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無綫係統射頻微波平麵電路

現代無綫係統射頻微波平麵電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會 著
圖書標籤:
  • 射頻電路
  • 微波電路
  • 無綫通信
  • 平麵電路
  • 電路設計
  • 射頻設計
  • 微波技術
  • 無綫係統
  • 電子工程
  • 通信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0176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737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2
字數:4133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近年來在射頻微波平麵電路領域的研究成果為主綫,詳細論述瞭廣泛應用於現代無綫係統中的新型高性能、小型化射頻/微波電路與器件。在簡單介紹瞭現代無綫係統基本原理、組成結構、現代平麵電路發展現狀和平麵傳輸綫基本結構與理論之後,作者重點討論和介紹瞭各種新型射頻微波電路。本書主要涉及到平麵低通、帶通和帶阻多模諧振器與濾波器,基於新型微帶/共麵波導和微帶/槽綫等綜閤傳輸綫結構的高性能小型化雙金屬平麵濾波器,以及平麵功分器與功率放大器等內容。這些內容大部分是作者科研工作的總結和進一步完善,因此,不僅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工程應用價值。

作者簡介

  陳會,男,博士(後),副教授。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英國利茲大學進行為期1年的學術訪問與交流;2012年3月,博士後研究齣站;2008年12月,獲電子科技大學電路與係統專業工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徐州工程集團、四川大學從事産品研發和教學科研,並於2009年1月留校就職於電子科技大學。目前主要研究方嚮與興趣:現代無綫係統與射頻/微波前端電路、高速PCB的信號完整性以及信息安全與賽博空間控製技術等。

目錄

第1章 現代無綫係統與平麵電路 1
1.1 引言 2
1.2 現代無綫係統與技術概述 3
1.2.1 GSM係統與原理 3
1.2.2 脈衝雷達係統與工作機理 5
1.3 現代平麵電路概述 6
1.3.1 基於微帶-共麵波導雙麵結構的超寬帶濾波器 7
1.3.2 基於微帶-槽綫雙麵結構的微波濾波器 11
1.3.3 基於微帶-DGS雙麵結構的雙模發射機 12
1.3.4 基於微帶-槽綫的雙麵功分器 14
1.3.5 SIW雙麵傳輸綫與電路 15
1.3.6 雙麵平行傳輸綫與電路 16
1.3.7 平衡(差分)傳輸綫與電路 17
1.4 主要內容及安排 18
參考文獻 19
第2章 平麵傳輸綫基本結構與理論 23
2.1 單麵傳輸綫結構 24
2.1.1 單導體傳輸綫 24
2.1.2 多導體傳輸綫 30
2.2 雙麵傳輸綫耦閤結構 34
2.2.1 微帶-CPW雙麵耦閤傳輸綫 35
2.2.2 微帶-槽綫雙麵耦閤傳輸綫 35
2.2.3 寬邊耦閤懸置微帶綫 35
2.3 傳輸綫耦閤理論 37
2.3.1 微帶對稱雙導體耦閤理論 37
2.3.2 微帶不對稱雙導體耦閤理論 38
2.3.3 微帶對稱三綫耦閤理論 45
2.3.4 DGS通用電路模型 50
2.3.5 DMS的建模與分析 56
2.4 小結 60
參考文獻 60
第3章 多模諧振器與濾波電路 64
3.1 引言 65
3.2 多模諧振器理論 66
3.2.1 簡並雙模諧振理論 67
3.2.2 非簡並雙模諧振理論 71
3.2.3 多模諧振器理論 74
3.3 低損寬帶高選擇性的雙模帶通濾波器 77
3.3.1 三角形貼片諧振器的電磁場理論 77
3.3.2 正交開路支節加載的直角三角形雙模貼片諧振器 80
3.3.3 修正的缺微雙帶隙諧振器 81
3.3.4 雙模諧振濾波器的仿真與測量 84
3.3.5 結論 84
3.4 低損耗耦閤綫三模超寬帶帶通濾波器 85
3.4.1 耦閤綫三模諧振器 85
3.4.2 超寬帶的三模諧振器濾波器 87
3.4.3 超寬帶濾波器的仿真與測量結果 88
3.4.4 結論 89
3.5 高選擇性三模三頻帶通濾波器 89
3.5.1 引言 89
3.5.2 三模諧振器 90
3.5.3 基於三模諧振器的三頻濾波器 91
3.5.4 三頻濾波器的仿真與測量結果 92
3.5.5 結論 92
3.6 高選擇性橢圓函數響應的四模四頻帶通濾波器 93
3.6.1 引言 93
3.6.2 微帶-槽綫復閤耦閤的四模諧振器 93
3.6.3 基於四模諧振器的四頻帶通濾波器 97
3.6.4 四頻濾波器的仿真與測量結果 98
3.6.5 結論 99
3.7 諧波抑製的寬阻帶橢圓函數帶通濾波器 99
3.7.1 引言 99
3.7.2 雙模諧振器及其濾波器的分析與設計 100
3.7.3 雙模寬帶濾波器的仿真與測量 103
3.7.4 雙模濾波器的小型化設計 103
3.7.5 結論 105
3.8 多模帶阻濾波器 105
3.8.1 引言 106
3.8.2 單貼片雙模帶阻濾波器 106
3.8.3 雙貼片雙模帶阻濾波器 110
3.9 低通-帶通雙模雙頻濾波器 110
3.9.1 引言 111
3.9.2 基本概念 111
3.9.3 附加傳輸零點的LP-BPF 114
3.9.4 實驗結果 115
3.10 微帶-DGS雙模高通濾波器 116
3.10.1 引言 116
3.10.2 DGS雙模諧振器 117
3.10.3 雙模高通濾波器 119
3.10.4 結論 121
3.11 微帶-CPW雙模高通濾波器 121
3.11.1 非均勻CPW雙模諧振器 121
3.11.2 雙模高通濾波器 124
3.11.3 結論 126
3.12 小結 127
參考文獻 127
第4章 高性能雙金屬平麵濾波電路 132
4.1 微帶-CPW低通濾波器 133
4.1.1 微帶-CPW槽綫加載的SI-LPF 133
4.1.2 微帶-CPW高選擇性橢圓LPF 135
4.2 微帶-槽綫雜散抑製帶通濾波器 147
4.3 微帶-槽綫(超)寬帶濾波器 149
4.3.1 微帶-槽綫WB濾波器 149
4.3.2 微帶-槽綫UWB濾波器 152
4.4 微帶-CPW超寬帶濾波器 153
4.4.1 CPW-MMR超寬帶濾波器 154
4.4.2 微帶-CPW帶外抑製超寬帶濾波器 157
4.4.3 非均勻CPW帶外抑製UWB濾波器 167
4.5 雙麵耦閤帶阻濾波器 170
4.5.1 微帶-SGS帶阻濾波器 170
4.5.2 摺疊微帶-CPW帶阻濾波器 174
4.6 基片集成波導濾波器 178
4.6.1 基片集成腔體 178
4.6.2 SIW濾波器 179
4.7 微帶-CPW雙頻寬帶濾波器 180
4.7.1 引言 180
4.7.2 雙頻寬帶濾波器的分析與設計 182
4.7.3 實驗與分析 189
4.7.4 結論 190
4.8 極窄帶陷的超寬帶濾波器 191
4.9 微帶-開環槽雙頻濾波器 194
4.9.1 引言 195
4.9.2 雙頻段帶通濾波器的分析與設計 195
4.9.3 雙頻濾波器的仿真與測量結果 197
4.9.4 結論 198
4.10 小結 198
參考文獻 199
第5章 平麵功分器與功率放大器 207
5.1 功分器/閤成器概述 208
5.1.1 閤成概念的演變 208
5.1.2 閤成的基本原理 208
5.1.3 閤成的網絡特性 209
5.2 微帶耦閤綫兩路和三路功分器 212
5.2.1 基於摺疊耦閤雙綫結構的“兩路”功分器 213
5.2.2 基於對稱三綫耦閤結構的“三路”功分器 217
5.3 X波段微帶八路功分器 220
5.3.1 Wilkinson功分器的基本理論 220
5.3.2 微帶八路功分器的設計與實現 221
5.4 X波段功率放大器 227
5.4.1 偏置電路概論 227
5.4.2 X波段功率放大器的設計 230
5.4.3 X波段功率放大器的實現 233
5.5 小結 236
參考文獻 236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239
參考文獻 242

前言/序言

  本書主要介紹和討論基於單層介質基片的新型低成本小型化和高性能射頻與微波平麵電路。其中,單層基片的單麵/共麵和雙麵電路是本書討論的重點內容,並提前在此做一個約定:如果沒有特彆說明,本書所指的電路都是基於單層介質基片,因此,本書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單麵和雙麵電路。

  在電路理論中,我們知道理想的電阻是個恒定值,與頻率等參數無關。電路的阻抗和導納等特性僅與集總元件LC的頻率特性相關。但是,到瞭射頻和微波頻段,情況變得完全不同瞭。嚴格來講,任何電路都與頻率相關,也就是說,電路特性具有頻率相關性。射頻(RF,Radio Frequency),即無綫電頻率,通常的頻率範圍是30MHz~4GHz。而微波頻段通常所指的頻率範圍是300MHz~300GHz,包括瞭毫米波頻段。因此,射頻與微波的低頻段之間有一定的重疊,這也成為瞭行業內的慣用分類方法。本書涉及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射頻的高端(300MHz~3GHz)至微波的中低頻端(40GHz以下)之間的範圍內。為瞭能夠比較全麵地錶述本書的研究內容,用“射頻微波”兩個頻率範圍來界定是比較準確和科學的。

  截至目前,國內外介紹射頻和微波電路理論及應用的專著及教材有很多,它們各有側重點且各有特色。本書是作者站在國內外同行的肩膀上並結閤自身的科研與教學實踐提煉齣來的,既有繼承又有發展,更有一定的創新。通常,由微帶、CPW以及槽綫等傳輸綫構成的平麵電路因其小尺寸、低成本以及易集成等優點獲得瞭廣泛應用。但是,隨著現代無綫通信及雷達等電子係統的快速發展,這些傳統的平麵電路已經麵臨很大的問題:性能指標難以進一步提升,體積和重量難以進一步減小,電路的集成度也難以進一步提高。因此,新型高性能平麵電路的研究受到瞭廣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視。其中,多綫多路徑的平麵耦閤、微帶- CPW、微帶-槽綫、微帶-DGS等混閤耦閤結構得到瞭廣泛研究,並取得瞭一定的成果。本書很大一部分內容正是基於這些新型復閤結構展開的。

  本書體係結構和主要內容安排如下:第1章,簡單介紹現代無綫係統與技術以及各種新型傳輸綫構成的現代平麵電路;第2章,主要介紹瞭各種平麵傳輸綫的基本結構和理論,涉及單麵單導體傳輸綫、多導體耦閤傳輸綫以及雙麵復閤傳輸綫等新型結構。這些傳輸綫及其設計方程或等效電路模型,為後續章節深入討論各種高性能的平麵電路奠定瞭理論基礎;第3章,重點介紹多模諧振器和濾波器,涉及多模諧振的基本概念、産生機理及其小型化多模諧振器濾波器應用;第4章,主要介紹雙金屬平麵濾波電路,包括微帶-CPW低通濾波器以及超寬帶濾波器、微帶/槽綫雜散抑製帶通濾波器、帶阻濾波器以及超寬帶濾波器等內容;第5章,主要討論瞭微帶功分器和功率放大器,涉及X波段微帶八路功分器的設計與實現以及X波段三級級聯功率放大器的設計與實現;第6章,主要是對平麵傳輸綫及其電路實現的現狀進行總結,並對其發展趨勢進行瞭展望。

  本書以作者近年來以平麵傳輸綫的研究工作為基礎,主要介紹和討論瞭單層介質基片的單麵和雙麵傳輸綫基本理論及其在射頻微波平麵電路中的應用等有關內容。由於新型電路層齣不窮、日新月異,要想完全覆蓋所有的技術和電路是不可能的。本書的目的意在嚮廣大讀者和同行介紹這類技術和方法,隻能是拋磚引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深入研究。由於書中內容大多涉及作者近年來開展的研究,因此對其中理論問題的介紹能給齣思路及方法的細節,對射頻微波電路與器件的研製也能給齣其設計過程、具體結果、技術指標及實物照片等。這樣安排全書內容,其目的是為瞭方便廣大讀者和技術同行在工程應用或開展進一步研究時參考。另外,本專著注重新型實用電路技術的引入與討論,以拓展讀者的學術視野。

  本書論述的平麵傳輸綫電路涉及很多PCB加工、製作與實際測量等大量煩瑣的內容,這些工作大部分是在成都賽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相關領導和技術人員的支持和幫助下完成的。因此,作者特彆感謝成都賽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法人、原電子科技大學電路與係統學科學術帶頭人、學科組組長張玉興教授。同時,一並感謝成都賽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王偉、譚琪、姚宗誠、吳義華、趙宏飛等技術同行和專傢對作者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一貫支持和幫助。

  由於目前市麵上關於新型平麵傳輸綫(特彆是雙麵復閤傳輸綫)在射頻微波電路應用方麵的專著還比較少,因此,本專著的齣版也是對該領域理論和技術方麵的又一補充,並希望它能對平麵傳輸綫的深入研究及應用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本專著的主要內容是作者最近幾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獨特視角和研究方法對平麵傳輸綫在射頻/微波電路領域的應用展開討論。其中,部分研究項目受到中國博士後基金和總裝預研基金等機構的支持,在此一並錶示感謝。另外,書中引用瞭一些相關著作、文獻和圖片,在此也對其原作者錶示誠摯的謝意。限於成書時間以及作者的研究水平,書中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和同行批評與斧正。

  作者

  電子科技大學

  2016年9月


《現代無綫係統射頻微波平麵電路》 一、 什麼是射頻微波平麵電路? 射頻(RF)和微波(Microwave)是通信領域中兩個非常重要的頻段,它們在無綫通信、雷達、衛星導航、醫療成像等眾多尖端技術中扮演著核心角色。而平麵電路(Planar Circuit),顧名思義,是指在二維平麵基闆上構建的電子電路。將射頻微波技術與平麵電路技術相結閤,便誕生瞭“射頻微波平麵電路”。 射頻微波平麵電路與傳統的離散元件電路(例如用導綫將一個個獨立的電阻、電容、電感連接起來)有著本質的區彆。在平麵電路中,導綫、電阻、電容、電感等元器件都被集成在基闆的錶麵或內部,通過精確的蝕刻、沉積等工藝形成。這種集成化的設計方式帶來瞭諸多優勢: 小型化與輕量化: 所有的電路元件都集成在一塊薄薄的基闆上,大大減小瞭體積和重量,這對於便攜式設備(如手機、無綫路由器)以及空間受限的應用(如無人機、航空航天設備)至關重要。 可重復性與一緻性: 現代的製造工藝能夠實現高精度的重復生産,使得每一塊平麵電路闆的性能都高度一緻,大大提高瞭産品的可靠性。 優異的射頻性能: 在高頻下,傳統的連接導綫會引入寄生電感和電容,影響信號的傳輸。平麵電路的設計可以精確控製導綫的幾何形狀和布局,有效抑製這些寄生效應,實現更優異的信號完整性。 易於集成與模塊化: 射頻微波平麵電路可以方便地與其他電子器件(如芯片、天綫)集成,形成功能更強大的模塊,加速産品開發進程。 成本效益: 盡管初期研發和製造工藝投入較大,但大批量生産的平麵電路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尤其是在成本敏感的應用領域。 二、 現代無綫係統為何高度依賴射頻微波平麵電路? 現代無綫係統,從我們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Wi-Fi路由器,到高精度的雷達係統、衛星通信設備,再到前沿的5G、6G通信技術,無一不深度依賴於射頻微波平麵電路。原因如下: 1. 數據傳輸速率的飛躍: 現代無綫係統追求的是越來越高的數據傳輸速率,以滿足高清視頻、在綫遊戲、物聯網等海量數據的需求。高頻段(微波甚至毫米波)擁有更寬的帶寬,是實現高數據速率的關鍵。射頻微波平麵電路能夠有效地在這些高頻段進行信號的産生、傳輸、濾波、放大和接收,成為承載高速信息流的基石。 2. 多功能集成與小型化需求: 現代無綫設備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例如手機不僅要打電話,還要上網、拍照、導航、運行各種App。所有這些功能都需要集成在小巧的設備中。射頻微波平麵電路的高集成度特性,使得射頻前端(PA、LNA、濾波器、開關等)能夠被高度集成,占用更少的空間,為其他功能模塊留齣寶貴的“地盤”。 3. 能效比的提升: 隨著無綫設備在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普及,對能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射頻微波平麵電路的設計能夠優化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降低信號損耗,從而延長電池壽命,實現更高效的無綫通信。 4. 抗乾擾能力的增強: 現代無綫環境充斥著各種電磁乾擾。射頻微波平麵電路可以通過精密的濾波設計,有效濾除不需要的乾擾信號,保證通信的可靠性。同時,通過閤理的布局和屏蔽,也能降低自身對其他設備産生乾擾的可能性。 5. 新興技術的驅動: 5G、6G、毫米波雷達、車聯網、衛星互聯網等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射頻微波平麵電路的支撐。例如,5G和6G需要利用更高的頻段(Sub-6GHz、毫米波)來實現更大的帶寬和更低的延遲,這需要全新設計的射頻微波平麵電路。毫米波雷達在自動駕駛、工業檢測等領域展現齣巨大潛力,其核心也是毫米波平麵電路。 三、 射頻微波平麵電路的主要組成部分與設計要點 射頻微波平麵電路並非一個孤立的概念,它包含瞭多種關鍵的組成部分和復雜的設計考量。 1. 基闆材料(Substrate Materials): 介電常數(εr)和介電損耗(tanδ): 這是選擇基闆材料最重要的兩個參數。介電常數決定瞭電路的電氣長度和阻抗特性,而介電損耗則直接影響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低損耗的材料在高頻下尤為重要。 熱導率: 射頻功率器件在工作時會産生大量熱量,良好的熱導率有助於散熱,防止器件過熱損壞,保證電路的穩定工作。 機械性能: 材料的強度、柔韌性、熱膨脹係數等也需要考慮,以適應不同的封裝和工作環境。 常見的基闆材料: FR-4(環氧玻璃縴維): 成本低廉,廣泛應用於低頻段,但高頻下損耗較大。 PTFE(聚四氟乙烯)及其復閤材料(如Rogers、Arlon): 介電常數和損耗性能優異,是射頻微波電路的主流選擇。 陶瓷基闆: 具有優異的散熱性能和高頻特性,常用於高功率、高可靠性應用。 柔性基闆(如Kapton): 適用於需要彎麯或安裝在不規則錶麵的場閤。 2. 傳輸綫(Transmission Lines): 微帶綫(Microstrip Line): 在介質基闆上方覆蓋一層導體,下方為接地闆。結構簡單,易於製造,是射頻微波平麵電路中最常用的傳輸綫。其特性阻抗(通常為50Ω)取決於導體寬度、基闆厚度和介電常數。 帶狀綫(Stripline): 導體夾在兩層接地闆之間,上下均為介質。性能更穩定,損耗更低,但製造工藝相對復雜。 耦閤綫(Coupled Lines): 兩條或多條平行排列的傳輸綫,它們之間存在電磁耦閤。常用於構建定嚮耦閤器、巴倫等。 脊形波導(Ridge Waveguide)和縫隙綫(Slotline): 在某些特殊應用中也會使用。 設計要點: 精確控製傳輸綫的寬度、長度、間距,以實現目標阻抗、相位延遲和耦閤度。 3. 無源器件(Passive Components): 電感(Inductors): 在平麵電路中,電感通常通過螺鏇綫圈(Spiral Inductor)或寄生電感實現。螺鏇電感的設計需要考慮匝數、綫寬、綫間距、直徑等參數,以達到所需的電感值和品質因數(Q值)。 電容(Capacitors): 可以通過平行闆電容、叉指電容等結構實現。設計需要考慮極闆麵積、介質厚度和介電常數。 電阻(Resistors): 通常通過在基闆上沉積薄膜電阻材料實現。 濾波器的設計(Filters): 射頻微波電路的核心功能之一,用於選擇性地允許或阻止特定頻率範圍的信號通過。常見的濾波器結構包括: 低通濾波器(Low-Pass Filter, LPF): 允許低頻信號通過,阻止高頻信號。 高通濾波器(High-Pass Filter, HPF): 允許高頻信號通過,阻止低頻信號。 帶通濾波器(Band-Pass Filter, BPF): 隻允許特定頻段的信號通過。 帶阻濾波器(Band-Stop Filter, BSF): 阻止特定頻段的信號通過。 設計方法: 利用集總參數模型(LC濾波器)或分布參數模型(微帶綫、耦閤綫等構成諧振器)實現。 耦閤器(Couplers): 用於將一部分信號能量從一條傳輸綫轉移到另一條傳輸綫。 定嚮耦閤器(Directional Coupler): 信號沿一個方嚮耦閤,另一方嚮隔離。如90度耦閤器、180度耦閤器。 混閤集成電路(Hybrid Coupler): 實現4端口的信號分配或閤成。 巴倫(Balun): 用於實現平衡(Balanced)和不平衡(Unbalanced)信號之間的轉換,在天綫饋電、放大器等電路中非常重要。 4. 有源器件(Active Components): 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PA): 負責放大信號的功率,是無綫發射鏈路的關鍵。需要考慮綫性度、效率、功率增益、阻抗匹配等。 低噪聲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 LNA): 負責放大微弱的接收信號,同時盡量降低引入的噪聲。對噪聲係數(NF)的要求非常高。 混頻器(Mixer): 用於將信號頻率進行上變頻或下變頻。 振蕩器(Oscillator): 産生高頻信號。 開關(Switch): 用於在不同信號路徑之間進行切換。 設計考量: 射頻微波有源器件的設計往往需要考慮器件的非綫性、噪聲特性、以及與匹配網絡的協同工作。 5.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在射頻微波電路中,阻抗失配會導緻信號反射,降低功率傳輸效率,甚至引起電路不穩定。 史密斯圓圖(Smith Chart): 是進行阻抗匹配設計最直觀、最常用的工具。通過繪製反射係數圓,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的匹配網絡。 匹配網絡: 通常由L、C元件或傳輸綫構成,用於使源端和負載端的阻抗匹配。 6. 電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在密集的射頻微波係統中,電磁乾擾(EMI)和電磁敏感性(EMS)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屏蔽(Shielding): 通過金屬外殼或接地層來隔離電磁輻射。 濾波(Filtering): 在信號綫和電源綫上添加濾波器,阻止乾擾信號進入或輸齣。 接地(Grounding): 良好的接地是降低共模噪聲和寄生耦閤的關鍵。 布局(Layout): 閤理的器件布局和走綫規則可以顯著減小信號之間的串擾。 7. 仿真與測量(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電磁場仿真軟件: 如HFSS, CST, ADS等,用於精確模擬射頻微波平麵電路的三維電磁場分布和各項性能參數,從而在設計階段預測電路的行為,優化設計。 射頻測量儀器: 如網絡分析儀(VNA)、頻譜分析儀、信號發生器等,用於對實際製作的電路進行性能測試和驗證。 四、 現代無綫係統射頻微波平麵電路的應用領域 移動通信: 智能手機、基站、Wi-Fi設備、藍牙設備等,實現數據傳輸和語音通信。 雷達係統: 航空航天雷達、氣象雷達、汽車雷達(ADAS)、安防雷達等,用於目標探測、測距、跟蹤。 衛星通信: 衛星導航(GPS, Galileo, BeiDou)、衛星電視、衛星互聯網等。 無綫傳感網絡(WSN)和物聯網(IoT): 各種低功耗、遠距離的無綫傳感器節點。 醫療電子: 醫療成像設備(如MRI、超聲)、微波治療設備。 工業自動化: 無綫控製、機器視覺。 射頻識彆(RFID): 用於物品追蹤和身份識彆。 廣播電視: 無綫電視發射和接收設備。 五、 展望 隨著5G、6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無綫通信的帶寬、速度、低延遲、高可靠性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射頻微波平麵電路作為這些技術的底層支撐,其發展將更加注重: 更高頻段的應用: 嚮毫米波、太赫茲頻段拓展,以獲取更大的帶寬。 更高的集成度: 實現射頻前端與數字基帶芯片的更深層次集成(System-on-Chip, SoC)。 更高的能效: 進一步提升功率放大器和整體係統的效率,滿足能源消耗的限製。 更強的智能化: 結閤AI技術,實現自適應、自優化的射頻係統。 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 探索新型低損耗、高性能的基闆材料和先進的製造技術。 《現代無綫係統射頻微波平麵電路》深入探討瞭這些關鍵技術,為理解和掌握現代無綫通信的核心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是投身於這個充滿活力和創新領域的研究者、工程師的必備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現代無綫係統射頻微波平麵電路》的書,我一開始是帶著極大的好奇心去翻閱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那種科技感撲麵而來。我本身就是一名射頻工程師,平時接觸的都是實際的電路闆和器件,理論知識方麵總覺得有些零散,尤其是對於平麵電路在現代無綫係統中的應用,我一直想找一本係統性強的書來梳理一下。翻開書,我首先被章節的劃分所吸引,看起來邏輯非常清晰,從基礎理論到具體的應用實例,再到最新的技術發展,幾乎涵蓋瞭我想瞭解的方方麵麵。我特彆留意瞭關於微帶綫、傳輸綫理論以及各種匹配網絡設計的部分,這些是我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難點,希望能從書中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實用的技巧。書中的圖示和公式也很多,我喜歡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希望它們能幫助我更好地掌握那些抽象的概念。雖然我還沒有完全讀完,但從初步的瀏覽來看,這本書給我一種踏實的感覺,仿佛找到瞭一個可靠的學習嚮導,能夠幫助我在射頻微波平麵電路這個領域更進一步。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現代無綫係統射頻微波平麵電路》這本書,我主要是抱著一種“拓寬知識麵”的心態。我是一名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雖然接觸過射頻和微波相關的課程,但總覺得內容比較零散,尤其是關於“平麵電路”在實際係統中的應用,總感覺理論和實踐之間存在一些脫節。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針對性,我想看看它是否能幫助我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建立一個更完整的知識體係。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天綫設計”和“濾波器設計”的部分,這都是射頻係統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我希望能從中瞭解到一些最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比如如何利用平麵結構實現高性能、小型化的天綫,或者如何設計齣具有更好選擇性和損耗特性的微波濾波器。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或者對一些經典的設計進行剖析,那對我來說將是巨大的收獲。

評分

最近剛入手瞭這本《現代無綫係統射頻微波平麵電路》,作為一個剛入行不久的射頻助理工程師,我感覺它就像是我學習路上的“及時雨”。之前在學校裏學到的很多關於微波電路的知識都偏嚮理論,而且很多內容都分散在不同的教材和論文裏,總覺得不夠係統。這本書的齣現,正好彌補瞭我的這一塊短闆。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平麵電磁場理論”和“高頻損耗分析”的那幾章很感興趣。要知道,在實際的PCB設計中,這些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關係到最終産品的性能,一點點的偏差都可能導緻整個項目失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實用、可操作的分析方法和設計經驗,比如如何有效地模擬和優化電磁性能,如何減小高頻損耗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等等。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不會感覺疲憊,裏麵的公式推導也比較詳盡,讓我可以跟著一步步地去理解。

評分

我是一名業餘的無綫電愛好者,平時喜歡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簡單的無綫電設備。雖然我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但對這個領域的熱情卻不減。偶然的機會看到瞭《現代無綫係統射頻微波平麵電路》這本書,當時就覺得它可能對我有點“高大上”,但是好奇心驅使我還是買瞭迴來。翻瞭幾頁之後,我發現書中的內容雖然專業,但並非完全不可理解。有些基礎的概念,比如“阻抗匹配”和“諧振電路”,書中都有比較詳細的解釋,甚至還配有一些易於理解的圖示,這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幫助。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無綫通信係統的工作原理有一個更宏觀的認識,同時也能學到一些更高級的電路設計技巧,也許將來我能挑戰製作一些更復雜的無綫裝置。雖然我可能不會深入到每一個公式的推導,但至少能對那些核心的原理有一個大概的瞭解,這就已經很滿足瞭。

評分

作為一名已經工作多年的老工程師,我一直關注著無綫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彆是近些年,隨著5G、6G技術的不斷演進,射頻微波平麵電路的設計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和精密。《現代無綫係統射頻微波平麵電路》這本書,我看瞭好幾遍,總覺得每次都有新的體會。書中對於“電磁兼容性”和“信號完整性”的論述,我認為是目前設計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它直接關係到係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這些復雜問題的分析,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平麵電路設計來規避這些潛在的風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更具前瞻性的技術指導,例如在更高頻率段(如毫米波)下,平麵電路的設計會麵臨哪些新的挑戰,以及有哪些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更新,更多的是一種對設計思路的啓發,讓我能夠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感覺就像看論文,實用工程不強,偏理論!

評分

哈哈哈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內容比較新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哈哈哈

評分

書不錯,挺好的,支持和支持支持

評分

A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