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對華北各大地貌區的地貌特徵、類型、分區及演化作瞭簡要概述。對其特色地貌進行瞭深入研究。對地貌資源、地貌年齡及特殊地貌資源的保護進行瞭專門探討。指齣瞭地貌資源的科學意義及實踐意義。確認瞭華北地貌的起始年齡、不同演化階段年齡和主要造景地貌年齡。提齣對具有深遠科學意義和豐富文化內涵的地貌要特彆加以保護。本書還摘述瞭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災害地貌、主要地理典籍對華北地貌的記述與研究,以及地理研究百年發現的入圍項目,精選瞭180幅地貌影像(照片、衛片、航片),對地貌類型作瞭直觀、生動的錶達。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地貌形成演化的動力因素與地質基礎 1
第一節 驅動力——構造運動 1
一、大地構造分區 1
二、大地構造發展史 4
三、新構造運動與新構造 8
第二節 地質基礎——岩性與地質構造 13
一、地層與岩性 14
二、地質構造 31
第三節 雕塑力——自然地理特徵 35
一、氣候變化 35
二、水動力變化 38
三、海平麵變化 46
第二章 地貌概況 51
第一節 地貌特點及在全國地貌的位置 51
一、地貌特點 51
二、在全國地貌的位置 53
第二節 高原地貌 54
一、基本特徵 54
二、地貌分區及主要地貌類型 56
三、特色地貌 60
第三節 山地地貌 62
一、基本特徵 63
二、地貌分區及主要地貌類型 64
三、特色地貌 71
第四節 平原地貌 84
一、末期盛冰期以來平原地貌的形成過程 84
二、基本特徵 85
三、地貌分區及主要地貌類型 89
四、特色地貌 92
第五節 海岸地貌 103
一、渤海海盆及渤海的形成演化史 103
二、基本特徵 105
三、地貌分區及主要地貌類型 106
四、特色地貌 111
第三章 地貌演化 120
第一節 地貌麵 120
一、山地地貌麵 120
二、盆地地貌麵 120
第二節 地文期 121
一、山地地文期 121
二、盆地地文期 122
三、華北地文期 122
第三節 地貌演化 125
一、演化前的地貌基礎——華北準平原 125
二、古近紀演化——甸子梁期侵蝕-孔店、沙河街期堆積 125
三、新近紀演化——唐縣期侵蝕-館陶、明化鎮期堆積 127
四、第四紀演化 128
第四章 地貌資源 131
第一節 山地地貌資源 131
一、山嶺地貌資源 131
二、冰緣地貌資源 132
三、岩石地貌資源 133
四、夷平麵地貌資源 134
五、河流地貌資源 137
六、岩穴地貌資源 140
第二節 平原地貌資源 142
一、洪積扇地貌資源 142
二、古河道地貌資源 145
三、湖泊-沼澤地貌資源 149
第三節 海岸地貌資源 155
一、海蝕颱地地貌資源 155
二、潟湖地貌資源 156
三、貝殼堤地貌資源 156
四、河口灣-牡蠣礁地貌資源 156
五、碣石山與碣石地貌資源 157
第四節 地貌演化資源 162
一、地文期資源 162
二、地貌演化資源 165
第五章 地貌年齡 168
第一節 華北地貌年齡測定方法 168
一、相對地貌年齡測定方法 168
二、絕對地貌年齡測定方法 170
第二節 華北兩個控製性的地貌年齡 171
一、最老地貌年齡 171
二、起始地貌年齡 172
第三節 地貌麵與地貌斜坡年齡 173
一、地貌麵年齡 173
二、地貌斜坡年齡 173
第四節 地貌麵與地貌斜坡上的地貌年齡 174
一、與地貌麵、地貌斜坡同期形成的地貌年齡 174
二、地貌麵、地貌斜坡形成後的地貌年齡 174
第五節 華北主要造景地貌年齡分析 175
一、海岸地貌年齡 175
二、岩石地貌年齡 177
三、冰緣地貌年齡 179
四、土林地貌年齡 180
第六節 華北平原地貌年齡 181
一、洪積扇形平原年齡 181
二、衝積扇-衝積泛濫平原年齡 182
三、潟湖-三角洲平原年齡 182
四、海積平原年齡 185
第六章 自然保護區與地貌災害 186
第一節 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 186
一、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186
二、省、市級自然保護區 195
第二節 地貌災害 198
一、自然地貌災害 198
二、人為地貌災害 201
第七章 特殊地貌資源的保護 204
第一節 具科學意義的自然地貌資源的保護 204
一、北颱期夷平麵的保護 204
二、嶂石岩、土林地貌的保護 205
第二節 具有文化內涵的人為地貌資源的保護 206
一、萬裏長城的保護 206
二、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的保護 208
三、黃河古堤的保護 209
第三節 兼具科學意義與文化內涵的地貌資源的保護 210
一、碣石山、聯峰山與海蝕拱橋(柱)地貌的科學意義 211
二、碣石山、枕海石與碣石的文化內涵 212
三、碣石山、枕海石與碣石的保護 212
參考文獻 214
附錄1 主要地理典籍關於華北地貌的記述 224
附錄2 華北地貌研究在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的入圍項目 228
附錄3 華北地貌影像 231
精彩書摘
《華北地貌新論》:
近年來,由於黃河上遊攔截,下遊經常斷流,入海泥沙量減小,海岸蝕退形勢十分嚴重,如神仙溝入海口兩側岸綫自1964年1月至1976年5月的12年間,平均蝕退約2.8km,蝕退速率達225m/a(楊玉珍等,2004);老黃河口地區,1976~2004年的28年間,0m水深綫每年嚮陸地推進425m,目前已進入油田內部(陳寶玲,2005)。
2.灤河三角洲
灤河在渤海灣北岸的入海口處發育瞭現代三角洲,是灤河於1915年突破八爺廟大沙丘、超覆古溻湖後形成的,距今已有百年曆史。其範圍北起塔子溝,南至網子溝,寬達9km,麵積達370km2,地麵坡度較陡,約為3%(王穎,2013)。1985年測量,三角洲嚮海伸進9km左右,年伸進速度123~138m,屬於弱潮汐堆積型三角洲。前端發育有岸外沙壩。三角洲地麵平坦,有河床、汊道、潮溝等微地貌發育。河流汊道自頂點嚮前緣呈放射狀,但左側汊道多於右側汊道。主汊道呈微彎麯型,發育有邊灘、衝溝。潮溝在三角洲邊緣地帶呈並行狀,均較短小,嚮內側尖滅,僅少數潮溝可上伸至三角洲中部。
……
華北地貌新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