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

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著,黄昉 译
图书标签:
  • 自传
  • 旅行
  • 成长
  • 人生
  • 随笔
  • 回忆录
  • 美国
  • 文化
  • 个人经历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330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4694
品牌:斯坦威(STANDWAY)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00
字数:225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推荐一:“美国女权主义的阿凡达”、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女士》杂志联合创办者、前《花花公子》卧底兔女郎、“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继母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20多年来首本回忆录。

★推荐二:《哈利波特》赫敏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发起的“我们的共享书架”首推书目。

★推荐三: 心理科普和平权作家、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心理学博士柯晗,哈佛大学法律博士施奇能,牛津大学人类学硕士、中国首批四位罗德学者之一任娜瑛作序推荐。


精彩好书推荐:


内容简介

《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既讲述了女权运动先锋格洛丽亚.斯泰纳姆令人感动而且有趣的成长故事,也也讲述了一场革命性的、追求平等的运动的发展。

格洛丽亚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就经常跟着全家踏上旅途,从她在印度女性当中的社会运动经历,到她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一名记者;从那旋风一般的政治选战,到建立起《女士》杂志;从历史性的1977年全国妇女大会到她在印第安领地的旅行,再到在各地揭露曾被蓄意遮掩的“秘密”……这场一辈子的旅行让格洛丽亚有机会聆听、与人们建立起深刻的连接,还有作为社会运动的一分子来改变世界。

格洛丽亚在这本发人深省的书中提醒我们:拥有一种思维开放、善于观察和“在路上”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改变学习的方式、做事的方式,还有理解彼此的方式。


作者简介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作家、演讲家、编辑和女权主义社会活动家。

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20世纪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揭露花花公子兔女郎的故事而掀起了反色情运动的风潮。在1968年,她协助建立了《纽约》杂志,同时担任政治专栏评论员。她于1972年联合创办了《女士》杂志。2005年,斯泰纳姆联合成立了妇女媒体中心,并担任董事。代表作有《内在革命》《无耻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反叛》《言语之上》《玛丽莲:诺玛?珍》和《仿佛女人重要一般》等。斯泰纳姆曾获得彭尼-密苏里新闻奖、《头版新闻》和号角奖、全国杂志奖、女性体育新闻报道奖、专业记者协会颁发的新闻终身成就奖、联合国颁发的作家协会奖、詹姆士?威尔顿?约翰逊新闻奖等。在2013年,她被巴拉克?奥巴马总统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精彩书评

《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这本书展现了斯泰纳姆深度思考的能力、对世事人情的体察、关切,还有她那令人惊奇的谦逊。这本书既充盈着重大的历史感,同时又对那些塑造了今日之她的事件展示了深刻的个人见解。

——《奥普拉杂志》


在她这本既智慧又吸引人的回忆录中,这位传奇的女权主义者把陌生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她踏上路途,以聆听为道,这样的态度令人信服。如她所言,故事以这样的方式流动:它们“走出我们的脑袋,而进入我们心里”。

——《人物》杂志

(斯泰纳姆的)新书不仅是对她几十年路途经历的诗一般的回忆,它还展示了一条对平等的追寻之路——这条路把她从印度的女性专属火车带到无数大学校园,她曾经在那里帮助几代女性和男性集体发声……《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如此引人入胜,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斯泰纳姆那如旋律一般唤起回忆的叙述,它传达了她在许多旅程中感受到的奇迹和发现……不管读者的政治角度为何,这样的坦率都令人着迷、让人流连忘返。当美国在种族关系、生育权和移民问题等令人头疼、心痛的问题上持续挣扎时,《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为我们奉上的已不仅是一份回忆,这本书中讲述的道理,是照向未来希望的灯塔。

——《今日美国》

斯泰纳姆用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向我们阐明她那孜孜不倦的行动如何塑造了她的专业生涯……斯泰纳姆从出租车司机和飞机乘客那里得到智慧,从郊区小饭馆和卡车站点遇见的陌生人那里得到故事……斯泰纳姆的人生如此卓越非凡,以至于她的回忆录即使没有主题,也能引人入胜。可是,她决定使用旅途来作为主线——这实在非常聪明。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编辑推荐)

斯泰纳姆太酷了!《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充满了洞察力,内容紧紧围绕着主题,没有辜负这个书名。在前一刻,斯泰纳姆在讲述飞机上乘务员的故事;下一刻,她则在讲述那些给圣雄甘地以启发和教导的女性们的故事;现在,她又抱怨着贝蒂·弗里丹,指出弗里丹那种白人中产女性主义的聚焦影响了整个妇女权利运动;而接着她又回忆、欢庆着她和美国土著女性们的深厚情谊,她把她们看作未来的指引人……冲吧,斯泰纳姆!

——《波士顿环球报》


《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是一本发人深省的好书,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作家、巡回女权主义活动组织家、改革领袖,斯泰纳姆讲述了她在旅途中遇到的几十位女性的故事,她还讲述了对她有深刻影响的童年,斯泰纳姆对父亲的描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她的女权主义和流浪生活的理解……在她快要走向90岁之际,就如这本书展示的一样,她对自己和自己的目标变得更加坦率、真实。“我可以上路了,”即使目之未见,但她下笔时的平和跃然纸上——“因为我可以回家了。”

——《卫报》

这本书以一种发人深省的方式展示了一位杰出女性振奋人心的视野:她告诉我们要坦率、诚实地生活,她告诉我们如何拿出勇气来成长并打破那看起来无法调和的极端里的明显限制。这是一本令人心驰荡漾的坦率的回忆录,它来自于一位争取女性权利的巨人。

——《科克斯书评》

“如果你想人们听你说话,”女权活动的标杆斯泰纳姆在这本强有力的、引人入胜的关乎个人经历又普遍适用的回忆录中强调:“你必须先聆听他们。”而这正是她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在做的。

——《出版人周刊》


目录

推荐序一 为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着超现实主义的人 /001

推荐序二 性别平等——谁最需要我们? /006

推荐序三 始终在路上 /008

译者序 /010

序 公路拉力赛中的哈雷女骑手 /013

前言 道路给我的启示 /017

第1章 父亲的脚步//////////////////////

路边的童年 /003

不一样的大学时光 /015

斯人已逝,唯念长存 /020

朝花夕拾 /029

第2章 围圈谈话 //////////////////////

印度火车上的妇女 /040

游行中令人难忘的女人 /051

女性意识觉醒的年代 /058

1977年休斯敦的全国妇女大会 /068

第3章 我为什么不开车 //////////////////////

出租车司机的智慧 /090

轮子上的别样世界 /098

空乘服务员的心酸史 /113

第4章 大校园//////////////////////

女权主义在校园 /125

1971年的哈佛演讲 /134

得克萨斯州女子大学的惊喜 139

“我们要聋人校长!” /144

一个自我拯救的人 /147

关于堕胎权的故事 /150

校园之行总是收获满满 /155

第5章 政治的就是个人的//////////////////////

参加总统助选的日子 /166

政治活动中的女性力量 /188

女总统?黑人总统? /200

蝴蝶效应 /218

心得 /225

第6章 日常生活中的超现实主义//////////////////////

卡车司机的社群 /232

我经历的超现实主义事件 /237

筹款时的超现实主义 /246

关于胡志明的超现实主义 /254

关于父权的超现实主义 /260

第7章 秘密//////////////////////

秘密藏于身边的平静之下 /271

从秘密中解放出来/284

性服务业的秘密 /289

监狱中的秘密 /300

第8章 曾经沧海可再现//////////////////////

与古人的“连接” /313

土著女人 /321

《女士》基金会里的巾帼英雄 /330

关于土著文化的故事 /343

女酋长逝世 /347

后记 /358


精彩书摘

美国妓院的秘密

2008年,距弗洛伦斯.肯尼迪和我去拉斯维加斯的近40年之后,我决定再去那里一次。内华达仍然是唯一一个给妓院颁发营业执照的州,而妓院的数量在40年间已经上升了。到现在为止,“性工作”这个说法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短语,它变得如此正常化,以至于不用它才会被看作是奇怪甚至是不敬的。比如说,在到访印度的时候,我看到“性工作”这个词,它是位于加尔各答的索纳加奇(Sonagachi)的众多孟加拉语标牌中唯一一个英语词汇——索纳加奇是世界上最大、最贫困的红灯区之一。可是没有人怀疑过这个事实:很多人是在妓院里出生的,还有很多人是被贩卖进妓院的。在印度,我听到这个词语已经被大学生们接受,被用以谈及住在红灯区的居民,尽管事实上“个体经营妇女联合会”这个联合了印度1800万最贫穷妇女的组织——她们是那些把砖头搬到工地的妇女、是那些在街头卖蔬菜的妇女,这是目前为止最能代表贫穷妇女的组织——投票反对把卖淫变成一种职业。正如它的建立者埃拉.巴哈特(Ela Bhatt)所言:“工作是一种崇拜,它高尚而庄严。”

  有一次,在拉斯维加斯,我和一位了解那里性产业的朋友见面。我们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开始——在下午,我们走进了其中一家大酒店,并在一家无上装酒吧喝东西。作为两个单独行动、又不断在问问题的女性,我们伪装说,我们的丈夫即将要过来参加商务会议,我们想要为丈夫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们在多年工厂线的辛勤工作后得到一点小小的香艳冒险。

  我总是觉得,我只要撒一个弥天大谎,一定会被马上发现。但是当我们试着向酒吧的男经理撒谎,我们却成功了。他说,我们可以在其中一个无上装钢管舞者休息的时候跟她谈谈。看起来,她因为得到休息的时间和一杯可乐而感到非常开心。随即,她用一条披风遮住了她那策略性地安放的乳头贴,并解释说,她一开始只是来这里做侍应生,后来却被告知,她如果不跳脱衣舞,就得被解雇。现在,他们刚刚告诉她,如果不同意去私人香槟套房服务,即使继续跳脱衣舞,她还是得被解雇。我必须得说,我之前只是单纯以为,那些单间的宾客付一瓶香槟的钱,是为了点一曲膝上舞——不过我还是太天真了。那些房间也会用于快速的性交易服务。她知道她正以这种常规的方式,一点一点地被卷入卖淫业;但是她确实需要那些钱。

她很高兴有人陪她聊天,我们知道了她由于母亲生病而必须从高中辍学,以打工赚钱,但是她非常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电影编剧。她想把她在拉斯维加斯的故事说出来——不是关于这个华丽的酒店,而是关于她和她母亲一起蜗居的一居室公寓。我把我的真实电邮地址给了她(要没有给电邮的话,我也会告诉她我的真实姓名)以作为聊天的结束,然后看着她走向舞台,看着她突然在蓝色的聚光灯之下转变,并露出了伪装的笑容。

  然后,我们在租来的车里继续行进在这个妓院完全合法的地方,并在两个大型妓院继续使用关于妻子的谎言来探听消息。

  第一个妓院很像一个空间很大的汽车旅馆,有一些男人坐在酒吧前,等着他们的酒。我的朋友走到外面停车的地方打电话,而我就跟一个穿着比基尼、有着深色头发的年轻女性聊天,她穿着我此生见过最高的高跟鞋。她也接受了我的谎言故事,并告诉我说,她的母亲在南部经营一家非法妓院,那就是她成长的地方。那些女孩在她小的时候照顾她,如果她在场,她们就会把那些最恐怖的性虐照片从墙上取下来。像无上装酒吧里的那个舞者一样,她也有梦想,她还走进她的房间,并带回了一本贴满了她从杂志上剪下的插图的笔记本。她说,她从六年级之后就一天学都没上过,但是她仍然希望,这本笔记本能够激励她追逐当设计师的梦想。

  我们在聊的时候,有两次,她都跟着顾客短暂离开,回来的时候,嘴里带着的都是消毒剂的味道。她解释说,在日间,来光顾的主要是停下来购买一次口交服务的卡车司机。我问她,这样是否安全。她说,管理层在每个房间里都放了一个警钟,但是当遇见坏顾客的时候,她却没办法按响警钟。“当他们骑在你身上的时候,要做任何事都很难。”她以一种揭示事实的口吻说道。

  然后,朋友和我驾车来到了另外一个妓院。这一家妓院处在一个高耸的、以锁链连接的围墙之后,由以固定的间隔停泊在外的住家式拖车组成。我们走进了一个由水泥墙围住的、没有窗户的酒吧里,并把我们的谎言故事告诉了一个中年男子,他的皮带下塞着一把枪。他看起来相信了我们,但是他不让任何女孩接受采访,尽管对很多顾客来说那个时间还很早,我们甚至提出为她们的时间付费,但是均不起作用。

  取而代之,我们走进了“旁边”的一个酒吧,它同时也是一个饭店——这个“旁边”是在沙漠的定义下的——它其实在围栏另外一头的整个街区之外。当时那里正在开一个大型的午餐派对,我们就跟女主人谈话,我的朋友以前见过她。她说是的,她认识“旁边”那家妓院的主人,所有人都认识他。他贿赂当地的官员,帮助选举出州里的每个法官,并用他那把随身携带的枪来把人吓跑。她也看见过他在镇里买拉面,她知道那就是他给“他的女孩”们吃的食物——她怀疑他的“女孩”们会吃不饱饭,所以她也买了一些拉面,并把它们丢过围栏。用这种方式,她以不会引起他怀疑的方式帮助过那些拖车里的女孩。

  午饭之后,我们跟一个当地的官员见了面,她曾经出面指证过带枪的妓院主人——这对她来说有相当大的危险——然而妓院主人却以轻微的缓刑躲避了惩罚。她说她再也不会那样做了。

  当我们把车开回商业区的酒店时,已经是晚上了。导游们分发着色彩斑斓的小册子,沿街叫卖着。其中一张小册子上是一个亚洲女性的整幅人像图,另外一份则写着只要69美金就可以与“30多岁、40多岁、50多岁甚至60岁以上的成熟女人”来一次性体验。我以我扮演的妻子/探险家的角色,询问这样的服务是否只提供给像我丈夫那样的年长男人,但是导游说不是的,年长的男人只想要年轻的女人。这样的服务是提供给那些想要干他们母亲的男人的。

  在去机场的路上,我收集了一些杂志大小的成人目录,里面有一些女人,她们展开着身体,像在做妇科检查一样。最经常看到的口号是:“只要20分钟,我就能来到你的房间!”

  可是,最糟糕的揭露则是在我来到科罗拉多的丹佛之后。在那里,我与一些朋友见了面。他们租了一个房子,我们准备在这个关键的摇摆州为巴拉克·奥巴马的总统选战进行助选倡导。所有的事情看起来都和拉斯维加斯那庸俗的眩光离得很远。我向其中的一个社会活动家问起关于卖淫业和性人口贩卖的事——因为这样的事在每一个大城市都会发生——而她在我没有特别提问的情况下提到了拉斯维加斯。由于在那里卖淫合法,所以被贩卖的女孩和女人会被抓去那里的一个地方“破处”——其实就是,如果她们是处女的话,被卖的价钱会更高,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她们会被轮奸,然后被单独禁锢起来,直到她们相信,只有依赖皮条客或者是妓院管理者,才能存活下来。这样布满眼泪的路在内华达和其他州中都曾被追查到过,包括科罗拉多。发生在拉斯维加斯的事,不仅留在拉斯维加斯。

  我同时也意识到,这位我为之助选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是为数不多的我无法想象其因为具有“男子气概”而会去购买性服务的男性候选人之一。我不是故意要表达不敬,但是我能想象其他的人购买性服务——从战时的艾森豪威尔,到好莱坞时期的里根,还有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好老弟”乔治.布什——他们如此地醉心于统治和支配权,以至于他们可能会为性交易买单。甚至连理查德.尼克松都曾经陷入从他富有的支持者贝贝.雷博佐(Bebe Rebozo)那里购买电话应召女郎服务的谣言之中。当我和新闻团一起坐在尼克松的助选飞机上时,记者们在对此开玩笑。他们想象着尼克松和应召女郎一起走进一个卧室里,数着预计要使用的时间,然后出来,假装自己是“那种男孩中的一个”,就是他极度想要成为的那种。

  但是绝对不是巴拉克.奥巴马。我没办法想象他会这样缺乏同理心。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他娶了他的朋友兼同事——在他们初次见面时,她是他的上级——然后他们一起养育了他们的两个女儿,让她们也成为了纯粹的人。如果他被选为总统,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我看到的第一个既快乐又平等的白宫家庭。

  事实上,只有大概20%的美国男性曾经购买过性服务。在世界上,男女平等水平高的国家,性产业就比较少。而且会有这样一种认知:当性是自由的、相互选择的时候,愉悦才能成为双倍的。

  所以,我们为何不承认,那些创造了全球性产业的男性其实是那些对权力和统治上瘾的人?我们为什么要把不正常的情况弄得正常化?我相信那些经历过性产业摧残的幸存者的洞见。雷切尔.莫兰(Rachel Moran)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时,因无家可归而开始在爱尔兰从事性工作,还幸存了很多年。她以这种方式解释卖淫的现实:“我们人类在任何无法容忍、无法逃避的境况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的主体真实性抹掉。我们逃避,并拒绝接受境况的本质。”

  我希望有这么一些地方,卖淫的女性——和男性们——可以有权拒绝顾客,没有皮条客或妓院老板的管制,他们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可是性产业却不是这样的,性产业是关于出售统治和支配权的。在贩卖身体合法的地方,需求很快就会超越那些自愿卖淫的人数,甚至会超越人口贩卖的供应数量,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包括被贩卖到德国和荷兰的那些来自非洲、贫穷的东欧国家的女性们。

  对于统治权的成瘾同样将儿童的无助和脆弱的状态性化,从而导致儿童卖淫和儿童性侵害。但是,男性主导的文化却一直在尝试让男人们对统治权上瘾。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秘密。


前言/序言

道路给我的启示

  每当人们问我:这么多年后,你怎么还是怀抱着希望和力量——我总是说:因为我旅行呀。在超过40年的时间里,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我都在路上。

  我从来都没尝试去写关于这个生活方式的事,甚至当我在报道途中的人和事时,我都没提到旅行的事,因为我不知道该归到什么类。我不是在做一个凯鲁亚克(Kerouac)式的公路旅行,也不是想在定居、沉淀下来之前叛逆一把,甚至可以说我是不为任何理由旅行。一开始,我是一个跟着故事走的记者,然后有段时间又做了竞选活动的工作人员,而最坚实的工作则是一个流动的女权主义活动组织者。我成为了一个这样的人:我的朋友和我的希望,就跟我的生活一样分散各处。“生活的一个常规元素是旅行”——这种感觉就是很自然。

  当朋友或者是其他记者自然地认为离家太长时间是一件苦事时,我就常让他们跟我一起走,想着他们会跟我一样被行走迷住。可是在这么多年里面,只有一个人照我的话坚持了三天。

  几十年过去了,“还”这个词进入了我的人生——比如在这样的句子里“哦,你还在旅行啊。”——这让我领悟到,我最少写到的东西,却是我做得最多的事。

  所以我就坐下来,开始写下关于很多次旅行的笔记,有过去也有现在的,有让我惊叹于现状“如斯”的,有让我愤慨于事情“如非”的,也有让我着迷于那未来 “如何”的。当我逐一查看我的旧日程本、计划表、信件和不再使用的笔记本时,我被突如其来的回忆的潮水打湿了:我父亲也是这样逐一查看他破烂的公路地图和地址本,试着计算他要花多少油钱才能从一个地方开到另一个地方;哪里才能找到让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庇身的拖车场;什么样的路边小贩可能会买下他的小古董商品——我们就是靠着他这样卖小古董商品或者干脆交换物品而横跨了整个国家。这些画面如此生动,以至于我甚至都能听到我们为了不要吵醒在拖车里睡着的母亲而进行的低语密谋。在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那拖车就是我们的家。

  直到被记忆冲刷的前一刻,我一直发誓说我绝对不要继承父亲的生活方式。我建造了一个我自己喜爱的、可以供我居住的家,但他却从来不想要什么家;我从来没向人借过一分钱,可是他却一直都在负债;我会乘飞机、火车参加集体旅行,他却宁愿花一整周独自一人驱车越野,也不要登上飞机。可在我们截然不同的方式里,我却发现我们如此相似,我意识到“我感到道路就是家”的原因了。在第一个十年里,我就是那样,因旅行带来的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而欣喜。我毕竟有个那样的父亲啊。

  我从来没想过我会用我父亲的生活作为这本书的开头,后来我觉得,我必须得这样写。

  更多的发现也随之而来了。比如,我以前总是以为我的旅途会是暂时的,总想着有一天我会长大,会安定下来。现在我意识到,对于我来说,旅途是永恒的,而安定下来才是暂时的。是行走创造了我不用行走的生活,而不是反过来的那样。

  就说公众演讲吧:我从20岁开始到30多岁,都在逃避这件事。曾有一次,我跟演讲老师说起我的这种厌恶情绪,她解释说,舞者和作家都尤其难教——因为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都已选择了一种不须讲话的职业——而偏偏两种职业我都从事过。

  然后,从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早期,我为之供稿的那些编辑没有一个对全国上下爆发的女权主义浪潮感兴趣。我非常生气、绝望,以至于我最终和一个比我勇敢得多的女人组成了拍档,一起走向各个院校和社区组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远离家乡,我发现了一个若非如此可能永远都无法认识到的道理:同在一个房间的人,更加容易理解和与他人共情,而这种效果是通过纸或屏幕作为媒介达不到的。

  渐渐地,我做了曾经我最不认为自己会在这世上做的事:我成为了一个公众演说家和一位组织召集人。是聆听教会了我:不管那些出版业的专家们怎么说,一份全国性的女权主义杂志总是会有读者的。

  在那之前,我是一个自由撰稿人:我永远都不想在办公室里坐班,也永远不想对除我房租以外的任何事情负责任。不过,鉴于我在旅途中学到的东西,我邀请了一些作家和编辑来一起探讨开办一个女权杂志的事——这份女权杂志必须要,用伟大的弗洛伦斯.肯尼迪(Florynce Kennedy)译者注:美国黑人律师、女权主义者、社会活动家、讲师。的话来说就是,“做出变革,而不只是做顿晚饭”。当那些女人也说她们找不到地方来刊登她们最关心的事时,《女士》杂志就应运而生了。

  从那时开始,我从旅途中回来,就是回到了一个有磁力的办公室,它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好多记者和编辑。《女士》杂志不仅给了我一个附加的走上旅途的理由,也给了我一个自我选择的家庭,让我在每一次旅途结束之后都可以带着满口袋关于时事的潦草笔记,回到它的怀抱。

  总的来说,如果我当时没有硬着头皮、闭着眼站出来的话,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信念或方法来做这些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

  走向旅途——其实我的意思是说让旅途走向并带领你——改变了我原来认为的那个我。旅途是乱糟糟的,就像生活本身一样。它带领我们走出否认,进入现实;走出理论,进入实践;走出小心翼翼,进入实际行动;走出数据,进入故事里——简而言之,走出我们的脑袋,而进入我们心里。在旅途中,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也有真正的相互投入的恋爱……那都是全然活在当下的方式。

  

  正如你所看到的,写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是想要分享我生命中最重要、维持时间最长,可是却最暗藏的部分。我的机会来了——我不将只是回到家然后跟我的朋友说,“我认识了一个很了不起又有魅力的人,他/她……”或者“我有一个好主意,那个……”又或者,讲得最多的是,“我们不能再笼统地概括‘美国人’了”,好像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先一样。我现在对这样说的政治家们也免疫了——他们说,“我在这伟大领土上旅行的长度,都达到它的长和宽了,所以我懂……”我比他们任何一个走得都多,然而我不懂。

  关于这个国家,我们被告知的实在太局限了:不是泛泛而谈,就是摘要引述,甚至是那句看似很有哲理的话——“凡事都有两面性”。实际上,很多的问题有三面、七面甚至是十二面。有的时候我想,唯一真正可以分成两派的,是人——一派是把任何事情都一分为二的人,一派是不这样的人。

总而言之,如果这些年来,我什么都不看,只看媒体里的内容的话,我就会变成一个更加气馁的人——尤其是当这样的概念摆在你面前——“只有冲突能成为新闻”,还有,“客观性意思是说,要公平地做消极评价”。

  在旅途中,我认识到:媒体不是真实,只有现实才是真实。比如,美国人应该是珍惜自由的,可是我们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囚犯率都要高。我能跟那些在毕业后背负沉重债务的学生交谈,可是却没办法把我们的州议会联系起来——他们决议盖我们不需要的监狱,而不是盖我们需要的学校;然后每年平均在每个囚犯身上花费五万美金,而相比起来,平均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钱却极少。我喜欢那些开高科技公司或者热狗摊儿的人们的创业精神,可是我们的收入和贫富差距在发达国家里是最大的。我在印第安领地认识了那些祖先可以追溯到十万年前的人,也见到了那些就在昨日刚来的性交易和劳工人口贩卖中的幸存者。而且,这个国家正在我们的眼前发生变化。大概30年后,大部分的美国人口不再会是欧洲血统的人,第一代有色人种占大多数的婴儿已经出生了。这个新型的多样性会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好的认识,也将丰富我们的文化选择,可是,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仍然基于那种古老的等级观念。其实,可能只是他们的畏惧和负罪感在作祟:要是我被我曾经对待他人那般被对待,怎么办?可是,考虑到这背后所有的权力和金钱,这样的强烈反应只会将我们再度锁入等级观念的囚牢。

  就像罗宾.摩根(Robin Morgan)曾经写过的智慧语一样,“仇恨笼统不分,爱却体察、区别。”那是走上旅途如此重要的原因,它绝对体察、区别。

  

我的第二个写作目的就是要鼓励你们也在旅途上度过一些时日。我是说旅行——或者甚至就只是以一种“在路上”的心态,比如说在你所在的地方住几天——不要故意去找这样做与旅行的共同之处,而是抱着开放的心,看看有什么会发生。它也许就在你出门的那一刻开始。

就像一个即兴创作的爵士音乐家,或者是一个正在找寻波浪的冲浪者,又或是一只在乘着气流的鸟儿——你将会在所有东西集合到一起的那一刻得到回报。听听朱迪.柯林斯(Judy Collins)唱的《风暴》(The Blizzard)中,陌生人在暴风雪中相遇的故事;或者读读爱丽丝·沃克写的散文《父亲的国度正是贫穷》(My Father�餾 Country Is the Poor)。这两个作品都以个人经历作为引子,然后踏上一段不可预知的路,最后到达一个令人惊喜、又不可避免的结局——这就如同旅途本身。

对旅途的沉溺在哪里都可能存在。苏菲派诗人鲁米(Rumi)笔下的沙漠商队漫游过了十二个穆斯林境地;罗姆人(Roma)离开了印度而走向欧洲,永远也没有定居下来;托雷斯海峡的岛民们徒步旅行,企图更新复苏古代 “歌路”(songline)译者注:澳大利亚土著泛灵论艺术中,有“歌路”的说法——他们相信,这是造就那片土地的神灵/祖先走过的路径。他们相信通过在徒步旅行时吟唱代代相传的歌谣能够找寻到万物起源的故事。。我之所以写这本关于在美国旅行的书,因为这是我居住和行走最多、也最需要我去了解的土地,尤其当考虑到美国对整个世界的重大影响力,这就更加讲得通了。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国家的话,我也不确定我们能了解好别的国家。在我20多岁的时候,我很幸运地在欧洲居住了一年,然后又有两年在印度——可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当时是逃避多于全然活在当下的。安全的欧洲只是我丢弃那没有安全感童年的一种短暂方式,遥远的印度则让我看到了世界上大部分人生活的方式——这超越我从前的任何认识。那国家的广袤和它的苦苦挣扎、步履维艰让人无法忽视——我对此仍然感恩,否则,回到家的我和当初离开的我还是同样一个人。

  我说这些的目的,是想要吸引你来探索这个国家。在美国旅行看来是需要点儿倡导才行。如果我说要去澳洲或者是赞比亚,人们就会对我说那个旅程将会多么令人兴奋;可是如果我说我要去美国的哪个地方,人们就会同情我,又说这个旅程将一定是令人疲累的。实际上,在美国,有许多独一无二的令人满意之处。第一个就是,美国人比起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更怀有希望。可能是因为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乘着飞机从更糟糕的境地中来到这里;或者是在这本土的贫穷中出身,一路奋斗上来的;或者是已经吸收了美国是“机会之地”这样的事实或虚构;又或者只是因为乐观主义本身就是会蔓延的——不管任何原因,“抱有希望”这件事是我不在这里的时候最想念的东西。毕竟,希望就是做计划的一个形式啊。

  但是,我也不是要建议你旅行得像我一样多。跟达蒙.朗伊恩 (Damon Runyon)的故事中那个四处游荡的、喜欢打赌的斯凯.马斯特森(Sky Masterson)一样,我比基甸圣经(Gideon Bible)译者注:基甸国际组织是福音教派的国际性组织。他们的主要活动是供给免费的圣经。所以,放置于宾馆、病房等地供人读的免费圣经,都被习惯性称作基甸圣经。去过的酒店房间还多——但他可没有用酒店的肥皂来洗头,没有以售货机的食品来充饥,也没有熬着夜和酒店的女侍应一起收拾。我发现在我作为活动组织者的20年旅行生涯中,我在家连续待的最长时间是八天。

  正如你读到的这样,我与旅途相爱了。

  

我的第三个愿望是分享故事。几千年来,我们以故事和歌曲传递知识。如果你跟我说一个数据,我就会想出能够交代它真实性的一个背后的故事。我们的大脑是以叙述和图像组织起来的。在我加入了游走的社会活动组织者队伍之后——意思就是社会改变的主导、创业者——我发现了人们给不同的群体和陌生人讲述自己故事的魔力。那些留意听讲的人好像为这些故事创造了一个磁场——连这些讲述故事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故事中有这样的磁场。还有,实现深刻改变的一个最简单的途径就是让那些力量弱的人如他们听从的那样多地发声,而让那些力量强的人如他们布讲得那样多地去聆听。

  可能因为女人被看作是好的聆听者吧,我发现一个旅行中的女人——尤其是一个旅行中的女权主义者——成为了类似精神上的酒保译者注:西方文化中,人们有心事的时候会去酒吧喝一杯,常常愿意在酒后和酒保讲心事。于是,酒保在西方文化中也会被认为是心事的接收筒。。人们跟咨询师讲那些他们不会跟别人分享的事。女权主义运动促生了许多人生活的希望——而我在被承认为这个运动中的一分子的过程中,听到了来自人们更多的故事。

  我记得类似这样的情景——我在公路旁的客栈躲避风暴,那客栈里正好有一个点唱机,然后一个同样被困住了的探戈老师给我解释这种舞蹈始于街头的历史;听到莫霍克族(Mohwak)译者注:印第安其中一族。的孩子们在重学曾一连几代被禁的语言和精神仪式时的故事;和一群原教旨匿名者译者注:一个成立于美国的互助组织,旨在帮助深受原教旨主义所害的人,帮助他们建立非原教旨主义的宗教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影响广泛。坐在一起,他们正在声讨那种关于“深信不疑”的沉溺;被一个九岁女孩儿采访,她在一个除了她全是男孩的足球队里成为了最佳球员;和一个拉丁裔大学生见面,她是一个非法移民的女儿,而她递给我的名片上写着:2032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

  旅途生活也会馈赠一些自然界的礼物。比如,在科罗拉多州看到极光;或者走在新墨西哥州的月光下,那月光亮得能让我看清我的掌纹;或者听到关于一只在洛杉矶动物园的独居大象和另一个多年以前的大象朋友重聚的故事;又或者在大雪中抵达芝加哥,发现自己身边有壁炉、有朋友,还有一个取消所有事情的理由。

  比地球上任何事情都更加可靠的是——旅途将迫使你活在当下。

  

我的最后一个希望是开辟道路——真是字面意义上的。到现在为止,旅途都是压倒性的男性气质的地盘。男性代表了冒险,而女性代表了炉灶和家——真的就一直是这样。

  即使在孩童时期,我已经留意到多萝西(Dorothy)在《绿野仙踪》里面一直想要回到在堪萨斯州的家,然后《爱丽丝梦游仙境》里面的爱丽丝(Alice)在梦里经历一个长长的冒险后,醒来刚好到了喝下午茶的时间。

  从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笔下的“英雄之旅”(Hero�餾 Journey)译者注:约瑟夫.坎贝尔是比较神话学研究学家,他在作品《千面英雄》中提出了“英雄之旅”的概念。他认为在经典英雄故事中,英雄的冒险旅途都遵循一个固定的叙事模式。在经典故事中,冒险的英雄一般都是男性形象;而女性常常以“女神——爱和希望的化身”或“诱惑者”的身份出现。到尤金.奥尼尔(Eugene O�餘eill)笔下,英雄被黏人的女人困住不能出海的故事中,我都找不到一丝一毫理由来认为道路对我来说,是开放的。在高中的時候,我看了《萨巴达万岁!》(Viva Zapata!)这一好莱坞版本的墨西哥革命。当萨巴达骑着马响应命运的召唤时,他的妻子抱着他的靴子,身子在沙尘里拖行,求萨巴达留在家里。因为那个时候,我还不能对自己承认说“比起留在家里当个贤妻良母,我对出海和干革命更有兴趣”,所以我只是暗暗发誓:我永远不要成为任何一个男人追求自由的障碍。

  就连字典也把“冒险家”定义成“一个拥有、享受或寻求冒险的人”;而“女冒险家”则是“一个肆无忌惮、不择手段企图获取财富或社会地位的女人”。

  当女人们旅行的时候,她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从真实世界中的阿梅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译者注:美国女性飞行员、女权主义者。到虚构的《末路狂花》(Thelma and Louise)译者注:美国电影。讲述两位女人结伴进行公路旅行,因反抗性骚扰而杀人,随之开始逃亡的故事。。到今天,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一个女人要是独自离家而没有一个男性亲戚相伴,又或者没有男性监护人的手写许可就离开本国,她就很可能要受惩罚,甚至会以“让家族蒙羞”的理由被杀害。在沙特阿拉伯,女人仍然被禁止开车,就算是在紧急情况下开车去医院也不行——这可不是什么冒险吧。

  就如同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解释以找寻自我为主题的小说中女性形象缺失的原因时说的,“这原因或许挺简单:如果你把一个女人送去做漫无边际的夜间探险,比起一个男人来说,不仅会更快出事,而且会死得更惨。”

  讽刺之处在于,多亏了分子考古学——它其中有对古代DNA的研究,以追踪在时间长河里的人类动态——我们这才知道其实男人在家待得多,而女人才是行者。以大洲之间的移民率来说,女性是男性的八倍。

  可是,这样的旅途大部分是处在父权制、随夫居的文化中非自我选择的单程迁移。也就是说,女人受控于男人,并且嫁入夫家,住在丈夫的家庭里。而在随妻居的文化中,男人嫁入他们妻子的家庭——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还是这样做——可他们却拥有平等地位。

  面对着那些给予女性旅行者的可怕而又经常很准确的警告,现代女权主义者提出了一个最基本、底层的问题:这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无论是印度的嫁妆谋杀译者注: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区,有的夫家会以残害新娘的方式以要挟获得更高的嫁妆。、埃及的荣誉谋杀,或者美国的家庭暴力,数据都显示女人最可能在家或被她们认识的男人殴打和杀害。从数据而言,家庭对于女人来说,比道路更危险。

  可能对女人来说,最具革命意义的举动就是一个自我起愿的旅行吧——并且当她回家时,她是受到欢迎的。

  

  你将会看到,这本书不是关于一个,甚至几个旅途的故事,而是关于数十年的离家向外的出走。或许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现代游牧者的故事。

  除了水平上横跨这个国家的旅行,你更会在书中找到另外两种旅行:北美大陆的历史之旅和游走在许许多多不同的人、地之间的文化之旅。

  因为这本书是关于故事的,所以我希望这里的一些故事会引导你去讲述你自己的故事,也让你迷上聆听他人这件具有革命意义的行动。

  我希望我能模仿那至少在一千年以前相互通信的中国女人。因为她们当时被禁止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去上学,于是她们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叫做女书——可是对秘密地私自创造语言的惩罚,却是死亡。她们给对方写了充满友谊的秘密书信、诗词,相当有意识地抗议了她们生命和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她们当中的一个写道,“男人敢离家,勇敢地在外生活。可是我们女人跟他们一样有勇气。我们可以创造一种他们不懂的语言。”

  这些通信对她们来说如此珍贵,以至于有的女人带着她们充满友谊的书信一同下葬,所幸这些得以保存下来,让我们看到她们在每一页的中间写下细细的纵列,留下宽宽的边缘,以让通信的对方有空间加上她的言语。

  如娥苏拉.勒瑰恩(Ursula Le Guin)所写,“有过不使用车轮的伟大社会,可是却从没有过不流传故事的社会。”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会在每一页中,为你的故事,留下开阔的空间。



用户评价

评分

快递神速 服务一流 品质保证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开心购物 快乐过年

评分

很好的内容书质量很好,发货速度也快

评分

看书评还不错,所以买了,不知道好不好看

评分

还没看,还可以。。。。。

评分

一本好书哇

评分

快递神速 服务一流 品质保证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开心购物 快乐过年

评分

评分

还没开始看,应该可以吧,不错。

评分

看书评还不错,所以买了,不知道好不好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