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刀客纵横:一清篆刻漫谈》是作者30年来从事金石篆刻的知识精华,全书采用漫谈形式,对篆刻艺术的方方面面进行较为深刻的阐述,介绍印章与篆刻艺术的分野、篆刻创作的用篆、印石的选择、篆书流变与印人风格、闲章与闲文化、流行印风之我见、篆刻意象和意境、文人斋馆及印章、篆刻美学鉴赏等。
作者简介
苏玉清,又名一清,号心斋,无名堂主人。定居厦门,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善诗词、楹联、书画、篆刻。生父擅佛门绘事,工仙佛花鸟,受其影响。受业于郭仲选、周节之、杨大仟先生,亦得陈振濂、余正、潘主兰、林健等指导。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全军参赛中获奖。
写意花卉取法陈淳、吴昌硕诸家,书法涉猎行草隶篆,篆刻攻周玺秦汉印。风格平正而不失灵动。,清丽而不失浑厚。词追周邦彦,风格清新,格律严谨,尤善长调铺叙;诗作格调浑古,有唐人韵;好作禅意长联,语境深幽。亦广涉诸艺,善洞箫,擅太极,融会诸艺之气息意蕴,独有心得。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等。
内页插图
目录
1.横谈印章与篆刻艺术之分野
2.篆刻创作如何选择用篆
3.你知道篆刻印石的选择吗
4.古代篆书的流变与印人的篆刻风格
5.篆刻闲章与中国文人的“闲”文化
6.大写意流行印风之我见
7.篆刻艺术之意象和意境的阐释
8.中国文人斋馆与斋馆印章
9.谫论篆刻艺术美学鉴赏的若干问题
10.臆说佛像篆刻的创作与盛行
11.篆刻的微拍与市俗的快餐文化
12.关于篆刻作品的微拍与收藏
13.摭谈“异形篆书”的流变与篆刻创作
14.刍议篆刻流派与篆、刀、石的关系
15.宋珏“莆田派”篆刻试析
16.如何走进篆刻艺术的殿堂
17.篆刻作品的气息传递
18.篆刻艺术的几个基本属性
19.在大师逝去的年代
20.杂说钤印技巧和书画钤印
21.略谈印屏设计的形式美
22.从先师周节之先生的篆刻说开去
23.如何鉴赏篆刻艺术作品
24.篆刻初学者容易出现的十个问题
25.舞刀者岂能没有刀法
26.老子《道德经》与篆刻“印道”
27.陈氏太极拳与篆刻艺术
28.篆刻“十宜十忌”及其他
29.印人必备的工具书
30.有关篆刻理论的参考书籍
31.古今篆刻名家逸闻趣事
32.心斋一清印话
33.一清论印诗十九首
后记
前言/序言
平生学道苦无功,逐世无能气在胸。
我性疏懒类野鹤,与人俯仰不从容。
少年学剑思骑虎,壮岁方知路不通。
时上孤山寻胜迹,龙泓池壁见群雄。
兴来湖海情难遏,直欲持刀屠应龙。
凿死混沌通七窍,劈开山骨启鸿蒙。
闻说秦汉传真法,铸就蟠螭熔古铜。
流派徘徊访皖浙,纵横冲切破牢笼。
天涯刀客出门去,陌路茫茫忘西东。
今有印田三万顷,光阴只恨老耕翁。
我喜欢品茶读书,我也喜欢焚香听琴;我喜欢吟诗填词,我也喜欢临帖作画,而我更喜欢的是篆刻雕虫。有道是:“有好都能乐此生。”篆刻,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伴侣,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个人的人生都包涵了许多内容,不同的人生演绎不同的过程,在人生的节点上,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阐释,而篆刻正是我阐释人生的一种方法。
喜欢篆刻是三十年前的事,当时在浙江宁波海军部队服役,有一年随首长到杭州疗养,来到了篆刻艺术的圣地——杭州孤山,看到了闻名已久的两泠印社,当时还有幸认识了西泠印社篆刻工作室的余正和吴莹先生,得到了他们的指导,从此和篆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生往往不以自己的爱好为主旋律,爱好通常只是生活的调味品,人生的责任要你承载更多的生命负荷,有时候要你忍痛割爱,暂时放弃你的爱好,这就是“舍得”。结束了十几年的军旅生涯,离开了书画篆刻艺术底蕴浓厚的浙江,回到了家乡福建。繁忙的T作和后来的商旅,使我被尘烦俗务所羁绊,书画篆刻爱好随之疏淡,虽不曾放弃,但进步缓慢。所以,我非常羡慕那些从事于博物馆、群艺馆、艺术学院等单位工作的朋友,能朝夕潜心于与艺术相关的事,实在是一种福报。
近年来历经了世事烟尘,看破了许多,禅悟了许多,淡泊了许多。收视反听,觉得人生并不需要很多,而书画篆刻艺术能使你沉淀和淡定。“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作非。”日吾三省,必有所悟,而有所悟,必有所得。于是萌发了写这本篆刻书籍的念头,想把自己浅薄的篆刻知识,通过本书i十余篇的文章展现出来,如果大家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启悟,我已感足矣。
篆刻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涉及文字学、金石学、训诂学、考古学、书法学、诗词学、鉴赏学等多门学科,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之广。撰写篆刻理论并非一件易事,众多的篆刻家们一生只从事篆刻创作,而并不涉及篆刻理论的研究。我从事篆刻创作几十年,对篆刻艺术虽说不是一个门外汉,但也不是什么名家、大家。想起魏曹植《与杨德祖书》里的一句话:“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不禁感到有点心悸。
雄踞泰山之顶,一览众山,睥睨天下,是一种高度和角度;偃侧于林丘之野,探微索隐,窥豹一斑,是另外一种高度和角度;只是视野的不同而已。黄钟大吕能给你振聋发聩,清商小调也能给你悠然静适,只是声音的不同而已。这是我写这本书的缘由。
写什么呢?写篆刻史?写明清流派?写刀法和布局?这类书籍早已汗牛充栋。纵观古今印论,几乎离不开这些经典而熟悉的论述,剽袭古贤者有之,克隆今人者有之,不一而足,有的文论的确如醍醐灌顶,有的内容却味同嚼蜡。孙慰祖的《中国玺印篆刻通史》,刘江的《中国印章艺术史》,宏篇巨著,给人振聋发聩。至于印评印论,古已有之,近年这方面的文章多了一些,如徐正濂三弟子编著的《中国篆刻创作解读》三卷,张公者、顾工编著的《篆刻批评》二册,以及辛尘编著的《当代篆刻评述》等,都很有深度,值得一读。论述这些篆刻大课题是印论家们的责任,而我一个普通印人,就写写“边角碎料”吧,免得力不从心,拾人牙慧,袭人窠臼。于是决定避开印学里经典题目的长篇大论,以漫谈形式,从侧面角度,对篆刻的一些方面进行粗浅的探索,这是我写这本书的旨意。
刀客纵横:一清篆刻漫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