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本书,了解阅读的快乐,看到经典的意义,拥有一生的美好回忆。
★书有无限宽广的可能性,是每个人一生的朋友。
★真正让父母和孩子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簿,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语言。
——松居直(日本绘本之父)
★一本爸爸不能错过的经典图画书,让爸爸无法自拔地爱上亲子共读。
★在保证足够陪伴时间的基础上,提高陪伴质量,才是我们能给孩子的,*重要也*现实的爱。
《和爸爸一起读书》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
全书以阅读为主轴,从回忆小时候与父亲共读开始,讲述了这对父女一生的阅读之旅。
小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和爸爸都会读一本书。有时候,我们和书里那只戴高帽的猫一起窝在软软的沙发里,有时候和玩具们一起坐在壁炉旁,有时候就只有我和爸爸两人,我们会来到幽静的星空下读书。随着年纪渐长,阅读的主题在变化,我和爸爸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可是,那个软软的沙发一直陪伴着我们,我和爸爸的阅读也从未停止。后来,我成为了母亲,也和孩子们挤在那个软软的老沙发里,重温那些陪我走过童年的书。
全书飘漫着温暖气息,与亲人共处时,与自己共处时,与想象共处时,因为书的存在,才成就这样的美好时光。
理查德有两个女儿,《和爸爸一起读书》出版时,大女儿23岁,小女儿17岁。她们都是在爸爸的读书声中长大的,他和她们一起读J.R.R.托尔金、C.S.路易斯,还有玛德琳.恩格尔,发现了幻想小说的神奇世界。
瓦伦.汉森(WarrenHanson),美国作家、画家、演说家。他专门为成年人和小学生演讲,参加全国各地关于阅读和读写能力的会议,并发表演讲,给在校的孩子们带来了启发和鼓励。同时也为不少图书绘制插图,图画书代表作有《和爸爸一起读书》《下一个地方》。目前,与妻子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
译者:
王志庚,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阅读推广人、童书译者。曾翻译的图画书有《谢谢你,小米》《怪无霸》等。
爸爸们,孩子的童年里不能没有你。因为,你的参与能让童年的游戏更加快乐,你的讲读能让童年的故事更加动听,你的烹调能让童年的饭菜更加清香,你的浇灌能让童年的幼苗更加茁壮,你的涂抹能让童年的天空更加炫彩。没有你的参与和陪伴,所有的童年都不完美。
——王志庚(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
儿时的阅读体验可以为孩子铸造一个一生都可停靠的心灵港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孩子都能回到这个庇护所,找到心灵安慰。
——猴叔圣孙鹏(儿童阅读推广人、微信公众号“猴叔讲绘本”主持人)
我们在亲子共读中,不仅获得了倾听、欣赏、观察的能力,也开始了对生活、生命的模仿和思考,这让我们的关系日趋紧密,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精神密码。……学习习惯始于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可以将真善美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而亲子共读就是搭建父子之爱的桥梁、撒播种子的*好方法。
——李一慢(亲子教育专栏作者)
这本书是我在儿童阅读方面的“精神导师”。一方面,它给我力量和信心,让我知道我正在努力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我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陪孩子一起读书的全部理由。
——深圳小刀(儿童阅读推广人)
本书文笔优美,画面精致,故事动人,特别适合对着某个人静静述说。“和爸爸一起读书”是一个美好的理念,一生要坚持做这件事更是难得。这个故事在鼓励孩子阅读的同时,也告诉成年人陪孩子读书的意义。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
名家说文
读书给孩子听的爸爸
李一慢/亲子教育专栏作者
作为一位非著名的故事爸爸,经常看到这样几行诗句被人颂扬,并被一位叫吉姆·崔利斯的阅读研究专家用在了被誉为阅读圣经的《朗读手册》扉页上。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每每我都会念叨,难道就没人提给孩子读书的爸爸吗?像我这样,像《和爸爸一起读书》中那位始终微笑着的爸爸那样!
不瞒各位,这本图画书居然让我读出了眼泪。没有什么深刻道理,没有什么煽情细节,更没有什么鸡汤味儿,为何这么打动我呢?
当女儿年纪还小,她会每天缠着我给她读书,渐渐长大了,她也常常跟我轮流朗读。我们的读书声,屏蔽了喧嚣的成长杂音,战胜了热闹的电子设备。我们在亲子共读中,不仅获得了倾听、欣赏、观察的能力,也开始了对生活、生命的模仿和思考,这让我们的关系日趋紧密,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精神密码。
女儿的到来会让爸爸有更多的责任:女儿是爸爸必须爱的、无论如何不能不爱的宝贝!是爸爸完全能呵护、真正能影响到的,唯一的,女人!爸爸给予女儿的精神力量是妈妈不能给的。女儿和爸爸被苏斯博士的猫逗得哈哈大笑之余获得的幽默感,女儿和爸爸被鹅妈妈童谣的韵律熏陶出的节奏感,女儿和爸爸一起读过的海盗、国王、巫师、魔戒,还有《柳林风声》铺就的通往查尔斯·狄更斯、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马克.吐温、莎士比亚、爱伦 . 坡、荷马、威廉.华兹华斯、罗伯特 . 弗罗斯特和亨利·梭罗的阅读之路,绝不仅仅通向文学、艺术等人文的殿堂,也通向自由的王国——陪女儿读书正是实施这门心灵课程的最佳途径。
这样直扑心灵的图画书还需要导读吗?反倒需要跟爸爸妈妈说说爸爸给孩子读书的几条硬道理。
古话说“父精母血”。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妈妈的作用毋庸置疑,她们给孩子在吃喝拉撒睡方面的全面关爱,建立起孩子最早的安全感。可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孩子已经体察到自己不再是妈妈的一部分,他们向往更广阔的世界,大脑也快速发展,这时就特别需要爸爸的参与。爸爸可以给孩子全身心的关爱,发挥榜样带动作用。爸爸若能够以合适的方式参与进来,比如最便利的亲子共读,就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让女儿更加温婉、美丽和坚强,儿子则变得更加宽厚、善良和勇敢。
爸爸给孩子读书,深沉父爱得体现
一项针对0 ~ 9 岁儿童的阅读调查显示,亲子共读时92.84% 由妈妈来主导。但70% 以上的孩子喜欢爸爸给他们读书,而在65% 的家庭中爸爸很少陪孩子读书。
给家长做讲座时,我经常列出以下几条“原理”求得爸爸妈妈们的认同:榜样示范和亲子共读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方法;好的家庭教育是从0 ~ 2 岁建立密切的母子依恋开始,结束于青春期顺利的父子分离;要想最后有良好的分离,必须有良好的父子关系;学习习惯始于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可以将真善美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而亲子共读就是搭建父子之爱的桥梁、撒播种子的最好方法。
低幼时期亲子共读的重点是父亲读书给孩子听,让书成为亲子之间的玩具,直到孩子逐步养成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两者容易建立起共同的知识平台,在阅读这个真实的共同体验上,有共同的生活,进而有共同的精神。
与书中的父女一样,我和孩子们读书的时候,无论他们依偎在我的身旁,或者趴在我的肚子上,还是坐在我的腿上,我的心立马柔软起来。相对细心的妈妈而言,爸爸的“粗心”反倒会让孩子在看书时觉得放松,孩子的兴趣会逐步提高。
而且,爸爸磁性的嗓音和独特的声音频率对孩子有特别的吸引力。爸爸的声音天生就是吸引孩子来听读童书的最佳选择,我较早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女儿刚满周岁就开始给她读图画书。女儿喜欢被爸爸抱在怀里,享受男低音讲述的故事,她会有愉悦的感觉,这种美好的感觉让她喜欢上读书。
爸爸给孩子读书,故事内容要选好
爸爸的框架性思维不会过多地考虑一本书能让孩子得到什么益处,因而就不会刻意让孩子认真读和思考,这更能维护孩子持续阅读的兴趣。在趣味之外,“真善美童”的内容应该是我们选书的基本原则。
爸爸参与亲子阅读越早,越能熟悉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知道孩子熟悉的事物、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可以把故事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自己觉得有趣的新闻报道、奇闻逸事,都可以结合到某个故事当中。所以,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更轻松地理解生活、融入社会,并且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
爸爸给孩子读书,坚持到底才美妙
当读书简单到成了你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时,什么工作忙碌、什么讲得好不好,都不再是借口。爸爸热爱上这件事,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有利。爸爸把故事口袋善用好,如果再固化——定时定点地坚持下去,孩子不仅能养成阅读习惯,还可以学会如何生活。
爸爸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是我们对孩子施教、施爱,孩子也在回馈我们,孩子的成长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这本书的后半段:“有时候, 她们的外公也会坐在壁炉旁,听一会儿。他微笑着,对我眨一下眼睛,眼中流露出温柔的光。看到爸爸的眼神,我不禁猜想, 他在想什么呢……”我禁不住热泪盈眶,这是我设想过的幸福美满的老年生活!
作为一个故事爸爸,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和儿女一起读书。而这并不容易。就从你我开始吧,让我们的子女的记忆中,有爸爸温柔的读书声,有这样一句叮嘱:“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读一本书。”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清新自然,毫不矫揉造作,读起来有一种久违的、回归本真的舒适感。它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或深奥的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分享着他自己与孩子一起探索书本世界的点滴感悟。我尤其喜欢其中对“选择”的讨论。作者非常坦诚地承认,即便是成年人,面对浩瀚的书海也会感到迷茫,更何况是孩子。因此,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筛选标准”,但这些标准不是僵硬的规则,而是一种开放性的建议,鼓励父母要跟随孩子的好奇心走,而不是用自己的偏好去塑造孩子的阅读口味。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受用。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拿出我收藏已久却从未真正翻开过的几本旧书,想象着如果当年和孩子一起发现它们,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场景。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激发你内心深处那份对“可能性”的向往,让你相信,每一次翻开书页,都是一次未知的探险,而你和孩子就是最好的探险搭档。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里有一种很独特的“画面感”,仿佛每一段文字背后都站着一盏温暖的台灯,照亮了书桌前的父子剪影。我被作者对“沉默的阅读时光”的描绘深深打动。很多育儿书都强调互动和对话,但这本书却独辟蹊径,赞美了那种不需要言语的、仅仅是并肩坐着,沉浸在书本世界的宁静时刻。它告诉我们,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极高效率的沟通,它在无声中传递着陪伴的重量和信任的力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自己犯错时的坦诚。他写到自己有几次因为工作太累,敷衍了孩子的阅读请求,结果孩子明显表现出了失望,而他事后的反思和努力弥补,真实得让人心疼又亲切。这种不完美中的努力和成长,比任何完美的范本都更具指导意义。它让我意识到,做个好父亲并不意味着要做到完美,而是要真诚地去面对自己的局限,并在爱中不断修正航向。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作为父母的脆弱和渴望,也指引着我们如何用更温柔、更坚定的方式去爱我们的孩子。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有点怀疑的,市面上关于亲子阅读的书籍汗牛充栋,大部分都大同小异,能真正提供新视角的太少了。但是,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和内容组织,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叙事,而是采用了一种主题式穿插的结构,将“选择——阅读——反思——成长”这几个核心要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比如,其中有一章节专门探讨了“如何应对孩子读完故事后的‘十万个为什么’”,作者给出的建议不是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家长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更高阶的批判性思考和逻辑构建,这个角度非常犀利且具有建设性。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阅读方法论”的指南,但它又比一般的指南更富有情感温度,因为它始终围绕着“人”——那个活生生的、有情感的父亲和孩子在转。阅读完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待“阅读时间”的态度都变得更积极、更期待了,不再把它视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看作一种共享的、高质量的亲密时光的投资。
评分终于能静下心来好好读完这本书了,简直是意外的惊喜!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亲子共读”的主题有些刻板印象,觉得无非是老生常谈的那些育儿经,无非是鼓励多陪伴、多交流之类的。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把“阅读”这个行为融入到了父亲与孩子日常互动的肌理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比如描述孩子在听故事时专注的眼神,父亲在挑选绘本时略显笨拙却又充满爱意的动作,这些小小的瞬间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更让我触动的是,书中探讨了阅读如何成为一种情感的桥梁,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让父子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层次的、只有他们彼此才懂的默契和安全感。这本书不是在教你如何“教”孩子读书,而是在启发我们如何通过共同的阅读体验,去构建一个更亲密、更坚固的家庭关系。我发现自己开始反思自己过去与孩子相处的模式,很多时候我们太注重“效率”,却忽略了“质量”,而这本书恰恰强调了这种慢下来的、有温度的陪伴价值。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将“工具性阅读”提升到了“生命体验”的层面。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挑选绘本,而是关于如何通过阅读来塑造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者对于“重复阅读”的推崇,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们总以为孩子应该尽快接触新事物,但书中强调了重复的力量,那种在熟悉的故事中寻找新细节、在重复的韵律中建立安全感的过程,是任何新鲜事物都无法替代的。这种对“慢”和“深”的回归,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心智的滋养。这本书的文字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深沉如哲思,时而轻快如童谣,读起来丝毫没有阅读疲劳感。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亲子时间”的定义,不再追求多么精彩的活动,而是追求那种扎根于日常、渗透于心灵的、因书本而连接起来的深厚情感联结。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并在不同人生阶段都能读出新意的佳作。
评分还没有开始讲,给爸爸和小朋友一起读
评分乘做活动给孩子买的,一直信赖京东的图书。
评分很有内涵的一本书,字不多,但每一幅图诠释的内容非常丰富,不光孩子受益匪浅,大人也能从中感悟、感恩
评分很好
评分质量非常好,图文清晰。
评分还没仔细看,应该很好,谢谢亲爱的分享,京东搞活动时候很划算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是正品
评分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评分活动购买了一大批书,挺好,字有点多,宝宝2岁4个月,现在还不喜欢看,再大点应该会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