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田野作業是人類學知識生産的主要的和獨特的方法。在本書中,保羅?拉比諾將自己在摩洛哥的田野作業經曆本身作為民族誌敘述的對象,從而使人類學乃至一般的社會科學的知識生産過程成為反思對象。作者坦誠地展示瞭人類學傢在田野的活動細節,關注人類學傢與當地人認知方式的異同,說明田野作業過程如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類學傢收集到的資料,引起瞭學界內外關於學術倫理和方法論的激烈討論。
目錄
中譯本序
序
引言
第一章 垂死的殖民主義的殘餘
第二章 被打包的物品
第三章 阿裏:一個局內的局外人
第四章 進入
第五章 可觀的信息
第六章 越界
第七章 自我意識
第八章 友誼
結論
跋
參考文獻
附錄《象徵支配》譯介
精彩書摘
《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第三章 阿裏:一個局內的局外人
就在阿拉伯人聚居區城牆外,在穿過市政公園並離穆罕默德第五大街往山坡下200碼遠,有一塊空地,法國人將貿易和商業活動集中於此。對於周邊城鎮和鄉村部落的人們而言,塞夫魯一直是重要的補給站,但在保護領地的統治下,它的範圍和重要性被整閤和擴大,以便增加商業及稅收,保持政治穩定。一個很大、髒兮兮的庭院,處在一套有拱廊連接的矮樓之間,被用作蔬菜批發市場。不遠處走上幾個颱階,緊挨著塞夫魯厚厚的城牆的區域,是工藝品及編織品市場。市場歇業時,它就被用作操場或小型足球場。在鎮子外圍的郊區有個牲畜市場,是一個封閉區域,門口有稅收人員把守,柏柏爾村民們每周二聚集在這裏進行買賣。不管什麼天,人們照常認真地討價還價,忙得不亦樂乎。對於一個窮苦的柏柏爾人而言,哪怕是賣一隻羊,都有可能是他計劃瞭好幾個月的買賣。
當一個人進入阿拉伯人聚居區的大門——過去為安全起見,晚上都是關著的,他就離開瞭笛卡爾式(Cartesian)街道、整潔的拱廊、開闊的空間——這些都是法國人貢獻給塞夫魯的。最鮮明的分界參照標誌就是穿過阿拉伯人聚居區的中心的維德亞加河。這條河曾在1950年一次災難性的洪水中淹沒瞭河堤,所以河床又被重新挖掘,現在基本成瞭地下河,遠遠地就能聽到下邊婦女們在洗衣服、聊天。
如果不順著河流走,那你隻能憑著習慣和經驗在城中摸索瞭,沒有一條直道,唯一的標誌性區域就是城牆圍起來的“梅拉”,或者說猶太區。與阿拉伯人聚居區一樣,它也有著一個控製進齣的唯一齣口——一座小橋。如今,大部分猶太人要麼已經離開塞夫魯,要麼搬到市區的更現代的地方去,隻有那些剛來到城市的貧窮農民纔會到梅拉與妓女為伍。
聚居區裏有幾個叫得上名字的區域,但塞夫魯居民的唯一特點就是異質性。以前除瞭梅拉,根本沒有種族聚居區,沒有城鄉之分,也不分職業類彆。富人的居住區也是零零散散,隔壁就是那些從鄉下來找工作的窮人。最近,-些較富的人已經搬到塞夫魯的新城區。但即使在新城區,人們也並不嚴格按財富、種族、職業或階級來劃分。聚居區裏的人口密度相當大,2.2%的土地上居住的人口占塞夫魯總人口的40%。
曾經在塞夫魯工作過的人類學傢們給瞭我兩個人的名字,他們有可能給我做資訊人,幫上點忙。他們告訴我,這兩人一般待在聚居區裏的一個摩爾人的咖啡館裏,咖啡館離聚居區裏的主要的清真寺以及那條河不遠,隨便問一個人都知道那地方。在這座城市的中心,也是為數不多的十字路口之一,的確有傢咖啡館。房子破敗不堪,屋頂的瓦片早就需要修理瞭,桌子也是破破爛爛、搖搖晃晃的,就連裏麵的人也很邋遢,幾個男人興高采烈地在玩撲剋牌,其他人則手握玻璃茶杯坐在那兒。我用夾著蹩腳阿拉伯語的法語嚮店主問候,一陣沉默之後,他齣來對我錶示熱情歡迎。
……
前言/序言
好想的摩洛哥與難說的拉比諾(代譯序)
張海洋
按照“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的中國大學之道,我們在讀《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這本書之前,先得溫習格爾茨《文化的闡釋》裏的兩個案例:第一個是在那本論文集的最後一篇,是作者對巴厘島居民鬥雞場景的深度描繪和豐厚闡釋。其間有格爾茨夫婦通過跟居民一塊兒狼狽逃避抓賭,競使工作局麵從一籌莫展到豁然開朗的佚事。第二個在開頭一篇,講的是法國殖民統治末期的摩洛哥故事:兩個跟穆斯林柏柏爾人打慣交道的猶太商人夜投野店。一群柏柏爾牧羊人見財起意,殺人越貨。兩商人一個喪命一個乘夜色藏匿。財貨被牧羊人席捲而去。天亮後,揀得活命的猶太商人一不報案二不逃命,反而隻身冒死追上行凶者去論理。結果是一場天方夜譚:人多勢眾的行凶者按照部落習慣法,沒有乘機把商人做掉滅口,而是容他取迴瞭財貨,還眼睜睜看著他挑揀齣一大群肥羊趕迴城去作抵命之資。城裏的法國殖民官認為這結局不可思議,遂以通匪嫌疑把這個不幸而幸的猶太商人投人大牢,鬧瞭個幸而不幸。
格爾茨揭示這個案例的道理:當事三方各有行事的規範。但不同規範隻有在行事主體認為閤適的時間、空間和場景下纔會得到遵從。時空場景有變,行事主體的認知和認同即使不變,事件的結果也會不同。何況行事主體作為開放的社會動物,也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格爾茨的故事給中國的《易經》做瞭一個注腳:人世間齣人意料的事兒,原因大抵不外乎行事主體之“多”與事件環境之“變”,再有就是行事人欲有所為而結構場景令其無能為力的尷尬。人要想事事遂心或“從心所欲不逾矩”,就要學會見微知著和看風使船的本事。但這本事要人時刻不停地格物緻知,小心翼翼地摸著石頭過河,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認知和認同。那代價之高,也沒幾人真正肯付或付得起。結果,大傢還是會選擇省心,照文化規範行事。
人類學作為研究文化、理解人性、闡釋地方知識和促進跨文化交流的學科,因此就離不開對具體時間、空間和行動主體的經曆及其社會處境的把握。由於時間、空間、行事者的經曆和處境都如此重要,實踐的過程就一定會影響事件的結果。人類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主體的他者,必然涉及多樣文化、多個主體(研究者與對象研究對象的其他對象、大傢共同麵對的對象如當地警察等等)和多樣的環境條件。把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行事主體就會隨其所經曆事件的過程和時空場景而有瞭極大的可變性。那道理就跟歌兒裏唱的一樣:山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雲還轉,雲不轉那風要轉,風不轉那人也轉。時空條件的多樣多變與行事主體的能動,從來就是開放社會人文學科的最大難題。
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Reflections on Fieldwork In Morocco]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Reflections on Fieldwork In Morocco]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Reflections on Fieldwork In Morocco]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摩洛哥田野作業反思 [Reflections on Fieldwork In Morocco]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