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世界美學大師硃光潛先生作品·120周年誕辰全彩精裝紀念版
首部以“初心”為主題的生活哲理作品集·單純清澈的心是人生極有價值的東西
世界上快活的人不僅是活動的人,也是能領略的人。
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齣趣味。能處處領略到趣味的人決不至於岑寂,也決不至於煩悶。
遐想自己的心是半畝方塘,在塵世喧囂中,偶然丟開一切,無窮妙悟便源源而來,人生纔能體會到本質的無窮趣味。
◎【大師風采·怡情養性】享譽世界的美學大師硃光潛首部以“初心”為主題的全彩四色精裝作品集,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纔思不斷,新水長流
◎【暢銷半個世紀】餘光中、李澤厚、宗璞、蔣勛、齊邦媛、柴靜等文化名人均受其影響
◎【當下的一記清涼散】用心觀察纔能發現源頭活水,汲取源頭活水,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讓初心醒來】俗人迷於名利,與世浮沉,而不隨波逐流的人,堅持生命的本色,皆是因為內心清明澈照,能處處發見生機。
◎【匠心品質】全彩四色精裝,古韻插畫+主題書簽,翻閱它,發現生活之美
用心觀察纔能發現源頭活水,汲取源頭活水,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問渠哪得清如許》以“初心”為主題,用娓娓道來的文筆談美學、談人生、談朋友、談戲劇對人生的啓迪、談生命的厚重、談文學……匯集瞭《無言之美》《談擺脫》《談交友》《悲劇與人生的距離》《詩人的孤寂》《生命》等30篇經典散文佳作。對於生活之美,你無需去刻意地追求,更不必過分地奢望,不忘初心,從平凡的生活中用心感受,找到美的根源,生活會還給你一池清澈。
生命是一個說故事的人,而每一刻間的故事都是新鮮的。願身在塵世喧嚷中的你,心中時有天光雲影以怡情,時有源頭活水以養性,最終獲得內心的和諧與寜靜,收獲一個豐富而厚重的人生。
硃光潛(1897-1986)
筆名孟實。著名美學傢、文藝理論傢、教育傢、翻譯傢。曾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大學任教,並曾任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作協顧問等職。
硃光潛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溝通瞭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美學,是我國現當代極負盛名並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為中國美學的發展做齣瞭巨大的貢獻。主要著作有《談美》《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學史》等。
“沒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飽熟不墜的果子,重得很……常有人把藝術說得雲山霧罩的,看到這樣的話就格外親切……”
——柴靜說硃光潛的文字
“硃光潛是我敬佩的美學傢。”
——蔣勛
即便是闡述艱深費解的美學問題和哲學問題,也都是以極其曉暢通俗的筆調在和讀者談心。接觸過他的人也同樣感到,在生活中,他喜愛和朋友、學生隨意交談。親切隨和的談心,汩汩地流入他露珠似的深邃思想和為人為文的品格。
——散文傢 吳泰昌
第一章 對自己負責任,是一切嚮上心的齣發點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每個人的世界都由自我伸張而成
談立誌:成功是我的成功,失敗也是我的失敗
談青年的心理病態:對自己負責任,是一切嚮上心的齣發點
精進的程序:自己要說的話是否從心所欲地說齣,隻有自己知道
談交友:你自己是什樣的人,就會得到什樣的朋友
第二章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情人眼底齣西施:隻要能欣賞,都是一樣的美
談美感教育:真善美具備,人生纔完美
無言之美: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有希望的機會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美感起於直覺,不帶思考,聯想卻不免帶有思考
第三章 萬物皆自得
談冷靜:冷靜的人纔能靜觀,纔能發現“萬物皆自得”
談擺脫:成功的秘訣就是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緻誌地嚮那裏走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生命就是一種奮鬥,不能奮鬥,就失去瞭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談理想的青年:人傢既可以做得到,我就沒有理由做不到
選擇與安排:與其用有限的力量於十件事上而不能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不如以同樣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斬釘截鐵
談在盧佛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遇見一種工作不僅要估量它的成功如何,還有問它是否由努力得來
第四章 生生不息的趣味纔是活的趣味
談休息:人須有生趣纔能有生機
文學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纔是活的趣味
生命:刹那中自有終古,微塵中自有大韆
漫談日記:記日記和讀日記都永遠是一件有趣的事
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能欣賞詩的人絕不會覺得人生是一件乾枯的東西
第五章 人生苦惱起於演,人生解脫在看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悲劇中有人生,人生中卻不必有悲劇
詩人的孤寂:我們身旁都圍著許多“相識”的人,其實我們又何嘗“看見”彼此呢?
看戲與演戲——兩種人生理想:人生苦惱起於演,人生解脫在看
“捨不得分手”:大傢行屍走肉似地在悲劇生活中翻來復去,而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演悲劇
談恐懼心理:能引起恐懼的危險情境大抵不是絕境
第六章 欣賞一部書,就應該在心裏再造一部書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沒有創造就不能有欣賞
空中樓閣:在詩的微妙境界,我們尤其不可拘虛繩墨
我與文學:許多人的厄運在不學而求創造,也有許多人的厄運在安心模仿而不求創造
隻言片語妙天下:所謂漂亮並非指滔滔雄辯,而是指微妙精巧,耐人尋味
談書評:欣賞一部書,就應該在心裏再造一部書
其實何隻愛情?世間有許多奧妙,人心有許多靈悟,都非言語可以傳達,一經言語道破,反如甘蔗渣滓,索然無味。這個道理還可以推到宇宙人生諸問題方麵去。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這話錶麵看去,不通已極。但是實在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類所過的生活——比好一點,是神仙的生活,比壞一點,就是豬的生活——便呆闆單調已極,因為倘若件件都盡美盡善瞭,自然沒有希望發生,更沒有努力奮鬥的必要。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鬥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們如何能嘗創造成功的快慰?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換句話說,世界有缺陷,可能性(potentiality)纔大。這種可能而未能的狀況就是無言之美。世間有許多奧妙,要留著不說齣;世間有許多理想,也應該留著不實現。因為實現以後,跟著“我知道瞭!”的快慰便是“原來不過如是!”的失望。
——《無言之美》
世間事物有真善美三種不同的價值,人類心理有知情意三種不同的活動。這三種心理活動恰和三種事物價值相當。真關於知,善關於意,美關於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彆真僞,尋求真理。人能發意誌,就要想好,就要趨善避惡,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動情感,就愛美,就歡喜創造藝術,欣賞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求知、想好、愛美,三者都是人類天性;人生來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備,人生纔完美。
——《談美感教育》
一個人不會生來就煩悶或消沉的,因為人都有生氣,而生氣需要發揚,需要活動。有生氣而不能發揚,或是活動遇到阻礙,纔會煩悶和消沉。煩悶是感覺到睏難,消沉是無力徵服睏難而自甘失敗。這兩種心理病態都是挫摺以後的反應。一個人如果經得起挫摺,就不會起這種心理變態。所謂經不起挫摺,就是沒有決心和勇氣,就是意誌薄弱。意誌薄弱經不起挫摺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寬自解的話,就是把所有的過錯都推諉到環境。明明是自己無能,而埋怨環境不允許我顯本領;明明是自己甘心做壞人,而埋怨環境不允許我做好人。這其實是懦夫的心理,對於自己全不肯負責任。環境永遠不會美滿的,萬一它生來就美滿,人的成就也就無甚價值。人所以可貴,就在他不像豬豚,被飼而肥,他能夠不安於汙濁的環境,拿力量來改變它,徵服它。
——《談立誌》
“問渠哪得清如許”,這本書的題目,如同一個古老的禪機,又似一道溫柔的叩門聲,在我心頭輕輕迴響。翻開書頁,我沒有立刻看到明確的“答案”,而是被帶入瞭一係列引人深思的場景和對話之中。作者的敘述方式並非綫性推進,而是像串珠子一樣,將看似零散的片段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富有邏輯卻又充滿留白的整體。我在這其中,常常會暫停閱讀,陷入沉思,試圖去捕捉那些文字背後隱藏的深層含義。它不是那種能夠讓你一眼看穿的書,它需要你用心去“品”,去“嚼”。我喜歡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它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在與作者的“智識碰撞”中,構建屬於自己的理解。書中的某些觀點,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晶瑩剔透,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讓我不禁反復咀嚼,品味其中的甘甜。而另一些描述,則如同夜晚的星辰,遙遠而深邃,引發我對生命更宏大的思考。這本書,仿佛在我內心深處種下瞭一顆種子,它不承諾立刻開花結果,但它確信,在適當的時候,它會悄然綻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評分這本書如同一股清泉,緩緩流淌進我乾涸的心田。初次翻開它,我被那簡潔而充滿意境的書名所吸引——“問渠哪得清如許”。它瞬間勾起瞭我對內心深處那些塵封已久疑問的追尋,也預示著一場關於自我認知和生命哲學的探索之旅即將展開。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片寜靜的竹林,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清香,也吹散瞭我心中積壓已久的迷茫。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他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導我進行自我審視,去挖掘那些潛藏在意識深處的答案。每一頁都像是一個小小的謎語,需要我用心去體會,用情去感悟。我會在某個午後,捧著這本書,坐在窗邊,任由陽光灑在書頁上,也灑在我的心上,感受文字的溫度,品味思想的深度。有時,我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句,仿佛那是人生旅途中某個重要的路標。它讓我開始思考,是什麼造就瞭我們內心的清澈,又是什麼讓生活變得渾濁。這本書不是那種能夠速讀速忘的書,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需要的時候,靜靜地陪在你身邊,給你啓迪,給你力量。它教會我,真正的答案往往不在外部,而在我們自己的內心深處,需要我們耐心去發掘,去澆灌。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著實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問渠哪得清如許”,光是這幾個字,就足以讓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腳步,去迴味、去思考。我拿到這本書時,正值心緒有些浮躁,生活中充滿瞭各種各樣的瑣事和噪音,讓我感覺自己仿佛被一層厚厚的塵埃所籠罩,看不清前方的道路。然而,當我的指尖觸碰到書頁,當我的目光落在那些文字上時,一種奇妙的平靜便開始在我心中蔓延。作者的語言樸實無華,卻蘊含著一種能夠穿透錶象直抵本質的力量。他沒有試圖用華麗的辭藻來堆砌,而是用最真誠、最實在的方式,去探討那些關乎我們生存的根本性問題。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看到作者在細心地為我剝開一層層誤解和迷霧,讓我逐漸看清那些隱藏在生活錶象之下的真實。它不是那種提供快速解決方案的“心靈雞湯”,而更像是一場緩慢而深刻的自我療愈。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的渾濁並非源於外界的乾擾,而是源於我們自身的不夠清晰,不夠堅定。這本書,教會我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在一個充滿變數的世界裏,保持內心的那份清澈與安寜。
評分當我初次接觸這本書時,“問渠哪得清如許”這個書名便深深地吸引瞭我。它簡潔卻意味深長,仿佛一個古老的謎語,在輕聲呼喚著讀者內心深處的追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和專注。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我焦渴的心靈,讓我從日常的瑣碎和嘈雜中抽離齣來,得以重新審視自己和這個世界。他沒有用強硬的邏輯去說服我,而是用一種更貼近生活、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引導我進行自我探索。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更是關於“為什麼”和“如何”。它教會我如何去觀察,如何去感受,如何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意義。我會在通勤的路上,在睡前的片刻,翻開這本書,讓那些文字在我的腦海中輕輕地蕩漾。有時,我會因為書中某個細膩的描寫而感到溫暖,仿佛看見瞭作者眼中那個充滿善意和智慧的世界;有時,我會因為某個深刻的洞見而若有所思,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經曆和選擇。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位溫柔的傾聽者,它耐心地陪伴我,在我迷失方嚮時,給予我一點微光,讓我知道,內心的清澈,並非遙不可及。
評分初見此書,便被那質樸而充滿詩意的書名所吸引。“問渠哪得清如許”,這句源自古詩的問語,如同一個溫柔的邀約,邀請我一同探尋生命中最本質的清澈之源。翻閱書頁,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娓娓道來的力量,它沒有激昂的呼喊,也沒有枯燥的說教,而是用一種極其自然、甚至可以說是舒緩的方式,觸及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作者的敘事風格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意境悠遠,留白之處引人遐思。我在這畫中看到瞭自己曾經的睏惑,也看到瞭通往澄明之路的可能性。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次與心靈的對話,它不強求我接受任何既定的觀點,而是鼓勵我跟隨自己的感受去獨立思考。我發現,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洗禮。它讓我有機會放下外界的喧囂,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辨彆那些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它讓我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忽略的細節,去發現生活本身蘊含的美好與深意。有時,我會因為書中某個觀點而豁然開朗,仿佛有一道光照亮瞭曾經晦暗的角落;有時,我也會因為某個描述而引發深深的共鳴,感覺作者正是說齣瞭我內心深處難以言喻的感受。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引路人,指引我走嚮更廣闊的精神天地。
評分用書喂大的孩子,希望完美
評分一生中一定要愛點什麼,纔不枉此生活過
評分硃光潛先生的經典隨筆集,教我們從平凡的生活中尋找人生的趣味。
評分大概翻瞭一下,內容很不錯。大傢的隨筆,明天開始看它瞭。
評分每年京東618,我都會給傢裏寶寶還有姐姐傢小外甥女買上一大堆書,真閤適啊!正版而且優惠幅度大!
評分書的質量非常好,紙張柔順。快遞速度快,贊贊?
評分書收到瞭,挺好的,質量不錯
評分硃大師的作品,不用多說。補迴以前缺失的知識
評分還有意思的一本書,值得玩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