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概述我国标准化工作和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以及国内外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国内外*新进展情况,汇集了信息技术领域已制定和近期正在制定的*新国内国际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及国际专利政策和标准中吸纳专利的统计资料。
目录
第1章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 1
1.1 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法律基础 1
1.2 与信息技术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
第2章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3
2.1 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3
2.1.1 标准制定阶段划分和流程 3
2.1.2 各阶段流程和工作 3
2.2 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6
第3章 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 13
3.1 我国IT领域相关标准化组织 13
3.2 相关部门和组织间的关系 16
3.3 国际IT领域主要标准化技术组织 16
3.4 JTC1标准制定程序 22
3.4.1 目标日期 22
3.4.2 项目制定的可选方案 23
第4章我国IT领域标准化工作概要 29
4.1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6年度工作重点 29
4.2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6年度工作要点 30
4.3 各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概要 31
4.3.1 编码字符集 31
4.3.2 信息安全 34
4.3.3 软件工程 40
4.3.4 文档处理 43
4.3.5 网络通信和信息交换 44
4.3.6 传感器网络 46
4.3.7 SOA 47
4.3.8 智慧城市 49
4.3.9 嵌入式软件 51
4.3.10 射频识别 52
4.3.11 信息技术服务 56
4.3.12 云计算 60
4.3.13 信息技术设备互连 63
4.3.14 多媒体与音视频编码 64
4.3.15 数据库 66
4.3.16 数据 67
4.3.17 实时定位系统 68
4.3.18 生物特征识别 69
4.3.19 卡和身份识别 70
4.3.20 IC卡注册管理 71
4.3.21 OID标识技术 74
4.3.22 用户界面 77
4.3.23 移动支付 78
4.3.24 游戏 79
4.3.25 教育信息化和电子书 81
4.3.26 电子政务软件应用 84
4.3.27 计算机及外围设备 85
4.3.28 图形图像与混合现实 86
4.3.29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87
4.3.30 物联网 89
4.3.31 大数据 90
4.3.32 智能制造 92
4.3.33智能硬件 95
第5章 JTC 1及其各SC业务计划 97
5.1 JTC1战略业务计划(2015) 97
5.2 各SC工作概要 106
5.2.1 SC 2业务计划(2014年10月―2015年9月) 106
5.2.2 SC6业务计划(2015年6月―2016年3月) 109
5.2.3 SC7 业务计划(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 115
5.2.4 SC 17卡和身份识别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10月) 128
5.2.5 SC22 业务计划(2014年10月―2015年9月) 139
5.2.6 SC 23 业务计划(2014年10月―2015年9月) 141
5.2.7 SC 24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环境数据表示 145
5.2.8 SC 25 业务计划(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 155
5.2.9 SC 27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65
5.3.10 SC 28 业务计划(2015―2016) 171
5.2.11 SC 29业务计划(2014年11月―2015年10月) 175
5.2.12 SC 31 业务计划(2014年1月―2014年12月) 180
5.2.13 SC 32 业务计划(2015年5月―2016年6月) 189
5.2.14 SC 34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95
5.2.15 SC 35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97
5.2.16 SC 36业务计划――学习、教育和培训的信息技术(ITLET) 204
5.2.17 SC 37业务计划(2014年10月―2015年9月) 208
5.2.18 SC 38业务计划(2014年9月―2015年9月) 214
5.2.19 SC 39业务计划(2014年11月―2015年10月) 218
5.2.20 SC 40 业务计划(2014年11月―2015年10月) 224
5.2.21 JTC 1/WG7业务计划(2015年9月―2016年3月) 229
5.2.22 JTC 1/WG9业务计划――大数据(2014年12月―2015年10月) 232
5.2.23 JTC 1/WG 10业务计划(2014年12月―2015年10月) 237
第6章合格评定和IT产品认证 240
6.1 合格评定概述 240
6.2 我国产品认证发展历程 240
6.3 信息技术类产品认证概况 241
6.4 信息技术类产品认证目录 242
6.5 合格评定基本概念、CASCO标准目录和路线图 248
6.5.1 合格评定基本概念 248
6.5.2 CASCO(合格评定委员会)标准目录 253
6.5.3 CASCO路线图 255
附录A 法律法规文件 257
A.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257
A.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259
A.3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263
A.4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 267
A.5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 268
A.6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制修订工作补充规定 284
A.7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287
附录B ITU-T/ITU-R/ISO/IEC共用专利政策实施指南 291
附录C 我国信息技术标准目录 300
附录D ISO/IEC JTC1稳定状态标准 364
附录E JTC1标准中吸纳专利情况统计 380
附录 F ISO标准制定项目阶段代码及其含义 394
附录G ISO/IEC JTC 1负责的现行国际标准 395
附录H ISO/IEC JTC 1制定中的国际标准 495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重大产业战略的出台,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基础先导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领域颠覆式创新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当前,信息技术仍是引领新一轮变革的主导力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正在为其他行业创造价值、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各种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发展,也为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在这个技术和产业快速变革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作用更加突显。我们继续推出了《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以期能为行业管理者、标准化工作者、企业开发者和市场消费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6)》更加突出了“快”和“新”两个特点:“快”表现在缩短编写时间,从原来的7个月缩短为4个月,快速反映上一年的最新进展;“新”表现在内容上,本书重新收录的ISO/IEC JTC 1及其SC工作概况,都是2015年10月底 ISO/IEC JTC 1全会通过的文件,标准目录也收录到2016年4月,更贴近领域发展,对于读者更有指导性。与此同时,本书增加了ISO/IEC JTC 1现行标准目录和制定中的标准目录,以期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作为参考书的作用。
《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自2009年首次出版以来,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信息分享为宗旨,以标准创造价值为目标”,希望《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6)》的问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需求,也衷心希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能为大家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我一直对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趋势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引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但也随之带来了碎片化、不统一的问题。因此,一个清晰、系统化的标准体系对于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发展历程,为我理清思路,建立起对信息技术标准化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如何解释不同信息技术领域之间的标准如何相互关联和协调,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有效落地和执行这些标准。此外,我还会关注它是否提供了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能够让我更直观地理解标准化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如果它还能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与标准化发展方向进行一些前瞻性的探讨,那就更好了。
评分我对信息技术标准化这个话题一直充满好奇,但总觉得这是一个比较专业且偏理论的领域,不易于普通读者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来解读信息技术标准化,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入门。它是否能够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入手,引申出其背后的标准化工作?例如,智能手机的互联互通、网络支付的安全可靠,这些背后都离不开各种标准的支持。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脉络,明白它为什么重要,以及它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互动性的内容,比如小测验或者思考题,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那就更好了。
评分坦白说,我对于信息技术标准化这个概念最初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认为它只是关于一些枯燥的技术规范和协议。然而,随着我对这个领域接触的增多,我逐渐意识到,标准化远不止于此,它更是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协作、保障信息安全、乃至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颠覆我对信息技术标准化固有的印象,看到它更宏观、更深层次的价值。我期待它能够揭示标准化如何能够促进不同技术之间的互联互通,如何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如何为新兴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这本书能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讲述标准化,避免过于晦涩的语言,那就更受欢迎了。
评分作为一名在IT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标准在信息技术体系中的基石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技术层面的,有些是协作层面的,而很多时候,追溯其根源,都会发现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或者对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信息技术标准化知识的书籍,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标准化背后的逻辑,掌握有效的标准化方法,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和操作指南,让我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提升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内容,或者介绍一些国内在信息技术标准化方面的成就和经验,那我将会更加欣喜。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纸张质量都相当不错,翻阅起来手感很好,装订也很牢固,感觉是一本可以长期保存的书籍。书页的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吃力,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保持舒适的阅读体验。排版也比较合理,段落之间的空隙恰到好处,不会让页面显得拥挤,同时章节的划分也清晰明了,方便查找和回顾。封面的设计虽然比较简洁,但信息传达得很明确,整体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个人比较注重书籍的物理体验,这本《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6)》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可以说是细节之处见真章。即使内容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但光是这份用心制作的书籍本身,就足以让我对其内容产生一份期待。封面的色调和字体选择也比较沉稳大气,符合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性。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中不会觉得过于沉重,适合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学习。我特别喜欢它封面上的设计元素,虽然不花哨,但却能给人一种科技感和专业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