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

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指文烽火工作室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历史
  • 战术分析
  • 战争艺术
  • 军事理论
  • 线式步兵
  • 18世纪战争
  • 拿破仑战争
  • 军事科技
  • 战略战术
  • 战争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20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742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战场决胜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西班牙溃疡”到底如何让拿破仑帝国走向毁灭?欧洲军队又是如何凭借风帆战舰和棱堡来征服海洋与陆地的?在“排队枪毙”时代一位元帅要如何派兵布阵?一切答案尽在本书当中。

  从让拿破仑帝国失血不止的“溃疡”——西班牙战场入手,通过讲述风帆时代战舰和欧式棱堡攻防的诸多细节,更借助法国奈伊元帅对自己戎马生涯的战术指挥心得与总结,还原欧洲线式战术时代的集大成者——拿破仑战争的战场实景。

内容简介

 

  《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分三个部分解析欧洲线式战术时代,特别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争战。第一部分——《溃疡的晚期:拿破仑半岛战争中最后的英法大战》,讲诉在1813年欧洲大地一片硝烟的情况下,拿破仑的大军在“帝国的溃疡”西班牙半岛的作战历程,以及背后政治、经济的博弈。第二部分《致命的技艺》由两篇文章构成,《土石的坚守:西洋筑城变革简史》,讲诉欧洲人从中世纪到近代以来的城塞攻防之战的历程;《前进的风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法风帆战舰与海军战术》,讲诉从1792年到1815年的法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海权争夺。第三部分《元帅的权杖:法国奈伊元帅遗作〈军事研究〉》,本篇翻译整理自奈伊在1804年担任蒙特勒伊大营司令时写给自己麾下将领的稿件,从中可以看到彼时普通士兵及指挥官的作战及生活的日常。

作者简介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资深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篇》、《帝国强军:中国篇》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资深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资深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康伯克:中国拿破仑论坛版主,对半岛战争中的战史战役、将帅人物等有较多研究,著有《圣西尔元帅和他的加泰罗尼亚战纪》。

  PZL:常年活跃于骑砍中骑马与砍杀文站,由游戏入手,专精中世纪东欧军事史、冷兵器与*药火器史,善于发掘资料,尝翻译撰文不下十万字,致力于中外古典武器装备的还原与传播工作。

  李晓泉:资深军史作者,擅长二战、西班牙内战、风帆时代海战等领域,曾在《兵器杂志》、《舰载武器》、《突击》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并曾出版《二战特种作战精锐》一书。

  卡佩:精通英语翻译及基础俄语、法语翻译;对拿破仑时代人物传奇有浓厚兴趣,2007年开始了解拿破仑时代历史,2010年初开始陆续进行翻译汇编工作。已出版作品《勇士中的勇士—拿破仑zui富争议的元帅米歇尔·奈伊传》。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强盛的根基
溃疡的晚期:浅谈半岛战争中西班牙土地上最后的大战役

第二篇 致命的技艺
从城堡到棱堡:西洋筑城变革简史
前进的风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法风帆战舰与海军战术

第三篇 逐胜的哲学
元帅的权杖:法国奈伊元帅遗作《军事研究》

精彩书摘

  1813年6月21日,法军在维多利亚会战中遭到决定性失败,随后丢弃了所有的火炮和物资,朝潘普洛纳(Pampeluna)方向撤退。战败的法军在黑夜中一路逃亡,直至精疲力竭。通往萨尔瓦铁拉(Salvatierra)的逃亡之路两旁布满了营火,疲惫的士兵分食背包中所剩无几的口粮。法军几乎所有的火炮和辎重都被遗弃,连儒尔当的元帅手杖和约瑟夫国王的夜壶都落入联军之手。拿破仑的兄长——约瑟夫国王跑在队伍的最前面,他抵达了离战场16英里之外的萨尔瓦铁拉,吃了一顿忧郁的晚餐。在休息了3个多小时之后,约瑟夫再次上马前往潘普洛纳,而他的部队艰难地跟在后面。兵败如山倒,此刻又下起了大暴雨,法方从国王到士兵的所有人都已是身心俱疲,但是联军并没有紧跟其后。

  联军司令部迟迟未给骑兵下达追击命令,造成的后果就是在前往萨尔瓦铁拉的路上,联军几乎没抓到俘虏。联军步兵的行动也是拖拖沓沓,而法军早已逃到数英里之外。联军这么做的一个原因是维多利亚会战激烈的战斗导致联军官兵体力大降,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相当多的军官和士兵都参与到当天夜里的大劫掠中,满载战利品而归,一夜没怎么休息,很多人甚至彻夜未归。

  维多利亚会战的战利品极为丰厚:151门火炮、415箱弹药、100辆弹药车、数不清的金币。“整个西班牙的财宝”都堆在战场不远的法军营地里,大量的钱财就这样落到了联军军官和士兵手中。连威灵顿很在意的一笔钱——会战前法国刚刚送达维多利亚的500万法郎军费,最终也只交上来一小部分。威灵顿在给陆军大臣巴瑟斯特(Henry Bathurst)的信(写于6月29日)中表达了他的愤怒:

  “我们的军队自出发一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秩序,一直到会战当天的表现都是最高水准。但是这种事,像往常一样,毁掉了所有的军纪。士兵们在原本应收归军用的100万英镑中大肆搜刮,只交上来大约10万英镑。会战当晚本该好好休息一下,吃喝一顿,但却被用来搜寻财宝。结果就是他们无法继续追击敌人,完全都是被强拉起来的。大雨又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疲惫,我确信现在的掉队减员达到了战斗损失的两倍……这就是现在英国军队纪律状况带来的后果。我们或许可以取得伟大的胜利,但除非彻底改变当前的军队组织系统,强制所有军官和士兵尽忠职守,否则我们不会得到丝毫的好处。”

  同以前一样,威灵顿每次遇到这种事都要大发雷霆,几天之后在另一封信中他写下了那段著名的话:

  “ 我们军队中服役的士兵都是地球上的渣滓……低级军官根本不尽职尽责的维持士兵军纪,士官们(正如我反复指出的那样)也一样糟糕。说这些人是我们的战士真是丢脸。”

  大胜之后因丧失军纪贻误战机,任何一位最高指挥官恐怕都不会有好态度。然而不管怎样,愤怒之余,威灵顿要面对的追击任务依然艰巨而诱人。在22 日下达的命令中,威灵顿要求希龙(Girón)的西班牙第四军【先锋为隆加(Longa)的师】,沿着通往巴约讷的大路,追击莫屈内(Maucune)将军护送的庞大法军运输车队,并尽可能切断留守比斯开的富瓦(Foy)同法军主力的联系。威灵顿则率主力追击约瑟夫。根据情报,法军克洛泽尔(Clausel)的部队(4 个师)正向洛格罗尼奥(Logroňo)靠近。会战当天(21日)他距离维多利亚战场尚需要一天的路程,因此没能增援约瑟夫国王。可能现在克洛泽尔已经得知了法军惨败的消息,但也有可能他对此并不知情,如果这一支法军在22日下午出现在维多利亚以南,无疑会给威灵顿带来不小的麻烦。因此威灵顿把第5师和一些骑兵留在维多利亚,另外第6师①正从波马尔城(Medina de Pomar)赶来,预计中午抵达,留守兵力共计12000人,足以预备不测。

  做完准备工作后,威灵顿在22日10点下达命令,追击部队分成3 路纵队前进,全军将在萨尔瓦铁拉会合。当天下午, 威灵顿的军需总监将军(quartermaster-general)乔治·默里爵士(Sir George Murray)向威灵顿建议说,或许应该派一支军队沿萨尔瓦铁拉到比利亚弗兰卡(Villafranca)的道路向北进发,这样可以绕过大大小小的要塞直接切入通往巴约讷的大路,有机会在比利亚弗兰卡截住法军车队。威灵顿采用了这一建议,命令格雷厄姆立刻带领第1师,帕克(Pack)的葡萄牙旅和布拉德福德(Bradford)的葡萄牙旅,以及安森的骑兵旅离开预定路线向北进军。不过从萨尔瓦铁拉到比利亚弗兰卡的道路对骑兵和炮兵实在是勉为其难,并且这份命令是下午3点发出的,所以只有少数部队在雨中调头,格雷厄姆本人甚至直到次日(23日)早上才收到威灵顿的命令。联军参谋系统的糟糕问题又一次暴露出来,因传令引发的混乱使格雷厄姆损失了太多时间,他本该于23日晚进攻比利亚弗兰卡,但最终进攻计划拖了一整天。就在这宝贵的24小时里,法军运输车队安然通过了比利亚弗兰卡前往托洛萨(Tolosa)。

  格雷厄姆走后,其余联军部队继续沿着原先的道路追击。法国方面,约瑟夫国王在伊鲁尔松(Irurzun)停留了数个小时,命令雷耶带着他的葡萄牙军团(包括2个师,1个骑兵旅和失去火炮的炮兵)离开主力,取道圣埃斯特万(Santesteban)和巴斯坦谷地(Bastan)回到比达索阿河下游的法国边境,南方军团和中央军团继续撤往潘普洛纳。6月22日下午,克洛泽尔抵达特尔维诺,并终于得知法军在维多利亚会战遭到惨败的消息。帕克南发现有法军迫近后,派人通知了刚走没多久的第5师和希龙的西班牙第四军。但克洛泽尔并没有急着进攻维多利亚,而是转而沿埃布罗河撤退。

  经过日夜兼程的追赶,威灵顿终于在24 日同法军后卫交战。但法军大部经过潘普洛纳附近撤往法国本土,没有在潘普洛纳停留,只有约瑟夫国王和他的参谋们24 日晚在城中歇脚。当天夜里,加赞(Gazan)带领法军南方军团经由龙塞斯瓦列斯山口(Roncesvalles,Pto.de)向圣让-皮耶德波尔(St-Jean-Pied-de-Port) 撤退。25日拂晓,埃尔隆(d'Erlon)的部队沿通过马亚山口(Maya,Pto.de)的道路撤退。几个小时后英军先锋的轻骑兵就来到潘普洛纳城下。当天夜里, 威灵顿得到了克洛泽尔的消息,准备试图堵截这支孤立的法军,于是下令第4师和轻步兵师向通往图德拉(Tudela)的大路进发;第3师和第7师等到希尔将军赶到后出发,希尔则接替当前的部队监视潘普洛纳。

  事实上,捉住克洛泽尔的唯一希望就是在图德拉截住他,但站在事后者的角度来看,除非克洛泽尔反应过于迟钝,否则威灵顿的希望非常渺茫。26日,克洛泽尔在洛多萨(Lodosa)渡过埃布罗河并摧毁了身后的大桥,27日下午经过急行军抵达图德拉。此时离他最近的英军骑兵尚在25英里之外,步兵就落得更远了。随后克洛泽尔只在图德拉停留了很短的时间,28日拂晓再次启程并于30日抵达萨拉戈萨,见到了阿拉贡总督帕里(Paris)将军。所以实际上从26日开始,克洛泽尔已经基本脱离危险,威灵顿寄希望于米那的西班牙游击队能在图德拉截住法军,但米那也无能为力。

  27日晚,威灵顿得知克洛泽尔已经逃离图德拉,于是放弃了追击的打算。克洛泽尔在萨拉戈萨停留了3天(6月30日—7月2日),7月6日抵达哈卡,又做了几日停留。7月11日,他得到消息,帕里将军在西班牙部队的威胁下没做多少抵抗便放弃了萨拉戈萨,于是他向北翻过比利牛斯山回到法国本土,15 日抵达圣让- 皮耶德波尔。克洛泽尔带回了11000名步兵、500名骑兵和6门轻型火炮,撤退途中损失了1500人,包括丢弃的伤病员和掉队的士兵。

  29日, 威灵顿停止追击后命令部队休息一天,准备追击约瑟夫国王的主力部队,同时还要留下不少部队封锁潘普洛纳要塞。7月1日,威灵顿下令希尔将军打头向北经由圣埃斯特万进入巴斯坦山谷追击埃尔隆。在介绍这一段之前,我们先回到6 月22日那天来看看另一支联军的追击情况。

  在维多利亚会战2天前的6月19日,富瓦接信称约瑟夫国王正一路沿着埃布罗河撤退,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富瓦认为比斯开一带的防御工作更重要,没有即刻动身前往战场。21日莫屈内护送的庞大运输队通过了塞林纳山口。随后莫屈内见到了富瓦,告诉他身后一直传来响彻云霄的枪炮声,但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最终,从维多利亚战场逃散下来的溃兵带来了惨败的消息,称约瑟夫正朝着潘普洛纳逃跑,所有的大炮都被丢弃了,联军很快就会沿着巴约讷大道进攻。

  22日一早,隆加的师向北追击法军,希龙的大部队下午3点也出发了。但没过多久,克洛泽尔出现在维多利亚以南,希龙不得不又折返回到维多利亚。确认克洛泽尔远去后,希龙再次踏上之前的道路。这样一来,在天黑前他只走了预计行程的一半。所以22日真正进行追击的只有隆加的师。富瓦带领手中数个营南下并在塞林纳峡谷碰到了隆加,当天下午双方一直保持着交火,富瓦本人也受了轻伤。第二天下午富瓦继续向后方撤退,并命令还在护送运输队的莫屈内将军立刻离开车队,带领手头所有的可战之兵南下封锁比利亚弗兰卡,防止有敌人从这里经过威胁法军的后方。24日早晨莫屈内抵达比利亚弗兰卡,运输车队则在无人护送的情况下经由托洛萨(Tolosa)继续北进。直到这时法军的侦察兵才证实富瓦之前的猜测,一支强大的联军部队的确从萨尔瓦铁拉向比利亚弗兰卡进军。24日格雷厄姆下令进攻比利亚弗兰卡,莫屈内则且战且退,为其余法军的撤退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战斗过后格雷厄姆手头有了10000名英葡士兵和16000名西班牙士兵,而撤退到托洛萨的富瓦得到了附近几处要塞守军的增援,现在人数也上升至16000名。25日联军发现法军主力已在托洛萨城两侧部署完毕,没有放弃阵地的意思,一场恶战在所难免。直到这时富瓦仍然不清楚维多利亚会战的结果,他是在冒险同优势兵力的敌军交战。

  托洛萨城坐落在狭窄的峡谷里,扼守着重要的交通枢纽。法军抓紧时间加固了托洛萨的防御工事,堵死城门,在城墙上部署火炮。富瓦派4个营的兵力护送运输车队撤退,其余兵力都用来防守托洛萨。他在城镇两侧的高地上部署了数个旅,并把莫屈内的师作为预备队部署在城镇后方的大道上。格雷厄姆见状,派出了强大的迂回兵力准备进攻托洛萨的侧翼和后方,其余部队从正面进行牵制。与此同时比斯开一带的非正规部队同联军取得了联系,格雷厄姆要求他们尽可能封锁托洛萨后方的巴约讷大路。

  6月26日上午,联军开始行动,正面的部队行动缓慢,但布拉德福德的旅迂回到东侧后趁防守的法军分神之际夺取了山脊。法军试图发动反攻,但葡萄牙人顽强地守住了阵地。下午6点法军的后方传来枪声,于是格雷厄姆下令发动总攻。双方立刻爆发激烈的交火,法军全线接敌,难以进行调动。但联军指挥官低估了托洛萨工事的防御能力,因此对城镇南侧的正面进攻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城东的联军向城外的法军3个旅发动猛攻,隆加也出现在法军的背面。法军发现有敌人威胁他们的侧后,于是立即向托洛萨后撤,却被已经堵死的城门拦在外面,只得在另一个赶来的旅协助之下向北撤退。城西的法军先和比斯开民兵交战,随后同葡萄牙部队发生恶战。由于这里的法军之前是城镇守军,混杂着不少训练不足的士兵,在压力之下军心开始动摇,继而陷入混乱。夜幕渐渐降临,联军的火炮终于轰开了南侧的城门,在即将被合围之际富瓦下令全军撤退。在黑夜的掩护下法军没有多少损失便撤离了托洛萨,联军抓了近200名俘虏。法军的损失可能在500人以上,联军的损失比法军少一些。

  战斗结束后富瓦继续向北撤退,于28日同他的上司雷耶取得联系。雷耶命令富瓦继续向法国边境撤退,并与圣塞瓦斯蒂安要塞保持联系。圣塞瓦斯蒂安要塞离法国边境非常近,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但是武备废弛。维多利亚会战前两天雷伊(Louis Emmanuel Rey)将军被约瑟夫国王任命为这里的总督,来到后他发现这里的守军仅有1200人,并且工事破败,弹药稀缺。于是雷伊着手加紧要塞的重建工作,清理废墟,部署大炮。28日富瓦抵达圣塞瓦斯蒂安,带走了原先那些不可靠的守军,随后把1个旅(2000人)和所有炮兵留在要塞中。再加上周边小股援军,圣塞瓦斯蒂安在6月底有了3000人的守卫力量。雷伊本想要4000人,但被富瓦拒绝,因为这个要塞规模并不大,没有必要留下太多人。

  29日格雷厄姆发觉法军已溜走后没有过于急着追赶。来到圣塞瓦斯蒂安后,他派兵封锁了这座要塞。6月30日雷耶下令所有在比达索阿河南侧的法军部队全部退回法国本土。当天下午联军先头部队出现,第二天双方争夺桥头堡爆发战斗,随后法军摧毁了大桥。消息传到德意志战场,拿破仑怒不可遏,他在给陆军大臣克拉克的信中说道:“简直是疯了……他们的表现简直像一群胆小的妇人。”实际上,雷耶的行为无可厚非,法军遭到决定性失败,全军上下士气低落,根本无力再战。如果威灵顿率主力赶到比达索阿河下游的话,法军肯定无法守住边境防线,过河拆桥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

前言/序言

  拿破仑,被公认为自亚历山大以来,西方世界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他打过的会战比亚历山大、凯撒、腓特烈三人的总和还要多。在他之前,欧洲的君王与将军们,已经通过在纪律、训练、武备和军制等领域的一百多年努力与改革,缔造出完善而强悍的线式战术体系。装备着带刺刀的前装滑膛燧发枪的士兵,以三列横队为基础的线式战术,具备射击和突击的双重功能。熟练的军事指挥官只需要花费最小的代价就能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拿破仑则凭借其军事天赋和革命的热情,在前人的基础上,使国王的有限战争,转变成全民参与的总体战,将线式战术时代的战争推向了极致,释放出最凶猛的战争之犬。

  1796年,当拿破仑在意大利,施展领先时代的机动作战,与奥地利和皮埃蒙特联军鏖战时,他的麾下还不到5万人。1805年,当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缔造“三皇会战”的辉煌之时,他的兵力还未超过10万人。1806年,当拿破仑横扫陆军强国普鲁士之时,他已经率领着将近20万之众。及至1812年拿破仑入侵沙皇俄国时,他已经集结起史无前例的60万军队。与此同时,拿破仑的对手们也沿着这个总趋势发展。奥地利人在1805年的乌尔姆战役中,已经集结起85000人。1806年,普鲁士投入了15万人以对抗法国。1815年,俄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决定集结60万大军,分几路向巴黎进军。这一切宣告着“战役集群”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因此,那个时代的战争被冠以“拿破仑战争”之名,并成为线式战术时代的顶峰。

  同时,战争并没有被局限于野外或陆地。拜进入近代以来、频繁的战争所赐,欧洲以棱堡为代表的城塞攻防体系和以风帆战列舰为代表的海权体系,已经相当完备和成熟。

  虽然在拿破仑战争中,旷日持久的城塞围攻战已经让位于野外决定性的会战,但在堪称“帝国溃疡”的西班牙半岛战场,城塞攻防却仍具有最决定性的意义。甚至如铁公爵威灵顿都数次在法军防守严密的城塞面前前碰得头破血流。法国元帅达武更是在拿破仑于1814年4月第一次退位之后,依然坚守在汉堡,拒绝投降。

  而在海上,英国1797年的海军兵力已经有12万人之众。英国海军指挥官基恩勋爵,因占领好望角而获赏64000英镑,之后在地中海驻扎4年,他虽一仗未打,却分得了112678英镑的战利品和运货奖金。正是依靠着这种军力和财力,英国才能几乎以一国之力,围困整个欧洲,最终打破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令”。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在经过拿破仑战争的残酷洗礼后,欧洲的军人们已经可以骄傲地宣布:“无论是视线可及的范围里,还是地平线还是海平线的远端,再无可匹敌之人!”

  以上所有这些,正是《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将要向各位读者详细讲述的!


《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历史的洪流汇聚于此,将古老的大陆撕扯得支离破碎。在“混沌之痕”的阴影笼罩下,各大势力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与统治权,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战争。曾经的王国分崩离析,新兴的军阀割据一方,而一股更加深不可测的力量,正悄然从历史的夹缝中崛起,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写着战争的本质——“线式战术”的时代,至此拉开帷幕。 故事紧随“混沌之痕”事件之后,残存的文明在废墟上挣扎求生。旧有的权力结构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支依靠精妙战术与严密组织来对抗野蛮与混乱的军事力量。这片大陆不再是传统的冷兵器与简单火器的战场,而是演变成了一场集战略、科技、情报与心理博弈于一体的综合性较量。“线式战术”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无数次血腥的试错与惨痛的教训中,由一群富有远见的军事家和工程师们共同孕育出的崭新战争哲学。 “线式战术”的核心在于“连接”。它强调的是点与点、线与线、面与面之间的绝对连接,以达到信息传递的瞬时性、资源调动的效率性、兵力部署的灵活性以及火力打击的精准性。这种战术的践行者们,并非仅仅依赖于勇猛的战士,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宏观的层面。他们构建起一个由通讯网络、补给线路、情报节点、预警系统以及动态指挥体系组成的庞大“战场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单位,无论大小,都被赋予了明确的“节点”意义,它们的行动被严密编排,如同精密钟表中的齿轮,环环相扣,协同作战。 在《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中,读者将深入了解“线式战术”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我们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侦察无人机在敌后绘制出精确的“信息线路”,当装甲部队沿着预设的“火力线”发起闪电突袭,当后勤车队在敌军炮火的缝隙中,依靠“机动补给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与士气,战争的形态便彻底改变。战场的纵深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被精密的“坐标线”划分得清清楚楚;战场的宽度也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连接”的广度直接决定了指挥官的视野与战略选择。 故事的主线,将围绕着几个关键人物展开。他们或许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在旧时代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新战术的曙光;他们也可能是年轻一代的军事天才,在导师的指导下,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令人惊叹的实际战果。例如,帝国北方军区总司令“铁壁”雷诺,他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阵地防守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但在“线式战术”的影响下,他开始探索如何将固守的战术与流动的火力线相结合,创造出“可移动的壁垒”,让敌人无法找到突破口。 另一位关键人物,则是东境共和国的首席战略官,“灵眸”艾莉亚。她并非身处一线冲锋陷阵,而是坐镇指挥中心,依靠其卓越的情报分析能力和对敌我双方“信息线路”的深刻洞察,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精准的判断。她的战场,是数据、是信号、是无形的网络。她懂得如何截断敌人的通讯,如何利用虚假情报制造“信息陷阱”,如何通过网络延迟来扰乱敌军的同步行动。她的存在,证明了“线式战术”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连接,更是信息层面的博弈。 本卷故事将着重描绘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迷雾之谷”攻防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地形复杂、通讯信号极其不稳定的地区,这对于传统的战术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然而,掌握了“线式战术”的军队,却将其视为绝佳的磨砺场。他们利用先进的定向通讯技术,构建起由小型中继站组成的“临时信息链”;他们训练出了能够徒步穿越复杂地形、传递加密信息的“信号兵”;他们甚至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模拟敌方通讯频率的电子干扰器,来制造“虚假信息线路”,迷惑敌人。 在这场战役中,读者将看到“线式战术”如何被层层剖析。指挥官们不再依赖于“人多势众”的原始冲动,而是通过对战局的“数据建模”来做出决策。他们会模拟无数种可能的“连接模式”,计算出最优的兵力分配与火力支援方式。当敌人试图通过迂回包抄来切断己方补给线时,己方指挥官可以通过“动态线路规划”,迅速调整后勤部署,甚至可以启动预设的“伏击线路”,让敌人自投罗网。 “线式战术”也深刻地影响了士兵的个体训练和作战方式。士兵们不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节点”的维护者和“线路”的保障者。他们需要具备更强的单兵作战能力,能够在通信中断时独立完成任务;他们需要懂得如何利用地形与伪装,来保护关键的“连接点”;他们甚至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学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修复受损的通讯设备或搭建临时的传输线路。每个士兵的行动,都必须考虑到对整个“战场网络”可能产生的影响。 本卷还将会深入探讨“线式战术”带来的伦理困境与哲学思考。当战争变得如此精密,如此数据化,人性的温度是否会被冰冷的数字所取代?当个体的重要性被“连接”的整体性所稀释,那些英勇牺牲的士兵,他们的牺牲是否还能得到同样的尊重?当指挥官能够通过精密计算来避免人员伤亡,但却可能做出一些“非人道”但“最优”的战略选择时,战争的道德底线又在哪里? 《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将带领读者穿越“迷雾之谷”的炮火硝烟,感受“线式战术”这一革命性军事理念在实战中的无穷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一场关于智慧、连接、以及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如何生存与发展的深刻探讨。在新的时代,谁能掌握“线式战术”的精髓,谁就能成为战场上真正的决胜者。这片饱经战火的大陆,正等待着新的英雄,去书写属于“线式战术”的辉煌篇章。 本书将通过多条叙事线索,交织描绘不同阵营、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线式战术”时代下的命运与抉择。玩家将看到,即使是最强大的军事机器,也无法脱离人性的弱点与情感的牵绊。从战场前线的生死搏杀,到后方情报中心的暗流涌动,再到技术研发部门的科技突破,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线式战术”的出现,也催生了全新的武器装备与军事科技。例如,微型侦察机器人如同无数只无形的眼睛,在战场上不断绘制着实时地图与敌军动向;轨道炮的出现,能够跨越巨大的距离,对敌人防线进行毁灭性的“线式打击”;而先进的战术AI,则能够协助指挥官处理海量的信息,并提出最优的作战建议。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让战争的规模与烈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技术并非万能。当敌方也掌握了相似的技术,甚至能够反制己方的“信息线路”时,战争便进入了更加残酷的“对抗性连接”阶段。双方都在争夺“连接”的绝对控制权,试图通过切断对方的网络,来瘫痪其作战能力。这种“看不见的战争”,其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刀剑相向的正面冲突。 《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将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细致描绘,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震撼的“线式战术”世界。它不回避战争的残酷,但更着重于展现人类在绝境中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对未来的不懈追求。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在变革与冲突中不断前行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这个书名,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甚至有点哲学意味的魅力。我反复琢磨“线式战术”这几个字,总觉得它不仅仅是指某种战术上的具体操作,更可能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我设想,这种“线式”可能代表着一种更加注重逻辑链条、因果关系、以及层层递进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书中是否会描绘出,指挥官们是如何像解开一个复杂的谜题一样,通过一步步的推演和分析,找到那个能够牵动全局的“线头”,然后顺藤摸瓜,最终达成目标?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一种智慧的较量,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碰撞,更是战略思想和战术智慧的博弈。我希望看到,在那个“线式战术时代”,战场上的每一次行动,都经过深思熟虑,都像是精心编织的网中的一根丝线,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共同指向最终的胜利。书中是否会探讨,在这种高度精密的战术体系下,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会被削弱,或者又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得到释放?

评分

《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这个书名,让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严谨而又极具艺术性的画面。我设想,这里的“线式战术”可能代表着一种更加注重节奏和时机的打法,强调在恰当的时间点,以恰当的方式,调动恰当的兵力,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推”或“拉”的力量,就像是推动一根长长的杠杆,撬动整个战场的平衡。我很好奇,这种“线式”的推进,是否会伴随着大量的铺垫和暗流涌动,直到某个关键时刻,所有的“线”才会同时发力,一举奠定胜局?书中会不会有大量关于侦察、情报分析以及通讯联络的细节描写,因为这些都是构建和执行“线式战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希望作者能够细腻地展现出,在宏大的战役背景下,无数微小的个人行动是如何被串联起来,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有对失败案例的剖析,让我们看到即使是精妙的战术,也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疏忽,或者一个意料之外的变数而功亏一篑。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不确定性的尊重,往往是这类书籍最吸引人的地方。

评分

读到《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这个书名,我立刻被其中蕴含的“时代”二字所吸引。这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一场战斗的胜负,更可能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军事思想变革。我很好奇,这个“线式战术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爆炸,使得指挥和控制更加便捷,从而催生了新的战术形态?还是某种社会或政治变革,迫使军事战略不得不做出全新的调整?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种“线式战术”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它对战争形态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它是否会颠覆我们对传统战术的理解,比如线式推进、包围圈等等,是否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呈现?我特别期待书中对未来战争趋势的展望,以及对人类在未来战场上的角色进行思考。在这个“线式战术时代”,人类的智慧将如何与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加高效、更具决定性的胜利?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超越当下、放眼未来的宏大视野,让我对军事科学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刚拿到《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时,我满怀期待,毕竟前几部给我的震撼依然清晰。这次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分量,“线式战术”这四个字,让我联想到某种精妙的、层层递进的战略布局,像是棋盘上的对弈,又像是精密机械的运作。我一直在思考,这种“线式”到底是指物理空间上的推进,还是指思维逻辑上的连贯,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书中是否会描绘出这样一种宏大的战术体系,将看似分散的行动串联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抽象的战术概念具象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以及指挥官们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精准地抓住关键“线索”,从而导向胜利。想象一下,当一条条战术“线”在地图上交织,形成一道道致命的陷阱,又或者如同一张巨大的网,将敌人彻底笼罩,那种感觉该有多么酣畅淋漓。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让我茅塞顿开的战术洞见,不仅仅是简单的排兵布阵,而是对战争本质、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在思想上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

评分

拿到这本《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我第一反应就是它的体量。厚实的封面和沉甸甸的重量,预示着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度。我很好奇,“线式战术”是否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军事理论的诞生,一种能够颠覆传统认知,引领未来战争走向的思路?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本书将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小说,更可能是一部军事思想的启蒙读物。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性:或许是关于如何利用信息流和指挥链的精细化管理来构建战术优势,将部队的行动效率最大化;又或者是关于如何通过一系列看似孤立却相互关联的战术动作,最终汇聚成决定性的力量。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线式”是如何被设计、被执行、被适应的?会不会有精彩的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看到这些战术在真实的战场上如何发挥作用,又会遇到哪些挑战?我尤其期待书中对指挥官们心理素质的描绘,在这种高度精密的战术体系下,他们的决策是否会更加理性,还是会受到情绪的干扰?那种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在巨大压力下做出精准判断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决胜者”所具备的特质。

评分

看了这么多年的军事书刊,还是觉得这文是比较专业性的,作者很用心,内容也很丰富多彩,多用的也不错,比较喜欢

评分

包装完好,送货速度快,一直在京东购买

评分

很喜欢战争类书籍,战争虽然残酷,但人类最伟大的品格、智慧与情感却总是在战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评分

不错的体验

评分

东西还不错,参加活动,价格比较便宜。

评分

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能够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推动全民阅读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分三个部分解析欧洲线式战术时代,特别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争战。第一部分——《溃疡的晚期:拿破仑半岛战争中最后的英法大战》,讲诉在1813年欧洲大地一片硝烟的情况下,拿破仑的大军在“帝国的溃疡”西班牙半岛的作战历程,以及背后政治、经济的博弈。第二部分《致命的技艺》由两篇文章构成,《土石的坚守:西洋筑城变革简史》,讲诉欧洲人从中世纪到近代以来的城塞攻防之战的历程;《前进的风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法风帆战舰与海军战术》,讲诉从1792年到1815年的法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海权争夺。第三部分《元帅的权杖:法国奈伊元帅遗作〈军事研究〉》,本篇翻译整理自奈伊在1804年担任蒙特勒伊大营司令时写给自己麾下将领的稿件,从中可以看到彼时普通士兵及指挥官的作战及生活的日常。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