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本书面向Oracle数据库的实际工作,翻开就可以使用,覆盖了Oracle数据库工作几乎全部的方向,可以快速的转换成生产力。
2.中所包含的文章,正是甲方负责人要看的东西,也是项目验收要提交的方档。此书可以面向甲方数据库用户,面向数据库服务从业者,面向数据库运维人员,面向在校大学生学习,面向IT从业者,通读本书,事半功倍。使读者真正能派上用场,有针对性的解决Oracle数据库相关工作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Oracle数据库大师付培利先生十几年工作经验精华的提炼。内含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能有预见性地避免数据库问题的发生。让数据库系统一开始就完美。每个命令都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本书所有命令,都经过作者反复测试才敢落到书上,请读者放心使用。
本书覆盖面广,从数据库基础开始,到RAC、DataGuard、GoldenGate的安装配置,再到较高级的性能调整、故障处理、系统容灾都有涉及,可以说适合各个学习阶段,也适合甲方在自己的数据库规划管理中,利用本书中的思想,在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置上,规划调整好自己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学习人员,对照本书中的各种实验,加强练习,注意消化和吸收,一定能有所突破,加速成长为技术专家。
本书语言独到,叙述问题一步到位,内容非常实用,可以作为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数据库实践教材或参考书,也适用于计算机培训班及计算机自学读者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数据库体系结构/
1.1Oracle 历史/
1.2Oracle 体系结构/
1.3Oracle 10g/11gRAC体系结构/
第2章数据库巡检/
2.1数据库巡检关注的内容/
2.2数据库巡检过程/
2.3快速巡检脚本/方法/
第3章数据库系统的规划/
3.1概述/
3.2规划项目时的考虑因素/
3.3项目的规划/
第4章安装RAC数据库/
4.1安装RAC前的准备工作/
4.2删除Linux下的Oracle数据库/
4.3RAC安装过程/
第5章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5.1备份和恢复概述/
5.2RMAN备份的特点/
5.2.1RMAN备份的优点/
5.2.2RMAN备份的缺点/
5.3RMAN的配置/
5.3.1非归档切换到归档日志模式/
5.3.2RMAN的配置/
5.4数据库全备/
5.5备份部分内容/
5.6增量备份/
5.7查看备份情况/
5.8数据库恢复/
第6章数据库故障处理/
6.1故障处理概述/
6.2最常见的一些故障/
6.3案例1存储损坏/
6.4案例2绑定变量问题/
6.5经典案例3数据库无法启动/
6.6案例4OEM bug/
6.7案例5网络故障/
6.8案例6数据库版本等问题/
6.8.1数据库ysms的首次优化方案/
6.8.2数据库ysms的第二次优化方案/
6.9案例7数据库改造方案(简版)/
6.10案例8数据库参数设置问题/
6.11案例9回闪区的限额被占满/
第7章数据库调优艺术/
7.1性能问题存在的背景/
7.2收集和了解哪些信息/
7.3调优的依据和手段/
7.4性能优化的定义和范围/
7.5性能优化的目标/
7.6深入研究数据库系统的五大资源/
7.7性能优化需要考虑的问题/
7.8风险防范措施/
7.9数据库优化结果的保持/
7.10客户收益/
第8章Oracle数据库的迁移/
8.1概述/
8.2常用的数据库迁移方法/
8.3迁移方案一/
8.3.1概述/
8.3.2编写目的/
8.3.3迁移时间/
8.3.4数据库迁移规划方案/
8.3.5迁移前的准备/
8.3.6迁移过程/
第9章OCM考试练习实验/
9.1手工建库/
9.2数据库设置和undo管理/
9.3创建listener/
9.4共享服务配置/
9.5客户端网络服务配置/
9.6表空间的创建和配置/
9.7日志文件管理/
9.8创建模式(Schema)/
9.9模式的统计信息和参数文件配置/
9.10数据库的备份和高可用/
9.11创建一个数据库/
9.12安装grid control/
9.13使用Grid Control/
9.14实现调度器(Schedules)和定时任务(Jobs)/
9.15创建一个RMAN恢复目录(Catalog)/
9.16使用RMAN/
9.17回闪数据库/
9.18实体化视图/
9.19手工刷新实体化视图/
9.20外部表的使用(Oracle_Loader External Tables)/
9.21传输表空间(Transportable Tablespace)/
9.22创建一个附加的数据缓冲区/
9.23创建大文件表空间/
9.24管理用户数据/
9.25分区表/
9.26细粒度审计/
9.27配置资源管理(使用Grid Control操作)/
9.28管理实例的内存结构/
9.29管理对象的性能/
9.30statspack报告/
9.31安装RAC/
9.32配量DataGuard/
第10章数据库的升级和补丁/
10.1版本补丁概况/
10.2补丁的分类/
10.3升级前的准备工作/
10.4版本升级/
10.4.1grid打补丁11.2.0.4.0升级至11.2.0.4.7/
10.4.2数据库打补丁11.2.0.4.0升级至11.2.0.4.7/
10.5版本升级总结/
第11章ASM/
11.1ASM产生的背景/
11.2ASM的优势和特点/
11.310g ASM和11g ASM/
11.4ASM双存储实验/
11.5ASM换存储实验(加盘减盘)/
11.6与ASM相关的命令和视图/
第12章DataGuard/
12.1DataGuard简介/
12.2配置一个最常用的物理DataGuard/
12.2.1将主库改为归档模式/
12.2.2将主库改为强制归档/
12.2.3配置主库的tnsnames.ora/
12.2.4配置主库的参数/
12.2.5备份主库、备份控制文件/
12.2.6拷贝所需的文件/
12.2.7启动备库的listener/
12.2.8修改备库的pfile/
12.2.9恢复控制文件/
12.2.10恢复备库/
12.2.11启动数据库/
12.2.12验证DataGuard两边是否同步/
12.2.13DataGuard相关的几个重要视图/
12.3主备切换switch over/
12.4FAILEOVER切换实验/
第13章Oracle GoldenGate实施参考/
13.1概述/
13.2深入了解GoldenGate/
13.3配置一个常用的GoldenGate/
第14章常用Oracle工具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案例/
14.110053事件介绍及使用案例/
14.210046事件介绍及使用案例/
14.3SQL优化利器之SQL Profile使用案例/
第15章Oracle 12c介绍/
15.1Oracle Database 12c简介/
15.2Oracle 12c体系结构/
15.3Oracle 12c新特性介绍/
《数据库性能调优秘籍: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指南》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面向广大数据库从业者、尤其是追求卓越性能的DBA(数据库管理员)、开发人员以及技术架构师的深度技术指南。它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数据库厂商,而是聚焦于数据库系统最核心、最普遍存在的性能瓶颈与优化策略。通过系统性的理论阐述、深入的原理剖析以及大量贴近真实业务场景的实战案例,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全面、科学的数据库性能调优思维体系,掌握从初步诊断到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全流程能力。 本书的内容组织以“理解-诊断-优化-验证”为主线,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数据库性能的基石——理解底层原理 在深入探讨优化技巧之前,充分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不可或缺的。本部分将深入剖析数据库的核心构成,包括: 存储引擎的奥秘: 详细讲解不同类型存储引擎(如B-tree、Hash、LSM-tree等)的设计理念、数据组织方式(页、行、列)、索引结构(聚簇索引、非聚簇索引、覆盖索引、全文索引等)的工作机制及其对读写性能的影响。我们将分析各种索引策略的优劣,以及在不同数据访问模式下如何选择最优索引。 内存管理与缓存策略: 深入探讨数据库的内存工作区(如Buffer Pool/Cache)如何管理数据和索引块,解析缓存替换算法(LRU、MRU等)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内存参数来最大化缓存命中率,减少磁盘I/O。 SQL执行流程的深度解析: 详细分解SQL语句从解析、绑定、优化到执行的完整生命周期。重点关注查询优化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各种统计信息的作用、访问路径的选择(全表扫描、索引扫描、混合扫描)、连接算法(Nested Loop, Hash Join, Sort-Merge Join)的适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SQL重写、 Hints(提示)等方式引导优化器生成更优的执行计划。 并发控制与事务管理: 深入理解锁机制(行锁、表锁、意向锁、间隙锁)、事务隔离级别(Read Uncommitted, Read Committed, Repeatable Read, Serializable)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并发性能和数据一致性的权衡。我们将分析死锁的产生原因、检测与解除策略,以及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如何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I/O子系统的优化: 剖析数据库I/O的类型(顺序I/O、随机I/O),理解磁盘性能指标(吞吐量、延迟、IOPS),并结合操作系统层面的文件系统、I/O调度器以及存储硬件(SSD、NVMe)的特性,讲解如何优化I/O路径,降低I/O瓶颈。 第二部分:精准诊断——定位性能瓶颈的艺术 性能问题的根源往往隐藏在复杂的数据交互和系统配置中。本部分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诊断方法论,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定位性能瓶颈: 性能监控的关键指标: 介绍数据库性能监控的核心指标体系,包括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磁盘I/O、网络流量、连接数、锁等待、慢查询、事务吞吐量、响应时间等,并讲解如何利用各种监控工具(系统自带的性能视图、第三方监控软件)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 慢查询的挖掘与分析: 详解如何通过日志、性能视图等手段发现慢查询,并深入分析慢查询的执行计划,识别其中的低效操作,如全表扫描、不合理的连接、索引失效、数据扫描过多等。 资源竞争的识别: 讲解如何通过监控CPU、内存、I/O、锁等资源的消耗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资源瓶颈,是CPU密集型、内存密集型还是I/O密集型应用。 锁与事务冲突的诊断: 提供一套流程化的方法来诊断和分析锁等待、事务冲突、死锁等问题,理解锁的粒度、持有时间以及事务的执行逻辑,从而找到导致阻塞的原因。 网络与客户端性能分析: 强调性能问题并非仅存在于数据库服务器端,分析客户端应用的网络延迟、SQL发送效率、连接池配置等,也是整体性能调优的重要环节。 第三部分:精妙优化——攻克性能难题的利器 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本部分将聚焦于各种有效的优化技术,从多维度提升数据库性能: 索引优化策略: 深入讲解索引设计的艺术,包括何时创建索引、创建何种索引、复合索引的设计原则、覆盖索引的构建技巧,以及如何进行索引维护(重建、重组、删除冗余索引)。我们将探讨在OLTP和OLAP场景下不同的索引适用性。 SQL语句的性能调优: 提供SQL重写、优化器 Hints的实用技巧,讲解如何分解复杂查询、避免游标、减少子查询、优化聚合函数、合理使用COUNT()、优化分页查询等。 数据库配置参数调优: 深入分析影响性能的关键配置参数,如缓冲区大小、连接池大小、日志缓冲区、I/O相关参数、内存分配策略等,讲解如何根据实际负载调整这些参数,以达到最佳性能。 存储与I/O优化: 探讨表空间、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的合理布局,文件分组、RAID配置、存储设备选择(SSD vs HDD)等对I/O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操作系统层面的I/O参数和数据库的I/O相关的配置来优化。 架构层面的性能考虑: 讨论数据库集群、读写分离、分库分表、缓存层(如Redis, Memcached)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架构手段来应对海量数据和高并发访问。 数据模型与Schema设计的优化: 强调良好的数据模型设计是性能优化的根基,讲解范式设计、反范式设计、分区表、物化视图等技术如何影响查询性能,以及如何通过Schema演进和优化来适应业务变化。 负载均衡与连接管理: 分析如何通过负载均衡器、数据库连接池等技术,有效地分散请求、管理连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可用性。 第四部分:验证与持续改进——性能优化的闭环 性能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本部分将关注如何验证优化效果,并建立起一套可持续的性能管理机制: 性能测试与基准评估: 介绍各种性能测试方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规划),如何设计合理的测试场景,以及如何建立基准线(Baseline)来衡量优化前后的性能变化。 A/B测试与灰度发布: 在生产环境应用优化方案时,探讨如何通过A/B测试或灰度发布来降低风险,逐步验证新方案的有效性。 自动化监控与告警: 强调建立完善的自动化监控体系,设置关键性能指标的告警阈值,及时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防患于未然。 性能回归分析: 讲解如何处理因系统升级、业务变更或数据增长引起的性能回归问题,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分享: 鼓励读者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团队内部的知识库,不断提升整体的性能优化能力。 本书特色: 普适性强: 本书不绑定特定数据库产品,其核心理论和优化方法论适用于绝大多数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如MySQL, PostgreSQL, SQL Server, Oracle等),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 每一项优化技术都建立在清晰的理论基础之上,并通过大量来源于真实生产环境的案例进行验证和阐述,让读者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系统化思维: 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从宏观到微观、从诊断到解决的完整性能优化流程,培养解决复杂性能问题的能力。 面向问题导向: 紧密围绕数据库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常见性能痛点,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易于理解: 尽管内容深入,但本书的语言力求清晰易懂,辅以图表和伪代码,帮助读者逐步掌握复杂概念。 本书的目标读者: 数据库管理员 (DBA): 需要深入理解数据库内部机制,掌握性能调优、故障排除、系统维护等核心技能。 后端开发工程师: 希望写出更高效、更具扩展性的SQL语句,理解应用与数据库交互的性能瓶颈。 技术架构师: 需要在系统设计阶段就考虑数据库性能,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技术和架构模式。 数据工程师: 关注数据处理管道的性能,优化ETL/ELT过程中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效率。 对数据库性能优化感兴趣的技术人员: 渴望系统学习数据库性能优化的理论和实战技巧。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更自信地驾驭数据库性能挑战,将复杂的性能问题化繁为简,为业务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