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為高校書法專業學生量身定製。
2.內容全麵,版本優良。全套一共75種,囊括瞭曆代書法精品,是很好的書法學習資料。
3.特選不反光紙張,四色高清印刷,適當放大,鋒芒墨色縴毫畢現,可謂“下真跡一等”。
內容簡介
顔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臨潼)人。郡望齣自琅琊臨沂。唐開元二十三年(135)舉進士第。曆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平原郡太守任上,守城抵禦“安史之亂”,被各路義軍推為盟主,名播朝野,人稱“顔平原”。後來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世稱“顔魯公”。建中四年(783)淮寜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奉使宣慰,卻遭囚禁,至貞元年(785)遇難。
《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顔真卿三稿》內容全麵、版本優良,特選不反光紙張四色高清印刷,並針對讀者臨帖需要,采用有彆於其它同類圖書的開本,適閤學書者的欣賞學習。
《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顔真卿三稿》主要針對高校書法專業學生,也可用於各類書法教育培訓機構及書法愛好者自學使用。
作者簡介
鬍紫桂,係中國書協第四屆書法發展委員會委員、第五屆新聞齣版委員會委員、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全國“七十年代書傢”藝委會委員、湖南省書協副主席。
陳陽靜,四川大學書法碩士、博士(導師為呂金光、鬍抗美先生),現為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院長,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文字是反映一個民族文明進程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從“上古結繩而治”到“聖人易之以書契”,文字的肇始翻開瞭中華文明新的篇章。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漢字以獨特的書寫方式,經曆瞭形態豐富的書體演變與流彩紛呈的書風嬗變。從甲骨文到楷書,從實用書寫到藝術創作,漢字不僅作為符號記錄著本民族的文化存在,同時又作為圖式凝結著本民族的審美思想與審美情感。可以說,一部書法史既是一部關於漢字的曆史,又是一部摺射著書寫者—人的內心世界的曆史,正所謂“書為心畫”“書如其人”“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因此,從古到今,國人對於書法的重視不言而喻,對於書法的熱情更是曆久而彌新。
新世紀以來,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腳步的邁進,書法藝術也迎來瞭又一個春天。當前,全國上下各種書法活動、書法展覽“爭奇鬥艷”;各類書法教育、書法學習“遍地開花”;尤其是書法學科建設日臻完備,書法學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在全國普及起來。書法專業由五十年前浙江美術學院的“一枝獨秀”發展到如今全國超過百所院校的“百花齊放”,從而形成瞭由學士、碩士到博士的相對完備的書法學高等教育培養體係。
相對於傳統書法教育中傢族相傳、師徒授受的局限性,當代書法學高等教育更注重對學科特點與教育規律的把握,盡可能地排除門戶偏見,力求於書法學科有全麵的認識、深刻的體悟。因此,當代書法學高等教育在教學方式上更具開放性,在教學內容上更具寬廣性。這並非薄古厚今,而是社會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書法藝術可以說是最為保守的,以至於到今天,在麵對古人所創造的書法藝術豐碑時,我們仍須仰視。不管願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經典它就在那裏。所幸的是,我們今天藉助於先進的印刷技術,廣闊的分享平颱,更容易領略到存世經典法書碑帖的“真容”。就此而言,也可凸顯今天書法學習的些許優勢瞭。
鑒於此,我們精選瞭當前全國高校書法學專業教學中一般會涉及的曆代經典法齣碑帖七十五種,輯成叢帖。本叢帖內容全麵、版本優良,特選不反光紙張,采用四色高清印刷,力求還原碑帖原貌。本叢帖主要針對高校書法專業學生,也可供各類書法教育培訓機構和書法愛好者使用。
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顔真卿三稿 簡介 內容概要 《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顔真卿三稿》是一部專為高等院校書法專業師生精心編撰的學術性、實踐性強的書法教材與研究資料匯編。本書聚焦於唐代楷書巨匠顔真卿最具代錶性、藝術價值與文獻價值最高的“三稿”——即《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書”)、《多寶塔碑》與《顔氏傢廟碑》。本書並非簡單地將這三件作品進行高清摹寫,而是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深層次的臨習與研究平颱。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對顔真卿楷書藝術高峰的係統梳理與精到解析。顔真卿以其雄渾博大、氣勢磅礴的書風,開創瞭“顔體”這一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深遠的流派。本書選取的三件作品,恰好涵蓋瞭顔真卿不同創作階段的風格特徵與藝術追求:《多寶塔碑》代錶其早期法度森嚴、結構精妙的典範;《顔氏傢廟碑》則展現瞭其盛年時期的渾厚與圓潤;而《祭侄文稿》則以其極度內斂而又奔湧的情感,成為行楷書法的巔峰之作,為研究者提供瞭探究書法與情感深度融閤的絕佳範本。 編撰特色與結構安排 本書的編撰嚴格遵循高校書法專業的教學需求,結構嚴謹,內容詳實,力求在專業性、可讀性與實用性之間達到最佳平衡。全書結構分為導論、碑帖精選解析(三大部分)、臨習指導與藝術比較研究五大部分。 一、導論:顔真卿及其時代背景 導論部分首先勾勒齣顔真卿在書法史上的曆史地位,重點闡述瞭盛唐氣象對顔體形成的影響。內容涵蓋: 1. 顔真卿生平與時代: 簡述其儒傢文人身份與官宦生涯,論述“忠義精神”如何轉化為其書法中的“骨力”。 2. 顔體楷書的生成路徑: 分析顔真卿如何吸收北魏、歐陽詢及褚遂良之長,最終形成獨立麵貌的過程。 3. 三稿的文獻價值: 簡要介紹《多寶塔碑》、《顔氏傢廟碑》的刻碑背景、《祭侄文稿》的創作緣由與曆史地位。 二、碑帖精選解析(分捲) 這是本書的主體部分,對三件作品進行逐一、深入的分析。每件作品均采用“高清摹本—單字精析—結構法度—筆法詳解”的遞進模式。 (一) 《多寶塔碑》:法度森嚴的楷書典範 碑帖高清呈現: 選用流傳有序、清晰度極高的拓本進行影印,確保細節的展現。 單字精析: 精選碑中典型字(如“法”、“多”、“寶”、“塔”、“如”、“性”等),逐字進行筆畫形態、起收勢、間架結構的三維分析。圖解示範起筆的藏露、行筆的中側鋒轉換、收筆的迴鋒與齣鋒的提按頓挫。 結構規律探究: 歸納《多寶塔碑》中對“欹側”的控製、偏旁的取勢、字體的開閤關係等結構原則,強調其早期楷書的規矩性與法度之嚴謹。 (二) 《顔氏傢廟碑》:渾厚博大的盛年氣象 風格轉摺分析: 明確指齣《傢廟碑》相對於《多寶塔碑》在筆畫上的肥厚化、結體上的開張化趨勢。 “蠶頭燕尾”的深化: 重點剖析橫畫的波磔變化,特彆是捺腳的提按與力量的蓄積,展現顔真卿對隸意的繼承與轉化。 氣息的連貫性: 探討通篇布局中,如何通過筆畫間的呼應與氣脈的貫通,營造齣渾厚而不滯澀的整體氣韻。 (三) 《祭侄文稿》:情感噴薄的行楷高峰 文體與情感的統一: 這是本書研究的重點。解析如何在字體的結構上體現“悲憤”、“沉痛”的情緒,分析筆畫的“牽絲”與“斷連”如何服務於書寫者的內心世界。 行筆的節奏與韻律: 針對其行草特徵,細緻劃分齣不同段落的節奏變化,如由楷書的穩定到行書的飛動,再到大起大落處的筆勢。 墨色的變化與肌理: 鑒於《祭侄文稿》的墨色層次極為豐富,本書利用高精度圖片對比分析,講解濃、淡、飛白、漲墨等墨色語言在錶達情感上的作用。 三、臨習指導與技法轉化 此部分旨在提供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路徑: 1. 用筆路徑圖解: 針對三件作品中關鍵筆畫(竪、撇、捺、鈎)的立體運動軌跡進行剖析,輔助學習者理解“中鋒為主,側鋒為輔”的實際操作。 2. 結構取勢口訣: 提煉顔體結構的核心要領,便於臨習者快速把握其間架布局的精髓。 3. 由楷入行指引: 針對書法專業學習者,提供從《多寶塔碑》的楷書規範,平穩過渡到《祭侄文稿》行草寫法的具體步驟與注意事項。 四、藝術比較研究 為提升研究深度,本書設置瞭對比章節: 1. “三稿”風格演變對比: 製作清晰的錶格,對比三件作品在字形大小、筆畫粗細、結構重心、氣息連貫性等方麵的差異點與共通性。 2. 與同時期書傢對比: 簡要對比顔真卿與同時代(如:唐玄宗、李白、張旭等)書風的異同,確立顔體在唐代書法譜係中的獨特地位。 目標讀者 本書主要麵嚮書法學本科、碩士研究生,書法專業教師,以及對顔真卿書風有深入研究興趣的專業書法愛好者。它既是課堂教學的權威參考書,也是案頭必備的臨習範本與學術研究資料。通過對這“三稿”的係統學習,讀者將能夠全麵掌握顔真卿楷書與行楷的最高成就,深刻理解其藝術精神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