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童庆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文学理论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文学理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本书遵循第5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6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同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点拨,总结提炼高频考点,梳理知识逻辑关系;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以巩固和强化知识难点。
作者简介
圣才考研网,提供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3D电子书、3D题库。购书享受大礼包增值服务【150元视频课程+30元3D电子书+40元3D题库+70元手机版电子书/题库】。本书提供名师考前直播答疑,手机电脑均可观看,直播答疑在考前推出(具体时间见网站公告)。手机扫码(本书封面的二维码),或者登录圣才学习网首页的【购书大礼包】专区,免费领取本书大礼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编导论
第1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
1.1复习笔记(1)
1.2课后习题详解(4)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4)
第2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7)
2.1复习笔记(7)
2.2课后习题详解(10)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1)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3章文学作为活动(14)
3.1复习笔记(14)
3.2课后习题详解(20)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22)
第4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28)
4.1复习笔记(28)
4.2课后习题详解(33)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35)
第5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43)
5.1复习笔记(43)
5.2课后习题详解(47)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50)
第三编文学创造
第6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53)
6.1复习笔记(53)
6.2课后习题详解(58)
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61)
第7章文学创造过程(65)
7.1复习笔记(65)
7.2课后习题详解(72)
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74)
第8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78)
8.1复习笔记(78)
8.2课后习题详解(82)
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85)
第四编文学作品
第9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93)
9.1复习笔记(93)
9.2课后习题详解(100)
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02)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04)
10.1复习笔记(104)
10.2课后习题详解(110)
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13)
第11章叙事性作品(122)
11.1复习笔记(122)
11.2课后习题详解(127)
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29)
第12章抒情性作品(132)
12.1复习笔记(132)
12.2课后习题详解(137)
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38)
第13章文学风格(142)
13.1复习笔记(142)
13.2课后习题详解(146)
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48)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52)
14.1复习笔记(152)
14.2课后习题详解(157)
1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61)
第15章文学接受过程(169)
15.1复习笔记(169)
15.2课后习题详解(174)
1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77)
第16章文学批评(181)
16.1复习笔记(181)
16.2课后习题详解(188)
1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90)
前言/序言
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并提供配套的名师讲堂和题库。
童庆炳所著的《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文学理论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指定为“文学理论”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作为该教材的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同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点拨,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文学理论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重难点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几年的文学理论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4.归纳典型题,强化知识考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特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常考题,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延伸,梳理知识点逻辑关系,以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与本书相配套,圣才考研网提供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3D电子书、3D题库。
要深深牢记:考研不同一般考试,概念题(名词解释)要当作简答题来回答,简答题要当作论述题来解答,而论述题的答案要像是论文,多答不扣分。有的论述题的答案简直就是一份优秀的论文(其实很多考研真题就是选自一篇专题论文),完全需要当作论文来回答!
购买本书享受大礼包增值服务:手机扫码(本书封面的二维码),或者登录圣才学习网首页的【购书大礼包】专区,免费领取本书大礼包。具体包括:①视频课程(5小时教材精讲,价值150元);②3D电子书(价值30元);③3D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价值40元);④手机版【电子书/题库】(价值70元)。本书提供名师考前直播答疑,手机电脑均可观看,直播答疑在考前推出(具体时间见网站公告)。
《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是文学理论领域的一部权威著作,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文学的本质、功能、类型、体裁、接受、批评等一系列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本书由著名学者童庆炳教授主编,历经多次修订,已成为众多高校文学专业和相关领域学习者的首选教材。 本书的编写遵循了理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前沿性原则,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第一部分“文学的本质与特征”从多角度剖析了文学是什么,包括文学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审美活动、语言艺术以及意识形态的本质。通过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探讨,读者能够初步建立起对文学本体的理解,认识到文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和思维形式的独特性。 进入第二部分“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本书追溯了文学的起源,分析了文学发生期的社会、心理以及艺术根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发展演变脉络。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文学的动态性和历史性,认识到文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生共长,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与面貌。 第三部分“文学的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作者详细阐述了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认识方式,如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揭示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揭示人性的多重维度。同时,本书也强调了文学的审美功能,即文学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给予读者精神上的愉悦与启迪,提升读者的审美素养。 第四部分“文学的体裁与形式”深入探讨了文学作品的分类与结构。本书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主要文学体裁的定义、特征、发展演变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对叙事、抒情、戏剧冲突等重要的艺术手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和鉴赏不同文学作品的理论框架,帮助读者认识到形式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五部分“文学的接受与批评”将目光投向了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价。本书阐释了文学接受的机制,包括读者的阅读期待、阐释空间以及文学批评的原则、方法与流派。通过对文学接受和批评的深入探讨,读者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是如何在接受过程中得以延续和拓展的,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批评理论来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第六部分“文学的语言与风格”聚焦于文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媒介——语言。本书分析了文学语言的特殊性,包括其形象性、暗示性、音乐性等,并深入探讨了文学风格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至关重要,帮助读者认识到语言的精妙运用如何塑造文学作品的独特韵味。 第七部分“文学的现代化与后现代主义”则将读者带入了当代文学理论的前沿。本书介绍了文学在现代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变革,并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把握文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理解当代文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贯穿全书的,是作者深厚的学养、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表达。童庆炳教授以其多年从事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丰富经验,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生动易懂,将复杂的理论体系梳理得井井有条。全书理论体系完整,脉络清晰,既有宏观的理论建构,又不乏微观的细节阐释,能够有效地引导读者从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地掌握文学理论的精髓。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丰富而贴切的例证。作者在阐述各个理论观点时,广泛引用了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重要作家,通过对这些具体例证的分析,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也更加具有说服力。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证,将理论知识与文学实践紧密结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本书在理论的借鉴与融合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作者在梳理和阐释文学理论时,博采众长,吸收了国内外各种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和学术观点,并在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这种开放性和融合性,使得本书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体现了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部引导读者走进文学世界、深入理解文学奥秘的钥匙。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科学的文学观念,掌握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学的魅力,更丰富地体验人生的况味。无论是文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文学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本书都将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拓展精神视野。本书以其权威性、系统性、前沿性和可读性,必将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往文学理论殿堂的精彩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