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千张精心拍摄的摄影作品,近距离触碰古建筑,尽享湖湘特色鲜明、深远悠久的文化历史风貌! ★绘制的精美古建筑分布地图+详尽细致的建筑解读,将湖湘名胜一网打尽,饱览无余。 ★文化游、深度游!旅行爱好者、古建文物发烧友的必备指南。
内容简介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由湘、资、沅、澧诸水贯穿,又有武陵、雪峰、南岭等众山环绕,形成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观,也孕育了丰富而质朴的建筑文化。本书扼要地回顾了湖南省域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湖南省的三百六十余处主要的古建筑遗存,主要包括由文物部门及住建部门核定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中,保存完好、价值较高者,另选择了四百余处省级以上的古建筑或古村镇,列表注明其地址和概况。在对各个建筑单体和建筑群进行剖析和介绍之外,本书还尽可能地收集了关于湖南古建筑的历史图像,从城镇或山水景观发展演变的角度来介绍这些建筑作为人居环境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简介
李路珂,
湖南永州人,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 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后,师从傅熹年院士、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自2009年开始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2012—2013 年应邀作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艺术史系访问学者。喜欢旅行和摄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怀有深厚感情。主要著作《〈营造法式〉彩画研究》获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及2013 年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
编著《北京古建筑地图(上)》获2009 年第三届中国建筑图书奖之佳生活图书奖;译著《帕拉第奥建筑四书》获2014 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湖南古建筑地图》中,负责全书的统筹、审校、序论及部分文物点的写作。
叶晶,
安徽池州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2010 级)及清华—千叶景观系硕士(2014 级),曾参与过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正立面测绘、安徽省古建筑调研等工作,《安徽古建筑地图》第三作者,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在《湖南古建筑地图》中负责益阳市、邵阳市和娄底市三市的前期准备、实地调研、图片拍摄、地图绘制、文稿写作等工作。
张晨阳,
湖南沅陵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2010级)及硕士(2014级),师从李晓东教授,进行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与设计实践,对于湖湘大地与乡土建筑等怀有深厚感情。曾参与山东省青岛、济南两地的近代建筑调研,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测绘等工作。现就职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实践。在《湖南古建筑地图》中负责怀化市、张家界市两地的前期准备、实地调研及拍摄、文稿撰写与地图绘制等工作。
唐丽,
黑龙江哈尔滨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2010级)及硕士(2014级),对传统建筑与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爱好古建筑摄影与手绘。在校期间,曾参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测绘等工作。在《湖南古建筑地图》中主要负责岳阳、娄底两市的前期准备、实地调研拍摄、文稿撰写,以及五个市区的地图绘制工作。另参与本套丛书中东北、江苏、河南、山东、广西分册部分文稿与插图绘制工作。
杜頔康,
湖南株洲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2010 级)及博士(2014 级),师从单军教授。对湖南地区的建筑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参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测绘、故宫珍宝馆光环境测量等工作。现担任爬山虎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清华-绿地未来人居兴趣团队理事长,《住区》杂志专栏撰稿人。在《湖南古建筑地图》中负责长沙及株洲古代建筑的调研与编写。
内页插图
目录
湖南历史地理与建筑文化概说 XIII
凡例 XXVIII
湖南省分片索引 XXIX
1 长沙市 001
2 株洲市 071
3 湘潭市 095
4 岳阳市 115
5 益阳市 167
6 常德市 205
7 衡阳市 227
8 永州市 261
9 郴州市 333
10 邵阳市 369
11 娄底市 441
12 怀化市 487
13 张家界市 569
14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593
参考文献 669
图片来源 674
后记 699
前言/序言
湖南历史地理与建筑文化概说 湖南位于中国南部,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东邻江西,南毗两广,西接黔、渝,北连湖北,属于中国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省境东、南、西三面分别有武陵山、南岭与罗霄山环绕如屏,东北部为洞庭湖流域的平原水泽,主要水系自南向北依次为湘、资、沅、澧四水,其中湘江为湖南最大的河流,纵贯省境南北,故湖南又简称“湘”。这四条水系的干支河流自省境的东、西、南诸山之丘陵地带蜿蜒向北,最终全部汇入洞 庭湖,形成树状扇形水网。这些水系有如血脉,孕育并沟通了诸多的聚落与城镇, 也孕育了湖湘地区悠久独特的历史与人文景观。在资水与沅水之间,耸峙着海 拔高度为1000 米至1500 米的雪峰山脉,为湖南中、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屏障, 故湖南省境又可划分为中、南部的湘、资二水流域和西、北部的沅、澧二水流域。 秦代的郡县制,即以沅、澧流域为黔中郡,湘、资流域为长沙郡。 先秦时期——从荆蛮到南楚 20 世纪80 年代,在沅水、澧水流域的河流阶地上发现了数十处距今10 万年 至1 万年的人类活动遗址,20 世纪90 年代又在湘江下游的浏阳县永安镇发现一批 距今20 万年至15 万年的打制石器,证明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已有人类先民,过着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在20世纪,湖南还发现了上千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中时代最早的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9100年至8250年的陶片,还出土了带有稻壳痕迹的红烧土块等,说明当时已产生了以稻作为主的农业。距今7800年至6800年间的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则保存了大型的祭祀遗迹,及以凤鸟、猛兽、太阳、星象为饰的陶器,证明当时的先民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信仰和自然神祇崇拜。湖南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洞庭湖边缘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湘、资、沅、澧流域的河谷地带,其地域分布与三峡地区及江汉平原的大溪文化有所重叠,但其早期遗存的年代更早,风格有一定差异,因此又被考古学界称为“前大溪文化”。 距今6500年左右,湖南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到大溪文化阶段,其遗址的分布范围与“前大溪文化”相近。20世纪90年代发掘的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保存了距今约6000年前始建的城墙与城壕,城内还清理出距今约6500年至6300年、具有人工灌溉设施的古稻田遗址,是目前已发掘的中国最早的古代人工稻田及古城遗址之一,表明洞庭湖平原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已出现原始的稻作农业,并且掌握了夯土筑城的技术,很可能发展出了高于部落之上的城邦,在同时期的中国属于较有代表性的文明。洞庭湖与江汉平原在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几个阶段,发展了早期的先楚文明。 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开始有了丰富的传说,为探求湖南的远古历史,及其与中原文明的关联提供了很多线索。这些传说虽然没有直接的实物证据,但是在其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也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因此也成为湖南文化地理的重要部分。根据《帝王世纪》《逸周书》《路史》等汇集的历史传说大致可以知道,原本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并发展了早期青铜文明的炎帝、皇帝和蚩尤三大氏族部落,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展开战争,战败者被迫南迁,成为湖南的先民之一,炎帝死后“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蚩尤的残部一支也流落至长沙一带,与湖南境内土著居民融合成为“三苗”部落。 在历史传说中,炎帝被奉为农业的创始者,故号“神农氏”。据《周易·系辞下》所述,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大大促进了锄耕农业的发展,因此炎帝部落的南迁,对于湖南的农业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湖南桂阳县北有嘉禾县,相传即为神农氏在湖南最初教民耕种之所(《嘉禾县学记》),而郴州之耒山,则因神农后裔在此制作耒耜而得名。位于湖南茶陵县以南约50公里的炎陵县,原名酃县,被认为是传说中的“长沙茶乡之尾”,在东汉以前已有炎帝之衣冠冢,自北宋修建陵庙,成为“炎帝陵”,此后千年享有帝王的庙祀。炎帝部落的一支分化为祝融部落,随同炎帝南迁,后又投靠黄帝部落,被任命为管理南方的大臣。《管子·五行》载,黄帝因“祝融辨乎南方,故使为司徒”,相传祝融死后葬于衡山之阳,故衡山的主峰又名为祝融峰。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由蚩尤部族发展形成的三苗集团,本生活在 江淮、荆州一带的平原地区,但因反对中原尧舜集团的统治而引起战争。虞舜摄 位期间,曾辅佐帝尧取得了三苗战争的胜利,并迫使三苗部落向四境偏远山区迁移, 其中驩兜一支迁于“崇山,以变南蛮”。今湖南张家界市的慈利县及湘西自治州 的花垣县境内均有“崇山”,并流传着许多关于驩兜的传说。明万历《慈利县志》 载“驩兜墓在崇山”,今湘西苗族中有一支姓“仡驩”,奉驩兜为祖先,很可能 就是驩兜的直接后裔。舜帝在位的晚年,南方三苗集团的势力又发展强盛起来, 帝舜亲自南征有苗,最后“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嶷山, 今属湖南宁远县,西汉因其名置零陵郡,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年“地形图”, 着重标明了九嶷山的位置和山形,并注有“帝舜”二字,说明当时在九嶷山的舜 帝遗迹,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标。《九嶷山志》载“舜庙在大阳溪,盖三代时 祭于此”,又云“舜祠在玉琯岩前,秦汉以来祭舜于此”,但早期帝舜陵庙的遗 迹已湮灭无存,今天位于舜源峰下的舜庙遗址,为明初迁建之遗存。帝舜南征三 苗葬身九嶷之后,他的宗亲族人也部分滞留南方,如帝尧之女娥皇、女英,嫁于 帝舜为妃,曾居于“洞庭之山”,帝崩后奔赴哭之,殒于湘江,遂为湘水之神。 屈原《九歌》有《湘君》和《湘夫人》二篇,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篇,即与舜帝 的故事相关。在岳阳君山有二妃墓、湘君祠,其始建时间或可追溯至先秦时期。 在湘阴县北亦曾有黄陵庙和二妃墓,始建年代亦可追溯至汉、晋之际,现已无存。 距今4000 年左右,中原地区进入夏朝并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 据《尚书·禹贡》的记载,夏禹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其中湖 南处于“荆州”的南部,为九州之最南端。这里的田地质量被列为第八等,可见 农业的发展程度尚不如北方。据《墨子·非攻》的记载,夏禹也曾经“亲把天之 瑞令,以征有苗”,因此禹迹远及衡湘,东晋时罗含的《湘中记》记载,“岣嵝山(即衡山祝融峰)有玉牒,禹按其文以治水,上有禹碑”。现在长沙岳麓山存有禹王碑,系为南宋时期何贤良从衡山摹刻所得,而衡山的原碑已不存。 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并在黄河流域相继建立了夏、商、西周王朝。虽然《禹贡》把湖南纳入了夏禹九州的版图,但在湖南这一时期的考古材料中,并未发现夏文化存在的证据,很可能夏王朝并不曾在湖南建立政权,此时的湖南先民大多还处于原始氏族后期,被中原华夏族人称为“南蛮”或“荆蛮”。相比而言,商代前期在湖南境内建立方国,则有更多的考古学证据,在长江北岸的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了城墙、宫殿遗址及大批器物,与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前期文化遗存具有统一的营造与礼仪特点,很可能是商前期统治南方“荆蛮”的政治、军事中心。位于湖南北部澧水中下游的石门皂市商前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又与二里岗商前期遗存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这使得人们相信,在商代前期,中原文化的势力,已经触及湖南地区。 商中期“殷道中衰,宫室不修,荆楚背叛”,武丁即位后,又对荆楚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重新维持了“荆蛮”对中原的依附关系。在这一时期,商人的政治势力南下,可能还有部分氏族支系迁入湖南,也将商人的青铜铸造技术带到了湖南北部。至商代晚期,商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湖南的中、南部。到21世纪初,全省已发现商代遗址近百处,出土或收集的商代大型青铜器300余件,其中不乏冶铸精良、造型雄奇的大型器物,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等,均属国之重宝。但是关于湖南的商代政权,至今未能找出清晰的脉络,原因是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绝大多数并非出土于商代遗址之中,而是零散出土的窖藏品或收集品,而在各个商代遗址中,却仅有少量小型青铜器出土。出土的大型青铜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祭祀用的礼乐器,很可能是土著的“荆蛮”集团或南下的中原商族人举行祭祀活动所用,祭祀之后被就地掩埋。 21世纪初期,在位于湘江支流沩水流域的宁乡黄材镇炭河里,发掘揭示了始建年代不早于商末周初、废弃于西周晚期的古城遗址,其中包括古城墙及大型宫殿基址,城外还发掘清理了几座西周时期的墓葬,有铜器、玉器随葬。炭河里遗址推测为区域青铜文化的中心聚落或都邑所在地,从文化面貌来看,是一支外来势力与本地文化融合共存的地方青铜文化,而这支外来势力,则很可能就是殷商灭国时自中原地区南迁的一支商人氏族。 西周时期的湖南,除商文化的延续外,值得注意的还有楚文化因素的逐步形成。据《史记·楚世家》的记载,西周初年的周成王时期,熊氏因辅助灭商有功,受封为楚王,其主要的活动区域为今河南南部的丹水一带和湖北北部的荆山一带,楚人的势力大约在西周末年延及洞庭湖西部的湘西北地区。但西周对南方的控制并未因此而稳固,公元前10世纪初,周昭王多次南征,最终“卒于江上”。今湖南湘潭东北部的湘江岸边有“昭山”,传说系当年周昭王南征至此而得名,其江中有深潭名“昭潭”,相传即为昭王葬身之处。此后,周穆王、周宣王等又多次对南方“荆蛮”地区用兵,迫使荆楚势力臣服于中原,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的相互影响。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东周,中国先后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诸侯林立、百家争鸣、地域文化极大发展的时代。春秋时期,楚国国力日渐增强,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以汉水中游的南阳盆地、襄宜平原和长江北岸的江汉平原西部为经济中心,先后建立了鄢、郢两座都城。楚文王时期(公元前690—前675年)“徙罗子自枝江居此”,今汨罗市西北有罗子国春秋时期故城遗址,可能就是春秋时期楚人在洞庭湖东南岸的战略据点。楚文化向湖南的大规模渗透,应是从洞庭湖西侧的沅、澧流域开始的。楚平王时期(公元前528—前516年)从洞庭湖西侧南下,占领了常德附近的沅、澧下游地区,后又沿沅水西进,征伐湘西,进而占有资江流域,直达湘水中游,这成为后来楚人设立黔中郡的基础。在沅陵县窑头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型楚人城址,极有可能是楚国黔中郡故城。 从考古材料来看,楚人大约在春秋晚期进入长沙,在战国早期扩展到整个湖南境域,逐步吞并“蛮濮” “夷越”等原住民,并为湖南带来了冶铁、铸铜、纺织、髹漆、玻璃等先进技术。战国后期,由于江汉地区为秦所占,楚人被迫大规模东徙和南迁,其中一部分进入长江以南的湖南境内。 作为楚国的南缘,战国时期的湖南地区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同时也成为楚国失意政治家和隐逸派哲学家放逐或偏安的角落。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即是湖湘流寓的杰出代表。屈原晚年流放沅湘之间,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秦破郢都时殉国自沉于湖南岳阳汨罗江中。屈原开创了中国的爱国主义文化与浪漫主义辞赋传统,并对此后两千余年的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汨罗江畔,自汉代始建有屈原庙,清乾隆年间移建屈子祠于玉笥山上,至今尚存古祠。 根据近年的统计,全省各地共清理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8000余座,遗物数万件,其中大多属于战国后期,体现出南楚文化的统一面貌。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建筑地图:湖南古建筑地图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古剑很有兴趣的值得买
评分
☆☆☆☆☆
非常非常好的一本书,很详细,其实可以当做绝佳旅游指南
评分
☆☆☆☆☆
送人的 很好的礼物。。
评分
☆☆☆☆☆
京东这一次的活动很给力,特别是最后的满三百减一百的券基本都抢到了,没有玩虚的。所以我又屯了这么多书,不知好久能看完呢?不过心里是高兴的。这一套书清华做的很好,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作为了解和科普兴趣来说值得珍藏。
评分
☆☆☆☆☆
一套好书,赶上活动好价格!
评分
☆☆☆☆☆
很不错很详尽的一本书,身为一个福建人值得拥有。
评分
☆☆☆☆☆
哈哈哈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
平时翻翻,了解各地都有啥古建筑,可以按图索骥去参考。
评分
☆☆☆☆☆
趁着双十一入手,可谓是物美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