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片场!——第一副导演工作指南

奔跑吧!片场!——第一副导演工作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丽兹·吉尔(Liz Gill) 著,李志坚 译
图书标签:
  • 电影制作
  • 第一副导演
  • 片场管理
  • 剧组运作
  • 影视行业
  • 拍摄流程
  • 幕后花絮
  • 行业指南
  • 实战经验
  • 电影制作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74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54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写给未来的电影人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国内目前一本专门写给副导演的专业图书。
■ 作者是好莱坞副导演,所以这本书有很强的实战价值和可读性。
无论是200 人的剧组拍摄马背上的上千名演员,还是12 人的剧组在房间里拍摄一个人,每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都要求有一位强有力的第1副导演(AD)掌舵。在《奔跑吧!片场! : 第1副导演工作指南》这本书中,第1副导演丽兹·吉尔(Liz Gill)将带领你从第1副导演的视角,从前期制作、拍摄直至收工以及期间的所有环节,透视电影制作的全部流程。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第1副导演,这本指南将能给你第1手相关知识。

内容简介

无论是两百人的剧组拍摄马背上的上千名演员,还是十二人的剧组在房间里拍摄一个人,每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都要求有一位强有力的第1副导演(AD)掌舵。在本书中,第1副导演丽兹·吉尔(Liz Gill)将带领你以第1副导演的视角,从前期制作、拍摄到收工以及期间的所有环节,透视电影制作的全部流程。若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第1副导演,这本指南能给你第1手资料。
全书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分解剧本、制作进度表以及组织、测试、拍摄等工作。
2.理解诸如周转期、天气罩、分裂日、加班、连续日等要素,以及更多的重要内容。
3.从指导导演到培训制作助理,全面学习如何管理拍摄、管理片场,以及管理各部门、工作人员和演员。

作者简介

丽兹·吉尔(Liz Gill)自1994 年起担任第1副导演,合作导演包括巴瑞·莱文森、托德·海因斯、凯文·雷诺兹以及其他知名导演,作品包括《凶兆》《血色星期天》等广受欢迎的影片。丽兹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学习,然后担任马丁·斯科塞斯的助手,由此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此后,她在纽约和洛杉矶担任副导演,然后移居爱尔兰。在那里,她是当地的第1导演之一。丽兹也是一名导演,作品包括影片《街上的黄金》《爱像一条鱼》以及为BBC、RTE、Starz Encore 和Hallmark制作的电视片。

目录

第一章 前期的前期制作 1
副导演是什么? 1
我如何开始? 2
得到这份工作 3
第二章 前期制作 7
倒数第四周(第一周) 8
制作办公室 8
阅读剧本 11
分解 18
分解表 19
和导演的会谈 35
第一份进度表 38
拍摄现场,外景和舞台 39
和演员的合约 40
SAG—美国影视演员协会 43
未成年人 46
剧组协议 48
连续工作日 / 无午餐时间 50
特殊设备 51
其他考虑因素 51
拍摄进度表和拍摄项目表 53
拍摄日中的工作日 56
商讨会 59
发布进度表 59
ix
担保公司(第一部分) 60
倒数第三周(第二周) 61
拍片日历 62
指导导演(第一部分) 64
美术部门 66
外景和勘查 67
服装 67
故事板和镜头列表 68
男女亲热场面和裸露镜头(第一部分) 69
特技(第一部分) 69
特殊效果 71
健康和安全 74
群众演员 78
测试和重新测试 80
准备阶段第二周(倒数第三周)的检查清单 81
倒数第二周(第三周) 82
当前的进度表 82
技术勘查 83
管理你的团队:副导演们 88
副导演会议 92
第三周检查清单 95
倒数第一周(第四周) 95
通告单(第一部分) 96
对讲机 104
第四周检查清单 107
第三章 制作 108
开机拍摄 109
开始那一天 109
拍摄现场的节奏 114
x
通行权—如何避免剧组自相残杀 118
午餐 120
通告单(第二部分) 123
重新开工 130
转场 130
收工 131
加班 132
工作样片 133
让拍摄现场运转起来 133
一些常用的说法和做法 134
吸烟和镜子 141
别碰我的东西 142
黑场 143
穿什么 143
你的工具包 144
拖延 144
知道你的位置 145
片场政治 147
爱演员 148
最后一分钟的大改动 149
部门 150
指导导演(第二部分) 151
视频中心 153
制片人、线上制片人和制片主任 155
摄影部门 156
摄影场工和设备 165
场记 168
灯光和电 171
录音 173
xi
视频播放 176
发型和化妆 178
血水、汗水和泪水 180
服装部门 181
道具和美术部门 183
场地 184
剧照摄影 186
运输 186
视觉效果 187
餐饮 189
其他事项 190
男女亲热场面和裸露(第二部分) 190
儿童、动物和老年人 191
背景表演 193
特技(第二部分) 196
武器 199
摄影机和车辆 200
水箱、池塘和水上作业 203
食物造型 205
不寻常的外景地:水下,登山,极端天气 206
直升机航拍 206
第二部门和独立部门 208
工会规则和工会代表 210
国际变化 210
应对灾难 213
担保公司(第二部分) 213
书面工作 214
进度表草案 217
工作毛片许可 217
xii
第四章 结束拍摄 218
杀青宴 218
拿到报酬 218
被解雇 219
最低预算 222
结语 223
附录一 SAG 的预算等级 225
附录二 《电影人职业责任准则》 226
附录三 一些电影人的笑话 228
网站和其他资源 230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奔跑吧!片场!——第一副导演工作指南”具体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尽地描述其他主题,并保持自然流畅的写作风格。 --- 书名:群星汇聚之夜:现代影视工业的幕后运作与挑战 导言:光影背后的宏大交响 在银幕上,我们目睹了英雄的史诗、爱情的絮语和科幻的奇观。然而,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影像背后,是一支庞大而精密的工业体系在运作。本书《群星汇聚之夜:现代影视工业的幕后运作与挑战》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个充满活力、竞争激烈又极其考验智慧的行业。我们聚焦的,不是镜头前的光环,而是光环背后那些至关重要的决策、协调与执行。 影视制作是一个多部门、多学科交织的复杂工程,其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早期规划的严谨性、中期执行的效率性,以及后期应对突发状况的灵活性。本书将把焦点放在那些支撑起整个制作流程的结构性环节,解析一个大型影视项目从概念萌芽到最终交付的全过程中的关键挑战与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构思的熔炉——前期开发与资源整合 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都始于一个坚实的基础。本部分着重探讨影视项目前期开发的艺术与科学。 1. 剧本的生命周期:从概念到蓝图 剧本是影视作品的灵魂,但一个好的概念并不等同于一个可执行的剧本。我们将细致分析剧本评估的标准,包括市场潜力、制作可行性以及与现有预算的匹配度。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可行性剧本”(Script Breakdown)将文字转化为可操作的制作清单,揭示剧本修改过程中,不同部门(如预算控制、美术设计)如何介入并塑造最终的叙事结构。 2. 预算的艺术:财务预测与风险规避 影视预算绝非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一种艺术化的资源分配。本书将详细剖析好莱坞式大型制作的预算结构,区分“固定成本”(Above-the-Line)与“变动成本”(Below-the-Line)。深入讨论“成本超支”的常见诱因——从不可预见的场景变更到技术故障——以及在签订合同前,制片方应如何通过保险、保证金和分阶段付款机制来对冲风险。 3. 选角的策略:市场价值与角色匹配的平衡 选角过程是商业考量与艺术追求的激烈碰撞。我们不谈论具体的明星名字,而是分析选角团队如何运用市场调研数据来预测演员的票房号召力。同时,探讨如何为特定角色构建“人才库”,并管理复杂的艺人合约谈判,确保关键角色的档期能够在多方利益中找到最佳交集点。 第二部分:时间与空间的掌控——现场执行的精妙平衡 现场拍摄是整个制作链条中最紧张、最不可逆的阶段。本部分着重于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人力和物理空间。 1. 调度哲学的演变:效率至上的日程安排 电影拍摄日程表是精确到分钟的作战地图。本书将对比传统的线性拍摄法与现代常用的“场景分组拍摄法”(Shooting by Location)。重点分析如何利用技术工具(如专业调度软件)来优化每日拍摄计划,减少转场时间,并确保关键演员和设备资源在需要时能准时到位。探讨“黄金一小时”的概念——即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拍摄时段,以及如何保护它不受干扰。 2. 场景管理的复杂性:从安全到环境控制 一个拍摄现场即是一个小型、临时的城市。本部分聚焦于现场环境的复杂管理,包括:大型场馆的电力需求与安全负载计算;外景拍摄中对公共交通、天气和社区关系的影响评估与处理。详细阐述现场安全规范(非消防或急救,而是流程安全)的建立,确保每一个部门的工序都不会对其他部门的进度造成连锁反应。 3. 跨部门沟通的“防火墙” 在现场,信息流动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制作的流畅性。本书强调建立清晰的沟通层级和反馈机制,区分“通知”(Notification)与“决策”(Decision)。探讨如何利用每日“晨会”和“收工总结”等标准化会议,确保所有核心部门负责人对第二天的计划有统一的认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重复劳动和延误。 第三部分:光影之外的挑战——后期制作与发行博弈 制作完成后,作品的生命周期并未结束,剪辑、调色、混音和最终的市场推广构成了决定作品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1. 剪辑室的二次创作与时间压力 剪辑室是故事的终极重塑之地。本部分分析了不同阶段剪辑(粗剪、精剪、锁定剪辑)的目的。讨论了如何在剪辑过程中管理导演、制片方以及发行方对叙事节奏和时长提出的不同要求,以及如何科学地评估“试映会”(Test Screening)的结果,并在不破坏核心创意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2. 技术标准与交付的“最后一公里” 从数字母版(DCP)的制作到多平台高清流媒体的格式转换,后期制作涉及到极其严格的技术标准。本书将解析色彩空间(如Rec.709与P3)、声音混音标准(如杜比全景声的剧院与家庭影院版本差异)的差异化要求,以及确保最终产品在所有发行渠道中保持一致视觉和听觉体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3. 发行策略与版权的动态管理 最后,作品需要走向市场。本部分概述了现代影视发行的多维度策略,包括院线窗口期、数字点播(VOD)的排期博弈,以及国际版权的分割销售。分析制片方如何通过对首映礼、媒体宣传周期和社交媒体造势的精准把握,最大化作品的初始影响力,并为后续的授权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构建可持续的制作生态 《群星汇聚之夜》旨在揭示,一部宏伟的影视作品是无数专业人员协同努力的结晶。它不仅关乎创意,更关乎严谨的流程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行业规则的深刻理解。本书献给所有对电影、电视剧制作的幕后世界抱有好奇心,并渴望理解其复杂运作机制的专业人士与爱好者。我们相信,理解了“如何运作”,才能更好地“如何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从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上感受到了对“效率”的尊重,那种紧凑而有条理的排版风格,似乎也在暗示着书中的内容会是高度浓缩、信息量巨大的。我特别关注的是“前期准备”和“后期对接”这两端的工作。很多人都聚焦于开机拍摄的那几个小时,但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是前期踩点、技术测试和资源预定。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从筹备会到关机大吉的全周期视图,尤其想了解第一副导演在剧本围读、场地勘测阶段扮演的具体角色。他们是如何预见性地发现潜在的拍摄障碍,并提前安排好A计划、B计划甚至C计划的?另外,在拍摄结束后,副导演的工作是不是就结束了?我想知道他们如何高效地整理拍摄日志、记录NG镜头、并确保所有拍摄素材的归档和移交工作顺利完成,以便无缝过渡到剪辑阶段。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才是专业人士与业余爱好者的本质区别。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其实有点犹豫,因为市面上关于影视制作的书籍很多,很多都偏向于理论分析或者剧本创作,对我这种更关注“执行层面”的读者来说,信息密度往往不够。但这本书的副标题——“第一副导演工作指南”,让我觉得它切入的角度非常独特且实用。我设想中的第一副导演,应该是现场的“大管家”,是导演意图落地的第一责任人。我非常好奇,当导演提出一个非常规的调度要求时,第一副导演需要立刻在脑内存盘、权衡利弊,然后迅速给出可执行的方案,这个过程中的思维跳跃和压力处理是怎样的?这本书如果能详细阐述他们在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突变、演员状态不佳等各种“意外惊喜”时,是如何快速建立临时工作流、如何与摄影、灯光、美术、场务等各个部门进行无缝衔接的,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希望它能揭示那些藏在专业术语背后的、关于人与人之间高效沟通的艺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意思,那种略带复古的胶片质感和充满活力的字体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电影爱好者,平时很喜欢看一些幕后制作的纪录片或者访谈,总觉得电影的魅力不仅在于最终呈现的画面,更在于拍摄现场那种紧密协作、争分夺秒的氛围。这本书的标题——《奔跑吧!片场!》——很直白地传达了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片场感。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一直对电影工业的运作流程充满好奇,特别是导演组的工作,感觉他们是整个庞大机器运转的核心驱动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内部手册”,揭示那些光鲜亮丽的银幕背后,副导演是如何协调各个部门,处理突发状况,确保拍摄按计划推进的。那种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感觉,光是想象一下都觉得很带感。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这个局外人也能感受到片场那份独特的张力和专业性。这本书的装帧看起来很扎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内容应该也足够有料,而不是那种空泛的介绍。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散发出一种脚踏实地的气息,没有太多花哨的辞藻,更像是那种经过无数次实战检验的“战场经验总结”。我个人对片场的调度音乐或者现场口号也很好奇,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其实往往是维持现场节奏和士气的关键。第一副导演在现场像一个指挥家,他发出的每一个指令都必须清晰、准确,并且要带有足够的说服力,让所有工作人员立刻心领神会并执行到位。这本书能否深入探讨一下这种“指令的艺术”?比如,如何用最少的字数传达最多的信息,如何在嘈杂的环境中确保关键指令被听到并理解?此外,我还想知道,在漫长的拍摄周期中,第一副导演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精力和专注度的?他们是如何应对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同时又要时刻保持警觉以应对突发状况的?这本书如果能捕捉到这种精神层面的韧性,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

我最近开始尝试自己拍摄一些短视频项目,虽然规模小到不能再小,但立刻就体会到了协调资源和把控进度的难度。每当遇到一个小问题,比如灯光角度不对,或者道具不到位,整个进度就会被卡住,那种挫败感让人想立刻放弃。因此,我特别希望能从《奔跑吧!片场!》中学到一些关于流程化管理的经验。我想知道,一个资深的副导演是如何构建自己的“危机预案库”的?他们如何平衡艺术追求与实际制作的限制?比如,如果拍摄计划非常紧张,他们会优先牺牲哪些环节,或者通过哪些巧妙的替代方案来保住核心镜头的完成度?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检查清单(Checklist)或者决策树,帮助我这种初学者建立起一套基本的现场管理框架。如果书里能有些关于如何分配和激励现场工作人员的“软技能”描述,那就更完美了,因为现场管理本质上还是管理人的艺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