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全传

吴三桂全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治亭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1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90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86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24
字数:55000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吴三桂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争议的话题人物,长期以来对他的评价一直受到学者和读者的关注。本稿作者是明清研究史专家,尤其对明清交替之际的历史和人物颇有研究和心得。作者在立足于史料真实的基础上,运用通俗的语言,以全新的视角为读者全景再现了传主充满矛盾的一生,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于一体的读物。

目录

序言
自序

卷上 明末悍将
一、辽东豪族
二、武功世家
三、登坛拜将
四、松山之败
五、婉拒诱降
六、赎买圆圆
七、孤守宁远
八、应诏勤王
九、徘徊关上
十、关键选择
十一、接引清兵
十二、血战关门
十三、封平西王
十四、畿南逞威
十五、弘光赐封
十六、追剿山陕
十七、还镇锦州

卷中 清初藩王
一、千里西迁
二、汉中战守
三、略定四川
四、子贵妻荣
五、征剿贵州
六、驰骋南疆
七、留镇云南
八、请兵进缅
九、计擒永历
十、晋封亲王
十一、独擅特权
十二、广殖货财
十三、崇奢纵欲
十四、丽宫藏娇
十五、挥金养士
十六、边疆构衅

卷下 举兵叛清
一、猜忌日深
二、宸衷独断
三、弄假成真
四、撤藩逼反
五、哭陵倡乱
六、圣祖决策
七、自号“周王”
八、广西从叛
九、耿藩易帜
十、平南守节
十一、陕甘激变
十二、饮马长江
十三、荆岳对峙
十四、西北瓦解
十五、东南归降
十六、匆匆称帝
十七、长岳决战
十八、衡州暴亡
十九、家族重创
二十、“诸逆”授首
二十一、吴陈归宿
二十二、结束语

附:吴三桂大事年表
后记

精彩书摘

  拙著《吴三桂全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终于和读者见面了。既然见面,也该说点什么。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自序”,说说我对吴三桂人生的解读,也许对读者阅读本书有些许帮助。

  从明清之际,到清初顺(治)康(熙)之际,约计五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王朝更替,还有李自成、张献忠两股政治军事势力与之交织在一起,群雄纷争,天下大乱。不知有多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趁乱登上中国历史大舞台,在相互角逐与较量中,又涌现出一大批风云人物,各展英雄豪杰本色,在这个历史大动乱的时代留下了他们的印记。

  然而,随着社会的推移,时代的变迁,他们中很多人不过是昙花一现,如同过眼烟云,转瞬间,化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已失去对他们的记忆,如在史册中能找到他们的踪影,那真是他们的最大幸运!

  确有少数人,被人们恒久记忆,世代流传着他(她)们的动人故事,乃至穿越历史的时空,迄至当代,已过去三百多年,传说还在继续,在社会上还有着广泛的影响。这样的人物,大概也只有吴三桂当之无愧!说他是惟一,显然有夸大之嫌。正确的说法应是,他是那个时代能“走进”现当代的少数人物中的一个。

  吴三桂是当代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历经三百多年,他的知名度何以不减不衰?原因有三:一是他于1644年(清顺治元年)接引清兵入关,又协助清军在山海关前大破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的精锐,使其从此一蹶不振,迅速走向败亡!三桂在关键时刻、关键的一战中帮了清朝的大忙。清朝之得天下,三桂的作用最大!以至今日有学者认为:没有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朝就不可能统治全国。简直把他看成是决定清朝命运的人!这一事件,不只是清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事件。如说清军入关,三桂不可或缺!

  二是王藩云南,最终抗拒撤藩,举兵叛清,引发长达八年的全国大动乱,战争波及的地区,无不遭受残破。三桂又成了这一事件的主角。在清初发展史上,他扮演了主要角色。

  三是他与陈圆圆的爱情故事,更为社会所津津乐道。这是“英雄爱美人”的一个典型,文艺作品如小说、戏剧,以至当代电视,都在描述传说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爱情的故事是美丽的。很可惜,三桂并未因这个故事而戴上耀眼的光环。说起对他的历史定位,他基本上是个被否定的人物。他引清兵入关之时,清朝给予的评价十分崇高,而那些坚守明朝气节的人,以及那些抗清的人无不对之切齿痛恨!至三桂在云南举兵叛清,清朝即指为“叛逆”“逆贼”,罪大恶极,罪不容诛!到乾隆时,高宗调整政策,对三桂的评价是:“功则功之,罪则罪之”。他是站在清朝的立场上,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无可非议。但是,这并未改善三桂的名誉,因为他举兵叛清,不为清朝所容,仍然把他打入“逆臣”之列而予以否定。

  清亡后,三桂被评为“汉奸”,以引清兵入关即“引狼入室”而备受谴责;他举兵叛清,不但不被赞扬,还指责他不过为一己之私而逞凶。建国以来,仍沿袭民国时期的基本评价,还加大了对他批判的力度,把他列为“头号”汉奸,口诛笔伐,众口一声,没有人替他辩解。如前已指出,在清兵入关的关键时刻,他起了关键性作用,在他之前后降清的那些“汉奸”们是不能与他同日而语的。

  直到改革开放时期,主要是学术界对三桂的评价有了一些变化。一种意见,不再指责他引清兵入关为“汉奸”,但也不予赞扬有什么功劳。明确否定他抗拒撤藩、发动武装叛乱,破坏国家的统一,破坏刚刚得到的社会安定。此系三桂的一大罪过。因此,他最后的遭遇不值得同情。另种意见,一如民国时期的评价,甚至又有所升级,斥之为“汉奸”“叛徒”“卖国贼”!戴上这三顶“帽子”,三桂就万劫不复了。

  多年来,我们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至深,还习惯以“政治立场”“政治挂帅”的模式评论古人古事。还受传统成见的制约,所谓降清即“汉奸”,在当今社会也流行这种观念,一说“降清”讳莫如深,如平南王尚可喜一生并未做坏事,就是在吴三桂发动叛乱时,他坚决跟他划清界限,至死忠清不叛,保障广州一方平安。但一提到他是降清的人,就什么功劳也没有了,到头来,还是论为“汉奸”。就连当今学者,谁若肯定清朝一律被指为“汉奸”。可见,“汉奸论”在人们的观念中确是根深蒂固!

  吴三桂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知名度很高,可名声并不好,甚至被认为是个很坏的人,几百年来,一直挨骂,不断被批判。说句实在话,给三桂做传,真的很难很难!

  我的态度是,既不骂他,也无意赞扬他,亦不反驳骂他的人。那么,究竟如何对待他呢?我想了三条原则,用以解读吴三桂。这三条是:

  一,不要站在一个王朝的立场上去反对或否定另一个王朝,应站在客观立场,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来衡量是非功过;

  二,不要站在一个民族立场上去反对或否定另一个民族,应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立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不论民族大小、先进落后,一视同仁;

  三,不要站在“忠君”的封建道德立场,应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皆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据。

  概括这三条,就是不“选边站队”,不分民族,不选王朝,只论事之是非曲直。这是以“一国大一统”为依据提出来的。具体说,古代生活在今日中国疆域内的一切人,皆“一国之民”;生活在中国疆域内的一切民族,皆“一国之族”。同样,生活在清朝疆域内的所有人、所有民族,都是中国的。无论在哪个民族内,或民族对民族,也不论在哪个王朝对另个王朝,或在哪部分人之中发生的矛盾、武装冲突,直至大规模战争,等等,都是“一国之内”的内部问题,应按一视同仁、平等的原则来处理,以功过、是非来评判。如,满洲(满族的前身)本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固有的古老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为什么把她看成是“异民族”“外来民族”?清军入关,本属中国内部的国家统一的问题,为什么非说成是“异民族入侵”“满洲对汉族的征服”?以此观念,就判定凡归附清朝的人统统斥为“汉奸”。把国内问题一定搞成国与国、汉族与外来异民族(如日本)的关系,不能不铸成大错而特错!

  上列三条,不仅适用于吴三桂,也适用于那个时代降清的所有人。

  我只是讲清一个道理,绝非为三桂降清辩解。事实是,本书无一处文字为他辩护,本着求真求实的精神,也本着一个学者的良知,如实地书写三桂的一生,既无隐瞒,也不夸大,揭示他的人生真相。所以,我不给他戴政治帽子,不予先设计他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就是把他看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写出他六十七年的人生经历,好否?坏否?见仁见智,读者自作判断。重要的是,把他的一生看成是一部人生教科书,从中获取正反两面的人生经验教训,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归纳吴三桂的人生,总共有过四次人生选择。

  1642年,三桂已经是宁远(今辽宁兴城)团练总兵,时年才三十岁。明清松(山)锦(州)决战刚刚结束,明军大败,元气大伤。三桂参加此战,败归宁远。清太宗皇太极趁明军新败,人心慌乱之际,向孤守宁远的三桂发出了招降信。同时,他又动员不久前已降清的祖大寿以舅父的身份、其兄吴三凤、姨夫裴国珍、好友张存仁等,各写一信给三桂,口径一致,指明朝将亡,清朝将兴,速来归附。

  降,还是不降,三桂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但他都不回信,沉默意味着婉拒投降。第二年,皇太极又发出了第二封劝降信,三桂照旧不答复,却给舅父祖大寿回了一封信。大寿将此信呈送皇太极。该信内容失载,但皇太极看了信,说吴将军“犹豫不决”,即知其态度。的确,三桂有自己的利益思考:父吴襄在家无事,也许受父影响,无法举家降清,他的美妾陈圆圆还在北京,如降清,圆圆也将失去,故考虑再三,不作回应,并不明确拒绝,也是为将来的选择留有余地。

  第二次选择,是在明亡、李自成进北京后。1644年农历四月初,李自成向三桂发出招降信,三桂接受招降,决定投入他的“大顺”政权。在清朝与大顺之间,三桂选择了“大顺”,还是虑及父母家庭在京、圆圆在京,有其切身利益,没有多少犹豫,就答应降归“大顺”。就在率部赴京途中,得知其家被抄,父母被拘,尚未动怒,及至听到爱妾圆圆被掠,勃然大怒,当即反悔,率部重返山海关。此即清初诗人吴梅村之《圆圆曲》所吟:“冲冠一怒为红颜”。

  紧接着,三桂又面临人生的第三次选择。在三桂与“大顺”决裂、发出“讨贼”的声明后,李自成亲率十万精锐前来山海关征讨。在危机的时刻,三桂向沈阳派出使者,请求清朝出兵前来援助,行至途中,正好与多尔衮率军进关相遇。多尔衮抓住机会,不断诱导三桂归清。要么与李自成的精锐展开生死决战,自取灭亡;要么投清,重获生机,为自己开辟新的锦绣前程。权衡利弊,三桂终于选择了后者,投归清朝,在山海关前彻底击败大顺军,并被封为平西王。从此,扶摇直上,前程一派辉煌!

  归清后,三桂率辽东劲旅,展开万里征战,出河北,经内蒙,入山西、陕西,历豫、楚,趋江西,追灭李自成;再征四川,扫荡南明势力,根除张献忠余部;由川直下云贵,将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小朝廷逐出中国,逃亡缅甸。顺治十八年(1661)三桂请兵入缅甸,生俘永历帝。次年即康熙元年(1662)四月,三桂将永历帝父子缢杀于昆明。清朝再颁最高奖赏,赐封三桂为“平西亲王”。自顺治元年(1644)至十八年(1661),三桂几乎马不停蹄,南征北战,终于登上人生的光辉顶点。

  对三桂的一生来说,这第三次选择实具关键性,特别是他选择的时间与机遇,真是千载难逢!因而成就了他,达到了其他降清人物无法企及的人生目标。可见,三桂是幸运的。

  然而,他始料未及的是,在过了整整三十年后,他又被迫面临人生的第四次选择。康熙十二年(1673),平南王尚可喜主动请求撤藩,归老辽东。三桂对此毫无思想准备,他满以为终老昆明,其王位传给子子孙孙,不曾想到,朝廷要撤他的“藩”,要剥夺他的利益!迫于形势,他不得不作出选择:假意申请,心存侥幸,误以为自己劳苦功高,圣祖和朝廷大臣一定会慰留他。他想错了!圣祖早已忧虑三藩势力坐大,威胁中央,遂决意三藩同撤。三桂是假申请,圣祖是真批准!

  在圣祖下达撤藩令时,三桂又面临一次最困难也是最后一次人生选择:执行撤藩令,交权交军队交地盘,携家回东北故居养老,上下皆大欢喜,天下太平;抗拒撤藩,后果不堪设想!如同第三次选择,在生死存亡之秋,他明智地投向清朝,赢得后半生的光辉前程。假如投向“大顺”,或与之同归于尽,或另投新主,就是投清,但已错过最佳时机,他的价值也就不那么重要了。眼前的这次选择同样重要。申请是假,此时若服从圣祖旨意,改变想法,完全来得及。两种选择,决于一念之差。三桂利令智昏,铤而走险:他选择了抗拒,并举兵倡乱。事实证明,他选择了这条路,实际是选择了死亡!动乱八年,终被镇压,一事无成,却以悲惨收场:三桂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如果他也像尚可喜那样明智,其命运何至于害得自己埋身穷山恶水间,其后裔隐姓埋名,偷生三百余年!

  随着三桂在败局已定的哀叹声中去世,他的一生至此也落下了帷幕。从“明清鼎革”那个时代走出来的一大批人,也与三桂同归于尽,标志这个时代就此终结。

  我概述三桂的人生选择,实际也勾勒出本书的基本内容。他的人生阅历丰富而复杂,个性鲜明而独特。如前已说过,三桂的一生是一部厚重的人生教科书,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喜悦,他的悲哀,无不是人生的启示录。我相信,无论谁,都会从这部人生教科书中获取教益。

  我强调三桂的人生对今人的启示,是因为我把他还原为一个生活中的人,举凡他的实践活动,军事的,政治的,家庭的,情感的,等等,都是他的生活的一部分,至于他的性格、嗜好、品德、作风,等等,无不是他的人性的展现。他的言行及所有的表现,不能不给人以启发与警示。与此相反,把三桂“政治化”,将他的一切言行都归为政治,戴上不少政治帽子,反复批判,就掩盖了他做为人的本质,无法认识其人的真实面貌,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启示可说。

  历史人物是史学研究的永恒主题,道理很简单。社会生活的主体无疑是人,无数个人的实践活动的总和,就是历史。所以,研究任何历史问题都离不开对人物的活动的研究。历史人物传记,直接对一个人物及与之相关的人物群体展开研究,叙述他(她)的人生经历,讲述其人生的传奇故事,最为百姓喜闻乐见。但是,这并不是说,凡传记都被人们喜欢。改革三十余年来,有关历代名人、帝王、将相的传记之多,成“满天飞”之势,实在说,真正为百姓广大读者喜欢的传记并不多见。问题就出在大多传记缺乏个性,一指传主千人一面,没有把传主的个性写出来;二指传记的作者没有把自己的学术个性展示出来,有千篇一律之嫌。故其传主外无形象,内无精神情感,如同学术论证,难以把人物复活,再现其生活原貌。即使已写过人物传记,对如何写传记,仍不甚了了。如,有一种意见认为:传记“写作的主要功夫不在于把这个人写得活灵活现,而在于记事”。显然,这种认识还不懂得写传记的基本要求。如果不要把人物写“活”,只是一味“记事”,就与学术问题研究等同起来,传记不复存在。只给人物“记事”,何如都写成“人物大事记”或“人物年谱”!这就不是传记了。只强调“记事”,当指其实践活动,而人的“言”则取消,又无思想可言,写这样的人物传就没有意义了。历来写传记,就是记言记行,把人物写活,忽视任何方面都违背写人物传的基本规则。

  针对当前有关人物传存在的问题,我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试图加以改变,克服以写论著的老办法写传记,尝试用有别于论著的新方法,重现三桂等群体的历史风貌。

  ……


吴三桂全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吴三桂全传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三桂全传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吴三桂全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推荐大家说是不是你的错

评分

总是在我午休的时候打扰我

评分

京东是我值得信赖的好商家,支持你们,为你们的团队点赞。

评分

内容丰富,印刷清晰,非常喜欢。

评分

包装好,送货快,不错

评分

好,最近天气冷,刚好可以读书

评分

东西非常不错,质量很好

评分

内容丰富,印刷清晰,非常喜欢。

评分

好!!!!!!!!!!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吴三桂全传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