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国内外至今尚没有公认的区域地理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很多院校也不专门开设区域地理课程。本书着力探索区域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地理实践为依归,提出了区域地理学的框架结构。
——本书提炼总结出区域地理学的五大基本原理,即人地关系原理、地域分异原理、尺度-规模原理、效用极大化原理、复杂性与自相似性原理等。这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必将推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书从哲学的层面讨论了区域地理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包括区域的共性与个性、区域界线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区域发展目标的人本性与发展过程的可持续性以及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的矛盾冲突等。
内容简介
《区域地理学原理》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区域系统的组成要素、功能类型、结构变化、矛盾冲突、空间关联、战略规划、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探索区域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区域地理研究内容,提炼总结出区域地理的五大基本原理,即人地关系原理、地域分异原理、效用*大化原理、尺度一规模原理以及复杂性与自相似性原理.这些原理既是区域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地理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基本规律在区域层面交叉融合的表现。《区域地理学原理》还对区域的共性与个性、区域界线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区域发展目标的人本性与发展过程的可持续性,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矛盾冲突等前沿问题作出思考。
《区域地理学原理》适合于地理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师生使用,也可供发展改革、国土管理和区域规划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吴殿廷,男,1958年生,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曾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九五”规划、大连市跨世纪发展战略、辽宁省国土规划/总体规划、西藏山南地区旅游规划等40多项科研项目。
丛东来,男,1978年生,吉林长春人。哈尔滨学院理学院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发展、旅游规划。
杜霞,女,1976年生,山东高唐人。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从事《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地理学
第一节 区域一一地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区域既是地理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
二、区域地理学中的区域
第二节 区域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理学及其特点
二、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区域地理学
第三节 区域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区域地理学的产生
二、近现代历史中区域地理学的发展
三、区域地理学在重要国家的发展轨迹
第四节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体系
一、研究内容
二、分科体系
第五节 区域地理学的前景与努力方向
一、区域地理思维模式及其变化
二、当前区域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三、加强区域地理学研究的一般对策
四、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看区域地理学的具体对策
第二章 地理要素、地理环境与区域系统
第一节 地理要素
一、地理要素的综合作用
二、地理要素的主次关系
三、地理要素的转化与递变
第二节 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的分类
二、地理环境的特性
第三节 地理位置与区位
一、地理位置
二、区位
三、地理位置与区位的区别和联系
第四节 区域系统
一、系统和系统科学
二、区域系统的组成
三、区域系统的范围与尺度
四、区域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三章 区域系统的特征和类型
第一节 区域系统的特征
一、综合性与整体性
二、空间性与地域性
三、层次性和嵌套性
四、动态性与开放性
五、自组织性与自适应性
第二节 区域系统的类型
一、自然区域系统与人文区域系统
二、均质区域与结节 区域
第三节 区域类型的识别和划分
一、均质性、均质地域和均质地域系统
二、均质度的定量描述
三、区域类型的简单划分
第四章 区域系统的功能及其优化
第一节 区域系统功能概述
一、系统功能的含义
二、系统功能与性能的关系
三、功能与元素、结构和环境的关系
四、区域系统的功能特性
第二节 区域系统的生产功能
一、区域生产功能的客观描述
二、生产功能的形成机制
三、生产功能的发展
四、生产功能的有限性一一经济承载力
第三节 区域系统的生活功能
一、人口承载力
二、宜居城市建设
三、“美丽乡村”建设
第四节 区域系统的生态功能
一、生态承载力
二、生态足迹
三、生态服务
第五节 区域系统的功能优化
一、区域系统的主体功能与辅助功能
二、区域系统功能定位
第五章 区域系统的结构及其变化
第一节 区域系统结构概述
一、区域系统结构的概念
二、区域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结构
三、区域社会一经济结构
四、区域系统结构分析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划分
二、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与策略
四、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二、中国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区域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与优化控制
第一节 区域发展中的PRED
一、人地系统动力学分析
二、人口与区域发展
三、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
四、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同发展
一、区域发展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区域协调发展
四、区域协同发展
第三节 区域系统的优化控制
一、区域系统控制模型
二、系统的控制方式
三、系统控制的实现
第七章 区域差异、合作与区划
第一节 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变化
一、区域差异概述
二、区域差异的客观基础
三、区域差异测度方法
四、区域差异演化过程
第二节 区域分工、合作与一体化
一、区域分工
二、区域合作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三节 区域划分的思路与方法
一、区域划分的基本思路
二、对均质区域划分的进一步讨论
三、对结节 区域划分的进一步讨论
第四节 中国区域的划分
一、综合自然区划
二、中国农业综合区划
三、社会经济区划
四、主体功能区划
第八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一节 区域开发论
一、区域开发的目的和任务
二、区域开发的主要类型和途径
三、国内外区域开发的经典案例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论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四、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设计
第三节 区域发展规划论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与性质
二、区域规划的主要类型
三、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
第四节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一、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
二、区域发展重点的选择
第九章 区域地理研究方法
第一节 地理研究方法概述
一、地理定位研究
二、数学方法
三、遥感方法
四、系统方法
五、模拟方法
六、地理综合研究方法
七、现代区域地理研究的典型过程
第二节 区域地理野外考察与调查
一、区域地理野外考察
二、区域地理田野调查法
第三节 文献研究
一、文献研究的主要任务
二、文献来源
三、区域地理作品的撰写
第四节 区域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一、GP卜区域地理活动定位技术
二、R卜区域地理信息获取的新技术
三、GIS一区域地理信息的管理与应用技术
四、DS卜区域发展决策支持系统技术
第五节 区域之间的对比和评价
一、功效的比较和评价
二、区域比较和评价中常用的指标和指标体系
三、常用评价方法
四、区域比较与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区域发展规划中常用的方法
一、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体系
二、区域结构分析方法一一投入产出方法及其应用
三、线性规划方法
四、决策对策方法
第十章 区域主义和区域地理学基本定律
第一节 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
一、20世纪早期的“生态区域主义”
二、20世纪中后期区域经济、环境保护及区域管治的探索
三、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的对比评价
第二节 区域地理学的基本原理
一、人地关系原理
二、地域分异规律
三、尺度一规模原理
四、效用极大化原理
五、复杂性与自相似性原理
第三节 区域地理研究中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区域”的客观性与区域界线的相对性
二、区域的共性与个性
三、区域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矛盾冲突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
五、区域发展是否必须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后记
前言/序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早期的地理研究就是区域地理研究,区域地理学因此被认为是地理学的核心。很多著名地理学家都是区域地理学家,如近代地理学创始人德国的洪堡、李特尔等,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艾萨德等,以及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大师翁文灏、张其昀、竺可桢、胡焕庸、黄秉维、吴传钧、陈述彭、任美锷、周廷儒、李春芬、林超等,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北京师范大学的地理学发展,也得益于区域地理研究的好传统,诸如白眉初的《民国地志总论之部》,邹豹君的《欧洲地理》,以及黄国璋对滇南、川西地区考察研究等,程国璋的《太平洋问题与中国》更是获得孙中山先生的赞誉。特别是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工作30年的周廷儒院士,不仅在古地理研究方面独树一帜,而且在新疆考察和中国古地理环境演变研究方面影响深远。正是在这些好传统的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教学团队于2007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就是该团队近几年所取得的一项学术研究成果。
应该说,区域地理学十分庞杂,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区域地理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甚至很多院校也不开设区域地理课程,只把区域地理规律融汇到各部门地理和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课程之中。这不但影响到区域地理学本身的整体发展,也使区域地理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区域地理思想的传播遇到了挑战。作为国家第一批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吴殿廷教授等在大量区域地理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区域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地理实践为依归,初步提出了区域地理学的框架结构,可喜可贺。
相较于前人的成果,本书在如下几个方面较有新意:
第一,将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看成是地球表层的空间系统,努力从“要素—环境”、“结构—功能”、“机制—过程”、“目标—控制”等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角度构建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框架,突破了传统区域地理“现象描述→原因解释→问题及建议”的窠臼,体现了现代科学思维即系统思维的要求。
第二,如果说区域是地理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话,那么,区域的划分则是区域地理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区域的定量划分方面,该书的创新性也是明显的,包括用突变理论进行均质区域的划分、用断裂点击理论进行结节区域划分等。
第三,地理学的基本特点就是地域性和综合性,地理学的研究主线是人地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作者提炼总结出区域地理学的五大基本规律,即人地关系原理、地域分异原理、尺度—规模原理、效用极大化原理、复杂性与自相似性原理等。虽不能说这样的概括很全面,也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很难区分开来,但终究是一个开始,是一项有益的探索,可以推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该书还从哲学的层面讨论了区域地理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包括区域的共性与个性、区域界线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以及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的矛盾冲突等。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深思和反省。
该书的几位作者都是以经济地理和区域规划见长的学者,除了上述新意之外,该书在区域的自然规律总结提炼方面还有待加强。这是我初读书稿的感觉,也是我对作者下一步工作的希望。期待更多更好的区域地理学原理方面的论著问世。
是为序。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前理事长,赵济
2015年秋于京师
区域地理学原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