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用经典100方

中医实用经典100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建平,李青雅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方剂
  • 经典
  • 实用
  • 中医实用经典
  • 中医方剂
  • 中医临床
  • 传统医学
  • 养生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2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395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8
字数:3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常用的100方,大部分方剂都是在这100方的基础上发展和变化的,这100个方剂,是中医方剂的精华。

内容简介

本编著参考五版《中医方剂学》及历代有关方论著作,按照五版《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要求,选出学生需要掌握的100首临床常用方,从方剂的方源、组成、用法、功用、主治、症状、方论、病案等八个方面进行汇编。重点是方论的汇编,以综合历代医家方论为主,不妄加阐释或评论,力求奉献给读者以原汁原味的中医思想,以助读者对方剂的正确理解,明晰立方者之本意;经典病案的汇编,尽量以古代病案为主,以期对学者临床灵活、准确应用方剂有所裨益。编著旨在提供一本学习方剂知识或提高临床组方能力较为系统的著作。既可供初学者使用,也可为临床人员进一步提高方剂学理论水平,提高临床辨证用方的准确性作参考。

作者简介

姚建平,河南中医学院副教授,方剂学科教师

李青雅,河南中医学院副教授,博士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解表方

1�甭榛铺�

2�惫鹬μ�

3�本盼肚蓟钐�

4�毙∏嗔�汤

5�敝顾陨�

6�币�翘散

7�鄙>找�

8�甭榛菩尤矢什菔�膏汤

9�卑芏旧�

第二章 泻下方

10�贝蟪衅�汤

11�贝蠡颇档ぬ�

12�贝蠡聘阶犹�

13�甭樽尤释�

14�笔�枣汤

第三章 和解方

15�毙〔窈�汤

16�彼哪嫔�

17�卞幸I�

18�卑胂男盒奶�

第四章 清热方

19�卑谆⑻�

20�鼻逵�汤

21�毕�角地黄汤

22�被屏�解毒汤

23�毕煞交蠲�饮

24�钡汲嗌�

25�绷�胆泻肝汤

26�蔽�茎汤

27�毙喊咨�

28�备鸶�黄芩黄连汤

29�鄙忠┨�

30�卑淄肺烫�

31�鼻噍锉罴滋�

第五章 祛暑方

32�毕戕干�

33�鼻迨钜嫫�汤

第六章 温里方

34�崩碇型�

35�毙〗ㄖ刑�

36�蔽廛镙翘�

37�彼哪嫣�

38�钡惫樗哪嫣�

第七章 补益方

39�彼木�子汤

40�辈怪幸嫫�汤

41�鄙�脉散

42�庇衿练缟�

43�蓖甏�汤

44�彼奈锾�

45�惫槠⑻�

46�敝烁什萏�

47�绷�味地黄丸

48�贝蟛挂跬�

49�币还峒�

50�鄙銎�丸

第八章 固涩方

51�蹦凋蒙�

52�彼纳裢�

53�惫坛逄�

54�惫叹�丸

第九章 安神方

55�敝焐鞍采裢�

56�彼嵩嫒侍�

第十章 开窍方

57�卑补�牛黄丸

58�彼蘸舷阃�

第十一章 理气方

59�痹骄贤�

60�辫资缔�白桂枝汤

61�卑胂暮衿犹�

62�彼兆咏灯�汤

63�倍ù�汤

64�毙�覆代赭汤

第十二章 理血方

65�碧液顺衅�汤

66�毖�府逐瘀汤

67�辈寡艋刮逄�

68�蔽戮�汤

69�笔�灰散

70�毙〖灰�子

71�被仆撂�

第十三章 治风剂

72�贝ㄜ翰璧魃�

73�绷缃枪程偬�

74�闭蚋蜗ǚ缣�

75�贝蠖ǚ缰�

第十四章 治燥方

76�毙铀丈�

77�鄙P犹�

78�甭竺哦�汤

79�毖�阴清肺汤

80�卑俸瞎探鹛�

第十五章 祛湿方

81�逼轿干�

82�鞭较阏�气散

83�币鸪螺锾�

84�卑苏�散

85�比�仁汤

86�蔽遘呱�

87�敝碥咛�

88�狈兰夯栖翁�

89�避吖鹗醺侍�

90�闭嫖涮�

91�倍阑罴纳�汤

第十六章 祛痰方

92�倍�陈汤

93�蔽碌ㄌ�

94�鼻迤�化痰丸

95�北茨腹陷渖�

96�避吒饰逦督�辛汤

97�卑胂陌资跆炻樘�

第十七章 消食方

98�北:屯�

99�苯∑⑼�

第十八章 驱虫方

100�蔽诿吠�

目录


前言/序言

历代有关方剂学的著作浩如烟海,且著书立说角度各异,或总结前人之言,或发一己之说,琳琅满目,其间或有舛误或矛盾之处,使学者常有无所适从之感。

本编著参考五版《中医方剂学》及历代有关方论著作,按照五版《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要求,分解表方、泻下方、和解方、清热方、祛暑方、温里方、补益方、固涩方、安神方、开窍方、理气方、治风方、治燥方、祛湿方、祛痰方、消食方、驱虫方等共十八章,每章包含常用方若干,按序排号列。选出学生需要掌握的100首临床常用方,从方剂的方源、组成、用法、功用、主治、证候、病机、方解、禁忌、案例、方论、方歌等12个方面进行汇编。重点是方论的汇编,以综合历代医家方论为主,不妄加阐释或评论,力求奉献给读者以原汁原味的中医思想,以助读者对方剂的正确理解,明晰立方者之本意;经典病案的汇编,尽量以古代病案为主,以期对学者临床灵活、准确应用方剂有所裨益。编著旨在提供一本学习方剂知识或提高临床组方能力较为系统的著作。既可供初学者使用,也可为临床人员进一步提高方剂学理论水平,提高临床辨证用方的准确性作参考。



《岐黄妙术:中国古方养生之道》 一、 溯源与展望:中华医学的智慧结晶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其核心价值在于对人体奥秘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之道。从《黄帝内经》的宏大理论体系,到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与学术传承,中医始终将“治未病”作为最高境界,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关注个体差异,追求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 《岐黄妙术:中国古方养生之道》并非简单罗列药方,而是试图从中医理论的源头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古老方剂背后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以及病因病机辨证的逻辑。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领略那些凝聚了先贤智慧的经典方剂,理解它们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针对特定的病证,以精妙的配伍和制法,发挥出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奇效。 本书的编撰,并非以“数量”为导向,而是以“经典”为核心。我们精选了那些历代医家推崇备至、临床疗效确凿、影响深远的代表性方剂,这些方剂不仅在治疗疾病方面功勋卓著,更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它们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等待着被重新发现和解读。 通过对这些经典方剂的深入剖析,我们期望读者能够: 理解中医的独特思维方式: 掌握中医如何从整体角度看待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来制定治疗方案。 领悟古方配伍的精妙: 认识到药物之间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君臣佐使、相互制约、协同增效的艺术。 掌握基本的养生保健方法: 学习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情志调养,以及对一些经典方剂的初步认识,来预防疾病,提升体质。 重拾对传统医学的信心: 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重新认识中医的价值,理解它作为一种补充和替代疗法的巨大潜力。 《岐黄妙术》是一次回归本源的探索,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健康与智慧的哲学读本。我们将以严谨的态度、朴实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一幅精彩纷呈的中华医学画卷,共同探寻那份来自古老智慧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二、 辨证求因:方剂背后的理论逻辑 中医的治疗,核心在于“辨证论治”。在《岐黄妙术》中,我们并非简单地呈现方剂的组成和用法,而是将每一个方剂置于中医理论的宏大框架之下进行解读。这意味着,在介绍任何一个方剂之前,我们会首先对其所针对的“证”进行深入剖析。 “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概念,它并非仅仅指代疾病的名称,而是对人体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共性的病理生理状态的概括。它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多个维度。例如,对于“感冒”,中医会辨别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并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剂。 本书在介绍方剂时,会遵循以下逻辑: 1. 病因病机的阐释: 我们会详细阐述导致特定病证的根本原因(如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不遂、劳倦过度等)以及这些原因在人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例如,解释风寒感冒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寒邪,寒邪凝滞,导致卫表不固,营卫失和,从而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涕等一系列症状。 2. 病理生理的分析: 深入剖析病邪如何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导致气血运行失常,阴阳失衡,以及由此产生的具体症状和体征。我们会结合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理论,来解释病证的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例如,解释痰湿内阻的证型,会从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入手,阐述痰湿是如何在体内生成并阻碍气机,影响脏腑功能的。 3. 辨证要点的归纳: 提炼出识别某一特定证型的关键症状和体征,帮助读者学会辨别。我们会列出最能体现该证特点的“主症”,以及一些“兼症”,并提供一些辅助诊断的参考,如舌象、脉象的典型表现。 4. 治法的确立: 基于对病因病机和病理生理的分析,确立针对该证的治疗原则和治法。治法是指导方剂选择和药物配伍的根本依据,常见的治法包括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等等。例如,对于风寒感冒,治法便是“辛温解表”。 5. 方剂的解读: 在明确了治法之后,我们才开始介绍相应的经典方剂。对于每一个方剂,我们会细致地讲解: 方剂名称的由来与寓意: 很多经典方剂的名称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治疗意义,如“四物汤”象征着对女性气血的滋养,“逍遥散”寓意着情志的舒畅。 药物组成与配伍原理: 详细分析方剂中每一味药物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组成君、臣、佐、使的。例如,在麻黄汤中,麻黄为君,宣肺散寒;桂枝为臣,助麻黄解肌散寒;杏仁为佐,降肺平喘;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并缓解麻黄、桂枝的辛温之性。我们会解释为何要这样配伍,以及药物之间是如何相互协同、制约,共同达到治疗目的的。 方剂的功用与主治: 明确该方剂的主要治疗作用,以及可以治疗的疾病和证型。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详细说明方剂的煎服方法、用量,以及在服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饮食禁忌、忌辛辣油腻等。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适度): 在不影响整体古风的前提下,会适度提及一些现代医学对该方剂的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以增强方剂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通过这种“辨证求因,因证立治,以治定方”的逻辑,本书力求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中医方剂的精髓,掌握运用中医智慧指导健康生活的原理。 三、 经典方剂精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岐黄妙术》的核心内容,便是对那些历久弥新、备受推崇的经典方剂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这些方剂,如同中华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是治疗疾病的良方,更是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其本”、“审证求因”、“调整阴阳平衡”等核心思想的生动实践。 本书的方剂选择,并非盲目求多,而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代表性: 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学派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剂,能够反映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脉络。 经典性: 挑选被历代医家广泛认可,并载于重要医学典籍(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宗金鉴》等)的方剂。 实用性: 侧重于临床疗效确凿,应用范围较广,且对于现代人养生保健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方剂。 理论深度: 那些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精髓,具有深刻理论内涵的方剂。 对于每一个精选的方剂,我们将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力求将深奥的医学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解读内容将涵盖: 1. 方剂的溯源与历史地位: 介绍该方剂的来源,以及它在中医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例如,对“桂枝汤”的介绍,会追溯到《伤寒论》的早期,说明它是治疗太阳伤风的要方,影响深远。 2. 方剂的组成与药物分析: 详细列出方剂的组成药物,并逐一分析每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在方剂中的作用。我们会重点阐释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以及药物之间的协同增效或相互制约的原理。例如,在解读“半夏泻心汤”时,我们会分析黄连、黄芩的苦寒降泄,与半夏、干姜的辛温和胃,以及人参、甘草的益气健脾,是如何在苦降与温通之间达到微妙平衡,以治疗痞满、呕吐等症。 3. 方剂的功用与主治: 清晰地阐述方剂的主要治疗功效,以及适用的病证和症状。我们会使用中医的术语,但同时会辅以通俗的解释,让非专业读者也能大致理解。例如,“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我们会解释这指的是通过药物来补充脾胃之气,提升下陷的阳气,从而改善食少、乏力、脱肛等症状。 4. 辨证论治的钥匙: 重点讲解如何通过辨证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该方剂。我们会列出该方剂所针对的“证”的核心表现,包括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帮助读者掌握识别的关键。例如,对于“小柴胡汤”,我们会强调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阳证”的典型表现。 5. 用法用量与煎服要点: 提供准确的用法用量,以及特殊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时间。某些方剂的疗效与煎煮的火候、时间,甚至服药的时机都有密切关系。 6. 加减变化与应用拓展: 介绍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根据辨证结果对原方进行加减,以更好地适应病情的变化。例如,对于“炙甘草汤”,我们会讲解在心悸明显时如何加龙骨、牡蛎,在气虚明显时如何加强补气药物。 7. 临床验案与现代研究(适度): 穿插一些经典的临床验案,生动展示方剂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不破坏整体风格的前提下,会适度提及一些现代科学对该方剂的药理成分、作用机制的探索,以增加其科学性。 8. 养生保健的应用: 结合现代生活方式,提出现代人如何借鉴这些经典方剂的智慧,进行日常的养生保健。例如,介绍一些用于调理脾胃、疏肝解郁的方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辅助应用。 本书的方剂选择范围将涵盖内科、妇科、儿科、外感杂病等多个领域,力求全面展现中医方剂的博大精深。例如,我们可能会介绍: 调理脾胃的经典方剂: 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子汤、保和丸等,以及它们在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问题上的应用。 活血化瘀的方剂: 如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以及它们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调理中的作用。 补益类方剂: 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以及它们在气虚、肾虚等体质调理中的价值。 外感热病的方剂: 如麻黄汤、白虎汤、青蒿鳖甲汤等,以及它们在感冒、发热等疾病初期的应对。 情志调理方剂: 如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等,以及它们在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上的辅助治疗。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方剂解读,《岐黄妙术》将成为连接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坚实桥梁,帮助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健康生活方式的大门。 四、 养生智慧与生活实践:中医的现代意义 《岐黄妙术:中国古方养生之道》并非仅是一部关于疾病治疗的书籍,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中国古老医学中蕴含的丰富养生智慧,并尝试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指导人们如何更好地维护健康,提升生命质量。 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上医治未病”,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许多经典方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兼具养生的功效,它们的作用并非仅仅是“治标”,更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本书将重点挖掘这些方剂的养生价值,引导读者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1.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中医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昼夜交替息息相关。本书将结合经典方剂的特点,阐述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起居,以顺应自然规律,减少疾病的发生。例如,春季应顺应阳气升发,适宜疏散;夏季应注意清热消暑;秋季应着重滋阴润燥;冬季则需温阳固藏。书中会介绍一些适合不同季节养生的经典方剂,并解释其背后的道理。 2. 辨体施养,因人制宜: 中医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的差异,不同的体质需要不同的调养方法。本书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体质类型(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等),并结合经典方剂,讲解针对不同体质的养生策略。读者可以通过书中的描述,初步了解自己的体质,并学习如何运用适当的方剂或食疗方法来调理。例如,对于脾胃虚寒的体质,可能会介绍一些温补脾胃的方剂,并建议多食用温热性的食物。 3. 饮食有节,药食同源: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经典方剂中的药物,本身也具有良好的药食同源的特性。本书将深入探讨饮食的养生之道,介绍如何根据季节、体质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并适时地将一些具有养生功效的方剂应用于日常饮食的调理中。例如,在介绍“四君子汤”时,会提及其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在日常饮食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烹饪将它们的养生功效融入餐桌。 4. 起居有常,动静结合: 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本书将结合经典方剂的应用,阐述如何通过合理的起居安排,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及通过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同时,也会提及一些用于调理因作息不规律或运动不当而引起的身体不适的经典方剂。 5. 情志调畅,精神内守: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认为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长期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易怒等,会严重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本书将介绍一些能够调理情志、舒缓压力的经典方剂,并阐述如何通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来达到精神内守、身心和谐的境界。 6. 简便易行,学以致用: 本书力求将复杂的医学理论和方剂知识,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不主张读者自行随意抓药、服药,而是鼓励读者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适度地应用这些经典方剂的智慧。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些方剂,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做出更明智的健康选择。 《岐黄妙术》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古老方剂的百科全书,它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健康生活的实践指南。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重拾对中医的认识,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并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健康而美好的生活之路。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位渴望追求身心健康,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读者的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医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者,《中医实用经典100方》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我一直对古代医家留下的宝贵财富感到着迷,但很多经典著作都过于古老,阅读起来难度不小。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现代、非常实用的方式,将这些经典的方剂进行了提炼和阐释,让我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其背后的医学原理和临床应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个方剂的结构性分析,包括主证、配伍、功用、主治,以及相关的辨证要点,这些都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食疗”手册,更是一本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的医学著作。我曾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方剂应用于我的学术研究中,并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启示。

评分

不得不说,《中医实用经典100方》这本书真的是一次意外的收获。我一直觉得自己对中医一窍不通,甚至有些敬而远之,总觉得是那些老头子老太太们才用的东西。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中医离我们并不遥远。书里的每一个方子,都像是一则小故事,讲述着如何用最自然、最温和的方式来解决身体的各种小问题。我记得有一个方子是针对容易感冒的小孩子,我试着用书里的方法给我的小侄子调理,他最近确实比以前少生病了,而且食欲也好了很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教你如何落地,如何应用到生活中。我不再觉得中医是遥不可及的,反而觉得它充满了智慧和人情味,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与电脑打交道,颈椎腰椎饱受折磨的上班族来说,《中医实用经典100方》简直就是救星。我试过各种方法,按摩、理疗、甚至针灸,但总感觉治标不治本,身体的疲惫和疼痛总是会卷土重来。这本书里介绍的那些简单易行的方子,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个针对久坐人群的药茶方,我坚持喝了一段时间,感觉身体的僵硬感明显缓解,精神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书里没有夸大其词,而是强调“循序渐进”、“对症下药”,让我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调整。它让我明白,中医并非玄之又玄,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现在,我已经把它放在床头,每天睡前都会翻阅一下,学习其中的知识,感觉自己也在一点点地找回身体的主动权。

评分

我是一位长期饱受失眠困扰的中年女性,试过各种安眠药,但副作用让我越来越担忧。偶然的机会,我听朋友推荐了《中医实用经典100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仔细研究了书中关于改善睡眠的章节。我被书中介绍的一个安神助眠的汤剂深深吸引,它所使用的药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而且搭配起来也非常合理。我按照书中的指导,自己尝试熬制了几次,坚持服用后,睡眠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入睡变得更容易,而且睡得也更踏实了,白天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医的强大之处,它能够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而不是简单地抑制症状。我非常感激这本书,它不仅改善了我的睡眠,更让我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惊艳,我一直对中医有些好奇,但总觉得它博大精深,门槛很高,不太容易入门。直到我遇到了《中医实用经典100方》,我才真正找到了那扇通往中医世界的大门。书里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每一个方子的由来、功效、以及如何应用。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一个药材的讲解,不仅仅是列出名称,还会介绍它们性味归经,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身边细心指导。书中的案例也非常生动,让我更能体会到中医的精妙之处,原来很多我们平时遇到的不适,都可以通过这些古老的智慧得到调理。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给家人调理了一些小毛病,效果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对中医的信任感倍增。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贴心的健康顾问,让我感到安心和踏实。

评分

很好质量不错啊 下次会再买 相信京东

评分

很好,内容很丰富,快递很好!

评分

书还未看,京东的物流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一下子买了三百多块的书,这下有的看了。京东自营,就是快!

评分

质量还可以,比较满意,期待下次……

评分

非常不错,值得一看,好好研究一下

评分

质量还可以,比较满意,期待下次……

评分

很好,内容很丰富,快递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