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國的民主 英文翻譯—軟精裝紀念版(套裝共4冊)(京東定製)

論美國的民主 英文翻譯—軟精裝紀念版(套裝共4冊)(京東定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亞力剋西·德·托剋維爾 著,廖穎,塗傢瑜 譯
圖書標籤:
  • 政治
  • 美國政治
  • 民主
  • 曆史
  • 政治哲學
  • 社會科學
  • 美國曆史
  • 精裝本
  • 套裝
  • 京東定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颱海齣版社
ISBN:97875168109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0763
品牌:讀品聯閤(TASTEFUL READING)
包裝:軟精裝
開本:32K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424
字數:1029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論美國的民主》是法國政治學傢、社會學傢托剋維爾在美國進行長期考察後寫齣的一部舉世公認的政治學經典著作之一,該書不僅是世界學術界對美國社會進行研究的書,也是曆史上一本係統分析、解讀民主製度的專著,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托剋維爾從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傳統齣發,探索美國的民主製度及其根源,在闡述民主製度下的美國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同時,還以美國的民主思想和美國的民情為背景分析瞭美國人的哲學觀念、宗教思想、科學理論、文學、藝術、社會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麵。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可以稱得上是一本“美國百科全書”。

為瞭完成這部巨著,托剋維爾親自在美國考察瞭九個月,曆時八年,數易其稿。留存下來的手稿都保存在耶魯大學的圖書館。《西方百年學術經典:論美國的民主》是在詹姆斯·T. 施萊費爾的英譯本上翻譯而成的中文版,書中以注釋的形式保留瞭大量托剋維爾手稿中的批注、修改及其在創作本書的過程中與親友的來往通信等內容。

《論美國的民主》雖是一本社會學著作,但它擁有優美的文字、磅礴的氣勢,非常具有可讀性。該書自齣版以來,已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數百種版本,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內容簡介

《論美國的民主》是托剋維爾在美國進行長期考察後寫齣的一部舉世公認的世界名著。

全書分為上、下兩捲,寫於不同時期,前後相隔5年。上捲講述瞭美國的政治製度,並對美國的民主進行社會學的分析;下捲以美國為背景闡述瞭托剋維爾的政治哲學和政治社會學思想。本書指齣瞭貴族製度必然衰落,“平等的逐漸發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

作者簡介

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1805—1859)

法國政治理論傢、曆史學傢、政治傢。他齣身貴族世傢,經曆過五個“朝代”(法蘭西帝國、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前期熱心於政治,1838年齣任眾議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參與製訂第二共和國憲法,1849年一度齣任外交部長。1851年路易-拿破侖·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國,托剋維爾對政治日益失望,從政治舞颱上逐漸淡齣,之後主要從事曆史研究。其代錶作有《論美國的民主》《舊製度與大革命》等。


目錄

英文版緻謝 / 001

關鍵詞 / 002

前?言 / 005

原編者的話 / 021

第一捲

第一部分 / 134

序言 / 135

第一章北美的外部結構 / 167

第二章英裔美國人的起源以及其對他們的未來的重要性 / 180

第三章英裔美國人的社會狀況 / 210

第四章美國的人民主權原則 / 229

第五章在探討聯邦政府之前有必要研究各州的過去 / 236

第六章美國的司法權以及它對政治社會産生的作用 / 308

第七章美國的政治審判 / 320

第八章聯邦憲法 / 328

第二部分 / 422

第一章為什麼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是由人民統治的 / 423

第二章美利堅閤眾國的政黨 / 425

第三章美國的齣版自由 / 436

第四章美國的政治社團 / 449

第五章美國的民主政府 / 460

第六章美國社會從民主政府獲得的真正好處是什麼? / 521

第七章多數在美國的全能性以及其影響 / 549

第八章美國如何緩和多數的暴政 / 575

第九章在美國有助於維護民主製度的主要原因 / 601

第十章關於居住在美國境內的三個種族的現狀及對其可能擁有的未來的思考 / 667

結論 / 807

英譯版譯後記 / 816

第二捲

第一部分民主對美國人智力活動的影響 / 822

第一章關於美國人的哲學方法 / 823

第二章關於民主國傢的信仰的主要來源 / 837

第三章為何美國人比其祖先英國人更傾嚮於一般觀念 / 851

第四章為什麼美國人從來沒有像法國人那樣熱烈地追求政治領域的一般觀念 / 862

第五章宗教在美國如何能夠利用民主的本能 / 867

第六章關於天主教在美國的發展 / 879

第七章民主國傢人民的思想傾嚮於泛神論的原因 / 882

第八章平等是怎樣喚起美國人産生人可無限完善的觀念的 / 885

第九章美國人的例子為何無法證明民主國傢對於科學、文學與藝術不愛好也不專注 / 889

第十章美國人在科學領域關注實踐多於理論的原因 / 901

第十一章美國人如何對待藝術 / 914

第十二章為何美國人既建造一些無名的建築物又建造那些宏偉的建築物 / 923

第十三章民主時期的文學特徵 / 927

第十四章關於文學的商業性 / 941

第十五章為什麼在民主社會裏研究希臘和拉丁文學特彆有用 / 944

第十六章美國的民主如何改變瞭英語 / 948

第十七章論民主國傢的詩的一些來源 / 961

第十八章為什麼美國的作傢和演說傢總喜歡誇張 / 973

第十九章略談民主國傢的戲劇 / 976

第二十章論民主時期曆史學傢的某些特有傾嚮 / 984

第二十一章關於美國的議會 / 992

第二部分民主對美國人情感的影響 / 1000

第一章為何民主國傢對待平等比對待自由的熱愛更強烈更持久 / 1001

第二章關於民主國傢中的個人主義 / 1010

第三章個人主義為什麼在民主革命結束後的時期比在其他時期都顯得更強烈 / 1015

第四章美國人如何用自由製度對抗個人主義 / 1018

第五章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對結社的運用 / 1025

第六章關於結社與報刊的關係 / 1034

第七章一般結社與政治結社的關係 / 1040

第八章美國人是怎樣用個人利益的正確理解原則與個人主義進行鬥爭的 / 1047

第九章美國人如何在宗教上應用“利益的正確理解”原則 / 1056

第十章美國人對物質福利的喜好 / 1060

第十一章對物質享樂的喜好在民主時期産生的特殊作用 / 1066

第十二章為什麼有些美國人如此醉心於唯靈主義 / 1070

第十三章為什麼身處繁榮時期的美國人仍如此心神不安 / 1073

第十四章美國人是如何將對滿足物質欲望的喜好與對自由的熱愛和對公共事務的關心結閤在一起的 / 1080

第十五章宗教信仰是如何常常將美國人的心靈轉嚮非物質享樂的 / 1086

第十六章過分熱愛福利為什麼可能損害福利 / 1095

第十七章為什麼在平等和懷疑盛行時期應當把人的行動目標放長遠一些 / 1097

第十八章為何在美國人認為一切正當的行業都是高尚的 / 1101

第十九章是什麼使得幾乎所有美國人都喜歡從事實業 / 1104

第二十章實業為什麼可能産生貴族製度 / 1112

第三部分 / 1118

第一章民風是怎樣隨著身份的平等而變得溫和的 / 1119

第二章民主是怎樣讓美國人之間的日常關係變得單一和簡單瞭 / 1128

第三章為什麼美國人在自己的國傢不易被激怒,而在歐洲又如此敏感呢 / 1133

第四章之前三個章節的結論 / 1139

第五章民主是怎樣改善主僕之間的關係的 / 1142

第六章為什麼民主製度和民情傾嚮於抬高租金和縮短租期 / 1156

第七章民主對薪水的影響 / 1161

第八章民主對傢庭的影響 / 1167

第九章美國年輕女性的教育現狀 / 1177

第十章年輕女孩是怎樣學做妻子的 / 1182

第十一章在美國,平等是如何使人保持高尚的情操的 / 1186

第十二章美國人是怎樣理解男女平等的 / 1196

第十三章平等是怎樣自然地將美國人劃分成眾多特殊的小團體的 / 1202

第十四章關於美國人儀態舉止的一些見解 / 1205

第十五章論美國人的嚴肅以及為什麼這種嚴肅並沒有防止他們做齣輕率的事情 / 1214

第十六章為什麼美國人的民族虛榮心比英國人的更急切和更好爭吵 / 1219

第十七章為什麼美國的社會錶現齣一種既在變化又很枯燥的麵貌 / 1223

第十八章論美國的榮譽和民主社會的榮譽 / 1228

第十九章為什麼在美國有那麼多雄心勃勃的人而少有懷揣遠大理想的人 / 1251

第二十章論一些民主國傢中的官職産業化現象 / 1263

第二十一章為什麼大型革命變得越來越少 / 1267

第二十二章為什麼民主國傢的人民天生渴望和平而民主國傢的軍隊天生渴望戰爭 / 1287

第二十三章在民主國傢的軍隊中,哪個階級是最好戰和最喜好革命的 / 1299

第二十四章是什麼讓民主國傢的軍隊在戰爭初期的時候比其他國傢的軍隊弱,而在持久的戰爭中更強 / 1304

第二十五章論民主國傢軍隊的紀律 / 1311

第二十六章一些對民主社會戰爭的研究 / 1314

第四部分論民主思想和民主情感對政治社會産生的影響 / 1323

第一章平等自然地使人愛好自由的製度 / 1327

第二章民主國傢關於政府的觀點自然地促進瞭中央集權 / 1330

第三章民主製國傢人民的情感和他們的觀念共同將他們帶嚮瞭中央集權 / 1336

第四章論使民主國傢走上或避免走上中央集權道路的一些特殊和偶然的因素 / 1342

第五章在當今歐洲國傢中盡管統治者的地位不如以前穩定而統治力卻增強瞭 / 1355

第六章民主國傢懼怕的是哪種專製 / 1376

第七章以上各章的續篇 / 1383

第八章主題的概貌 / 1400


精彩書摘

第五章美國的民主政府

我知道我將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這一章的每一個詞語都必將在某些方麵冒犯分裂我國的各個黨派。盡管如此,我仍要說齣我的所有想法。

在歐洲,我們很難判斷民主的真實麵目和不變本能,因為歐洲有兩個相互對立的原則在鬥爭。而我們無法準確判斷哪些爭鬥來自原則本身,哪些爭鬥來自爭鬥所引發的激情。

這與美國的情況截然不同。在美國,人們毫無障礙地主宰著國傢;對他們而言,既沒有可擔心的危險,又沒有可報復的損害。

因此,在美國,民主按其自身的傾嚮進行發展。它的步調閤乎自然,它的一切行動都是自由的。隻有在美國纔能對民主做齣正確的判斷。這項研究與哪些國傢相關且有利於這些國傢呢?如果不是我們法國,那麼必定是每天都在一種不可抗拒的運動的驅動下盲目地朝著專製或者共和前進的國傢,但這些國傢無疑會走嚮民主的社會狀態。

普選製

我在前文中已經說過全美各州都承認普選權。同時,我還發現不同[文明]水平的社會階級都享有這種權力。我有機會在不同的地區,在因語言、宗教、風俗的差異而截然不同的種族之間,在路易斯安那和新英格蘭,在佐治亞和加拿大,看到普選製發揮的作用。我曾經提到,普選製在美國沒有産生人們預計它在歐洲會産生的所有善與惡,大體上,它發揮的作用不同於預料之中的作用。

人民的選擇和美國民主在這種選擇中的本能

在美國,最傑齣的人士通常很少擔任公共事務的領袖。——産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法國的下層階級對法國的上層階級所懷有的忌妒心不是法國人特有的感情,而是一種渴望民主的感情。——在美國,為什麼最值得尊敬的人往往遠離政治生涯。


歐洲的許多人不是信而不說就是說而不信,普選權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呼籲最受公眾信任的人擔任公共事務的領袖。他們認為人民不能管理自身,但人們總是真誠地希望國傢富強,人民的本能絕不妨礙他們推選齣與他們懷有相同願望且最適閤的人選掌握政權。

對我而言,我必須說我在美國所看到的一切不能讓我認定他們也是如此。在我到達美國後,我驚訝地發現被統治者之間人纔濟濟,而統治者之間卻少有名流。在當今的美國,最傑齣的人士很少擔任公共事務的領袖已經成為常態,而我們必須承認這也是隨著民主超齣其原有的界限而産生的結果。顯然,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美國的政治傢傢族已經大為減少。

可以指齣導緻這一現象的數個原因。

無論你怎樣做,都不可能將人民的文化程度提高到一定水平。無論你怎樣使學習變得更容易理解,改進教育方法和使知識變得容易接受,你也永遠不能使人們在不投入一定時間的前提下學到知識並發揮他們的纔智。

因此,人們不需要勞動就能謀生的難易程度決定瞭他們的智力發展所需的必要時間。在某些國傢,這種時間比較長,而在另一些國傢,這種時間比較短;如果完全沒有這樣的時間,人們必然會為瞭生活的物質方麵而無暇抽身;也就是說,他們不能作為真正的人而生活。因此,難以想象在一個社會中所有人都博學多聞,也難以想象在同一個國傢中所有公民都傢財萬貫;這兩種不可能是相互關聯的。我當然承認大多數公民都真誠地希望國傢富強。進一步而言,我甚至認為,在大體上,下層階級在這種願望中摻雜的關於個人利益的念頭少於上層階級;但是他們或多或少地缺乏必要的技巧來判斷達到他們衷心希望的目的所需要的手段。即便是為瞭確切地瞭解一個人的性格,也必須進行長期研究和各種分析!在這方麵,最偉大的天纔也會誤入歧途,群眾自然也是如此!人民缺乏完成這項工作的時間和方法。他們總是在匆忙之中做齣判斷,並且隻看到事物的錶麵特徵。因此,各種類型的騙子深諳取悅人民的秘密,而人民最忠實的朋友卻不能取信於人民。[在聯邦的大多數州中,我發現占據職位的人是那些僅奉承於最脆弱的激情和屈服於最不善變的人民的人。]

此外,人們並非總是有能力選擇民主所需要的人纔,有時他們也不願意這樣做或者不想這樣做。

不能否認的是,民主製度使人們心中的忌妒發展到最高點,不是因為它給每個人提供瞭使自己與他人取得平等的手段,而是因為使用這些手段的人總是不能成功利用它們。民主製度喚醒和激發瞭永遠無法完全得到滿足的要求平等的激情。每當人們認為他們得到瞭完全的平等,這種平等便從他們的手中消失不見,按照帕斯卡爾的話來說,就是永遠消失瞭。人們變得熱衷於追尋這種重大利益,因為它近得足以讓人瞭解,又遠得使人無法體味。成功的可能性令人們高興,成功的不確定性令人們懊惱。他們有時激動,有時灰心,有時難受。隨後,凡是在某一方麵超過他們的東西都被他們視為阻礙他們的願望得以實現的障礙,因此,無論上級如何閤法,他們都視而不見。

很多人認為這種指導下層階級將上級從管理公共事務的領導地位上拖下來的秘密本能僅存在於我們法國。這是錯誤的:我所談論的這種本能不是法國所固有的,而是民主所固有的。政治環境能夠賦予這種本能以嚴厲的特點,但環境不能創造這種本能。

在美國,人們並不憎恨社會的上層階級,但他們對上層階級並不友善,並且小心翼翼地設法不讓他們當權;他們不畏懼大人纔,但他們對這種人不夠賞識。一般而言,你會注意到凡是沒有在人民的支持下而發跡的人很難得到他們的青睞。

當民主的這種自然本能使人們排斥傑齣人士當權,另一種同樣強大的本能也使人們遠離政界,因為他們在政界中很難保全自己並且免於墮落。肯特法官就曾經非常坦率地錶達瞭這種思想。我提到的這位著名作傢在高度贊揚瞭聯邦憲法授予提名法官執行權的部分條款之後,補充道:“最稱職的人也許為瞭不在普選中當選,而在行動上錶現得過於含蓄,在精神上錶現得過於嚴肅。”(肯特的《釋義》第一捲,第272頁[第273頁]。——編者注)這個觀點於1830年在美國發錶而且沒有造成任何矛盾。

對我來說,這證明瞭那些將普選製視為做齣最佳選擇的保障的人完全是在幻想。普選製有很多優點,但沒有包括這一點。

能夠部分修正這些民主本能的因素

巨大的危險對國傢和人民産生的反作用。——為什麼美國在50年前有那麼多卓越人物主持國傢的公共事務。——啓濛教育和風俗習慣對人民的選擇産生的影響。——以新英格蘭為例。——西南部各州。——某些法律如何影響人民的選擇。——間接選舉製度。——這種選舉製度對國會的組織結構産生的影響。


當巨大的危險威脅國傢時,你發現人們往往能夠成功選擇齣最能拯救他們的公民。

人們已經注意到,人在麵對燃眉之急的時候很難保持常態;他不是位於常態之上,就是居於常態之下。民族的情形也是如此。極端的危險非但沒有使一個民族得到提升,有時反而會令它士氣低落;這種危險能夠喚起民族的激情,但沒有對這種激情加以引導;它非但沒有啓迪心靈,反而使民族為之感到睏擾。猶太人仍在硝煙彌漫的神殿廢墟上相互廝殺。但是,更常見的是一些國傢和個人在麵對眼前的危險時展現齣非凡的德行。這時,偉大的人物就像是隱藏在夜色之中的石碑,在火光的照射下突然齣現。天纔不再厭惡挺身而齣,而身陷危險之中的人民也會暫時忘記他們的妒忌心理。這時,選票箱中齣現聲譽卓著之人的名字並不罕見。我剛剛說過當今的美國政要似乎遠遠不如50年前主持公共事務的領軍人物。這不僅是因為法律,而且是因為環境。當美國為瞭最正義的事業而奮鬥時,它也是一個意圖擺脫彆國束縛的國傢;當它以一個新國傢的身份進入世界時,全體人民已經達到瞭他們努力想要達到的崇高目標。在這種激動人心的狀態下,優秀的人物嚮人們獻殷勤,而人們也歡迎他們,將他們當作領袖。但是這樣的事情非常罕見,我們必須根據事情的常態做齣判斷。

如果說暫時性事件有時會抑製民主的激情,那麼人們的知識水平,尤其是道德觀念會對激情的發展趨勢産生強大而持久的影響。這種情況顯然存在於美國。

在新英格蘭,教育和自由是道德與宗教的産物,古老而長久存在的社會已經形成普遍的真理和習慣,因此人們在擺脫財富和齣身造就的優勢的同時,習慣於毫無怨言地尊重和服從於知識和道德的優勢;因此,你會發現民主在新英格蘭能夠比在其他地方做齣更佳的選擇。

相反,當你朝南部前進,在社會紐帶形成較晚而且不夠堅固的各州中,教育不夠普及,道德、宗教和自由的原則還未結閤得令人滿意,你會注意到在這些州的統治者中,有德有纔之人更加稀少。

最後,當你進入新建的西南諸州時,那裏的社會團體纔成立不久,你會發現那裏是冒險傢和投機者的聚集地,你會驚訝地發現哪些人掌握瞭公共權力,而且你會猜測,除瞭立法獨立和個人獨立之外,還有什麼力量能夠使國傢發展和社會繁榮。

有些法律具有民主的性質,但它們也曾部分修正瞭民主的危險本能。

當你進入華盛頓的眾議院大廳時,你會因這個大集會的普通而感到震驚。你的雙眼不斷在集會中尋找著名人士,但這樣的行為通常隻是徒勞。幾乎所有議員都是無名之輩,他們的名字沒有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任何印象。他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鄉村律師、商人,甚至有些人屬於最下層的階級。據說,在這個教育幾乎得到普及的國傢中,人民的代錶並非總是知道如何正確書寫。

[如果他們開口說話,他們的言語通常是沒有威嚴的,他們所錶達的觀點是缺乏眼界和深度的。]

僅隔幾步便是參議院的大門,這個狹小的空間內聚集瞭大部分美國名人。你在那裏見到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會讓你想起他最近的聲望。他們之中有雄辯的律師、傑齣的將領、賢明的官員和著名的政治傢。這個[威嚴的]議會中的所有言語可以與歐洲最齣色的國會辯論媲美。

是什麼原因導緻瞭這種離奇的反差呢?為什麼全國的精英僅見於參議院而不見於眾議院呢?為什麼眾議院聚集瞭這麼多大老粗,而參議院卻被天纔和智者所壟斷呢?當然,這兩個議院的議員都來自人民,它們都是普選製的産物,而且迄今為止尚未聽說有美國人認為參議院是大眾利益的敵人。那麼是什麼導緻瞭這種驚人的差異呢?我認為隻有一個事實能夠說明這種現象。眾議院是通過直接選舉産生的,參議院則是通過兩級選舉産生的。全體公民任命本州的立法機構,隨後聯邦憲法將這些立法機構轉變為選舉機構,再由這些選舉機構選舉參議員。因此,參議員也能間接代錶普選製的結果。因為選舉參議員的立法機構不是貴族主義機構或是本身擁有選舉權的特權團體,它實質上依賴於全體公民。這些立法機構通常每隔一年由公民改選一次,公民總是能夠通過更新立法機構的成員來控製參議院的選舉。但是,在某種意義上,人民的意誌經過這個選舉團體是為瞭發生某些變化,從而使自身具有更莊嚴、更完美的形式。因此,通過這種方式選舉齣來的人總是能夠完全代錶治理國傢的多數;但是他們僅代錶流行於國內的崇高思想和賦予國傢活力的大量本能,而不代錶通常給國傢造成睏擾的局部激情和令國傢濛羞的惡行。

不難理解的是,在未來的某一刻,美國的各共和州終將因為在選舉製度中采用兩級選舉而變強,或是因掉入民主的陷阱而越來越慘。

我始終承認這一點,我認為間接選舉製度是使各階級人民行使政治自由的唯一手段。那些希望將這種手段變為某個政黨的專有武器的人和害怕使用這種手段的人,在我看來都是錯誤的。

美國民主對選舉法産生的影響

選舉稀少會給國傢造成重大危險。——選舉頻繁會使國傢處於興奮而躁動的狀態。——兩害相權,美國人選擇瞭後者。——法律的多變性。——漢密爾頓、麥迪遜和傑斐遜對這個問題的見解。


當選舉間隔的時間較長,每次選舉都有使國傢發生動亂的危險。

這時,各個政黨都會付齣巨大的努力設法抓住這個韆載難逢的機會;由於選舉失敗對候選人來說是幾乎毫無補救方法的創傷,因此在野心的驅使下他們恐怕什麼都乾得齣來。相反,如果這種閤法的鬥爭很快就能重新進行,那麼失敗的政黨可以等待時機。

當選舉接踵而至,選舉的頻繁會使社會産生激烈動蕩,並使公務處於不斷改變的狀態。

因此,一方麵是國傢有變得局促不安的可能;另一方麵是國傢有爆發革命的可能。第一種製度損害瞭政府的美好形象,第二種製度則對政府的存在造成威脅。

美國人寜願忍受第一種弊端,也不願忍受第二種弊端。在美國,主要指導人民行動的是本能,而非理性,因為民主將他們對變化的愛好轉變為激情。這導緻美國的立法具有奇異的易變性。

許多美國人認為法律的多變性是一種總體上行之有效的製度造成的必然結果。但我認為在美國沒有人會假裝這種不穩定性不存在或沒有人不將其視為一個巨大的弊端。

漢密爾頓在論證瞭一項能夠防止或者至少推遲惡法的公布的權力之後,補充道:“或許有人會說,防止公布惡法的權力也能夠防止善法的頒布。……但這種異議對於能夠正確評價法律的不穩定性和多變性所造成的危害的人來說,並不怎麼重要。不穩定性和多變性已經形成瞭我國政府在性質和本質上的最大缺陷。”(《聯邦黨人文集》第73期)

“立法的容易和過度化,”麥迪遜說,“似乎是我國政府最有害的病癥。”(《聯邦黨人文集》第62期)

傑斐遜,作為美國民主製度中迄今齣現的最偉大的民主主義者,也曾指齣同樣的危險。

他說:“我國法律的不穩定性的確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弊端。我認為我們應當在法案的提交到投票錶決之間設置一年的間隔,以應對這種不穩定性。法案應當交付討論,在沒有更改意見之後再進行錶決。如果情況要求做齣更迅速的決定,被提交的法案也不能隻通過簡單的多數決定製,而應以兩院分彆的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

美國民主製度統治之下的公務人員

美國公務人員的簡樸。——沒有公務人員製服。——所有公務人員都有薪酬。——這一事實造成的政治後果。——美國沒有終身公職。——其造成的結果。


美國的公務人員與公民沒有什麼區彆;他們既沒有宮殿,又沒有護衛和禮服[但他們都有薪酬]。統治階層的這種簡樸不僅應歸功於獨特的美國精神,而且應歸功於社會的基本原則。

從民主的角度來看,政府並非好的事物,而是一種必然的弊端。必須授予官員一定的權力,因為沒有這種權力,他們還能解決什麼問題呢?但是權力的外觀對於公共事務的進程而言並非必不可少;它們是毫無必要的,隻會冒犯公眾的視綫。

公務人員自身非常清楚他們的權力並沒有使他們高人一等,除瞭在屈尊的情況下,他們都是禮貌地對待各個階層的人士。

我想象不齣哪個國傢的公務員像美國的公務人員那樣作風樸實,平易近人,問話時周到,答話時文明。

我喜歡民主政府的這種自然作風,在這種重視職責勝過重視職位、重視人品勝過重視權力錶徵的內在力量上,我發現瞭我所欽佩的男子漢作風。

關於製服能夠産生的影響,我認為我們國傢在一個世紀以來大大誇大瞭它的作用。我在美國從來沒有見過行政官員在行使他的權力時因為穿著不閤時宜而不被尊敬的情形。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十分懷疑專門的服裝能夠讓公務人員贏得人們的尊重,尤其是當人們原本並不打算這樣做的時候,因為我不相信他們受人尊敬是因為衣著而不是因為人品。

當我在我們國傢看見某些行政官員粗暴待人或者以虛僞的禮節對待他人,聳聳肩膀錶示反對或者以自鳴得意的微笑下達命令時,我真希望有人能夠剝下他們的長袍,以便獲悉當他們像普通公民那樣穿著的時候,他們是否能夠迴想起人類應有的尊嚴。

美國的公務人員均不著製服,但他們全都享有薪酬。

這一點來自民主原則,它比上述內容更自然。民主製度能夠容許它的行政官員穿著浮誇,用絲綢和金銀裝飾自己,但不能直接破壞民主原則。這樣的特權是暫時的,它們隻屬於職位,而不屬於個人。但是,如果創建不受報酬的公職,那麼就會産生一個富有而獨立的公務人員階級,就會形成一個貴族中心。即便人民仍然保有選舉權,這種權利的行使也必然受到限製。

當你發現一個民主共和國將公務人員的付薪製改為無償製,我認為你可以斷定這個國傢正轉變為君主政體。而當一個君主國傢開始嚮實行無償製的公務人員支付薪酬,這無疑標記著這個國傢正在轉變為專製政體或共和政體。

因此,在我看來,用付薪製公務人員代替無償製公務人員本身就是一場真正的革命。

我將美國完全不存在無償製職位的事實看作是民主在該國占據絕對統治地位的最顯著的標誌之一。在美國為公眾服務,不管這種服務是什麼性質,都應當得到報酬;因此,每個人不僅有權為公眾服務,而且有權得到相應的報酬。

即便在民主國傢中,所有公民都能夠獲得公職,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得到這些職位。不是因為他們不具備候選資格,而是因為候選人的人數和能力對選民的選擇造成限製。

嚴格地說,將選舉原則沿用至方方麵麵的國傢沒有終身公職。在某種程度上,人們齣任公職僅僅齣於偶然,他們不能永遠保住職位。當每年進行選舉的時候,情況尤其如此。因此,在平靜的時期,公職對野心傢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在美國,抱負不大的人纔會投身於迂迴麯摺的從政之路。為瞭得到財富,擁有優秀的纔能和偉大的激情的人通常會遠離政權;常常有人僅僅因為覺得自身不能經營好自己的事業,轉而負責領導國傢事務。

大量平庸人士擔任公共職務就是因為這些原因和民主的錯誤選擇。在美國,我不知道人們是否會選擇那些希望當選的優秀人士,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優秀人士不會要求得到他們的支持。

美國民主統治之下的行政官員的職權

為什麼行政官員的職權在專製君主國和民主共和國比在君主立憲國強大。——新英格蘭的行政官員的職權。


有兩種政府給行政官員的行動添加瞭大量專權,這兩種政府是隻有一人統治的專製政府和民主政府。

同樣的結果源於幾乎相同的原因。

在專製國傢中,人們的命運沒有保障,公職人員的命運不比一般百姓的命運更有保障。君主總是掌握著他手下官員的生命、財産,有時甚至還有他們的榮譽,他對這些人毫無顧忌;他還賦予這些人很大的行動自由,因為他能肯定這些人永遠不會利用這種自由來反對他。

在專製國傢中,君主如此熱愛自己的政權,以緻擔心自己設置的規定對政權造成約束;他喜歡將他的臣民或多或少地的越權行為看作偶然,因為他確信他們不會違背他的意願。

在民主國傢中,多數也不擔心權力會被用來對抗他們,因為他們每年都將以前委托的權力收迴手中。多數每時每刻都能夠讓統治者知道他們的意誌,多數希望讓統治者發揮自己的能力,而非用不變的規則來束縛他們,因為限製這些統治者在某種意義上也會限製多數自身。

通過仔細觀察,你甚至可以發現在民主製度下,行政官員的專斷權力仍大於專製國傢。

在專製國傢中,君主能夠立即懲罰他所注意到的所有罪行,但他不能自吹他可以發現所有應當受到懲罰的罪行。相反,在民主國傢中,統治者既是無所不能又是無處不在的。因此,你注意到美國官員在法律為其規定的範圍內享有的行動自由比歐洲的任何官員都要廣泛。美國人通常隻嚮官員指齣他們應當達到的目標,而賦予他們選擇行動方法的權力。

比如,在新英格蘭,每個城鎮的行政委員的職責是擬定陪審員名單。關於這項職責的唯一規定是:他們必須從享有選舉權和名聲良好的公民中選擇陪審員。

在法國,如果我們賦予官員如此可怕的權力,那麼無論他是誰,我們都會認為人民的生命和自由處於危險之中。在新英格蘭,同樣的行政官員還可以把酗酒者的名單張貼在酒館中,禁止居民嚮他們提供酒類,違者罰款。

這樣的檢查權在大多數專製君主國中遭到人們的反對,然而,在這裏,人們毫無睏難地服從於它。

沒有一個地方的法律像民主共和國的法律那樣賦予行政官員如此大的專權,因為這裏似乎沒有害怕這種專權的理由。你甚至可以說,隨著選舉權日益擴大,行政官員的任期日益縮短,而行政官員變得更加自由。

那就是為什麼將一個民主共和國轉變為一個君主國是非常睏難的。如果行政官員不再通過選舉産生,而他們仍然保有民選官員的權力和習慣,那麼就會導緻專製。

隻有在君主立憲國中,法律在為公職人員劃定行動範圍的同時還能夠在每一步上指導他們。這一事實的原因不難說明。

在君主立憲國中,權力被劃分給人民和君主。兩者都希望行政官員的職位保持穩定。

國王不想將官員的命運置於人民的控製之下,因為害怕官員對他不忠;同時,人民害怕行政官員完全依賴於國王,從而壓製自由;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行政官員不能依賴於任何人。

使國王和人民允許官員保持獨立的同一原因也使他們尋求防止官員濫用這種獨立的保障,這樣官員纔不能背叛前者的權威或者侵犯後者的自由。因此,雙方都同意預先為公職人員劃定行動範圍,並發現為公職人員製定不得違犯的規則對他們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前言/序言

前言

“在這方麵,如果我對此錶示遺憾,我希望你能夠原諒我。你帶著顧慮漸行漸遠,你不願意發錶任何違背作者初衷的作品,而這是很值得稱道的。我完全理解這種自覺性,它督促我們的朋友盡其所能地將他的想法完美化,隨後他纔將這些想法傳達給公眾。一方麵為瞭讓一篇文章變得更加完美而束之高閣;另一方麵,當上天注定這樣的完善過程是不可能齣現的時候,就會有其他事物來抑製這一行為。像托剋維爾這樣的思想傢和觀察者,即便是他的草稿對於未來的思想傢都有著難以估量的價值:在我看來,齣版他那些不完美的手稿似乎不會造成任何不利——為瞭迴溯這些作品並驗證其後來提齣的觀點,而將它們原本的麵貌呈現齣來,並嚴格保留所有的痕跡,除非他本人對此錶示反對。”

在完整的作品齣版之後,在這番話中,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嚮古斯塔夫·德·博濛編輯緻歉,因為他沒有讀完托剋維爾未發錶的所有文章。

在這一版本的作品框架中,我想重新考慮博濛的決定,並滿足穆勒的部分願望。鑒於此,我不僅給讀者們提供瞭《論美國的民主》的修訂及修正內容,而且提供瞭托剋維爾在完成這一作品過程中所用過的筆記、草稿和各種資料。

因此,我選擇在同一時間嚮讀者們呈現一本全新版本的《論美國的民主》和一本截然不同的《論美國的民主》。這一全新的《論美國的民主》不僅僅是托剋維爾在1835年和1840年帶給讀者們的作品,我使用大量從未麵世的文本將它變得更為詳盡。增加的內容當然齣自托剋維爾之筆,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僅僅作為創作這一著作的支撐和必要平颱。因此,它們自然未能齣現在最終版本中。

它們將不再默默無聞,將重新齣現在這一著作之中。這些在編輯的選擇之下復生的片段,齣現在正文和注解的括弧之中。它們必須被謹慎對待。雖然它們已重迴原文之中,但最好不要忘記的是托剋維爾曾讓它們消失。如果它們能夠將讀者帶領到樂園,它們也很有可能將讀者帶領到迷宮或一堵堅不可摧的高牆下。隨後,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們應當被遺忘。

那麼它們的齣現能夠帶來什麼好處呢?首先,它們生動地體現瞭撰寫《論美國的民主》的非凡復雜性,並通過提供被刪減的部分內容來幫助讀者理解托剋維爾著作驚人的“層次性”。比如說,讀者會發現當托剋維爾對接下來的研究方嚮感到猶豫不決或不確定的時候,他是如何嚮傢人和朋友徵求意見,以及後者如何用一些段落和句子引導他的思想的。他會更好地瞭解添加和刪減某些內容的原因。他也能夠注意到這些手稿最初的讀者的批評所帶來的一定變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將看到托剋維爾如何在他的作品中闡述其主要的思想。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其每篇文章的內容都是不確定的。當它具備一定的連貫性,在作者認為其已被完成之後,它纔得以齣版。然而,由於摻假是無法避免的,每一次排版發行都會導緻摻假。齣版書籍無法體現原版手稿的書寫和外觀。由於原版因為時間和濕度而受損,隻有復製本能在同樣的紙張上完美再現原版手稿的內容,並嚮讀者們展現《論美國的民主》一書的復雜性和生動性。但是,由於原版手稿完全難以閱讀和領會,它會是一部容易令人産生錯覺的書,而這將導緻其內在價值流失。

倘若今天呈現的這一版本謹慎地恢復瞭《論美國的民主》的部分錶達不清、觀點偏差和猶疑,但它並不試圖也無法以任何方式取代著者的手稿本身,它至多是一個臨摹本。眾多相關研究的指嚮莫不應當迴歸到“呈現”手稿本身這個目標上來。

托剋維爾的手稿

第一版的《論美國的民主》全本的編輯工作可以追溯到1859年,時值托剋維爾去世不久。古斯塔夫·德·博濛從托剋維爾的遺孀瑪麗·莫特利那兒拿走瞭手稿,並在路易斯·德·凱爾戈萊的協助下從事編製工作。

博濛得知托剋維爾對於未能在有生之年齣版他已讀過上百遍的手稿深感遺憾。由於已經無法嚮作者本人印證文本錶達的正確性,博濛承擔起瞭這一重任。因此,他篡改瞭某些段落;不留痕跡地刪除瞭另一些段落;他最終拋棄瞭外人無法確知的原始文檔(這也許是托剋維爾妻子的要求)。

引發瞭眾多批評的第一個版本,有很多優秀特質,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我們知道那個時代的編輯工作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種種刪改和修正顯然也不會引發他人的譴責。在齣版的時候,這個版本還引用瞭他人的通信內容。最後,還由於當時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政治情勢,編輯不得不對其進行一定的修改。

毫無疑問的是,博濛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瞭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他在七年時間內編輯整理齣九捲資料。

瑪麗·莫特利死於1865年。由於她的娘傢人與托剋維爾傢族的關係不佳,她將丈夫的所有文章遺贈給瞭古斯塔夫·德·博濛。博濛傢族一直管理著它們。直到1891年,剋裏斯蒂安·德·托剋維爾獲得瞭它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耶魯大學教授保羅·蘭伯特·懷特對托剋維爾的手稿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他前往法國,對托剋維爾傢族手中的手稿進行查閱並編目。此外,他得到瞭將手稿中與美國有關的部分進行復製的授權。一名托剋維爾研究者、博內爾教員負責此項工作。保羅·懷特去世後,還在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喬治·W. 皮爾森在約翰·M. S. 艾利森的鼓勵下前往法國繼續懷特的工作。他開始著手為手稿製作新的目錄,並為完成後續的復製工作爭取必要的資金。由此,博內爾繼續進行此項工作,並將復製件定期寄往美國。當時,這所美國大學成為托剋維爾的重要作品相關絕大多數文件、筆記和信件的唯一受托者。

該份手跡包含瞭原始手稿以及已丟失的原稿復件。在針對這一版本進行的工作中,這些草稿和手稿被稱為《論美國的民主》的“研究底稿”,受到瞭特彆的關注。

《論美國的民主》第二部分的大部分草稿被作者稱為“垃圾”,而這些草稿也許是耶魯大學最有趣的收藏品之一,但不幸的是,它們現在的狀況非常糟糕。昆蟲和潮濕導緻其受損,其中的筆跡特彆難以辨認,紙張已經變成瞭碎片。一些小的紙屑附著在保護這些“垃圾”的兩個盒子底部。

本書第二部分的其他草稿,以及關於第一部分的所有手稿,僅存有復製件(一共有將近1 500頁,被分裝在16個手冊中):它們是相對值得信任的。

除那些之外,必須加上托剋維爾在他的美國之旅期間所寫的筆記;還有300多封信件,其中有些從未公開過。這些信件包含瞭托剋維爾和博濛在訪問美國期間和訪問美國之後,他們與美國及英國友人的通信,以及他們與傢人和多名法國通信者之間的信件。

其他有助於理解《論美國的民主》一書的文件還有參考書目、托剋維爾和博濛在與美國友人談論過程中所列齣的問題清單,最重要的是博濛為瞭撰寫他的小說《瑪麗,或是美國的奴隸製度》而收集的大量文件以及他在愛爾蘭寫的論文。

關於本版本的某些細節

西奧多·賽奇威剋,一個與托剋維爾通信的人,戲稱托剋維爾的筆跡既像象形文字又像楔形文字。可想而知,其言下之意是隻有托剋維爾本人纔能讀懂他做的筆記。

按照當時通常使用的體係,草稿占據紙張的右側,留下左側用於寫注解和記錄不同之處。盡管如此,其正文也往往會超齣紙張右側空間,並占據左側空間、頁邊距,以及字裏行間的空白處。

每章末尾添加瞭補充頁碼,小紙片被粘在原來的紙張上,有時那些紙片甚至會粘住原有的紙張。十字形符號、X形符號、橢圓形符號、圓形符號、字母和附加符號都被用於錶示內容轉移和附加內容。很顯然,真實再現手稿內容中的許多細微變化是枯燥的,也是沒有必要的,我不會因為它而感到睏擾。

頁邊空白的注解證明瞭托剋維爾對某些章節持懷疑態度,他希望對其進行審查,有時他打算徵求朋友們的意見或要求他們批評指正。這些他打算刪除的片段通常是有關聯的。

在完成《論美國的民主》之後,托剋維爾想要他的傢人和某些朋友閱讀該手稿,評論並批評它。在這一想法的驅使下,他於1834年雇用瞭一名抄寫員。這一手稿復製件一旦得到最終修正將被寄給齣版者,但它最終丟失瞭,隻剩下幾頁零散的紙張夾雜在原稿中。僅閱讀這幾頁內容就能瞭解抄寫員所遇到的睏難;從手稿中的幾處注解可見,這可能因為隻有托剋維爾本人纔能支配本書的大部分內容。

其他地方的參考文獻反映瞭這一復製品的存在,其含有一定數量的錯誤,我們可以認為由該復製件組成的最終版本被寄給瞭齣版者。印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瞭其他錯誤。

後續版本緻力於糾正第一版本中的錯誤,但同時增加瞭新錯誤。托剋維爾本人也對其進行瞭一定的刪減和補充。

在準備這一版本時,我開始比較最重要的法國版本(包括1835年、1838年、1840年和1850年的版本)。我在一個版本與另一個版本之間發現瞭一定數量的差異:作者的更正、標點符號的修改、刪減等等。在恢復丟失的段落後,我隨後比較瞭手稿全文,並發現瞭超過100個不同的錯誤。除此之外,還得加上托剋維爾本人造成的錯誤。對於後者,我隻是指齣瞭錯誤;我盡可能地嘗試著更正它,但我沒有以任何方式修改原文。

隨後,我將我選擇的片段插入原文之中。為瞭做到這一點,我針對手稿的多個變體和版本進行瞭細緻的選擇,選擇的明顯理由是興趣與位置。我特意把目光集中在章節中增加的內容上,特彆是本書第二捲的內容,其似乎最能讓我産生興趣。正文中添加的內容通常在括號中,它們的前麵或者後麵往往有各種區彆式符號,標誌其應當放置在何處。

注解由旁注、變體或最終版本之前的版本組成,其包含草稿、遊記、信件片段以及朋友和傢人提齣的批評。它們的齣處已經被謹慎而係統地標明。至於那些被添加在關鍵部位的注解,我認為它們有益於閱讀,也顯得更簡潔。

最後,在第四捲的末尾,我以附錄的形式添加瞭六篇不同類型的文章。前兩篇,《奧奈達湖之旅》和《荒野裏的十四天》,都是托剋維爾在美國旅行期間撰寫的。種種跡象錶明,如果博濛沒寫《瑪麗,或是美國的奴隸製度》,這兩篇文章會成為《論美國的民主》的附錄。事實上,我們根據前者的內容可知,托剋維爾認為其考慮發錶的這兩篇文章與他的旅行夥伴的小說內容太過相似。

中間兩篇文章是草稿的部分內容。雖然它們不像前兩篇文章那麼精良、優秀,但是它們仍具備一定的紀實性。

為瞭囊括一定數量的想法、構建托剋維爾政治思想的基石,我添加瞭一封作者所寫的未發錶過的信,這封信的曆史可追溯至1830年,收件人是查爾斯·斯托菲爾斯。

最後,我認為在附錄中扼要重述第十二版的前言以及托剋維爾在其著作和草稿中引用的所有作品,有利於輔助重建“托剋維爾圖書館”。


在此版本中使用的縮寫和符號

[……] 手稿中沒有劃掉的內容。

<……> 被圈住或者圍住的內容(這些內容通常是托剋維爾想要刪除的片段,但詞語周圍的圓圈有時候僅僅是為瞭吸引作者的注意:這種使用方法恰當嗎?這個詞語在語音學上是否存在問題?)。

≠……≠ 被一條或多條垂綫及其對角綫劃掉的詞語或者內容。

[……] 被水平綫劃掉的詞語或者內容。

/ 在手稿中,當這一符號置於句末,其錶示一條水平綫將前句與後句分隔開。

.-.-.-.- 因物理原因而難以辨認。通常由於原稿狀況不佳。

[*] 存在於手稿中,但從未齣現在已發布的版本中的托剋維爾的注解。

* 被某些版本遺漏的托剋維爾的注解。

[……(ed.)] 編輯者提供的信息。

a,b,c,…… 編輯者的注解。

(A),(B),…… 涉及每捲結尾內容的托剋維爾的注解。

1. 2. 3…… 托剋維爾標記在頁麵底部的注解。

OC起初在J. P. 邁耶的指導下進行,後來在弗朗索瓦·菲雷和讓-剋洛德·卡薩諾瓦的指導下進行,並由加利馬爾齣版的全集版本。

《全集》,巴黎:加利馬爾齣版社,1951年。

t.I:《美國的民主》(一二捲)(1951年)。

t.II:《舊製度與大革命》(一二捲)(1952年,1953年)。

t.III:《關於政治話語的著作》。

第一捲;(1962年)

第二捲;(1985年)

第二捲(1990年)。

t.IV:《關於法國及國外監獄係統的著作》(一二捲)(1985年)。

t.V:《旅程》。

第一捲:《西西裏島與美國》(1957年)。

第二捲:《英國、愛爾蘭、瑞士和阿爾及利亞》(1958年)。

t.VI:《英國的往來信函》。

第一捲:《亨利·裏夫與約翰·斯圖亞特·穆勒》(1954年);[引自《英國的往來信函》]

第二捲:《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與拿索·威廉·西尼爾的通信與交談》(1991年);

第三捲:《英國信件》(2003年)。

t.VII:《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在外國的通信》(一捲)(1986年)。

t.VIII:《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與古斯塔夫·德·博濛的通信》(三捲)(1967年)。

t.IX:《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與亞瑟·德·戈比諾的通信》(一捲)(1959年)。

t.X:《信件與部分作品》(1995年)。

t.XI:《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與德·皮埃爾-保羅·羅耶-科勒德的通信》《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與讓-雅剋·安培的通信》(一捲)(1970年)。

t.XII:《迴憶錄》(一捲)(1964年)。

t.XIII:《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與路易斯·德·凱爾戈萊的通信》(一二捲)(1977年)。

t.XIV:《與傢人的通信》(1998年)。

t.XV:《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與德·弗朗西斯科·科爾塞勒的通信》《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與斯維琴夫人的通信》(一二捲)(1983年)。

t.XVI:《雜集》(1989年)。

t.XVII:《其他信件》,未齣版。

t.XVIII:《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與阿道夫·德·西爾古爾和德·西爾古爾夫人的通信》(一捲)(1984年)。

OCB:由古斯塔夫·德·博濛指導完成的全集版本。

《托剋維爾夫人公布的全集》(巴黎:米歇爾·利維兄弟齣版社,1864年—1878年)

t.I–III:《論美國的民主》。

t.IV:《舊製度與大革命》。

t.V:《信件及生前未發錶的作品》。

t.VI:《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的通信》。

t.VII:《信件中的消息》。

t.VIII:《關於〈舊製度與大革命〉的雜集、曆史片段及其注意事項》。

t.IX:《經濟、政治與文學研究》。

Manuscript:在編輯者的注解中,指的是《論美國的民主》的研究底稿(YTC,CVIa,存放在四個箱子中)。

v:變體

YTC:耶魯大學的托剋維爾全集。耶魯大學收藏的手稿存放在貝尼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斯特林圖書館擁有幾份補充手稿。

YTC,BIIb:在此分類中含有:為美國對話者準備的問題清單。

YTC,CIIc:在此分類中含有:“稿件來源”,托剋維爾根據遊記製定的字母錶。

YTC,CVa–CVk:在此分類中含有:《論美國的民主》的草稿。

CVa:“第8類”“很可能無法用在任何位置的注解”(59頁)。

CVb:“第13類”“各種關於美國管理製度的文件,可以注解的形式應用到標題為‘美國的政府和行政製度’的章節之中”(34頁)。

CVc:“第6類”“環境的平等性是一個既成的、不可抗拒的事實,所有妄圖打破這種平等的人都無法得逞。這一事實的重要性”(9頁)。

CVd:“第5類”“或多或少與標題為‘平等帶來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對政治憲法産生影響’的偉大篇章有關的想法和片段”(53頁)。

CVe:“第17類”(第13頁和第17頁的復製件)。

CVf:“第4類”“與《論美國的民主》的最後兩捲有關的注解、分散的觀點、片段及品論”(52頁)。

CVg:“第9類”“《論美國的民主》第二部分各章節的初稿”(包括:由博內爾保管的部分復製件,一共416頁的3本手冊,以及兩箱原稿)。這就是所謂的“垃圾”。

CVh:“第3類,1—5”“與美國有關的注解、文件和觀點。如果我想再寫點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參考這些內容是有用的。”

CVj:“第2類,1—2”“……獨立於……美國人的哲學方法、總體思路、信仰來源……被放置在……而不能放置在本章中”(兩冊,138頁)。

CVk:“第7類,1—2”“我不能放置在作品中的片段、觀點(1840年3月)(無關緊要的閤集)”(兩冊,148頁)。

手稿的注解

除瞭耶魯大學的文檔之外,編輯者在獲得各圖書館的允許之後,引用或者復製瞭下列文檔:

——埃爾韋·德·托剋維爾寫於1827年1月25日的信,凡爾賽宮圖書館。

——關於美國黑人的處境的問題清單,賓夕法尼亞州哈弗福德學院圖書館(E. W. 史密斯,第955號)。

——在1833年2月6日寫給愛德華·埃弗裏特的信(亞曆剋西·托剋維爾在1833年2月6日寫給愛德華·埃弗裏特的信。愛德華·埃弗裏特文集);在1850年2月15日寫給愛德華·埃弗裏特的信(亞曆剋西·托剋維爾在1850年2月15日寫給愛德華·埃弗裏特的信。愛德華·埃弗裏特文集);節選自西奧多·賽奇威剋的日記的段落(西奧多·賽奇威剋。巴黎日記第三捲,1833年11月至1834年7月,第80至81頁、第85頁。賽奇威剋傢族文集),馬薩諸塞州曆史協會。

——評論研究(普通手稿,雜項,TI–TO);於1836年6月19日寫給巴茲爾·霍爾的信(普通手稿閤集[雜項],手稿科,古籍與特彆收藏係),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

——與賠償問題有關的文檔(德雷爾全集),賓夕法尼亞州曆史學會。

——寫給聖伯夫的信,[1835年4月8日];聖伯夫於1865年11月26日寫給博濛的信,學院圖書館,斯波爾博剋·德·羅文祖爾全集。

——於1844年5月29日寫給理查德·M. 米爾恩斯的信;於1845年4月14日寫給理查德·M. 米爾恩斯的信;以及於1852年2月9日寫給理查德·M. 米爾恩斯的信,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霍頓文集,25/200、201和209)。

——於1851年12月3日寫給地方首長的信,巴黎曆史圖書館。

——於1856年10月15日寫給查爾斯·濛拉德的信,洛桑大學州立圖書館。

感謝

我非常想嚮耶魯大學貝尼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緻以深深的謝意,在其幫助下,我纔能夠多次親自查閱無數的手稿。我要感謝全體員工,特彆是兩位館長——馬喬裏·G. 懷恩和文森特·吉羅。我還要感謝貝尼剋圖書館允許我引用和復製手稿以及托剋維爾全集的文檔。



用戶評價

評分

物流快,包裝好,必須好評!

評分

搞活動買的,確實很實惠,多買一些屯起來慢慢看。書的質量都挺好的。下次再來

評分

包裝很好,是正品,京東就是好,價格很值

評分

趕上活動瞭,狠狠地再來一波

評分

點有一點未符閤我統一評論的標準,我都會客觀公正的

評分

首先買的産品質量非常非常好,再次,京東物流就是快,真的不是蓋的,最後價格閤理,實惠!首先買的産品質量非常非常好,再次,京東物流就是快,真的不是蓋的,最後價格閤理,實惠!首先買的産品質量非常非常好,再次,京東物流就是快,真的不是蓋的,最後價格閤理,實惠!

評分

京東自營,一如既往的好,速度快,質量有保證。圖書滿減活動也很實惠。看到活動就忍不住剁手,囤瞭好多書,還會再買。

評分

評分

經典正版書籍!值得收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