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術與應用(第5版)

EDA技術與應用(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江國強 著
圖書標籤:
  • EDA
  • 集成電路設計
  • 數字電路
  • 模擬電路
  • 驗證
  • 測試
  • FPGA
  • ASIC
  • 電子設計自動化
  • 電路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04224
版次:5
商品編碼:1210040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8
字數:49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EDA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電路設計技術,它的重要作用逐步被我國的産業界、科技界和教育界認可。本書分為8章,包括EDA技術概述、EDA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VHDL、Verilog HDL、常用EDA工具軟件、可編程邏輯器件、EDA技術的應用以及EDA技術實驗及綜閤設計。另外,附錄部分介紹瞭友晶ED2 EDA實驗開發係統的使用方法。

作者簡介

江國強,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教授,從事數字邏輯電路、計算機原理和EDA技術教學,是廣西區數字邏輯電路精品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

目錄

第1章 EDA技術概述
1.1 EDA技術及發展
1.2 EDA設計流程
1.2.1 設計準備
1.2.2 設計輸入
1.2.3 設計處理
1.2.4 設計校驗
1.2.5 器件編程
1.2.6 器件測試和設計驗證
1.3 硬件描述語言
1.3.1 VHDL
1.3.2 Verilog HDL
1.3.3 AHDL
1.4 可編程邏輯器件
1.5 常用EDA工具
1.5.1 設計輸入編輯器
1.5.2 仿真器
1.5.3 HDL綜閤器
1.5.4 適配器(布局布綫器)
1.5.5 下載器(編程器)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1
第2章 EDA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
2.1 Quartus II軟件的主界麵
2.2 Quartus II的圖形編輯輸入法
2.2.1 編輯輸入圖形設計文件
2.2.2 編譯設計文件
2.2.3 仿真設計文件
2.2.4 編程下載設計文件
2.3 Quartus II宏功能模塊的 使用方法
2.3.1 設計原理
2.3.2 編輯輸入頂層設計文件
2.3.3 仿真頂層設計文件
2.3.4 圖形文件的轉換
2.4 嵌入式邏輯分析儀的使用方法
2.4.1 打開SignalTap II編輯窗口
2.4.2 調入節點信號
2.4.3 參數設置
2.4.4 文件存盤
2.4.5 編譯與下載
2.4.6 運行分析
2.5 嵌入式鎖相環的設計方法
2.5.1 嵌入式鎖相環的設計
2.5.2 嵌入式鎖相環的仿真
2.5.3 使用嵌入式邏輯分析儀觀察嵌入式鎖相環的設計結果
2.6 設計優化
2.6.1 麵積與速度的優化
2.6.2 時序約束與選項設置
2.6.3 Fitter設置
2.7 Quartus II的RTL閱讀器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2
第3章 VHDL
3.1 VHDL設計實體的基本結構
3.1.1 庫、程序包
3.1.2 實體
3.1.3 結構體
3.1.4 配置
3.1.5 基本邏輯器件的VHDL描述
3.2 VHDL語言要素
3.2.1 VHDL文字規則
3.2.2 VHDL數據對象
3.2.3 VHDL數據類型
3.2.4 VHDL的預定義數據類型
3.2.5 IEEE預定義的標準邏輯位和矢量
3.2.6 用戶自定義數據類型方式
3.2.7 VHDL操作符
3.2.8 VHDL的屬性
3.3 VHDL的順序語句
3.3.1 賦值語句
3.3.2 流程控製語句
3.3.3 WAIT語句
3.3.4 ASSERT(斷言)語句
3.3.5 NULL(空操作)語句
3.4 並行語句
3.4.1 PROCESS(進程)語句
3.4.2 塊語句
3.4.3 並行信號賦值語句
3.4.4 子程序和並行過程調用語句
3.4.5 元件例化(COMPONENT)語句
3.4.6 生成語句
3.5 VHDL的庫和程序包
3.5.1 VHDL庫
3.5.2 VHDL程序包
3.6 VHDL設計流程
3.6.1 編輯VHDL源程序
3.6.2 設計8位計數顯示譯碼電路頂層文件
3.6.3 編譯頂層設計文件
3.6.4 仿真頂層設計文件
3.6.5 下載頂層設計文件
3.7 VHDL仿真
3.7.1 VHDL仿真支持語句
3.7.2 VHDL測試平颱軟件的設計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3
第4章 Verilog HDL
4.1 Verilog HDL設計模塊的基本結構
4.1.1 模塊端口定義
4.1.2 模塊內容
4.2 Verilog HDL的詞法
4.2.1 空白符和注釋
4.2.2 常數
4.2.3 字符串
4.2.4 關鍵詞
4.2.5 標識符
4.2.6 操作符
4.2.7 Verilog HDL數據對象
4.3 Verilog HDL的語句
4.3.1 賦值語句
4.3.2 條件語句
4.3.3 循環語句
4.3.4 結構聲明語句
4.3.5 語句的順序執行與並行執行
4.4 不同抽象級彆的Verilog HDL模型
4.4.1 Verilog HDL的門級描述
4.4.2 Verilog HDL的行為級描述
4.4.3 用結構描述實現電路係統設計
4.5 Verilog HDL設計流程
4.5.1 編輯Verilog HDL源程序
4.5.2 設計BCD加法器電路頂層文件
4.5.3 編譯頂層設計文件
4.5.4 仿真頂層設計文件
4.5.5 下載頂層設計文件
4.6 Verilog HDL仿真
4.6.1 Verilog HDL仿真支持語句
4.6.2 Verilog HDL測試平颱軟件的設計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4
第5章 常用EDA工具軟件
5.1 ModelSim
5.1.1 ModelSim的圖形用戶交互方式
5.1.2 ModelSim的交互命令方式
5.1.3 ModelSim的批處理工作方式
5.1.4 ModelSim與Quartus II的接口
5.1.5 在Quartus II 13.0中使ModelSim仿真
5.2 基於MATLAB/DSP Builder 的DSP模塊設計
5.2.1 設計原理
5.2.2 建立MATLAB設計模型
5.2.3 MATLAB模型仿真
5.2.4 Signal Compiler使用方法
5.2.5 使用ModelSim仿真
5.2.6 DSP Builder的層次設計
5.3 Qsys係統集成軟件
5.3.1 Qsys的硬件開發
5.3.2 Qsys係統的編譯與下載
5.4 Nios II嵌入式係統開發軟件
5.4.1 Nios II的硬件開發
5.4.2 生成Nios II硬件係統
5.4.3 Nios II係統的調試
5.4.4 Nios II的常用組件與編程
5.4.5 基於Nios II的Qsys係統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5
第6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
6.1 PLD的基本原理
6.1.1 PLD的分類
6.1.2 陣列型PLD
6.1.3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
6.1.4 基於查找錶(LUT)的結構
6.2 PLD的設計技術
6.2.1 PLD的設計方法
6.2.2 在係統可編程技術
6.2.3 邊界掃描技術
6.3 PLD的編程與配置
6.3.1 CPLD的ISP方式編程
6.3.2 使用PC的並口配置FPGA
6.4 Altera公司的PLD係列産品簡介
6.4.1 Altera高端Stratix FPGA係列
6.4.2 Altera中端FPGA的Arria係列
6.4.3 Altera低成本FPGA的Cyclone係列
6.4.4 Altera SoC FPGA係列
6.4.5 Altera低成本MAX係列
6.4.6 Altera硬件拷貝HardCopy ASIC係列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6
第7章 EDA技術的應用
7.1 組閤邏輯電路設計應用
7.1.1 運算電路設計
7.1.2 編碼器設計
7.1.3 譯碼器設計
7.1.4 數據選擇器設計
7.1.5 數據比較器設計
7.1.6 ROM的設計
7.2 時序邏輯電路設計應用
7.2.1 觸發器設計
7.2.2 鎖存器設計
7.2.3 移位寄存器設計
7.2.4 計數器設計
7.2.5 隨機讀寫存儲器RAM的設計
7.3 基於EDA的數字係統設計
7.3.1 計時器的設計
7.3.2 萬年曆的設計
7.3.3 8位十進製頻率計設計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7
附錄A Altera DE2開發闆使用方法 278
A.1 Altera DE2開發闆的結構
A.2 DE2開發闆的實驗模式與目標芯片的引腳連接
A.3 DE2開發闆實驗的操作
A.3.1 編輯
A.3.2 編譯
A.3.3 仿真
A.3.4 引腳鎖定
A.3.5 編程下載
A.3.6 硬件驗證
A.4 DE2開發闆的控製嵌闆
A.4.1 打開控製嵌闆
A.4.2 設備檢測
附錄B Quartus II的宏函數和強函數
B.1 宏函數
B.2 強函數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第5版前言
  在20世紀90年代,國際上電子和計算機技術先進的國傢,一直在積極探索新的電子電路設計方法,在設計方法、工具等方麵進行瞭徹底的變革,並取得巨大成功。在電子設計技術領域,可編程邏輯器件(如CPLD、FPGA)的應用,已得到很好的普及,這些器件為數字係統的設計帶來瞭極大的靈活性。可編程邏輯器件可以通過軟件編程而對其硬件結構和工作方式進行重構,這使得硬件的設計可以如同軟件設計那樣方便快捷。這一切極大地改變瞭傳統的數字係統設計方法、設計過程和設計觀念,促進瞭EDA技術的迅速發展。
  EDA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縮寫,在20世紀90年代初從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的概念發展而來。EDA技術是以計算機為工具,設計者在EDA軟件平颱上,用硬件描述語言(HDL)完成設計文件,然後由計算機自動地完成邏輯編譯、化簡、分割、綜閤、優化、布局、布綫、仿真,直至對於特定目標芯片的適配編譯、邏輯映射和編程下載等工作。EDA技術的齣現,極大地提高瞭電路設計的效率和可靠性,減輕瞭設計者的勞動強度。
  本書是在《EDA技術與應用》(第4版)基礎上編寫的,跟隨EDA技術的發展,本書將各種最新版本的EDA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展示給讀者,包括Quartus II 13.0及Qsys、ModelSim-Altera 10.1d、MATLAB R2012a等。
  本書共7章。第1章EDA技術概述,介紹EDA技術的發展、EDA設計流程及EDA技術涉及的領域。
  第2章介紹EDA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EDA的核心是利用計算機完成電路設計的全程自動化,因此基於計算機環境下的EDA工具軟件是不可缺少的。利用EDA技術進行電路設計的大部分工作是在EDA開發設計平颱上進行的,離開瞭EDA工具,電路設計的自動化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掌握EDA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應該是EDA技術學習的第一步。至今Altera公司已公布瞭Quartus II 16.0版本的EDA並發設計軟件,本章以Altera公司的Quartus II 13.0為主介紹EDA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
  第3章和第4章分彆介紹VHDL和Verilog HDL兩種常用硬件描述語言的基礎知識。VHDL和Verilog HDL作為IEEE標準的硬件描述語言,經過30多年的發展、應用和完善,它們以其強大的係統描述能力、規範的程序設計結構、靈活的語言錶達風格和多層次的仿真測試手段,在電子設計領域受到瞭普遍的認同和廣泛的接受,成為現代EDA領域的首選硬件描述語言。專傢認為,在本世紀VHDL與Verilog HDL語言將承擔起幾乎全部的數字係統設計任務。
  第5章介紹幾種目前世界上最流行和實用的EDA工具軟件,包括ModelSim、MATLAB、Nios II和Qsys,以適應不同讀者的需要。這些軟件主要是基於PC機平颱,麵嚮PLD、SOPC和ASIC設計,比較適閤學校教學、項目開發和相關的科研。
  第6章介紹PLA、PAL、GAL、EPLD和FPGA等各種類型可編程邏輯器件的電路結構、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編程方法和Altera公司可編程邏輯器件。
  第7章介紹EDA技術在組閤邏輯、時序邏輯電路設計,以及基於EDA技術的數字係統設計中的應用。
  為瞭方便讀者能較係統和較完整地學習EDA技術,本書從教學的目的齣發,盡量將有關EDA技術的內容編入書中,並力求內容精練,語言通俗易懂。讀者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節選學習書中的部分內容,盡快掌握EDA基本技術,然後通過相關EDA技術書籍的學習,達到精通EDA技術的目的。
  本書的教學可安排32學時,其中第1章占2學時,第2章占4學時,第3章占8學時,第4章占8學時,第5章作為選學內容(需6~8學時),第6章占2學時,第7章占8學時。另外,還需要安排4~8學時的實驗,第1個實驗安排EDA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其餘的實驗可安排HDL的編程實驗。
  本書提供配套的電子課件,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注冊後免費下載。
  本書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江國強和覃琴編著,對於書中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EDA技術與應用(第5版)》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深入探討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及其在現代集成電路(IC)設計與製造領域的廣泛應用的權威著作。本書作為該領域的經典教材,在第5版中,緊密跟蹤行業前沿發展,全麵而詳實地介紹瞭EDA工具鏈的各個環節,以及其在數字、模擬和混閤信號電路設計中的關鍵作用。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指導,助力其掌握從概念到芯片的整個設計流程。 第一部分:EDA基礎理論與方法 本書開篇即為讀者構建起對EDA技術宏觀的認識。首先,它將詳細闡述EDA的定義、發展曆程以及其在電子産業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讀者將瞭解到EDA如何從手工繪圖時代演進至今,極大地提高瞭設計效率、降低瞭設計成本,並促成瞭復雜芯片的誕生。 接著,本書將深入剖析EDA的核心技術。這包括: 硬件描述語言(HDL): 重點介紹Verilog和VHDL這兩種主流的HDL。本書不僅會講解它們的語法和語義,更會強調如何利用HDL進行係統級建模、行為建模和結構建模。讀者將學習到如何有效地用代碼描述電路的功能,並理解不同建模風格的優缺點。 邏輯綜閤(Logic Synthesis): 這是將HDL代碼轉化為門級網錶(Netlist)的關鍵步驟。本書將詳述綜閤工具的工作原理,包括如何將高層抽象的邏輯轉化為實際的邏輯門,以及各種優化技術(如麵積優化、時序優化、功耗優化)的實現方式。讀者將理解如何通過約束(Constraints)來指導綜閤過程,以滿足特定的設計指標。 布局布綫(Placement and Routing): 這一階段是將門級網錶中的邏輯單元和連接綫在物理芯片上實現的過程。本書將深入講解布局(Placement)算法,包括如何優化單元的放置以減少連綫長度和提高性能。隨後,將詳細闡述布綫(Routing)技術,包括全局布綫和詳細布綫,以及如何處理擁塞(Congestion)、串擾(Crosstalk)等挑戰。 靜態時序分析(Static Timing Analysis, STA): STA是驗證芯片時序性能的關鍵技術。本書將詳細介紹時序概念,如建立時間(Setup Time)、保持時間(Hold Time)、時鍾偏斜(Clock Skew)等,並講解STA工具的工作原理,包括如何分析時序路徑、識彆時序違例(Timing Violations)以及提齣優化建議。 物理驗證(Physical Verification): 這是確保芯片設計符閤製造規則(Design Rules)的關鍵。本書將涵蓋設計規則檢查(DRC)、版圖與原理圖一緻性檢查(LVS)、電參數提取(Parasitic Extraction)等內容。讀者將理解這些驗證步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EDA工具發現和修復物理設計中的錯誤,以避免製造失敗。 第二部分:EDA工具鏈與設計流程 本書將係統性地梳理完整的EDA工具鏈,並詳細介紹集成電路設計的典型流程。 設計流程概述: 從高層次的係統設計、架構規劃,到詳細的RTL設計、邏輯綜閤、布局布綫,再到後端的物理驗證和可製造性設計(DFM),本書將逐一介紹每個階段的目標、輸入、輸齣以及所使用的EDA工具。 主流EDA廠商與工具介紹: 本書將介紹Synopsys、Cadence、Mentor Graphics(現西門子EDA)等主要的EDA廠商及其在各設計環節提供的代錶性工具,例如: RTL設計與仿真: Vivado(Xilinx/AMD)、Quartus Prime(Intel FPGA)、ModelSim/QuestaSim(Mentor Graphics/Siemens EDA)。 邏輯綜閤: Synopsys Design Compiler、Cadence Genus。 布局布綫: Synopsys IC Compiler/Innovus、Cadence Innovus。 物理驗證: Calibre(Mentor Graphics/Siemens EDA)、Virtuoso(Cadence)。 時序分析: PrimeTime(Synopsys)、Tempus(Cadence)。 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的使用: 隨著IC設計復雜度的提升,IP核的復用已成為主流。本書將介紹IP核的分類、IP核的集成流程以及IP核在設計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EDA在特定設計領域的應用 本書將深入探討EDA技術在不同類型集成電路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數字電路設計: ASIC設計流程: 詳細講解標準單元(Standard Cell)庫的使用、功耗感知設計(Power-Aware Design)、時鍾樹綜閤(Clock Tree Synthesis, CTS)、功耗網格(Power Grid)設計等。 FPGA設計流程: 介紹FPGA的架構特點,以及如何利用HDL進行FPGA的RTL設計、綜閤、布局布綫和比特流生成。本書將強調FPGA設計與ASIC設計在工具和流程上的異同。 模擬與混閤信號電路設計: 電路提取與仿真: 介紹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模型以及各種SPICE仿真器的使用,如Spectre(Cadence)、HSPICE(Synopsys)。 版圖生成與驗證: 講解如何通過版圖編輯器(Layout Editor)繪製模擬電路的版圖,以及版圖後仿真(Post-Layout Simulation)的重要性。 混閤信號集成: 探討數字和模擬部分如何協同工作,以及在混閤信號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協同仿真和驗證問題。 先進工藝與新挑戰: FinFET及更先進工藝: 介紹FinFET等先進晶體管結構對EDA工具提齣的新要求,例如更復雜的寄生效應建模、更精細的功耗分析等。 3D IC與Chiplet設計: 探討異構集成、3D堆疊等新興技術帶來的EDA挑戰,如三維布綫、熱分析、功耗互聯等。 AI在EDA中的應用: 介紹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被應用於加速設計收斂、優化設計決策、提高驗證效率等。 第四部分:EDA的驗證與可測試性設計 仿真(Simulation): 除瞭行為級和門級仿真,本書還將介紹更高級的驗證方法,如覆蓋率(Coverage)分析、形式驗證(Formal Verification)等。 可測試性設計(Design for Test, DFT): 介紹DFT的基本概念,如掃描鏈(Scan Chain)、內建自測試(Built-In Self-Test, BIST)等,以及如何通過EDA工具實現和應用DFT,以提高芯片的可測試性和可製造性。 形式驗證: 講解如何利用形式驗證工具(如SMV、JasperGold)來證明設計屬性,避免瞭大量仿真測試用例的繁瑣。 第五部分:EDA的前沿技術與未來發展 高層次綜閤(High-Level Synthesis, HLS): 介紹如何從C/C++/SystemC等高級語言直接生成RTL代碼,從而極大地提高設計效率。 AI驅動的EDA: 進一步探討AI在EDA領域扮演的角色,包括AI輔助設計、AI驅動的優化、AI預測性分析等。 量子計算與EDA: 展望未來,探討量子計算對EDA技術可能産生的影響。 本書語言嚴謹,邏輯清晰,配有豐富的圖示和實例,旨在幫助讀者全麵理解EDA技術的精髓,掌握實際應用方法,並對EDA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工程師,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啓發,以應對日趨復雜的集成電路設計挑戰。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剛拿到《EDA技術與應用(第5版)》時,我還在猶豫這本書是否真的能滿足我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畢竟,EDA技術日新月異,理論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然而,當我深入閱讀之後,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它最大的亮點在於,能夠將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復雜概念,用一種相當直觀和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例如,在討論時序約束和時序違例的診斷時,作者不僅僅是講解瞭相關的命令和報告,更重要的是,通過大量的圖示和流程圖,將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時序問題“具象化”瞭,讓我能一目瞭然地看到信號的傳播路徑、延遲以及可能齣現的問題。此外,書中對各種EDA工具的使用技巧也有不少介紹,雖然不是每個工具都覆蓋到,但對於目前行業內主流的幾款工具,都進行瞭相當程度的闡述,這對於我這種需要頻繁與工具打交道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書中還對驗證方法學進行瞭深入探討,包括事務級抽象、覆蓋率驅動驗證等,這些都是當前IC設計驗證領域最熱門的知識點,能夠掌握這些,無疑會大大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驗證質量。

評分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讀,《EDA技術與應用(第5版)》這本書給瞭我很大的觸動。我一直對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充滿熱情,但總是感覺自己缺乏一個清晰的係統性認識。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空白。它並沒有一味地追求最新最前沿的技術,而是紮實地從EDA技術的核心展開,詳細闡述瞭從前端設計到後端實現的全過程。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時序約束和靜態時序分析(STA)部分的講解,作者用非常生動的比喻和圖示,將抽象的時序概念變得易於理解,並且還深入講解瞭如何根據STA報告來定位和解決時序問題,這對我解決實際設計中的時序瓶頸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對低功耗設計技術和片上調試(On-Chip Debugging)方法的介紹,也讓我對現代芯片設計的復雜性和挑戰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分享他的寶貴經驗,字裏行間都充滿瞭對工程實踐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EDA技術與應用(第5版)》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個經驗相對豐富的工程師,我一直尋求能夠加深對EDA理論理解並拓展應用視野的讀物。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對基礎知識的簡單梳理,更是對EDA技術在實際項目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剖析。在講解邏輯綜閤和後端設計的章節中,作者非常注重對設計意圖和工具實現之間的關係的闡述,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某些設計風格在綜閤後會産生意想不到的結果,以及如何通過調整設計來優化性能和功耗。書中還包含瞭許多關於FPGA和ASIC設計的對比分析,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選擇哪種技術的考量因素,這些都是我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尤其讓我贊賞的是,書中對於物理實現過程的介紹,從門級網錶的生成到最終的版圖設計,都進行瞭比較詳細的說明,這讓我對整個芯片設計流程的理解更加全麵和深刻。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可讀性,既有學術論文的深度,又不乏工程實踐的指導意義,堪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評分

我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在接觸《EDA技術與應用(第5版)》之前,我對EDA的認識僅限於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經驗。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打開瞭我通往實際應用的大門。它以非常係統化的方式,從最基礎的硬件描述語言(HDL)教學開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邏輯設計、時序分析、以及最後的物理實現。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為每一個重要的概念都提供瞭清晰的流程圖和詳細的步驟說明,這對於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我跟著書中的例子,嘗試在仿真器上運行代碼,分析波形,調試錯誤,每一步都感覺自己離實際的芯片設計又近瞭一步。書中關於驗證策略的章節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教會瞭我如何係統地設計測試用例,如何有效地檢查設計的正確性,這對於我未來的畢業設計和科研工作都將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都非常精良,閱讀體驗極佳,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一種視覺上的愉悅。

評分

終於讀完瞭這本《EDA技術與應用(第5版)》!作為一名剛剛入行不久的數字IC設計新人,這本書簡直是我職業生涯中的“定海神針”。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基礎概念時,並沒有生硬地羅列公式和術語,而是通過大量貼近實際的例子,將抽象的邏輯門、時序分析、狀態機設計等內容變得鮮活起來。尤其是在講解Verilog HDL和VHDL的語法時,書中給齣的代碼示例清晰明瞭,結構完整,並且附帶瞭詳細的講解,讓我能夠輕鬆理解每行代碼的含義和作用。更重要的是,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低功耗設計、時鍾樹綜閤、布局布綫等進階話題的介紹,雖然不像基礎部分那樣深入,但足以讓我對整個EDA流程有一個宏觀的認識,知道自己在這個龐大的體係中處於什麼位置,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很多時候,我會在閱讀遇到瓶頸的時候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一些啓發,幫助我理清思路,解決遇到的問題。它就像一本百科全書,涵蓋瞭EDA領域裏最核心、最常用的知識點,而且更新迭代速度也很快,第五版的內容明顯比我之前看過的老版本更加貼閤當前行業的發展趨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