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原创团队、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继《发现四川》《发现内蒙古》之后,“发现”系列图书又一扛鼎力作!
48.5万平方公里,10万公里自驾行程,720天秘境探索,116位职业摄影师用车轮和脚步再一次重新发现四川!
观景和摄影并重,重新梳理天府之国的美景;借助经纬度、方位、海拔高程等要素定位观景拍摄点。
跨越四季,先后五批次,同名100个观景点发布。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网站发布“四川100个观景拍摄点”,并在相关点位实地竖立标识牌。
中国国家地理“发现观景拍摄地”系列又一力作,关于四川旅游摄影的更全参考样本。
从“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到“全国连接城市数量、里程长的环线高速”,《再发现四川》用15条经典线路,带您直抵秘境核心,领略稀罕的美景!这里有众多景观,也有遗世独立的高原风景,有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大道,也有东西两条“红色线路”,邀您体验革命先辈在通往胜利之路上的艰难险阻……
《再发现四川》,独具匠心地用15条线路的方式,将中国国家地理原创团队探秘四川所得的更新更美的奇观串联起来。其中既有如嘉绒文化、甘孜藏传佛教古迹、红色东西线等人文线路,也有如G318、G317、厦蓉高速和G5这样的交通干道,这些线路分布着种类各异的旅游景观,有巍峨高山上鲜有人知的湛蓝海子、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花海、上千年历史的佛教古寺、风韵沧桑的安静古镇、繁华热闹的城市风情,每一条线路都兼顾人文与风光的配合。如果说《发现四川》会使读者爱上四川,《再发现四川》则会让读者爱到深处,手不释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2012年成功举办“寻找四川100个观景拍摄点”活动并出版了《发现四川》,引起了广泛关注。《再发现四川:100个观景拍摄地》一书延续经典,重新梳理、发掘更值得观赏和拍摄的100个景观,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四川、发现四川之美。116位《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和四川当地更熟悉观景拍摄点的摄影师和向导、众多地理与人文领域的学者、编辑团队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倾情呈现此书,帮助你开启一段独特的自助行摄旅途。《再发现四川》观景和摄影并重,重新梳理非常美景;借助经度、纬度、海拔、方位等要素精确定位观景拍摄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网站同步分批发布“观景拍摄地”,并在相关点位竖立标志牌。100个推荐景点立体展示:整体介绍、地理信息、摄影指导、相关资讯、地图信息、周边景点以及多张精美照片。
《再发现四川》选景原则:1,地理分类:以地理科学为指导,多元展示地貌景观、自然环境、人文传统。2,季节特色:推荐观景拍摄时间,更好的季节去更好的地方。3,行走线路:沿着道路推荐周边美景,观景点交通便利,易于到达。
李栓科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曾长期从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如何使用本书
序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
景观大道·G318线<资阳市><雅安市><甘孜州>
朝圣之路·G317线<甘孜州><阿坝州>
甘孜藏传佛教古迹之路<甘孜州>
嘉绒文化之路<雅安市><阿坝州>
在水之滨·S302<阿坝州>
九环西线<成都市><阿坝州>
九环东线<绵阳市><德阳市>
红色西线<阿坝州><甘孜州><雅安市><凉山州>
红色东线<泸州市><南充市><巴中市>
三国线<广元市>
米仓古道<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南充市>
厦蓉高速<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
成渝环线+G213<宜宾市>
洛克之路<凉山州><甘孜州>
西南丝路·G5线<眉山市><雅安市><乐山市><凉山州><攀枝花市>
再发现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地
NO.066
棋盘山田园
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东南,有一座幽峰,峰顶一棵孤松傲然挺立,葱郁挺拔,故此峰名曰“独秀峰”。登上独秀峰顶向下瞭望,可见40余座孤丘星罗棋布,峰谷相连,参差有致地分布在长约3600米、宽约1800米的宽阔谷坡之上,形如棋盘上短兵交接的棋子,故曰“棋盘山”。依山建院,缘水造房,当地居民在这青葱山谷中间盖起屋舍,疏通阡陌小路,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那让人心驰神往的桃源仙境。
清幽的小路和白沙河水穿梭在山谷之上,犹如缕缕飘带缠绕在青山绿水中,映衬出独属于田园秘境的一份惬意。不论是晨曦初照,抑或是落日余晖,棋盘田园皆给人一种妩媚清丽之感。升腾而起的氤氲山气,更为她增添了一抹清幽,描绘出一幅静谧安逸的田园山水画。
最佳观景拍摄点:
在景区的盘山路上修有观景平台,可以在此下车俯拍。
经度:E 108°15′
纬度:N 31°54′
海拔高度:942米
观看方位:正南
最佳拍摄季节:
四季皆可
棋盘山展布于群山谷坡之中,春风拂过,新生气息点缀于良田秀舍之间;至夏季,细雨、雾霭,使青山红瓦犹如一位少女遮上白纱;秋风惬意,染红星星点点的绿叶,如五彩斑斓的琉璃点缀山谷;冬日的早晨,橘红色的暖日爬上山头,缕缕金光穿透朦胧雾霭,遍洒在柔软无瑕的白雪之上,将田园群山衬托得愈发可爱。
最佳拍摄时间:
06:30—09:00
棋盘山田园美似仙境,但若于清晨之始攀上山头,此时阳光正好,薄雾渐浓,清爽之气润入心田,树叶屋顶皆镀上一层金色,光线的角度恰能为目中之景拉出淡淡的影子,雾霭、绿树、孤丘,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层次,田园风光也定会向您展现更为多彩的姿色。
《再发现四川》序言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中国陆地地势三级阶梯中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季风环流明显,其东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而西部高原垂直分布着从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丰富的植被使得这里美景叠现,旷远开阔的高原、温暖湿润的平原、植被繁茂的丘陵和陡峻幽深的山地都有分布。
灵山秀水养育了四川的文明,这里是中国上古十分重要的“古蜀文化”的发源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历史文明遗址在这里被发现,并震惊世界。“自古文人皆入蜀”,而藏传佛教也为川西增添了宗教色彩,更有红军在这里创下长征的种种奇迹。
早在2003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就推出了名为“上帝为什么造四川”的专辑。多年来,四川一直是中国国家地理持续关注的主题。秉承“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宗旨,我们的“选美中国”“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等专题把包括四川在内的一大批中国美景介绍给中国和世界,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认可。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2012年成功举办“寻找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活动并出版了《发现四川》,这本书引起了摄影爱好者以及旅游爱好者的购买热潮,并且在广泛意义上,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四川省的旅游规划也做出了贡献。100个最美拍摄点并不足以概括四川的美景,为了延续经典,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四川,2015年,由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交通运输厅、测绘地理信息局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合作主办了“再发现四川”主题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将四川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进行重新梳理,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次成果是经过112位的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四川当地优秀摄影师、中国科学院地理与人文领域的专家、编辑团队为期两年的共同努力完成的。我们以“凸显西部、凸显人文”作为项目目标,评选出了包括地理地貌、人居景观、建筑群落的100个全新观景拍摄点,这些地方将树立起标志牌,并且在网络上分批发布。
与上一次《发现四川》不同的是,我们的项目团队将此次的100个拍摄景点具体分为15条旅游线路,其中既有如嘉绒文化、甘孜藏传佛教古迹、红色东西线等人文线路,也有如G318、G317、厦蓉高速和G5这样的交通干道,这些线路分布着种类各异的旅游景观,有巍峨高山上鲜有人知的湛蓝海子、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花海、上千年历史的佛教古寺、风韵沧桑的安静古镇、繁华热闹的城市风情,每一条线路都兼顾人文与风光的配合,让游客眼里的风景与内心的文化在旅途中同时得到侵浸。
无论是《发现四川》的100个景点,还是《再发现四川》的100个景点,都只是四川丰饶景观的冰山一角,惟望这些全新的旅游线路,能够让更多渴望亲近四川的人认识更加细致的四川,而中国国家地理也会坚持不懈地为大家呈现更美的四川。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社长兼总编辑
李栓科
我必须说,《再发现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地》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内心深处那个渴望探索的灵魂。我一直对四川抱有一种朦胧的好感,觉得那里有山有水,有美食,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指南,更像是一本写给四川的情书。书中的文字,没有那种浮夸的赞美,而是用一种近乎敬畏的笔调,去描绘每一个角落的独特之美。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峨眉山的部分,它不仅仅提到了金顶的壮丽,还深入描写了峨眉山的云海、日出、日落,以及那些隐匿在山间的古刹,还有关于猴区的趣事。这些描写,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山风拂过脸颊,听到松涛阵阵。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摄影技巧,比如如何利用前景构图,如何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以及不同天气下如何拍出有特点的照片。这对于我这样摄影小白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每个拍摄地都有清晰的地图和交通指引,还有关于当地住宿、餐饮的建议,让我感觉,即使是一个人出行,也不会感到迷茫。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的“野心”所震撼。100个最美观景拍摄地,这个数字本身就够吸引人了,但更厉害的是,它真的做到了!我一直认为,四川的美是多元的,从巴蜀腹地的秀美山水,到藏区的壮丽高原,再到川南的喀斯特地貌,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之处。这本书恰恰是将这些分散的美景,汇聚成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川美景地图”。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包含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网红打卡点,更发掘了不少相对冷门但风景同样惊艳的地方。比如,书中有一处关于丹巴美人谷的描述,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介绍“这里盛产美女”,而是深入探讨了当地独特的嘉绒藏族文化,以及那些散落在山间的碉楼古寨,并且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摄影指南,教你如何捕捉到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瞬间。我之前去丹巴,只知道看藏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关注角度可以如此不同,也让我对当地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目的地列表,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细腻的笔触和专业的建议,引导读者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山川湖海之间的惊喜。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可能就是一本普通的景点介绍。但当这本书送到我手上,我才发现,我错了,大错特错!它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之高,细节之丰富,让我惊叹不已。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川南部分的内容,那里有我一直想去的石林和蜀南竹海。书中对这些地方的描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充满了人文关怀。比如,在介绍石林的时候,它没有简单地描述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而是讲了当地彝族的传说,以及石林地貌的形成过程,这让我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书中还提供了很多非常接地气的拍摄建议,比如在蜀南竹海,它会告诉你如何在竹林深处找到最佳的光影效果,以及如何利用竹子的线条感来构图。这些细节,是很多旅游书都不会注意到的。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资深旅行家在聊天,他用他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带我领略四川最真实、最动人的美。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有机会细细翻阅。最近终于入手,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首先,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捧着的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而不是简单的书籍。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精心雕琢过的美学气息,图片色彩饱和度高,构图考究,每一个画面都像一幅独立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里面关于川西高原的部分,那些雪山、湖泊、草原的组合,简直是视觉的盛宴。书中不仅仅是罗列景点,更深入地挖掘了每个地方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让我了解到,原来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传说。我之前也去过四川一些地方,但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多少绝美的视角和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个拍摄地,它描述了那里在不同季节的光影变化,如何捕捉到最震撼的日出日落,还有最佳的拍摄机位,这些细节对于我这样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四川,原来她如此丰富,如此多姿多彩,远不止我之前所以为的样子。
评分我一直觉得,旅行中最遗憾的事情,就是错过了最美的风景,或者因为没有掌握技巧,拍不出满意的照片。《再发现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地》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我是一个不太擅长找角度、选景的人,总是拍出来的照片千篇一律,缺乏惊喜。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耐心地手把手教我。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稻城亚丁的部分,它不仅仅介绍了牛奶海、五色海的壮丽,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光线对景色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山峦的起伏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书中还提供了很多非常细致的拍摄参数建议,比如光圈、快门速度、ISO的选择,这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宝藏。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美景,更是在学习如何去“看见”美,如何去“捕捉”美。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每一张成功的摄影作品背后,都有着摄影师的匠心独运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本书,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四川之旅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在读书声里没有无聊,在世事纷扰中自有桃源。
评分发现四川,看了让你有马上飞去四川旅游的冲动
评分内容翔实,印刷质量好,送货很快
评分质量不错的书,装订,图片精美,印刷质量也不错,快递非常给力,值得点赞。
评分很喜欢中国国家地理,也很喜欢四川
评分京东自营,习惯性好评。
评分继《发现四川》《发现内蒙古》之后,“发现”系列图书又一扛鼎力作!
评分买迟了,前年刚自驾去四川,以后不懂什么时候才能去了
评分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