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宣战,改头换面立即行动。
★时间管理指南,告别拖延带来的恐惧和焦虑。终结拖延症,你就超*了90%的人!
★人生有限,不要浪费时间,要时常从事有价值的工作。终结拖延症,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活动。
★拖延的七种不同表现:
1.回避
2.否认与轻视
3.注意力不集中
4.嘲讽
5.“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6.安抚自己
7.责难
★拖延的五种原因:
1.心情糟透了
2.害怕失败
3.害怕成功
4.看不清未来
5.追求刺激感
★戒了吧,拖延症。与时间作朋友,才能真正地成长!
内容简介
拖延症患者的一些症状:
“我做任何事必须找到状态,做事的环境必须近乎于理想。”
“我只有在自己想做事情的时候才能完成一件事。”
“我是完美主义者,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好。”
“我只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冒,如果我厌恶、憎恨某个人、某件事,那么……”
“尽管我知道事情还有很多,感到很焦虑,可看起来时间也还有不少,可以等一会儿再开始。”
《拖延心理学》紧扣拖延症的心理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少战胜拖延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请摈弃对拖延的恐惧、焦虑、担忧以及自我憎恶,正视拖延,接纳自我;然后设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分解任务,完成任务时及时奖赏自己,同时增强自己对未来的预判和掌控能力。如此循序渐进,日复一日的操练,就能克服拖延,让你的效率翻番。
精彩书摘
等待效应:思维呆板、行动迟缓
银行办业务需要排队,ATM机前取钱需要排队,乘坐公交、地铁需要排队,食堂吃饭需要排队,超市买东西付钱也需要排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信没人对排队等待感到陌生。看着眼前犹如长龙般的队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排队的时间是如此漫长,哪怕只不过等了10分钟,却感觉仿佛已经过了一个世纪。
等待容易让人陷入一种思维呆板、行动迟缓的精神状态。拿简单的一个例子来说,银行里正在等待叫号的顾客们,根本无法安下心来做某件事情,哪怕是诸如看电视、电影,或者阅读自己喜欢的杂志、书籍等,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万一自己一不留神错过了叫号该怎么办呢?正是因为抱着这种等待的心理,他们不等到目标出现就无法安静下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等待与行动效率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由于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人们往往会产生态度或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等待效应。尽管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刻意关注生活或工作中的等待,但这种等待效应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你的生活和工作。
仔细回想一下:下班前的20分钟里你在干什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7.34%的人在接近下班的时间里都无心工作,他们大多思维呆板、行动迟缓,要么装模作样地“磨洋工”,要么以极其低下的效率来强制自己工作,还有一部分人会以收拾办公桌的方式来浪费临近下班的时间。
中午吃饭之前磨蹭一会儿,下午下班之前又拖延一会儿,原本定好的工作任务又怎么能完成呢?实际上,下班前的“放松”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会给你带上沉重的精神枷锁。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感和负罪感,你常常会自我安慰道:“马上下班了,就10分钟而已,即便是干活也干不了多少,明天上班再说吧!”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事事都要拖延,每天下班前都要给自己留个“尾巴”,那么长此以往,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如果不想成为拖延者,就不要总是等着下班、等着放假、等着周末。千万不要小看下班前的10分钟,尽管一个10分钟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如果把每天的10分钟都加起来,绝对算得上一大笔时间财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浪费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每天浪费10分钟,日积月累就是一大笔损失,也许就是因为这点时间利用率上的差别,就会让你失去职场竞争中的优势,从此沦落为浑浑噩噩之人。
下班前20分钟你在干什么
等待往往会使时间变得漫长,在等待的过程中人的内心也会饱受煎熬,既然如此,你为什么非要选择毫无趣味的等待呢?其实,无所事事的等待比有事可干的等待显得更漫长,内心也更容易烦躁不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眼巴巴地等着下班铃声响起呢?
你不妨把下班前的10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既能消除等待效应所带来的思维呆板、行动迟缓,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令你免受内心煎熬、烦躁之苦,可谓一举两得。
赛文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品牌策划,从专业角度来说,他绝对算得上是一名出色的品牌公关人员。然而遗憾的是,能力出色的他不仅从来没有获得过领导的赏识,而且常常成为各种会议上批评和教育的对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天啊,怎么还不下班?我刚才看表还有15分钟,过了这么半天,怎么还有10分钟才能下班?”这是赛文每天临下班时的口头禅,甚至有时候会反反复复说上好几遍。想继续工作吧,又工作不下去,因为心思早就飞到了别处。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怎么可能不让人行动迟缓呢?索性就干脆什么也不干,等着下班好了。
起初,赛文等得不耐烦了,就提前开始收拾办公桌,可收拾完了还不到下班时间,等得心浮气躁实在难受,于是便不由自主地开始和周边的同事闲聊。因为这事,同事对赛文多少都有些意见:“啊?刚才你说什么?我太忙没听到,一会儿下班再说吧!”“赛文你这个闲人不要在我们眼前晃了,我们可没你这么有时间。”同事或不予理睬或话中有话的回应让赛文十分郁闷,但更令他郁闷的是领导的批评。“还有30分钟才下班呢!你现在不好好工作,还找人聊天,你上班时间不工作已经属于违纪了,居然还故意耽误别人!”“赛文你究竟是怎么回事?虽然快下班了,但现在毕竟还不到时间。你这么快就收拾东西,本职工作都做完了吗?”
因为等待下班,赛文每天都会提前进入下班状态。明明离下班还有30分钟,可就是没办法集中精神做事,工作效率低下;明明今天可以完成的工作,结果总是留到明天。久而久之,他的工作堆了一大堆,自然就引起了领导的不满。
要么被公司扫地出门,要么改变自我,赛文经过痛苦纠结的思考,选择了后者。此后,每到快下班时,赛文就反复告诫自己:忘掉还有多长时间下班。这个应对之策听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记得有人曾经说过:“除掉杂草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田里都种上庄稼。”
从等待下班的消极状态中摆脱出来,赛文开始等待季度总结暨表彰大会,并希望自己能够在季度总结大会上拿到数额不菲的奖金。有了拿奖金这个目标,赛文整个人都显得精神奕奕,哪怕是距离下班只有3分钟,他依然能够心如止水地忙着做自己的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一直处于高效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赛文告别了因等待下班而造成的思维呆板、行动迟缓,工作状态也有了一个相当大的改观。有付出就有收获,赛文的努力很快就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并被列为品牌策划部门的经理候选人。
等待下班与等待季度总结暨表彰大会都是等待,都暗含着等待效应,为什么所产生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呢?通过赛文的经历你不难看出,等待效应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
……
前言/序言
拖延心理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