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

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本健 著
图书标签:
  • 欧阳修
  • 散文
  • 宋代文学
  • 文学史
  • 古典文学
  • 名家名篇
  • 文学研究
  • 文化史
  • 传记
  • 散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25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5389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2
字数:4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以其“六一风神”开启宋代散文创作的新风气,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意义。洪本健教授《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生动细致地为我们展示了欧阳修的思想及主盟文坛的经过;并与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余作者的比较中,勾画出欧阳修散文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和气”与“六一风神”的关系;进而通过归有光和朱自清,揭示出欧阳修对后世散文的深渊影响。借助洪本健教授《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不仅可以感知欧阳修这一伟大人物的心灵与思想,还可了解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与基调。

作者简介

  洪本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宋代文学研究、特别是欧阳修研究方面的资深学者,有《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新见欧阳修九十六篇书简笺注》。

目录

序 1
第一章 欧阳修的人生 1
第一节 欧阳修等士人的谪宦迁徙与散文创作 1
第二节 识才爱才荐才——以欧阳修出使河东为例 13
第三节 北宋高官和欧阳修的致仕卒葬 23
第二章 欧阳修的思想 37
第一节 排拒道教与吸收老庄 37
第二节 王禹偁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46
第三节 和而不同理念的坚守与践行 60
第三章 欧阳修的主盟历程 69
第一节 天圣起步:入主文坛的准备 69
第二节 庆历奠基:盟主地位的确立 74
第三节 嘉祐辉煌:一代宗师的伟绩 80
第四章 欧阳修与北宋散文的发展 86
第一节 天圣学韩:北宋“文学自觉”的标志 86
第二节 庆历革新:新政人士与北宋散文的发展 98
第三节 嘉祐多士的涌现和北宋散文的鼎盛 104
第五章 欧阳修与唐宋古文运动 115
第一节 唐宋古文运动的差异 115
第二节 从韩、柳、欧、苏文看唐宋文的差异 125
第六章 唐宋八大家文之比较(上) 143
第一节 韩文如水与柳文如山 143
第二节 由八组文对比观韩、柳风格之迥异 157
第三节 韩、欧文变化之差异 177
第七章 唐宋八大家文之比较(下) 188
第一节 欧、曾、王文之比较 188
第二节 苏洵、苏辙文比较 211
第三节 苏轼文对欧的效法与超越 222
第八章 欧阳修的碑志、书简和笔记 238
第一节 欧阳修的碑志 238
第二节 欧阳修的书简 261
第三节 欧阳修的笔记《归田录》 290
第九章 “六一风神”探析 317
第一节 何谓“六一风神” 317
第二节 欧阳修的“和气”与“六一风神” 333
第十章 欧阳修的友人 355
第一节 范仲淹:古文运动的贡献与范、吕的交恶释憾 355
第二节 尹洙:从政的坎坷与古文的成就 372
第三节 苏舜钦:庆历士人的一曲悲歌 381
第四节 韩琦:《相州昼锦堂记》的深层意蕴 392
第十一章 欧阳修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399
第一节 欧阳修对归有光散文创作的影响 399
第二节 欧阳修对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影响 420
第十二章 历代对欧阳修的接受和对欧文的评说 435
第一节 两宋对一代文宗的确认和对欧文的评说 435
第二节 金元对欧文成就的传承和延展性的评说 462
第三节 明代对欧阳修的接受和欧文研究的拓展 484
第四节 清代对欧阳修的接受和欧文评说的鼎盛 524
参考文献 560

《欧阳修与他的散文世界》 宋代文坛巨擘,散文大家,风流才情,古韵新声 欧阳修,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字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北宋时期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改革家,更是散文创作领域中承前启后、独领风骚的大家。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字字珠玑,饱含深情,又蕴藏哲理,深刻影响了后世文风的走向。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欧阳修的散文世界,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思想内涵。 一、 时代之风,铸就大家风骨 欧阳修所处的北宋,是一个政治改革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代。仁宗皇帝的“庆历新政”虽然最终未能完全推行,但其间激荡的改革思潮,以及随之而来的党争,都深刻地塑造了欧阳修的政治抱负与人生经历。他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着一份清醒与独立。这种政治上的磨砺,反而磨砺了他的文笔,使其散文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常常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照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他的人生轨迹,从初露锋芒的少年才俊,到经历贬谪、东山再起,再到成为一代文宗,其间的起伏跌宕,为他的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素材。每一次的挫折,都成为他思想沉淀的养分;每一次的进步,都让他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体悟。他的散文,绝非空泛的辞藻堆砌,而是源于真实的人生体验,饱含着时代的温度和个人真挚的情感。 二、 散文风格,古文革新的旗帜 在欧阳修之前,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几位,如韩愈、柳宗元,早已开启了古文运动的先河。然而,到了北宋中叶,文坛上却出现了一股浮靡、空洞的文风。欧阳修以其卓越的才能,继承并发展了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坛上的绮靡之风,提倡质朴、自然的文风,从而将古文运动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的散文,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平易、畅达、自然”。他摒弃了前代文人追求繁复词藻、雕琢句法的弊病,力求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清晰明了。这种“平易”并非浅显,而是达到了“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艺术境界。他的语言,如同山间清泉,自然流淌,不事雕琢,却能触动人心最深处。 同时,欧阳修的散文又充满了“畅达”的流动感。他善于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但并不显得刻意,而是服务于内容的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读来顺畅无比。即使是议论性散文,也能做到议论和抒情的有机结合,既有理性的深度,又不失情感的温度。 “自然”则是欧阳修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质。他反对矫揉造作,强调文章要“本乎人心”,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他的文章读起来总是那么亲切,仿佛是与一位智者在娓娓交谈,又像是倾听一位老友的心声。无论是记叙一件往事,还是议论一个道理,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毫无斧凿痕迹。 三、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欧阳修的散文题材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他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 记叙文: 他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记叙往事,抒发感慨。《醉翁亭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中,欧阳修将山水之美与人生况味融为一体,通过对琅琊山四季景色的描绘,以及与百姓同乐的情景,巧妙地表达了他“心之乐,在其中矣”的旷达情怀,以及他作为地方官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种闲适、自然、悠然自得的意境,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议论文: 欧阳修的议论文,往往见解深刻,逻辑严密。《卖油翁》便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阐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蕴含着深刻的学习和实践哲理。他能够从一件小事中提炼出普遍的道理,并用简洁的语言将其阐述清楚,使人受益匪浅。 论说文: 在政治和学术领域,欧阳修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论说文。他敢于批评时弊,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文章常常充满着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 序跋文: 欧阳修还创作了大量的序跋文,为他人的著作或文章作序,这些序跋文不仅文采斐然,更体现了他作为文坛领袖的博大胸襟和对后辈的提携之情。 书信: 他的书信,如《与石曼卿书》、《答吴充秀才书》等,在表达友情的真挚的同时,也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 四、 思想深度,人格光辉 欧阳修的散文,不仅仅是语言艺术的典范,更是他深刻思想和高尚人格的体现。 关注民生,体恤民情: 作为一名政治家,欧阳修始终将关注民生、体恤民情视为己任。在他的许多散文中,都能看到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共同为改善社会而努力。 热爱自然,寄情山水: 欧阳修是一位真正热爱自然的人。他能够在山水之间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寄托。他的许多山水散文,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 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尽管身处政治斗争的漩涡,经历了许多坎坷,欧阳修始终保持着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相信“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懂得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在平凡中发现美好。他的文章,常常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的精神。 独立人格,风骨凛然: 欧阳修一生都秉持着独立的人格,坚持自己的政治和学术理念。他敢于挑战权威,不随波逐流,其文章中洋溢着一股凛然的正气。这种风骨,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散文创作之中。 五、 艺术成就,影响深远 欧阳修的散文,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将古文运动推向了新的高度,其“平易、畅达、自然”的风格,成为了宋代乃至后世散文创作的重要典范。他的作品,被历代文人奉为圭臬,深入研习,并从中汲取灵感。 他开创的宋代散文“唐宋八大家”的格局,更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文学教育家,他提携后进,培养了苏洵、苏轼、苏辙等一批优秀的文学人才,为宋代文学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语 《欧阳修与他的散文世界》,将是一次深入欧阳修精神世界,领略其文字魅力的旅程。我们将在他的散文中,看见一个真实的欧阳修: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一位心怀天下的政治家,一位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智者。通过品读他的文字,读者不仅能欣赏到绝美的文笔,更能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体悟到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这是一部关于文学,关于人生,关于时代的华美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透露着一股古朴而雅致的气息,单是捧在手里摩挲,就已是一种享受。但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内容的组织逻辑,其结构之精巧,简直堪称一门艺术。它没有采用传统传记的线性叙事,而是以“主题切片”的方式展开,每一章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的宝石,独立成篇,却又相互映衬,共同构建出一个丰满立体的文学世界。例如,某一章节专门探讨了某一时期文人群体的交往模式,通过对他们往来信件的细致分析,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交礼仪与情感表达方式,视角之刁钻,令人拍案叫绝。文字的运用上,作者功力深厚,时而如行云流水般舒展,时而如金石般铿锵有力,节奏的把握恰到好处,读来绝无冗余之感。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史料和前人评论时的那种“恰到好处”的克制,既保证了学术的厚度,又避免了学术的僵硬,使得即便是对相关历史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沉浸其中,领略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学魅力。

评分

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偏向于纯粹文学鉴赏的读物,但阅读后发现,它所辐射出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广度,远超我的想象。作者的视野极其开阔,他巧妙地将文学创作置于当时的政治生态、社会风俗乃至经济变迁的大背景下去审视,使得作品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延展。读到描述某一重要历史事件对文人创作产生直接影响的那几页时,我深感震撼。这不仅仅是介绍一个作家的生平,更是一部微缩的、关于知识分子如何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寻求自我价值的社会史。作者对于权力与艺术之间微妙张力的把握,尤为精准独到,他没有简单地褒贬,而是展示了那种复杂、充满妥协又时时涌现出抗争精神的“人”的侧面。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让我明白,文学从来都不是悬浮在空中的象牙塔,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之中,并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的。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苛刻的学术审慎性,但这种严谨丝毫没有影响到阅读的流畅性和趣味性。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比对上下了巨大的功夫,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经过了多方考证和辨析,显示出极高的学术操守。例如,对于某些诗文的创作时间或流传版本存疑之处,作者的处理方式是极其坦诚和负责任的,他不会草率地下定论,而是会清晰地列出各家观点,最后给出自己审慎的判断,这种治学的态度,让人非常信服。这种对事实的尊重,赋予了全书一种坚实的基座,使得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文学阐释,也变得有理有据,而非空中楼阁。对于追求深度和真实性的读者而言,这种严谨细致的风格,无疑是最大的保障。

评分

初翻开这本关于宋代文学巨匠的著作,我立刻被作者那娓娓道来的叙事笔触所吸引。它不像许多学术专著那样,堆砌着晦涩的理论和冰冷的考据,反而像一位饱学之士,拉着你坐在温暖的炉火旁,亲切地讲述着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与情怀。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北宋文坛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了士大夫阶层在政治漩涡中的挣扎与坚守。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尤其是对主人公在困境中如何保持其文人风骨的那种细腻描摹,实在令人动容。书中对一些经典篇目的解读,角度新颖,又不失严谨,总能在意想不到之处点亮我原有的认知。比如,对于某些看似平淡的记叙文,作者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与人生哲理,这种穿透表象直抵核心的能力,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合上书卷,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那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缅怀,更是一种对传统士人精神的深刻体悟,让人在浮躁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可以安放灵魂的清净之地。这绝非一本仅供参考的工具书,而是一次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洗礼。

评分

读完之后,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重新拾起那些尘封在书架上的古籍,再仔细品味一番。这本书起到了一个绝佳的“引路人”的作用,它并非只是简单地介绍“是什么”,而是深刻地探讨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去感受”。作者在行文中穿插了许多极具启发性的比较分析,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人进行对照,从而凸显出主人公的独特性。这些比较不仅拓宽了读者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范式,教会我们如何去建立更具批判性和联系性的阅读习惯。整本书读下来,我的脑海中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相互勾连、充满活力的文化网络。它成功地唤醒了读者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那份敬畏与好奇,让人在合书之后,依然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那些隐藏在现代喧嚣之下的古典回响。

评分

很扎实的著作,言之有物

评分

是因为太过在乎的东西也许是啊真心想到现场观看直播中有一个不!这些天然透气潮流春款学生帆布鞋男!这么大量防腐剂!这么晚餐厅的老板的电话我没那么容易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包装完好,速度快。先放着吧。不知道啥时候看。

评分

物品是正品,打折时买的,比实体店便宜,物流很快,配送人员服务很好。

评分

活动时买的,价格实惠,大爱京东。

评分

内容不错,只是定价偏高的啊。

评分

欧阳修的人生有诸多值得体味的地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