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文化知識大全

趣味文化知識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文化常識
  • 趣味知識
  • 科普
  • 大眾文化
  • 知識普及
  • 休閑閱讀
  • 益智
  • 文化探索
  • 生活小常識
  • 綜閤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淘淘樂母嬰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華僑齣版社
ISBN:9787511332950
商品編碼:12085838937
包裝:精裝
開本:10開
齣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趣味文化知識大全》是一本濃縮瞭中國文化常識的知識寶庫,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於一體。《趣味文化知識大全》覆蓋麵大,具有的參考性與指導性,既是一部容納中國文化百科知識的實用工具書,又可以成為休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快餐。清朝為皇帝選秀有評委嗎?黃帝戰蚩尤的真相是什麼?丞相和宰相是一迴事嗎?烏紗帽有什麼來曆?為什麼舊時文臣武將以上一淩煙閣一為榮?古人夜觀天象和現在的天文觀測是一迴事嗎?為什麼寶蓋兒頭下有頭“豬”就叫“傢”?古代是博士地位高還是學士地位高?古人是怎樣驗屍的?公主的丈夫為什麼叫駙馬?新婚的臥室為什麼叫洞房……所有這些奇趣橫生,你想知道的、需要知道的、應該知道的中國文化常識,盡在《趣味文化知識大全》。為瞭方便閱讀,《趣味文化知識大全》采用瞭一問一答的方式,把本要數韆字甚至數萬字纔能闡述清楚的問題壓縮在數百字之中,以小見大,深入淺齣,提綱挈領,幾百字,多上韆字一就傳達齣豐富的信息,讓讀者在短的時問內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一書在手,讓你盡覽中國文化全貌:一捲在手,讓你輕鬆掌握中國文化精華。

目錄

章 宮廷規則·帝後故事
1.“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嗎?
2.“皇帝”這一名稱是怎樣確定的?
3.哪個皇帝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日”這句話?
4.將皇帝稱為“萬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5.“皇後”這個稱號從何而來?
6.何謂“三宮”,何謂“六院”,皇帝隻有七十二個妃子嗎?
7.清朝為皇帝選秀的要求和選拔程序如何?
8.皇袍一定是黃色的嗎?
9.為什麼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宋朝卻叫“北宋”、“南宋”?
10.改元和改朝換代是一迴事嗎?
11.皇帝的龍袍上到底綉有幾條龍?
12.曆史上真正實行過“禪讓”嗎?
13.為什麼把國傢稱為“江山社稷”?
14.皇帝的墳墓叫“陵”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5.古代封禪大典是一種什麼樣的儀式?
16.“太子洗馬”真的是為太子洗馬嗎?
17.契丹人的國號“遼”是什麼意思?女真人國號“金”又是從何而來?
18.“宦官”就是“太監”嗎?
19.“黃泉相見”講的是什麼故事?
20.齊桓公稱管仲為“仲父”,這個稱呼是什麼意思?
21.勾踐“臥薪嘗膽”,是真實的曆史還是隻是個傳說?
22.趙武靈王“鬍服騎射”,功勛卓著,但他的下場怎樣?
23.人們為什麼怕赴“鴻門宴”,“鴻門宴”真的很危險嗎?
24.漢初封賞功臣,劉邦提齣的“功人”、“功狗”是什麼意思?
25.女主“臨朝稱製”的做法是從誰開始的?
26.皇位傳承中“立子殺母”之說是誰興的規矩?
27.王昭君為什麼被稱為明妃?
28.武則天與李治是早並稱二聖的帝後嗎?
29.武則天是中國的女皇帝嗎?
30.唐玄宗為什麼稱為“明皇”,楊貴妃為什麼叫“太真”?
31.史上對外自稱“兒皇帝”的是誰?
32.宋朝“重文輕武”與“杯酒釋兵權”有關嗎?
33.“燭影斧聲”是怎麼迴事,宋太祖是正常死亡嗎?
34.中鞦吃月餅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35.皇太極為何把國號改為“清”?
36.在皇帝之中,乾隆獨攬哪三項?
37.慈禧太後是中國曆史上“垂簾聽政”的人嗎?
38.李蓮英為什麼稱慈禧太後“老佛爺”?

第二章 朝政職官·名臣軼聞
1.什麼是“封建”,它初的內涵與我們的理解一緻嗎?
2.“三公九卿”具體是指什麼?
3.“丞相”和“宰相”是一迴事嗎?
4.文官與武將是什麼時候開始分開的?
5.“大都督”與“總督”、“提督”是一迴事嗎?
6.“三省六部”是什麼時候創立的?
7.“烏紗帽”為什麼會成為官位的彆稱?
8.現在的“省”與古代的“中書省”有關係嗎?
9.科舉製度是什麼時候創立的?
10.科舉試捲收上去以後要彌封的製度是從何時開始的?
11.古代的科舉考試和的高考一樣嗎?
12.明清科舉的“八股取士”嚴格到什麼程度?
13.西方國傢現在的“內閣”與中國古代的“內閣”一樣嗎?
14.清朝官員為什麼要頂戴花翎?
15.明清官服上為什麼要綉“禽獸”?
16.清朝時,漢臣為什麼不能自稱“奴纔”?
17.古代官員齣行為什麼要鳴鑼開道,什麼人纔能乘坐“八抬大轎”?
18.古代的官府為什麼叫衙門?
19.古代為什麼把報到稱為點卯?
20.中國古代的官員能休假嗎?
21.“公侯伯子男”是中國創製的爵位製度,還是從國外引入的?
22.古代官員可以退休嗎?
23.“八百裏加急”的公文真的要求飛馳八百裏嗎?
24.“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是怎麼來的?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齣何處?
26.東漢“清議”和魏晉“清談”是一迴事嗎?
27.“上品無寒門”這種現象的齣現與什麼製度有關?
28.為什麼是“東山再起”,而不是“西山再起”或“南山再起”?
29.“亂七八糟”與曆史上哪兩場的政治大動亂有關?
30.《天官圖》為何專畫郭子儀,為什麼說他“五福俱全”?
31.舊時文臣武將為什麼都希望上“淩煙閣”?
32.“溜須”到底“溜”的是誰人的“須”?
33.嶽飛背上真的刺有“精忠報國”四個字嗎?
34.鄭和是七下西洋,還是九下東西洋?

第三章 解說法製·揭秘酷刑
1.古代法律叫什麼,“法”字怎麼理解?
2.古代處決犯人為什麼安排在鞦季,是要“鞦後算賬”嗎?
3.“擊鼓鳴冤”是如何而來的呢?
4.曆史上真有“午門斬首”的製度嗎?“午門”是什麼地方?
5.在古代“刑不上大夫”得到徹底貫徹瞭嗎?
6.“三堂會審”中的“三堂”指什麼,古代真是這樣審案嗎?
7.“春鞦決獄”是說春天鞦天纔審案嗎?
8.古代審訊的“五聽”具體指什麼?
9.“十惡不赦”的“十惡”具體指什麼?
10.古代為什麼把砍頭叫作“梟首”?
11.同馬遷所受的“宮刑”是什麼樣的刑罰?
12.古時為什麼要選在“午時三刻”問斬?
13.古代的“笞刑”隻打屁股不打背是誰規定的?
14.“象刑”是一種什麼刑?
15.為什麼監獄又叫“班房”?

第四章 天地玄奧·中華奇觀
1.“北鬥七星”有什麼文化內涵?
2.“七月流火”是不是說天熱得像下火一樣?
3.“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有何來曆?
4.“老皇曆”能不能寫成“老黃曆”?
5.“花甲子”與乾支紀年有何關係?
6.農曆為什麼要設“閏月”?
7.世界上早測量地球的人是誰?
8.古人“夜觀天象”是進行天文觀測嗎?
9.為什麼把七天叫“一星期”?
lO.“彈指一揮間”的“彈指”究竟是多長時間?
11.“中國”為什麼會成為華夏神州的代稱?
12.中國古代的“九州”指哪裏?
13.“天府之國”從什麼時候開始代指四川?
14.象棋棋盤中的“楚河漢界”其位置在哪裏?
15.“五湖四海”具體指哪些地方?
16.“三山五嶽”都真實存在嗎?
17.“敦煌”這個名字有何來曆?
18.古今“山東”、“山西”是同一區域嗎?
19.“夜郎自大”的“夜郎”在什麼地方?
20.古赤壁現在的位置到底在哪裏?
21.為什麼海外華人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
22.廣州為什麼被稱為“羊城”?
23.“鬍同”這個詞怎麼成瞭街巷的名字?
24.“山海關”因何被稱為天下關?
25.為什麼古代建築的屋頂上常會排列一些裝飾獸?
26.皇傢建築為何用“紅牆黃瓦”?
27.“女牆”和普通的城牆有區彆嗎?
28.為什麼“九龍壁”被視為國寶,中國有幾處“九龍壁”?
29.故宮到底有多少間房屋?
30.承德“避暑山莊”真的是用來避暑的嗎?
31.“飛來峰”真的是“飛來”的嗎,還有其他“飛來”的景點嗎?
32.“天下泉”是指哪道泉水?

第五章 趣話漢字·稱謂釋疑
1.甲骨文是中國早的文字嗎?
2.中國漢字究竟有多少個?
3.漢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橫行”的?
4.秦朝前的文獻中有“秦”嗎?
5.“壹、貳、叁”等大寫的數目字本義就是指數字嗎?
6.為什麼意見不同叫“相左”,而不叫“相右”?
7.“我”字早的含義是什麼?
8.打敗仗為什麼叫“敗北”?
9.為什麼古人把傢裏有女叫作“安”?
10.“天字號”的說法來自何處?
11.人們為什麼要在書信落款處寫上“×;×;緘”?
12.古代漢語裏沒有“她”字?
13.“時髦”一詞是今人所造,還是古已有之?
14.為什麼把禮讓彆人稱為“退避三捨”?
15.為什麼把購物叫買“東西”,而不叫買“南北”?
16.“銅臭”是指銅銹而發臭嗎?
17.“捉刀”的原義是代人作文嗎?
18.為什麼要愛屋及“烏”,而不是其他東西?
19.為什麼把一模一樣的東西叫“雷同”?
20.“足下”這個詞的來源是什麼?
21.何謂“下榻”,有沒有“上榻”一說呢?
22.錶示馬背上的古代詞語“馬上”,是怎麼演變成錶示“立刻”的現代詞語的?
23.“目不識丁”是說連簡單的“丁”字都不認識嗎?
24.“食言”這個詞是如何而來的呢?
25.為何把爭奪政權叫“逐鹿”?
26.“下馬威”是指一下馬就耍威風嗎?
27.為什麼把榜樣人物稱為“楷模”?
28.“五內俱焚”的“五內”是指什麼?
29.早“信口雌黃”的是誰?
30.“生吞活剝”講的是怎樣一個故事?
31.“座右銘”非得放在座位右邊嗎?
32.“雕蟲小技”是一種什麼技能?

第六章 精彩典故·追根尋源
1.“俯首甘為孺子牛”中的“孺子牛”典齣何處?
2.“逐客令”這個詞語有何來曆?
3.人們常說“看破紅塵”,“紅塵”指什麼?
4.為什麼把請人給予方便叫“藉光”?
5.為什麼用“桃李滿天下”稱贊一個老師有很多學生?
6.“走後門”真的是要從“後門”進去嗎?
7.有些人喜歡“搞名堂”,“名堂”是什麼?
8.奉承彆人叫作“給人戴高帽”,古代真的是給人送高帽子嗎?
9.古時“當成耳旁風”也是錶示漠不關心之意嗎?
10.“說風涼話”齣自何處,原典是什麼意思?
11.“賣關子”的古今詞義一樣嗎?
12.為什麼叫“南柯一夢”,而不是“北柯一夢”?
13.“惡作劇”來源於一個怎樣的故事?
14.“一問三不知”的“三不知”具體是指什麼?
15.“小巫見大巫”是指小巫師與大巫師見麵嗎?
16.“坐山觀虎鬥”是真的有人坐在山上看老虎爭鬥嗎?
17.為什麼用“三寸不爛之舌”形容人能說會道?
18.“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典齣何處?
19.形容事情敗露的“東窗事發”語齣何處?
20.何謂“江郎纔盡”,曆史上真有“江郎”其人嗎?
21.為什麼“白眼”等同於輕視呢?
22.為什麼是“纔高八鬥”而不是“纔高九鬥”?
23.何謂“破天荒”,這種說法典齣何處?
24.早淹沒在“鞦波”中的是誰?
25.“小蠻腰”這種用法起於何時?
26.為什麼用“四麵楚歌”來形容形勢危急?
27.古人為什麼用“兩袖清風”來比喻官員清正廉潔?
28.為什麼把轉移話題叫“王顧左右而言他”?
29.為什麼把看得很清楚叫“明察鞦毫”?
30.“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這個成語齣自何處?
31.“登堂入室”到底是指水平高還是指水平低?
32.“二桃殺三士”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33.“一鳴驚人”說的是齊威王還是楚莊王的故事?
34.何謂“雷池”,人們為什麼“不敢越雷池一步”?
35.顧炎武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嗎?
36.“天衣”為何“無縫”,這個成語齣自何處?
37.“無顔見江東父老”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
38.“徐娘半老”到底是有風韻還是沒有風韻?
39.“體無完膚”真的是說身體上沒有一塊完整的皮膚嗎?
40.“醉翁之意不在酒”齣自何處?
41.“坐井觀天”真的是指坐到井裏看天嗎?
42.蘇麟因何寫下“近水樓颱先得月”的詩句?
43.持有“尚方寶劍”的人真有權力“先斬後奏”嗎?
44.古代官員為什麼喜歡在衙門裏掛上“明鏡高懸”的匾額?
45.“樹倒猢猻散”這個詞語齣自何處?
46.快刀斬亂麻”這個說法起於何時?
47.“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個說法有何來曆?
48.是誰早說齣“近硃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的?
49.“一不做,二不休”這句話是從哪裏來的?
50.“風馬牛不相及”是說追不上被大風吹散的牛和馬嗎?
51.“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個說法從何而來?
52.為什麼把善解人意的美女說成“解語花”?
53.“乘風破浪”齣自何處?
54.“人鼠之嘆”的含義是指什麼?
55.“氣壯山河”早齣自何處?
56.“行百裏者半九十”的典故從何而來?
57.“眾誌成城”典齣何處?
58.“聽人穿鼻”講的是什麼故事?
59.“初生之犢不畏虎”寓意是什麼?
60.“版築飯牛”典齣何處?
61.“班姬團扇”的故事中的“班姬”是誰?

第七章 思想智慧·答疑釋問
1.敢朝換代為什麼要“改正朔,易服色”?
2.什麼叫“湯武革命”?
3.“五行”為何按“金木水火土”排序?
4.“陰陽”學說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5.為什麼八卦有“先天”和“後天”之分?
6.中國正統思想儒學能稱為“儒教”嗎?
7.老子開創的道傢學派與黃帝有何關係?
8.孔子真的見過老子嗎?
9.孔子為什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10.孔子為什麼“敬鬼神而遠之”?
11.能據“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說儒傢歧視女人嗎?
12.為什麼說《春鞦》一書包含著孔聖人的“微言大義”?
13.古人把人分為“君子”和“小人”依據的標準是什麼?
14.“學在四夷”體現瞭一種什麼思想?
15.“莊周夢蝶”是怎樣一個故事?
16.“百傢爭鳴”中的“百傢”並非實數,那麼當時到底有多少個學派?
17.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18.漢武帝“罷黜百傢,獨尊儒術”,可是為何還有“外儒內法”的說法呢?
19.東漢時流行的“讖緯之學”是一門什麼學問?
20.為什麼算命先生尊王充為祖師爺?
21.韓愈堅持的“道統”是什麼?
22.魏晉南北朝流行的“玄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
23.“太極圖”裏麵暗藏著什麼樣的玄機?
24.“河圖”、“洛書”究竟是什麼?
25.“半部《論語》治天下”真是趙普說的嗎?
26.周敦頤纔是理學的開山祖師,可是為什麼人們卻說“程硃理學”?
27.“格物緻知”是什麼意思?
28.王陽明的“心學”是一種什麼學問?
29.明末三大思想傢能稱為近代啓濛思想傢嗎?
30.為什麼把康有為叫作“康聖人”?
31.嚴復為何要翻譯《天演論》?
32.“五四”時期是誰喊齣瞭“打倒孔傢店”的口號?

第八章 教育要事·科舉趣談
1.中國早的學校齣現在何時?
2.子貢為什麼說自己的老師“學無常師”?
3.後世皇帝為何要把孔子奉為“萬世師錶”?
4.用“喪傢狗”稱呼孔夫子是對他的侮辱和不敬嗎?
5.孔門“四科”是什麼?
6.孔子得意的弟子、有政治纔乾的弟子、有軍事纔乾的弟子、有錢的弟子分彆是誰?
7.古書上說的“大學”和的“大學”是一迴事嗎?
8.現在的“教授”與古人所說的“教授”是一迴事嗎?
9.曆史上“博士”的地位比如何?
10.古代“學士”的地位也低於“博士”嗎?
11.國子監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嗎?
12,宋代書院是一種什麼樣的機構?
13.古代“正經”具體包括哪些經書?
14.古代是不是不開數學課?
15.人們為什麼用“老夫子”來打趣讀書人呢?
16.古代科舉考試中作弊的現象嚴重嗎?
17.“秀纔”一直是科舉考試中的功名嗎?
18.進士為什麼都自稱“天子門生”?
19.“登龍門”和“跳龍門”是一迴事嗎?
20.為什麼把考取進士名叫“中狀元”?
21.什麼是“連中三元”?
22.為什麼科舉取得名稱為“獨占鰲頭”?

第九章 科技奇聞·神秘中醫
1.傳說大禹用“息壤”治水,“息壤”是什麼?
2.除萬裏長城外,中國還有彆的長城存在嗎?
3.古人是如何計時的?
4.衝國早的計算工具是什麼?
5.“九九乘數錶”是什麼時候創立的?
6.在蔡倫之前真的沒有紙張嗎?
7.中國古代早的印刷技術究竟是如何發明的?
8.《黃帝內經》是一部什麼樣的著作?
9.中醫為什麼被稱為“岐黃之術”?
10.中藥店為什麼稱“堂”而不稱“店”?
11.為什麼要把行醫說成是“懸壺濟世”?
12.“大夫”、“郎中”都是官職名,為什麼拿來稱呼醫生?
13.“定心丸”真是一種藥嗎?
14.古代到底有沒有能把人麻倒的“濛汗藥”?
15.為什麼把走方醫生叫“鈴醫”?
16.“夜明砂”、“龍涎香”是用什麼原料製成的?
17.古人是如何驗屍的?
18.中國古代有沒有女醫生?
19.“太醫”和“禦醫”是一迴事嗎?
20.中國古代進行過人體解剖嗎?
21.“何首烏”真的能讓人白發變黑嗎?
22.什麼是“牛痘術”、“人痘術”?
23.什麼是“五毒”?
24.“杏林”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25.靈芝真的是“仙藥”嗎?
26.“懸絲診脈”是事實還是傳說?
27.針炙是一種什麼樣的療法?
28.世界上早的人體模型是什麼時候設計的?

第十章 兵法軍製·戰爭元素
1.古代軍隊為什麼把人頭稱為“首級”?
2.“三軍”形成於什麼時候?
3.諸葛亮的“八陣圖”就是一座石陣嗎?
4.古人常說“大戰三百迴閤”,什麼是“迴閤”?
5.“將軍”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
6.“”一開始就是指比賽的名嗎?
7衝國古代是不是從來沒有建立過海軍?
8.古代的軍隊依據什麼給軍人加官晉爵?
9.“免死”究竟為何物?
10.‘t擊鼓而進”、“鳴金收兵”,古代軍隊有如此規定嗎?
11.“鐵浮圖”和“拐子馬”是什麼?
12.古代統治者為什麼把兵書列為禁書?
13.中國古代初的“密碼”是什麼樣的?
14.清朝的“八旗”分彆指什麼?
15.士兵的軍服後為什麼有的寫“兵”,有的書“勇”?
16.“圍魏救趙”講的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17.“紙上談兵”說的是誰?
18.“背水一戰”是怎麼來的?
19.“匈奴未滅,何以傢為”是誰的豪言壯語?
20.幫助劉秀創建帝業的“雲颱二十八將”都有誰?
21.赤壁之戰,曹操是敗於火攻還是敗於瘟疫?
22.荊州到底是劉備所藉,還是孫權所送?
23.諸葛亮真用空城計嚇退瞭司馬懿嗎?
24.曆史上的張飛真的做事魯莽、大字不識嗎?
25.戲麯“楊傢將”的故事閤乎史實嗎?
26.名將袁崇煥為何會慘遭淩遲?
27.“盔”與“甲”是什麼樣的裝備?
28.馬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29.關羽真的使用過青龍偃月刀嗎?
30.衝國古代真的有丈八蛇矛這種兵器嗎?
31.“十八般兵器”具體指什麼?

第十一章 圖書文檔·傳承文明
1.是不是古代的書都有“圖”?
2.“詩三百”這種說法從何而來?
3.《穆天子傳》是西周的作品還是後人的僞作?
4.孔子讀《易》至“韋編三絕”,書和“韋編”有什麼關係?
5.《論語》是什麼時候成書的,由誰編輯而成?
6.古代為什麼要焚書禁書?
7.“魯壁藏書”是真的嗎?
8.曹操為什麼要用金璧贖迴蔡文姬?
9.是誰導緻瞭“洛陽紙貴”?
10.什麼人可以稱為“讀書種子”?
11.為什麼把底本叫作“藍本”?
12.“牛角掛書”的典故源於何處?
13.《百傢姓》為什麼按“趙錢孫李”的順序排列?
14.何為“話本”文學?
15.《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到底是誰?
16.“三通”、“四史”具體指哪些書?
17.藏書樓天一閣創建於何時?
18.古人所說的“四大奇書”具體指哪四部名著?
19.圖書收藏中的“孤本”、“善本”是什麼意思?
20.什麼是“纔子書”,“十纔子書”都指哪些書?
21.《古文觀止》中的“觀止”是什麼意思?
22.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是官辦的還是民辦的?
23.“邸報”是中國古代的報紙嗎?
24.《四庫全書》的下落如何?
25.《紅樓夢》的續寫情況是怎樣的?
26.《論語》早傳播到哪個國傢?
27.為什麼那些順口溜式的詩被稱為“打油詩”?
28世人常說的“文房四寶”具體指哪四寶,這個說法的內涵有變化嗎?

第十二章 敬祖朝聖·本土道教
1.中國人為什麼把炎黃二帝奉為始祖?
2.衝國古老的姓為什麼多帶“女”字旁?
3.“姓”和“氏”初是一迴事嗎?
4.“龍”是中國人的圖騰,其形象是怎麼來的?
5.俗話說“龍生九子”,“九子”是實指還是虛指?
6.中國人把曆代先人稱為“祖宗”,“祖宗”的具體含義是什麼呢?
7.“犧牲”二字為何都帶牛字旁?
8.位祭祀孔子的皇帝是誰?
9.早的國立孔廟為什麼稱文廟?
10.古代一年祭孔幾次,祭孔大典的程序如何?
11.“太牢”、“少牢”是指大監獄、小監獄嗎?
12.“衍聖公”是一個什麼樣的封號?
13.道教産生於什麼時候?
14.王母娘娘是在何時與玉皇大帝結為夫妻的?
15.何謂“三星高照”,“三星”是指哪三位神靈?
16.什麼是“天官賜福”?
17.曆史上到底有沒有二郎神其人?
18.天旱的時候,古人為什麼經常到“龍王廟”求雨?
19.為什麼說“韆裏姻緣一綫牽”,給人牽綫的是何方神聖?
20.唐朝大將秦瓊和敬德為什麼會成為門神?
21.為什麼在過小年時祭竈王?
22.“八仙過海”中的“八仙”是如何成仙的?
23.道士驅魔除妖使用的“符”是什麼?
24.為什麼佛教把死亡稱“圓寂”、“涅槃”,而道教則稱為“羽化”?
25.“陰曹地府”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所在?
26.由陽間進入陰間的“奈何橋”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橋?
27.沿海人民對“媽祖”的崇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第十三章 禮儀應酬·稱謂講究
1.古代男子成年時行的“冠禮”具體是如何舉行的?
2.“拜”和“揖”是一迴事嗎?
3.“三叩九拜”真的要求行禮人連拜九次嗎?
4.“拜天地”這一婚儀因何而來?
5.“男女授受不”這一禮儀是說說而已還是有嚴格要求?
6.見麵時的“拱手”之禮具體如何操作?
7.古人為什麼不能穿鞋子上殿?
8.清朝時期流行的“打韆兒”是一種什麼樣的禮儀?
9.清朝皇帝為何用生僻字給皇子取名?
10.古代男子為什麼不僅要取“名”而且要有“字”?
11.古代皇帝為何自稱“寡人”、“朕”、“孤”?
12.大臣們為什麼稱皇帝為“陛下”?
13.“公主”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
14.為什麼把公主的丈夫稱為“駙馬”?
15.女英雄為什麼被稱為“巾幗英雄”?
16.古人為何管地方長官叫“父母官”?
17.人們為何把知識分子稱為“老九”?
18.人們為什麼把主持活動、招待他人的一方稱為“東道主”?
19.為什麼招待賓客叫“盡地主之誼”而不是“盡東傢之誼”?
20.“鼻祖”這個稱謂跟鼻子有關係嗎?
21.為什麼用“兩口子”稱呼夫妻倆?
22.古人為何用“拙荊”、“賤內”稱呼妻子?
23.為什麼把原配夫妻稱為“結發夫妻”?
24.“續弦”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
25.古人為什麼稱公婆為“舅姑”?
26.“哥哥”這個稱呼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27.“姐”字什麼時候變成對年長女性同輩的稱呼?
28.古人為什麼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
29.“韆金”一詞什麼時候成為女孩兒的代稱?
30.什麼人傢的女兒有資格稱“金枝玉葉”?
31.“泰山”怎麼會成為嶽父的代稱呢?
32.“金龜婿”的說法從何而來?
33.古人為什麼把稱心如意的女婿稱為“乘龍快婿”?
34.人們為什麼把兩姐妹的丈夫稱為“連襟”?
35.為什麼兩兄弟的妻子被閤稱為“妯娌”?
36.為什麼把結義兄弟稱為“義結金蘭”?

第十四章 彆稱代指·本源流變
1.古代“黎民”和“百姓”都是指平民嗎?
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裏的“匹夫”指什麼人?
3.“古稀”、“耳順”之類關於年齡的彆稱起源於哪裏?
4.古人為何要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美貌女子?
5.為什麼古人把媒人稱為“伐柯人”?
6.古人將齣傢人稱為“方外之人”,“方外”是什麼意思?
7.為什麼把海外華人稱為“海外赤子”?
8.“老頭子”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
9.“手足”、“耳目”為什麼會成為對特定人的稱謂?
10.古代的丫頭”到底是指小女孩還是指伺候人的丫鬟?
11.“不倒翁”是一種什麼樣的人?
12.“饕餮之徒”為何成為貪吃的代名詞?
13.為什麼把代人受過者稱為“替罪羊”?
14.“河東獅”這個老婆的代名詞是怎麼來的?
15.為什麼把小偷叫作“三隻手”?
16.人們為什麼常用“二百五”來稱呼容易犯傻的人?
17.“吝嗇鬼”這個稱謂從何而來?
18.有實力的女人往往被贊為“女強人”,古代的“強人”就是這個意思嗎?
19.“綠林好漢”這個說法有何來曆?

第十五章 節慶習俗·文化溯源
1.“正月”這個叫法是從哪裏來的?
2.春節放鞭炮有什麼講究?
3.人們為什麼要在除夕晚上“守歲”?
4.春節時人們要相互拜年,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
5.貼春聯的傳統習慣起於何時?
6.春節將“福”字倒貼,僅僅是為瞭討“福到”的口彩嗎?
7.過年時發壓歲錢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8.“除夕不空鍋”的習俗有什麼來曆?
9.人們為何要“年初一,不吃稀”?
10.正月十五掛紅燈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11.清明掃墓踏青的習俗起於何時?
12.寒食節為什麼不允許生火做飯?
13.端午節是為瞭紀念屈原嗎?
14.過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插艾蒿、剪“艾虎”?
15.七夕“乞巧”與牛郎織女有關嗎?
16.重陽節登高飲酒的習俗因何而起?
17.民間為什麼有鼕至節“不吃水餃,凍掉耳朵”的說法?
18.為什麼要在臘八節這喝“臘八粥”?
19.中國人為什麼把黃色作為高貴的色彩?
20.古代男女婚配為什麼要“閤八字”?
21.新娘齣嫁的時候為什麼要在頭上濛上紅蓋頭?
22.為什麼把男女成叫“結婚”?
23.新娘齣嫁乘花轎起於何時?
24.新婚的臥室為什麼叫“洞房”,而不叫“新房”?
25.新人完婚時,為什麼傢裏會處處張貼紅色的“□”?
26.真有“拋綉球選夫婿”的婚俗嗎?
27.民間“偷瓜送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28.孩子齣生後父母要為其掛上長命鎖的做法起於何時?
29.吃長壽麵的習俗由何由來?
30.送壽桃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第十六章 農業生産·商業貿易
1.“五榖”具體指哪幾種農作物?
2.“一畝三分地”這個說法有何由來?
3.用牛耕地起於何時?
4.春耕之前行的“籍田”禮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5.“布衣”就是指棉布做成的衣服嗎?
6.鬍蘿蔔是何時傳人中國的?
7.鼕瓜、西瓜和南瓜是以什麼命名的?
8.黃瓜的顔色並不黃,可為什麼要叫“黃瓜”呢?
9.古代有良種選育活動嗎?
10.“商人”的名稱來自商朝嗎?
11.古人為什麼把富翁稱為“陶硃公”?
12.“飛錢”是一種會飛的錢嗎?
13.“盤纏”、“腰纏萬貫”,錢財為何與“纏”纏上瞭呢?
14.古代的貨幣單位是什麼?
15.古人為什麼喜歡把錢稱作“孔方兄”?
16.古代有沒有“下海”一詞?
17.我國古代有經紀人嗎?
18.為什麼人們要用“市井”來指稱商品交換的場所?
19.會計這個職業早齣現在什麼時候?
20.酒店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女招待的?
21.古代酒店、飯店什麼時候開始掛幌子的?
22.什麼是“水牌”?
23.旅店早齣現在何時?
24.什麼是“陶瓷之路”?
25.當鋪的起源是怎樣的?
26.人們把受欺騙叫“上當”是與當鋪有關嗎?
27.世界上早的紙幣為什麼叫“交子”?
28.“鈔票”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29.中國早的票號齣現在何時?
30.“會館”為何成為各地商人的行業組織?

第十七章 神話傳說·文學趣談
1.盤古是如何開天地的?
2.女媧補天是怎麼迴事?
3.無頭巨人刑天的傳說是怎樣的?
4專父追日說的是怎樣一個神話故事?
5.共工為何發怒撞倒不周山?
6.後羿射日的傳說是怎樣的?
7.“燧人氏”是人工取火技術的發明者嗎?
8.曆史上是否真有董永其人?
9.唐僧西天取經,“西天”到底在哪裏?
10.孫悟空“齊天大聖”的名號是怎麼來的?
11.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妖怪能升格成為神仙嗎?鐵扇公主是神仙還是妖怪?
12.《西遊記》為何要唐僧經曆九九八十一難?
13.孫悟空神通廣大,為什麼不背著唐僧飛到西天去?
14.《西遊記》中的女兒國真實存在嗎?
15.唐僧從西天取迴來些什麼經?
16.為何“風騷”這個來自文學領域的詞匯現在含有色情味道?
17.劉備、關羽和張飛真的桃園結義瞭嗎?
18.貂蟬真的是呂布的妻子嗎?
19.諸葛亮為何要娶一個醜女做老婆?
20.戲麯中曹操是個“白臉奸臣”,這個形象是怎麼來的?
21.劉備為什麼被人呼為“劉皇叔”、“劉使君”、“劉豫州”?:
22.諸葛亮藉東風完全是虛構的嗎?
23.曹丕真的逼迫曹植寫過《七步詩》嗎?
24.曹植的《洛神賦》寫的是自己的嫂子嗎?
25.曹丕到底是“受禪”還是“篡漢”?
26.“七擒孟獲”是史實還是傳說?
27.民間有“扶不起的阿鬥”之說,但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廢掉這個昏君呢?
28.《紅樓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29.賈寶玉的原型是曹雪芹本人嗎?:
30.何謂“金陵十二釵”?
31.《水滸傳》中的梁山泊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32.梁山好漢要“替天行道”,他們要行的是一種什麼道?
33.梁山好漢的座次為什麼排到一百單八將?

第十八章 書畫雅趣·歌舞風流
1.人們為何把繪畫稱為“丹青”,“中國畫”一詞又是怎麼來的?
2.“天下行書”是指哪幅書法作品?
3.時人為何稱顧愷之為“虎頭三絕”,“三絕”又是指什麼?
4.史上為什麼將吳道子奉為“畫聖”?
5.宋體字因何得名,它與宋徽宗有關係嗎?
6.曆史上真有“唐伯虎點鞦香”這迴事嗎?
7.徐渭為什麼要自殺,他真的是瘋瞭嗎?
8.tt醜八怪”一詞是怎麼來的,一開始就是指人長相難看嗎?
9.人們在練習楷書的時候為什麼要遵循“永”字八法?
10.人們為什麼稱蘇軾的字為“石壓蛤蟆”?
11.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時節的景色嗎?
12.書法史上有“柳從顔齣”之說,柳公權與顔真卿有師承關係嗎?
13.為什麼中國的肖像畫叫“寫真”?
14.人們為什麼把各式各樣的樂麯統稱為音樂?
15.為什麼把知心朋友稱“知音”?
16孔子聽到一種音樂,著迷得“三月不知肉味”,這是一種什麼音樂?
17孔夫子厭惡的“靡靡之音”是一種什麼樣的音樂?
18.古代的五音六律是指什麼?
19.嵇康臨刑前演奏《廣陵散》,說是“絕響”,這首古麯真的從此失傳瞭嗎?
20.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你知道對牛彈琴的那個人到底是誰嗎?
21.為什麼把音樂盒叫作八音盒,音樂史上的“八音”是指什麼呢?
22.戲麯藝人為什麼又叫“梨園子弟”?
23.什麼樣的闆凳纔叫“冷闆凳”?
24.人們為什麼把乾雜活稱為“跑龍套”?
25.京劇臉譜有什麼含義,産生於何時?
26.人們為什麼用生、旦、淨、末、醜來命名戲麯角色?
27.人們為什麼用“壓軸戲”指稱精彩的那齣戲?
28.“獨角戲”隻有一個演員嗎?
29.為什麼嚮人發齣挑戰被稱為“叫闆”?
30.為什麼事情沒辦好,人們稱之為“砸鍋”?
31.“四大徽班”具體指哪四個戲劇班子,它們為什麼到北京?

第十九章 吃穿住行·消遣休閑
1.從古至今,人們的飲食都是三餐製嗎?
2.“饅頭”跟“頭”有什麼關係?
3.北方齣行有“齣門餃子迴傢麵”之說,這是為什麼呢?
4.天津“狗不理”包子因何得名?
5.高平有一種燒豆腐名叫“白起肉”,這個名字與秦國大將白起有關嗎?
6.筷子據說是大禹發明的,這是真的嗎?
7.民間為什麼有“狗肉不上席”的說法?
8.元宵和湯圓有區彆嗎?
9.冰糖葫蘆早齣現在何時,是誰發明的?
10.油條是怎麼來的,它的發明和秦檜有關係嗎?
11.冰激淩是從國外傳過來的嗎,中國古代有冰激淩嗎?
12.招待餐為“四菜一湯”是新發明還是古已有之?
13.人們為什麼說吃肉是“打牙祭”?
14.古代有沒有火鍋,“涮羊肉”又是什麼時候齣現的?
15.綠茶紅茶以茶色得名,“烏龍茶”因何得名的呢?
16.“東坡肉”是一道怎樣的菜肴,為什麼以宋代文學傢蘇東坡名字命名?
17.“餃子”起於何時,過年的時候為什麼要吃餃子?
18.人們為什麼把“滿漢全席”列為奢華的菜肴?
19.“叫化雞”真的是叫化子們的傑作嗎?
20.現代人所說的“衣裳”與古代詞義一樣嗎?
21.古人講究“冠冕堂皇”,“冠”與“冕”有何區彆,它們與帽子比,哪個齣現
得早?
22.在古代,衣服有貴賤之分嗎?
23.中山裝是孫中山先生設計的嗎?
24.舊時民間,父母總會給孩子做虎頭鞋、狗頭帽,這是為什麼?
25.粽子為什麼要捆起來?
26.女子“戴耳環”、“戴耳墜”的習慣是如何形成的?
27.為什麼把女孩子額前的頭發叫“劉海兒”呢?
28.《西廂記》裏的“廂”指什麼,古人住的捨、齋、寢、樓、閣有何區彆?-
29.房屋“前不栽桑,後不栽柳”有道理嗎?
30.圍棋起源於什麼時候,為何棋子隻有黑白兩種顔色?
31.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有沒有關係?
32.唐代流行的打馬球起於何時,現在為何失傳瞭?-
33.拔河要求比賽雙方拉扯繩索,但為什麼把這種遊戲定名為“拔河”呢?
34.鬥雞早齣現在何時,史上有何趣聞?
35明宣宗因何被人稱為“促織天子”?

第二十章 奇聞逸事·百工器物
1.伯夷、叔齊沒什麼功業,又餓死首陽山,可他們為何被古人推崇?
2.“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去世後,曹丕在他的墓前學驢叫,這是為什麼?
3.形容男女之間昵行為的“卿卿我我”一詞是怎麼來的?
4.在牙刷齣現之前,古人是如何清潔牙齒和口腔的?
5.古人是怎樣洗澡的呢?
6.古代沒有洗衣粉,人們是用什麼來洗滌衣物的?
7.“三寸金蓮”真的隻有三寸嗎?
8.人們為什麼把第二個指頭叫作“食指”,而不是叫“二指”呢?
9.大臣們在朝見皇帝的時候,手裏拿的闆子叫什麼,有什麼用途?
10.史上赫赫有名的傳國玉璽為什麼缺瞭一個角?
11.鼎為何物,楚莊王為什麼要“問鼎中原”,人們為何要推崇“一言九鼎”?
12.縣太爺審案時使用的驚堂木是什麼東西?
13.“分道揚鑣”一語從何而來?
14.“唐三彩”僅僅有三種顔色嗎?
15.青花瓷的顔色是簡單的青色嗎?
16.走馬燈産生於何時?
17.古人為何把鏡子稱為菱花鏡?
18.李白詩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與現在的床是一迴事嗎?
19.梁山好漢用坐交椅來排座次,這裏的“交椅”是什麼傢具?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