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当代境遇,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开启了广阔的空间。内容涉及:自由主义的幻象:市场与公民社会的治理技艺——晚期福柯对资本主义生命政治控制的批判;身体化隐性构序的治安逻辑——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解读;广松涉物象化范式之缘起——《物象化论的构图》的构境论解读等。
目录
导论 再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中的伪同一性问题
第一章 自由主义的幻象:市场与公民社会的治理技艺
——晚期福柯对资本主义生命政治控制的批判
一、回到马克思:作为社会治理实践映像的政治经济学
二、市场:从管治的公正到自洽之真的效用
三、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社会治理技艺的本质
四、经济人与公民社会:自由主义治理术的技术学集合体
第二章 身体化隐性构序的治安逻辑
——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解读
一、真实的无产者:被排除的边缘他者
二、无言的牛哞:歧义中的可见者与不可见者
三、份内构序:让社会生活得以维系的治安
第三章 诱惑:表面深渊中的后现代意识形态布展
——鲍德里亚《论诱惑》解读
一、“拟像一拟真”:一个理解构境的基础
二、从拟真到诱惑
三、浅之深:表面游戏中的诱惑
四、诱惑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政治宿命
第四章 广松涉物象化范式之缘起
——《物象化论的构图》的构境论解读
一、关系本体论:对实体主义的超越
二、从异化论向物象化论的转换
三、何为广松涉所指认的马克思的物象化概念?
第五章 雅克·马丁在阿尔都塞文本中的寄居性存在
——反同一性文本学的一项案例考察
一、雅克·马丁:一位没有著作的哲学家
二、马丁在阿尔都塞文本中的寄居性存在
三、马丁在阿尔都塞思想上的引领
第六章 意识形态:从宏观建构到微观布展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流变
一、作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客观结构的意识形态
二、资产阶级问题式的宏观认知结构
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的微观建构转向
第七章 不行动的行动:“巴托比政治”
——齐泽克激进政治哲学研究
一、反对“伪”行动:“巴托比政治”的批判对象
二、“我宁可不……”:“巴托比政治”的理论内容
三、“暴力而沉默的新开端”:“巴托比政治”的具体应用
第八章 后现代地理学语境中的社会一空间辩证法
——苏贾的社会空间问题式
一、社会与空间:一种本体论上的辩证法
二、空间性:一个社会存在本体论上的规定性
三、“第三空间”:一个空间化的辩证法批判
第九章 空间的资本主义建构及其未来希望
——对戴维·哈维空间观的一种批判性解读
一、资本主义空间的特点
二、空间建构与资本积累
三、希望的空间
第十章 自治主义的大众哲学与伦理主义的主体政治学
——对奈格里、哈特关于“机器论片断”解读的批判性反思
一、从辩证逻辑到自治对抗:资本与劳动的真正分离
二、从“一般智力”到“非物质劳动”:自治主义的大众哲学
三、从生命权力到生命政治:帝国的辉煌与湮灭
四、伦理主义的主体政治学:对奈格里、哈特的全面反思
第十一章 三种马克思与共产主义
——巴迪欧《哲学与共产主义的观念》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
一、巴迪欧与马克思
二、哲学的马克思和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
三、作为共产主义观念的第三种马克思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话语
——拉克劳和墨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一个困扰所有左派的话题
二、本体论的突变:从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within & beyond马克思主义
第十三章 物化:卢卡奇对马克思的“再发现”及其效应
——一次基于原初概念考察的思想史梳理
一、物化:卢卡奇对马克思的术语“发明”
二、超越物化逻辑:从法兰克福学派到广松涉
三、回到原典:马克思的物化概念及其逻辑
四、重思马克思对现代经济关系总体性的批判
第十四章 政治生态学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阿兰·利比兹的政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及其评价
一、政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家族相似性”
二、政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差异
三、政治生态学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第十五章 为女性的需要而斗争
——弗雷泽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的文化政治转向
一、女性主义文化政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何诠释女性的需要?
二、如何诠释女性的需要?
三、弗雷泽对资本主义诠释女性需要的话语模式的批判
四、反思与评价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政治理论的地形图
——鲍勃·雅索普的国家理论研究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主题
二、策略一关系理论的核心思想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未来追问
四、作为新葛兰西主义的国家理论
第十七章 市民社会与资本家社会
——平田清明的《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解读
一、初遇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给查苏利奇的信》
二、平田清明市民社会论的理论背景与现实考察
三、什么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
四、一个与资本家社会相对应的范畴:市民社会
第十八章 “新马克思阅读”运动
——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一种新纲领的探索
一、从鲁宾到巴克豪斯:一条陌生又熟悉的线索
二、价值形式的辩证法:“新马克思阅读”研究纲领的核心
三、法兰克福学派土壤中长出的奇特花朵
四、结语:解释学泛滥背景下的“重读马克思”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在卢卡奇以外的第二个例子,是我已经出版的《反鲍德里亚》这本书。我不敢肯定这本书是否会有一定的读者群,尽管鲍德里亚还是很热。在最早与仰海峰讨论他所写的博士论文的时候,我还是将鲍德里亚定义为后马克思思潮。而当我自己认真研究鲍德里亚的文本时,却发现自己当时做出的这个判断是存在严重失误的。
在我新的认识中,鲍德里亚的思想发展也分三段。第一段从《物体系》开始,可能最多到〈消费社会》。在鲍德里亚的早期思想形成中,有三位老师直接影响了他。一位是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师列斐伏尔,他在转到《空间的生产》以后,很多想法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可能从《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开始就已经发生变化了,而且已经进入后马克思思潮中。鲍德里亚在接受列斐伏尔指导的时候,他的起点并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提出的新观点,即认为他的起点就是后马克思思潮。他的第二位老师就是居伊·德波,他也拒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的批判。德波的《景观社会》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描述模式,即用景观批判代替了马克思的商品经济关系批判。德波的情境主义逻辑与列斐伏尔相关,他们主张的“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就是从列斐伏尔那里获得的。〈景观社会》这一文本的叙事逻辑,也与阿多诺非常接近。在德波制作的《为萨德疾呼》(1952)中,整个电影都是白屏和黑屏,穿插着狗叫声和导演的旁白。德波是反画面的。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是反理性逻各斯,是反理性话语的总体性;德波这里则是反景观、反表象。鲍德里亚的第三位老师是罗兰·巴特,他已经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了,是后现代的后结构主义大师。鲍德里亚是在这三位老师的影响下,并且主要是在列斐伏尔的直接指导之下完成了〈物体系》。
我认为,鲍德里亚《物体系》的总体构架是海德格尔,通过这段时间我对海德格尔的专题研究,我确认了这一观点。这是鲍德里亚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文本之一,是后马克思思潮中很重要的一本文献。在此书中,鲍德里亚用了一种左派的、与后马克思主义接近的话语表述了海德格尔在他的思辨哲学中描述的“世界”概念。另外,列斐伏尔和居伊·德波同时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个质的变化,即消费问题的突显。列斐伏尔是最早提出消费问题的,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被官僚控制的消费社会;而在《景观社会》这本书里,德波指出资本通过景观来制造幻象,从而使消费成为奴役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
前言/序言
从历史上看,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逝世后,对他的观点、思想和学说进行持续性研究,在人类思想史上不乏先例。但是,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如此广泛、深入而持久的研究却是罕见的。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仍是一门“显学”,研究的范围愈来愈广,层次愈来愈深,角度愈来愈多,其探讨的问题之宏大邃微,概念范畴之洗练繁多,理论内容之博大精深,思潮迭起之波澜壮阔,学派形成之层出不穷,实为任何一种学术研究无法比拟。这使我不禁想起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武德的一段颇有见地的论述:“对某种学说进行激烈的论战,乃是争论中的学说在作者的环境中形象高大、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一种确实无误的标志。”
当然,我注意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犹如一座宏伟大厦的基石,仿佛一艘远洋巨轮的舵手。基础理论研究从根本上制约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一理论内容、理论特征和理论职能的理解。正因为如此,我们向读者呈上《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
《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包括:杨耕等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程恩富等教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秦宣教授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任平教授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张一兵等教授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张一兵、程恩富、任平、秦宣等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探索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著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上下求索、深刻反思的思想历程,是他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心灵写照和诚实记录。在这里,他们以“客观的理解”为准绳,力图用简洁的语言、适当的叙述、合理的逻辑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这些著作完全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本来面目”,这些解释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因为我们深知解释学的合理性,深知我们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文化差”、“时代差”,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理解的难度也就越大,就像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认一样。
人们常说“理解万岁”,这本身就说明理解的艰难性、复杂性。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并在特定的意识形态氛围中进行理解活动的。历史环境的不可复制性,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性,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使理解者不可能完全回归到被理解者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不可能完全“设身处地”地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本,因而也就不可能完全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和文本的“本真精神”。
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Series of Research on the Basic Theory of Contemporary Marxism:Research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Series of Research on the Basic Theory of Contemporary Marxism:Research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Series of Research on the Basic Theory of Contemporary Marxism:Research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Series of Research on the Basic Theory of Contemporary Marxism:Research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