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食药用菌研究

菌根食药用菌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尚,周林 著
图书标签:
  • 菌根菌
  • 食药用菌
  • 真菌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农业科学
  • 林业
  • 微生物学
  • 药用真菌
  • 功能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07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361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字数: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团队的科研工作及团队建设活动的情况,将团队成员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以及野外考察、学习讨论会等科研活动报告汇集成册,希望能对菌根食药用菌的科研和技术工作者以及科研团队的建设工作起到一些有益的帮助,今后科研团队全体仍将鼓足力量、努力进取、在科研和生产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更大更出色的成绩,为山西省的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目录

菌根食药用菌研究状况及山西菌根食药用菌开发前景郭尚()
山西的野生食药用菌及菌根食药用菌资源与分布周林()
块菌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郭尚()
林地与块菌的共生环境分析及块菌资源利用周林()
猪苓和茯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王华()
EM生物技术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探讨南晓洁()
块菌资源分布特点及山西地域环境条件的分析周林()
块菌仿野生栽培、林下栽培凌亮()
山西林区野生块菌资源开发前景分析周林()
块菌菌根侵染研究展望张红刚()
块菌菌根苗人工合成技术研究王华()
利用块菌菌丝体合成菌根李艳婷()
液体菌种(菌根菌)的制作和应用刘晓钢()
块菌的加工品及加工工艺介绍郭霄飞()
水与食用菌栽培赵照林()
食用菌培养料研究现状南晓洁()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菌根菌研究中的应用南晓洁()
植物化感作用机理南晓洁()
猪苓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王华()
黄土高原丛枝菌根真菌(AMF)研究现状徐莉娜()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和实验室
介绍周林()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野外科学考察
活动侧记凌亮()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学习研讨会
侧记张红刚()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成员简介()

精彩书摘

  食药用菌开发前景
  郭尚郭尚: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首席专家,研究领域:菌根菌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食药用菌栽培技术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1菌根食药用菌概念
  菌根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共生现象,它是由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菌根在土壤结构、植物养分吸收与生长、生物多样性及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菌根分为6类:①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②浆果鹃类菌根(Arbutoid mycorrhiza),③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M),④欧石南类菌根(Ericoid),⑤石晶兰类菌根(Monotropoid mycorrhiza),⑥兰花菌根(Orchid mycorrhiza)。其中最普遍且最有经济价值的两大类当属于农业中绝大部分的谷类作物、蔬菜和水果等共生的丛枝菌根和与树木及灌木共生的外生菌根[2]。
  菌根食用菌(edible mycorrhizal fungi,EMF)是对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s,EM)真菌中具有食用价值(包括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的统称,即只有在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形成共生体后才能产生子实体的可食用(包括药用)的真菌称为菌根食用菌,由于同时具有药用效果,因而也称为菌根食药用菌。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现已确认与林木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约为28科,63属,近600种。而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5 000~6 000种外生菌根真菌[3]。
  菌根食药用菌(EMF)资源十分丰富,在全世界2 200余种食用真菌中,菌根食药用菌(EMF)约占1/3。据Ian Hall及其合作者统计(Hall等,2007),世界上菌根食用菌(含药用)955种。最近,戴玉成等[4](2010)对我国食用菌名称进行了系统考证后,整理收录了966个分类单元,包括936种、23变种、3亚种和4变型,其中,菌根食药用菌(EMF)677种,占中国食用菌总数的70%,部分还具有药用价值(戴玉成和杨祝良,2008)。菌根食药用菌(EMF)包括鹅膏属、牛肝菌属、丝膜菌属、乳菇属、块菌属、红菇属和口蘑属等,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代表性菌根食药用菌(EMF)有: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S�盜to & S�盜mai)Singer、黄白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Bonord��)Singer、蓝黄红菇Russula cyanoxantha(Schaeff��)Fr�薄⒚牢逗旃絉�眃elica Fr�焙捅渎毯旃絉�眝irescens(Schaeff��)Fr�薄⒂《瓤榫鶷uber indicum(Cooke & Massee)、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l�薄⒓τ途鶦antharellus cibarius Fr�薄⒏砂途鶷helephora ganbajun M�盳ang、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L��)Gray,它们中3/4与不同针叶树木共生,而其他与桦树、栲树、木麻黄、桉树、栎树、杨树等共生。
  2菌根食药用菌(EMF)生理生化研究
  在EMF营养需求方面,苏开美等[5](2002)研究认为,改进松茸培养基组成成分,可以提高分离纯培养成功率。根据唐超等[6](2011)综述报道,橘皮苷、桑色素、芸香苷及槲皮苷等7种类黄酮类物质能显著促进乳牛肝菌菌丝生长(Kikuchi等,2006),而腺苷可促进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uteus(L��:Fr�保〨ray菌丝生长、分枝和聚集(Zhang等,2010)。Daza等(2005)研究了与西班牙栎树和栗树共生的凯撒鹅膏菌Amanita caesarea(Scop�保㏄ers�本�丝生长条件,认为适宜pH为6~7,温度24~28℃。培养基中添加甘露糖和葡萄糖能够促进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干重。培养基中添加D-异亮氨酸有助于松茸菌丝体的生长,D-异亮氨酸不仅能够提供菌丝体生长的养分,还能作为菌丝生长起始的一种信号物质(Kawagishi等,2004)。Lavola等(2010)探索了十余种乳菇属Lactarius、红菇属Russula及口蘑属Tricholoma多种EMF对硼元素需求情况,发现不同种属表现出对硼需求量及吸收量的显著差异。
  3菌根食药用菌(EMF)生态学研究
  目前主要集中在菌根生物学特性、非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菌根食药用菌(EMF)分布、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及其功能影响等方面。
  食用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是界定菌根食药用菌(EMF)唯一的标准,即判断一个食用菌是否是菌根食药用菌(EMF)的依据。因此,开展野生食用菌共生关系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菌根食药用菌(EMF)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探讨菌根食药用菌(EMF)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唐超等[6](2011)和何新华等[7](2012)综述报道,一般认为EMF与林木根系有普遍共生关系,但也有一些EMF与灌木或草本植物共生(Comandini等,2006),如分布于我国河北张家口和内蒙古草原的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Imai、喜马拉雅山东麓的多种菌根食药用菌(EMF)(Gao和Yang,2009)。一些名贵菌根食药用菌(EMF)的生态学得到广泛研究,特别是松茸(Chen,2004;Amend等,2010)和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s Vitt�保ǔ掠α�,2001a;Bulman等,2010)。研究证明,地理位置、土壤有机质、植被分布会影响菌根食药用菌(EMF)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例如,Hortal等(2008)研究了地中海地区与松树共生的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L�保〨ray,发现初期侵染水平和适宜菌株的选择起到重要作用,而地理位置对侵染后松乳菇的续存起决定作用。通过对伞菌目真菌在日本红松林中的空间分布的研究,Yamashita和Hijii(2006)认为,在顶部混交林中,腐生型的小皮伞属Marasmius子实体数量随着土壤有机质沉积厚度的增加而增长;而共生型的乳菇属Lactarius子实体的情况刚好相反。菌根食药用菌(EMF)与根系菌根的形成和发展,是菌丝体与植物根系及根围微环境间信息交换的结果,许多小分子和大分子有机物被分泌到根围土壤中,这些分泌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在调节共生关系及与其他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发挥了积极作用(Splivallo,2008)。
  4菌根食药用菌(EMF)驯化与栽培研究
  菌根食药用菌(EMF)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菌根食药用菌(EMF)属共生营养型真菌,目前还无法按腐生型食用菌栽培方法和技术来栽培生产。菌根食药用菌(EMF)栽培生产依赖寄主植物、适宜的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因此,在驯化和栽培上具有很大的困难,也是一种挑战。一般的现代国际上菌根食药用菌(EMF)栽培和开发主要依靠菌根化苗木,模拟该种食用菌的适宜的自然生长和生态条件,建立菌根食药用菌(EMF)种植园,进行半人工栽培或仿野生栽培。
  通过这种途径,已经在多种菌根食药用菌(EMF)栽培方面取得突破,包括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sVitt�薄⑾目榫鶷ube aestivumVitt�薄⒑煨敫咕鶵hizopogon rubescens(Tul�保㏕ul�薄⒄婕Ю腭奚�Lyophyllum shimeji(Kawam�保〩ongo、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 Tanaka和乳牛肝菌等。付绍春等[8](2009)培育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l�本�根化幼苗,并探讨了基质、苗龄和接种方式对共生体形成的影响。被誉为林中“黑钻石”的黑孢块菌,是国际食用菌市场上价值最高的食用菌,受到广泛研究,黑孢块菌栽培技术最为成熟,不仅在其原产地及周边地区栽培成功,而且在没有该菌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已取得成功。有关块菌菌根合成和人工栽培技术在国内也获得了巨大进步(陈应龙,2001a,b;2002a,b)[9-12]。
  5山西省自然条件与菌根食药用菌的开发前景
  山西省以太行山作为天然屏障,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林、高原、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位于大陆东岸,难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些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为我们收集野生食用菌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台山是佛教起源地之一,自然植被以草为主,由草甸草原和灌丛构成,野生生物物资源丰富,台蘑是五台山食药用菌重要资源之一,是一类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味道鲜美的,并具有健康、保健之特殊功效。珍贵食用菌中产于五台山的蘑菇有11种之多,享有盛名的是银盘和香蕈,富含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较其他食用菌的含量高,还能产生杯伞素,具有抗肺结核病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羊肚菌不仅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和至少8种维生素,味道鲜美,而且益肠胃,是治疗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的良好中药,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功能性多孔菌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发现的一新种,产自大同右玉地区,经测定,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进行人工驯化的意义重大。还有松口蘑、牛肝菌、黑木耳等野生食药用菌资源都是我省的优势食药用菌资源。
  人工栽培食用菌是一项“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绿色产业。近几年来,在我省各地,食用菌种植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但是与之不匹配的是我省的食用菌资源研究创新、品种选育工作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自育品种少、菌种供应乱、体系不健全。我省栽培食用菌种类主要有平菇、双孢蘑菇、香菇、灵芝、白灵菇、木耳等20多种,由于我省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其食药用菌的大量收获期与全国的收获期形成互补,成为我国食用菌周年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
  山西省具有良好的食用菌栽培自然条件,夏季气温凉爽,非常适合中低温型食用菌的生理需求。可供生产的农业生态类型多样,原材料资源——玉米芯、玉米秸秆、牛粪资源丰富而价廉,劳动力成本比发达地区相对低廉。各级部门认识到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性,为食用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近年来,承担了各类研究开发项目40多项。在食药用菌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利用的研究开发方面,2015年我所建立了山西野生食用菌菌种收集开发利用平台,目前收集到300余种野生菌种并分离保存了菌株(50种可培养菌丝),并发现新种嗜蓝孢孔菌属一新种,现在正进行功能分析和应用试验。在山西省种业专项研究项目中,栽培用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和应用平台建设以及山西野生菌资源的收集、驯化、利用研究已收集上百种资源,正在整理分类鉴定中,将持续完成种性评价和功能分析。主要食用菌种类的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栽培研究项目,对所收集的国内外品种以及筛选出的菌株(约有300余株)进行评比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因此,加强我省野生食药用菌资源包括菌根食药用菌的调查研究和功能食用菌的开发,大力发展食药用菌生产和特效产品创新,将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新兴营养食物源和健康食物源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Wang B,Qiu Y L.Phylogenetic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mycorrhizas in land plants[J].Mycorrhiza,2006,16:299-363.
  [2]Brundrett M C�盡ycorrhizal associations and other means of nutrition of vascular plants,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diversity of host plants by resolving conflicting information and developing reliable means of diagnosis[J].Plant Soil,2009,320:37-77��
  [3]Molina R,Massicotte HB,Trappe JM.Ecological role of specificity phenomena in ectomycorrhizal plant-communities potentials for interplant linkages and guild development[J].Mycorrhizas in Ecosystems,1992:106-112.
  [4]戴玉成,周丽伟,杨祝良,等�敝泄�食用菌名录[J].菌物学报,2010,29(1):1-21��
  [5]苏开美,刘增军,刘琼波,等�彼煽谀ⅲㄋ扇祝┚�种的分离培养试验[J].食用菌,2002(4):17-18��
  [6]唐超,陈应龙,刘润进�本�根食用菌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11,30(3):367-378��
  [7]何新华,段英华,陈应龙,等�敝泄�菌根研究60年:过去、现在和将来[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2,42(6):431-454��
  [8]付绍春,谭琦,陈明杰,等�泵牢杜8尉�与马尾松幼苗无菌条件下的外生菌根合成[J].食用菌学报,2009,16:31-36��
  [9]陈应龙�笨榫�生态生理学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1a,20(5):28-30��
  [10]陈应龙�笨榫�菌根合成及其形态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1b,20(3):20-21��
  [11]陈应龙�迸分蘅榫�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2a,21(1):7-9��
  [12]陈应龙�焙阪呖榫�的菌根合成及其超微结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2b,21(5):15-17��
  山西的野生食药用菌及菌根食药用菌资源与分布
  山西的野生食药用菌及菌根
  食药用菌资源与分布
  周林周林,男,博士,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组长,研究领域:食用菌资源及菌根食用菌菌根共生机理研究,食药用菌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研究
  食药用菌是指食用的、药用的以及食药兼用的大型高等真菌,可分为现行条件下可栽培的食药用菌和野生食药用菌。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且许多种类是增进人类健康的具有特殊功效的,对改善人类的膳食和营养结构,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天然、营养、特效功能”的营养健康食品。国际上作为新兴食物源,对食药用菌的资源保藏以及特效功能研究开发极为重视和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全世界有食药用菌2 000余种,我国现记录54科,166属,938种。云南省最多,野生食药用菌在750种以上,加上50多个人工栽培种类,云南的食药用菌有近800种;山西省有野生和栽培食药用菌种类300多种,绝大多数属于口蘑科、牛肝菌科、红菇科、蘑菇科、裂褶菌科、多孔菌科、珊瑚菌科和丝膜菌科等类群。我国食药用菌年生产量、年出口量、年消费量均是世界第一位,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集的461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中,含药用菌的有95种,占20��6%,药用菌类作药是我国的一大民族特色和祖产优势。
  山西省是内陆省份,东部太行山脉、西部吕梁山脉、之间夹着黄河支流的汾河谷地。主要山脉有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以及原始森林的历山、王莽岭,另外还有灵空山、管涔山、庞泉沟等自然保护区,以太行山作为天然屏障,地形较为复杂,难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食用菌资源,栽培和野生食药用菌种类有300多种,栽培食用菌生产总量22万吨之多,是丰富的、具有特殊性的、研究开发野生和栽培食药用菌资源的基地。
  山西省具有特殊的食用菌栽培自然条件,夏季气温凉爽,非常适合中低温型食用菌的生理需求,这是山西食药用菌资源的一种特殊性。由于这种山地气候特点,成为全国淡季的一种补充,双孢蘑菇、香菇、木耳、金针菇等在长期的栽培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品质特征,在种质保存和创新应用中有其特殊的价值。
  五台山是佛教起源地之一,自然植被以草为主,由草甸草原和灌丛构成,野生生物资源丰富,台蘑是五台山食药用菌重要资源之一,代表种类有11种之多,享有盛名的是银盘和香蕈,富含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还能产生杯伞素,具有抗肺结核病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羊肚菌不仅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和至少8种维生素,益肠胃,是治疗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的良好中药,有独特的保健作用。功能性多孔菌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发现的一新种,产自大同右玉地区,经测定,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还有松口蘑,牛肝菌,黑木耳等野生食药用菌资源都是我省的优势食药用菌资源,具有特殊的健康保健功效。
  我省多为山地和丘陵,北部大部分在海拔1 000~2 000m,年平均气温3~14℃,年降水量在400~500mm且多集中于夏季,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完全符合食用菌以及菌根菌对自然生活条件的要求。同时我省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菌根食用菌多数所适宜的共生植物如松树、栎树、榛树等树木资源。现将我们近年来调查的食用菌资源状况汇总如下(表1)。
  ……

前言/序言

  序一
  食药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工厂化生产,是山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特别是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食药用菌作为新型的营养食物源和健康食物源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也为山西省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开辟了新的途径。
  食药用菌资源中有一个很大的族群,称为菌根食药用菌,是一类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美味鲜嫩、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的真菌,有些种类含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块菌、松茸、茯苓、牛肝菌等等,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重点领域,具有巨大的商业效益。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十分重视山西的菌根食药用菌的研究开发以及人工驯化栽培工作,在山区和林区积极进行菌根食药用菌的栽培生产示范推广。近年来又成立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专门从事菌根食药用菌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其目的在于,瞄准国内外学科领域的尖端,跟进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选择对山西省农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为山西省农业发展做出一批科研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异成果,同时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人才,打造科研、开发、推广综合功能的专业研究实验室,建立菌根食药用菌资源与数据共享研究平台。
  菌根食药用菌团队建立2年以来,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及食用菌所为依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先后承担省院级科研项目,如山西野生食用菌菌种收集及开发利用平台建设,山西块菌野生资源调查及利用研究,山西主栽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与应用平台,山西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与应用平台及山西一多孔菌新种的选育、配套技术研究,山西林区猪苓仿野生栽培模式研究,一种野生食药用真菌新种的生理特性及驯化研究等10多种研究项目。目前收集保藏了几十种各项研究工作用的食药用菌资源,正在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各项研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发表了二十余篇学术论文,申请了十余项技术专利和技术标准。
  在山区以及林区,团队建立科研推广和生产示范基地,向当地农民普及菌根食药用菌的基础知识和生产技术,采收鉴别技术等,为推动山区林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团队建立了多个食药用菌生态观察与生态调查联络点,通过这些联络点调查研究野生食药用菌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此基础上,团队展开了对食药用菌资源以及菌根食药用菌的生态环境,共生植物资源的野外考察活动。野外考察的主要内容是,菌根食药用菌的资源调查以及共生树种的资源考察及样本采集,以供实验室共生树种苗木组织培养,同时也进行了野外森林土壤收集,以供块菌菌种制备,土壤微生物(伴生菌、竞争菌)分离培养,菌根植物共生体实验室培养等。为人工化栽培试验,仿野生栽培试验,林下块菌生产研究提供资料。
  团队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讨论的“学习研讨会”制度,每月15日、30日举行两次全体成员学术研讨。每次由一名成员主讲,以一个学术主题展开交流讨论,全体成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自交流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形成了各自的学术思想。学术研讨会的另一大主题是每位成员准备各自承担研究课题中的设计,技术路线方案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甚至是实验操作困难等在会上进行交流,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科研动手能力,也为其他成员提供实践经验。
  《菌根食药用菌研究》一书,总结了团队的科研工作及团队建设活动的情况,将团队成员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以及野外考察、学习讨论会等科研活动报告汇集成册,希望能对菌根食药用菌的科研和技术工作者以及科研团队的建设工作起到一些有益的帮助,今后科研团队全体仍将鼓足力量、努力进取,在科研和生产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更大更出色的成绩,为山西省的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首席专家郭尚
  序二
  序二
  山西省是内陆省份,东部太行山脉、西部吕梁山脉,之间夹着黄河支流的汾河谷地。主要山脉有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以及原始森林的历山、管涔山、庞泉沟等自然保护区,山西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生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食药用菌以及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200多种,年生产食用菌总量22万吨之多,是丰富的、具有特殊性的研究开发野生和栽培食药用菌资源基地。
  菌根食药用菌资源研究与开发是山西省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特别是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食物源和健康食物源,是未来农业和食用菌产业的新型产业动力。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组建了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专门从事菌根食药用菌的资源调查及特征特性研究,特别是对具有特殊功效的种类进行人工驯化,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山西省的食药用菌产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值此《菌根食药用菌研究》一书出版之际,谨以此短文表示祝贺,并衷心希望食用菌所菌根食药用菌团队继续努力,为山西省农业及全国的食药用菌产业做出更大更显著的贡献!
  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原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书记,副院长关建勋
  序三
  序三
  菌根食药用菌是一类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具有食用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种类较多。该类真菌除具有食用的色、香、味和营养外,有很多种类还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和药理活性,是当今热门的研究领域和开发新型食用产品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国菌根食药用菌研究是近些年展开的重点领域之一,特别是其中具有保健养生功能的药用菌类,受到了许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重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组建了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作为省院级的专业研究团队,专业从事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和开发利用,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近几年来,我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体验到了这个年轻团队的青春活力和积极进取、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精神。特别是该团队在块菌和猪苓研究和技术推广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山西省的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些成绩,很值得高兴。
  值此菌根食药用菌团队编写《菌根食药用菌研究》一书出版之际,表示衷心的祝贺,并殷切地希望该团队继续努力,在菌根食药用菌研究领域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绩,为山西省的农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顺星2017年3月16日
  序四
  序四
  食药用菌根菌是一类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种类非常丰富,占据整个食药用菌种类的70%以上,特别是其中有很多是具有特殊保健和药效功能,不仅是日常养生的佳品,也是中药材的重要的一部分,是当今涉及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的热门研究领域和重点开发利用的新型品种。我国是食药用菌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食药用菌根菌近年来受到极大地关注和开发利用,特别是其中具有保健养生功能的药用菌类,受到了科学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开发利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组建了食药用菌根菌研究团队,作为省院级的专业研究队伍,专门致力于食药用菌根菌研究和开发,实是一件满足社会需求和值得重视的事情。近年来,通过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交流与合作,体验到了这支年轻团队的青春活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切合实际、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特别是在块菌和猪苓等食用菌根菌的研究和技术推广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山西省的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很值得高兴。值此食药用菌根菌团队编写出版《菌根食药用菌研究》之际,表示衷心的祝贺,并殷切地希望该团队继续努力,在食药用菌根菌研究领域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绩,为山西省的农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亚洲菌物学会主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刘杏忠
  序五
  序五
  山西省キノコ研究所菌根性キノコ研究チーム
  2周年を祝して
  山西省キノコ研究所菌根性キノコ研究チームが結成2周年を迎えられたこと、大変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日本人は中国人と同様に食用キノコを好む民族で、シイタケやエノキ、マイタケなどが年間46万t生産され、スーパーで一年中低価格で販売されています。しかし、そのほとんどが腐生菌で、人工培養が可能なキノコです。
  日本人が最も好むキノコにマツタケ(Tricholoma matsutake)がありますが、販売価格は3万~10万円/kgと著しく高価です。その理由の一つは、マツタケが外菌根菌(菌根性キノコ)で人工栽培が困難であるからです。これまで多くの研究者がマツタケの人工培養の研究に取り組んでいますが、未だに人工栽培が成功したという研究成果は得られていません。有用な外菌根菌(菌根性キノコ)にはマツタケの他にトリュフ(Tuber melanosporumやT�眒agnatum)、ポルチーニ(Boletus edulis)があり、これらの人工培養の研究は世界的にも期待されています。
  山西省キノコ研究所菌根性キノコ研究チームが、近い将来に、これらの有用外菌根菌の人工培養の成果をあげることを大いに期待しています。研究情報の交流を積極的に行い、山西省キノコ研究所菌根性キノコ研究チームが国際的な研究力の向上に貢献できる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ます。
  日本国岐阜大学応用生物科学部
  学部長教授福井博一
  序五译文:
  祝贺山西省食用菌研究所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成立2周年,值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成立2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
  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是非常喜好食用菌的民族,像香菇、金针菇、灰树花等年产46万吨,在超市全年以低价销售。但这些基本都是腐生菌,是可以人工栽培生产的食用菌。
  日本人最喜欢的食用菌有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但是,销售价格是3万~10万日元/kg,非常昂贵。其理由之一就是松茸是菌根真菌(菌根性食用菌),人工栽培是十分困难的。到现在为止很多的研究者对松茸的人工栽培展开了研究,然而还没有获得人工栽培真正的成功。人类食用的外生菌根菌(菌根食用菌)除松茸以外,还有块菌(Tuber melanosporumやT�眒agnatum)、牛肝菌(Boletus edulis)等,全世界都在期待着这些种类的人工栽培研究成功。
  我们真诚地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山西省食用菌研究所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将获得这些有经济效用的外生菌根食用菌人工栽培的研究成果。希望今后加强研究学术交流,为山西省食用菌研究所菌根食药用菌研究团队攀登国际尖端研究水平做出贡献。
  日本岐阜大学应用生物科学部部长
  福井博一教授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