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打破了读者对“狼孩儿”的传统认识,塑造一个勇敢、独立、坚强、重情义的“狼孩儿”新形象,除此之外,还讲述了发生在其他动物身上的故事,为孩子们构筑了一个精彩的“文字式动物世界”,是童话作品界的一股清流!
本书主要是以“狼孩儿”莫格里为中心的人物故事。讲述了莫格里从婴儿到长大的经历,书中涉及了他的狼妈妈、狼兄弟、黑豹、老熊等性格鲜明的形象。这些故事地域广阔,有印度的丛林、半年不见太阳的北极圈、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圣地等。所描写的动物有棕熊、老虎、黑豹、蛇等,除了这些重要角色之外,还有大象、豺狗、海豹、眼镜蛇、鳄鱼、狗、猴子、鸟等。吉卜林都给它们起了名字,有的还有绰号。每篇故事各具特色、生动形象,能够培养并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
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英国小说家、诗人,第七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曾是孟买英国艺术学校雕塑学教授,亲戚中有很多画家,因此家庭环境对他的绘画爱好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吉卜林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英国一家儿童寄养所和一所寄宿学校里度过的,中学毕业后返回印度,并担任一家报纸的编辑,结婚后迁居美国。
吉卜林一生共创作了8部诗集、4部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和历史故事,以及大量散文、随笔、游记等。其作品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文笔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莫格里的兄弟们
西奥尼狼群的狩猎歌
卡阿的狩猎
班达尔-洛格的行路歌
老虎!老虎!
莫格里之歌
白海豹
鲁坎农
哩叽-啼叽-嗒喂
达西唱的颂歌——歌颂哩叽-啼叽-嗒喂
大象们的图麦
湿婆和蚱蜢——图麦的母亲给宝宝唱的歌
女王陛下的仆人
军营动物受检阅之歌
炮队的大象
拉炮的阉牛
骑兵的军马
运螺式炮的骡子
军需处的骆驼
所有牲口的齐声合唱
恐惧怎样降临
丛林法则
虔信者普伦的奇迹
伽比尔的一首歌
让丛林来吞噬
莫格里的反人类之歌
收尸者
涟漪之歌
国王的驱象刺棒
小个子猎人之歌
蒯猑
安古提瓦恩泰纳
红豺
兰恩之歌
春天的奔跑
送别赠歌
巴洛
卡阿
巴赫拉
三兽合唱
莫格里的兄弟们
黑夜被蝙蝠芒恩释放,
被老鹰兰恩带回了家中;
牛群被关进棚栏厩舍,
拂晓前我们要通宵放纵。
这是耀武扬威的时辰,
张牙舞爪各显神通。
听哪,叫唤声声──祝狩猎大吉,
遵守丛林法则的兽众!
──丛林夜歌
这是西奥尼山中一个非常温暖的夜晚,狼爸爸睡了一个白天,醒来已是七点钟了。他挠挠身子,打个哈欠,把爪子一个一个伸展开来,甩脱爪尖上的睡意。狼妈妈垂着脑袋趴在那儿,在四个打滚儿“吱吱”尖叫的狼崽儿中间用鼻子拱他们。月光照进了他们一大家子居住的洞穴门口。“嗷!”狼爸爸说,“又该去狩猎了。”他正要纵身下山,一个拖着毛蓬蓬的尾巴的小身影跨进门来,嗥叫着说道:“狼首领啊,祝你好运。祝你们高贵的孩子好运,长出一口强壮的白牙,决不至于忘了这世上还有挨饿的动物。”
这一位就是豺,名叫塔巴克,一个专捡残羹剩饭的家伙。印度的狼都瞧不起塔巴克,因为他到处招灾惹祸,传播流言蜚语,还到村子里的垃圾堆上扒拉碎皮烂筋充饥。但同时他们也怕他,因为塔巴克比丛林里的任何一种动物更容易发疯。他发起疯来,就会忘记自己曾经惧怕过什么动物,在森林里到处乱窜,见谁咬谁。就连老虎看到塔巴克发疯,也会跑到一边躲起来,因为在野生动物受不了的事情里面,最丢脸的就是染上疯病。我们称之为“狂犬病”,但他们叫作“地万泥”,也就是疯病。一看见犯这种病的,他们就跑。
“那就进来看看吧,”狼爸爸生硬地说,“不过家里没吃的。”
“那是对于狼来说的,”塔巴克说,“可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下贱的人,一根干骨头就是一顿大餐了。我们算什么呀,饥度尔-洛格(豺民)而已,还能挑挑拣拣?”他直奔洞底,找到一根带一点点肉的公鹿骨头,坐下来,咬住骨头一端,嘁咔嘁咔美滋滋地啃起来。
“多谢这顿美餐,”他舔了舔嘴巴,说道,“这些高贵的孩子长得多美啊!眼睛多么大!还这么年轻!真是的,真是的,我本不该忘记的,国王的孩子生下来就是男子汉哟。”
没有什么事比当着父母的面夸孩子更不吉祥了。塔巴克说这话时,像别的动物一样对此心知肚明。看到狼妈妈和狼爸爸不舒服的样子,他感到很得意。
塔巴克安安静静地蹲坐着,为自己造成的不快而窃喜,然后他不怀好意地说:“大头领谢尔可汗的狩猎场换了地方。下个月,他要到这儿的山里来狩猎了,这是他对我说的。”
谢尔可汗就是那只老虎,他住在二十英里外的维恩贡嘎河附近。
“他没这个权力!”狼爸爸生气地开言道,“根据丛林法则,他没有权力不事先警示就改换狩猎区。他会让方圆十英里内的每一头猎物受惊吓的,而我这些日子狩猎得双份的呢。”
“他母亲叫他浪格离(瘸子),那可不是凭空乱叫的,”狼妈妈平静地说,“他生下来时一条腿就瘸了。他之所以只猎杀耕牛,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维恩贡嘎的村民们被他激怒了,他就过来激怒我们这儿的村民。到时候人家到丛林里来清剿他,他却已经跑远了。可是草一旦点着,我们和孩子都得逃走。真是的,我们可真得感激谢尔可汗呢!”
“要我向他转达你们的感激吗?”塔巴克说。
“滚出去!”狼爸爸厉声说道,“滚到你主子身边和他一起狩猎去吧。你一个晚上作的恶已经够多了。”
“好,我走,”塔巴克平心静气地说,“下面密林里谢尔可汗的动静你不会听不到。我就不应该告诉你这个消息。”
狼爸爸倾听着,他听见下面通往一条小河的山谷中,有一种干涩单调、怒不可遏的哼唧声。发出这声音的,是一只一无所获、又不在乎让丛林里所有动物知道的老虎。
“傻瓜!”狼爸爸说,“刚开始干夜里的活儿,就弄出这么大动静!难不成他以为,我们这儿的公鹿是维恩贡嘎那些肥肥的阉牛?”
“嘘!今晚他要狩猎的不是阉牛也不是公鹿,”狼妈妈说,“是人类。”
哼唧声变成了连续不断的呼噜噜的低吼声,好像从四面八方发出来的一样。发出这声音,是要迷惑露宿的伐木工和吉普赛人,撵得他们晕头转向,有时正好就跑到了老虎嘴里。
“人类!”狼爸爸说,露出了满口白牙,“呸!池塘里的甲虫和青蛙不够他吃吗,一定要吃人?而且是在我们的地盘上!”
丛林法则里没有一条规定是没有缘由的,其中的一条就是禁止兽类吃人。除非是为了向孩子演示如何猎杀,绝不可以杀人。即便如此,狩猎人类也必须在族群的地盘外面进行。之所以规定这一条,真实的原因是:猎杀了人类,就意味着迟早有一天,白种人会骑着大象挎着枪,加上几百个红种人带着铜锣、信号火箭和火把,来到这儿。到那个时候,丛林里的每一个居民就都要遭罪了。而兽类自己对这条规定的解释是:人类是所有生灵中最孱弱、最没有自卫能力的,所以碰他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他们还说,吃了人的兽会浑身生疥癣,掉牙齿,这话倒是不假。
呼噜噜的低吼声越来越响,最后是一声拔高了嗓门儿的咆哮:“啊呜!”这是老虎攻击时发出的吼声。
接下来是一声号叫,谢尔可汗发出的非虎类的号叫声。“他失手了,”狼妈妈说,“外面是什么声音?”
狼爸爸跑出洞外几步,听见谢尔可汗跌跌撞撞地在矮树丛里,嘴里恶狠狠地咕哝着。
“那傻瓜没长一点儿脑子,扑到伐木工的篝火堆上,把脚烧伤了。”狼爸爸说,很不屑地“哼”了一声,“塔巴克和他在一起。”
“有东西上山来了,”狼妈妈说,一只耳朵抽了一抽,“做好准备。”
矮树丛中有灌木窸窣的响声,狼爸爸蹲下去,准备一跃而起。要是你在场的话,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将是你在这世上看到的最奇妙的情景:狼的身体跳起来以后居然中途止住了。原来他跳起时并没有看到扑击的目标,看清楚之后却想收住动作,结果是他直直地向上蹿起了四五英尺,然后从空中落下来,几乎落在原地。
“人类!”他声音急促地说,“人崽儿。瞧!”
在他的正前方,站着一个刚会走路的红种人小孩。他赤裸着身子,扶着一根低矮的树枝。夜间的狼穴里,还从来不曾来过这样一个柔嫩的、脸上长着酒窝的小东西呢。他仰望着狼爸爸的脸,笑着。
“这就是人崽儿?”狼妈妈说,“我还从来不曾见过呢。带他过来。”
一匹狼,有必要挪动自己的幼崽时,是习惯用嘴来叼的;即使叼一枚蛋,也不会把它咬破。狼爸爸把小孩子叼到了自己的幼崽们中间,虽然他的上下颚夹着孩子的背,牙齿却没有刮破孩子的一点点皮。
“多么小哟!光溜溜的,而且那么勇敢!”狼妈妈温柔地说。这时,那孩子为了靠近温暖的狼皮,已经挤进幼崽们中间。“哎嗨!他在和别的孩子一起吃东西呢。人崽儿原来就是这样的哦。可曾有过一匹母狼,能够夸口她的孩子中间有一个人崽儿吗?”狼妈妈说道。
“这种事情我听说过几回,但不是发生在我们这一群狼中间,也不是发生在我们这个年代,”狼爸爸说,“他全身没有毛,我用脚轻轻一踩,就能杀死他。可是你瞧,他抬起头来看,一点儿都不害怕。”
洞穴门口的月光被挡住了,因为谢尔可汗那方方的大脑袋和宽肩膀挤进了洞口。他的身后,塔巴克在尖叫着:“我的主人,我的主人,它就是从这儿进去的!”
……
我一直以为“丛林之书”只是一个简单的动物故事集,但当我真正阅读它时,我才发现它的深度远超我的想象。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对自然界法则的敬畏和对生命多样性的赞叹。作者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融入到情节中,例如“丛林法则”的设定,虽然残酷,但却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界残酷而又公平的一面。男孩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必须学会遵循这些法则,才能生存下去,这让我在阅读时也对自然的运行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书中对各种动物的描绘也是栩栩如生,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拥有复杂情感和独特个体的生命。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狼族首领阿克拉的塑造,他既威严又充满智慧,是男孩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导者。书中对不同物种之间关系的描写,充满了哲理,让我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生机的世界,它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常常在阅读完一个章节后,会陷入沉思,回味书中的情节和人物。作者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拥有独立的生命,它们的情感、它们的困境、它们的成长,都牵动着我的心。我能感受到男孩对母亲的思念,对朋友的忠诚,以及他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书中那些关于友谊的描写,朴实而又真挚,让我对友谊有了更深的理解。那种不计回报的付出,那种生死相依的承诺,让我深受感动。同时,我也从书中看到了成长的艰辛,男孩并非一帆风顺,他会犯错,会受伤,但他总能从错误中学习,从伤痛中站起来。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激励了我。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让我相信,即使身处困境,只要心怀希望,勇敢前行,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道充满惊喜的拼图,每一页都展现着不同的色彩和形状,最终组合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功力,他能够用最简洁的文字勾勒出最生动的画面,无论是对丛林环境的描绘,还是对人物情绪的刻画,都显得十分传神。我仿佛能看到男孩在月光下奔跑的身影,听到他与动物朋友们的嬉笑声。故事的节奏把握得也非常到位,时而紧张刺激,时而温馨感人,让我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男孩为了救回被偷猎者抓走的动物伙伴,独自一人深入危险的区域,那种无畏的精神和深厚的友情,让我为之动容。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冒险,更是关于成长,关于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它教会我,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只要心怀勇气和正义,就能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身体的力量,更在于内心的坚韧和对生命的关爱。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简单地讲一个故事,而是通过故事,引导读者去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书中对“文明”与“野性”的对比,让我不禁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野性?是原始的冲动,还是对自然法则的遵循?而所谓的“文明”,又是否总是意味着进步?男孩在丛林中的生活,让他学会了许多在城市里难以学到的东西,比如耐心、智慧和对生命的尊重。当他偶尔接触到人类社会时,他所看到的,有时并非他所期望的“文明”。这种对比,让我对我们习以为常的“文明”产生了质疑。书中还探讨了身份认同的问题,男孩作为一个人类,却在动物世界里找到了归属感,他如何平衡自己人类的身份和动物的习性,这是非常引人深思的。这本书让我看到,成长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对自我的探索和对世界的重新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吸引力,嫩绿的底色和一幅充满生机的丛林画,让我瞬间联想到了书中那些生动有趣的动物角色。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就被那充满想象力的开篇所吸引。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原始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让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闻到泥土和野花的芬芳。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被狼群抚养长大的人类男孩,他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惊喜。他如何学会生存,如何与野兽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如何分辨善恶,这些都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一些情节,比如男孩为了保护弱小的伙伴而勇敢地对抗凶猛的老虎,那种勇气和智慧深深打动了我。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动物的刻画,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故事,它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趣味和智慧,有时甚至让人忍俊不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冒险故事,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关于自然、关于成长、关于友谊、关于勇气,这些都随着故事的展开,一点点地渗透进我的心里。
评分老师推荐的!
评分经典,把这本书看完给孩子看电影
评分好好好,孩子很喜欢啊
评分正版的孩子很喜欢,质量很好,没有错字!包装也不错?
评分老师推荐的!
评分字太小
评分经典,把这本书看完给孩子看电影
评分非常棒,孩子的儿童节礼物
评分买的时候有活动特别合适,下次还会光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