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经济学: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疯狂经济学: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史蒂凡·弗莱德里希(Dr.,Stefan,Fradrich) 著,王羽,黄羽欢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商业
  • 常识
  • 行为经济学
  • 决策
  • 思维方式
  • 市场
  • 金融
  • 科普
  • 畅销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57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4402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0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商场如战场,投身商海
不懂基本的商业知识,怎么能在短时间内轻松叩开创业的大门?
不懂商业策略,怎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不了解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商业新模式,怎么能在大数据时代下掌握以小博大的移动战法?
一本书教你了解商业的全貌,洞悉商业的真谛,成为商业的精英

内容简介

商场如战场,商业社会中处处有陷阱,很多商业决定都会使企业“触礁”,而这些错误的商业决定源于对一些商业知识的缺乏。因此,掌握一些商业常识与经营之道就成为了必要。本书由诸多真实发生的国际商业案例为基础,讲述了许多商业陷阱和大多数从商人员所不知道的商业知识,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些商业知识,了解国际商业社会普遍的游戏规则,在经营企业时更“精明”,睿智、理性地作出决策,妥善解决那些层出不穷、生死攸关、不可避免的窘境,避开那些“恐怖”的陷阱,从而指导自己的商业行为,成就自己的丰功伟业!
本书有助于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更清醒地认清机遇与风险,找准自己的定位;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理解商业本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论是浮沉商海的企业人士,还是尚在进修的莘莘学子,均可通过本书提高自己的商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

史蒂凡·弗莱德里希(Dr. Stefan Fradrich)
专栏作家、经济类电视栏目的常客、畅销书作者、演讲家、培训师、教练、顾问。
他的著作作为指导性书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他作为专业的演讲家,每年都有上千的人参与他主持的研讨会或者报告会。
作为一名教练和顾问,他崇尚激励、沟通、运动。很多人都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他经常被邀请去做关于教练节目的嘉宾。

曾经获得的荣誉
2008年获得康佳奖
2009年获得创新奖
2011年年度获得“杰出教练”称号
2005年~2016年获得“前100 演讲家”称号
2009~2016获得“五星级咨询师”称号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沃尔沃:关爱一生 / 1
——作为一辆故障车车主应如何应对汽车生产商
——蒂罗·鲍姆
汽车里可恶的魔鬼 / 2
后视镜,喇叭以及轴坏损 / 4
1878年修建的普勒茨劳尔大街无法找到 / 5
别提过分要求 / 8
SUV(越野)备用车 / 9
CD机损坏 / 10
车底的响声 / 11
发出声响的两个原因 / 12
柏油马路上的柴油 / 14
延长保修的申请被断然拒绝 / 16
取消iPod接口 / 18
还是有了iPod接口 / 20
发动机悬架损坏 / 21
客服不再联系 / 22
大型活动:娱乐行业的恐怖销售 / 27
——英格·布克尔特
销售世界观:世界大亨IOS的兴衰史 / 33
——安德利亚斯·布尔
在巴黎的一个美国人 / 35
首个基金的创造历史 / 36
成功三和弦:基金—房地产—保险 / 37
上升或出局——生意起了变化 / 38
发展助力:IOS发展公司以及IOS慈善基金 / 39
“我们销售世界观,而不是产品” / 40
派对已经结束,音乐还在继续 / 41
直到泰坦尼克下沉 / 42
从中得到的一个结论:有浮必有沉 / 43
德国结构性经营之父 / 44
一个跨国集团和一个世界性想法的故事 / 46
不可能!四幕情景剧 / 47
——托马斯·布茨勒和乌利希·普法芬伯格
第一幕 / 48
第二幕(大约20天后) / 49
第三幕 (大约20天后) / 50
第四幕(大约17分钟后) / 52
一个天才经理人的起起伏伏——天道酬勤 / 55
——埃利希·诺伯特·迪特罗伊
摘要 / 60
恐怖的入籍周折 / 63
——伊丽莎白·德希舍
可怕的保险卡 / 69
——史蒂凡·弗莱德里希
尾声 / 76
学会在演讲中扭转乾坤 / 79
——克里斯蒂安·加勒文茨
呼唤出的幽灵 / 81
埃德蒙大街上的噩梦 / 84
在红色信号灯的魔法下 / 85
恐惧的记忆 / 89
——奥利文·盖则哈特
小心!您的员工实现了您最隐秘的愿望 / 101
——波利斯·格乎恩德
如果大家都不为所动,那一切将无济于事 / 111
——巴贝特·哈伯
客户服务中心的恐怖 / 119
——爱克哈特·封·赫施豪森
硬件的软肋 / 123
——爱克哈特·封·赫施豪森
氙事件 / 127
——沃尔夫·赫尔施曼
销售员,敞篷车和神圣的奶牛 / 135
——苏珊娜·克莱亨茨
光是在这儿还远远不够 / 143
——一个典型展会上的观察
——迪克·柯豪特
办公室的噩梦 / 149
——约根·科尔茨
这个天才能操控住这样的混乱 / 151
一个整理者 / 152
迅速吞噬缓慢 / 153
有效的行动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 154
为一个要走的人开设账户 / 157
——马丁·林贝克
成功的第一印象 / 158
优质的初次谈话 / 159
高水平服务 / 159
个性化产品的推荐 / 160
感同身受地处理矛盾 / 161
几年以后 / 162
聪明的答话策略 / 162
点睛结语:帮助客户做出正确的选择! / 163
售后服务 / 164
邪恶的平常性 / 165
——为什么好的经理人做不道德的事
——吉奥多·帕拉佐
恐怖的拍摄之旅 / 173
——亨利特·佘福妮
网络公司的员工选拔——恐怖故事 / 183
——格哈德·施恩布赫
会议室的“大屠杀” / 189
——柯聂拉·托普夫
捉鬼 / 192
般若波罗蜜 / 193
防御装备 / 194
态度问题 / 195
缝补时间 / 197
忽视的策略 / 198
可耻的幻灯片 / 199
娱乐型报告 / 199
最后 / 201
唯一的阻碍是销售员 / 203
——英格·沃格尔

前言/序言


《微观经济学原理:现代经济思想的基石》 作者:[虚构作者名,例如:亚瑟·R. 霍金斯]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例如:环球学术出版社] --- 导言:理解日常抉择背后的驱动力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选择:消费者决定购买哪种商品,企业决定雇佣多少工人,政府权衡税收和公共服务的取舍。这些看似分散的个体行为,其背后隐藏着一套深刻且相互关联的逻辑。本书《微观经济学原理:现代经济思想的基石》旨在系统地梳理和阐释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框架,带领读者从最基础的稀缺性问题出发,深入探究市场如何运作,资源如何分配,以及个体决策如何在竞争环境中相互影响。 本书超越了对市场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致力于揭示驱动这些现象的底层机制——理性人假设、激励的本质、供需曲线的构建逻辑,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预测和解释经济主体(家庭和企业)的行为。我们相信,掌握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才能真正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企业战略的制定基础,乃至个人财务规划的科学依据。 --- 第一部分:基础框架与个体选择 本部分构建了分析一切经济现象的基石:稀缺性、机会成本与理性决策。 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思维方式 本章首先定义了经济学的核心难题——资源稀缺性与人类无限的欲望之间的矛盾。我们将详细探讨“选择”的必然性,并引入“机会成本”这一至关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不是简单的金钱支出,而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理解这一点,是进行有效经济分析的第一步。此外,本章将介绍经济学家的思维模式,强调边际分析法(Marginal Analysis)在评估增量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多吃一个苹果的价值”或“多投入一小时生产的时间”)来说明如何运用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达到最优决策点。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的基石:市场机制的运作 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的通用语言。本章将严格定义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构成要素。需求侧,我们将考察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如何决定了需求量,并推导出向下倾斜的需求法则。我们将深入分析“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如何共同作用于价格变动,并区分正常商品、低档商品以及吉芬商品的特殊情况。供给侧,我们聚焦于生产成本结构,解释企业在不同产量水平下面临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变化,从而构建出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关键在于理解市场均衡点(Equilibrium)的形成:即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稳定状态,以及价格在市场失灵时自动调整以消除短缺或剩余的机制。 第三章:弹性:衡量反应的敏感度 价格和收入的变化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这就是“弹性”研究的范畴。本章细致区分了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供给的价格弹性。我们将利用点弹性法和弧弹性法进行精确计算,并探讨影响弹性的关键因素(如替代品的丰富程度、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占比等)。理解高弹性与低弹性的商品特性,对于企业制定定价策略(例如,垄断者是否应提高价格?)和政府设计税收负担的归属(税负最终会落在弹性低的一方)至关重要。 --- 第二部分:消费者行为与企业生产理论 本部分将从个体和企业的内部结构出发,解释其行为的深层动机。 第四章:消费者选择的效用理论 本章深入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微观基础——效用最大化。我们从基数效用论(Cardinal Utility)过渡到更实用的序数效用论(Ordinal Utility),并引入“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的概念。无差异曲线揭示了消费者愿意保持相同满意度下两种商品组合的权衡关系。通过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我们可以精确地推导出消费者在给定价格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最优消费束,从而最终解释需求曲线的形成。本章还将探讨“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经济学意义。 第五章:企业目标与生产要素 本章将视角转向供给方,即企业。我们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首先,定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并详细分析短期生产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是制约企业扩张的关键因素。随后,本章转向成本结构分析,清晰区分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至关重要的边际成本。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别是U型平均总成本曲线的形成)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供给决策。 第六章:短期与长期决策中的利润最大化 在明确了成本结构后,本章将利润最大化原则应用于实际决策。短期内,企业面临是否继续生产的抉择,决策标准是“价格是否高于平均可变成本”。长期分析则更为宏观,企业可以调整所有投入要素,其决策核心是确保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从而实现“零经济利润”的长期均衡状态。我们将详尽分析供给曲线如何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中推导出来。 --- 第三部分:市场结构分析与效率 市场并非只有完全竞争一种形式。本部分考察不同市场结构下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价格形成的差异。 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典范 完全竞争市场是理论分析的基准。本章详细描述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四大特征(大量买卖者、同质产品、自由进出、完全信息)。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价格由市场决定,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我们在此证明了完全竞争市场在长期均衡状态下能够实现“配置效率”(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和“生产效率”(产品以最低成本生产)。 第八章:垄断:市场力量的体现 垄断市场是需求曲线的唯一决定者。本章分析垄断者如何通过控制产量来设定价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MR=MC原则)。我们将量化垄断带来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即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此外,本章还探讨了垄断的成因(如自然垄断、专利保护)以及旨在限制垄断行为的政府监管工具。 第九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市场 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市场介于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之间。垄断竞争市场(如餐饮业、服装业)具有产品差异化,导致企业具有一定的价格制定能力,但长期经济利润为零。寡头市场则引入了“相互依赖性”的概念。本章将介绍博弈论(Game Theory)的基本工具,如支付矩阵和纳什均衡,用以分析寡头企业在价格战、串通合谋或囚徒困境中的策略选择。 --- 第四部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即使在理想的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也可能存在不完美,即“市场失灵”。 第十章: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第三方造成的非市场化影响。本章区分了负外部性(如污染)和正外部性(如疫苗接种)。我们将阐述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在解决私人谈判下的外部性问题上的潜力,并分析皮古税(Pigouvian Tax)等政府干预措施如何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将市场均衡推向社会最优均衡。公共物品(如国防、路灯)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了“搭便车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通过税收提供。 第十一章: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 信息在市场中的分布不均会导致效率损失。本章深入探讨了“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如二手车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如保险市场中的过度消费)。我们将分析市场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如筛选、信号传递、保证合同)来应对这些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挑战。 --- 结语:微观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严谨的分析工具箱,用于理解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经济抉择。从家庭储蓄的决策到跨国企业的定价策略,从碳税的制定到医疗保险的结构设计,微观经济学原理无处不在。掌握这些原理,不仅能帮助读者做出更优的个人选择,更能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媒体报道和公共政策背后的经济逻辑。 --- 本书特色: 严谨性与可读性的平衡: 理论推导详尽,同时配有大量贴近现实的商业案例和政策实例。 侧重工具构建: 重点训练读者运用边际分析、均衡模型和弹性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博弈论视角: 将博弈论引入对寡头市场的分析,使理解更具前沿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疯狂经济学: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商业世界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神秘莫测,也没有那么冰冷无情。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人性和行为的逻辑在运作,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揭示了这些隐藏在日常交易和决策背后的“潜规则”。它不是那种让你死记硬背概念的书,而是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到那些重要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羊群效应”的描述,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为什么在市场中,人们往往会不加思考地追随大众的购买行为。这让我顿时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突然就爆火,又为什么有些谣言会迅速传播。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这种现象,而是深入分析了它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果。这让我对消费心理和市场趋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书中关于“沉没成本”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是个很害怕“认错”的人,即使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也常常因为舍不得已经付出的成本而继续坚持。这本书就像当头棒喝,让我明白,那些已经付出的、无法挽回的成本,无论多少,都不应该成为未来决策的绊脚石。学会“及时止损”,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种智慧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适用,不仅仅是商业。 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实在太有趣了,一点也不枯燥。他会用一些生动的段子、幽默的类比,把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经常一边看一边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经济学书,而是在听一个朋友讲故事。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住那些知识点。它让我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分析商业现象的工具,也让我对未来的商业决策更加自信。

评分

《疯狂经济学: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这本书,简直就像打开了我认识商业世界的一扇新大门。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商业的理解非常片面,总觉得那些成功的企业和商人都是一些“聪明绝顶”的天才,他们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很多时候,他们的成功,恰恰是因为他们遵循了一些基本的、甚至可以说是“疯狂”却又异常有效的经济学原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负面口碑”和“正面口碑”传播速度的对比。作者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解释了为什么负面信息似乎总能比正面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这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很多公司都如此重视客户服务,因为一次糟糕的体验,可能会带来连锁反应。而这种信息传播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 书中对“价格歧视”的解释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价格就是价格,不会有那么多花样。但作者通过分析不同行业中的实际应用,让我看到了商家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定价策略,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这让我不再简单地认为高价就是不合理,而是开始理解价格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考量。 而且,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商业世界中的一些“阴暗面”或者说“灰色地带”,而是以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去分析它们。比如,关于“垄断”的讨论,就让我看到了它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影响。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商业,不仅仅要看到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了解它背后运作的逻辑,包括那些不那么“光明”的方面。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商业世界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开始用一种更理性的、更有条理的方式去分析和看待身边的商业现象。它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能够稍加分析的“内行人”。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疯狂经济学: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我一直觉得经济学离我生活太远,那些宏大的概念和理论,跟我每天上班下班、柴米油盐的生活没什么关联。但是,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来吓唬我,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一点点地把我拉进了经济学的世界。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网络效应”的讲解。作者用我们都熟悉的社交软件和电商平台为例,生动地解释了为什么一旦某个平台的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后来者很难追赶。这个概念让我瞬间明白了很多产品为什么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我以前只觉得这是个巧合,读完这本书才明白,原来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学逻辑。 书中对“寻租行为”的分析也让我警醒。我一直以为只要有能力,就能在商业世界中获得成功。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有时候,一些人之所以能获得超额利润,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利用规则或者资源,去“寻租”。这让我对一些商业现象有了更批判性的思考。 而且,作者的写作风格真的太赞了!他不像一些学者那样板着脸讲道理,而是像一个有趣的说书人,把那些枯燥的理论讲得活灵活.。我经常会因为书中某个精妙的比喻或者幽默的评论而会心一笑。这种轻松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毫无压力地吸收书中的知识。 这本书让我感觉,经济学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它更是指导我们生活和决策的一套思维工具。它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商业世界的运作机制,也让我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投资决策有了更理性的判断。它让我不再盲目,而是能够带着一点经济学的眼光,去审视周遭的一切。

评分

这本《疯狂经济学: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简直是我的启蒙读物,让我这个对经济学原本一窍不通的人,硬是啃下去了,而且还啃得津津有味!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心里是忐忑的,想着“经济学”这三个字就头疼,以为又要面对一堆枯燥的公式和晦涩的理论。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一种极其生动、幽默甚至带点“不正经”的笔调,将那些高高在上的经济学原理,一点点地剥开,露出它们最本质、最贴近生活的模样。 比如,关于“机会成本”的解释,作者并没有枯燥地引用教科书上的例子,而是把我拉到了一个日常的消费场景。他会告诉你,当你花钱买一杯奶茶时,你失去的不仅仅是奶茶的钱,还可能包括用这笔钱去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或者是一次和朋友的咖啡聚会。这种“失去”才是真正的成本,这个概念一下子就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各种“机会成本”的选择,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再比如,书中对“信息不对称”的探讨,更是让我醍醐灌顶。我以前总觉得,商家定价高就是“奸商”,但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很多时候,商家之所以能有信息优势,是因为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源去了解市场。而我们作为消费者,如果不主动去了解信息,就很容易处于劣势。这本书并没有鼓励我去占别人便宜,而是教会我如何更聪明地做出判断,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囚徒困境”等博弈论时,竟然能联系到生活中的各种合作与竞争现象。我顿时觉得,原来经济学并非高不可攀,它就藏在我们身边,藏在我们每一次的谈判、每一次的选择、每一次的合作与竞争之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商业世界的“疯狂”之处,也看到了它内在的逻辑和秩序。它让我不再害怕经济学,反而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开始主动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评分

《疯狂经济学: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这本书,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我的“经济学启蒙宝典”。在我看来,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原理,转化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让我们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分析商业世界的“密码”。我一直以为经济学是属于少数人的学问,但这本书让我觉得,它其实与每一个普通人息息相关。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外部性”的讨论。作者用污染和教育这样的例子,清晰地解释了什么是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以及它们对市场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任何经济活动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会产生一些“溢出效应”,而这些效应,往往是市场本身无法完全解决的。 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在二手车市场的应用,也是让我印象深刻。我以前买二手车的时候,总是担心被骗,不知道车况好坏。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二手车市场会存在“柠檬市场”的现象,以及消费者如何通过一些策略来降低信息风险。这种理论的实际应用,让我觉得经济学非常实用。 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一点也不卖弄学问。他会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复杂的经济学概念解释得明明白白。我常常觉得,作者就像一位耐心且幽默的朋友,在手把手地教我理解商业世界的规则。这种学习过程,让我感到轻松愉快,而且知识点也更容易被记住。 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认识了经济学,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商业的方式。我开始能够从更宏观、更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它让我明白了,在这个充满“疯狂”的商业世界里,其实存在着一套套逻辑和规律,而这本书,就是帮助我理解这些规律的绝佳工具。它让我不再对商业感到陌生,而是充满了探索的兴趣。

评分

评分

还好

评分

帮朋友买的,感觉还不错吧。

评分

帮朋友买的,感觉还不错吧。

评分

包装真的让人无语,太烂了

评分

帮朋友买的,感觉还不错吧。

评分

书是好书,快递小哥辛苦了

评分

挺不错的图书,挺满意

评分

帮朋友买的,感觉还不错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