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地图集-(全二册)

汉书地图集-(全二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盘清 著
图书标签:
  • 汉书
  • 历史地理
  • 地图集
  • 历史
  • 中国历史
  • 古籍
  • 文化
  • 典籍
  • 两汉
  • 地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新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地震
ISBN:9787502844172
商品编码:12099493168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汉书地图集-(全二册)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01
作者:许盘清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498.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02844172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汉书地图集》是我们继《史记地图集》之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理念编写成的另一本历史专书地图集。一如以往,本书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思路下编写而成,虽然*终没有展现在灵活的电子平台上而是印制成固定的纸本形式,但制作过程中还是借助高端的计算机技术,经过多重制作手续,尽量多的把原著内各种信息采集出来,然后有系统的组织成为能够向读者提供大量信息的历史地图集。因此,本书作为一本历史地图集,和过去的各种历史地图集都有所不同。它的主要特色在于:**,采用*新的电子地图作底本,为读者提供准确的空间信息;第二,利用计算机综合校正了原书作者在记述时间方面造成的各种误差,让读者得到更确切的时间数据;第三,书内通过引用原文和利用各种直观的符号,清晰而有系统的表述了人物、事件、动态、时势、交通路线、名人遗迹、自然灾变等各种历史因素,务求每张地图都能忠实地反映出原著的内容。除此之外,本书的每一张地图,又都是图文对照,配以鲜明的主题,容易阅读。
阅读古代历史,今天遇到*大的困难,无非是原文难解和地名、时间上的隔代困扰,阅读时使人有如身陷迷茫的五里雾中。在本书中,有了对原文准确的译写和准确的时、空信息, 相信能使读者获得比较全面、准确的地域概念,重现了古人所谓“左图右史”的读史乐趣。

目录

汉书地图集

代前言
本书体例
**章  秦王朝灭亡
001  陈胜自立为王
002  陈胜四面出击
003  赵王三路出兵
004  刘邦出道
005  民变态势以及刘邦出师失利
006  项羽出道
007  章邯大破陈胜
008  李良杀武臣、赵王歇立
009  陈胜之死、黥布投项羽
010  车裂宋留
011  刘邦苦战萧、砀
012  张良出生
013  项军渡江、楚王初立
014  项军初战告捷
015  项、刘西进
016  曹参起兵
017  樊哙、夏侯婴起兵
018  周勃起家(之一)
019  周勃起家(之二)
020  项梁死与楚王徙彭城
021  巨鹿之围与援军
022  钜鹿之战
023  刘邦遇彭越与郦食其
024  刘邦战陈留、洛阳
025  樊哙徇南阳
026  郦商、灌婴徇南阳
027  刘邦徇南阳
028  章邯降项羽
029  秦王朝灭亡与鸿门宴
030  项羽分封
031  项羽设置的两道阻止刘邦出汉中的防线
第二章  楚汉之争
032  田荣自立
033  刘邦、樊哙平定三秦
034  周勃、曹参、郦商助刘邦分头进攻
035  臧荼杀韩广、陈馀逐张耳
036  汉王**次出关
037  项羽讨田荣
038  汉定三秦后的形势
039  汉王第二次出关
第三章  汉王朝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第四章  武帝的疆域扩张与征讨匈奴
第五章  汉王朝的没落与王莽新朝灭亡
第六章  西汉地理与风俗文化
汉书篇名编号表
后记
参考书目
汉书地名汇释表


《汉书地图集》(全二册)并非一本虚构的著作,其名称清晰地表明了其内容性质。 第一册:疆域变迁与行政区划 本书的第一册将深入探讨汉朝的疆域范围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我们将以详实的地图资料为基础,结合史书记载,逐一梳理汉朝从建立之初到东汉末年的领土扩张、收缩与边缘地区的控制情况。 早期奠定与初步扩张: 追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至文景之治时期,帝国疆域的初步奠定。重点展示秦朝郡县制在汉初的继承与调整,以及对北方匈奴、南方越地的初步经营。地图将清晰勾勒出此时期的主要郡县分布、长城沿线要塞以及新兴的军事屯垦区。 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详细描绘汉武帝时期汉朝疆域的极大拓展。通过多幅对比地图,展现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如何巩固了北方边防,并开辟了河西走廊;对南越、西南夷、朝鲜的征服如何奠定了南方和东南的统治基础;以及张骞出使西域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西域三十六国的设置与管理。我们将重点呈现当时的郡、国、侯国、属国等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交通节点。 汉昭帝、宣帝与元帝时期: 分析昭宣中兴时期对汉武帝时期成果的巩固与完善。地图将侧重展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政策,以及河西走廊的开发和管理。同时,也将关注此时期对东夷、西羌等地区的政策调整。 王莽新朝的短暂变革: 简要介绍王莽新朝在行政区划上的激进改革,例如复古的郡名、县名设置,以及这些改革的实际影响和最终失败的原因。地图将体现这些理论上的变动,并与实际的统治范围进行对比。 东汉的复兴与边缘挑战: 描绘东汉光武帝刘秀如何恢复汉室,并重新调整疆域。重点展示对北匈奴的征伐、对南匈奴的安置,以及对东北、西南边疆的经营。地图将展示东汉时期主要的州、郡、县的设置,以及与周边民族政权的交往与冲突区域。 边疆民族与郡国并行: 深入探讨汉朝不同时期对边疆民族的管理模式,包括直属郡县、羁縻都护府、属国等。通过专题地图,直观展示不同边疆区域的民族构成、文化交融与政治隶属关系。 第二册:交通脉络、经济分布与军事要塞 第二册将聚焦于汉朝的交通网络、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以及军事防御体系。在详细的地图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剖析汉朝社会的物质基础与运转机制。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详细绘制汉朝的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包括驰道、驿道、官道等,并标注沿途的重要城市、驿站和关隘。同时,也将展现主要的内河航运系统,如黄河、长江、淮河等的水系利用,以及海上交通的初步发展。地图将直观呈现“车同轨、书同文”在交通上的体现。 丝绸之路的繁荣图景: 重点绘制贯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穿越塔克拉玛什盆地,抵达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地图将标注主要的绿洲城市、重要的贸易节点、以及沿途的地理障碍和战略要地。我们将结合史料,展示东西方物资、技术和文化的交流盛况。 经济重心的迁移与分布: 通过多幅专题地图,揭示汉朝不同时期的经济重心变化。分析关中、河洛、江东、岭南等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地图将标注主要的粮仓、矿产地、手工业生产中心、以及重要的商业城市和集市。 军事防御体系与战略要地: 详细绘制汉朝的军事地理格局。重点展示长城的修建与沿线防御体系,包括烽火台、塞、堡等。绘制重要的边境要塞、军事重镇以及用于屯垦戍边的军事区域。地图将清晰呈现汉朝如何应对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以及对西南、东南边疆的军事部署。 都城与区域中心: 深入探讨长安、洛阳等都城的选址、布局及其在全国交通、经济、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将关注各地郡城、国都的规划与发展,以及它们在区域内的辐射作用。 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结合地图,分析汉朝的疆域扩张、交通发展、经济布局等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山脉、河流、沙漠、高原等自然条件在军事、贸易、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汉书地图集》(全二册)将以严谨的态度、丰富详实的地图资料,为读者构建一幅立体、生动的汉代社会图景,是研究汉代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汉书地图集》(全二册)的质量,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从纸张的选用,到印刷的清晰度,再到地图信息的准确性,都堪称一流。作为一本厚重的学术性图书,它在制作上的精良,足以体现出版方的用心和对读者的尊重。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地图集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无论是整体的框架,还是局部的细节,都做到了条理分明。我在查找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地理信息时,可以非常快速地定位到相关的地图,并且地图上的标注也十分清晰易懂。例如,我在研究汉朝的漕运系统时,能够非常方便地在地图上找到那些重要的河流和港口,并且能够看到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理解当时的交通运输是如何运作的。这种高效便捷的查阅体验,是我在其他地图集上很少能够获得的。

评分

这套《汉书地图集》(全二册)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汉朝历史认知的一扇新大门!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汉朝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身临其境、直观理解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工具,而这套地图集无疑是我的不二之选。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设计所吸引。翻开第一页,我便被那些细致入微、信息量巨大的地图深深震撼。它不仅仅是一张张静态的地图,更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那些在课本上只能通过文字脑补的地理信息,以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 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每一幅地图都标注得极为详尽,从郡县的划分、河流的流向、山脉的走向,到重要的城市、关隘、甚至是屯垦戍边的军事重镇,都一一标记。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在汉朝的版图上,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联系是怎样的,这些地理条件又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例如,在解读“昭君出塞”的故事时,我不再是模糊地知道她经过了“塞外”,而是能够通过地图,精确地追踪她的行程,理解当时汉朝与匈奴的地理界限,以及草原民族的活动范围。这种“读图知史”的体验,是任何文字描述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套《汉书地图集》(全二册)的出现,对于我这样希望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汉朝历史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地图,更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解读视角。 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地图上对气候、物产等地理因素的提示。虽然不是每一张地图都直接标注这些信息,但在相关的文字说明中,总能看到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当地历史进程的探讨。比如,在介绍一些边疆地区的地图时,文字会提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如何限制了农耕,以及游牧民族是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这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汉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历史事件发生背后复杂的地理和社会因素。

评分

老实说,收到这套《汉书地图集》(全二册)的时候,我还有些犹豫,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普通读者难以理解。但当我真正翻开它,我所有的担忧都烟消云散了。它不仅学术严谨,而且编排清晰,非常易于普通读者使用。 我尤其喜欢它在地图上对行政区划变化的标注。汉朝时期,行政区划的变动非常频繁,这在文字记载中往往让人感到眼花缭乱。而地图集通过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图例,清晰地展示了各个时期行政区划的变化,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一个地区是如何从一个郡发展成几个郡,或者被分割、合并的。这对于理解汉朝中央集权的发展和地方管理的变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清晰的脉络,让我对汉朝政治格局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我必须说,这套《汉书地图集》(全二册)彻底改变了我对历史学习的看法。过去,我常常觉得历史是枯燥的文字堆砌,但有了这套地图集,我发现历史也可以变得如此生动和有趣。每当我翻开它,就像是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亲身去丈量汉朝的疆域,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地图集的编排非常注重与《汉书》原文的结合。很多地图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解释了地图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以及与《汉书》原文的对应关系。这让我能够非常方便地将地图上的信息与文字描述相结合,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阅读关于汉朝屯田的章节时,地图会清晰地标示出那些重要的屯垦区域,并且文字说明会进一步解释这些区域选择的地理原因,以及屯田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评分

收到这套《汉书地图集》(全二册)的时候,我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历史的地图集不少,但真正能够达到我要求的并不多。然而,当我真正翻阅它之后,我只能用“惊喜”来形容我的感受。它不仅仅是一本地图集,更是一部关于汉朝地理文化的百科全书。 我尤其欣赏它对历史地名的考证和标注。在研究汉朝历史时,很多地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或者存在不同的说法。这套地图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严谨,它不仅标注了现代的地理位置,还会附带历史上相关的地名、别称,甚至还会对一些争议地点的考证进行简要的说明。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汉朝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比如,我常常会在一些古籍中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地名,而通过这套地图集,我往往能够找到它们的准确对应,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地理颇为着迷的读者,《汉书地图集》(全二册)的出现,无疑是我的一大幸事。我一直坚信,地理是历史的骨架,没有对地理的深刻理解,就很难真正把握历史的脉络。而这套地图集,正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致和系统,为我展现了汉朝那个宏大时代的地理图景。 我反复阅读了其中关于北方边境的地图,那些关于长城、关隘、烽燧的标注,让我对汉朝时期抵御匈奴的军事防御体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不再是书本上简单的一句“修筑长城”,而是能够看到具体的地理位置,理解这些防御工事是如何与地形相结合,发挥其战略作用的。我也能从中看到,不同时期汉朝疆域的拓展和收缩,以及这些变化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复杂联系。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朝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

这套《汉书地图集》(全二册)对我这样的普通历史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朝代的历史,离不开对其地理环境的了解,但以往的资料往往分散且不够直观。这套地图集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把《汉书》中那些零散的地名、地理描述,都转化成了清晰可见的地图,让我在阅读时,脑海中不再是模糊的轮廓,而是有了具体的参照系。 举个例子,当我读到《汉书·地理志》中关于各郡县的描述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描述河流、山脉的段落。以往,我只能根据文字的字面意思去想象,但有了地图集,我就可以立刻在地图上找到对应的河流或山脉,并且能够看到它们在整个区域内的走向和相互关系。这不仅加深了我对地理特征的理解,也让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交通状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比如,看到黄河沿岸的地区,我立刻就能想到那里是农业的摇篮,而沿海地区则可能与海上贸易有关。

评分

这套《汉书地图集》的价值,在我看来,远不止于一份地理资料。它更像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能够极大地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阅读《汉书》原著或者其他相关史料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地名,虽然能从文字中理解其含义,但总觉得缺少一个具象的概念。而这套地图集,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一一指明了这些地点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当我看到地图上标注的“河西走廊”时,我立刻就能联想到汉朝对西域的经营,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沿途发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它让我明白,历史事件的发生,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更令人惊喜的是,地图集的编排也非常用心。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地图,而是将不同主题、不同时期的地图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了一个逻辑清晰的整体。比如,在探讨汉武帝时期的疆域扩张时,地图会清晰地展示出当时的新增郡县和边疆地区的控制情况。而在介绍地方行政区划时,它又能细致地展现出郡、县、道的层层叠叠的关系。这种系统性的呈现,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理解汉朝的政治版图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汉朝历史的学者来说,这套地图集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拿到这套《汉书地图集》(全二册)之前,我对汉朝历史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文字层面。而这套地图集,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用最直观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学习之门。它让那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 我非常喜欢它在地图上对古代遗迹的标注。很多地方,虽然在文字记载中提及,但如果没有地图的指引,我很难想象它们具体的位置和规模。而地图集上清晰的标注,让我能够将那些历史遗迹与现实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甚至激发我去进一步了解这些遗迹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意义。这种“见图如闻”的体验,让我对汉朝的物质文化和历史遗存有了更深的敬意和好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