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中学语文》具有如下特色:
(一)本书是中公教育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二)本书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本书对大纲专业解读,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考题再现、知识拓展等板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四)本书中设置了备考指导、牛刀小试,学练结合,有效提升考生的应考能力。
(五)本书中出现的部分真题配备了视频讲解,考生可通过手机扫描题目旁边的二维码即可在线观看视频讲解,为考生答疑解惑。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四位一体陪伴考生备战。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中学语文》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两个部分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并在书中设置考题再现、知识拓展、牛刀小试等板块,是一本专门针对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
目录
第一章现代汉语知识(2)
第一节汉字(2)
第二节词语(14)
第三节常见病句(20)
第四节标点符号(27)
第五节常用辞格(38)
牛刀小试(52)
第二章古代汉语知识(54)
第一节古代汉语基本原理(54)
第二节古代汉语的修辞表达方式(69)
牛刀小试(71)
第三章阅读(73)
第一节古代诗歌阅读(73)
第二节文言文阅读(84)
第三节现代文阅读(93)
牛刀小试(102)
第四章中外文学作品知识(106)
第一节中外文学流派(106)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113)
第三节中国现代文学(147)
第四节中国当代文学(160)
第五节外国文学(165)
牛刀小试(181)
第五章写作(186)
第一节写作基础知识(186)
第二节常用写作体裁分析(191)
第三节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常见作文题目的基本类型(199)
牛刀小试(205)
第一章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208)
牛刀小试(236)
第二章中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240)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方法(240)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评价(243)
牛刀小试(248)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250)
第一节教学目标设计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250)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及课堂教学技艺(254)
第三节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媒体的选择(258)
第四节教学过程设计(263)
第五节板书设计(273)
第六节教案写作(278)
牛刀小试(282)
附录一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古诗文背诵篇目(286)
附录二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古诗词积累必背篇目(291)
附录三容易读错的字词日练(301)
附录四常见错别字日练(308)
安徽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31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18)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节汉字
一、汉语拼音的正确拼读
(一)声母与韵母
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汉语拼音方案中一共有21个声母。韵母是一个汉字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例如在“海”(hɑi)这个音节里,“ɑi”就是它的韵母。零声母音节,例如“欧”(ou),它的韵母就是“ou”。《汉语拼音方案》中一共有35个韵母。
(二)声调符号
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不包括轻声和变调)。
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图
(三)汉语拼音规则
拼写规则口诀
b、p、m、f与o亲,一般不与e相拼(“么”除外);
i、u后边有元音,i、u改写成y、w;
i、u后边无元音,i前加y、u加w;
j、q、x是三兄弟,和ü相拼把点去。
《汉语拼音方案》对拼音有着明确的规定,总结如下:
“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ri、zi、ci、si。
韵母ㄦ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ertong,“花儿”拼作huɑr。
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ɑ(呀)、ye(耶)、yɑo(腰)、you(忧)、yɑn(烟)、yin(因)、yɑnɡ(央)、yinɡ(英)、yonɡ(雍)。
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ɑ(蛙)、wo(窝)、wɑi(歪)、wei(威)、wɑn(弯)、wen(温)、wɑnɡ(汪)、wenɡ(翁)。
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ü(女)、lü(吕)。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ɡui(归)、lun(论)。
b、p、m、f、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1.d、t、n、l只与eng相拼,不与en相拼(除“嫩”外);
2.z、c、s与en相拼只有:“怎”(zěn)、“谮”(zèn)、“参”(cēn)、“岑”(cén)、“涔”(cén)、“森”(sēn);
3.d、t、n只与ing相拼,不与in相拼(除“您”外);
4.声旁类推。
隔音符号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ɑo(皮袄)。
隔音符号的使用口诀:
1.两个音节连得紧,ɑ、o、e前要隔音。
例如:xiān(先)——xī’ān(西安)kuài(快)——kù’ài(酷爱)
2.ɑ、o、e前无符号,一个音节无疑问。
例如:piāo(飘)——pi’ǎo(皮袄)jiāng(江)——jī’áng(激昂)
3.n、g属后不必加,只有属前才隔音。
例如:míngē(民歌)——míng’é(名额)
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大小写
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开头字母要大写。例如,LǐBái(李白)、DǒngCúnruì(董存瑞)、Běijīng(北京)、RénmínRìbào(人民日报)。
(四)语音的音变
1.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作变调。例如,“美”“好”连着念,听起来好像是“梅好”。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产生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1)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①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成35,这叫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成35,有的变成21。例如:
在上声前:水果了解领导演讲(变成35)
在轻声前:①捧起等等讲讲想起(变成35)
②嫂子姐姐毯子奶奶(变成21)
②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音节调值变成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35。例如:
很勇敢小老虎(2135214)
展览馆管理组(3535214)
③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4,前面的一律变为35。例如:
彼此友好彼此友好买把雨伞买把雨伞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④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音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首都北京统一女兵
在阳平前:祖国海洋语言改良
在去声前:解放土地巩固鼓励
在轻声前:尾巴起来宝贝里头
(2)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53。例如:信念、变化、办事、快速、互助、大会等。
(3)“一、不”的变调
①“一、不”单念或用在词语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55),“不”念去声(51)。例如:一、二、三十一第一唯一不偏不
②在去声前,一律变35。例如:一样一向不怕不够
③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51)。例如:
一般一边一年一成一手一两(变读51)
不吃不开不同不详不管不想(仍读51)
④“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读轻声。例如:想一想、拖一拖、来不来、肯不肯等。
⑤“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例如:做不好、来不了。
(4)“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以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例如:
七岁七块七路八岁八块八路(念35或55)
七天七成七亩八支八篮八两(仍念55)
(5)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个音节不论本调是什么,往往读成55调值,如“高高儿的、长长儿的”。
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多半念成55调值,例如“白生生、冷飕飕、亮堂堂、明晃晃”。但也有念原调的,例如“软绵绵、金灿灿”。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个音节也多半读55调值,例如“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2.轻声
(1)轻声词
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较轻较短的调子,叫轻声。轻声是音节连续时产生的音变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调类。书写轻声音节时不标声调。
通常应读轻声的有:
①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助词“吧、吗、呢、啊、呀、哇”等读轻声。
例如:他的飞快地吃了看着来过好吗说吧你呢谁呀
②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读轻声。
例如:妈妈伯伯看看说说
③构词用的虚语素“子、头、们”等读轻声。
例如:桌子木头他们
④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上、下、里、边、面”等读轻声。
例如:这里床边地下上面下边
《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精粹》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与实践,旨在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极具操作性的教学指导。我们摒弃了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回归教育的本质,聚焦于如何点燃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培养其深厚的语感、敏锐的思辨能力和卓越的表达能力。全书从宏观的教学哲学到微观的课堂细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力求为教师打造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知识体系。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学的时代视野与价值重塑 本章首先回顾了中学语文教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并深刻分析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将探讨信息技术、跨学科学习等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内容、形式和目标的深远影响。重点在于重塑语文教学的价值定位,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强调语文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本章还将聚焦于“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学如何优化教学结构,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教学反思和策略,帮助教师适应新的教育生态。 第二章: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理念更新 本章将深入剖析国家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并详细阐述如何将这些素养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我们将重点解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的内涵,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如何在不同年级、不同文体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和培养这些素养。我们将强调“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过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教学活动。教师将学会如何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章还会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 第三章:精妙的教学设计:让课堂焕发生机 本章将聚焦于高质量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我们将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整合、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方面,系统讲解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强调教学设计的“情境化”、“游戏化”和“探究化”,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我们将提供多种教学设计范式,如“问题导向式”、“项目式”、“任务驱动式”等,并结合具体学段和文体的教学,提供详实的案例分析。教师将学会如何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最大化教学效果。此外,本章还将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在线或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 第四章: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我们将荟萃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领域最具创新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从经典教学法的精髓重塑,到新兴教学法的引入与应用,我们将一一呈现。我们将详细解析: 情境创设法: 如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式学习法: 如何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作学习法: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现知识共享、技能互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比较阅读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文本、不同作者、不同观点的比较阅读,提升其思辨能力。 互动式教学法: 如何运用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 多元评价法: 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其持续进步。 每一种方法都将配以丰富的教学案例,展示其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细节,帮助教师掌握这些方法的精髓,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第五章:阅读教学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石。本章将深入剖析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策略。 文学作品阅读: 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我们将聚焦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的阅读特点,提供具体的赏析方法和指导。 议论文阅读: 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说明文阅读: 强调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特征、原理,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应用类文本阅读: 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新闻、广告、说明书等实用性文本,提升其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本章还将重点介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法”等重要原则,帮助教师提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六章:写作教学的创新突破与效能提升 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本章将颠覆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提供一系列创新性的写作教学策略。 “思”为先导的写作: 强调写作前期的构思、立意、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思考。 “语”为核心的写作: 关注语言的锤炼、表达的准确与生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改”为关键的写作: 强调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修改。 “评”为导向的写作: 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评价,既能指出不足,又能肯定优点,激励学生进步。 我们将提供“仿写”、“续写”、“改写”、“创意写作”等多种写作练习形式,并结合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分享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第七章: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的拓展 本章将关注如何将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融入日常教学。 口语交际: 探讨如何设计丰富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如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辩论赛、情景对话等,提升学生的听、说、评能力,培养其清晰表达、有效沟通的素养。 综合实践: 强调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鼓励教师设计跨学科的语文实践活动,如阅读推广活动、文化节、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本章还将探讨如何利用课外资源,如阅读沙龙、戏剧表演、文学社团等,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第八章:课堂管理与师生关系的智慧构建 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本章将聚焦于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 积极的课堂氛围营造: 探讨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情感连接,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归属感。 规则的建立与执行: 如何科学地制定课堂规则,并有效地执行,确保课堂秩序。 突发状况的处理: 提供应对课堂突发情况的策略和技巧,帮助教师从容应对。 激励与反馈: 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激励手段,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促进其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本章将提供大量真实案例,帮助教师理解并实践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构建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 第九章: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本章将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反思,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方向。 教学反思的意义与方法: 探讨不同类型的教学反思,如课后反思、单元反思、学期反思等,以及常用的反思方法,如日记、案例分析、同行交流等。 诊断与改进: 如何通过教学反思,准确诊断教学中的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 专业阅读与研究: 推荐教师应关注的教育理论、教学研究前沿,鼓励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学习。 同行交流与协作: 强调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的重要性,构建互助互利的教师社群。 参加培训与获取资源: 指导教师如何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和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自我。 本书力求成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得力助手,陪伴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最终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飞跃,为培养新时代优秀的语文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