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入门经典; 2.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精美化石标本全彩展示 ; 3.由资深古生物学家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撰写;4.通过化石形成、分类鉴定、生命起源与演化、化石用途与收藏之道等内容全面展示古生物学,全面,系统,通俗易懂; 5.本版在英文原版基础上,立足古生物学 新研究进展,新增近百条译者注,全面更新并补充中国古生物学研究成果。 6.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古动物馆三位青年古生物学者继《演化》之后再次联手翻译;7.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研究员审校 ;8.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周忠和 院士 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是一本化石入门和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南。资深古生物学家理查德?福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化石是什么,化石如何形成,怎样对化石进行分类鉴定以及化石在我们理解地史进程和生命起源与演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立足于分子古生物学等 新研究成果,福提在书中详细讨论了灭绝与演化、化石的经济价值(比如石油和煤炭)等问题,并为化石收藏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全书配有全彩色插图以及来自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大量藏品照片,相信所有对生命演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都会对《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中的内容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著名科普作家,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资深古生物学家。福提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30余年,发表研究文章250余篇,主要研究对象三叶虫。1997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2002年成为布里斯托大学教席教授。著有大量科普作品,获奖无数。《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这样评价,理查德?福提是举世无双的科普作家。译者简介:
邢路达,中国古动物馆社教部主管,专业领域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与人类演化。
胡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专业领域为古鸟类演化。
王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专业领域为古爬行动物演化。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尘封的印记
第二章 地史变迁
第三章 埋藏于岩石
第四章 化石分类
第五章 重现生命
第六章 生命的起源
第七章 灭绝与演化
第八章 人类的由来之路
第九章 化石DNA
第十章 化石的用途
第十一章 收藏之道
扩展信息
术语表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序 能够应邀为中文版的《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作序自然十分高兴。一是,这是一本著名古生物学家撰写的介绍化石的通俗读物,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俱佳,权威且易读;二是本书的译者是我熟悉的三位年轻的古生物学家,前不久,我也曾应邀为这个朝气蓬勃的三人小组翻译的《演化》一书写过一个小序,在我熟悉的同辈青年学者中,他们的博学、严谨和文字功底还是让我颇为欣赏的。能这么快见到他们新的译著问世,我感到颇为惊讶而欣喜。 本书的作者理查德?福提,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资深古生物学家,在专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30余年,发表研究文章250余篇,主要研究对象是三叶虫——生活在5.4-2.5亿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地史上多样性 高的古生物类群之一,当然也是化石爱好者 熟悉的明星化石之一。福提1997年就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2006-2008年还曾担任世界 古老的地质学会——伦敦地质协会的主席。 福提同时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科普作家。不仅著作等身,而且还频频获奖。例如,《藏匿的风景》曾获1993年的 “年度自然世界图书奖”;《生命:未经授权的传记》入围1998年的罗纳?普朗克科学图书奖;《三叶虫!演化目击者》入围2001年的塞缪尔?约翰逊图书奖;《地球:一段亲密的历史》入围2005年的英国皇家学会安万特科学图书奖。此外,福提还曾担任英国广播公司(BBC)主持人,拍摄有《幸存者:自然界中的不死生灵》(2012)、《化石奇境:隐藏在自然中的宝藏》(2014)《自然奇境:演化之岛》(2016)等多部纪录片。因其丰富的科普著作和对公众科学的突出贡献,福提被授予刘易斯?托马斯科学作家奖以及迈克尔?法拉第科学贡献奖。2002年成为布里斯托大学公众科技理解科利尔教席教授。 我曾有幸与福提教授于2013年在北京见过面,也是出自科普的缘分。当时他跟随BBC来中国古动物馆拍摄纪录片《化石奇境:隐藏在自然中的宝藏》的第二集,其中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的重要化石发现。他渊博的知识以及对科普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从1984年首版,迄今已不断更新至第五版(2015年)。得益于近年来许多新的化石发现,新的观察和分析技术的进步,还有地质学、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新版本的章节和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是一本化石入门和古生物学研究的权威综合指南。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化石是什么,化石如何形成,怎样对化石进行分类鉴定,以及化石在我们理解地史进程和生命起源与演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等丰富的知识。 本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古生物学研究,而是扩展到与化石相关的地质学、生物学的诸多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学的 新进展、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大灭绝、人类的起源等热点问题。如今,化石的价值早已超出科学研究的范畴,因此作者还专门开辟 后两章,讲述公众常常关心的研究化石的实用价值(比如与石油和煤炭勘探的关系)以及他对化石收藏的见解,并为化石收藏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 全书配有全彩色插图以及来自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大量藏品照片,相信所有对生命演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都会对《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中的内容流连忘返。 我一直认为化石是支持生物演化理论 直观的证据。它为我们理解37亿年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过程提供了无数珍贵的演化中间环节(或过渡类型)。生命的演化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变异、选择与时间。唯有化石记录能够提供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的时间坐标,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高阶分类单元的起源、演化的速率、地质环境背景等信息,诸如此类都是现代生物学无法替代的。化石研究当然还能帮助重建古环境,为更好地认识未来环境变化与生物的协同演化提供历史的借鉴。 三位年轻的古生物学家在自己并不轻松的科研和学习之余,能够完成这样一本书的翻译实属不易。加之,本书涉及大量的不同生物类群和种类的拉丁名、解剖术语,以及地质学、古生物学的专有名词,完全准确的翻译出来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但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他们还是耐心查阅了了许多国内出版的相关领域教材和书籍,将这些专业词汇逐一译出。他们的认真与严谨值得赞赏。 当然这个序中,我还不得不提及负责本书审校的王原研究员。据我所知,这本书能够顺利翻译出版,他幕后的功劳不是“审校”两字能够概括的。由于繁重的科研、科普任务,他几乎是利用周末和深夜加班加点倾心完成了全书的审校工作,不仅如此,他还为全书提供了多半的译者注,并为年轻译者们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完善意见。 衷心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够赢得读者的喜爱,并激励更多的化石爱好者或走向古生物学研究、科学普及之路,或仅仅就是增加一份对大自然更多的由衷喜爱与崇敬之心,了解化石对于科学研究的价值,为化石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我想,这也是福提教授写作此书的初衷之一。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 2016年12月24日 前言 从我撰写第一版《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至今,已经超过出版于25年了前。然而,古生物学是一门充满活力的科学,近年来接连不断的新发现迫使我必须不断修订这本著作,方能使它跟上这门学科发展的脚步。在这一新版本中, 大的改进在于增加了一个几个全新的章节来介绍关于人类演化的 新发现,并简单提及了一个门新兴的学科——分子古生物学。此外,插图部分也有所增减增改。 一门学科如不发展,便会走向衰落,古生物学也不例外。但无论发展得如何迅速,对于化石的研究及其意义的探索始终是这个学科的本分: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过去,找寻化石的魅力也远不止于胜于集邮般的乐趣。尽管新的发现不断拓展着我们的认识,但这门学科的本质并未彻底改变。希望在本书中,我仍能保持前作的长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讲述古生物学是什么,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何在。 这一新版本的问世恰逢查尔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百五十周年。许多当初当年困扰达尔文的化石记录现在都得到了有了圆满的解答。恐龙到鸟等几大生物主要类群之间的演化的演化中间环节已经有了新的化石发现,比如从恐龙到鸟的演化;而诸如前寒武生命历史等在达尔文时代完全缺失的化石记录现在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当然,关于生命的演化仍有数不清的难题,但这也是一门学科应有景象——如果一门学科再没有未解的难题,那将是一门多么可怜无聊的学科啊! 这本《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已经修订至第四版,但撰写此书的初衷并未改变: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激发读者对化石的热情,并跟随我们一道,探索并欣赏那些这一埋藏于岩石之中的生命传奇。 理查德·福提 2015年
洪荒史诗,镌刻不朽 《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并非简单罗列史前生物的残骸,它是一部穿越亿万年的宏伟史诗,一次对生命起源与演化的深度追溯,一份由地层深处传来的、关于地球古老记忆的深刻解读。本书以严谨的科学精神为基石,以生动翔实的笔触为羽翼,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去触摸那些隐藏在岩石深处的远古脉络,去聆听那些沉寂已久的生命故事。 凝固的时间,诉说生命的呐喊 想象一下,在那个尚无人类身影的遥远时代,地球,这颗年轻的星球,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动。火山喷发、板块漂移、气候变幻,无数生命在此诞生、繁衍,又在此消亡、埋葬。它们的故事,被时间的洪流冲刷,最终以化石的形式,被大地温柔地珍藏。本书正是打开这扇时间之门的关键钥匙。 我们不会止步于展示那些冰冷的岩石碎片,而是要深入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将带你走进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王国。你将惊叹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奇观,见证那些形态怪异、充满想象力的早期生物,它们是地球生命演化道路上大胆的尝试,是生命顽强生命力的最早证明。从三叶虫的优雅游弋,到奇虾的掠食本能,每一个化石都承载着一段独特而珍贵的生存策略。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古生代,那个海洋生物统治世界的时代。书中将细致描绘早期鱼类的崛起,它们如何摆脱了对水的绝对依赖,开始探索陆地。你将跟随腔棘鱼的祖先,感受它们在泥盆纪沼泽中迈出的蹒跚步伐;你将惊叹于石炭纪巨型节肢动物的繁盛,那些在今天看来令人畏惧的巨大昆虫,它们是那个富氧时代孕育出的生命奇迹。那些巨型的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它们构成了地球最早的森林,为后来的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和庇护所。 巨兽的足迹,时代的见证 当我们翻越页岩,步入中生代,一个被巨兽统治的时代便展现在眼前——恐龙时代。本书将不止于列举那些赫赫有名的恐龙名字,而是要深入剖析它们的生态习性、生活环境以及灭绝之谜。你将跟随霸王龙的脚步,感受其作为顶级掠食者的威严;你将看到腕龙的长颈如何伸向高处的绿叶,以及三角龙的角盾如何在族群争斗中发挥作用。 然而,恐龙并非故事的全部。我们将一同探索早期哺乳动物的悄然崛起,它们在巨兽的阴影下,以其精巧的身躯和灵活的策略,为后来的伟大演化奠定了基础。书中将呈现那些至今仍能让古生物学家兴奋不已的、关于恐龙蛋化石、恐龙蛋巢以及恐龙骨骼之间相互作用的最新发现,这些发现不仅仅是零散的碎片,更是拼凑出恐龙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的珍贵线索。 我们也将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无论是那颗来自宇宙的致命撞击,还是全球环境的剧烈变化,每一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都为新的生命形式提供了生存和演化的空间。化石,就是这些事件最忠实的记录者。 生命进化的脉络,智慧的曙光 进入新生代,随着恐龙的消失,哺乳动物迎来了它们的“黄金时代”。《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将详细讲述哺乳动物如何分化出各种各样的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在地球上占据主导地位。你将看到早期马的演化,它们如何逐渐适应草原环境;你将了解剑齿虎的强大咬合力,以及猛犸象如何在冰河时期呼啸而过。 本书的另一条重要线索,是生命的每一次跃迁,每一次突破。从早期单细胞生命的出现,到多细胞生物的复杂化;从海洋生物登陆,到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崛起,每一个重要的演化节点,都能在化石记录中找到痕迹。我们会深入分析这些化石所揭示的,关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适应性演化等核心进化机制。 更令人着迷的是,本书将触及生命演化与地质变迁的深刻互动。火山活动如何改变大气成分,从而影响生命形态?大陆漂移如何隔离物种,加速其分化?每一次地质事件,都在为生命的演化谱写新的篇章,而化石,则是这些篇章中最生动、最直观的证明。 化石的启示,未来的回响 《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过去的科普读物,它更是一面映照当下的镜子,一次对未来的启迪。通过对古老化石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规律,预测气候变化的趋势,甚至为应对未来的环境挑战提供宝贵的经验。 书中将介绍古生物学家如何从微小的化石碎片中,重建出完整的生物体,如何通过同位素分析测定化石的年代,如何通过古地理学重建古老的生态系统。这些科学方法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闪光。 你将了解到,那些看似遥远的史前生命,与我们今天的生命息息相关。它们的基因,可能仍然在我们体内流淌;它们曾经的环境,可能正在以另一种方式重现。因此,研究化石,就是研究我们自己的起源,也是在为人类的未来积累智慧。 本书将以大量精美的化石图片和科学插画作为支撑,力求在视觉上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力。每一张图片,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它们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科学证据的有力载体。 《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并非仅仅关于死亡的残骸,它是关于生命不屈不挠的顽强,是关于地球亿万年演变的壮丽画卷,是关于生命智慧与韧性的不朽赞歌。它将带你跨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那份来自洪荒时代的深刻印记,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去敬畏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这是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一次对地球历史的致敬,一次必将让你受益终生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