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百年老店:80家老店铺的传家故事

台湾百年老店:80家老店铺的传家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婷婷 著
图书标签:
  • 台湾老店
  • 百年老店
  • 店铺故事
  • 台湾文化
  • 历史
  • 家族企业
  • 传统工艺
  • 地方特色
  • 商业史
  • 台湾风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654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248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62
字数:1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老店,老滋味:80家台南老店铺的传家故事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具有浓浓复古味的巷弄文化,是游客对台南深刻的印象之一,而巷弄中的古屋老店,不仅是台南市珍贵的文化资产,每逢节庆假日,更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品味怀旧氛围。
台南县市合并后,文化局积极着手进行台南老店普查,首次以大台南为范围,汇整前人留下的文史数据,走访各区发掘出未曾受访的对象,逐一进行记录工作。本书透过汇集这些老行业创业故事,除了将当时的经营甘苦忠实呈现,相信也能带给读者新的启发。

作者简介

曹婷婷

台湾台南市人
现职为平面媒体工作者
着有《老店,老滋味:80家台南老店铺的传家故事》
《府城。老时光:从安平到旧城区》《时光专卖店》等书

目录

第 1 章

中西区 1
01 振发茶行 4
02 文峰茶庄 8
03 万川号饼铺 11
04 再发号肉粽 14
05 禄记包子 17
06 左藤纸艺 20
07 河洛轩印铺 24
08 盛发锡器佛具行 28
09 甘本堂 31
10 广兴肉脯店 33
11 信文堂印铺 36
12 永盛帆布行 39

第 2 章
中西区 2
13 金德春茶铺 44
14 西佛国 46
15 王泉盈纸庄 49

16 度小月担仔面 52
17 洪芋头担仔面 56
18 吴万春香铺 59
19 古井药房 62
20 金泉成杂粮行 66
21 荣记号糕粉厂 69
22 义丰冬瓜茶 72
23 信裕轩 75
24 大菜市阿城米糕 78
25 福荣小吃店 82
26 永兴木器雕刻店 85
27 天德行 87
28 峰茂茶行 90
29 江水号 94
30 金益木工店 97
31 旧永瑞珍制饼铺 101

第 3 章
北区、东区、 南区、安平区
32 旧来发饼铺 105
33 连发米粉工厂 109
34 新顺发行 113
35 阿涂碗粿 115
36 荣木桶行 118
37 信二竹店 121
38 连得堂煎饼 126
39 南青水果商店 129
40 张万春洋伞 131
41 永宁理发店 135
42 林永泰兴蜜饯行 139
43 益生堂中药行 141

第 4 章
永康区、仁德区、归仁区
44 荣生药行 145
45 阿晟食堂 147
46 仑仔顶肉粿 150
47 仁寿堂中医诊所 154
48 金光面 156
49 妙安堂中药房 158

第 5 章
关庙区、新化区、玉井区
50 余连成南北货 162
51 晋发米谷商店 166
52 华振行面厂 170

53 回春堂中药房 173
54 新胜兴布店 176
55 回春堂中药行 179
56 振春中医诊所 182
57 济生堂中药行 185
58 银岭照相馆 188


第 6 章
安定区、西港区、佳里区
59 中仑粿仔伯 192
60 阿良碗粿 195
61 桔井中药行 199
62 佳兴大肠粥 201
63 佳里食堂 203
64 碧海中药房 205

第 7 章
善化区、麻豆区、盐水区
65 德隆精米厂 208
66 鸿权蚕丝棉被厂 211
67 大胜商行 215
68 泉吉银楼 217
69 发育堂药房 222
70 大德行 224
71 泉利打铁铺 228
72 林家肉圆 232
73 胡家猪头饭 235

第 8 章
柳营区、六甲区、 东山区、白河区
74 义成中药房 238
75 忠利打铁店 241
76 妈祖庙剉冰 245
77 汤皇东山排骨酥 248
78 协吉食品行 251
79 静乐馆 255
80 关子岭旅社 258

后记………………… 260
索引………………… 262

精彩书摘

吃肉粿当早餐,是大湾、新化、永康一带民众生活记忆的一 部分。将一颗颗白嫩的肉粿放在铁板上,煎到外皮金黄酥脆后 加上一颗现煎的荷包蛋,最后再佐以虱目鱼勾芡的羹,撒点香菜, 飘着热腾腾香气的肉粿无疑是美味与饱足感兼具的地道台南早餐。
发明“仑仔顶肉粿”的黄水波住在永康番薯厝。8 岁丧父后, 身为长兄的他体恤母亲缠了小脚无法外出讨生活,开始卖猪血汤 赚钱养家,后来辗转发明了肉粿。9 岁开始,他每天挑着担子从永 康走到邻近的仑仔顶做生意,还搭配转盘游戏,客人转中几颗就可 以吃几颗,许多老一辈的新化人对于童年“转盘呷肉粿”仍有记忆。
渐渐有了名气的仑仔顶肉粿让黄水波挣到了钱,他也乐于传授手艺。目前,邻近庄头贩卖肉粿的 人,制作方法多承袭自黄水波。晚年, 他的儿媳也继承这份家业,如今已传承 至第三代。三代以来,肉粿的好口味始终如一,唯一不同的是,昔日传统羹料以狗母鱼作料,由于鱼刺太多,从第二代 开始已改为虱目鱼;此外,传统肉粿做法是将肉臊包入米浆中,今日则是在纯肉粿之外添加上肉燥。另 外,为了增加顾客的多样性选择,也贩卖肉粽、凉面等小吃。

目前在大湾贩卖肉粿的黄文娟说,家中爸妈、自己和胞弟分 别在四个据点卖肉粿,她和爸爸休周日,妈妈和弟弟则休周一, 为了避免顾客扑空,一家人错开休假。
黄文娟说,小时候只要听到妈妈叫喊就会装睡,全家人为了 肉粿几乎全年无休,她也没能享受该有的童年和假日时光。她 说,凌晨三四点就必须起床开始制作肉粿,5点准备出门做生 意,一天卖个百来碗才休息,下午又得开始为隔天做准备。
然而,这门生意毕竟养活了一家老小。黄文娟说,纵然辛苦 也没想过放手不做,“因为,这是从小吃到大的滋味啊!”为了传 承这份好味道,黄家一家子始终齐心,分散在不同据点,各自用 美味款待每位上门的客人。肉粿口感独特,其他地方模仿不来, 吸引了许多外县市民众慕名前来品尝。谈及不少店家也打着仑仔 顶的名号做生意,黄文娟无奈地说,地名无法注册成店名,确实 常有客人抱怨吃错家;她也只能苦笑,强调会继续坚守好味道, 顾客自然能分辨味道的差异。
她说,很多老主顾一吃就是好几十年,从阿公那一代吃到现 在。她认为,看似普通不过的肉粿,能够不被时代淘汰,关键就 是口味独特,加上保有浓浓的古早味,才会吸引旧识新知前来品 尝。黄文娟不好意思说的是,除了老店名气响,客人看重的还有 店家浓厚的人情味,要不要加蛋、要不要加辣,她都努力记在心 里,让客人感动不已。
穿越时光的味蕾印记:寻访台湾百年老店的传承温度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当我们步履匆匆,是否还能停下脚步,聆听那些沉淀了岁月风霜的故事?在宝岛台湾,那些屹立不倒、世代相传的老店,不仅是商业的传奇,更是文化的载体,是家族情感的纽带,更是味蕾深处永恒的印记。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索台湾各地的八十家百年老店,品味它们跨越百年的风味,感受家族传承的温度,以及这片土地上独特的人文风情。 一、 历史的年轮,岁月的沉淀 台湾,这座被海洋环抱的岛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变迁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从早期的移民社会,到殖民时期的发展,再到现代化的进程,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那些能够穿越时代洪流,历经风雨依然屹立的百年老店,就像是活着的历史教科书,它们的故事,就是一部浓缩的台湾近代史。 这些老店的起源,往往与台湾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有些是早期汉人移民来台时,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开设的;有些则是在日治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应运而生的;更有甚者,它们见证了台湾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信息社会转型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它们的店面,或许古朴陈旧,或许历经翻修,但那份承载着时光的底蕴,却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 当我们走进一家百年老店,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它初创的年代。店里的老物件,可能是承载着几代人汗水的工具,也可能是见证了无数顾客光临的招牌;墙上的泛黄照片,记录着家族成员年轻时的模样,也定格了店铺曾经的辉煌。这些细节,都默默地诉说着“时间”的故事,让每一个到访者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韧性。 二、 家族的血脉,传承的温度 “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够“百年”,其核心在于“传承”。这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家族精神、经营理念、以及对顾客的承诺的传承。本书中的八十家老店,无一不是家族世代经营的典范。每一位继承者,都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他们不仅仅是在经营一家店铺,更是在守护一份家族的荣耀,延续一份祖辈的心血。 从长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挑战。新一代的传承者,或许需要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需要学习新的经营理念,需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但他们从未忘记老一辈留下的“初心”。他们可能改良了制作工艺,但始终坚持使用最优质的食材;他们可能升级了店面设计,但始终保留着最传统的味道;他们可能拓展了销售渠道,但始终秉持着最真诚的服务。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教导,更是行动上的身传。在老店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一家人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的画面。年长的长辈或许还在默默地付出,他们的经验是年轻一辈最宝贵的财富;中坚力量承担着日常的经营,他们的勤劳与智慧支撑着店铺的运转;年轻一代则充满活力,他们带来了新的想法与创意,为老店注入新的生命力。这种家族成员之间的默契与协作,是任何现代企业都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 在传承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一些艰辛与抉择。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如何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保持竞争力?这些问题,都考验着每一位传承者的智慧与勇气。本书将深入挖掘这些家族成员在传承过程中的故事,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坚持信念,如何在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汇聚成了老店生生不息的力量。 三、 味道的羁绊,情感的连接 食物,是连接人与人、人与情感最直接的桥梁。对于百年老店而言,它们所制作的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商品,更是承载着无数记忆与情感的载体。这些味道,从祖辈的厨房飘出,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依旧触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 本书中的店铺,涵盖了各种各样具有代表性的台湾美食。有充满古早味的糕点,每一口都仿佛能回到童年;有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它们是街头巷尾最温暖的慰藉;有精致考究的宴席菜肴,它们是家族聚会、重要场合的最佳选择。这些美食,往往都遵循着最传统的制作方法,选用最新鲜的时令食材,用最纯粹的工匠精神去呈现。 然而,这些味道的魅力,远不止于舌尖的味蕾享受。它们更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的温馨时光、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紧密相连。一位在外求学的游子,思念家乡的味道,可能就是一家老店里的一碗面;一位在外拼搏的创业者,偶尔回到家乡,一定会去那家熟悉的店铺,找回那份久违的踏实感。这些味道,已经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符号。 店铺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在百年老店里也显得尤为特殊。许多老店的顾客,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第三代。他们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店铺的忠实拥护者,甚至是店铺的“家人”。他们见证了店铺的兴衰,分享了店铺的喜悦,甚至参与了店铺的成长。这种深厚的情感连接,是其他商业模式难以复制的。 四、 文化的印记,创新的活力 百年老店,并非一成不变的“博物馆”。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它们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创新活力。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它们在保留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 这种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在产品上,一些老店会在保留经典口味的同时,推出符合当下流行趋势的新口味或新产品,例如加入季节性水果的糕点,或是针对年轻人喜好的创意小吃。在服务上,许多老店开始注重用餐环境的改善,引入更舒适的座位、更友好的服务流程,甚至利用社交媒体与顾客互动。在营销上,一些老店也开始尝试新的推广方式,例如与文创产业结合,或是推出具有纪念意义的周边产品。 更重要的是,这些创新并非盲目跟风,而是根植于对自身品牌基因的深刻理解。它们知道什么可以改变,什么必须坚守。这种“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的理念,是百年老店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书将为您呈现,这些老店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既守护着历史的温度,又绽放出创新的光芒。它们的故事,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致敬,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探索。 五、 走进生活,体验温度 《台湾百年老店:80家老店铺的传家故事》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和店铺的书,它更是一次关于生活、关于人文、关于情感的深度体验。通过八十个鲜活的案例,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台湾的街头巷尾,感受当地最真实的生活气息。 您将了解到: 各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百年老店: 从北到南,从城市到乡村,本书精选了台湾各地最具代表性的老店铺,让您一览宝岛的美食版图。 店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每一家老店都有其独特的传奇,从创业的艰辛,到家族的变迁,再到面对挑战的智慧,本书将为您一一揭秘。 传承者们坚守的信念与智慧: 了解他们如何将祖辈的事业发扬光大,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美食的制作工艺与独特风味: 深入了解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是如何制作而成,品味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 老店与当地社区的深厚联系: 它们不仅仅是商业场所,更是社区的文化中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这本书,适合每一个热爱生活、对美食充满好奇、对文化怀有敬意的人。它将为您打开一扇窗,让您看见台湾最动人的一面,感受最真挚的人情味,品味最隽永的岁月香。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寻味台湾的百年之旅,让那些古老的味道,温暖您此刻的时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台湾百年老店》简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时间胶囊”。翻开书页,就像是打开了一个个尘封的记忆宝盒,里面装着的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活生生的人和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我被那些掌柜们饱经风霜的面容,他们眼中闪烁着的光芒深深吸引。书里不仅仅是记录了店铺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捕捉到了那些在历史变迁中,一家家老店如何适应、如何创新、如何坚守的精神。我能感受到,每一家店背后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史,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水,有家族成员之间的羁绊,也有与社会变迁的抗争。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让你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社会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对“匠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生命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泛黄的纸张质感,仿佛能闻到淡淡的书香,上面描绘着充满年代感的店铺招牌,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在时光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故事。我一直对台湾的庶民文化和历史变迁非常感兴趣,而“百年老店”这个词本身就承载着太多信息:传承、韧性、时代的见证,甚至是家族的兴衰。想象一下,一家店能传承百年,那背后需要经历多少风雨,克服多少挑战,又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燃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迫切想知道,这80家老店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它们的故事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是家族成员亲口讲述的童年回忆,还是老板娘在厨房里哼唱的古老歌谣?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这些店铺的灵魂,不仅仅是展示它们的商业成就,更重要的是捕捉它们在历史洪流中留下的独特印记,展现它们与社会、与时代的互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店铺,更是关于台湾社会的缩影,是关于人情世故,是关于一代代人坚守的信念。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巷,感受那些温暖而真实的人间故事。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是沉甸甸的,但又带着一丝温暖和慰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商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家族的书。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为家族事业倾注一生的老店主们深深打动,他们的坚守、他们的牺牲、他们的智慧,都凝聚在那些老物件和世代相传的技艺之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时间”的力量,它能磨砺出最精美的器物,也能雕刻出最深厚的情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中展现出的那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物的尊重,每一个故事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仿佛我就是那个在店里帮忙的小孩,听着长辈讲述家族的过往。这本书也让我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渐渐失去了与过去连接的能力?是否忽略了那些看似平凡却无比珍贵的传承?读完这本书,我内心充满了对这些老店的敬意,也对那些默默坚守、传承文化的人们充满了感激。它让我重新审视“老”的定义,原来“老”是一种厚重,是一种底蕴,是一种在岁月淘洗后依旧闪耀的光芒。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穿越时空的宝藏!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读起来仿佛置身于台湾的街头巷尾,与那些老店的掌柜们面对面交谈。书里描述的每一家店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韵味,从精致的糕点、醇厚的茶香,到充满人情味的小吃,再到世代传承的手工艺品,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感情,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传承”二字的深刻解读,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家族精神的延续,是面对变化与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它让我思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什么让这些老店能够屹立不倒?是精益求精的品质,是与时俱进的创新,还是那份不曾改变的初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社会的另一种面向,一种扎根于传统、充满生命力的面向。它让我对“老”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老”并不意味着陈旧,而是智慧的沉淀,是历史的沉淀,是无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台湾之旅。作者通过80家老店的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从北到南,从城市到乡村,每一家店都像是一个独特的符号,代表着一个时代,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屈的精神。我被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所吸引,仿佛能闻到食物的香气,听到店铺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情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社会发展的脉络,也让我对“传承”有了更深的感悟。它不仅仅是父辈将技艺传给子辈,更重要的是将一种价值观,一种对事业的热情,一种面对困难的勇气传递下去。书中的故事,有感人至深的亲情,有对事业的执着,也有对社会的责任。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老”的价值,原来“老”是一种沉淀,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历经风雨后依旧能闪耀光芒的生命力。

评分

好好

评分

趁双十一活动,屯起来慢慢看。

评分

双十一货太多,快递员工作量太大,加班加点很辛苦。一如既往的好服务,快递员态度良好,物品性价比很高,支持京东!

评分

双十一货太多,快递员工作量太大,加班加点很辛苦。一如既往的好服务,快递员态度良好,物品性价比很高,支持京东!

评分

趁双十一活动,屯起来慢慢看。

评分

台湾百年老字号的丛书可以看看,正宗老字号

评分

评分

去台湾旅游必备……

评分

为公司员工买的,京东自营送货快,发票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