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

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榮捷 著
圖書標籤:
  • 王陽明
  • 傳習錄
  • 心學
  • 明朝
  • 哲學
  • 注譯
  • 集評
  • 思想史
  • 中國哲學
  • 古典文獻
  • 養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 重慶齣版集團
ISBN:978722911797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9017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2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 大師解讀大師 與馮友蘭齊名之中國哲學宗師陳榮捷數十年心血力作

☆ 集中日三十餘種注評版本之精華 全麵詳盡威望 領悟心學真諦

☆ 大陸塵封多年修訂再版,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作序力薦

《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是中國哲學宗師陳榮捷先生數十年的心血力作,集中日三十餘種注評版本之精華,是公認的全麵詳盡威望的《傳習錄》版本。

提起馮友蘭,知者甚眾。但提起與馮友蘭齊名的陳榮捷,這位在20世紀對中國哲學研究做齣傑齣貢獻的巨人,卻由於其久居海外,不僅大眾知之甚少,連國內學界也是近十幾年纔逐漸重視。

事實上,陳榮捷先生是歐美學術界公認的中國哲學威望,20世紀後半期英文世界中國哲學研究的領袖,也是國際漢學界新儒學泰鬥。陳榮捷1929年以《莊子哲學》的畢業論文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後相繼在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夏威夷大學任教職。1943年任美國東北名校、常春藤盟校之一的達特茅斯學院中國哲學教授,1951年任達特茅斯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是當時東方人在美國擔任的極高學術職位。1966年自達特茅斯學院退休,被贈以“中國哲學和文化榮譽教授”。

自1935年在夏威夷大學講授中國哲學,陳榮捷在國外弘揚中國哲學60年,從早期介紹中國思想,到中期翻譯中國經典《道德經》《傳習錄》《壇經》,再到晚期推闡硃子學研究。陳榮捷所著的《中國哲學資料》(1963年)對中國哲學探索極深,被歐美學術界譽為介紹東方哲學文化思想完備、周詳的珍本。1960年起連續六年為《大英百科全書》撰中國哲學篇及儒傢、道傢、理學等篇。其他百科全書中國哲學部分,幾全由其執筆。

陳榮捷在把儒傢思想學說傳播到西方世界方麵做齣瞭較大的貢獻,被人譽為“北美大陸的儒傢拓荒者”。其中學西傳的功績,無人能及。1982年,在夏威夷的“國際硃子學會議”上,馮友蘭為陳榮捷先生賦詩一首:“白鹿薪傳一代宗,流行直到海之東。何期韆載檀山月,也照匡廬洞裏風。”也是指陳氏在美國講學六十年,從當年的沙漠中孤鳴,到今天使理學逐漸流行,一生鞠躬盡瘁,奉獻於中西文化的溝通。

1994年,陳榮捷逝世,《紐約時報》引用亞洲研究協會的授奬詞來紀念他:“(陳榮捷是)中國哲學研究在西方的一代宗師和中西方學術界關鍵的聯結者……嚮西方傳授中國學術傳統的中間人,當今之世無人能齣其右。”

陳榮捷先生的《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主要有三個特點:

其一,注解全麵詳盡。陳先生力求做到有詞必釋,有名必究。對於所有的中國哲學名詞、陽明心學重點名詞都予以解釋,並追溯其齣處;對於所有人名,都加以考證或說明;對於若乾章句,指齣它們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在《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之前齣版的《傳習錄》版本,注解都相對簡單。所以,全麵詳盡的《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自1983年齣版以來,成為後來《傳習錄》版本選擇注解的必備參考書,讀客圖書有限公司便在其所齣版的《傳習錄(明隆慶六年初刻版)》一書的廣告宣傳中,坦言該版本參考瞭陳榮捷的詳注集評成果。

其二,書中所匯集的評論客觀、精彩。陳榮捷閱讀參考瞭中日32個《傳習錄》注評版,其中具有代錶性有:

三輪執齋的《標注<傳習錄>》。三輪執齋是日本陽明學派代錶人物。此版本耗費三輪執齋三十三年的心血,他的注解成為後世日本訓釋的典型,其字句齣處和典故都非常詳細。

佐藤一齋的《〈傳習錄〉欄外書》。佐藤一齋是日本德川後期復興陽明學的著名學者。他勘校瞭十多個《傳習錄》版本的異同,非常詳盡。又從理學要理齣發,加入自己的評語。以評注言,該書是研究《傳習錄》必不可少的版本。

東正純的《〈傳習錄〉參考》。該版本點評很多,並引用瞭劉宗周、李顒等大儒的評語,是《傳習錄》評注版中哲學意味極濃的。

許舜屏的《評注〈傳習錄〉》。該書為東京二鬆學捨大學陽明學研究所與九州大學中哲研究所所藏,非常珍貴。許舜屏的注詳細完備而明澈,都是闡明陽明的學術宗旨,發揮其要理。

但衡今的《王陽明〈傳習錄〉劄記》。但衡今雖是政治人物,但評語或贊或難,惟妙惟肖。劉宗周之後能深入陽明妙諦的,隻有但氏一人。

《傳習錄》自刊行以來,點評者眾多。由於點評者的學術立場不同,學術水平不同,評論有深有淺,有客觀有偏頗。從眾多評論中挑選齣對理解陽明原意有幫助的精彩評論,沒有深厚的學術功底,不具備融會貫通的能力,是很難做到的。

作為國際漢學界新儒學的泰鬥,把《傳習錄》翻譯為英文並成為經典譯本的知名譯者,陳榮捷先生有絕對的自信和能力來做整理和綜閤的工作,也是做詳注集評的極好人選。

陳榮捷在《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的概說中也坦言自己的選擇標準:以前的注評版從來沒有采納硃子學傢馮柯的評論——因為馮氏攻擊王陽明的學說而避開不采納,也沒有采納日本人東正純的評論,亦沒有采納但衡今富有哲學性的精到案語。現在我純粹以學術立場為主,不管贊毀。對於陽明的言論有所發明或修正的,如劉宗周與佐藤一齋等人的評論,寜多毋少;隻是錶揚或重述陽明的意思的,如孫奇逢、東敬治等人的評論,則寜少毋多。

當然,陳榮捷先生並非完全“述而不作”,並非隻是羅列前人的精彩注解和評論。他還從自己的專業背景齣發,以“捷案”(即陳榮捷案語)對許多注評都發錶瞭自己的觀點,或勘誤訂正,或補充背景,或延伸闡釋,或辨彆異同,有的案語感性而充滿趣味。

勘誤訂正的案語如傳習錄第3條。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三輪執齋點評此句時說“皆陸象山語”,意思是陸九淵說過同樣的話。陳榮捷認為並非如此。他找遍陸九淵所著的《象山全集》,列齣八句話,來佐證陸九淵談論的都是“心即理”,並沒有說過心外之事,心外之理的事,以此錶明王陽明的“心即理”不僅僅是拷貝瞭陸九淵的思想,而是在陸的基礎上有更深一層的提升和闡發。

補充背景的案語如傳習錄第5條。王陽明嚮弟子們解釋“知行閤一”的意思。陳榮捷便在案中補充王陽明講這番話的時間背景:正德四年(1509年),王陽明三十八歲,這一年,王陽明首次講知行閤一。起因是貴州提學副使席元山,嚮王陽明詢問硃熹和陸九淵思想的異同之處。王陽明不語硃、陸之學,而告之以其所悟。如此寫按語,便將《傳習錄》與王陽明的生平結閤起來,把思想置於陽明一生中予以考察,便於瞭解陽明心學形成發展的全過程。

延伸闡釋的案語如傳習錄第62條,講到“心猶鏡也。聖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陳榮捷在案語中加上令人豁然開朗的一句話:“照物,不在照上用功而在磨鏡上用功,即陽明格物之不在格外物而在格心。”此一解釋,令人豁然開朗,頓時領悟陽明心學真意。

追溯源頭、辨彆異同的案語如傳習錄第109條。問:“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先生曰:“不是不可移,隻是不肯移。”陳榮捷在按語裏錶明,王陽明關於“上智與下愚不可移”的說法來源於程頤,但又與之有異。程頤:“惟上智與下愚不移,非謂不可移也,而有不移之理。所以不移者,隻有兩般。為自暴自棄,不肯學也。使其肯學,不自暴自棄,安不可移哉?”不同之處是程子重學,陽明重誌。陳榮捷從這個微小之處,將王陽明重視“立誌”的思想闡述得非常清楚。要知道,在陽明心學中,立誌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培根之學。

有的案語則感性而充滿趣味,如傳習錄第63條。問道之精粗。捷案:陽明嘗以象山(陸九淵)之學為粗,但總未明言。其或以象山見道尚淺歟?此句詼諧有趣。再如傳習錄第96條談論講究與涵養,陳榮捷雖然放瞭馮柯的注評在下麵,但仍好心提醒讀者“馮柯護硃為正理,譏王則是意氣”。

如此等等,不一一舉例。這些精彩案語,都足見陳榮捷先生的功力。讀者仔細閱讀,細心感受,會受益匪淺。

其三,陳榮捷先生在搜集王陽明散佚語錄方麵所做的貢獻,至今仍有極大的影響力。他在佐藤一齋增補三十七條語錄的基礎之上,從《陽明先生年譜》中摘齣十條語錄,又從《王文成公全書》中摘齣四條語錄,閤並為“拾遺五十一條”,這些陽明散佚語錄是其他《傳習錄》版本中所沒有的。陳榮捷坦言,他之所以增補陽明五十一條語錄,不是為瞭追求完整,而是因為這些語錄有新意。例如《拾遺》第三條談“工夫本體”,比原《傳習錄》談論得更深入。《拾遺》第四條講“鄉願、狂者之辨”,比原來《傳習錄》更為精微。《拾遺》第五條“尊德性”、第二十四條 “戒懼”與“慎獨”之間的關係,都有新的見解。

正因為有陳先生的精心挑選,陽明心學愛好者纔能看到多角度、豐富的獨到評論,沿著先生為讀者提供的一個可以拾級而上的階梯,更深入理解和體會陽明心學的真諦。


內容簡介

《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是中國哲學宗師陳榮捷先生數十年的心血力作,是公認的全麵詳盡威望的《傳習錄》版本。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大師王陽明的論學語錄和書信集,是陽明心學的載體,集中體現瞭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瞭解陽明心學極經典的入門必讀書。國學大師錢穆將《傳習錄》列為“有關修養人人所必讀”圖書之一。

陳榮捷先生參考中、日十餘種《傳習錄》版本,三十餘種《傳習錄》注評版本,擇其精彩者結集。注中有詞必釋,有名必究。引據典故,悉溯其源。對於從前諸傢注評,陳先生以學術的客觀立場兼容並收,對於陽明之言有所發明或修正的,寜多毋少;對於隻是錶揚或者隻是重述陽明之意的,則寜少毋多。此外,從日本陽明學傢佐藤一齋的注評版本中增補三十七條,從《王文成公全書》抄齣四條,又從《年譜》中抄齣十條,一共拾遺五十一條,為諸本《傳習錄》與注評版所未見。所以,《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是所有《傳習錄》版本中內容相當全麵的一種


作者簡介

陳榮捷(1901—1994):歐美學術界公認的中國哲學威望,英文世界中國哲學研究領袖,國際漢學界新儒學研究泰鬥,被歐美學術界譽為“把東方哲學文化思想極為完備地介紹到西方的中國大儒”。

1929年以《莊子哲學》的畢業論文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後相繼在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夏威夷大學任教職。1943年任美國東北名校、常春藤盟校之一的達特茅斯學院中國哲學教授,1951年任達特茅斯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是當時東方人在美國擔任的極高學術職位。1966年自達特茅斯學院退休,被贈以“中國哲學和文化榮譽教授”。1975年起任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思想兼任教授,與時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的狄百瑞教授聯閤執教哥大新儒學討論班,直至晚年。197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80年選為美國“亞洲及比較哲學學會”會長。

曾將《壇經》《傳習錄》《道德經》翻譯為英文。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中國哲學資料書》)《硃子門人》《硃學論集》《硃熹》《硃子新探索》《<近思錄>詳注集評》《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王陽明與禪》等。


精彩書評

(陳榮捷是)中國哲學研究在西方的一代宗師和中西方學術界極關鍵的聯結者……嚮西方傳授中國學術傳統的中間人,當今之世無人能齣其右。

——亞洲研究協會授奬詞

陳榮捷先生是20世紀後半期歐美學術界公認的中國哲學威望,英文世界中國哲學研究的領袖,也是國際漢學界新儒學研究的泰鬥。他的《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和《王陽明與禪》是中文世界1950—1980年代中極重要的陽明學著作。

——著名學者 陳來


目錄

1 | 概說

捲上(《初刻〈傳習錄〉》)

21 | 徐愛錄

46 | 陸澄錄

92 | 薛侃錄

捲中(《續刻〈傳習錄〉》)

131 | 答顧東橋書

161 | 答周道通書

170 | 答陸原靜書

175 | 又

193 | 答歐陽崇一

199 | 答羅整庵少宰書

207 | 答聶文蔚

214 | 答聶文蔚二

222 | 右南大吉錄

223 | 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225 | 教約

捲下(《傳習續錄》)

229 | 陳九川錄

244 | 黃直錄

252 | 黃修易錄

258 | 黃省曾錄

298 | 黃以方錄

315 | 《傳習錄》拾遺

339 | 硃子晚年定論

351 | 附錄 從《硃子晚年定論》看陽明之於硃子


精彩書摘

捲上(初刻《傳習錄》)

(徐愛引言)先生於《大學》①格物諸說,悉以舊本②為正,蓋先儒③所謂誤本者也。愛④始聞而駭,既而疑,已而殫精竭思。參互錯綜,以質於先生,然後知先生之說,若水之寒,若火之熱,斷斷乎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⑤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樂坦易,不事邊幅⑥。人見其少時豪邁不羈,又嘗泛濫於詞章,齣入二氏⑦之學。驟聞是說,皆目以為立異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載⑧,處睏養靜。精一⑨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愛朝夕炙⑩門下,但見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見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無窮。十馀年?來,竟未能窺其藩籬。世之君子,或與先生僅交一麵,或猶未聞其謦欬,或先懷忽易憤激之心,而遽欲於立談之間,傳聞之說,臆斷懸度。如之何其可得也?從遊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韆裏者?。故愛備錄平日之所聞,私以示夫同誌,相與考正之。庶無負先生之教雲。門人徐愛書。

①《大學》。為《禮記》第四十二篇。經一章,傳十章。程頤(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一○三三至一一○七)以為“入德之門”(《二程遺書》捲二二上,頁一七)、硃子以為“修身治人的規模”(《硃子語類》捲十四,頁三九九)與“定世立教之大典”(硃子《<大學>或問》頁二七上)。紹熙元年(一一九○)硃子以《大學》《論語》《孟子》與《中庸》為四書,為以後儒學之基本典籍。硃子以為,是孔子之言,而曾子(參看第一一二條,注二)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硃子《<大學>章句》經文注)。亦有以為子思(參看第四十二條,注一)所作者。硃子格物之說,見第六條,注一。陽明格物之說,見第七條。

②舊本。即“十三經”《禮記》之《大學》。程頤、程顥(字伯淳,世稱明道先生,一○三二至一○八五)與硃子均改《易》章句。參看第一二九條,注三。

③先儒。指程、硃。

④愛。指徐愛,字曰仁,號橫山(一四八八至一五一八)。馀杭之馬堰(浙江)人。任南京工部郎中。先生為陽明妹婿。陽明齣獄將赴謫貴州(一五○七),先生即北麵稱弟子。及門莫有先之者。正德七年(一五一二)與陽明同舟由南京歸越(今浙江紹興),論《大學》宗旨。陽明嘗曰:“曰仁,吾之顔淵也。”顔淵死年三十二,參看第七十七條,注一。徐愛死年三十一,參看《明儒學案》捲十一(頁一上至四下)。

⑤俟聖人而不惑。《中庸》第二十九章語。

⑥邊幅。修飾布帛之邊沿。

⑦二氏。指佛、老。

⑧居夷三載。正德元年(一五○六)二月,太監劉瑾柄政。南京科道戴銑、薄彥徽等以諫忤旨下獄。陽明上疏抗救,亦下詔獄。已而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驛丞。三年春,至龍場。五年(一五一○),升江西廬陵縣知縣。前後在貴州三年。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叢棘中,居民尚未開化。陽明始教之築土架木以居,故稱曰夷。

⑨精一。參看第二條,注四。

⑩炙。近也。“親受教”曰“親炙”。

?十馀年。由陽明赴龍場(一五○六)至徐愛死(一五一八),前後十三年。

?驪黃、韆裏。見《淮南子》(《四部備要》本)捲十二《道應訓》(頁九上),又見《列子·說符篇》第八篇《衝虛經》(頁四下至五上),秦穆王使伯樂求馬,使者報以牝而黃。使人取之,則牡而驪,穆公不悅。伯樂嘆謂人隻見其外而不見其內,見其粗而不見其精。及馬至,果韆裏之馬。


前言/序言

序 言


當代著名哲學傢 陳 來

陳榮捷先生(1901—1994),中國著名的世界哲學權威和宋明理學權威,一生著述甚多。陳老先生編寫的《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更是受到瞭兩岸國學愛好者的廣泛好評。在陳述陳老先生的講解之前,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其生平。

陳榮捷先生1901年生於廣東開平縣,幼入私塾開濛,後在塾師指導下習讀四書五經等書。1916年春赴香港,考入拔萃書院,學習英文和中文。同年鞦,考入廣州嶺南學堂。1917年,入嶺南中學。“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廣州學生的“五四”運動。曾代錶嶺南學生參加廣州學生聯閤會,被選為會部長。1920年鞦,入嶺南學院(後更名為嶺南大學)文科專業,繼續投身文化運動,並服務於嶺南工人夜校,任副校長。1924年於嶺南學院畢業,赴美留學,入哈佛大學英語係。1926年,改入哲學係。1929年,以《莊子哲學》的畢業論文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1929年鞦,應母校嶺南大學之聘,任大學教學秘書、教授。1900年起,任嶺南大學教務長。1932—1934年,兼在中山大學教授美學、英文。1933年,曾齣任中國基督教高等教育評議會主席。

1935年鞦,赴夏威夷大學任交換教授,講授中國哲學。1936年,離任嶺南,任夏威夷大學東方研究所訪問教授。1937年起,改任夏威夷大學正式教授,擔任中國哲學和中國文明課程的講授。1939年,與哲學界知名人士發起創設“東西方哲學傢會議”。1940年,兼任夏威夷大學哲學係主任。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夏威夷大學暫時關閉,於1942年轉赴位於美國東北的名校、長春藤盟校之一的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任比較文學係任訪問教授。次年轉為中國文化教授,後改中國哲學教授。值得一提的是,陳榮捷先生在二次大戰期間和戰後初期,常常在集會上講演,也經常參加巡迴講演,多達數百次,嚮美國人民介紹中國人民的抗戰和中國文化。1951年,任達特茅斯學院人文學院院長。這是當時東方人在美國擔任的最高學術職位。1966年,時65歲,自達特茅斯學院退休,被贈以“中國哲學和文化榮譽教授”的稱呼。是年,應賓州匹茲堡查坦姆學院(Chatham College)之聘,齣任格利斯派講座教授。1971年,任期屆滿,繼續在該學院講授中國思想課程,至1982年完全退休。1975年起,任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思想課程教授,與時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的狄百瑞教授聯閤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新儒學討論班,直至晚年。197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80年,被選為美國“亞洲及比較哲學學會”會長。1994年8月,病逝於美國匹茲堡傢中,享年九十三歲。

陳榮捷先生在美講授中國哲學五十餘年。在不同的時期,其學術活動的重點有所不同。1940—1950年,由於美國對於中國的研究尚在起步階段,陳榮捷先生的著述主要集中在中國哲學、藝術、宗教的總體性論述上,在此期間著有英文著作《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1953年)《中國哲學曆史圖錶》(耶魯大學遠東齣版社,1955年)《中國哲學大綱及附注參考書目》(耶魯大學遠東齣版社,1959年)等。1960年,陳榮捷先生為《大英百科全書》撰寫中國哲學概要以及諸思想傢傳記的文章。在60年代,他還為許多其他百科全書撰寫有關中國哲學、儒傢、道傢、理學的文章和條目。事實上,他幾乎成瞭這一時期各英文百科全書關於中國哲學的唯一撰稿人,一時被歐美學術界譽為“把東方哲學文化思想最為完備地介紹到西方的中國大儒”。

從夏威夷時代起,陳榮捷先生長期緻力於中國古代哲學資料的英文翻譯工作。1963年,陳榮捷先生英譯的四部重要著作齣版,即《壇經》(紐約聖約翰大學齣版社)《王陽明的<傳習錄>及其他著述》(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老子之道<道德經>》(鮑波斯·麥瑞爾齣版社)和《中國哲學資料書》(普林斯頓大學齣版社),前三者分彆為儒、釋、道三傢的重要經典,其中對於《傳習錄》的翻譯尤有意義。《中國哲學資料書》積作者十餘年之功,全書共44章,856頁,所有的條目、名稱、名辭都有解釋,所有的引文皆有溯源或說明,注釋多達3000餘條,該書開創瞭一個很高的中文翻譯標準,至今仍無人超過。該書一直是美國院校教授中國哲學的標準教科書,對英文世界的中國哲學的傳習貢獻極大。

60年代初期以後,陳榮捷先生除瞭為諸百科全書撰文外,主要精力漸漸轉嚮新儒學(理學)的研究。他的英譯《近思錄》,在1967年齣版,其中參考日、韓著作甚多,注釋說明尤為精詳。在他生命的最後20年,全部的學術關注幾乎都集中在對於硃熹的研究和對硃熹研究事業的推動上。1982年,由陳榮捷先生組織、籌備和擔任大會主席的“國際硃熹會議”在夏威夷檀香山舉行。會議匯聚瞭當世東西方著名的硃熹研究專傢,這次會議是世界硃子學術研究的高峰。此次大會的完滿舉行不僅大大促進瞭硃子研究,也是陳榮捷先生自己的重要成就,進一步提高瞭他在國際學術界的聲譽。1982年以後,陳榮捷先生齣版的硃子研究著作,大都以中文形式發錶,計有:《硃子門人》《硃學論集》《硃熹》《硃子新探索》《<近思錄>詳注集評》。此外,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齣版的陳榮捷先生的論文集《新儒學論集》《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曆史》,也都是主要與硃熹有關的論文匯集,與陳先生的硃子學專著相互發明。

1946年,H.F.Mac Nair在柏剋萊齣版的英文著作《中國》一書中,即有陳榮捷先生所寫的“新儒學”一章。這是戰後西方敘述理學專篇之始,也是敘述硃子思想專篇之始。1957年,他發錶瞭《新儒學對惡的問題的解決》和《新儒學與中國科技思想》二文。1960年齣版的由陳榮捷先生與狄百瑞等人閤編的英文著作《中國傳統諸源》,其中理學有七章,包括硃子學說一章,乃齣自陳榮捷先生之手。1963年,陳榮捷先生的《中國哲學資料書》齣版,其中理學部分共有十三章,硃子學說占一章。在當時的西方學界,還沒有研究新儒學和硃子的學者,陳榮捷先生是戰後歐美地區硃子研究的先驅。

陳榮捷先生在60—80歲之間,越來越專注於對於硃子學術的研究。這一時期的成就,體現在1982年齣版的兩部中文著作:一是《硃子門人》,對硃子門人的人數構成、地理關係、社會背景、學術貢獻等詳加考證研究,顯示齣他的硃子學研究的深厚功力,此一卓越著作之貢獻與地位,衡之於世界漢學的硃子學研究,已居於前列;二是《硃學論集》,收錄他在這一時期所寫的硃子學論文,如《硃熹集新儒學之大成》《論硃子之仁說》《硃子之<近思錄>》《硃陸通訊詳述》等,都是陳榮捷先生這一時期的重要論文,其立論高屋建瓴,分析深刻,資料豐富,對推進對於硃熹思想的理解,甚有助益,其中也充分體現瞭陳榮捷先生重視“硃子研究新材料之發見”的研究特色。這兩部一流的硃子研究著作與“國際硃熹會議”的非凡組織,確立瞭陳榮捷先生在世界硃子學研究的領導地位。80歲以後,他老當益壯,在硃子研究方麵更上層樓。1986年,他以八五高齡完成瞭中文巨著《硃子新探索》,於1988年齣版,全書分126節,所論多日、韓及我國學者曆來所不及論者,涉及硃子生平、思想及其所關聯之人物、事跡的諸種課題,無所不包,發掘瞭大量以往不被注意的新材料,大大細化和深化瞭硃子研究的課題。此書無可懷疑地顯示齣,陳榮捷先生的硃子學研究造詣之精深,已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境地。陳老先生亦自認為這本書代錶瞭他的學術研究的最高成就。1990年,先生為颱灣的世界哲學傢叢書撰寫的《硃熹》齣版,其中吸收瞭他曆年的有關成果,並在義理分析和資料考輯兩方麵進一步作齣瞭新的貢獻。1992年,《<近思錄>詳注集評》齣版,此書“集評”的部分,采自語類、文集、四書集注、或問等硃子書的資料達八百餘條,又從中國注釋18種、朝鮮8種、日本37種、筆記48種之中,引用張伯行、茅星來、江永等人的注釋和朝鮮、日本學者之評語五百餘條。此書對《近思錄》所載622條資料皆考列其齣處,所引用評論1300餘條亦皆列齣其齣處,極便學者。此書“詳注”部分則對《近思錄》本文涉及的典籍、術語、引語、人名、地名等詳加注釋。對各捲所引“程子”之言,都根據遺書、外書、文集之實據,確定其為明道或伊川。至其明道語誤為伊川或伊川語誤為明道者,亦皆為之改正。此書功力深厚,完備翔實,超邁前人,對學界的宋明理學研究,貢獻實大。

除以上所述數種關於硃子的中文著作外,先生尚有英文硃子學論著如下:《<近思錄>——新儒學文選》(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1967年)《新儒學詞釋:<北溪字義>》(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1986年)《硃熹的生活和思想》(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社,1987年)《硃子新研究》(夏威夷大學齣版社,1989年)《硃熹與新儒學》(夏威夷大學齣版社,1986年)。陳老先生在英文硃子學研究著作上的貢獻,在英語學界的新儒學研究中無疑也是首屈一指的。

陳榮捷先生尊硃子而不貶陽明,就新儒學研究而言,陳榮捷先生亦有陽明學的中英文重要著作。除前述1963年齣版的英文著作《王陽明<傳習錄>及其他著述》外,其中文著作有《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學生書局,1983年)《王陽明與禪》(學生書局,1984年)。這兩本著作,是中文世界在1950一1980年中最重要的陽明學著作。在新儒學之外,陳榮捷先生還有多種關於中國哲學的其他英文著作。

陳榮捷先生的學問方法,重觀念史的分析,而不忽視史實考證,有深厚的西學學養,而倡導以硃解硃,注重原始資料,超越門戶之見,特彆重視利用日、韓學者的研究成果。他從曆史的脈絡觀察思想發展,從概念的分析探討學派流變,學風平實縝密,治學精審嚴謹,他的學風和方法是理學研究當之無愧的典範。

陳榮捷先生是20世紀後半期歐美學術界公認的中國哲學權威,是英文世界中國哲學研究的領袖,也是國際漢學界新儒學研究的泰鬥。美國在戰前和戰後初期都不重視理學研究,至1970年代,始為之一變,以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為中心,對新儒學和硃熹的研究一時興起。1977年,陳榮捷先生海外教學四十年紀念時,他曾作詩三首,茲錄其二。

海外教研四秩忙,攀纏牆外望升堂。

寫作唱傳寜少睡,夢也周程硃陸王。

廿載孤鳴沙漠中,而今理學忽然紅。

義國恩榮固可重,故鄉苦樂恨難同。

“而今理學忽然紅”,是指1970年代美國關於中國思想研究的變化。這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神州大陸也同樣再現瞭。“寫作唱傳寜少睡,夢也周程硃陸王”傳神地寫齣他對理學先賢的景仰。我想,在他生命的最後20年,夢中所見已唯有硃子,他在硃子身上貫注瞭他的全幅生命和全部感情。硃子研究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瞭他的終極關懷。

我認識陳老先生時他已85歲。他90歲時,仍神采奕奕,步履如常,神思敏捷,筆力甚健,所以朋友們一直相信他必然要壽至百歲。他對我和我的硃子研究,可謂愛掖獨厚,我現在保存的他晚年和我的通信有幾十封。他平易近人、虛懷若榖、不恥下問、提攜青年學者的風範,至今仍使我深深的感動。在我的心目中,他無疑是一名偉大的學者。在我的瞭解中,他的人格氣象和精神境界已經達到瞭理學所推崇和倡導的仁者的境界。今天,在有幸為他的著作集寫序的時候,我內心充滿對他深切的懷念,久久不能平靜。

陳榮捷先生的理學研究著作是理學研究的寶貴財富。我衷心地期望讀者們能夠認真研究他的學術成果,努力學習他的治學精神,共同努力,不斷推進宋明理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


《心學之光:王陽明《傳習錄》精讀與當代啓示》 一、 序言:穿越時空的智慧迴響 在中國思想史的長河中,王陽明無疑是一顆璀璨的巨星。他的心學,以“知行閤一”、“緻良知”等核心理念,深刻地影響瞭中國乃至東亞的哲學、文化、政治和教育,其思想的生命力至今不衰。而《傳習錄》作為王陽明晚年言行思想的集中展現,更是其心學體係最直接、最生動的載體,被譽為“陽明之學,精粹盡於是矣”。 然而,《傳習錄》原文古樸精煉,意涵深邃,對於現代讀者而言,理解其中奧秘,往往需要藉助詳實的注釋和精到的評介。本書《心學之光:王陽明《傳習錄》精讀與當代啓示》,正是為彌閤這一理解鴻溝而生。它不拘泥於對原文逐字逐句的機械梳理,更不滿足於僅僅羅列曆代學者的注釋與評論。本書旨在以一種更為宏大和深入的視角,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迷霧,抵達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本源,並進一步探討其在當代社會所能激發的深刻啓示。 本書並非對《傳習錄》原文的簡單復述,也非對已有注釋和評議的匯編。相反,它以一種“重塑”的姿態,力求從現代人的視角齣發,重新解讀王陽明思想的價值與意義。我們相信,偉大的思想從不被時空所束縛,它們在每一次被閱讀、被理解、被實踐的過程中,都會煥發齣新的生命力。 二、 王陽明其人:一個不朽的傳奇 要深入理解《傳習錄》,首先必須認識王陽明本人。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傢,更是一位叱吒風雲的軍事傢、政治傢和教育傢。從“龍場悟道”的哲學突破,到平定寜王之亂的政治功績,再到“四句教”的簡化錶述,王陽明的一生充滿瞭傳奇色彩,也為他的心學思想提供瞭最真實的實踐檢驗。 本書將從多個維度展現王陽明的人生軌跡,梳理其思想發展的脈絡。我們將看到,他的心學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深深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並吸收瞭佛教、道教等諸多養分,最終熔鑄成獨具一格的體係。他的“知行閤一”並非簡單的理論推導,而是源於他在復雜現實中的親身實踐;他的“緻良知”並非虛無縹緲的道德訓誡,而是對個體內心力量的深刻挖掘。 我們會重點解析“龍場悟道”這一關鍵時刻,探討它如何成為王陽明哲學思想的轉摺點,以及它對於整個中國哲學史的意義。同時,也將考察他作為官員和將領的經曆,如何將其從士大夫的象牙塔中拉齣,使其思想更具現實指導意義。通過對其生平的立體刻畫,讀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傳習錄》中思想的鮮活力量,以及它們是如何在一位偉大的實踐者身上得以體現的。 三、 《傳習錄》精讀:核心概念的深度解析 《傳習錄》的價值,在於其對王陽明核心思想的集中呈現。本書將精選《傳習錄》中的重要篇章,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剖析,力求將其中晦澀的語言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理解。 1. “心即理”:宇宙的本體與個體的精神 “心即理”是王陽明心學中最核心的命題之一。本書將深入探討其內涵,闡釋王陽明如何超越程硃理學將“理”外在於心,而提齣“理”就在人心之中的觀念。我們將分析“心”在王陽明哲學中的多重含義,它既是認識論的主體,也是本體論的基石,更是價值論的源泉。我們會探討“心即理”如何化解瞭主客體、內外的二元對立,為個體提供瞭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依據。 2. “知行閤一”:行動中的體悟與實踐中的智慧 “知行閤一”是王陽明最為人熟知的思想之一,也是其心學實踐性的集中體現。本書將辯析“知”與“行”的相互關係,揭示“知”並非獨立的知識認識,“行”也並非盲目的實踐行動。我們會強調,真正的“知”必然包含“行”的意蘊,而“行”是“知”的最終檢驗和深化。本書將通過大量實例,說明“知行閤一”如何在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層麵得以體現,以及它如何指導個體剋服惰性,將思想轉化為行動。 3. “緻良知”:喚醒內心的道德力量 “緻良知”是王陽明後期思想的精髓,也是其心學落到實處的關鍵。本書將詳細闡釋“良知”的概念,揭示它並非某種外在的道德律令,而是人心固有的一種道德自覺和價值判斷能力。我們會探討“緻良知”的過程,即如何通過反省、體察,將潛在的良知顯露齣來,並將其應用於日常的實踐之中。本書將強調“緻良知”的普遍性與易行性,它是一種對個體內在道德潛能的召喚,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4. “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自我超越與精神的升華 這句名言集中體現瞭王陽明對人內心鬥爭的深刻洞察。本書將以此為切入點,探討王陽明如何將關注點從外部世界的徵服轉移到內心世界的淨化。我們將分析“心中之賊”的多種錶現形式,如私欲、偏見、習氣等,並結閤《傳習錄》中的論述,闡釋王陽明如何通過“靜坐”、“默省”等方法,逐步戰勝內心的障礙,實現精神的升華。 四、 曆代評介的梳理與辨析 《傳習錄》自問世以來,便引起瞭廣泛關注,曆代學者對其進行瞭大量的注釋、評介和闡發。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這些評介,而是本著批判性繼承的精神,對其中具有代錶性的觀點進行梳理、辨析和評價。 我們會選取明代魯��、清代張廷玉、近代梁啓超等不同時代、不同學派的代錶性評介,分析他們對王陽明思想的理解角度與側重點。例如,魯��的注釋側重於對文本的訓詁和原旨的考證;張廷玉則在理學框架內試圖消解陽明心學的某些激進之處;而梁啓超則將陽明心學置於近代救亡圖存的語境下,強調其民族精神的價值。 通過對這些不同評介的梳理,讀者將能更全麵地認識《傳習錄》思想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以及它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引發的討論和爭議。本書將力求去僞存真,提煉齣其中真正有價值的見解,並將其融入對王陽明思想的整體理解之中。 五、 當代啓示:心學在現代社會的價值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並非僅僅是曆史的遺跡,它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現實意義。本書的最後一章,將著力探討《傳習錄》及其背後王陽明心學在當代社會所能提供的啓示。 1. 個體精神的重塑與價值迴歸 在物質至上、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許多人麵臨著身份迷失、價值焦慮等問題。王陽明的心學,特彆是“緻良知”的理念,為我們提供瞭一條迴歸內心、重塑精神的道路。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緻良知”,重新發掘個體的內在價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並抵製外在的誘惑和乾擾,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2. “知行閤一”在實踐中的應用 “知行閤一”是應對現代社會挑戰的有力武器。在學習、工作、創業等領域,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有效的行動?如何剋服拖延癥,將想法付諸實踐?本書將結閤現代管理學、教育學等理論,探討“知行閤一”在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中的指導意義,幫助讀者建立起積極主動、勇於實踐的行動力。 3. “破心中賊”與自我管理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各種壓力接踵而至。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欲望和負麵思維,成為個體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破心中賊”的理念,為我們提供瞭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反省、覺察,認識並剋服內心的弱點,培養堅韌不拔的意誌,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4. 教育與人文精神的迴歸 王陽明將教育視為“成德之教”,強調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中育人。《傳習錄》中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能啓發我們思考現代教育的模式與方嚮。本書將探討王陽明心學對現代教育的啓示,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重建人文精神的價值。 5. 創新與傳統文化的融閤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實現創新與發展?王陽明在吸收前人思想精華的基礎上,形成瞭自己的獨特體係,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本書將探討如何以王陽明心學為藉鑒,在科技、藝術、社會治理等領域,探索傳統與現代融閤的新路徑,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創新貢獻力量。 六、 結語:一部跨越時空的對話 《心學之光:王陽明《傳習錄》精讀與當代啓示》,並非一部簡單的學術著作,而是一場與王陽明穿越時空的對話。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幫助讀者不僅僅是“瞭解”王陽明,更是“理解”王陽明,並最終在自己的生活中“踐行”王陽明的智慧。 王陽明的思想,如同黑暗中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安寜與力量。本書願成為一座橋梁,連接古老的智慧與當代的實踐,讓“心學之光”,在每個讀者的心中重新點亮。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觸感也相當考究,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有那種廉價的黏膩感。尤其是封麵那古樸的字體和留白的處理,透著一股子文人雅士的氣韻,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先在心裏對內容有所期待。我個人比較注重書籍的實體感受,而這本的裝幀無疑是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甚至可以說,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印刷的清晰度也很棒,字體的排版疏密得當,閱讀起來非常舒服,不會因為擁擠而感到壓迫,也不會因為太過稀疏而讓人覺得空洞。可見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是下足瞭心思的,這種對細節的打磨,恰恰體現瞭對經典文本應有的尊重。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混閤著紙張本身的微塵氣味,讓人瞬間沉浸在一種寜靜的氛圍中,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遙遠的年代,準備與智者對話。

評分

這本書的譯注風格非常貼閤現代讀者的習慣,既保持瞭原文的古雅和韻味,又避免瞭過度僵化的翻譯腔。很多地方的措辭處理得非常巧妙,既能傳達原意的精髓,又使其在當今語境下依然具有強烈的共鳴感。我特彆欣賞那些在評點中對現實意義的穿透性解讀,它們並沒有生硬地將古老的智慧強行嫁接到現代生活,而是通過一種委婉而深刻的方式,啓發讀者自己去思考如何將這些原則內化於心,指導當下的行為。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文獻的解讀本,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安身立命的當代指南,充滿瞭生命力和實踐指導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注釋和評點部分,可以說是我見過的同類著作中最為詳盡和有深度的瞭。很多我過去閱讀其他版本時感到睏惑不解的地方,通過這裏的詳注都能迎刃而解。編者顯然是下瞭苦功去考證每一個典故、每一句看似尋常卻蘊含哲理的語句的來龍去脈。特彆是對於一些晦澀難懂的術語,不僅給齣瞭白話的解釋,還常常引述其他相關古籍的佐證,使得理解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義理,而是深入到瞭其産生的曆史和文化背景之中。這種層層遞進的解析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讓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思想體係的讀者,也能比較順暢地跟上思路。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為這本書增添瞭無可替代的價值。

評分

從整體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提供的知識密度是相當高的,但卻絲毫沒有讓人感到枯燥。這得益於作者在學術深度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點。我感覺作者像是站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的角度,耐心地引導我們穿梭於復雜的思想迷宮之中,時不時地會拋齣一個形象的比喻或者一個生動的案例來鞏固我們剛剛學到的概念。這種亦師亦友的敘事口吻,極大地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人覺得那些深奧的哲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觸手可及。可以說,這本書成功地將晦澀的經典變得親切、可理解且富有啓發性,這纔是真正優秀學術普及作品的標誌。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結構布局給予高度贊揚,它不僅僅是文本的簡單堆砌,更像是一張精心繪製的認知地圖。不同篇章之間的邏輯連接做得極其自然流暢,似乎作者在引導我們一步步探入更深的層次。章節的劃分很閤理,使得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碎片化的閱讀,而不會因為跳躍而産生閱讀上的斷裂感。更妙的是,在關鍵的轉摺點,總能看到一些精妙的過渡性文字或引言,這些“潤滑劑”使得原本可能生硬的議題轉換變得柔和且富有啓發性。這種對閱讀體驗的細緻考量,真的非常難得,讓學習的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評分

包裝很不錯的 完好無損

評分

日本儒學大傢眼中的王陽明和陽明心學,買來看看會不會有不同的觀點和切入點。

評分

剛到,隨便翻瞭下,錯字太多,不是很理想,不過快遞很快。

評分

我我係於學泰鬥王陽明大傳作者岡田武彥成名作及代錶作陽明心學進階讀本陽明心學在明末的實踐及展開。係於學泰鬥王陽明大傳作者岡田武彥成名作及代錶作陽明心學進階讀本陽明心學在明末的實踐及展開。於學泰鬥王陽明大傳作者岡田武彥成名作及代錶作陽明心學進階讀本陽明心學在明末的實踐及展開。

評分

國學經典,裝幀,紙張都不錯,版本也可以。

評分

評價一個商品的好壞,應該從幾個方麵開始吧。首先就是商品本身,和商品質量。在不確定,商品好壞的時候,都會參考一下,買傢評論,而且,京東的買傢,評論,都非常真實,所以,很有參考性。第二方麵就是,下單流程,和物流,從,下單的過程來說,感覺,京東,正在創新,因為自己,使用瞭,京東閃付,真的非常方便,物流,更是,沒有話說。有的商品,希望,提高,包裝質量。尤其要,點贊,京東的,快遞,小哥。不管天氣好壞,不管物品,多麼重。都快捷,認真,優質的,送貨到傢。最後我想說一點自己對京東售後的真實體驗,遇到,商品的問題,迴復電話,功能很方便,客服人員,耐心細緻的,工作態度,也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總之在,京東商城,整個的購物體驗。是,非常愉快的。京東自營的商品,挺,有特色。全球購的時代已經來到,希望在京東,能夠,體驗到,更多,全球好貨,繼續加油,京東!!!商品本身的感受會用後追評,感覺這樣會給到其他買傢提供更好參考吧。

評分

來自資深客戶的良心評論:購物上京東,逐漸深入人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除瞭網絡購物共有的便利性,京東自有獨到的地方,比如自營商品質量可靠,自營物流配送保證最後一公裏服務及時到位,促銷活動力度大,自營商品退貨免費上門取貨,購物糾紛處理便捷高效等等。通過良好購物體驗增強客戶粘性,齣於對京東品牌的認可,即使

評分

收到貨,翻開看很好,應該是正版無疑。包裝很好

評分

開始覺得很貴,買迴來一看,有這麼厚。是不是特沒文化!快遞哥也不送貨上門瞭,被打敗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