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介紹一帶一路背景下,呼倫貝爾市的農牧業發展前景和發展規劃,主要內容包括呼倫貝爾市的優勢、産業布局優化、産業結構調順、一二三産業融閤、強化生態保護、構建支撐服務體係等。
作者簡介
王瑞波,男,博士,副研究員。長期從事農業規劃、農業經濟、農業科技政策、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農村能源、水資源管理、生態循環農業、科技扶貧等領域的研究。
目錄
第一章適應“四新”形勢背景實現“四保”發展目標()
一、研究背景()
(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二)我國農業現代化進入新階段()
(三)內濛古農牧業發展提齣新要求()
(四)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發展進入新時期()
二、研究意義()
(一)推動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有效供給()
(二)促進一二三産融閤,保障農牧民增收()
(三)打造草原生態名片,保障農牧業可持續發展()
(四)樹立農牧業現代化示範樣闆,提升呼倫貝爾市影響力()
第二章立足資源經濟優勢應對新問題搶抓新機遇()
一、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優越()
(一)地形地貌獨特,自然景觀多樣()
(二)水土草資源豐富,農牧業生産條件優越()
(三)生態環境優異,適宜綠色有機農畜産品生産()
(四)生物資源豐富,特色産品眾多()
(五)文化底蘊深厚,休閑農牧業發展潛力巨大()
(六)地處中俄濛邊境,適宜發展農畜産品邊貿()
二、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綜閤實力顯著增強()
(二)結構調整取得突破,産業結構不斷優化()
(三)民生工程穩步推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四)深化改革取得突破,示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
(五)開放共享成效顯著,對內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
三、現代農牧業發展優勢明顯()
(一)農畜産品綜閤生産能力位於全區前列,有效保障供給()
(二)産業化紮實推進,“三品一標”高居全區首位()
(三)大力發展綠色農畜産品,質量安全達到曆史新高度()
(四)農業科技水平逐步提高,農牧業插上科技翅膀()
(五)重視農牧業資源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能力持續提升()
(六)全麵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有序推進創新試點工作()
四、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有待解決()
(二)一二三産融閤有待加強()
(三)農牧業産業鏈條有待延長()
(四)基礎設施條件有待改善()
(五)全國馳名品牌戰略有待打響()
(六)組織化程度有待提高()
(七)農牧民持續增收渠道有待拓寬()
(八)農産品貿易挑戰有待應對()
五、麵臨曆史性發展機遇()
(一)國傢和自治區強農惠牧政策帶來的發展機遇()
(二)國傢糧食生産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帶來的發展機遇()
(三)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實施帶來的發展機遇()
(四)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帶來的發展機遇()
(五)建設國傢草牧業科技示範區帶來的發展機遇()
第三章明確思路目標任務構建發展宏偉藍圖()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生態循環、綠色發展()
(二)堅持結構調整、優化發展()
(三)堅持三産融閤、聯動發展()
(四)堅持改革驅動、創新發展()
(五)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
三、思路定位()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定位()
四、發展目標()
五、重點任務()
(一)推進五大戰略()
(二)實施八大行動()
(三)實現四大突破()
(四)完成三大改造()
第四章優化功能分區産業布局打造集聚發展增長極()
一、功能分區()
(一)一帶()
(二)兩區()
(三)多園()
二、産業布局()
(一)優質糧油()
(二)生態畜牧()
(三)現代飼草料()
(四)精品特色()
(五)綠色蔬菜()
(六)健康漁業()
(七)農畜産品加工()
(八)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遊()
第五章調優調順産業體係促進農牧業提質增效()
一、優質糧油産業()
(一)現狀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工程()
二、生態畜牧業()
(一)現狀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工程()
三、現代飼草料産業()
(一)現狀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工程()
四、精品特色産業()
(一)現狀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工程()
五、綠色蔬菜産業()
(一)現狀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工程()
六、健康漁業産業()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工程()
第六章促進一二三産融閤培育新産業新業態()
一、農畜産品加工與物流()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二、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遊()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三、會展創意農牧業()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四、品牌培育與市場推廣()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五、農畜産品邊貿與開放閤作()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第七章強化資源環境生態保護推進農牧業可持續發展()
一、草原生態保護()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二、黑土地保護治理()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三、生態循環農業示範()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四、化肥農藥減量施用()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五、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六、漁業生態環境保護()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第八章構建支撐服務體係夯實農牧業發展根基()
一、互聯網智慧農牧業服務體係()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工程()
二、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服務體係()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工程()
三、農産品質量安全體係()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工程()
四、現代農牧業裝備體係()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工程()
第九章深化農牧區改革創新培育農牧業發展新動能()
一、深化農村牧區集體産權製度改革()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三、完善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係()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四、健全農牧業綜閤執法體係()
(一)現狀和問題()
(二)發展思路()
(三)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五、打造農墾産業化航母()
(一)發展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重點任務()
第十章強化組織財政人纔保障擴大國內外閤作交流()
一、加強組織領導()
(一)成立領導小組()
(二)建立協調聯動工作機製()
(三)創新工作方式方法()
(四)嚴格監督考核製度()
二、完善財政支持()
(一)完善財政投資政策()
(二)設立現代農牧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産業發展基金()
(三)加強項目管理()
三、創新金融服務()
(一)拓寬融資渠道()
(二)創新政策性農村金融服務()
(三)建立健全政策性涉農保險()
四、強化人纔支撐()
(一)加快引進農牧業高端科技創新人纔和團隊()
(二)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
(三)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隊伍()
(四)開展新型職業農牧民教育培訓()
五、擴大開放閤作()
(一)加強對外宣傳推介()
(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三)加快走齣去引進來()
附圖()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適應“四新”形勢背景
實現“四保”發展目標
一、研究背景
我國已進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實現“四個全麵”衝刺期和傳統農牧業嚮現代農牧業轉變的過渡期,內濛古自治區(全書簡稱內濛古)農牧業進入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時期。在新形勢、新背景下,呼倫貝爾市必須積極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農業現代化發展新階段、內濛古農牧業發展新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內濛古和呼倫貝爾市各級政府的政策精神,規劃先行,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為呼倫貝爾市現代農牧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動能。
(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以來,經濟衰退下滑的問題突齣,世界經濟仍處於弱復蘇、慢增長、多風險和轉型發展期,止跌反彈的前景不容樂觀。為有效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衝擊,我國製訂實施瞭一攬子計劃,經濟發展總體嚮好,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經濟增速放緩,GDP從10%的高增長轉為7%~8%的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産業結構、消費需求、收入分配製度正在發生全麵、深刻的變化,已經進入換擋轉型的新常態。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闆,其中擴大有效供給、著力補齊短闆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之一。“三農”問題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闆,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最薄弱環節。農牧業是呼倫貝爾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支撐,隻有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纔能補齊“三農”短闆、快速適應全球和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實現“五化同步”。
(二)我國農業現代化進入新階段
我國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自2004年以來連續齣颱14個關於“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2015年,我國糧食産量實現“十二連增”,農民收入實現“十二連快”,取得瞭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已經進入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農業發展的環境條件和內在動因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聚,農業生産受農産品價格“天花闆”和生産成本“地闆”抬升的雙重擠壓,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兩個“緊箍咒”越來越緊,農業生産補貼和價格補貼逼近“黃箱”政策上限,黃綫越逼越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在現代農業發展新階段下,呼倫貝爾市要以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結構,拓展農業功能,促進三産融閤。要更加注重挖掘農業生産潛力,提高有效供給;更加注重農産品質量,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經營方式創新,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更加注重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農業市場競爭能力。
(三)內濛古農牧業發展提齣新要求
近年來,內濛古自治區農牧業廳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抓住“一帶一路”建設、“中濛俄經濟走廊”建設、“東北振興計劃”等戰略機遇,通過“提、轉、增”,著力提升農牧業現代化水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打造國傢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齣基地,農畜産品持續增産,農牧民持續增收,草原生態持續好轉,農牧業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實現“七個全麵提升”,成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突齣亮點。呼倫貝爾市要主動適應內濛古農牧業發展新要求,不斷提升農牧業發展層次,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增加農牧民收入,全麵提升農畜産品有效供給水平,全麵提升農牧業科技支撐水平,全麵提升農牧業産業化發展水平,全麵提升農畜産品質量安全的保障水平,全麵提升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水平,全麵提升農牧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全麵提升農牧業從業隊伍水平。
(四)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發展進入新時期
近年來,呼倫貝爾市各級農牧業部門以“打造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齣基地優勢區”為目標,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工作主綫,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農牧業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目前,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發展水平位於全區第3名,在全區農牧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呼倫貝爾市農牧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牧區發展仍然滯後,農牧民增收仍然較難,農業結構調整難度仍然很大,農牧業仍是“五化同步”的短闆,“三農”工作到瞭爬坡過坎的攻堅期,各種新老矛盾相互交織疊加,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日益突齣。
在新時期下,麵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呼倫貝爾市必須激發農牧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動能,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轉變農牧業發展思路,大力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保障農牧民持續快速增收和農産品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嚮,以體製改革和機製創新為根本途徑,調好調順調優農業結構,優化農業産業體係、生産體係、經營體係,提高土地産齣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努力實現“七個全麵提升”。
二、研究意義
科學發展,規劃先行。規劃的編製和實施有利於呼倫貝爾市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一二三産深度融閤,打造草原生態名片,樹立全國農牧業發展改革示範樣闆,實現保供給、保增收、保生態、保領先。
(一)推動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有效供給
呼倫貝爾市進入加快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期,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齣,“一糧獨大”“一羊獨大”現象依然存在,農畜産品供求齣現結構性失衡。農畜産品産業鏈條短,附加值低,大量産品以原料形式銷售,市場需要的精深加工産品不足。“十三五”時期,農牧業要有效益,農牧産品要有齣路,農牧民要有收入,必須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滿足消費者需要,提高農業供給質量。
通過規劃實施,調整産業結構,優化産品結構,打通産業鏈條,推進産業間深度融閤,建立起由需求到生産的傳導機製,讓市場需求在生産環節能夠得到體現,從而生産為市場所需的産品,解決供需脫節問題。強化體製改革和機製創新,解決政府“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不協調問題。推行綠色生産方式,加強“三品一標”等綠色産品認證,加強品牌整閤、形成叫得響的品牌、提高知名度和競爭力。
(二)促進一二三産融閤,保障農牧民增收
呼倫貝爾市農業産業化取得瞭長足進步,但仍然麵臨一二三産融閤不緊,産前産中産後脫節,産業間互聯互通性差、融閤程度低等問題。農畜産品加工企業數量多,但缺少行業領軍和龍頭企業,原料基地建設相對滯後,沒有形成企業與基地一體化發展的良性機製,大部分農畜産品隻有初級加工,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産品少。對農業的多功能性挖掘不夠,旅遊産業沒有與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會展創意農業等深度融閤。
通過規劃實施,拓展農牧業産業鏈、價值鏈,積極培育壯大農産品加工與物流、休閑農牧業、鄉村旅遊、會展創意農牧業等新産業新業態,實施品牌培育與市場推廣工程,發展農畜産品邊貿與開放閤作,有利於促進農業産業內部由單一生産嚮産前和産後拓展,産業外部由單一種養嚮種養加、服務業融閤,做強一産、做優二産、做活三産,實現産業間深度有機融閤,從而創造大量新的就業崗位,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促進農牧業就業增收。
(三)打造草原生態名片,保障農牧業可持續發展
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麵臨著較為突齣的資源環境問題。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粗放,一些地區齣現超載現象,造成草原退化。占用草原開墾農田、濫挖中藥材等行為加重瞭對草原植被的破壞。草原鼠蟲害頻發,氣候異常,持續的高溫乾旱氣候緻使草原退化日趨嚴重。由於掠奪式耕作,黑土地地力下降,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的生産和生態功能,是建成國傢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齣基地的基礎保障,如何保護好草原和生態,實現農牧業可持續發展是“十三五”時期呼倫貝爾市亟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規劃實施,樹立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加強黑土地、草原、生態和環境保護,實施“一控兩減三基本”戰略,打好農牧業麵源汙染防治攻堅戰,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牧業,形成生産、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現代農牧業可持續發展格局。
(四)樹立農牧業現代化示範樣闆,提升呼倫貝爾市影響力
呼倫貝爾市高度重視農牧業發展,把全麵加快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擺在突齣位置,作為重中之重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很多農牧業工作的典型經驗和成功模式走在全區甚至全國的前列。資源稟賦優越,生態環境優良,是世界上土地管轄麵積最大的地區級城市,獨有的資源和區位優勢為呼倫貝爾市在全國樹立農牧業現代化示範樣闆奠定瞭堅實基礎。
通過規劃實施,搶抓機遇,科學謀劃,明確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構建發展宏偉藍圖,將呼倫貝爾市打造成為國傢重要的綠色有機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齣基地、國傢級生態草牧業示範區、內濛古推進一二三産融閤的先行區、東北亞草原文化交流中心和區域性農産品商貿物流中心。
第二章立足資源經濟優勢應對新問題搶抓新機遇
第二章
立足資源經濟優勢應對
新問題搶抓新機遇
呼倫貝爾市位於內濛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東經115°31′~126°04′、北緯47°05′~53°20′。東鄰黑龍江省,西、北與濛古國、俄羅斯接壤。土地總麵積3��8億畝(15畝=1公頃。全書同),其中草原麵積1��25億畝,耕地麵積2664萬畝。境內的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2015年年末總人口259��3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91��75萬人。
一、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優越
(一)地形地貌獨特,自然景觀多樣
呼倫貝爾市屬亞洲中部濛古高原的組成部分,西部位於內濛古高原東北部,北部與南部被大興安嶺南北直貫境內。東部為大興安嶺東麓,東北平原—鬆嫩平原邊緣。地形總體特點為西高東低,由西到東地勢緩慢過渡。大興安嶺以東北—西南走嚮縱貫呼倫貝爾市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單元和經濟類型區域:大興安嶺山地林區、嶺西呼倫貝爾草原和嶺東低山丘陵與河榖平原。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全市土地有八大類42種類型,耕地土壤以黑土、暗棕壤、黑鈣土和草甸土為主,土質肥沃,自然肥力高。
(二)水土草資源豐富,農牧業生産條件優越
呼倫貝爾市地域廣袤,資源豐富,總麵積25��64萬平方韆米,是世界上土地管轄麵積最大的地區級城市。人均占有耕地量10��5畝,是全自治區的2��9倍,全國的7��3倍。草原麵積1��25億畝,是世界上生態保持較好、純天然未受汙染的三大草原之一。水域總麵積0��07億畝,有河流3000多條、湖泊500多個,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1��1萬立方米,高於世界人均占有量,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4��66倍。還有3萬平方韆米濕地,其中額爾古納河濕地為中國現今原生態保持最完整的濕地之一。
(三)生態環境優異,適宜綠色有機農畜産品生産
呼倫貝爾市地處溫帶北部,以大興安嶺為分界綫,嶺東區為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500~800毫米;嶺西區為半乾旱性大陸氣候,年降水量為300~500毫米。有效積溫1900~2450℃,無霜期為85~130天。晝夜溫差大,有效積溫利用率高,無霜期短,日照豐富。轄區內有全國保護最好的8萬平方韆米草原、12萬平方韆米森林,森林覆蓋率達49%以上,被稱為“綠色淨土”和“天然氧吧”。境內99%以上地區水質、土壤、空氣等環境質量指標符閤開發綠色、有機食品標準,是我國發展綠色食品産業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四)生物資源豐富,特色産品眾多
呼倫貝爾市野生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數量繁多,境內有1600多種植物、500多種動物,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達500種以上,受國傢保護的一、二、三類野生動物品種有30餘種。呼倫貝爾草原是歐亞大陸保存最完整的草原之一,擁有呼倫貝爾雜花苜蓿、呼倫貝爾羊、呼倫貝爾細毛羊、三河牛、三河馬、陳旗銀鯽、呼倫湖鯉魚、白魚等地方良種,藍莓、菇、猴頭、木耳、榛子、沙果、水飛薊、菇娘、狐、貂、獺兔、鹿等眾多特色種養品種。
(五)文化底蘊深厚,休閑農牧業發展潛力巨大
呼倫貝爾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和遊牧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素稱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民族風情濃鬱淳樸,曆史遺跡眾多,山川、湖泊、森林自然景觀優美,旅遊資源富集,是國傢旅遊局認定的中國六大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是中國旅遊二十勝景之一,是國傢級草原旅遊重點開發區。國內外知名的原生態、多民俗、國際性旅遊勝地,森林文化、草原文化、紅色文化、口岸文化格局已經形成。擁有紅花爾基森林公園、莫爾道嘎國傢森林公園、額爾古納濕地等一批國內外知名景點。
(六)地處中俄濛邊境,適宜發展農畜産品邊貿
呼倫貝爾市處祖國北部少數民族地區,分彆同俄羅斯、濛古國交界,是我國唯一的中俄濛三國交界地區,全市邊境綫長1733��32韆米,是我國嚮北開放的橋頭堡、歐亞大陸橋的重要樞紐、中俄濛經濟走廊的主要通道、沿邊開放閤作發展的重點區域。現有8個口岸對外開放,其中對濛邊境口岸2個,對俄邊境口岸4個、航空口岸2個。滿洲裏是我國對俄羅斯開放的陸路口岸。《呼倫貝爾中俄濛閤作先導區建設規劃》、《滿洲裏國傢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及滿洲裏綜閤保稅區已獲國傢批復。發展農畜産品邊境貿易和國際物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呼倫貝爾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開拓創新,積極作為,2015年全市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63131元(摺閤10138美元),突破1萬美元大關,經濟社會整體發展達到中等發達水平,經濟社會發展跨入新階段。
(一)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綜閤實力顯著增強
2015年,全市生産總值達到1596��0億元,年均增長10��8%(可比價),是2010年的1��7倍。人均GDP達到63131元,年均增長10��9%,是2010年的1��8倍。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纍計完成5661��4億元,年均增長19��6%,是2010年的1��8倍。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67��7億元,年均增長12��47%,比“十一五”末增加74��5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3��33億元,年均增長13��0%,突破百億元大關。全市經濟總量增長分彆高於同期全國、全區年均增速0��8和3個百分點,正在朝著做大總量、做優質量、做強效益的方嚮邁齣堅實步伐。
(二)結構調整取得突破,産業結構不斷優化
全市三次産業結構由2010年的19��6��42��1��38��3演進為16��5��44��6��38��9,第一、第二、第三産業的年均增速分彆為5��6%、14��4%和8��8%。第一産業比重不斷縮小,第二、第三産業比重不斷擴大,産業結構調整已初顯成效。農牧業綜閤生産能力顯著提高,農牧業結構調整嚮“接二連三”轉變。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培育引進雲南馳宏、呼倫貝爾肉業、阜豐等大型企業,形成瞭煤炭、電力、化工、農畜産品加工等十大産業集群。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非資源性産業,有色金屬、玉米加工、裝備製造、醫藥製造、電子信息産業成為新增長點。旅遊業繁榮發展,商貿、物流、養老、信息等新興服務業有序推進。
(三)民生工程穩步推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十二五”期間,民生投入纍計達到987億元,占全市財政總支齣的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4��5%。城鎮纍計新增就業18��2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40��2萬人。城鎮職工“五險”保障標準提高10%以上。實施連片開發和整村推進等扶貧工程,纍計幫助21��2萬人脫貧。養老服務體係初步建立,殘疾人服務體係建設得到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纍計投資400億元,惠及近70萬人口。菜籃子工程成效顯著,蔬菜倉儲設施達20萬立方米,建成75傢蔬菜平價超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全部免費開放。少數民族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
(四)深化改革取得突破,示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
政府機構改革如期完成,精簡、取消和下放422項行政審批事項,完成全市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麵清單梳理及“三證閤一”改革任務,在全區率先實施“先照後證”製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製。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公司完成重組,新組建瞭呼倫貝爾旅遊集團、旅業集團、林業集團和城投集團,森工集團、地方林業六局國有林區改革紮實推進。財政、金融、工商、醫藥、衛生、事業單位等改革不斷深化,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傢級開發區,市級及各旗市區進入國傢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地區,全市作為成長型資源型城市,整體進入國務院批準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紮蘭屯成為自治區首批國傢新型城鎮化綜閤試點和自治區級“多規閤一”試點。
(五)開放共享成效顯著,對內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
“十二五”期間,纍計完成進齣口總額137��8億美元,纍計利用外資4��97億元、引進國內(市外)資金3496億元,引進神華集團、中國黃金、同聯製藥和大連萬達等大型企業集團。與俄羅斯烏蘭烏德市和濛古國東方省等12個俄濛毗鄰地區建立瞭友好城市關係,與濛古國共建跨境經濟閤作區取得突破性進展,濛古國駐呼倫貝爾領事館正式開展業務。簽署《絲綢之路口岸區域協作滿洲裏宣言》和“三互”大通關閤作備忘錄,開通以滿洲裏口岸為樞紐的“蘇滿歐”“粵滿歐”等跨境班列,額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口岸實現臨時常年開放,呼倫貝爾—喬巴山—烏蘭巴托航綫由包機轉成正式航綫。“呼倫貝爾—天人閤一的地方”城市宣傳片亮相紐約時代廣場,“五彩呼倫貝爾”等五張文化名片走嚮世界。
三、現代農牧業發展優勢明顯
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種養結閤、生産加工、科技支撐、質量安全和改革創新持續加強,農牧業總體發展水平位於內濛古自治區前列。
(一)農畜産品綜閤生産能力位於全區前列,有效保障供給
2015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麵積240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043��02萬畝,産量達到62��12億韆剋,全區第二,大豆、小麥、油菜種植麵積及産量全區第一。牲畜存欄總數2136��7萬頭(隻),位列全區第二,肉類總産量26��36萬噸,位列全區第三。禽蛋産量4��18萬噸。荷斯坦奶牛存欄37��53萬頭(隻),位列全區第二,牛奶産量127��08萬噸。水産品總産量3��67萬噸,漁業綜閤指標(已利用水麵積、水産品總量、漁業總産值)位列全區第一。
(二)産業化紮實推進,“三品一標”高居全區首位
引進國內著名加工企業進駐呼倫貝爾市,加快培育産業關聯度大、技術水平高、帶動力強的農畜産品加工龍頭,緊密龍頭和基地、企業和農戶的聯結度,走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産業化發展之路。2015年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牧民戶數16萬戶,占全市農牧戶的42��7%,農牧民人均來自産業化經營收入4877元,占農牧民總收入的45��4%。積極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認證和農畜産品地理標誌認證,其中綠色食品認證數量84個,居自治區首位;有機食品年産值位居自治區第二。
(三)大力發展綠色農畜産品,質量安全達到曆史新高度
按照“適應市場、發展特色、形成規模、提高效益”的思路,進一步擴大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種植麵積,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纍計達721萬畝。打造呼倫貝爾牛肉、羊肉、大鵝、大豆、油菜籽、小麥、馬鈴薯、鯉魚、白魚、黑木耳等十大品牌。農産品、畜禽産品、水産品抽檢閤格率均達到100%,沒有發生重大農畜産品質量安全事件。強化動物防疫體係建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保持重大動物疫情穩定,全市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100%、免疫抗體閤格率保持在70%以上,動物産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四)農業科技水平逐步提高,農牧業插上科技翅膀
積極實施高産創建、良種推廣補貼、測土配方施肥、噴施葉麵肥等項目,推進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大“三河牛”品種推廣和呼倫貝爾羊選育力度,推廣肉羊階段性捨飼育肥、裹包青貯牧草等技術。農牧業科技創新引領能力不斷提升,農牧業科技貢獻率比自治區平均水平高4��6個百分點。以糧食作物機耕、機播、機收為關鍵環節的機械化發展迅速,農牧業機械化綜閤水平達到85%。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係培訓,以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為重點,培訓農牧民達36��5萬人次。
(五)重視農牧業資源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能力持續提升
加強天然草原保護,齣颱一係列關於草原保護與建設、打擊毀林毀草專項行動、天然打草場保護利用、禁牧和草畜平衡監管、嚴禁采挖和收購運輸草原野生植物等政策。實施退牧還草、草原減災防災、牧草良種補貼、人工種植飼草、高産優質苜蓿示範等工程項目,全市草原植被蓋度位列全自治區首位。穩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構建智能配肥體係,推廣控肥增效技術,創建科學施肥示範工程。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相融閤技術。采取多種方式推進秸稈和畜禽糞汙綜閤利用。
(六)全麵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有序推進創新試點工作
呼倫貝爾市齣颱瞭《關於深化農村牧區改革建立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緊密型利益聯結機製實施方案》《呼倫貝爾市傢庭農牧漁場認定標準》等政策文件,推動農業農村改革創新。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基本結束,草牧場確權工作嚴格按照實施方案有序開展,基本草原劃定工作,7個旗市區正開展外業實地核查工作,已完成總任務量的75%。積極穩妥地推進阿榮旗農村集體産權股份閤作製改革試點、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齣試點和金融支農服務創新改革等五項國傢級改革試點工作。
……
前言/序言
“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三大戰略之一,對於打開沿邊地區國際通道,拓寬國際市場空間,促進區域發展,實現貿易互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內濛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屬於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北綫,地處祖國北部少數民族地區,分彆同俄羅斯、濛古國交界,是中俄濛三國交界地區,全市邊境綫長1733��32韆米,是我國嚮北開放的橋頭堡、歐亞大陸橋的重要樞紐、中俄濛經濟走廊的主要通道、沿邊開放閤作發展的重點區域。已整體納入《中國東北地區麵嚮東北亞閤作規劃綱要》和《黑龍江和內濛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國傢8部委批復實施《呼倫貝爾中俄濛閤作先導區規劃》,依托邊境口岸打造“跨境農産品自貿區、呼倫貝爾中俄濛閤作先導區和滿洲裏國傢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三大平颱。發展農畜産品邊境貿易和國際物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總體來看,我國進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實現“四個全麵”衝刺期和傳統農牧業嚮現代農牧業轉變的過渡期,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聚,國外農産品對國內市場的衝擊日益加大,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農業受農産品價格“天花闆”和生産成本“地闆”抬升的雙重擠壓。與此同時,內濛古農牧業進入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時期。在新挑戰、新背景下,呼倫貝爾市必須積極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農業現代化發展新階段、內濛古農牧業發展新要求,搶抓一帶一路曆史戰略機遇,依托優越資源稟賦和獨特戰略區位,加快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推動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一二三産深度融閤,打造草原生態名片,樹立全國農牧業發展改革示範樣闆,實現“保供給、保增收、保生態、保領先”的目標。
為促進呼倫貝爾市搶抓一帶一路曆史戰略機遇,助推農牧業現代化發展,將呼倫貝爾市建設成為東北亞區域綠色農畜産品齣口基地,本文對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模式和戰略進行瞭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對於一帶一路戰略下其他類似地區的農牧業發展具有一定藉鑒意義。
本書共分十章。
第一章適應“四新”形勢背景,實現“四保”發展目標。係統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農業現代化進入新階段、內濛古自治區農牧業發展提齣新要求、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發展進入新時期的形勢背景,在新背景下,呼倫貝爾市要推動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有效供給,促進一二三産融閤、保障農牧民增收,打造草原生態名片、保障農牧業可持續發展,樹立農牧業現代化示範樣闆、提升“呼倫貝爾生態”品牌影響力。
第二章立足資源經濟優勢,應對新問題搶抓新機遇。呼倫貝爾市具有獨一無二的“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濕地”等資源稟賦,被稱為“綠色淨土、天然氧吧”,經濟社會平衡健康發展,農畜産品綜閤生産能力位於內濛古自治區前列,“三品一標”高居全區首位,綠色農畜産品質量安全達到曆史新高度,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發展農牧業現代化基礎良好,優勢明顯。清醒的看到仍然存在一些突齣問題和挑戰,主要錶現為農業供給側結構矛盾有待解決,“一糧獨大、一羊獨大”現象突齣,種養不協調,農畜産品供求結構性失衡;一二三産融閤有待加強,農業與二三産業融閤程度低、鏈條短、附加值不高、新業態缺乏、多功能性挖掘不夠;農牧民持續增收渠道有待拓寬,農牧民收入結構單一、收入增長較慢、收入結構不閤理、依靠提價增收及轉移就業增收的空間收窄;農産品貿易挑戰前所未有,貿易保護取消、貿易壁壘層齣不窮、國際農産品價格波動。同時,呼倫貝爾市要搶抓國傢和自治區強農惠牧政策、國傢糧食生産布局的戰略調整、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國傢草牧業科技示範區帶來的曆史戰略機遇。
第三章明確思路目標任務,構建發展宏偉藍圖。研究提齣“一地三區兩中心”發展定位,將呼倫貝爾市打造成為國傢重要的綠色有機農畜林産品生産加工輸齣基地、國傢級生態草牧業示範區、國傢級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內濛古一二三産融閤先行區、東北亞農産品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和草原文化國際交流中心。結閤發展實際,努力將呼倫貝爾市建成全國綠色安全糧油産品生産優勢帶、全國一流大豆和馬鈴薯製種基地及自治區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産區;國傢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國傢重要的肉牛、肉羊良種繁育輸齣基地;國傢重要的優質飼草生産輸齣基地、國傢優良牧草種子繁育基地;“中國藍莓之鄉”“中國沙果之鄉”“東北中藥材生産加工基地”“東北特色養殖之都”“大興安嶺黑木耳基地”,創建全國特色食品基地;建設成為中俄濛邊貿重要的蔬菜生産加工輸齣基地、內濛古重要的蔬菜批發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全國休閑漁業示範基地、農業部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和東北冷水魚養殖加工基地;培育形成“乳、肉、糧、油、薯、特”農牧業精深加工産業集群;打造成國傢級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成為聯通俄濛、輻射東北亞、麵嚮全球的區域性國際農畜産品加工物流基地;打造東北亞乃至全球草原生態保護示範樣闆、黑土地保護示範樣闆和全國農牧結閤的生態循環農業示範樣闆;建設成為國傢級智慧農牧業示範區,打造中國北方智慧型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創建農牧業科技創新聯盟和區域技術中心,打造成我國綠色農牧業生産技術研發中心和成果轉化基地,建成中俄濛邊境地區乃至東北亞農牧業科技創新與示範基地;把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建成內濛古綠色食品生産加工基地和“呼倫貝爾”農牧業産業化航母。推進農牧業現代化的重點任務概括為“5843工程”,即推進五大戰略、實施八大行動、完成四大突破,實現三大改造。
第四章優化功能分區産業布局,打造集聚發展增長極。總體布局為“一帶、兩區、多園”。“一帶”是大興安嶺精品特色農畜産業帶。“兩區”指嶺西草原生態畜牧業區和嶺東集約高效農牧業區。“多園”指建設多種類型的産業園、示範園。對優質糧油、生態畜牧、現代飼草料、精品特産、綠色蔬菜、健康漁業、傢畜産品加工、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遊等八大主導産業進行詳細布局。同時,也對14個旗市區産業進行瞭詳細布局。
第五章調優調順産業體係,促進農牧業提質增效。研究優質糧油、生態畜牧、現代飼草料、精品特色、綠色蔬菜、健康漁業産業的現狀問題、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工程。
第六章促進一二三産融閤,培育新産業新業態。從農畜産品加工與物流、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遊、會展創意農牧業、品牌培育與市場推廣、農畜産品邊貿與開放閤作等方麵分析瞭現狀問題,研究提齣瞭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工程。
第七章強化資源環境生態保護,推進農牧業可持續發展。從草原生態保護、黑土地保護治理、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化肥農藥減量施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漁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麵分析瞭現狀問題,研究提齣瞭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工程。
第八章構建支撐服務體係,夯實農牧業發展根基。從互聯網智慧農牧業服務體係、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服務體係、農産品質量安全體係、現代農牧業裝備體係等方麵分析瞭現狀問題,研究提齣瞭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工程。
第九章深化農牧區改革創新,培育農牧業發展新動能。從深化農村牧區集體産權製度改革、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完善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健全農牧業綜閤執法體係、打造農墾産業化航母等方麵分析瞭現狀問題,研究提齣瞭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第十章強化組織財政人纔保障,擴大國內外閤作交流。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財政支持、創新金融服務、強化人纔支撐、擴大開放閤作等方麵提供各方保障,加快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現代化發展進程。
本書完成得到瞭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春雨、副研究員高明傑,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博士後薑茜、研究生劉明,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肖雷的大力支持。資料收集、實地調研和書稿完成得到瞭呼倫貝爾市農牧業局局長肖明華、總畜牧師李士博、副局長尹迅鋒、汪偉成、青格勒圖、那日蘇及調研員王嚮東、獸醫局長郭振梅以及規劃科、農業科、辦公室、科教科、畜牧科、統計科、經管站等科室的大力支持。對他們的辛苦勞動錶示衷心感謝。由於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