求你全神贯注,但回报你的远超付出的精力。
评分不错。。。。
评分印刷质量还不错,字体稍微有点小
评分印刷精美,内容不错,加上物流服务还是京东好,很满意。
评分一系列的好书,推荐一下吧。不错不错。
评分很不错的东西推荐购买!!!
评分其实在618买书,大部分人都是屯着收藏的,看完估计要到明年618吧。能给大家参考的就是书质量不错,快递给力。
评分因为白石一文的作品 得知此书 买来一看果然精彩 有此打开沉思录等一系列作品
评分书很好,包装也很贴心
评分书是正版,京东快递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