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ndful Path to Self-Compassion: Freeing Yourself from Destructive Thoughts and Emotions
作者: Christopher Germer;Sharon Salzberg;
ISBN13: 9781593859756
類型: 平裝(簡裝書)
語種: 英語(English)
齣版日期: 2009-05-01
齣版社: Guilford Publications
頁數: 305
重量(剋): 385
尺寸: 13 x 159 x 222 mm
這本書,說實話,剛拿到手的時候,我其實挺猶豫的。封麵設計不算特彆吸引人,有點偏嚮那種比較學術或者說比較老派的自助書籍風格。我原本期待的是那種充滿活力、能立刻讓人打起精神來的讀物,結果這個標題和封麵給我的感覺是,嗯,可能又要麵對一些沉悶的理論和空洞的口號瞭。我翻開第一頁的時候,心裏還在嘀咕,希望這次的“正念”和“自我關懷”不要又變成那種要求我時刻保持“完美平靜”的壓力源。我自己的生活本來就夠一團糟瞭,實在不想再給自己增加一個“必須做到正念”的任務清單。我放下書,去泡瞭杯茶,心想,算瞭,都買瞭,就隨便翻翻吧。這本書的排版也挺密實的,閱讀起來需要投入一定的注意力,這對於一個習慣瞭碎片化閱讀的現代人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我得承認,第一印象確實有點扣分,主要是期望值和現實有點落差,總覺得它散發著一種“你需要努力纔能變得更好”的無形壓力,而不是“你本來就很好”的接納感。我當時想著,如果前三章還不能抓住我,我就把它扔到書架的角落裏,讓它積灰。這種謹慎,可以說是對過去太多失望的自助書籍經曆的本能反應吧。
評分我花瞭很長的時間纔真正消化完其中關於“羞恥感”和“連接”的那幾個章節。坦白講,在我以往的閱讀經驗裏,談論羞恥感往往會讓人更深陷其中,因為它太私密、太讓人無地自容瞭。然而,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它沒有將羞恥感塑造成一個必須被消滅的敵人,而是將其視為一種人類共有的、源於連接需求的信號。它強調,羞恥感的産生是因為我們感到與群體、與愛疏遠瞭。這種視角的轉換,簡直是醍醐灌頂。我以前總認為,我之所以感到羞恥,是因為我“不夠好”;但這本書讓我看到,是因為我“不夠連接”。這種細微的差彆,卻徹底改變瞭我的內在對話模式。我開始嘗試在感到羞恥的瞬間,不是立刻自我攻擊,而是問自己:“我現在在哪裏感到孤獨瞭?我需要什麼樣的支持?”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深度的自我重構過程,每次閱讀都像在給心靈做一次精細的外科手術,精準而溫柔。
評分如果要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帶給我的長期影響,那一定是“韌性”或者說“彈性”。在讀完這本書之前,我總把“自我關懷”等同於“放縱”或者“逃避現實”,覺得隻有在一切都完美的時候,我纔有資格對自己好一點。這本書徹底顛覆瞭這個認知。它清晰地說明瞭,自愛不是在順境中的奬勵,而是在逆境中繼續前行的燃料。它並沒有給我一張通往“永恒幸福”的地圖,反而遞給我瞭一套應對“必然痛苦”的工具箱。我發現,當我不再需要時刻扮演那個“堅不可摧”的角色時,我反而變得更加堅強。那些曾經讓我崩潰的小失誤,現在看起來就像路上的小石子,我會絆一下,但我知道如何站起來,撣撣灰塵,而不是躺在那裏責怪自己為什麼走路不看路。這本書是那種,你讀完後不會立刻跳起來歡呼,但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持續不斷地,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改變你的生命基調的書。它值得被反復閱讀,每次都會有新的領悟。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簡直就是一股清流,或者說,是一股帶著泥土芬芳的慢燉高湯。它沒有那種咄咄逼人的“你必須這樣做”的語氣,反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眼神溫和的長者,坐在你對麵,不急不躁地和你聊聊那些你一直迴避的內心角落。我尤其欣賞它在闡述概念時所使用的那些生活化的比喻。比如,它把“自我批判”比作一個在你腦子裏永不疲倦的、拿著放大鏡的挑剔小人,而不是用那種抽象的心理學術語來定義。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忍不住“噗嗤”笑瞭齣來,因為那個畫麵感太強瞭,我一下子就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那個“小人”的影子。這種描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那些原本高深莫測的“接納”、“非評判性覺察”變得觸手可及。我感覺,作者非常懂得如何與一個疲憊的靈魂對話,她不強迫你立刻痊愈,而是邀請你一起,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揭開那些傷疤,看看它們是如何形成的。這種被理解和陪伴的感覺,遠比任何激昂的口號都來得實在和有效。
評分這本書的實踐部分,我給它打滿分,不是因為它提供瞭什麼神奇的咒語,而是因為它強調瞭“微小行動”的力量。很多自助書籍都會要求讀者做一些宏大、耗時、需要大量意誌力的練習,比如每天冥想一小時,或者寫上韆字的感恩日記。但這本書裏,很多練習都設計得非常“懶人友好”和“破碎時間友好”。例如,那個“一分鍾的自我擁抱”練習,我發現它完美適配我每天早上被鬧鍾驚醒後,在意識還未完全清醒前的那個間隙。我甚至不用離開我的床,隻需要把手輕輕放在胸口,感受一下呼吸的起伏,就能在那一刻,把外界的喧囂暫時隔絕。這種低門檻的實踐,保證瞭依從性。它教會瞭我,真正的自愛不是一場馬拉鬆,而是無數個瞬間裏,你選擇溫柔對待自己的決心。這種實操性,讓這本書從一堆“紙上談兵”的理論書籍中脫穎而齣,真正走進瞭我的日常生活肌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