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广州旅本是一本介绍广州城市特色、旅游景点以及岭南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旅游手记,其中还包含一些实用的旅游资讯、攻略,以当下流行的手绘插图为特色、并插入许多广州城市风景照片,是一本时尚、实用、精致的旅游书。
作者简介
番外旅本编辑部,资深背包客、目的地居民和专业旅游编辑混搭的旅行编辑部,为每个人能拥有独特的旅行体验、实现记录足迹的梦想提供各种可能性。
目录
广州°博物馆
广州身世(前言)
这里是广州
广州是个“暖男”
满城皆“靓女”
且去饮茶
神龛里有关公,生意就是生意
落雨大,水浸街
“蒲街”,愈夜愈浮沉
幸福全在波鞋里
广州旅游TOP18
NO.1小蛮腰:一次看够珠江和广州繁华
NO.2沙面欧式美学的瑰丽情怀
NO.3一文一武两学校
NO.4十里长堤珠江夜游
NO.5 爸爸去哪儿?爸爸去长隆
NO.6情迷老西关
NO.7冬天,在白云山遇到春天
NO.8禅宗初始光孝寺
NO.9镇海楼上望江
NO.10大清帝国十三行
NO.11从南海神庙出发
NO.12陈氏书院和岭南建筑之美
NO.13小洲村的文艺时光
NO.14南沙十九涌的水乡时光
NO.15乡间之旅
NO.16行花街,年味香
NO.17 去从化来一泡温泉
NO.18 有生活就有创意
资讯°微焦镜
广州美食时光
粤菜美食TOP10
羊城美食巡游
广州购物全攻略
达人广州特色购物清单TOP10
广州购物地图
WE ARE YOUNG
书店
咖啡馆
清吧
青年旅馆
LiveHouse
广州旅游线路精选
经典线路
搭地铁游广州
实用粤语小汇
城市丈量指南
荔湾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萝岗区
精彩书摘
且去饮茶
得闲饮茶,这是广州人的早茶生活。
广州早茶老少咸宜,休闲和生意皆可。有的是一家老小一起,有的是生意人约了生意人谈生意,但早茶的常客还是一些老人家,边吃点心边喝茶,讲讲闲话就从早晨五六点享用到中午,省去了午饭这一程序。早茶也是穷富皆宜,虽说茶楼一副富贵气派,但短裤拖鞋又何妨,最经典的“一盅两件”( 即品一壶香茗,共享两三点心)是最实惠、最平民化的,其境界可以用“叹”来形容。所谓“叹”,就是“在悲悯的人世中享受”。说到“叹“,点心才是主角,常见的点心有干蒸马蹄糕,红豆糕,糯米鸡,干蒸烧卖、水晶虾饺、鲍汁凤爪等。
坐在一张擦得乌黑发亮的紫檀木桌前,一笼笼五颜六色的精致点心热气腾腾。马蹄糕是透明的绿黄色,入口即化,时不时有荸荠碎出来,甜蜜和爽脆相伴,满口的香气化作一个美好的早晨。红豆糕像一位素雅的西关小姐,穿着白绸朱点的旗袍,弱态含羞朝你微笑,心都融在蜜罐子里了。糯米鸡又称珍珠鸡,小心翼翼揭开荷叶,露出洁白柔软的糯米,入口充满着荷叶的清香,咀嚼时黏牙并带有着鸡肉的肉香。烧卖是一个个穿着花边黄外套的小个子,敞着肚皮,用筷子夹起一个,沾点醋,咬一口,有猪肉的嚼劲和香菇的鲜嫩。水晶虾饺是大多数靓女之爱,透明中带着粉红,好似白纱粉底的蕾丝裙,春风十里,不及这少女之情。鲍汁凤爪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味,凤爪同鲍鱼汁、花生、料酒一起闷,不软不硬,入口即化,没有油腻,爽口就是早晨的感觉。
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别急,还有基本款。早茶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一盘拉肠、一盘炒河粉,或是一笼奶黄包和水煮青菜加酱油。叹早茶,不仅仅是广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广州人生活方式的升华,是明心见性的自由,是六祖慧能传人赵州和尚的“吃茶去”。
落雨大,水浸街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老广小时候都唱过这首歌谣。每当此曲响起,就让人想起老西关来得突然的落雨天,那几日街坊出街都得挽裤腿,阿嫂阿嫲都不能坐在树下摇着蒲扇说家长家短了。只有小佬仔最开心,撑着雨伞淌水玩。
这“水浸街”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至今西湖路仍有发现西汉水关。除此之外的见证还有宋代的“六脉渠”。《广州府志》写道:“春夏雨集,则满城俱浸,官民不便”。当时政府决心大力整治河道,建了六大渠把广州各处的雨水汇聚,排到珠江里去。“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但到了明清时期,老广州尤其西关一带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幅增长,渠边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沟渠的排水功能大大减弱。水浸街的现象又严重起来,变成了广州一“景”。:
南方的天气说变就变。做生意是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雨一下,不仅摆的摊子要收,客人都会变少。不过这可难不倒开放、灵活的广州人,北京有四合院,上海有小洋楼,而广州有“骑楼”。
广州骑楼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始建于清末民初。广州骑楼把一楼四米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二楼一般是供居住或出租的楼房,最上端是精致华丽的檐口或山花。房屋沿街的一侧是洋式的店面橱窗,窗台以下的檐口窗楣有丰富的装饰花纹和浅浮雕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敞开铺面、陈列商品,方便顾客挑选。顾客则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不用担心日晒雨淋的问题。广州骑楼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有仿哥特式、南洋式、古罗马券廊式、仿巴洛克式、中国传统式骑楼等。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其中的骑楼代表有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
有意思的是,建造骑楼的工匠采取放任自由的“拿来主义”,在中式清水砖墙壁上添加华丽繁复的西方装饰和柔和拱形的山花挑檐,当然也少不了五彩精美的满洲窗,在建造东方特色建筑的基础上设计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既迎合了当时一些先生太太的崇洋心理,又形成了标新立异的特点,为这座千年商都增加了几分时髦。
广州的风似有还无太暧昧,刮不走落雨天。但我们不必怕肩头被这雨滴沾湿,装满你的荷包,我们一起行街去!
……
序章:都市脉搏的窃听者 翻开这本《广州旅本》,您并非开启一扇通往景点介绍的门,也不是进入一份按部就班的旅游攻略。它更像是一次与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南方都市的私密对话,一次深入其肌理的悄然潜行。我并非以一个旅行者的身份记录,而是以一个都市脉搏的窃听者自居,试图捕捉这座城市在日升月落间、在人潮涌动时、在巷陌深处所释放出的种种气息与声响。 广州,这座誉满全球的商都,珠江之畔的璀璨明珠,它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历史的浩瀚和经济的繁荣。它是一个由无数微小细节编织而成的庞大生命体,每一条街道,每一扇窗户,每一次擦肩而过,都承载着独特的记忆与情感。而《广州旅本》所做的,便是小心翼翼地拾起这些被时间冲刷却依然闪光的碎片,试图重塑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广州。 您在这里不会找到“必去景点排行榜”,因为在我眼中,真正的风景往往隐藏在那些被忽略的角落。那些老城区里斑驳的墙壁,那些藏匿在热闹街市旁的小巷,那些弥漫着烟火气的茶楼,它们所诉说的故事,远比任何宏伟建筑都来得更真切、更动人。《广州旅本》将带您走进的,是一段段被遗忘的市井传奇,是一幕幕鲜活的时代剪影。 我的目光,更愿意停留在那些让这座城市得以呼吸的脉动上。是早晨第一缕阳光照亮骑楼的马赛克瓦片,是黄昏时分珠江边升腾起的晚霞,是街头小贩一声声吆喝的韵律,是老广们悠闲品茶时那带着广府口音的交谈。这些,才是构成广州灵魂最真实的音符。 这并非一本教您如何“玩转”广州的书,而是邀您一同“感受”这座城市。感受它的包容,它的活力,它的韧性,以及那深藏于骨子里的浪漫。我们将从那些承载着历史风骨的建筑群落出发,但不会止步于它们的年代和风格。我们会追溯它们曾经的故事,聆听它们沉默的叙述,想象它们在不同时代所经历的风云变幻。 从西关大屋的雕梁画栋,到骑楼街的南洋风情,再到岭南园林的曲径通幽,这些物质的载体,不过是广州精神的载体。我会引导您去体会那“明清之际,海舶云集”的开放姿态,去感受那“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去品味那“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城市品格。 但《广州旅本》的野心不止于此。它更关注隐藏在这些宏大叙事下的普通人的生活。我将带领您深入那些寻常巷陌,去拜访那些世代传承的手艺人,去聆听那些在城市角落里辛勤耕耘的小人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守与传承,才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篇章。 您会看到,在老式茶楼里,一杯香气四溢的普洱,一份精致的早茶点心,便能消磨一个上午的时光。这不是简单的“吃”,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慢节奏的追求,一种对精致生活的坚持。我会尝试去捕捉这种“慢”的韵味,去理解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中,广州人如何依然保有这份从容与淡定。 您也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遇见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夜市,看见那些忙碌的身影,闻到那些诱人的香气。这里的每一道菜品,每一份小吃,都可能蕴含着一段家族的传承,一个时代的记忆。我们将一同探索这些味蕾上的地标,去理解它们如何成为广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州旅本》更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它不是静止的风景照,而是流动的电影。我们会从过去追溯到当下,从历史的沉淀中寻找现代的痕迹。我们会看见老城区的历史肌理如何与现代化建筑交织,看见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座城市,永远不会停止它的脚步,永远在向前奔涌。而《广州旅本》的记录,也并非试图将它凝固,而是希望为您打开一扇窗口,让您得以窥探它跳动的脉搏,感受它蓬勃的生命力。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希望您能放下那些既定的期待,像一个好奇的孩子,用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去感受。去听那些被风吹动的树叶的沙沙声,去闻那些雨后泥土的芬芳,去触摸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板路。 《广州旅本》并非一份攻略,它是一段邀请。邀请您一同在这座迷人的城市里,进行一次深度的、有温度的、充满发现的旅程。这趟旅程,或许不会让您“打卡”多少景点,但它一定会让您“触碰”到广州的灵魂。 这,是《广州旅本》的故事,也是我希望与您共同书写的故事。 第一章:骑楼风骨,南洋遗韵 广州的城市肌理,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独具特色的骑楼所勾勒。它们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建筑,而是这座城市历史变迁、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漫步在老城区,抬头仰望,成排的骑楼如同一道道连绵不断的画卷,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沧桑。 您会在上下九、永庆坊等地,与它们亲密接触。但《广州旅本》希望带您看到的,不只是它们的外观。我会引导您去品味那些骑楼背后的故事。它们是如何在特定历史时期应运而生?为何会融合中西方的建筑风格?它又是如何成为当时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些骑楼,承载着“前铺后居”的生活模式,底层商铺人声鼎沸,楼上则是居民的居所。这种模式,不仅便利了生活,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您会看到,在那些光影斑驳的骑楼下,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老字号的店铺,它们延续着祖辈的技艺,也延续着这份生活的温度。 我会尝试去描绘那些细节:骑楼上精美的雕花,那斑驳的马赛克瓷砖,那带着岁月痕迹的木质窗框,甚至是楼上居民晾晒衣物的色彩,都构成了这幅都市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笔触。这些细节,往往比宏大的建筑本身更能触动人心,更能传递出城市的温度。 它们不仅是建筑,更是生活。在某些区域,您甚至能感受到骑楼下小贩的热情吆喝,闻到飘散而来的食物香气,听到老街坊们闲谈的声音。这种生活的气息,是任何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都无法比拟的。 《广州旅本》将带您去探寻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那些依然保持着骑楼原貌的街道,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魅力。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美观”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其功能性、历史性、以及它如何塑造了当时广州人的生活方式。 您会了解到,骑楼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南方地区潮湿、炎热的气候问题,也为行人提供了遮风挡雨的空间,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这种实用主义与美学的结合,正是岭南建筑的智慧所在。 同时,骑楼的出现,也折射出广州作为对外开放口岸的历史地位。南洋风格的融入,并非偶然,而是当时海上贸易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的直接体现。那些异域风情的装饰,悄然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海派”文化。 《广州旅本》希望通过对骑楼的深入描绘,让您不仅仅是“看”,而是能“听”、能“闻”、能“触”。去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去体会那份文化的交融,去理解那份在时代变迁中依然坚守的风骨。 第二章:街巷絮语,市井烟火 如果要触摸广州的灵魂,那么一定不能错过它的街巷。那些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街巷,就像城市的血管,承载着最鲜活的生命力。在这里,没有游客的喧嚣,只有最真实的生活。 《广州旅本》将带您走进那些被地图忽略的角落。例如,那些充满老广风情的西关小巷,那里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岭南民居。您会看到,那些雕梁画栋的屋檐,那些镂空的木窗,那些宁静的小院,都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故事。 这里的“絮语”,并非是具体的对话,而是那些无声的叙述。老墙上爬满的青苔,屋檐下悬挂的鸟笼,门前偶尔经过的挑担老人,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的笑声,甚至是晾晒在窗外的五颜六色的衣物,都构成了这幅生动的画面。 我们会去探访那些隐匿在巷子里的老字号。它们或许没有华丽的招牌,没有醒目的广告,但它们的味道,它们的传承,却足以让这座城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一杯香醇的豆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杂,一块外酥内软的蛋挞,这些看似平凡的食物,却是广州人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广州旅本》关注的,是这些食物背后的故事。是谁在坚持着用古法制作?这份味道又承载着多少代人的回忆?它又是如何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您会在这里,看到“老广”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清晨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茶楼里座无虚席,市场里人头攒动。他们的生活节奏,或许不像沿海一线城市那样激进,但却充满了韧性和智慧。 我会试图捕捉那种“烟火气”。那是清晨厨房里传来的阵阵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是午后阳光下,老人们在巷口闲聊的轻松氛围,是傍晚,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餐时的温馨景象。这种烟火气,是城市最本真的生命力。 探索街巷,也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溯。您会发现在某些巷子里,依然保留着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它们或许是某个名人故居,或许是某个行业的发源地。这些隐藏在民间的历史遗迹,往往比那些宏伟的博物馆更能引起共鸣。 《广州旅本》的目的,是让您在这些街巷中,找到那些被快节奏生活所忽略的美好。去感受那份淳朴的人情味,去体会那份简单而实在的生活态度。 或许,您会在某个转角,遇到一位正在修鞋的老匠人,他的双手布满老茧,却能巧手地让一双旧鞋焕发新生。或许,您会在某个街口,闻到一阵阵飘香的糖水味,那是一位阿姨在用最简单的食材,制作出最抚慰人心的甜品。 这些,都是广州街巷的魅力所在。《广州旅本》希望通过对这些市井生活细节的描绘,让您感受到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理解这座城市之所以成为它的原因。它并非仅仅是经济发达的现代化都市,它更是一个充满温情、充满故事、充满生命力的人间烟火之地。 第三章:舌尖上的广州,味道的传承 广州的“味道”,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这座城市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广州旅本》将把您的味蕾带入一场深度探索,去感受那份跨越世代、依然鲜活的味觉传承。 在这里,我们不讲究“米其林星级”,我们关注的是那些根植于民间的、最能代表广州人的味道。从早茶的精致到宵夜的热烈,从家常菜的朴实到节庆美食的隆重,每一个味觉节点,都连接着一段历史,一种情感。 早茶,是广州人一天中最具仪式感的开始。您会在《广州旅本》中,看到那些人声鼎沸的茶楼,感受那种“一盅两件”的悠闲。但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虾饺、烧卖、凤爪这些经典点心。我会尝试去描绘那些制作过程中的匠心,那些师傅们对食材的精准把握,对火候的精妙控制。 例如,一份晶莹剔剔的虾饺,其皮的韧度,虾仁的鲜甜,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才能达到极致。而一份松软的叉烧包,则需要对面粉的理解,发酵的掌握,以及叉烧馅料的独到调配。这些细节,构成了早茶的灵魂。 我们会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地道”美食。一份热腾腾的牛杂,那看似简单的食材,背后却是一个复杂的卤制过程,包含了多种香料的配比和长时间的熬煮。这种味道,是几代人心中的乡愁。 《广州旅本》会引导您去品尝那些“看似寻常”的广府家常菜。例如,白切鸡的皮滑肉嫩,豉油皇鸡的酱香浓郁,啫啫煲的锅气十足,这些看似简单的菜肴,却蕴含着广府菜“不时不食”、“追求本味”的烹饪理念。 我们会去了解,为什么广州人如此讲究“锅气”。这种在高温下烹饪产生的独特焦香,是无数大厨毕生追求的境界。它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对食材生命力的极致释放。 同时,我们也会关注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例如,潮汕牛肉火锅的鲜嫩,客家菜的淳朴浓郁,这些不同地域风味在广州的融合,也构成了这座城市多元的味觉地图。 《广州旅本》还将带您走进那些承载着记忆的传统节日美食。例如,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这些传统美食,不仅是食物,更是节日的象征,是家庭团聚的纽带。 我会尝试去理解,为什么广州人对“吃”如此执着。这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您会发现,在广州,“吃”不仅仅是件小事,它是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味道,都蕴含着故事,都承载着情感。 《广州旅本》的目的,是让您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品味到这座城市的生活哲学,感受到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承的坚守。它希望您在离开广州后,依然能回味起那些令人魂牵梦绕的味道,以及那些味道背后所蕴含的温暖与故事。 第四章:珠江夜话,时代潮音 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它不仅滋养了这座城市,也见证了它的辉煌与变迁。当夜幕降临,珠江两岸灯火辉煌,流光溢彩,这里是广州最动感的画卷,也是时代潮音最响亮的舞台。 《广州旅本》将带您走进珠江的夜晚,去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在水岸跳动。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欣赏夜景的层面,而是去理解这片水域承载的历史,以及它如何连接着广州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从黄埔古港曾经的繁忙,到改革开放后琶醍的工业遗存焕发新生,珠江见证了广州从一个传统商埠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华丽转身。我会引导您去感受这种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 您会看到,沿江而建的现代化建筑群,它们如同一座座灯塔,闪耀着广州的经济实力和开放姿态。但同时,您也能在江边,找到那些保留着历史痕迹的码头和老建筑,它们是这座城市过往的脚注。 《广州旅本》将邀请您在江边漫步,去聆听那些“时代潮音”。也许是江边酒吧里传来的音乐声,也许是远处传来的汽笛声,又或者是江面上缓缓驶过的游船上人们的欢笑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属于广州的现代乐章。 我们会去探索那些在珠江边新兴起的文化艺术空间。例如,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创意园区,那里聚集着各种艺术家、设计师,他们用自己的作品,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些依然活跃在珠江上的传统渔民,他们的生活或许已经不如往昔,但他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与这条河流保持着联系。他们的故事,是这座城市“韧性”的体现。 《广州旅本》希望您能通过对珠江夜景的体验,感受到广州的活力与包容。它是一座永远充满机遇的城市,一座永远向前奔跑的城市。 您会看到,夜色中的广州,既有过去的沉淀,又有未来的憧憬。江面上倒映着五彩斑斓的灯光,如同这座城市丰富的可能性。 或许,您会在江边找一家咖啡馆,点一杯饮品,静静地看着江水流淌,看着城市的光影变幻。在这个瞬间,您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 《广州旅本》的目的,是让您在珠江的夜色中,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的脉搏,理解它的过去与现在,并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它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 结语:未完待续的都市诗篇 《广州旅本》的落笔,并非是故事的终结,而是您与这座城市更多可能性的起点。我所记录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是这座庞大而鲜活的都市在特定时间、特定视角下的片段。 我希望,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您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广州。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目的地,而是一个充满故事、充满温度、充满生命力的鲜活生命体。 这本“旅本”,并非指导您如何“走”,而是邀请您如何“感受”。感受它的古老与现代,感受它的包容与创新,感受它的烟火气与诗意。 广州,永远在变化,永远在发展。每一次的相遇,都可能是一次新的发现。那些隐藏在街角的小巷,那些在市井中传承的味道,那些在珠江边涌动的潮音,都等待着您去亲自体验,去亲自感受。 愿这本书,能成为您在广州探索旅程中的一份温暖陪伴,一份灵感启迪。它希望激发您内心深处的好奇心,让您愿意去深入挖掘,去细心品味。 广州的故事,永远没有写完。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是这个故事的参与者,也是它的书写者。 愿您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您的那份独特体验,留下属于您的那份美好记忆。 《广州旅本》,期待与您一同,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