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据库原理、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实例,概述了数据库前沿技术。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保护;数据库系统的访问;数据库技术的发展;SQL Server 2008及应用实例,包括SQL Server 2008概述、SQL Server 2008管理工具简介、Transact-SQL语言基础、数据库管理、表的管理、视图的管理、存储过程、用户和安全性管理、数据转换服务、数据库应用开发实例等。本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深度和广度兼顾,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数据库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人员学习和研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或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技术参考书。
于啸,博士,副教授,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编写过多部教材,包括:《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11年获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数字农业基础》、(2008年获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智能化农业技术概论》、 《数据库系统概论与实例及习题指导》、《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PowerBuilder程序设计实验指导》(2011年获校级优秀教材三等奖)。参与课题包括:面向精确农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机制与算法研究,黑龙江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C2009C18);农业信息资源搜索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星火计划子课题项目(2010GA670006-2);畜牧业公共数字化服务平台构建技术研究,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子题;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控制系统,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GS2009010)等。
第1章 绪论 1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
1.1.1 数据库的几个基本概念 1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史 2
1.2 数据模型 3
1.2.1 信息的三个领域 3
1.2.2 概念模型 4
1.2.3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 5
1.3 数据模型 6
1.3.1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6
1.3.2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 7
1.4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2
1.4.1 数据库的分级结构 12
1.4.2 模式及映像 13
1.5 数据库管理系统 14
1.5.1 DBMS的功能 14
1.5.2 DBMS的程序组成 15
1.5.3 数据语言 16
1.5.4 数据字典 17
第2章 关系数据库 18
2.1 从格式化模型到关系模型 18
2.2 关系的数学定义 18
2.2.1 域 18
2.2.2 笛卡儿积 18
2.2.3 关系的数学定义 19
2.3 关系的性质 20
2.4 码的概念 20
2.4.1 码的定义 20
2.4.2 候选码和主码 21
2.4.3 外部关系码 21
2.4.4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 21
2.5 关系数据库模式 23
2.5.1 关系模式 23
2.5.2 关系数据库 23
2.6 关系运算 23
2.6.1 关系代数 23
2.6.2 关系演算 28
第3章 SQL语言 29
3.1 SQL语言概述 29
3.1.1 SQL语言的发展 29
3.1.2 SQL的基本概念 29
3.1.3 SQL语言的主要特点 30
3.2 数据定义 30
3.2.1 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 31
3.2.2 索引的建立与删除 32
3.3 数据查询 33
3.3.1 单表查询 34
3.3.2 连接查询 40
3.3.3 嵌套查询 41
3.3.4 集合查询 45
3.4 数据操作 46
3.4.1 数据插入 46
3.4.2 数据修改 47
3.4.3 数据删除 48
3.5 视图 49
3.5.1 定义视图 49
3.5.2 查询视图 50
3.5.3 更新视图 51
3.6 数据控制 52
3.6.1 授权 52
3.6.2 收回权限 53
第4章 关系数据理论 55
4.1 关系规范化的作用 55
4.1.1 规范化理论概述 55
4.1.2 不合理的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 55
4.2 函数依赖 57
4.2.1 关系模式的简化表示 57
4.2.2 函数依赖的基本概念 58
4.2.3 码的函数依赖表示 59
4.2.4 函数依赖和码的唯一性 60
4.3 规范化 60
4.3.1 规范化的含义 61
4.3.2 第一范式 61
4.3.3 第二范式 62
4.3.4 第三范式 63
4.3.5 BCNF范式 64
4.4 多值依赖与4NF 65
4.4.1 问题的引入 65
4.4.2 多值依赖基本概念 66
4.4.3 第四范式 67
4.5 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 68
4.5.1 函数依赖集的完备性 68
4.5.2 函数依赖的推理规则 69
4.5.3 属性的闭包与F逻辑蕴涵的充要条件 70
4.5.4 最小函数依赖集Fmin 71
4.6 关系模式分解 73
4.6.1 无损分解 73
4.6.2 保持函数依赖 76
4.7 连接依赖与5NF 77
4.7.1 连接依赖 77
4.7.2 第五范式 79
4.8 关系模式规范化步骤 79
4.9 小结 80
第5章 数据库设计 82
5.1 数据库设计概述 82
5.1.1 数据库设计的任务 82
5.1.2 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83
5.1.3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83
5.1.4 数据库设计的工具 84
5.1.5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85
5.2 需求分析 86
5.2.1 需求分析的任务 86
5.2.2 需求收集 87
5.2.3 需求分析过程 88
5.2.4 需求分析的结果 90
5.3 概念结构设计 90
5.3.1 概念结构设计概述 90
5.3.2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 91
5.3.3 局部ER图设计 91
5.3.4 全局ER图设计 93
5.4 逻辑结构设计 95
5.4.1 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 95
5.4.2 关系模型的优化 96
5.4.3 设计用户子模式 97
5.5 物理结构设计 97
5.5.1 物理结构设计概述 97
5.5.2 存取方法选择 98
5.5.3 存储结构的确定 99
5.6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99
5.6.1 数据库的实施 99
5.6.2 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100
5.7 小结 101
第6章 数据库保护 102
6.1 数据库事务处理 102
6.1.1 事务的定义 102
6.1.2 事务的ACID性质 103
6.1.3 事务处理模型 103
6.1.4 事务的状态 104
6.2 数据库故障及恢复 105
6.2.1 数据库故障分类 105
6.2.2 数据库恢复技术 106
6.2.3 数据库恢复策略 109
6.3 并发控制 110
6.3.1 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 111
6.3.2 封锁技术 112
6.3.3 封锁带来的问题 114
6.3.4 并发操作的调度 116
6.4 数据库的完整性 117
6.4.1 数据的完整性 118
6.4.2 SQL中的完整性约束 118
6.4.3 SQL中的触发器 121
6.5 数据库的安全性 123
6.5.1 数据库安全性概述 123
6.5.2 SQL中的安全性机制 124
6.5.3 常用的安全性措施 126
6.6 小结 127
第7章 数据库系统的访问 129
7.1 数据库的访问接口 129
7.1.1 固有调用 129
7.1.2 ODBC 129
7.1.3 JDBC 133
7.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系统 137
7.3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系统 139
7.3.1 Web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39
7.3.2 技术实现 140
7.4 Java访问数据库的技术 142
7.4.1 JDBC技术 142
7.4.2 JSP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142
7.5 数据库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 143
7.6 小结 144
第8章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145
8.1 数据库新技术的分类 145
8.2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146
8.2.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146
8.2.2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147
8.2.3 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 150
8.2.4 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模式演进 151
8.2.5 对象-关系数据库 151
8.3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52
8.3.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与目标 153
8.3.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155
8.4 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体系 156
8.4.1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156
8.4.2 开放式数据库的互连技术(ODBC) 159
8.5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162
8.5.1 数据仓库 162
8.5.2 数据仓库设计实例 168
8.5.3 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170
8.6 其他新型的数据库系统 172
8.6.1 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172
8.6.2 主动数据库系统 173
8.6.3 演绎数据库系统 173
8.6.4 实时数据库系统 175
8.7 小结 175
第9章 SQL Server 2008及应用实例 176
9.1 SQL Server 2008概述 176
9.1.1 概述 176
9.1.2 SQL Server 2008的基本特点 176
9.1.3 SQL Server 2008的安装 176
9.2 SQL Server 2008管理工具简介 182
9.2.1 创建服务器组 182
9.2.2 注册服务器 182
9.2.3 新建查询 183
9.3 Transact-SQL语言基础 184
9.3.1 Transact-SQL简介 184
9.3.2 数据类型 185
9.3.3 常量 187
9.3.4 变量 187
9.3.5 注释符和运算符 188
9.3.6 流程控制语句 188
9.3.7 常用函数 190
9.4 数据库管理 195
9.4.1 创建数据库 196
9.4.2 修改数据库设置 196
9.4.3 删除数据库 197
9.4.4 分离/附加数据库 198
9.4.5 备份/还原数据库 199
9.5 表的管理 201
9.5.1 创建数据表 201
9.5.2 修改表 202
9.6 视图的管理 205
9.6.1 创建视图 205
9.6.2 管理视图 206
9.7 存储过程 207
9.7.1 创建存储过程 208
9.7.2 执行存储过程 209
9.7.3 查看、修改和删除存储过程 210
9.8 用户和安全性管理 212
9.8.1 SQL Server登录认证 212
9.8.2 数据库用户 215
9.8.3 角色管理 216
9.8.4 权限管理 220
9.9 数据转换服务 223
9.9.1 DTS导出向导 224
9.9.2 DTS导入向导 225
9.10 数据库应用开发实例 229
9.10.1 建立数据源 229
9.10.2 创建新的工程 231
第10章 部分章节习题 234
参考文献 270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格式化数据库(以层次和网状数据库为代表)、经典数据库(以关系数据库和后关系数据库为代表)和新型数据库(以对象数据库和XML数据库等为代表)的三代发展演变。4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的重要性和意义已经被人们所认识与理解。首先,数据库技术已经形成相对完整和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重要基础与技术核心,造就了C. W. Bachman、E. F. Codd和J.Gray三位图灵大奖得主;其次,数据库带动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软件产业——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和相关技术工具与解决方案,对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出非凡的生产力效应;最后,数据库研究和开发领域的各项成就推动了其他众多计算机理论与应用领域的进步,对这些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成为各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与技术基础。
本书对数据库技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研究。在结合大量的实例和作者教学体会的基础上,对数据库技术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对数据库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力求做到思路清晰、概念准确、结构合理、内容生动活泼。本书重点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ER图、关系模型等数据库建模技术,数据库应用部分主要介绍了SQL Server 2008的基本管理与操作。
每一章的开始都对该章将要涉及的内容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了学完本章读者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另外,章末所附的练习题,旨在加深读者对本章涉及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本章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内容全面、实例丰富,并配备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方便教学。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及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数据库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学习数据库知识的参考书。
东北农业大学于啸、陆丽娜、张宇任本书主编;沈阳工业大学白晨生,吉林农业大学毕春光、林楠,东北农业大学张喜海任本书副主编;东北农业大学丁宝峰、孙建,哈尔滨金融学院姜微参编;全书由东北农业大学苏中滨教授主审。
本书的配套教学资源可在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注册后免费下载。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创作时间仓促,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刚拿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本书,我一直对它充满了好奇。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是技术类书籍,但给人的感觉并不枯燥。翻开目录,里面涉及的内容确实很广,从基础的概念到实际的应用,仿佛把整个数据库的世界都囊括其中。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它对各种数据库模型的介绍,比如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这些不同的模型在实际场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各自的优缺点又是什么,书中似乎都有详细的阐述。作为一名初学者,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清晰地解释那些看似复杂的理论,比如ACID特性、事务隔离级别等等,希望它能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我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堆砌术语。另外,书中对SQL语言的讲解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毕竟SQL是操作数据库的通用语言,掌握好它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的SQL部分能够循序渐进,从基础的查询语句讲到更复杂的联接、子查询,甚至是一些优化技巧。总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数据库学习路上的得力助手。
评分对于我这种有一定编程基础,但对数据库原理知之甚少的读者来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它并没有直接跳到各种复杂的SQL语句或者特定的数据库产品,而是先把“为什么”解释清楚。它从数据管理的历史演变开始,讲到为什么文件系统无法满足现代应用的需求,然后引出了数据库的概念,以及数据库系统相比于文件系统的优势。这种梳理历史和背景的方式,让我对数据库的出现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容易接受后续的各种原理性知识。书中对数据独立性、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论述,也让我意识到数据库不仅仅是数据的载体,更是对数据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管理方式。我希望书中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数据模型在处理不同类型数据时的表现,比如在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时,NoSQL数据库的优势在哪里,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技术栈。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我非常喜欢,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比较合理,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我特别留意了它在讲解数据模型时的一些插图,那些图示非常直观,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原本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讲到ER图的时候,书中给出了好几个不同复杂度的例子,从简单的实体关系到多对多的关联,都描绘得清清楚楚,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还有关于数据库设计的部分,它不仅讲了如何进行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还提到了物理设计的一些要点,这让我对一个完整数据库的构建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实际项目中运用这些理论,所以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希望这些案例能够覆盖到一些常见的数据场景,例如用户管理、订单处理、商品信息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将书中的知识迁移到自己的工作中。这本书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似乎找到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
评分作为一名希望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技能的IT从业者,《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来源,更是一种解决方案的参考。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它关于数据库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的章节。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多用户同时访问数据的情况,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解各种并发控制技术,比如锁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等,并结合实际的场景给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另外,对于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我也非常感兴趣。如何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SQL语句优化、甚至是通过调整数据库参数来提升查询效率,这些都是我急需掌握的技能。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调优案例和方法论,让我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性能瓶颈。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因为我对数据库这个领域完全是零基础,担心自己会看不懂。但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本书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在开篇就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从为什么需要数据库,到数据库的组成部分,再到数据管理系统的作用,每一块都解释得清晰易懂,而且用词也很朴实,没有那种让人生畏的专业术语。我特别喜欢它讲解数据模型的部分,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表、行、列开始,逐步深入到实体、属性、关系这些更高级的概念。而且,它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数据冗余、数据一致性等问题的讨论,这让我明白数据库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存储数据,更是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在后续的章节中,继续保持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风格,让我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数据库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